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会考学业水平考试第 二 分 册
2023年上海市历史学科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卷
2023年上海市历史学科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是中国北方的能工巧匠。
A. 佛山工匠B. 楚雄工匠C. 小岗村工匠D. “三彩”工匠2. 钟表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A. 元代B. 明代C. 清代D. 近现代3.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被誉为什么?A. 高古B. 笔力雄健C. 雅俗共赏D. 传世不朽......二、多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古人开发并运用的独特造纸术体现在哪些方面?()A. 选材灵活,纤维优质B. 工序复杂,历时漫长C. 制纸方法科学,技艺高超D. 生产保障球权大,成本低廉2. 下列哪些民间文化至今在四川地区保留?()A. 川剧B. 川绣C. 川菜D. 川茶3. 以下哪些地区在贞观、元和、开元三朝(627年-762年)达到文化、艺术和科技的顶峰?()A. 洛阳B. 长安C. 成都D. 抚州......第二部分主观题(共40分)一、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一)南京城墙的开凿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开工,是一项运用了坚硬石料的巨大工程,南京城墙的开凿主要经过哪几个阶段?(二)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的革命,主要在哪个国家产生,有哪些重要影响?......二、综合题(共30分)1. 选择两件以上的文物进行考古、美术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解析。
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时代背景,作品主题,制作、使用工艺和材料,保护与利用,作品风格等。
(15分)2. 阐述西方现代主义的文艺理论和实践,以及在美术中的具体表现(15分)。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3.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算盘5. 明朝时期,下列哪位航海家七次下西洋,展示了我国的海上实力?A. 郑和B. 麦哲伦C. 哥伦布D. 达·伽马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8. 辛亥革命后,下列哪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袁世凯D. 孙中山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1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地点是?A. 北京B. 上海C. 南京D. 广州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江泽民A. 1954年宪法B. 1975年宪法C. 1978年宪法D. 1982年宪法A. 世贸组织B. 联合国C. 亚太经合组织D. 上海合作组织A.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B. 丝绸之路经济带C. 中巴经济走廊D.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6.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______制度。
17. 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______。
18. 元朝时期,我国设立的最高行政区域是______。
19. 明朝时期,我国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______。
20.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国战败,被迫签订______条约。
21.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______革命的开始。
22.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地点是______。
23. 1940年,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______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破袭战。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二分册考纲
Tan叔资源库高中历史第二分册上海学业水平考考纲注:本文非直接摘录考纲,内容乃摘自课内老师依照考纲内容划书标记。
码字的初衷是为了便于本人在闲暇时翻阅,代替厚重的书本。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农耕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
*文化遗址满天星斗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很突出的地位。
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二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内外服制夏、商、周,即使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又是前后逐次更替的三个王朝。
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汤完成了灭夏事业,建立了商朝。
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联盟的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
商朝的兴衰,可以四周方国的向背为晴雨表。
至商朝末年,方国的众叛亲离,实是商周更替的一大原因。
*青铜时代处于青铜时代的商朝,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日趋成熟。
出土和传世的商朝青铜器数以万计,著名的“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铜器,制作精良,造型独特,纹饰瑰丽,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
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活动。
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和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
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第二分册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
历史会考知识点复习第一分册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
东与伊朗高原、西与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邻波斯湾。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城市国家)2、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
名称由来: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
发明时间:公元前3100年前,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历史地位: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1)是为了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2)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3)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
作用:1)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2)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
历史价值:1)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用楔形文字保存下来。
2)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1、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埃及全境,形成狭长的尼罗河下游河谷地带,其北端为低平的尼罗河三角洲。
2、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宗教权: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
法律权: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
经济权: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
军事权:控制着全国的军队。
上海历史第二册(符合会考要求)
第二分册中国古代史时间段限:史前时期——清代前期(1840)(B.C.2070—B.C.1600)夏商春秋(B.C.1600—B.C.1046 )西周(B.C.1046—B.C.771 )(B.C.770—B.C.476)战国(B.C.476—B.C.221)东周(B.C.770—B.C.256 )秦(B.C.221—B.C.206 )史前时期朝代变更:核心内容:制度文明(中央集权体制)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B.C.221—B.C.206)(220—265)吴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B.C.202-A.D. 8)新(8—25)(25—220)(220—280)(221—263)(229—280)西晋263265(265—316)280北朝(439—581)隋589北魏南朝(420—589)十六国东晋宋(265—316)(304—439)(317—420)东魏西魏(439—535)北齐北周577齐梁陈581西晋(581-618)(581-618)(907—960)十国隋唐五代(618-907)(902—979)元(1271—1368)(960—1127)北宋979(916—1125)辽(1115—1234)金(1038—1227)西夏(1127—1279)南宋(1206—1271)蒙古11271271123412791125(1368-1664)明清(1636-1912)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进入农耕时代 地位: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特点:八方雄起、丰富多彩 夏商王朝:夏朝:完成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 商朝:国家形态: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 世界地位: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
中华文明起源: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相互佐证 夏文化:考古发现与传世文献对比互证商代文化:考古发现、当世文献与传世文献多重印证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原始农耕(A ) 1、诞生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标志:人类学会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生产性经济活动产生 意义:标志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提供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随着生产能力提高和人口增加,人们聚族而居,形成农耕聚落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深远影响 2、中国早期农业特点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南稻北粟) 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有粟、黍、稻、稷、大豆等 3、典型遗址:陕西姜寨遗址早期农耕聚落呈现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场景 处在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 二、文化遗址 满天星斗(A ) 1、神话传说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炎帝、黄帝的传说占突出地位,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2、考古发现最迟距今5000-4000年 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核心地区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一、《礼记·礼运》中的夏朝(A ) 1、夏朝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夏的转变社会:由“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原始社会—阶级社会) 王位:禅让制——世袭制 政治:部落——国家 二、二里头遗址(A )1、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在时间和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2、文献与考古二重证据相互印证: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印证社会分化、夏朝国家权力的存在 夏朝是中国历史 文献记载《礼记·礼运》中的夏代 上第一个王朝 印证 解释二里头文化考古成果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一、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 )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成为我国历史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上海市学业水平等级考(会考)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整理
第二册考纲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一.原始农耕A⒈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⒉标志: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
⒊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⒋意义: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⒌典型史实: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二.中华文明的起源A⒈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
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⒉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文献中的夏文化A⒈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⒉夏朝处于阶级社会的起点。
⑴从“公天下”到“家天下”⑵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二.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A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二重证据法C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提出。
用“地下之新材料”证明“纸上之材料”,即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也引申为不同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印证。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一、内外服制A1、商朝的历史是信史,依据是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具体指河南安阳殷墟)的多重印证2、商朝对地方的管理模式是松散的方国联盟形式。
二、青铜时代A⒈青铜器⑴商朝的司母戊鼎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
⑵商朝的青铜器以礼器为主,专用于王室与贵族的礼典、祭祀等活动,被赋予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⒉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人在甲骨上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真实记载了商朝社会各领域的历史状况,是探索商史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周朝建立:BC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
A二.封邦建国制A⒈目的: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⒉内容⑴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和参考答案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答题前,务必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右图勾勒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
其中与③和④相对应的分别是·····( ) A.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D.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 )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欧洲 3.古希腊人在许多方面都胜古罗马人一筹,除了·····························( ) A.哲学 B.文学 C.艺术 D.法律 4.13世纪左右,西欧确立了除国王外,贵族和市民阶层也能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体制。
上海初中历史世界历史第二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上海初中历史世界历史第二册练习册参考答案上海初中历史世界历史第二册练习册参考答案上海初中历史是学生们必修的课程之一,其中世界历史第二册是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我们提供了一份练习册参考答案,供学生们进行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1、B 2. C 3. A 4. D 5. C二、填空题1、文艺复兴 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 工业革命 4. 法国大革命 5. 美国独立战争三、判断题1、× 2. √ 3. × 4. √ 5. ×四、简答题1、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
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人民群众普遍要求改革政治制度。
这场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阐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答: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推动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同时,工业革命也加速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此外,工业革命还导致了西方列强的崛起和殖民扩张,给亚非拉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阐述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答: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是英国对北美人民的长期压迫和剥削,使得北美人民不堪忍受,逐渐形成了独立运动的浪潮。
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于打碎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使美国获得了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五、分析题分析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答: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是两个不同但有联系的历史时期。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16世纪,其特点是强调人文主义,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注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而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其特点是强调理性主义,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批判封建制度,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因此,可以说,文艺复兴运动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运动则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第2册 知识点
第二分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原始农耕:距今1万年前后。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的特征:农耕聚落,共同耕作,平均分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原始农耕出现的标志是谷物栽培和牲畜驯养;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2、神话传说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地位。
3、中华考古遗址的分布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1.文献记载中的夏: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传说中的夏: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夏,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文献中的夏:从儒家典籍《礼记·礼运》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夏朝已设官分职,并拥有军队、监狱和刑法。
2.考古发掘的夏: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是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索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1.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 (公元前1600年汤)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的历史因甲骨卜辞、考古发现(河南安阳殷墟)和文献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2.青铜器:司母戊鼎(世界最大);特征:①制作精良,造型独特,纹饰瑰丽。
②以礼器为主,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3.甲骨文:是商人在龟甲兽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
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实施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4、方国联盟: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
方国向背是商朝兴衰的晴雨表。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武王克商),在牧野之战打败商军,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史称“西周”。
2.周初的政治:封邦建国制(分封制)的内容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
2024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4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一、观文物,通古今材料A 满族旗袍 材料B 战国铜壶 C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材料D 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材料 E 陶院落 材料F 泉州出土的海船1、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4分)2、根据特征填写文物的编号。
(2分)①源于少数民族,民国改良风靡全国的是( )②载重量大且配备了指南针,在当时领先地位的是( )。
3、古代的一些文物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对此你有什么认识(3分)二、读材料,析原因同学们研究辛亥革命时发现各界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态度有所不同。
材料一:清政府的话大意是革命军勾结在一起,要尽早扑灭,防止革命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材料二:各国使馆人员的话你们革命军英明勇武,感激其保护武汉华侨,严守中立态度。
材料三:孙中山接受采访虽然武昌起义,我们革命军准备不是很充分,但是由于全国各省都在纷纷响应,以及我们革命军非常的英勇,所以说我支持,然后他们会胜利。
4、根据材料一,清政府对武昌起义的采取的措施。
(2分)5、根据材料二,总结各国对武昌起义的态度。
(2分)6、根据材料三,孙中山对起义态势乐观态度的原因( )双选(2分)A 、起义准备充分B 、阻挠势力不多F CC、各省纷纷响应D、军队作战勇猛7、各方对于武昌起义的爆发存在不同的态度,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4分)三、看图表,辨趋势同学研究“15世纪以来世界与亚洲的联系”,绘制以下时间轴。
新航路开辟——————亚洲各国开始遭遇西方殖民扩张掠夺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走上侵略扩张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万隆会议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8、新航路开辟以来,葡萄牙搜取在中国()的居住权。
(2分)A、澳门B、香港C、台湾D、上海9、同学发现15世纪以来世界与亚洲的联系十分紧密。
根据事例,解读万隆会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
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内容
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夏、商、周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秦汉的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隋唐的历史,宋元明清的历史等。
2. 世界古代历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历史,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印度、伊斯兰世界等的历史。
3. 近代史和现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中国现代史的历史,以及世界近代史的历史,如西方殖民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
考试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考生可以查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官方网站或相关官方渠道,以获取最新的考试大纲和内容。
上海历史合格考模拟卷2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历史模拟试卷2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4500年前的一份慕志铭记载:“要建好你在墓地的住所,那是你去往西天的驿站。
死亡令我们沮丧,生存令我们快乐。
但是不要忘记了,用石头建成的墓室却是为了永生。
”墓志铭最可能出自A.尼罗河流域B.希腊半岛C.黄河流域D.意大利半岛2.人们常说四大文明古国,但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倾向于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文明区的说法。
那么古埃及属于“四大文明区”中的A.东地中海文明区B.南亚次大陆文明区C.东亚文明区D.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3.一则新闻报道:某国有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青年情倡被村里人处以极刑。
以上新闻可能来自于A.埃及B.印度C.法国D.美国4.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D.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5.《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
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200帕那。
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此规定说明了A.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B.四个种姓的宗教生活界线分明C.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D.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6.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
其中正确的表述的是A.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7.“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
”这句评价适合用于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雅典城邦D.罗马帝国8.曾在中国元朝朝廷中任职的意大利商人是A.亚历山大B.屋大维C.穆罕默德D.马可波罗9.下列与图中数字标示(1-4)的古代文明顺序相吻合的是A.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罗马B.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古代罗马C.古代希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罗马、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罗马10.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教师讲评用卷)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一、单选题1.瓷器的全球流动。
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瓷器行销世界,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
这发生于____。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答案】D【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成为继丝绸之路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D项正确;汉朝出口的主要是丝绸,A项错误;魏晋时期商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缓慢,B项错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得到发展,但“瓷器远销海外”的说法过于夸大化,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注意把握汉朝、唐朝对外贸易的状况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
()A.宣政院B.市舶司C.中书省D.广州十三行【答案】D【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784年处于清乾隆时期,此时,管理中国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广州十三行,D项正确;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A项错误;市舶司是宋、元、明初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B项错误;中书省属于中枢机构,与对外贸易无关,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清朝前期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3.瓷器影响世界。
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二册
((1))【2008年闭卷】屈辱、抗争、探索--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共18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近代中国历史,分三个主题出一期板报。
第一个主题可以概括为“欲哭无泪,太悲惨了,看不尽的惨案,满目献血"。
1、19世纪的中国不断遭到列强的侵略,如两次、中法战争、中日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2、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的内容总是包括:割地——沙俄里哪个条约成为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列强;赔款——勒索赔款数额最大的是《条约》;开埠-—最早在条约中提出开放通商口岸要求的是国;……中国主权遭到践踏。
第二个主题可以概括为“热血沸腾,太壮观了,数不清的英雄,名垂青史."3、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近代中国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请说出两位你最尊敬的民族英雄名字:、。
第三个主题可以概括为“发人深省,太深沉了,全民族的精华,都在上下探索.”4、社会各阶层为摆脱民族危机前赴后继。
百折不回。
农民阶级先后发动了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官僚阶层进行了寻求自强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救亡图存的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志士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国。
然而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摆脱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最终赢得了民族解放。
((2))【2008年开卷】每个中国人嘴边都有一部生动的中国史,脱口而出的流行话语沉积着集体的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情感和时代精神.(共25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于2009年推出以“60Ian60句:脱口而出的共和国史”为主题的系列板报,记录共和国变化发展的足迹。
如: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5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1966年——造反有理1976年——大块人心事,揪出四人帮1982年——一国两制1991年——希望工程2008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1。
选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1949年的流行语,是因为…………()A.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B。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c。
上海历史会考学业水平考试第-三-分-册
第18课北宋中期的改革一、庆历新政 1、经济危机: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1、背景:危机严重2、政治危机:西夏威胁(外患),饥民起事(内乱)2、人物:宋仁宗起用范仲淹3、内容:以吏治整顿为中心的改革吏治、发展经济和加强武备等4、结果:变法遭到阻挠后废除5、失败原因:触犯保守派利益、仁宗厌倦、改革派被排挤出朝廷☆二、王安石变法1、背景:冗官、冗兵、冗费下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王安石在神宗支持下进行变法。
2、领导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3、内容:新法等;偏重理财4、效果:在“富国强兵”的号召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5、结果:起用了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官员,全面罢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6☆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辽的建立: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国号辽辽的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的扩张:占领燕云十六州2、宋辽之战: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3: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4、结果:形成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面1、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简称阿骨打)建金国,国号“大金"☆2、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攻入开封俘虏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3、南宋建立:赵构1127年,定都临安,是为宋高宗,史称“南宋"4、宋金关系:1141年绍兴和议(前提是金要求杀死对其威胁很大的岳飞),宋金对峙;榷场1、大蒙古帝国的建立: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国2、元的建立:忽必烈1271年定国号“大元”,定都“大都"3、南宋灭亡:1279年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1、民间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出现“交子",为世界上最早纸币背景 2、至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移,3农业,开辟圩田、沙田和梯田经济中心南移水稻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的完成表现纺织业——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机户”棉纺织业——海南、手工业制瓷业——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造船业——东南沿海城市造船技术发达,居世界领先地位西夏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背景☆海上丝绸之路路线:以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东北非洲海上商路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或“香料之路”意义使宋朝获得巨额财政收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重商王朝)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活力第21课辉煌的科学技术一、活字印刷1、雕版印刷:唐朝2、活字印刷:发明——北宋毕昇木活字、转轮排字法传播--13世纪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波斯和欧洲意义-—比西方整整早四个世纪,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火药武器1、发展:唐末—-运用于战争北宋——专门火器作坊南宋——突火枪元朝——火铳2、传播:13世纪,3、意义: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火器;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天文:宋朝苏颂与韩公廉等设计制造水运仪象台,是现代天文台的先驱2、数学:北宋贾宪“开方作法本源”(贾宪三角)南宋秦九韶“大衍求一术"(中国剩余定理);三斜求积术(海伦—秦九韶公式)金元之际李治“天元术"四、☆沈括与《梦溪笔谈》1、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3①创制“十二气历",华北平原系河流冲击泥土而成③最早使用“石油”一词,并预言它在后世会发挥出很大的功用☆第22课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马可·波罗访华: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反映元朝的繁荣★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背景: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农业:下令归耕,减免徭役赋税;移民屯田;配发耕牛农具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措施手工业:鼓励种植经济作物;改善官营工匠的劳作状况水利: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复和兴建影响: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生产力逐步提高背景:稳固统治,重视政治制度的建设,大力加强皇权;皇帝独揽大权力不从心过程: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朱棣正式确立内阁制度职责: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内阁制度与: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行政机构,强化了皇权皇权的加强组成: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合称“厂卫”措施:由皇帝直接指挥,凌驾于政府司法部门之上权利:侦查、缉捕、审刑等,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皇权趋于极端,君主专制政体集权程度臻于空前作用、皇权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2、明朝前期政治清明、官场比较清廉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1、内部危机(1)皇帝昏庸,宦官专权,激烈党争内交外困的晚明政局(2)盘剥市民,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2、外部危机(1)努尔哈赤统一满族,1616年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2)皇太极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爆发:1627年陕西率先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主力:1、李自成“大顺政权"2、张献忠“大西政权”明朝灭亡: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吴三桂投降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清军入关南明政权坚持抗清斗争迅速占领北京,明王朝为清朝所取代,建立起对全国统治☆第25课康乾盛世(上)定义:清代前期的康乾雍正乾隆三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上也有所建设被后人誉为“康乾盛世”(*背景:军国大事往往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皇权受到一定制约康熙:设“南书房”,以备顾问,钳制议政王大臣会议,但作用有限雍正:设军机房为常设的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执掌参赞☆军机处的设立设立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乾隆: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得以空前加强实质:“其权属于君”特点:办事效率高、决策程序的特点缜密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的集权程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黑龙江流域:康熙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新疆伊犁:康雍乾三朝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新疆天山:乾隆平定回族叛乱,统一天山南北,设立“伊犁将军”☆多民族国家的西藏:雍正派出“驻藏大臣”巩固与发展乾隆提高驻藏大臣职权,实行“金瓶掣签制”台湾:郑成功1662年驱逐荷兰殖民者,郑氏政权在台湾维持20余年康熙中期发兵攻占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方位:东北、西北、西南、东南(自己分类,懂的吧?)第26课康乾盛世(下)1、农业发展的表现粮食产量提高:南方种双季稻;明代引进的番薯、玉米迅速推广经济作物增值:桑、茶、棉、甘蔗、蓝靛、烟草等广泛种植社会经济的繁荣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纺织业发达:湖州丝、松江布输往各地、行销国外普遍开设手工作坊,产品丰富3、商业发展的表现许多城市回复往日的繁盛汉口“船码头”,镇江“银码头”,无锡“布码头"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古今图书集成》,为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为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文化典籍的推行文化专制政策,钳制知识分子思想整理与编纂以文招祸的恐怖气氛禁止开设书院、集会结社;大兴文字狱;禁毁大量书籍、石刻*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背景:明太祖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内容朝贡附带的货物可在官方监督下与之贸易☆“朝贡贸易”实质:官方控制和垄断;海禁政策的体现影响:(2)形成走私集团,酿成危害甚烈的“倭患”,摧残当地民生经济评价:(1)厚往薄来,要面子(2)有限制的贸易(官方控制和垄断)(3)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商业意义)民间海外贸易具体表现16☆影响澳门成为东西方经济枢纽,中国市场被纳入世界性贸易的网络中开辟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东向新航路,中国生丝、丝绸输入美洲欧洲国家出现巨大的贸易逆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经济发展严厉海禁: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颁布“迁海令",实行海禁政策取消海禁:康熙时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在今上海)设立海关从海禁到闭关闭关锁国: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态,逐渐走向闭关锁国道路。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练习(2)(含解析)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练习(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3)辛亥革命“结出了哪些果实”?材料四“1917年——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4)这场“思想革命”指的是什么?请对这场革命作一简要评价。
(5)如果从“中国现代化”视角观察,在上述(1)——(4)的内容中应该加入一项重要的史实。
你认为加入哪项比较合适?为什么?(6)如果从中国人民抗争外来侵略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史,应该选取哪些重要史实加以阐述?(7)如果以“思想潮流引领近代中国80年历史”为主题撰写小论文,你将列出一个怎样的论述提纲呢?(要求:提纲应体现历史认识、基本历史事实及历史逻辑)参考答案:1.(1)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2)特点:学习内容: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呈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趋势;学习对象:从西化到师俄或走日本之路——走美国之路——走俄国之路学习方式,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有选择性学习学习手段:从借鉴外国的经验,到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学习目的:中国人民开展救亡图存运动,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目标。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91年至1910年的中国。
第一问历史事件:由材料“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及所学可知,指的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来维护中国的政治制度,反映的是地主阶级兴起的洋务运动;由材料“1891—1900”“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所学可知,严复的《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的思想为中国变革提供理论支持,严复是维新派代表,维新派兴起了戊戌变法。
第二问阶级: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农民阶级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及所学可知,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提出的同盟会的纲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分册朝代演变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五胡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东晋——宋——齐——梁——陈隋——唐政治制度创设内容商:内外服制度西周:分封制皇帝、三公九卿秦朝:皇帝和中央集权西汉:郡、县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度;汉武帝: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推恩令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具体三省六部名称职责)选官制度:西周:世卿世禄(世袭制)秦朝:军功授爵秦汉以后:察举和征辟(推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思想流变:春秋:百家争鸣(儒法道)秦:法家(焚书坑儒)汉:汉初: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问题西周:井田制(轮流耕作)春秋战国:铁制农具、犁耕技术西汉:代田法(赵过)曹魏:屯田(军屯、民屯)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北人南迁,经济中心南移开始。
南北朝:南方经济发展概况(见书46)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2、标志:农业的起源,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3、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4、特点:南稻北粟5(2)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3)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文化遗址满天星斗1、神话传说:(1)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等大体反映了早期先民生活经历的几个阶段(2)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炎帝、黄帝的传说占有突出地位2、考古发掘(1)存在着大量的精致玉器,目的和随葬品差别明显,社会等级已经存在(2)最迟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3)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式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2、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盛世”3、“家天下”是国家产生后出现的现象4、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1、二里头文化遗存在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2、二里头遗存中的宫殿式建筑说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3、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化答大体以农业为主4、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第3课商超与青铜文化一、内外服制1、商朝的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2、商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3、内外服制:(1)“内服”和“外服”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朝是方国联盟的共主二、青铜时代1、青铜器主要是礼器,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2、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利的功能3、代表:司(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4、文字: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真实的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5、农业依然是当时主要的经济部门★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封邦建国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2、☆封邦建国:(1)目的:拱卫王室、扩大疆域(2)影响:形成等级秩序;诸侯王拥有统治权,埋下天下大乱的隐患;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二、周公“制礼作乐1、周礼:嫡长子继承式、等级制、礼仪制2、礼的本质:差异3、乐的本质:和同4、礼乐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一、社会大变革1、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变革背景:礼崩乐坏,百家争鸣3(1)☆经济:土体私有、竞相占地、奖励农耕、追逐利益(2)二、百家争鸣1、背景:社会转型,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对变革的态度不同2、☆地位: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集成一、从列国纷争到秦统一1、战国七雄(1)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2)影响:①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②为秦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客观原因1)2、商鞅变法(1)目的:富国强兵、兼并天下(2)内容: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3)影响:秦国由此由弱变强,后来居上(主观原因)3、秦统一(1)时间:公元前230年制至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2①主观:商鞅变法②客观:ⅰ七国对周边小国的兼并金额遍地的开拓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ⅱ各国在政治、经济等制度建设上出现了趋同倾向☆二、皇帝与中央集权制度1、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2、☆措施(1)自称“始皇帝”(首创皇帝制度)(2)中央设“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廷尉(三公九卿制)(3)地方政府设郡、县两级(4)经济、军事、文化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建造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开边移民;焚书坑儒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冷门课,可以忽视,反正语文课都上过)一、秦的暴政秦短命而亡的原因:1、秦的暴政超出社会承受能力①统治者滥用民力②秦律繁多严酷③赋役沉重2、秦沿用打天下治理天下的经验不适应统一后社会发展的需要:①重功利、恃酷法②社会矛盾激化3、统治者的内讧加速秦的灭亡:①宫廷争斗②互相杀戮二、第一次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2、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楚汉战争: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主要人物:刘邦、项羽结果: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一、汉承秦制1、继承与变化(1)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2)变化:①政令宽简②郡国并行(3B、分封制使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激化:吴楚七国之乱2、吴楚七国之乱(1)背景:汉初,大封同姓王,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
(2)时间:公元前154年(3)结果:周亚夫平定二、布衣将相之局——标志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三、☆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1汉初实施黄老思想的原因②黄老思想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一致;③秦朝的暴政以及此后几十年战乱使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需要“与民休息”,恢复发展。
2文景之治①时间: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
②内容:A、经济上:轻徭薄赋,以农为本,减田租;B、政治上:省刑约法,废除秦留存下来的族诛、连坐等严刑苛法;③作用: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
☆第9课汉武帝时代一、从“无为”到“有为”(政治、文化、经济、民族等方面)1、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①加强皇权,裁抑相权,启用亲信近臣组成的决策核心,称“内朝”或“中朝”。
②创设刺史制度,监察官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③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王国的权力。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1、采纳董仲舒等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将儒学定为官学2、实质:加强思想控制,为巩固统治服务。
3、武帝的执政原则概括为“儒表法里”(“儒表道里”)三、西汉盛世总体概括: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辽阔(三次对匈奴用兵)、影响远播(丝绸之路等)、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第10课东汉的兴衰(冷的)一、光武中兴1、“新”朝(1)建立:公元9年,王莽篡权(2)覆灭:绿林赤眉起义2、东汉(1)建立: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史称“东汉”。
(2(3)结果:“光武中兴”二、东汉的衰败1、原因:(1)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经济)②大庄园里有大量的依附农民,还组建了“家兵”等私人武装。
(军事)③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权。
(政治)(2)地方豪强势力、外戚、宦官、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错综复杂的激烈争斗。
(3)黄巾起义后军阀混战,东汉名存实亡(与东周相似)第11课割据与分立(冬天还没过去……)一、三国鼎立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①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经济:努力发展辖区经济文化:广纳人才军事: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②曹操与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曹军战败,三国鼎立格局基本形成。
(1)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
(2)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
(3)229年孙权建立孙吴,定都建业。
二、区域性经济的发展1北方人口的南移,为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2诸葛亮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举措:A、兴修水利、开展屯田、发展农业;B、推动煮盐、织锦等手工业的发展;C、致力于开发少数民族聚居地(南中八郡),改变落后状况,促进民族融合。
3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措施:发展农业、手工业;迫使山越族从山中迁出与平原地区的汉族农民同居共耕。
推动山越人经济文化的进步,加速平原沃野的开发。
第12课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一、北朝和南朝1、五胡:北方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少数民族。
2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
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
3、南方经济的发展原因:A、逐渐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的农业经济区B、农业技术长足的进步C、丝织、冶铸、造船、造纸、漆器、制瓷、制盐等手工行业都比较发达D、长江中下游出现不少商业繁荣的大城市E、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F、民族融合推动经济发展二、☆民族融合1、北魏孝文帝改革:仿照汉制,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
②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以遏制贪污腐化。
(2)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文化上:汉化政策①迁都洛阳,摆脱保守势力影响,接受中原汉文化②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仿汉制,胡汉通婚③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2)使各民族缩小了差异,增进了团结,为全国再次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第四单元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第13课隋唐政治新格局一、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1、隋朝的建立: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
2、唐朝的建立: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
3(1)创制于隋朝(隋文帝),完善于唐朝中书省:草诏(2)三省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工明确(3)特点集体宰相制相互牵制(相权与相权,相权与皇权)(4)政事堂①创制于唐朝,是宰相议事的处所②特点:宰相共同商定军国大事,皇帝最后批准(5)☆意义:牵制相权,增加皇权;分工明确,提高效率;防止独断,稳定政治;历代沿用,影响深远二、科举制形式:分科考试科举制标准:考试成绩权利:中央结果:不分世家,全国人才☆对科举制的看法:公平公正、社会团结稳定、☆加强中央集权、抑制门阀势力、网罗人才、归于中央、儒家思想发扬、官化、有利于文化发展萌芽、对西方现代文官制度带来深远影响、后世长期沿用等☆第14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一、☆贞观之治1、措施:体察民情、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广招贤才、知人善任、居安思危、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2、结果: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二、开元盛世1、措施:继承太宗,达到顶峰(1(2)完善制度:革除弊端,精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