关于“辩课”2011-7-9

合集下载

1 学习心得体会--辩课

1  学习心得体会--辩课

“辨课·辩课”课例研讨思辩活动——学习心得体会教师生活即学习化生活陆万峰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

学习的过程好比那未经加工的瑕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呈现出一具“婀娜”的工艺品应具有的高贵与典雅。

同样的,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很需要学习。

2016年10月31日,我们一行六人在刘校长的带领下,参加了贵州省曹凤英名校长工作室、唐银乔名师工作室、贵阳市南明小学共同主办的“辨课·辩课——课例研讨思辨活动”。

活动为期一天,分别开展了现场观摩课、辨课、讲座三个活动,此次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受益匪浅。

下面是我此次学习的几点肤浅的认识:一、教师为什么要学习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育形势在变,教师也要随之而变。

“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以我自身为例:我是1998年考入贵阳市师范学校,2001年毕业参加工作。

离今天已有15年之多了,也就是说,我如果还在用15年前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教今天的书,结果,不言而喻,我想大家都明白。

所以,一切都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师就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学生,用旧思想去约束学生,用老办法去教育学生。

我们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不可分离。

教师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了不误人子弟,为了度过幸福的教育人生。

二、教师应该学习什么?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但我认为“这桶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滔滔不绝,成为“长流水”。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学习的东西很多。

但最根本的是“教”,就是上课,这是我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我观摩了两节语文课,我被两位老师的“教”,即教育教学智能(专业技能)所倾慕,我想,这一切都来源于她们平日里基本功的锤炼。

因此,我认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好地锤炼自己的基本功,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更加优秀的教师,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辩课发言稿-副本

辩课发言稿-副本

多元观察丰富体验唤醒积累清楚表达———关于一节习作课思考哈市育英小学胡秀娟大家好,我是道外小语团队的一员,来自育英小学的胡秀娟。

高文杰老师的课,那种自然、致远,那种灵动、真诚,包括流泻于每一处设计、每一处语言之中的思考,带给我极大的触动,令人感觉非常舒服。

这种舒服的魅力在于,让处于交流状态中的大脑,自然而然地开启感官的大门,更好的接收信息并及时的做出回应。

我想,这就是我们一直力求达到的有效的沟通,有效的学习吧!课标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观察周围世界,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鉴于此,高老师这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于:1、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表达2、选取自己喜欢的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符合学段课标要求,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学情,教学目标的设定是科学的,是合理的,是经得住推敲的。

高老师通过首先通过图片配乐创设情境,一个个镜头的切换,带着孩子们逐步感知休闲广场一处处景物,从整体到局部,渗透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再将镜头对准花这处景物,远远望去……走近一看……仔细一瞧,随着镜头的一步步推进,带着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了景物由远及近的表象,由群花到独花,即由整体到个体,潜移默化地带着孩子感知了观察景物的顺序,同时也铺垫了行文时的写作顺序。

这样的策略和方法,巧妙的落实了目标1,此外,从整堂课唯美的音乐、教者灵动、诗意的语言营造出的这种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场上的孩子从羞于表达,到乐于表达,孩子们是快乐的,是愿意分享、交流的。

目标3,除了没有修改习作之外,也都落实的很好。

3个目标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景物,抓住特点写具体”是这节课的重点,同样也是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高老师结合脑科学知识,采取调动感官,丰富观察的途径,即“看、听、闻、品、触”这样多元观察的策略,来丰富孩子们对眼前实物的感受。

学生辩课:展示能力与智慧的舞台

学生辩课:展示能力与智慧的舞台
什 么是 一 节 好 课 ? 果 ! 效
郑州 外 国语 学校 / 熊咏梅
师 多 年 ,听 过 很 多 次 的聚 焦 课 堂 活 动 中 听 了 四 这 节课 既 有 很 好 的示 范性 , - B
如 何 才 能 出 效 果 ? 关 键 是 课
堂设 计
鬟 墨 ! 霉
4 i河南教育》} 0 1 I 8 《 2 1 年 第6期
这 位 老 师 讲 的 是 一 节 阅 读 课 。 所呢 . 逗 可 见 . 言 有碍 于 诚 信 谎 乙 : “ 意 的谎 言 ” 人 但 善 是
讨 论 . 终 的 结 果 是 , 般 说 最 一
出 属 于 自己 的一 番 事业 。 辩课是 一个很好 的互动交
流过程 辩课 能让 学生 学会从 不 同的角度思考 问题 .把 自 己 或深或 浅 、或高 或低 的真 实想 法 通通 亮出来 .通过 彼此 间的 积极 互 动获得 新划 识 、 新观 点 , 提 高 自己发现 问题 、 提出 f题 、 - . 2 1 研 究 问题 、 决 问题 的能 力。 解 所 以 , 能让 我们快 速 成长 。 辩课
多入 因 为 缺 乏 胆 识 而 错 过 很
多的机 会 实 多拥 有 一 定 的 其
胆 识 对 于他 们 以 后 更 好 地 走 向社 会很 有 帮助 . 因为 只 有具 备 一 定 的胆 识 . 不会 拘 束 于 才 常 规 . 能 够 应 对 挑 战 . 造 才 创
也 无济 于 事 . 也不 会 有 人 再来 帮 助 他 。 为 , 能 来 帮 助 他 因 可 的人 已经 习惯 了他 的喊 叫 . 以
同《 谎 的 孩 子 》 文 中 的 那 撒 一 个 孩子 . 天都 喊 “ 每 狼来 了” 以 寻 求 刺 激 、 心 , 当 狼 真 的 开 而

什么是辩课

什么是辩课

而"假如我来教…"就是这样一种往返报倡导"辩课"--读《小学语文教师》记载重组徐志强辩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而"假如我来教…"就是这样一种往返报倡导"辩课"--读《小学语文教师》记载重组徐志强辩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懂得,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以往的教研活动(我校老师都做得不错,但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时级别越高,越会出现以下弊端),上课老师与评课人各说各的,很难产生共鸣这样的结果是导致大家都说一些套话,作一些表面文章说课老师往往是先说一些自己的设计意图,然后说自己的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之类;评课老师往往是先找一些上课老师的优点,然后提一些无关痛痒的意见或建议现如今的评课,基础成了"赞美"的近义词--我们在公开的观摩教学活动中所听到的评课,大多一团和睦,满脸喜色,能够做到"3+1"(提3条优点,说1条缺点)已经相当不错了,至于热烈的辩论的声音,那只有到网上去寻找了当然,有些评课是很尖锐的,甚至发生争执和辩论,但这种现象并不广泛,并没有形成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研讨模式从古时佛学界的辩经,到现在的大学生辩论,我们老师完全可以"辩课",大家在辩论中升华看点,诞生创意对于评课中的立场,我们必须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同在共行""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懂得对方"共行"就是把上课老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标,评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你来教…"(由上课老师提出);"假如我来教…"(由评课老师发言)"假如你来教…"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与条件,同时又要求在听课之后,参与者必须供给一种往返报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什么是辩课(5篇范例)

什么是辩课(5篇范例)

什么是辩课(5篇范例)第一篇:什么是辩课而“假如我来教…”就是这样一种往返报倡导“辩课”--读《小学语文教师》记载重组徐志强辩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而“假如我来教…”就是这样一种往返报倡导“辩课”--读《小学语文教师》记载重组徐志强辩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懂得,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以往的教研活动(我校老师都做得不错,但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时级别越高,越会出现以下弊端),上课老师与评课人各说各的,很难产生共鸣这样的结果是导致大家都说一些套话,作一些表面文章说课老师往往是先说一些自己的设计意图,然后说自己的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之类;评课老师往往是先找一些上课老师的优点,然后提一些无关痛痒的意见或建议现如今的评课,基础成了“赞美”的近义词--我们在公开的观摩教学活动中所听到的评课,大多一团和睦,满脸喜色,能够做到“3+1”(提3条优点,说1条缺点)已经相当不错了,至于热烈的辩论的声音,那只有到网上去寻找了当然,有些评课是很尖锐的,甚至发生争执和辩论,但这种现象并不广泛,并没有形成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研讨模式从古时佛学界的辩经,到现在的大学生辩论,我们老师完全可以“辩课”,大家在辩论中升华看点,诞生创意对于评课中的立场,我们必须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同在共行”“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懂得对方“共行”就是把上课老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标,评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你来教…”(由上课老师提出);“假如我来教…”(由评课老师发言)“假如你来教…”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与条件,同时又要求在听课之后,参与者必须供给一种往返报来源:《小学语文教师》•第二篇:辩课活动方案辩课活动方案活动意义:因2011年新版课标已颁布,教师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设计教学还停留在关注两基,忽略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辩课——给语文教研活动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辩课——给语文教研活动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辩课——给语文教研活动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五天前,有个网名叫叶老师的人在此论坛发了一帖《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辩课》,不啻于在论坛上投下了一枚炸弹,反对、怀疑、讽刺、挖苦等各种声音都有,当然也有我等坚决支持之声音,以至连总版主也被搞懵了:此帖如此引发了口水大战,究竟有多少意义,该不该删?幸而叶老师、义乌佬及我等人的“抗争”,此帖不但被保住了,还被红红地点亮了,引发了更多网友的关注,虽然时至今日还有怀疑之者,但激烈反对之声没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辩课,这确是一个新的名词,其中的一些做法可能我们有的教研员、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都在做,但就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没有广泛地开展过。

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公开研讨课上,我们听课的老师大都成了看客,发言的大都是预先选定的,即使临时叫我们普通老师发言,大都也是不想出此风头的。

评课研讨几乎成了单边活动,说好话的多,批评之声少。

评课的最后或许有提问上课教师这一环节,但也是走走过场。

这就是当今语文教研之普遍现状。

所以没有什么任务、荣誉或评职之用,一般老师是不想开此种研讨课的。

而辩课,恰恰最能体现语文教研的本质——在各种不同声音中揭示课堂教学的规律,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它的意义我认为至少有三。

一是使广大听课教师都认认真真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不至于在听课过程中开小差,或私底下闲聊,因为在辩的环节中每个人都要参加,不认真听怎么可能会辩呢?二是对于上课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辩的环节中他要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没有一点理论素养他是回答不上来的,这有力地促使我们老师平时的学习。

三是引发老师们更深的思考,有助于自已日常的教学。

因为辩的过程也就是各种不同教学观点碰撞的过程,你可从中选取适合自已的方法加以改造利用。

所以我说,语文教学研究也像其它事物一样,出现了新东西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辩课这一新生事物已在我们浙江金华教研员叶老师的开拓中落地生根,正展现出无限的活力和魅力。

辩课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辩课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辩课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我有幸参与了一次辩课教学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辩课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辩课教学的意义辩课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辩论的形式来探讨课堂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以下是辩课教学的三点重要意义: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辩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学大纲,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辩课教学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通过辩论,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辩课教学活动的准备为了确保辩课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以下是我对准备工作的几点体会:1. 明确辩题:辩题是辩课教学的核心,要确保辩题具有代表性、争议性和启发性。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们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是否优于传统教学”作为辩题。

2. 组建辩论队伍:根据辩题,组建正方和反方队伍。

每个队伍应包含一定数量的学生和教师,以确保辩论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3. 准备辩论材料:正反双方需要收集相关资料,为辩论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和运用资料。

4. 制定辩论规则:为确保辩论的有序进行,需要制定辩论规则,如发言时间、辩论顺序、辩论技巧等。

三、辩课教学活动的实施辩课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营造良好的辩论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尊重对方观点,保持辩论的友好性和文明性。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 注重辩论技巧:教师应教授学生辩论技巧,如如何立论、如何反驳、如何总结等。

辩课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辩课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辩课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金铺中学卫建华一、什么是辩课所谓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

对于执教者来说,辩课要经历一个被人质疑的过程。

辩课不是单纯的说课,而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用最简练的语言把提问者的疑问解释清楚。

而提问者的语言也需要凝练、准确,以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随时迎接其他老师以及主持人的质疑。

因此,每一个人在现场参与的时候,都需要精力集中,而且要细心地组织自己的语言,以免被人抓到漏洞。

二、辩课产生的背景2010年,浙江义乌教育局教研室的叶立新老师,首先提出辩课这一说法。

诚如他所言:“从古时佛学界的辩经,到现在的大学生辩论,我们老师完全可以‘辩课’。

大家在辩论中升华看点,诞生创意。

对于评课中的立场,我们必须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同在共行’。

所谓‘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懂得对方;所谓‘共行’,就是把上课老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具体而言,辩课出现的背景是怎样的呢?1.传统听评课和说课的功用失效在辨课出现前,听评课和说课是两种主要的教研活动。

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引导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听评课和说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随着课程理念的发展和这两种方式的运用,它们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其功用也逐渐失效。

第一,听评课功用失效的原因。

听评课是通过教师间相互听课、领导听课、学生听课,采取“望、闻、问、检”等方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反馈、总结的过程;也是学校领导检查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是考查教师、培养教师及评价教研组教研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角度来讲,又是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必修课。

然而,在现实的听评课中,存在着如下问题,因而导致听评课的功用失效。

辩课培训

辩课培训

4、有效辩课要致力于发现教学中的关系和可能。
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具有发展变化的多种可 能,没有唯一,只有多样。因此,辩课既要认识已经 发生的课堂事件只是一种可能,更要关注探讨新的和 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辩课的任务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 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辩课的过 程,是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
总之,由听评课到观辩课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转换的问 题,更是一种理念的更新。观课辩课是教师专业化成 长道路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自觉地积极参与 到观课辩课的活动中去,使自己在观课辩课的同时得 到发展。
观课辩课理念与策略(三)
第三个策略是“平等对话”。辩课是一种对 话。对话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 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强调对他人 的尊重,同情理解对方的行为和处境,在对 话中看到他人,并保障他人发表意见的权利, 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 将独立而平等的对话关系运用于观课辩课, 既要克服消极接受评判和批评的心态,唯唯 诺诺,不敢敞开自己的心扉;又要防止采取 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不合作态度,惟 我独尊。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怎样观课辩课
3、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 观课辩课的一个基本策略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需要
“到学生身边去”,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 态和学习效果。 为了避免“到学生身边去”给学生学习带来负担,观 课者最好提前进教室,通过与座位周围的同学寒暄和 聊天,了解和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方式,舒缓学 生可能的紧张和压力。这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就可能 以更自然的方式参与学习,观课者在观课过程中收集 的信息也就可能更加真实和有价值。
观课辩课理念与策略(二)
其次是“直面问题”。观课辩课需要打破 “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 自己被别人指手画脚,‘我不会对别人的事 说长道短,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我的工作’ 这种心理状态,避免闭门造车。它致力于让 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相互 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 实现共同成长。

辩课的探索与实践

辩课的探索与实践

辩课的探索与实践辩课的探索与实践辩课的提出与应用、探索与实践,是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和优选方法。

辩课的界定古有辩经之说,今有辩论之事。

“辩”在现代词典中的解释是:辩解;辩论。

“辩解”的意思是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辩论”的意思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共同的意见。

什么是辩课?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问题,展开辩论。

二、辩课的内涵与意义评课是参与听课的老师把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反馈给执教者。

说课是执教者把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学思想等告诉听课教师。

议课是提前设计好观察点,就课堂中某个具体的环节认真观察、积极思考,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议论、观察,意在讨论,引起思考,或者提出处理教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供老师们选择。

辩课则是切入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焦点、触点,提出问题,做出辩论,寻求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假设,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

评课强调“评”,意在评判;说课侧重“说”,旨在述说;议课聚焦“议”,展开议论;辩课重在“辩”,辩论和辩解。

辩课与评课、说课、议课有着明显的差异从字义和内涵解析,辩课是教学评价的进步,是教研形式的改进,是教师培训的创新。

辩课的内涵和关键在于“辩”。

通过辩论、辩解及争辩,辨明教学理念,辨清教学目标,辨认教学过程,辩证教改方向。

辩课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让谁出丑,而是为了解除传统说课、评课中的弊端。

通过双方及时、充分地交流和互动,真正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加深对教学重点、难点或者热点问题的理解,便于执教者认知并改正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便于听课的教师明白哪些方面的经验值得汲取借鉴,使他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少走弯路,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共同提高。

辩课就是要消除教研活动中的话语霸权--“极端”与“武断”;摒弃以往教研活动中的胡言乱语“违心”与“无奈”;告别以往教研活动的彼此相轻一--“跟风”与“嫉妒”做到在辩中追求教育真谛,在辩中找寻教学规律,在辩中强化主体意识,切实提高教研活动效能。

什么是辩课

什么是辩课

什么是辩课•所谓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理解,真正促进辩论双方的共同提高。

㈠、什么是辩课•辩课,是近年来在说课、评课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

它能有效克服评课中“信息单向交流、缺乏双向及时互动;说空话套话,走过场”、议课中“老师各说各话,没有共鸣”等的缺陷,、(二)、辩课的目标1、促进相互理解,2、在于求同辨异,3、在于深度挖掘,4、在于共同提高。

(三)、辩课的原则1、实践第一原则,不惟理论•我们在辩课中,应该联系课堂中实际出现的问题,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诉说自己的困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不同观点,进行探讨、争鸣。

•2、平等对话原则,不惟专家•辩课的各方要坐在同一平台上,因为只有大家地位是平等的,氛围才能是民主的,思维才能是自由的,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深度参与。

(四)、辩课的原则1.就课辩课原则,不要对人•我们要辩的是上课老师提供的案例,而不是人。

辩课中可能把课辩得面目全非,但是这堂课跟上课的老师已没有关系。

2.注重过程原则,不惟答案•辩课能达成共识更好,说明我们在辩的过程中达到了求同存异;暂时不能形成共识也没关系,我们追求的是在辩的过程中大家一直在思考,通过思考你可能很快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也可能以后才会明白某个道理。

3、心有辩点原则,有序深入•虽然为了辩论的即时性、创造性,一般不会预置辩点,但辩手可根据观课目的预设辩点,这样可以避免泛泛而谈,也能防止辩论跑题4、不计输赢原则,注重实质•辩手不宜太注重辩辞上的输赢。

辩论精不精彩,是要比比谁看得准、看得清,谁有更深入的思考?谁有更多的措施?5、有理有据原则,不纠缠不休•辩手在辩论过程中,说话要讲究依据,用当堂的观课记录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

不宜装腔作势咄咄逼人,也不应该固执己见。

应该抱着开明交流的心态,积极地探讨,以求在教学上获得更明确的认识。

辩课基本过程的实例分析

辩课基本过程的实例分析

辩课基本过程的实例分析金铺中学卫建华知道了辩课的基本流程,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解析辩课的具体过程。

【案例1】主持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教学的联系,使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必需的学习内容,A老师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先请A老师谈一谈“营养午餐”的设计意图。

A老师:“营养午餐”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课通过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达到发展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创设各种情境,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创造,在创造中收获。

我采用课前欣赏精美菜肴,让学生说感受进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套餐,经历自主搭配过程,再根据营养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调整、搭配套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最后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达到知识与能力并举的目的。

谢谢!主持人:A老师在上“营养午餐”这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处理教材时,注意了既突出活动味儿又突出数学味儿。

A老师提出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要让知识与能力并举,其他老师怎么看?B老师:A老师刚才说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数学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刚才在课堂上,学生就用了以前学过的计算知识—一估算、口算和利用计算器,顺利自如地算出了每份套餐是否达标;另外,还迁移了以前学过的排列、组合知识,引导学生自主配菜,懂得怎样科学地饮食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真正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并举。

C老师:我认为B老师的观点非常正确。

A老师在课堂教学上做到了知识与能力并举,我还认为A老师课前也做到了这点。

比如,课前老师让学生去了解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义及这些成分对人体的作用。

学生在收集和处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和提高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辩课”
捧读2011年第六期《小学语文教师》,被本月的话题深深地吸引了——“辩课进校园”。

读过几篇相关的文章后,我又“百度”了一下,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教学研究形式的魅力所在。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及我们骨干班的学习中,上课后,我们往往也请听课的老师评议,但一般都是听课老师单项地反馈自己地看法,缺乏即时的互动交流,而且大多时候,都会导致大家说一些套话,敷衍了事,使评课环节流于一种形式。

所以,当我读了这些关于“辩课”的文章和实例以后,我想建议侯老师,我们骨干班里再上课,是不是也可以把“评课”这个环节改为“辩课”。

可以由听课老师就产生的疑惑、发现的问题向上课的老师提出质疑,上课的老师来“辩”;也可以由侯老师或者大家共同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老师们一起来“辩”…
这样你质疑、我辩护,我辩解、你反驳,辩设计、辩教法、辩评价…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对一节课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不正是学习、思考、实践、交流,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再交流的过程吗?
有老师提出辩课的功能至少有十项之多:一是纠谬,二是辨伪,三是决疑,四是息争,五是抉隐,六是阐幽,七是斥妄,八是启智,九是破腐,十是发现。

辩课似在追问真相、达成共识,事实上却是通过观念交锋、思想阐发,催生新的智慧。

我想这种辩论式的评课方式,既能帮助上课老师再次梳理教学过
程,进行有效地反思,又能为执教者日后的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而且,更能凸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专家老师的引领和同伴们的互助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所以我希望,“辩课”走进我们的骨干班。

大张庄小学李吉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