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第1课《唐诗五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课件
思念等。
通过借用自然景物和景象的描绘, 送别诗将离别的情感与美丽的自 然风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
术魅力。
送别诗中还常常蕴含着对人生的 感慨和思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
人生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0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 创作背景
同类作品的比较与鉴赏
同类作品
《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都是唐代著名的送别诗,这些诗歌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展现 了唐代诗歌的优美和深刻。
比较鉴赏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相 比之下,王勃的诗歌更为深情、感伤,而李白的诗歌则更加洒脱、豪放。两首诗歌各具特色,都是唐代送别诗的 佳作。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01
02
03
蜀州
作为友人即将赴任之地, 蜀州在诗歌中象征着离别 的开始和未来的期待。
江水
江水在诗歌中象征着无尽 的思念和时间的流逝,也 暗示着人生旅途的漫长和 曲折。
城阙
城阙在诗歌中象征着繁华 与落寞,表达了诗人对友 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美好 期许。
诗歌的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法
平仄与韵律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勃在长安送别友人杜少府(名不详)赴蜀州上任时所作。此一别离,虽 不至永别,但友人离去,自己前途未卜,有感而发。
时代背景
唐代的交通发达,商业繁荣,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社会的矛盾 和冲突也在加剧,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更加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勃 等唐代诗人们以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目录
• 唐诗与送别文化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创作背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歌内容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下面是关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 课件,一起来看看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一作“蜀州”。
据《旧唐书·地理志》:“剑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县置。
”垂拱二年为公元686年,其时王勃已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⑵城阙(què ):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雍、塞、翟三国,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⑷君:对人的尊称。
⑸宦(huàn)游:出外做官。
同:一作“俱”。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中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这句意思是像小儿女那般挥泪告别。
【翻译】: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初中语文长春版七年级上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即事写景,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要去的
地方的诗句是: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宦海沉浮仕途艰难,被贬谪或被冷落的古代文人常常有“同是天涯沦落 人”之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体现诗人与友人因命运相似而惺惺相惜
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如果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
作者简介
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 年, 卒于公元675年,字子安。唐代 初年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 杰”。著有《王子安集》。
复习有关律诗的知识
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
句为一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
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
联为尾联。每首诗的中间两联一
Hale Waihona Puke 般要求分别对仗,第二、四、六、
八句要求押韵。主要有五言律诗
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
或“七律”。
返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城阙阙/辅/三三秦秦,,风风烟烟望/五望津/五。津。 与与君君/离离别别/意意,,同同是是宦/游宦人游。/人。 海海内内/存存/知知己己,,天天涯涯若/比若邻/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译:(即将告别)由三秦保卫的长
安城,(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 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译:(我)同您(此时)都怀
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 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思考: 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
人对友人依依惜别 的思想感情。
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防用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语文版七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课件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五言律诗 唐· 王勃 què huà n / / /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 / qí /
朗 读
欣 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 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 形势。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 和蜀川联系起来。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卑湿 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 急转,变为劝勉。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 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 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 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 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 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 地做官,
2
对本诗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 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 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 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 无须,不要。岐路:分手的路口。 沾巾: 沾湿手巾,指哭。 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 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 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 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 巾。
【评 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 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 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 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 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 “送”的主题。来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为一首经典的送别诗,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通过解读这首诗,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06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小组讨论
悲伤与不舍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悲 伤和不舍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 象和离别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
中西方送别文化差异比较
表达方式差异
中国人在表达情感时较为含蓄和内敛,而西方人则更加直接和外露。在送别时,中国人通 常会通过诗词、书画等方式来表达情感,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通过身体语言和简单的话语 来表达。
礼仪习俗差异
中西方在送别礼仪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人通常会设宴饯行,赠送礼物,且礼尚往来 ,注重礼仪和面子。而西方人则相对简单,通常只是一次性的聚会或者简单的道别。
此诗是王勃的代表作之一,以豪放的笔触和壮阔的意境表达了诗 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李白《赠汪伦》
李白此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抒发了对友人汪伦的深厚情谊和离别 之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此诗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 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
唐代送别诗艺术特色总结
情感真挚
意境深远
诗歌内容梳理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语言 简练,意蕴深厚。诗歌表达了诗 人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和离别时的 依依不舍之情。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诗歌中通过“城阙辅三秦”、“风烟 望五津”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长安 城的雄伟壮观和蜀州的险远荒凉,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
审美体验
通过诗歌的意象描绘,读者可以感受 到诗人内心的激荡和情感的波动,进 而产生共鸣和审美愉悦。
。
《别董大》
部编教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x
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张九龄:“相知无远 近,万里尚为邻”。而第6此页/句共13已页 成为远隔千里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 谊的名句。
作业:
•1 、 你 还 知 道 哪 些 关 于 送 别 的 诗 句 ? •2 、 以 杜 少 府 的 口 吻 , 以 你 们 自 己 的 感 情 , 回 赠 王 勃 一 首 现 代 诗 。
第11页/共13页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第12族页/的共13子页 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 /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huàn
/
/
欣
读
第3页/共13页
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 形势。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使诗歌营造 出开阔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今后生活的关心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运用借代的修辞。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 无须,不要。岐路:分手的路口。 沾巾: 沾湿手巾,指哭。
尾联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 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 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 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
第7页/共13页
【评 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 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之 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初中语文长春版七年级上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然
销
魂
者
—— ∙
,
唯
别 而
《 江
已淹
矣别
。赋
》
《客中行》《别董大》《赠汪伦》《雨霖铃》 《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等
一般送别诗在情感的表达上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悲凉、伤感、惆怅
王勃
子安
绛州龙门
唐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初唐四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 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 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 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 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 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襟?
乐观、豁达。
尾联: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 无须,不要。
岐路: 分手的路口。
沾巾: 沾湿手巾,指哭。
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 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 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 巾。
课堂小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 首送别诗,写的是离别之情, 但由于诗人开阔的胸怀,完全 没有给人一种因离别而悲伤的 情调,而是表达出诗人对友情 的坚贞信念和世事旷达的情怀。
作业:
1、反复诵读至背诵《送杜少 府之任蜀州》。
2、将送别诗积累到你的积累 本上
3、预习《登幽州台歌》《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
•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 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 者的想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精品课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精品课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二)能力目标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一)重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阙(què)宦(huàn)萋萋(qī)柯(kē)2、熟读这五首诗歌,请同学自己查阅关于这五首诗歌的鉴赏材料。
二、正课(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作家作品简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当时诸王好斗鸡,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向英王鸡挑战的文,触怒唐高宗,被罢斥。
后在州做参军,不久又因罪除名。
25岁那年到海南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会称“初唐四杰”,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有《王子安集》。
3、评点:城辅三秦,风烟望五律。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
“五津”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气象开阔,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同是宦游”是说二人皆为“宦游”,此别乃是别中之别,又有何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虽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般。
此句安慰社少府,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千年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意思是,不要在分别之时,效儿女之常态,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
此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一反送别诗缠绵排恻的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
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
这首诗格律上属五言律诗。
首句人韵。
中间颔联和颈联对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课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 课件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现在整理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 ppt,一起来看看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朗读节奏划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5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首联“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 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第二句点出友人 “之任 ” 的处所 —— 风烟迷蒙的蜀 地。
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 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
“ 望 ”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 了两地的距离, 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 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 伤。
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 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课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课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现在整理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ppt,一起来看看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朗读节奏划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
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
“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
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质ppt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质ppt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质ppt“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
蜀州,在今四川省,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知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质ppt1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教学手段:录音教学过程: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
今天先来学习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豁达)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
(友情)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配乐朗诵。
1、配乐师范读。
2、指生配乐朗诵。
3、集体配乐朗诵。
四、本课总结: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为了训练优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质ppt2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2.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导语:应该说每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人们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免不了要讲些祝福的话语,有的甚至做儿女态流下眼泪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课件
REPORTING
• 背景介绍 • 文本分析 • 文学鉴赏 • 文化背景 • 课堂互动设计 • 教学反思与总结
目录
PART 01
背景介绍
REPORTING
诗人简介
01
诗人王勃,唐代著名诗人,字子 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 称为“初唐四杰”。
02
他擅长五律、五绝及骈文等多种 文体,留存《王子安集》等著作 。
送别文化传统
送别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与 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依依惜别之情。
送别诗在唐代尤为盛行,常常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朋友或 亲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地域文化特色
蜀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蜀州文化中融合了巴蜀文化、中原文化和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具 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格。
课堂展示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表达能力的 重要环节,也是课堂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PPT课件中,可以安 排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让他们向全班同学讲 解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这不仅可以提 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全班同 学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PART 06
教学反思与总结
创作背景
王勃在长安作此诗, 送别友人杜少府赴蜀 州任职。
诗人在长安送别友人 ,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和祝福。
长安是当时的都城, 蜀州则是一个偏远的 地方。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背景
杜少府是王勃的好友,也是一 位官员,被派往蜀州任职。
蜀州是一个偏远的地方,当时 的社会环境并不安定。
王勃在送别友人时,表达了对 友人的祝福和情感上的支持。
雄浑豪放
诗歌语言雄浑豪放,表现出诗人豁 达乐观的情感,使诗歌意境更加深 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质ppt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质 ppt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
蜀州,在 今四川省,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知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质 ppt1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 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录音 教学过程 : 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 教师做简要总结: 我国古代 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 而且非常优秀, 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 笔宝贵财富。
今天先来学习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 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 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豁达) 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
(友情) 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 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 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配乐朗诵。
1、 配乐师范读。
2、 指生配乐朗诵。
3、集体配乐朗诵。
四、本课总结: 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为 了训练优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1) 长春版课件
què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 指长安,送别之地。 五津: 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 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 定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h宦uà游n 人。
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 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 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 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 沟通在一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尝试背诵
讨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 《淮上与友人别》都写的是与友 人惜别之情。比较一下,你更喜 欢哪首,谈谈自己的感受。源自送别诗歌知多少?
送别诗歌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王 勃
“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 王勃、卢照临、杨炯、骆宾王).
首联:回首长安,遥望蜀地。 颔联:同是宦游,客中作别。 颈联:天涯海角,互相勉励。 尾联:擦干眼泪,歧路壮别
大意: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 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 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 是一样的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⑴少府:官名。
之:至【」,往。
蜀州:一作“蜀州”。
据《旧唐书•地理志》:“剑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县置。
”垂拱二年为公元686年,其时王勃已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⑵城阙(quP ):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雍、塞、翟三国,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辅三秦:一作“ 俯西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⑷君:对人的尊称。
⑸宦(hudn)游:出外做官。
同:一作“俱”。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中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
歧(qD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这句意思是像小儿女那般挥泪告别。
【翻译】: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解说
课题《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 少府,官名,即 县尉。之任,去 上任。之,动词。 蜀州,现四川省 崇州市。
这首诗是王勃在京 城长安做朝散郎时,送 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 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五 言律诗,诗中充满一种 健康开朗的情调,洋溢 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 情,是王勃最负盛名的 诗篇。
作者简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二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如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这首诗第一句是写景兼抒情。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 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作者一开始就渲染出离别的黯(à பைடு நூலகம்)淡气氛。 第二句写诗人的心情。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 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要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 然而生。第三句,第四句写临别的叮咛之辞。诗人想到友人回到洛 阳,就可以与亲友相聚,自己留在吴地,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 一样,伫(zhà )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 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用“冰心”、“玉壶”比喻自己高洁清白 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报平安,而是 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它含蓄 深刻,余韵无穷。
表 达 了 对 友 人 依 依 惜 别 的 深 情
思考:
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⒉这首诗哪几联用了对仗的修辞 手法? ⒊怎样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这句千古佳句?
思考: 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 人对友人依依惜别 的思想感情。
思考:
⒉这首诗哪几联用了对仗的 修辞手法?
首联和颈联用 了对仗的修辞手 法。
思 考
⒊怎样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这句千古佳句?
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 着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千万里,也如 近在咫尺。这句诗是全篇的中心所在。作者 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 朋友,声息相通。进一步劝慰友人不要为离 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两句 诗说出古今几千年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 了千古佳句。
【注解】 1、城阙:指唐代 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 西省一带;辅三 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 内长江的五个渡 口。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译:(即将告别)由三秦保卫的长 安城,(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 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译:(我)同您(此时)都怀 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 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以上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看出, 古代的送别诗大多是抒发一种朋友离别 时的依依不舍的惆怅之情,或表达了作 者在朋友离别后的孤独寂寞的感情。而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 没有这种忧伤的感情,而是劝慰友人不 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 对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 豁达的性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 年,卒于公元675年,字子 安。唐代初年的诗人。与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 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著有《王子安集》。
复习有关律诗的知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 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第 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 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 首诗的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分别对 仗,第二、四、六、八句要求押 韵。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返回 两种,简称“五律”或“七律”。
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两首诗,体 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不同的思 想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返回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客舍,望不见尽头的驿道上,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 尘土就停了。路旁得柳树被朝雨洗出了青翠的本色,所以 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三四句是 一个整体。在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里,不 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 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同时,也以此让 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 于行者呢?总之,三四两句,把作者依依不忍分手的深情 厚意表达了出来,说出了人们在离别时想说而又无法说出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返回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请用“ / ”划出诗句的节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 /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课文朗读 课题解说 课文简析 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字、词的意 思,用自己的话讲解诗句的 意思。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 达的思想感情。
1、读一读: 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译一译: 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 碍,理解诗歌内容。 3、说一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译: (只要)四海之内有着
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 (也)如近在咫尺。
尾联: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 口上,像小儿女那样(让泪水) 沾湿手巾。
首联 ——写景,气势宏伟
全 诗 结 构
颔联 ——抒情,劝慰友人 颈联 ——思念,友情深厚 尾联 ——壮别,点明主旨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 话概括本诗的主题。
这一首是送别的名作。第三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高度地 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 情景,这两句诗说出古今几千年 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了千古 佳句。
积累与运用
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请 认真回忆,试着将它背诵 出来
《送元二使安西》 《芙蓉楼送辛 渐》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别董大》(唐· 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