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三课第2课时《青春有格》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教案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教案3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明确青春有格的内涵,知道如何做到有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青春期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和困惑。
学生已经学习了道德和法治的基本知识,但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期的特点,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明确青春有格的内涵,知道如何做到有格。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期特点的认识。
2.青春有格的内涵和如何做到有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期的特点和如何做到有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境模拟材料,用于实践操作。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道德和法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你们对青春期有什么认识?认为青春期是一个怎样的阶段?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在青春期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案例:小明在青春期遇到了生理上的变化,感到困惑和迷茫,但他通过与父母、老师的沟通,正确对待了自己的青春期。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对青春期的认识,以及如何做到有格。
–讨论:你们认为青春期有格意味着什么?如何做到有格?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让学生明确青春有格的内涵和如何做到有格。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
青春有格教学目标(一)确立依据核心素养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
课标依据《青春有格》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认识自我”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自尊自强”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二)具体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来解决问题。
3.知识与能力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
(三)重难点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
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主动地构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基于此理论,在教学“青春有格”部分时,我采用了探究、讨论的方法,设计了多样的学生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多样的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活动三】(多媒体显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这些规则。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基础知识】1. 为什么要“行己有耻”?【为什么】(1)青春并不意味着________,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________,一些基本界限不能________。
(2)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__________。
2.“行己有耻”的含义是什么?【是什么】“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________。
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怎样做】(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__________,不断提高辨别“________”的能力。
(2)“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________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________,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________,违反法律的事情________。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__________,拒绝________,不断增强________。
4.“羞恶之心”对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为什么】“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________,明确________的理由。
5.“羞恶之心”要求我们怎样做?【怎样做】“羞恶之心”要求我们在行动之前,__________;在行动之中,__________;在行动之后,反思________与________。
6.怎样理解“止于至善”?【是什么】(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________,我们应该有自己的________,有我们的“________”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状态。
7.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怎样做】(1)每个人都可以从________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________”,将他们作为榜样。
(3)养成________的习惯,检视自身的________,不________,积极________,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端正自己的________,“止于至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学案
1)运用行己有耻的知识回答,你如何看待漫画中人物的行为?
参考答案
自我检测:
1.C
2.D
3.D
4.A
巩固训练:
1.C
2..B
3.(1)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是缺乏羞耻心的表现,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
(2)A.“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做到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B.“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C.“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教案
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具体作业布置如下:
答案:主题活动:“青春的誓言”演讲比赛。目的:通过比赛,引导青少年表达对青春的感悟,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意义:通过这个活动,青少年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青春的证明,激发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热情,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教学反思与改进
2.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家长的建议,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例如,如果学生反映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可以尝试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如果家长建议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可以考虑在课程中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具体作业反馈如下:
(1)在批改学生关于青春的证明的短文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清晰地阐述了青春的证明的含义和作用。
-是否结合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展示了青春的证明的应用。
-是否结构清晰,语言表达流畅。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给出以下改进建议:
2.案例分析题
题型示例:请分析以下案例,并阐述如何应用青春的证明来解决问题。
案例:某中学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遇到校外人员闯入校园,学生小刘立刻向保安报告并协助维护校园安全。
答案:在这个案例中,小刘面对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这体现了青春的证明的作用。青春的证明教导学生要敢于担当,勇于面对挑战。小刘的行为不仅保护了自己和同学的安全,也维护了校园的秩序。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要勇敢站出来,运用法律和道德知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2020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导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导学案青春有格【学习目标】1.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掌握落实和践行“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要求和途径。
2.运用多媒体、价值澄清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3.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崇尚追求至善的境界。
学习重点:做到“行己有耻”的要求。
学习难点:“止于至善”的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1.行己有耻(1)青春并不意味着,总有一些不能违反,一些不能逾越。
孔子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的就不去做。
(2)我们要, ,有所为,有所不为。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不断辨别“耻”的能力。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触碰的事情不能做, 的事情坚决不做。
“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
2.止于至善(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有我们的“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
(2)(1)从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
养成的习惯。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通过和, 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以,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二、合作学习1.“行己有耻”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2.“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如何做?三、复习巩固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 )A.标准B.改正C.局势D.法式2.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大方得体,行为举止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份,言谈话语也开始有所顾忌和选择。
这些都是( )A.自负自傲的表现 B.知廉耻、懂荣辱的表现C.虚荣的表现 D.自卑的表现3.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导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导学案青春有格【学习目标】1.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掌握落实和践行“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要求和途径。
2.运用多媒体、价值澄清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3.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崇尚追求至善的境界。
学习重点:做到“行己有耻”的要求。
学习难点:“止于至善”的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1.行己有耻(1)青春并不意味着,总有一些不能违反,一些不能逾越。
孔子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的就不去做。
(2)我们要, ,有所为,有所不为。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不断辨别“耻”的能力。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触碰的事情不能做, 的事情坚决不做。
“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
2.止于至善(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有我们的“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
(2)(1)从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
养成的习惯。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通过和, 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以,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二、合作学习1.“行己有耻”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2.“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如何做?三、复习巩固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 )A.标准B.改正C.局势D.法式2.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大方得体,行为举止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份,言谈话语也开始有所顾忌和选择。
这些都是( )A.自负自傲的表现 B.知廉耻、懂荣辱的表现C.虚荣的表现 D.自卑的表现3.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课时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不仅仅是自由和激情,更要有责任和约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到,青春有格,就是要在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负责任等方面做到心中有规则,行动有底线。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青春的格调,青春的责任和青春的行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很强烈,但同时也缺乏对规则和责任的意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冲动、逆反的行为,对规则和责任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青春有格的理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认识到青春不仅仅是自由和激情,更要有责任和约束。
2.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负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和困惑,健康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青春有格的含义和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青春有格的理念。
3.如何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负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接受青春有格的理念。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负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设计好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3.准备好教学PPT和教学辅助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青春期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有格的思考。
案例可以是关于青春期学生违反校规、逆反行为等,让学生思考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青春的格调”、“青春的责任”和“青春的行动”三个部分的内容。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导学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导学案【学习⽬标】1.知识⽬标:正确理解“⾏⼰有耻”与“⽌于⾄善”的含义和要求。
2.能⼒⽬标:提⾼辨别是⾮的能⼒,能够在学习、⽣活中做到⾏⼰有耻,⽌于⾄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培养⾃⼰的荣辱意识和对传统⽂化的热爱之情,珍惜青春⽣命,以修⾝为本,追求理想的境界。
【学习重点】做到“⾏⼰有耻”的要求。
【学习难点】⽣活中如何践⾏“⽌于⾄善”。
【学习过程】⼀.情境导⼊学⽣李刚⾝着奇装异服,迈着“猫步”……李刚(唱着歌):太阳当空照,花⼉对我笑……(⼀边唱歌⼀边⾛进教室)教师:停!你看你这个样⼦,成何体统。
李刚:这是个性,这是帅呆了,酷毙了,⽼师你OUT了,你不懂我们青春少年……问题:青少年勇于实践,敢于尝试,但青春可以肆意放纵吗?我的思考:⼆、对话教材,⾃主学习青春有格,怎样让⾃⼰的青春靓丽出彩?我们从博⼤精深的中华⽂化,从古圣先贤的教导中寻找答案。
请同学们与教材对话,⾃主学习,完成⾃主预习。
1.什么是“⾏⼰有耻”?“⾏⼰有耻”是说⼀个⼈,凡⾃⼰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1)要有,不断提⾼辨别“耻”的能⼒。
(2)树⽴,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
3.什么是“⽌于⾄善”?(1)在于使⼈达到的境界。
(2)“⽌于⾄善”是⼈的⼀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的,有我们的“⾄善”追求。
(3)“⽌于⾄善”是⼀种“虽不能⾄,⼼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种向往美好、的精神状态。
4.我们应如何践⾏“⽌于⾄善”?(1)从做起。
“勿以恶⼩⽽为之,勿以善⼩⽽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在⽣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
(3)要养成的习惯,“⽇省其⾝,有则改之,⽆则加勉”。
三、新知探究探究(⼀):你说我说⾝边的“耻”问题:孔⼦说:“⾏⼰有耻”,我们要知耻,知道哪些是耻辱的事情,请同学们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列举可耻的⾏为:我的思考:家庭⽅⾯学校⽅⾯社会⽅⾯探究(⼆):读新闻,明道理新闻资料:“到此⼀游”近年来屡屡出现在各个旅游胜地,从⼋达岭长城到故宫铜缸,这次更是刻到了国外,埃及神庙惊现“到此⼀游”,这让⽆数国⼈感到羞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导学案-3.2《青春有格》(含答案)
3.2 青春有格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通过举例、案例分析的方式理解并识记“行己有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2.通过分析《大学》中的主旨让学生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通过探究与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识记“止于至善”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学习重点】1.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2.止于至善的要求(怎样做到止于至善)3.榜样的作用。
【学习难点】生活中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自主预习】知识点一:行己有耻(请自主预习课本28—29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行己有耻”的含义(1)孔子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2)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我们要()2.“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① 我们要知廉耻,()②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不断提高辨别()③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真诚(),闻过而终礼,()④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树立()触碰()的事情不做,违反()的事情坚决不做。
⑤“行己有耻”需要磨砺我们的(),拒绝(),不断增强()3.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是什么?① ()②()③()知识点二:止于至善(请自主预习课本29—3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止于至善”的含义(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至善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的实践过程,是一种()的精神状态。
2.“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①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有我们()② “止于至善”需要每个人都可以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③ “止于至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将他们作为()④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
“日省齐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端正自己的行为。
3.榜样的作用① 榜样不仅是()还是()② 好的榜样昭示()③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那么()【合作探究】探究一: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复回顾:1、自信的作用?2、怎样做到自信?3、自强的作用?4、怎样做到自强?导入: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生答:需要)青春也需有格。
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正课讲授:环节一: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出示研究方针: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4、什么是“止于至善”?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过渡: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什么是行己有耻呢?这个词是谁说的呢?生答:略XXX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词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比如我认为上课不听讲、说话是可耻的,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讲、全身贯注。
所以,这是个褒义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
XXX对这四个字做了进一步说明:XXX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说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克不及做。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课时青春有格导学案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3.1 青春有格【学习目标】(目标引领,行动有效)1.学习榜样的精神和行为,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有羞耻之心,反思之意,不断省查自己。
2.增强自控能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3.了解什么是行己有耻,什么是止于至善。
【重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难点】: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一、【预习新知、自主学习】(方法得当,事半功倍)任务一:行己有耻1.什么叫“行己有耻”?我们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1)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的就不去做。
(2)做法:①要,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需要我们有,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在行动之前,;在行动之中,;在行动之后,。
③要求我们树立,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需要我们,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怎样增强自控力?①增强的力量。
②增强的力量。
③加强自我监控。
任务二:止于至善3.“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怎样做到“止于至善”?(1)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追求。
(2)每个人都可以从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3)在生活中寻找“”,将他们作为榜样。
(4)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通过,端正自己的行为。
4.榜样的作用有哪些?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5.什么是慎独?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的情况下,能。
6.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以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二、【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关键句,规范完整书写!)可先用铅笔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好笔记,整合答案;参与活动,动口动手又动脑,锻炼思维。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认识到在青春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和富有启示性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同时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困扰。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青春期,理解青春有格的内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自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认识到青春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自律、自尊、自爱、自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名言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的价值取向,培养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自律能力,成为有担当、有道德的青少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认识到青春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的价值取向,培养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期的价值取向。
2.问题讨论法: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名言分享法:分享富有启示性的名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小组合作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选取与青春期相关的典型案例。
3.名言素材:收集与青春有格相关的名言。
4.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青春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过程。
带导学案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3.2 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复习回顾:1、自信的作用?2、怎样做到自信?3、自强的作用?4、怎样做到自强?导入: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习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生答:需要)青春也需有格。
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正课讲授:环节一: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出示学习目标: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4、什么是“止于至善”?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过渡: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什么是行己有耻呢?这个词是谁说的呢?生答:略孔子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词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比如我认为上课不听讲、说话是可耻的,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讲、全身贯注。
所以,这是个褒义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
朱熹对这四个字做了进一步解释: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说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过渡:大家知道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可耻的吗?请从旅游中、社会中、学校中、家庭中、其他等方面进行列举。
带导学案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3.2 青春有格 教案
青春有格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行己有耻?什么是止于至善?增强自控能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学习榜样的精神和行为,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有羞耻之心,反思之意,不断省查自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榜样的作用?止于至善的要求?难点: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第2课时青春有格一、学习目标1.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理解“行己有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2.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理解“止于至善”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二、自主预习1.在行动之前,;在行动之中,;在行动之后,反思与。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的事情坚决不做。
3.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和,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4.以,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三、合作探究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
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有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声。
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引冰复食蘖。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1)结合本课相关知识,从白居易带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后来幡然醒悟这件事告诉你什么?(2)西湖小小的几块天竺山石引发了白居易的一番思考,并写下“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的诗句。
从白居易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四、随堂演练1.中国古话说:人无耻,无自立。
这句话是说()A.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C.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D.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独立2.能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理由是()A.换位思考B.羞恶之心C.行为规范D.国家法律3.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不良诱惑。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3.2青春有格导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3.2青春有格导学案课题: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正确认识“行己有耻”与“止于至善”的含义和要求。
【学习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合作学习]对议:同桌互相帮助,解决下列问题。
一、结合基础感知的内容,检查知识点的勾画情况。
二、共同解决探究未知中的疑惑。
组议:小组内讨论下列问题:活动一:行己有耻【关键词】校园暴力道德底线2016年6月12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
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总理的批示对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何启示。
(2)结合“行己有耻”的有关内容,预防校园暴力,你想对同龄人说些什么?活动二:止于至善【关键词】人生至善至美材料参考课本30页探究与分享,对于小勇的做法几位同学议论纷纷小明说:做好事,就要做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到敬老院做义工微不足道。
小刚: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相信呢!小红:虽然我没做过,不过小刚能做到,我也可以试试。
小兰:小强真棒,换成我,不一定能做到。
(1)谈谈小勇展示了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
(2)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3)面对学校的号召,你会怎么做?课堂检测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 ( )A.标准 B.改正 C.局势 D.法式2.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 ( )①道德规范②法律法规③纪律④“帮派”约定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要求我们“行己有耻”。
引导我们辨别是非,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个人的情感好恶 B.自身的愿望C.羞恶之心 D.他人的评价4、“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
第2课时青春有格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理解“行己有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2.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理解“止于至善”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二、自主预习
1.在行动之前,;在行动之中,;在行动之后,反思与。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的事情
坚决不做。
3.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和,端正自己的行
为,“止于至善”。
4.以,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
好的证明。
三、合作探究
唐代诗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时,带了两块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
一天,他摆弄石块时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游玩者都带有几块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岂不要消失殆尽?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如同贪污,玷污了名声。
于是写下自责诗:“三年为刺史,引冰复食蘖。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
(1)结合本课相关知识,从白居易带天竺山石回乡作纪念,后来幡然醒悟这件事告诉你什么?
(2)西湖小小的几块天竺山石引发了白居易的一番思考,并写下“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的诗句。
从白居易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四、随堂演练
1.中国古话说:人无耻,无自立。
这句话是说()
A.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的生活
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
C.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
D.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独立
2.能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理由是()
A.换位思考
B.羞恶之心
C.行为规范
D.国家法律
3.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不良诱惑。
对此,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
A.可以尝试一下,发现有危害再戒除也不迟
B.只要把握好“度”,沾染不良诱惑并不可怕
C.学会决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D.对不良诱惑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沾染不良诱惑
4.最近小华很苦恼,原来他的同学小辉经常当面指出他的错误,他感到很丢面子。
对于小华
的苦恼应该怎样认识()
A.自己的错误应该由别人指出
B.“自行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别人当面指出自己的不足,这是伤自尊的事
D.小华的反映是自尊心强的表现
5.东汉时期,许衡与朋友出游,见路旁有梨,同伴纷纷摘梨止渴,皆曰:“乱世,梨无主。
”
许衡却不为所动,说道:“梨无主,我心有主。
”摘一个梨,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而许衡却能压制心中的恶欲,这便是所谓“慎独”之人。
下列对慎独理解正确的是()
①慎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
②慎独是一种表面现象,没有实用价值
③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④慎独是先天就有的道德品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6.青春期是人的生命最旺盛的时期,在珍惜青春的同时,我们要去经历,去经验。
对青春最
好的证明是()
①以修身为本界②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③在学习中成长④在成长中收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五、课后反思
【答案】
合作探究
(1)行己有耻;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2)“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随堂演练
1.A
2.B
3.C
4.B
5.B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