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_0

合集下载

2024年研学后教的心得体会(3篇)

2024年研学后教的心得体会(3篇)

2024年研学后教的心得体会研学后教的心得体会模板一、引言这次参与研学后教活动是我人生中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通过与学生们共同学习、探索和互动,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还从中得到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系统地总结和分享这次研学后教的心得体会。

二、认识自我在研学后教活动过程中,我不仅有机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和互动,还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深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首先,我发现我在组织和规划方面较为擅长,能够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时间,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其中。

其次,我在与学生交流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并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但是,我也要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学生们情绪管理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引导上还需要加强。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研学后教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和能力。

在活动中,我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趣味小游戏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开展实践探索活动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提高。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培养作为一名研学后教者,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还注重对学生情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活动中,我积极倾听学生的内心声音,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并通过与他们互动和交流,提供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鼓励学生彼此尊重和帮助,培养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提升自身能力通过参与研学后教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培养和提升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能力。

其中,组织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安排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另外,我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我在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的交流中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和理念。

践行“研学后教”,建立高效课堂

践行“研学后教”,建立高效课堂

通 过 自主 、合 作 、探 究 , 钻 研 知 识
和 方 法, 生生 互动, 提升能 力。 “ 后 教 ” 主 要 针 对 学 生 钻 研 后存 留 的 困
体 的 体 积公 式 是 在 长 方 体 公 式 的 基
础 上 得 出 , 学 生 很 容 易 理 解 和 接
受。
注 、写 提 纲 、写 提 要 、写 摘 要 、做 卡 片等 读 书笔 记 的 习惯 。 开始培 养 学 生 预 习 能 力 ,可 以 安 排 在课 内进 行 预 习 , 当学 生 掌 握
本中 “ 做一 做” 的练 习 ; ( 2 )认
真读 习题 的题 目 , 并试 做 ,对 不 会
做 的 习题 做 上 记 号 。
4 . 提 问题 :在 本 课 的 页 末 写 出 不 明 白或 感 兴 趣 的 问题 ;想 想 是 否 还 有 其 他 解 法 ;初 拟 出 学 习 目标 , 写 在 本 课 的页 首 ;尽 量 养 成 书 头 批
学 生 获 得 知 识 的途 经 无 非 有 两
个 ,或 从 别 人 的传 授 中获 得 ,或 从 自己 的学 习 中获 得 。 而通 过 自学 获
在 指 导 学 生 自 主进 行 “ 研学”
时 ,就 需 要 建 立 一 定 的 模 式进 行 实
为 学 生 学 习 的 组 织 者 、合 作 者 与 引 导 者 。 在 小 学 数 学课 堂教 学 中 ,如 何 践 行 研 学 后 教 ,达 到好 的教 学 效
行。
践行 一 研学后教 建立高效课堂
实 的基 础 。数 学 科 可 以按 课 文 的章 节进 行 预 习 ,也 可 以 由老 师 指 定 内 容进 行 预 习 。 预 习 的一 般 方 法 : 1 . 读 课 题 :说 一 说 自己 对 课 题

研学后教“五步曲”——小学数学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研学后教“五步曲”——小学数学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研 学 后 教 ‘ ‘ 五步 曲 , ,
小 学数 学研 学后教 课 堂教 学模 式初 探
文/ 广 州 市番 禺执 信 中学 附属 附 小 宋 雪 飞
研 学 后 教 是 番 禺 区 近年 来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中的 一 个 重要 抓 手 。研 学 后 教的重要特 征就是 “ 研 学” .让 学 生 在研 学 的过 程 中发 现学 习 的乐
反 三 的能 力 。 学 生做 练 习时 ,教 习情 况 。 第 五步 :反 馈 —— 订 正 。反 馈 是 查 缺 补 漏 的 环 节 ,要 认 真 仔 细 , 不 能走 过场 ,敢 于 面 对 学 生暴 露 出
等方 面 因素 的 局 限 .决定 了在 低 年
级 实施研学后 教的模式难 度更大 。
第 四步 :实 践— — 练 习 。这 个
当的 点拨 、拓 展和 延 伸 。

步 骤 的 练 习 要 有 层 次 , 由易 到 难 , 有 基 础 练 习 ,有 变 式 练 习 ,有 综 合 练 习 ,还 有 提 高 练 习 ,尽 可 能 让 每
个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解答 ,训 练 学 生 举
堂 教 学 ,教 师 要 思 考 如 何 引 导学 生 研 学 、 合 作 交 流 、 如 何 与 学 生 互
动 、什 么 时 候放 手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火 花 .引 导 生 生 互 动 和 师 生 互 动 , 及 时 纠正 不正 确 的语 言 ,形成 共识 。
二 是 由教 师 针对 研 学 中 出现 的 问题
学等。 第 二 步 : 自主——研 学 。这 一 步 是 对 于 引 学 环节 提 出 的研 学 任 务 进 行 研 学 。可 以 是 学 生 个 体 研 学 ,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四段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四段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四段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究【提要】本文提出了“研学后教”理念及高中信息技术四段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第一段导学:研学导航,第二段导学:研学过程,第三段导学:研学练习,第四段导学:研学拓展。

并从“过程”与“方法”两大维度解读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对“研学问题”的设置,小组学习的转变,评价方式的有效性等作了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研学后教、四段导学教学模式、研学问题、小组学习、评价【中图分类号】g632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往往成为教学的难题。

而基于“研学后教”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四段导学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研学后教”是以实践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三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为前提,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以教师“三讲”(讲清为什么、讲准是什么、讲透怎么样)为原则,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范式。

何谓四段导学教学模式?四段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研学导航——研学过程——研学练习——研学拓展”的模式,其目的在于发展学生“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高教师设计“研学问题”(“语义理解”的唯一性、“问题指向”的确定性、“学习任务”的层级性)的能力。

“导”就是引导、指导、辅导,这一环节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但仍然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要由师生共同完成。

“学”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这一环节的主体是学生。

一、第一段导学:研学导航(约3分钟)1、回顾导入,明确任务。

教师采用直接导入学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期前期学习中的“生成问题”,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具体为第几课),提出本节课须解决的三个“研学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解决问题拓展延伸题的研学案设计策略例谈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解决问题拓展延伸题的研学案设计策略例谈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解决问题拓展延伸题的研学案设计策略例谈作者:胡妹女来源:《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02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

拓展延伸题的安排,必须在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来设计。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面从设计的价值取向方面,谈谈我在解决问题拓展延伸题的研学案设计的一点思考和做法。

一、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设计对比题,诱发学生思维为了防止学生片面地模仿例题,死扣“关键性词语”,死套类型,逐步达到独立地分析问题,并能根据数量关系的分析去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设计对比教学练习,如: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经行了全程的3/8,正好是42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甲乙两地相距112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经行了全程的3/8,已经行了多少千米?通过对比题目,使学生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同一个数量关系的两个方面,设未知数以后,就可以把两种应用题统一起来,逆思考就转化为顺思考。

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点,掌握事物的规律。

(二)设计多解题,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题多解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例1. 一筐雪梨连筐共重48千克,卖出雪梨的一半后,剩下的雪梨连筐共重25千克,求原来有雪梨多少千克?此题可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题。

(1)先求卖出的雪梨是多少千克,再乘以2即得原来雪梨重量,最后求出所求问题。

算式是:(48-25)×2=46(千克)。

(2)用25千克乘以2,即得两个筐和原来雪梨总数的重量和。

再减去连筐在内的48千克,即得一个筐的重量,再用45千克减去一个筐的重量,即得原有雪梨重量.算式是:48-(25×2-48)=46(千克)。

研学课堂教学模式

研学课堂教学模式

研学课堂教学模式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思想,结合学校实际,在方略教育培训专家郭志明(江苏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导师)的指导下,我们确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研学融合,巧拨精释”的教学方略,构建学校研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预学知惑―研学解惑―练学去惑。

(一)预学知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基础编制“研学案”,并明确告知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课前或课内先自学新知或预学新知,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部交流,解决遇到的一般性问题。

教师根据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已学情况,达到会学的不教,对学生不会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类。

(二)研学解惑“研学”是“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在预学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全班的讨论、交流、点评、质疑、争辩形成研究结果。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学科核心问题,基于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老师适时作提示点拨,通过全班讨论、交流、点评、质疑、争辩形成新的研究结果,并完成知识和能力的系统构建。

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教师要巧拨精释,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简明精要的点拨,对疑难知识讲通讲透,以便在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语言的表达产生障碍时,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寻找解决疑难的新途径或使之语言表达更流畅。

实施该环节,始终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自主合作、尝试探究、点拨评价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

教师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促使学生思维顺畅、认识不断深化。

(三)练学去惑教师针对学生小组反馈出来的问题和自己的预设,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任务或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检测,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真正彻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

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解决不了的小组内部互帮,小导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深入各小组了解学生合作的情况,并对薄弱小组进行及时的跟进辅导。

实施“研学后教”提高课堂实效

实施“研学后教”提高课堂实效
当 的 点拨 、 拓展 、 和延伸 , 讲在实处 , 点到 关
恰 当的 指导 和 帮助 , 能 够做 到 平 心 静 教 师在 深 入 研 究 课 标 、 教材 和 学 情 、 学 法 的 生 自主 、 合作 、 探究性地 学习 , 同 学 之 间就 必要 、 相关疑 难问题 进行 “ 兵教兵 ” , 相互 启发 , 气 的 交 流 和沟 通 , 解 决 学 生 自主学 习 中 的 相互研 讨 , 会的 同学帮 助不 会的 同学 , 思 困 难 和疑 惑 。 ③ 要 培 养 民主 意 识 , 学 生 有效 维快 的 同学 帮 助 思 维 慢 的 同 学 , 大 大 地 提 学 习 需要 人文 、 和谐 、 温馨 、 安全 、 放 松 的 氛 高学 生 的 参 与 度 与主 动 性 , “ 研学后教 ” 的 围, 所 以 教 师要 与 学 生 建 立 平 等 、 友好 、 信 课 堂 充 分 体 现 全 体 学 生 的主 动 参 与 、 合 作 任 、 诚 实的 朋 友 关 系 , 要 了解 学 生 需 要 、 倾 探究 。 所以“ 研学后教 ” 是 属 于 最 后 一种 在 听 学 生 的意 见 , 从 而 创 设有 效 的 学 习 环 境 。
1 9 4 6 年最 早提 出 了“ 学 习金字 塔 ” ( C o n e o f 更新 。
怎样学习, 要 根 据 学生 学 习需 要提 供 及时 、
随 着番 禺区课 堂教学 改革的 深入 , 实 过 程 由 教 师 单 向 传 授 变 为 师 生 双 向 互 动 施“ 研学后教 ” 的课 堂 教 学 , 已经 被 越 来 越 和 多 向 交 流 , 它 充 分 体 现 了 当 代 建 构 主 义 多 的一 线 教 师 所 接 受 、 采用 。 “ 研学 ” 主要 是 教 育 心 理 学 的 思 想 , 在教 师的指 导下 , 学 基 础上 , 编 写 引 导 学 生 学 习的 目标 、 内容 , 方法的“ 研学案 ” , 学生 在“ 研学 案” 的指 引 下 通 过 自主 、 合作、 探 究 的 学 习方 式 , 钻 研 知 识和 探 求 方 法 , 提升能力。 “ 后 教” 主要 是 通 过 交流 展 示 学 习成 果 , 生生 互 教 , 针 对 学 生 存 留的 困 惑 与 发 现 的 问 题 , 教 师 进 行 恰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作者:覃红艳麦焕贤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5年第05期一、模式内涵课堂教学“四步式”研学模式是一个主体的学习模式。

1.自主初学感知环节:指预习或初学过程,把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依靠所学知识和方法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对初学结果进行检查。

2.积极参与探究环节:自主创新性地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是新时期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本环节当中,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在学习中培养自主、自发、自觉,好学、好问、好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3.互动交流讨论环节: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善于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加强对话、交流、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知识重点、难点的解决,加深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协同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获新知、求创新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积极参与问题研讨,使新的知识得到揭示,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而学生创新能力在新知识的构建当中,新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本环节重在形成知识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二、模式目标构建“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教师能够创造性地教。

本模式的构建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实现认知与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其个性得到发展,有效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性学习、维持性学习教学模式,为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很好的路子。

三、模式内容简介课堂教学是落实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主阵地,在研究目标中,我们提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素养,建立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体系。

这样的目标如何能达到?我们采取了重点抓好课堂教学的“四步式”来逐步落实这些目标。

课堂教学“四步”:自主初学感知环节—积极参与探究环节—互动交流讨论环节—获新知求创新环节。

站在教师教学的操作角度上讲,这“四步”一切都因“问题”而生,问题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究提出问题,主动合作交流研讨求解问题,追求真知创新性地化解问题,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过程。

基于“研学后教”理论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研学后教”理论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研学后教”理论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作者:周福荣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8期根据“研学后教”理论提出的要求,我校数学科组在教学实践中,建立了“探究—互动”教学模式。

它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各种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动手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的综合学习方式。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探究—互动”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乐于交往,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数学概念的界定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

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二、模式概要创设情境引入概念——迁移类推初步感知——主动探索实际应用——深化练习巩固发展三、模式的特点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

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

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也是一种发现。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

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实施“研学后教”提高课堂实效

实施“研学后教”提高课堂实效

实施“研学后教”提高课堂实效作者:霍锐泉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12期摘要:随着番禺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接受、采用。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学模式”,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切实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研学后教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05-02随着番禺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接受、采用。

“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学情、学法的基础上,编写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钻研知识和探求方法,提升能力。

“后教”主要是通过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教,针对学生存留的困惑与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讲在实处,点到关键,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研学模式”,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切实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 “研学后教”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最早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根据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表明(见图1)。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而“研学后教”实现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由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自我建构,教学过程由教师单向传授变为师生双向互动和多向交流,它充分体现了当代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同学之间就相关疑难问题进行“兵教兵”,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会的同学帮助不会的同学,思维快的同学帮助思维慢的同学,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主动性,“研学后教”的课堂充分体现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基于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新型教师教研关系的探索

基于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新型教师教研关系的探索

我教我思师道·教研 2019年第7期 基于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新型教师教研关系的探索文?广州市番禺区石鸉镇石鸉小学 陈桂娉 如何在研学后教的课堂理念下培养教师对教研关系的认识成为了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如果想充分提高教育质量,那么就必须积极响应研学后教理念,在科学研究中解决教学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快速成长起来。

一、教研与教学的区别首先,教研与教学的层级不同。

教研是将教学作为发展基础的,并且教研的层级要远远高于教学,教研的发展方向是解决特殊,而教学则是针对于普遍。

一般来讲,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准备充足的教育计划,教师为学生讲解知识,而学生则聆听教师的教诲,二者应该处于互动沟通状态。

实施教育研究工作将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其为教学的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进力。

教育研究工作是否成功在于教学工作是否完整全面,并将此贯彻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以此来全面提高教学高度。

其次,教研与教学的观念不同。

教研要求主体能够自发并且主动地深入其中,而教学则是出于规则性地强制要求参与。

教学是教育中的具体分支,教师作为学生的领导者以及知识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二者都需要积极响应教育规则的具体需要;教研则是在固定的规则基础上实现局限性突破,将教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具体。

教研是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尝试而得出的最完整结论。

认知以及思想方面的转变绝对不是依靠强制性制度规则来进行转变的,而是要求教师以及学生均处于平等状态之下,二者共同前进,这是教研关系的基础目的。

教研的工作主要是为了探索某件事情应该如何解决,而教学则是在教研的基础上对其已经做出回答的问题实施解决。

二、研学后教理念促进了教师观念方面的转变研学后教理念作为当前形势下的新型教育理念,其对于教师教学技巧的需求也颇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解决分层学习下的问题,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将学生从集体化转变为多样化教学发展,以此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其次,利用独立学习、互助学习、群体学习的具体学习模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

基于“研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作者:欧洪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31期摘要:“研学后教”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较长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可以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与当前教学需求相符,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研学后教”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懂的各种数据的计算。

同时,数学也是一门知识内容相对抽象、乏味的学科,如果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则有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研学后教”的教育理念是正确、有效的,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当中可以调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于其它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研学后教”的内涵“研学后教”是以“建构主义、结构主义”的哲学取向与科学取向教学观为理论依据,以教师的“三研”为前提,以教师的“三讲”三讲为原则,即:内容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讲准、讲清、讲透,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研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的探究合作学习形式为主,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范式与理论体系。

“研学后教”的核心价值就是发展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其终身的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研学后教”的基础上建立了“2341”、“小学数学”、“研学模式”,即:以“终身学习、以生为本”这两个核心理念作为指导,以“群体互砺、教师主导、目标导航”这三种调控方式为措施,以“反馈拓展、交流提升、合作互砺、自主学习”这四个教学模块为课堂结构,以“能学会学”这一个发展目标作为教学方向,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二、教学评价策略立足于“研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围绕“核心理念、调控方式、教学模块、教学方向”这四个方面进行。

2024年研学后教的心得体会(2篇)

2024年研学后教的心得体会(2篇)

2024年研学后教的心得体会____市番禺区钟村中学谭日新从____年____月开始,番禺区全面掀起了课堂改革,经历两年的实践探索,课改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本人作为课改的一名实践者,下面就课改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好处要进行课堂改革,推行“高效课堂”模式,教师是践行者,他们对于“高效课堂”是否从心底接受,直接关系到推行高效课堂的成败。

所以,要引导老师们积极学习,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

首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真正的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具体落实到教学行为中。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探究,学会了团队合作。

唯有敢于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

其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这种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而且是带有责任感的参与。

高效课堂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

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

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为1“问号”。

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

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

教师不再仅仅____尖子生,而是让尖子生带后进生,最终让差生变好,优生更优。

第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高效课堂的应然目标:从“学会知识”到“掌握学习方法”到“训练终身发展能力”。

有人把“高效课堂”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

当学生在自主探索、团结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幸福以后,他们会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以后的人生,教育便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催化剂了。

研学后教理念下“四维活动教学模式”的探究

研学后教理念下“四维活动教学模式”的探究

研学后教理念下“四维活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作者:刘志聪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6年第06期【摘要】研学后教的核心理念是“让问题成为中心,把时间还给学生,使过程走向成功”。

我校提出的“四维活动教学模式”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单元(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展示活动、练习活动)的坚实关系而提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问题的产生(问题思维)、探究活动(研学思维)、交流展示活动(碰撞思维)、练习活动(训练思维)。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为例,浅谈我校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四维活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四维;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以五年级下册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为例,浅谈如何实施“四维活动教学模式”。

教材首先提出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再让学生观察发现一个物体能不能通过切的方法来得到它的体积,从而提出大家动手做实验。

教材要求学生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再把数据填入统计表内,最后通过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分析数据,从而得到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根据以上的分析,数学四维活动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活动组成。

一、环节一:问题的产生上课一开始,笔者让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体积单位,解决第40页的第2题,通过数一数得到一个长方体内含有几个体积单位,这个物体体积就是多少。

然后笔者出示一个长方体,没有分割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方体,让学生讨论怎样知道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数一数。

学生:不能切,量出有关数据再计算。

学生产生问题了,长方体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呢,如何量,怎样计算,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学习环节。

以上的教学环节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带着此问题进入下一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兴趣。

二、环节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上面的活动已经初步感受到长方体的体积是和长方体的长和宽有关系,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也就是研学问题,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活动1、摆一摆本活动要求学生独立用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

基于“研学后教”理论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研学后教”理论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研学后教”理论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作者:周福荣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8期根据“研学后教”理论提出的要求,我校数学科组在教学实践中,建立了“探究—互动”教学模式。

它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各种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动手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的综合学习方式。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探究—互动”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乐于交往,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数学概念的界定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

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二、模式概要创设情境引入概念——迁移类推初步感知——主动探索实际应用——深化练习巩固发展三、模式的特点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

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

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也是一种发现。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

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研学后教理念下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研学问题”

研学后教理念下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研学问题”

研学后教理念下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研学问题”摘要小学数学“研学问题”是研学后教的核心理念,有效的研学问题设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对我们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研学问题”的设计应以“研学后教”理念为基础,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情况,使研学问题就更具针对性和自主性,能真正发挥“研学问题”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研学后教研学问题有效设计“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是我区的先进教学理念。

其中“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转眼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

研学后教的核心理念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

而“研学问题”是“研学案”的核心部分。

“研学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规律而设计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或为了解决考试重点和难点而设计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好的问题能激发思维,引导思维。

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指教师设计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去设计研学问题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的粗略思考。

一、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针对性的研学问题。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基于此,我们在设计核心问题之前,首先要学习新课程标准对当下学段提出的阶段目标,认真领会课标的要求;其次,要把握课程目标与教材内容的联系,用心揣摩编者的意图,对教材进行全面的解读,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设计出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雅居乐小学覃红艳麦焕贤一、模式内涵课堂教学“四步式”研学模式是一个主体的学习模式。

1.自主初学感知环节:指预习或初学过程,把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依靠所学知识和方法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对初学结果进行检查。

2.积极参与探究环节:自主创新性地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是新时期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本环节当中,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在学习中培养自主、自发、自觉,好学、好问、好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3.互动交流讨论环节: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善于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加强对话、交流、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知识重点、难点的解决,加深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协同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获新知、求创新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积极参与问题研讨,使新的知识得到揭示,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而学生创新能力在新知识的构建当中,新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本环节重在形成知识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二、模式目标构建“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教师能够创造性地教。

本模式的构建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实现认知与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其个性得到发展,有效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性学习、维持性学习教学模式,为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很好的路子。

三、模式内容简介课堂教学是落实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主阵地,在研究目标中,我们提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素养,建立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体系。

这样的目标如何能达到?我们采取了重点抓好课堂教学的“四步式”来逐步落实这些目标。

课堂教学“四步”:自主初学感知环节—积极参与探究环节—互动交流讨论环节—获新知求创新环节。

站在教师教学的操作角度上讲,这“四步”一切都因“问题”而生,问题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究提出问题,主动合作交流研讨求解问题,追求真知创新性地化解问题,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过程。

图示如下: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围绕“问题”出发,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参与解决问题来开展教学。

在“自主初学感知”中“发现问题”,在“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在“互动交流讨论”中“求解问题”,在“获新知求创新”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讲,“四步”式教学模式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显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

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转换教师角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新理念是相一致的。

在“四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当中,“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自学过程、发现过程;“寻问探疑”是学生自主质疑积极参与的过程;“互动研究”是学生通过互动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揭示规律”是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化解问题、升华创新,对知识有创新性理解的过程。

示意图如下:这就是我们所提出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互动研讨交流中求解问题,获新知求创新中创新性地化解问题。

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得到完美的结合。

“学”、“问”、“研”、“创”四环节,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机动地融入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改革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

另外,在这种“学”、“问”、“研”、“创”四步式总体研学模式的引领下,学校各科组也根据各自科组的特点,创设更适合或更加细化自己科组的子学习模式。

例如,数学科组的“七·三”研学后教小组合作模式,具体操作细化如下:1.“七”,指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常规,即:靠、摆、析、轮、赏、辨、记。

靠:小组成员必须将小脑袋靠拢在一起,这样才能确保每个组员的发言能被其他成员听到。

摆:每一位发言者都必须将其要展示的个人学习成果摆在小组中间,并用手指着来解释自己的观点。

发言完毕后将其收回,再轮到下一位发言者摆放。

析:每一位发言者需解释自己所展示的答案背后的理由,并分析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轮:小组内进行编号,按编号顺序轮流发言,以确保每一位学生平等参与。

赏:如果认为小组成员的回答清晰、合理,就用掌声来给予欣赏和鼓励。

辨:如果认为小组成员的回答不够合理,则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辨析中统一认识,帮助薄弱学生。

记: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在合作任务的引导下被整理、记录下来,并继续发现其内在的教学规律。

以上小组合作学习的七点常规,需要由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时就向学生明确提出,并在起初的每一次合作学习班之前强调、在合作过程中强化。

由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员之间互相提醒。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将很快形成习惯,便能自觉、有序、高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2.“三”,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常规,即:说、质、评。

小组内讨论的结果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得到验证和推敲,对此,笔者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成果汇报,组织组与组之间进一步辨析概念,明确方法。

说:①全组亮相。

传统教学中,习惯于让小组派代表发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组中的其他学生容易被忽视,他们的自信心、表达、辨析能力也就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两极分化会更加明显。

我们主张全组学生亮相,每人都承担一定的汇报任务,每人都对小组有一份责任感和自豪感,这个常规一旦形成,将大大促进全员参与,也更加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②由展示的小组组织课堂。

当我们请一个小组出来汇报时,其他小组可能会因失望而发出叹息声甚至不满声,这时,教师可以将组织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出来汇报的小组,由他们想办法让整个课堂安静下来,便于台下学生聆听和相互交流。

③侧身汇报。

四人小组将合作任务用投影展示出来,两两相对站在屏幕两边,轮流用教鞭指着屏幕侧身汇报。

这样的汇报要求更能集中台上和台下学生的注意力,且不会遮掩投影中的图像,使展示过程更加清晰明了。

质:邀请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小组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意见,我们将邀请台下同学质疑的权利也交给了汇报组,有学生邀请提问、解答,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知识的主人。

当然,如果学生没有发现问题,教师也可以提出质疑的问题。

评:每一个小组的发言必须对协作学习任务进行总结,汇报他们从多个数据中发现的数学规律。

以上具体要求,使我们理想中的合作学习常规得以细化和落实,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支架引导下,有序、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合作的过程中,使数学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交往能力、欣赏能力均能得到很好地培养。

课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研”与“教”中实现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四、模式操作程序1.研学案要求。

学校根据年级和学科人员构成,实行科组集智备课,形成各科结构相对稳定而又各具特色、符合本科实际的“研学案”。

集智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主备—集体集智研讨—个性修改—形成定案。

第一,个人主备——形成初案。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工,安排好每位教师的主备任务,每位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写出研学案初稿。

备课中,要求教师认真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弄清所备内容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精心设计研和学的教学情境,设计突破重难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精选导练习检测题,初步形成融入自己教学思想和学生实际的初案。

第二,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集体集智研讨是备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其目的就是为了发挥科级团队优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的最优共案。

在每周备课组活动中,首先由主备人作中心发言,对下一周的研学案进行解读,并提出研学案的修改意见和具体使用方法,然后进行集体集智研讨。

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对设计的研学案进行二次修改,形成具有集体智慧的年级导学共案。

第三,个性修改——形成特案。

集体集智研讨后的研学案在使用前,任课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层次差异和学识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再度思考,再次优化,在众人智慧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再创新,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研学案。

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个人特色的研学案,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

第四,课后反思——形成定案。

课后反思就是通过自我反思,明白教学中的得失,写出以后改进的建议,达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研学案主备人搜集其他教师使用后的反馈意见,归纳、整理和改进研学案,形成定案。

第五,研学案的组成:至少应设置研学目标、研学重点难点、自主研学、互动研学、研学反馈、拓展研学共五个板块。

可根据内容适当增设知识链接、情境引入、学法指导、探究延伸、考题精选、研究性学习、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栏目。

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研学案应有所侧重;研学案的“拓展研学”内容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

每份研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评有改。

2.课前研学。

①印发研学案,提前1天发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指导。

②学生根据研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完成研学案自学内容,搞好预习,要让学生自主探究。

3.课堂研学。

①自主初学感知—积极参与探究环节—互动交流讨论环节—获新知求创新环节。

②时间分配:自主初学感知10分钟;积极参与探究环节10分钟;互动交流讨论环节15分钟;获新知求创新环节5分钟。

4.讨论要求: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参与,在组长组织下全身心投入到研学当中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群体规模适宜时,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合作效率会提高。

小组规模要考虑班额规模和教室空间大小,以4~6名成员组成学习小组比较适宜。

小组布局。

小组布局要合理、有序,要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

能够面对面交流,是一种好的布局。

能满足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又能达到和谐布局,保持班级整体的一致性,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角色与职责。

小组成员的角色有学科属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的,不同学科同一学生的角色可以不同。

小组成员在参与学习中发挥不同角色的功能,担当主角色的成员必需履行相应的职责,班级也可按照学科的学习任务或日常事务进行组员分工。

五、模式评价1.学校成立专门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听、讲、评、议等途径,在教学理念新、方法灵活、效果显着、创新意识浓的教师中予以总结,浓缩经验,提炼精华,上升到理论层面,做大做强,形成校本特色,学校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形成学校的教改品牌。

2.研究建立有利于开放课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和鼓励学生积极展示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以“关注学生的学”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正确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