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不透彻,对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3.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知道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讲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举例,解释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两个自然数相除,可用分数表示。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述下列分数的意义:1/44/57/92、口答列式计算。
(1)植树节有120名少先队员栽树,平均分成12个小组。
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120÷12=10(人)(2)把12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12÷6=2(米)归纳:这两题都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
用除法计算。
如果把(2)题的12米改成1米,如何列式?1÷6它的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新知1、教学例2。
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1)边作图边讲解。
“1÷6”是把1平均分成6份,求其中1份是多少,根据题意也就是把1米长的钢管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是1/6,就是每段钢管的长。
所以1÷6=1/6(米)(2)如果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4段、5段、7段,每段各是多少米?(口答)2、教学例3。
把3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教学过程备注(1)读题后指名学生列式:3÷4(2)边讲解边出示图式(3)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方法是把3只饼平均分成4份,先把每只饼都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1份是1/4只,3块饼有3个1/4就是3/4只。
第二种方法是把3只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3/4只。
得出3÷4=3/4(只)小结:从上面两例说明,当两个自然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例2、例3的算式。
1÷6=1/6(米)3÷4=3/4(只)(2)思考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3)结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4)练一练:课本P75第1题。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精选7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精选7篇)
【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能够正确地使用分数与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与除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口头问答探究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理解。
2.讲解
(1)分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除法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实践操作
通过举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分数与除法的理解。
4.讨论
针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使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将除法转化为分数,以及如何将分数转化为除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将深入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2. 能够将除法转化为分数;3. 能够将分数转化为除法;4. 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2. 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黑板;3. �粉笔;4. 数学教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讲解如何将除法转化为分数,以及如何将分数转化为除法;3. 练习:通过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主要内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如何将除法转化为分数,如何将分数转化为除法;3. 重点难点: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4. 练习题: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5.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空题,让学生巩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2. 计算题: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要注意难度的把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2. 分数与除法互化的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2. 新课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如何将除法转化为分数,以及如何将分数转化为除法。
3.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展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例子来说明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理解不深的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这个部分详细描述了课堂教学的步骤和内容,是整个教案的核心。
在这个部分中,教师需要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和总结提升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五年级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苏教版五年级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是对分数概念的进一步深化理解,也是为后续学习分数的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先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把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的情况。
比如,把 4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个人可以得到 2 个苹果。
这很容易理解,对不对?但是,如果要把 1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又该怎么分呢?这时候,我们就引入了分数的概念,每个人可以得到半个苹果,用分数表示就是 1/2 个苹果。
那分数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我们先来看除法的定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比如 6÷3 = 2,这里 6 是被除数,3 是除数,2 是商。
表示的是 6 里面有几个 3。
再来看分数。
比如 3/4,它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的 3 份。
如果我们把 3 个苹果平均分给 4 个人,每个人得到的苹果数就可以用除法来计算:3÷4 = 075(个)。
但如果用分数表示,就是 3/4 个苹果。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商相当于分数值。
例如,8÷5 可以写成 8/5,其中 8 是被除数,相当于分子;5 是除数,相当于分母。
反过来,分数也可以写成除法的形式。
比如 7/9 可以写成 7÷9。
为了更好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假设有 5 块巧克力,要平均分给 8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块巧克力?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5÷8 = 5/8(块)再比如,把 9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10 段,每段长多少米?同样用除法:9÷10 = 9/10(米)那在实际应用中,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又有什么用呢?比如说,在做蛋糕的时候,如果配方要求用 3/4 杯的面粉,而我们只有 1 杯面粉,那我们就可以通过除法计算出 1 杯面粉能够做多少个这样的蛋糕:1÷3/4 =4/3 ≈ 133(个)在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能派上用场。
《分数与除法关系》五年级数学教案
《分数与除法关系》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关系》篇1一、教材分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第一小节的授课内容,本节课承接了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又为今后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体会量与率的区别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小节的目标有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
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三、课前准备本课材的内容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将1个物体平均分,来体会除法算式与分数的商的结果之间的联系。
第二部分:是将3个物体来平均分,来体会每份的多少?它的商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本节的升华,总结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归纳字母表示关系式。
第四部分:是教学有关单位名称之间的转化。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而本节的难点是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它具体表示的意义,也就是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教学,实际上要将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进行一次升华。
本节课我采取利用具体实物,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采取在大量的数活动和数学信息中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的进行中,要充分创设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设计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在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实实在在的学好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的方法,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的方法,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学难点1.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分数可以表示为除法的形式,除法也可以转化为分数的形式。
2. 分数与除法的转化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白分数可以表示为除法的形式,除法也可以转化为分数的形式。
3.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的方法,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反馈: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相互转化的方法,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转化方法。
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案例分析、练习巩固、总结反馈。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基础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转化方法。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7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7篇】《分数与除法》教学反思08-26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我最大的乐趣哦。
分数除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导学教学法创新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
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设计意图:创设分长方形纸这一情境,旨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空间,抓住他们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自主学习提示1. 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 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探究主体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教师不要过多提示,主要指导学困生完成探究任务。
】三交流释疑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苏教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5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2、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
教学难点: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3个同样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新课1.教学例6(1)把刚才呈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按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2)学生操作,了解学生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
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3)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3块。
完成板书。
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
?(4)总结归纳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a÷b=a/b讨论:b可以是0吗?(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的除法算式。
同时,让学生学会将分数转换成除法算式,以及将除法算式转换成分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将分数转换成除法算式,以及将除法算式转换成分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体会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将分数转换成除法算式,以及将除法算式转换成分数。
2.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讲解:讲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的除法算式。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2. 分数与除法的转换分数转换成除法:分子÷分母除法转换成分数:被除数÷除数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的例题让学生理解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将分数转换成除法算式,以及将除法算式转换成分数。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教学背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单元的第二课《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本节课“分数与除法”编排在第一节分数的意义中,在引出分数的概念之后,教材又通过分蛋糕、分月饼的实例,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分数与运算建立联系,拓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使学生初步感悟,有了分数,就能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
继而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习用分数表示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比关系,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丰富分数意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曾经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知道分数的意义。
另外在讲分数的产生时,也提到了计算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结果,常用分数来表示,实际上已经初步涉及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也蕴含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都没有明确点出来。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探索和交流、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2)能力目标: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3、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探索、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通过操作,理解用分数表示商的含义二.教法、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细致观察题目,启发学生初步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圆片分一分,联系分数的意义推想分得的结果。
通过迁移类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每人 6 张同样的圆纸片和一把剪刀(并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以下是我的教学流程图: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3-54页例2、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56~57页练习八第5~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单位换算的结果,能解决商是几分之几的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能联系分数的认识解释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意义,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培养观察、比较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乐于思考、有据推理的品质。
【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难点】理解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教学准备】师:教学课件、练习单生:准备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和剪刀【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发思考(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出它的意义。
师: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2)一天,阳阳过生日,家里来了几个小伙伴,他们在一起庆祝生日,分享礼物!瞧:把12块巧克力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生口答)师: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除法是一种运算。
引入:除法和分数都可以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那分数和除法之间有没有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习例2阳阳拿出一块大蛋糕: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现在能得到整数的商吗?可以用什么表示? 你能结合分数的意义,说出每人分得多少块吗?预设生:把一块蛋糕看作单位1,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41,是41块。
怎样列算式?1÷4=41(块) 2.学习例3阳阳妈妈端出了小朋友最爱吃的披萨饼,并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学生读题,怎样列算式?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桌两人合作,用3个圆形纸片代替3块饼,分一分,想一想 学生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演示分法,理解算式结果和意义 预设分法一:1块1块地分,一次每人分得41块,要分3次,每人分得3个41块,就是43块。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44页~45页例6及练习八1~5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三年级两次初步认识分数;在单元的第一段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分数单位;第二段认识了真假分数,初步探索并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本课时属于单元第三段内容,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后面第四段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基础。
2.活动经验:学生在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描点等活动中,学会了平均分的方法,充分感受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活动中已经初步感知并体会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感悟到有关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课教学学生的操作和思考都有一定的支撑,活动的开展应该顺利,但语言表达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根据以上分析,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中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计算的结果。
从教材内容和教材的前后联系来看,觉得难点应该是学生理解和辨清分数表示的是数量(有关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是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设想:1.自主探究方案的设想从整数的数量关系迁移到分数,学生会感知到这个题组的数量关系是一致的,会进一步去思考,分得的结果不足一块饼怎么办?从而产生用分数表示结果的需要。
思考:需不需要增加每人分得这块饼的几分之几。
2.例题教学的设想(1)组内交流课前探究的三个问题,可以组织语言,可以质疑,也可以演示所得结果。
(2)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明确感知到:3块的 1 4等于1块的 3 4,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对用分数表示数量的的理解。
(3)发挥学生的想象,将3块饼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 )块;平均分成n 份,每份是( )( )块;逐步由具体形象逐步到在脑海中抽象化进行平均分。
通过有意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并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_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明白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2、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3、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4、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看、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探究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进展数感,培养观看、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明白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难点:整数除法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教学流程:一、知识回忆1. 把8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块。
列式:()2. 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块。
列式:()答案: 2 8÷4=2 1 4÷4=1【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是为了更好了为新知服务。
从商是整数的整除入手,引入商不是整除的情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究1例2: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师:看到那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答案:生1: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能够用分数表示。
生2:每人分得这块饼的,是块。
生3:求每人分得多少块,能够用除法运算。
追问:既然刚才说到了除法,那应该如何列式?答案:1÷4=追问:1÷4的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1÷4=(块)【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体验能够用分数来表示两个数整除的商。
关于把1块饼平均分成4份,能够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学生能明白得,但用分数来表示商,有点难于明白得,因此借助于实物图的演示关心学生明白得,解决本课的难点。
三、探究2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师:用一个圆形纸片表示一块饼,分一分,想一想。
答案:生1:每人分1块,每人分得3个块。
3个块是块。
生2:3块一起分,每人分得3块的。
3个块是块。
追问:因此3÷4=()?答案:追问: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答案:3÷5=(块)追问:观看刚才的三个等式,你发觉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答案: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区别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是一个数能够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分数与除法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分数与除法(一)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的商。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整数除法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教学用具教具:投影片,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剪刀,电脑动画录像。
学具: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提问:说明下面各分数的意义,它们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教师:如果请同学口算111,能很快地得出小数商吗?如果商要教师:上面的这道除法题,它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学习新课1.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1)板书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教师:说一说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板书出图。
教师:如何列式?学生口答后板书出算式13,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
)(引导学生按分数的意义来想;把1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应是1(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再说一说怎样想的。
①把1千克平均分5份,每份是多少?②把1米2平均分8份,每份是多少?2.把许多个物体平均分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1)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教师:怎样列式?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出列式:34。
教师: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看该得多少?学生动手剪分,教师巡视,巡视中可提示:该把谁拿来平均分?谁是单位1?平均分几份?学生剪分完,汇报答案。
(答案不统一。
)(2)教师:照你们说的,把3个饼作为单位1,平均分4份。
我们看看下面的剪分图。
展示电脑动画图像:教师:请看一看自己的拼法是不是与图像上的相同。
问:取出的这一份是多少?(3)老师:请观察板书:(前面的)能看出分数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所以被除数与分子,除数与分母之间是相当的关系,而不说等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4—46页的例6和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及其练习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情分析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教学,教材安排了两次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探索。
教学时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让学生结合场景图初步知道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用分数表示;
第二,为学生提供可供操作的学具,如圆片,让学生自主探索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结果,通过合作交流来明确;
第三,独立研究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的结果,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第四,观察3÷4和3÷5这两个等式,用不同的方式表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第五,告诉学生可以用字母表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
教学难点: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
学具
挂图
教学流程预设
一、导入
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6
(1)把刚才呈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
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按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2)学生操作,了解学生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
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3)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3块。
完成板书。
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
?
(4)总结归纳
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a÷b=a/b
讨论:b可以是0吗?(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尝试填空。
你是怎样想的?
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指出:两个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
)
3.做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填写后,引导比较:上下两行题目有什么不同?
4.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要求说说填写时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
1.练习八第1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
2.练习八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交流。
3.练习八第3题可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练习八第4题提问:这道题中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5.练习八第5题
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算式,并写出得数。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