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40张PPT)
写出了太阳“睡醒” 的情态,营造了春日融 融的意境。
合作探究,精研图画
学习目标 ○ 品修辞 ○ 赏描写 ○ 明效果
学习内容 ○ 春草图 ○ 春花图 ○ 春风图 ○ 春雨图 ○ 迎春图
分析方法指导——春草图
分析方法:
1、找修辞方法 2、找关键词句 3、找描写方法 4、找突出特点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人格化,既写出了小
(zhǎng)水涨起来了 (cáng )躲藏 悄
涨
(zhàng)他涨红了脸
( bó)薄烟 (báo)薄饼 ( bò)薄荷 (qiāo)轻悄悄
( qiǎo)悄声
成果展示4:正字音——形似字
眨(zhǎ )眨眼 泛( fàn )泛滥 贬( biǎn)贬值
趟(tàng)赶趟儿 躺(tǎng)躺下 淌(tǎng)流淌
3.语言朴实清新, 准确生动。
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 形象的口语。 文章的句式也富于变化, 骈散结合。 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 强语言的情味。
堂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山lǎng rùn( 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g( 酝酿)。
成果展示3:知背景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 社1996年版)。略有改动。本文大致写于1928 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 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 等,使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 带入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他写下了这篇广为 传诵的散文名篇。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 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 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合作探究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3)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课文内容概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一篇散文,标题为《古诗十九首》。
本课以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登高》三首古诗为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欣赏古诗,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审美能力。
课文分析本课以三首古代著名的诗歌作为主要内容,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登高》。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的魅力。
《静夜思》《静夜思》是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思念故乡,通过描述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所表达的深情和意境,引发了人们对于离别和思乡的共鸣。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一首描写雄伟壮观的建筑和壮丽景色的诗歌。
诗人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后的视野和感受,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世事的深思熟虑。
《登高》《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咏史之作。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写人的角度描绘了自己的思绪和感慨。
他借助登高的手段,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现实生活的痛苦思考。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会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目标:1.熟悉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2.理解和欣赏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3.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4.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的能力。
学习重点本课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和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学习如何欣赏古诗中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3.掌握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和《登高》中的重要词句和意象;4.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阅读课文:认真阅读《古诗十九首》这篇课文,理解内容和意义;2.分析古诗:学习分析和理解古诗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古诗的内涵;3.欣赏古诗:尝试借助背景音乐或艺术品等形式,欣赏古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4.讨论交流:与同学一起讨论古诗,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悟;5.写作练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练习写作能力。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31张PPT)最新课件
三、细读课文,欣赏画面美
(3)“花里带着甜味儿”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4)“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梨。” 实写:色彩绚丽的桃花、杏花、梨花,虚 写了桃儿、杏儿、梨儿,由春花想到了秋实, 并且采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
三、细读课文,欣赏画面美
(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春风得意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雨露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满人间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春色满园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细读课文,欣赏画面美
三、细读课文,欣赏画面美
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空气里酝酿 ”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 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 亮地响着。”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卖弄”一词用得好,用“卖弄”表达了作者对“ 鸟儿”的喜爱之情。贬义词当作褒义词来用。
一个“闹”字很精彩,侧面衬托春花的竟 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闹”字既写出了视觉的感受,又写出了 听觉的感受。既有声音,又有形象,还表现 了蜜蜂像孩子一样活泼好动。
三、细读课文,欣赏画面美
(6)“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从视觉上 写出了野花 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景物特征 嫩、绿、多、软
多、艳、甜 和煦、芳香、悦耳
细密、轻盈 春到人欢
描写角度(顺序) 由物到人 由高到低
触觉、嗅觉、听觉 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由景及人
第1课《春》 (共3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单元导读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 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 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 热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 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连停,感受汉语声韵 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 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 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 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请用规范的符号标注出“春草图”的重音、连停!
春花图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花下昆虫
树下野花 自上而下
眼前花儿争春
想象结果实 由实到虚
(2)总写春回大地后,作者又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描绘了哪些景物?
春草图
(1)作者抓住了春草的哪些特点? 嫩、绿、多、软。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哪些 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钻”“偷偷地”用得好,运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 达出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春草图
……
课前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 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后来任清华大 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 究中国古典文学。主要作品有有诗文集 《踪迹》散文《背影》《荷塘月色》 《绿》,《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 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课后总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 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 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最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课件(共23张PPT)
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 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联系:写盼春, 为下文奠定了活泼、
轻快的抒情基调,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造了一个如诗般的氛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喜春的感情。
围,是绘春的依托。
任务探究
2.读第3段,思考:春草具有怎样的特点?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 表现?(请用如下句式回答)
文段中“_____”处运用了____修辞手法,体现了春草____的特点。
春草图
• 文段中“钻”一词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春草充满生机、茁壮成长的 特点。
• 文段中“偷偷地”一词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春草 悄然破土而出 的 情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任务探究
还有哪些形容词能够体现小草的特点?
嫩嫩的 绿绿的 满是的
盼春 春草 图——草报春 春花 图——花争春
春 绘春 春风 图——风唱春 春雨 图——雨润春
赞春 迎春 图——人迎春
任务探究
任务二:分析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修辞手法 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1.轻声诵读第1段,思考该文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与文章主 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又有哪些联系?
春雨图
• 文段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句运用了 排比、比喻 的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雨 多、细、密 的特点。
• 文段中“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体现了春雨的 细、轻 。
本段写春雨,为何作者要写“树叶儿”“小草儿”的颜色?
侧面描写。写出了春雨润物的情景。
任务探究
自主学习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迷藏( cáng ) 烘托( hō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逐步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案1课文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相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1、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伦敦杂记》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2、朱自清原文简介《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 年7 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 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3、朱自清原文的主要思想含义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
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
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 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第1课:万物复苏——春
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 家、诗人、学者。1920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 《荷塘月色》《欧游杂记》《你我》,诗文集《踪迹》 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间。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 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表达了他对春的赞美, 对美的追求。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语言形 象,使人感到亲切,富有感染力。
(1)作者使用了哪些词语描绘春草?描绘 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春
偷偷、钻
旺盛的生命力
草 嫩嫩、软绵绵
草的质地
绿绿
图 一大片一大片
颜色 草的长势
(叠词形容词的运用——细致描绘春草的生机)
(2)思考为什么作者为什么在描绘春草图中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 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阅读美文,体会文中优美的情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01
新课导入
《 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
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熹
》
《 春 夜 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 甫
02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 (1)重音,指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 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2)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3)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1.听课文录音,闭眼静心感受春的秀美。 2.教师提出朗读时需注意的重音和停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课件(31张ppt)
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文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 物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 》课件 (31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 》课件 (31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 》课件 (31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 》课件 (31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 》课件 (31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 》课件 (31张 ppt)
(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运用拟人和排比的 修辞手法,语言简洁,却生动地写出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的春的轮廓。)
春草图
在第三段里,作者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 语来描写春草?分别表现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偷偷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钻”写出了小草顽 强的挤劲和生命力。“嫩嫩的”写小草的质地,“绿绿的”写小 草的色泽,两词放在句末,更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满是 的”,写出小草长势旺盛。
嘹亮( liáo )
黄晕( yùn)
繁花嫩叶( nèn ) 应和( hè)
抖擞精神( sǒu ) 披蓑戴笠( suō )( lì)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盼春
春草图
春
第二部分:绘春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娃娃(新)
第三部分:赞春 姑娘(美)
青年(力)
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精读文本
2.“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迎春图
1.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2.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 发向上。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课件
——烘托春草的可爱。
2024/9/3
生长状态: 钻 (生命力强)
正 面 描
数量:满是的 (旺盛) 色泽:绿绿的 (浅绿)
侧 面
带 给
描人
写 质地:嫩嫩的 (鲜嫩) 写 欢
软绵绵 (柔软)
乐
2024/9/3
拟人、排比
春花图
2024/9/3
朗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 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 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 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盼望着,盼望着”
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2024/9/3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 醒”“张开了眼”,运用拟人和排 比的手法。
{ 触觉
像母亲的手 吹面不寒
清香 悦耳
嗅觉
青草味 花香
{ 听觉
宛转动听
短笛响着
2024/9/3
视觉
鸟儿 牧童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 突出了它的温暖与柔情
2024/9/3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 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特征。“春风图” 从哪些方面写出春风的特征?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 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 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 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 的感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春》是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语言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春》的笔记要点:
1. 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 景物描写: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春天的草、花、风、雨等景物,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等,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3. 修辞手法: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新。
4. 结构层次:文章结构清晰,先总写春天的到来,然后分别描写春天的景物,最后总结全文,抒发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5. 语言风格: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6. 背诵重点:如有要求背诵的段落,要注意背诵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生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生字一、嗡(wēng)1. 部首:口。
2. 笔画数:13。
3. 字义:象声词,形容昆虫飞动等声音。
如“蜜蜂嗡嗡地飞”。
二、朗润(lǎng rùn)1. 朗(lǎng)- 部首:月。
- 笔画数:10。
- 字义。
- 明亮,光线充足。
如“天朗气清”。
- 声音清楚、响亮。
如“朗读”“朗诵”。
在“朗润”一词中,“朗”表示明亮,形容山的颜色润泽明亮。
2. 润(rùn)- 部首:氵。
- 笔画数:10。
- 字义。
- 不干枯,湿燥适中。
如“湿润”“润泽”。
在“朗润”中表示滋润、有光泽的样子,描绘出春天山的润泽感。
三、酝酿(yùn niàng)1. 酝(yùn)- 部首:酉。
- 笔画数:11。
- 字义:酿酒,也指酒。
在“酝酿”一词中表示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
2. 酿(niàng)- 部首:酉。
- 笔画数:14。
- 字义。
- 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等。
如“酿酒”。
- 喻指事情逐渐达到成熟的准备过程。
如“酝酿情绪”。
四、卖弄(mài nòng)1. 卖(mài)- 部首:十。
- 笔画数:8。
- 字义。
- 拿东西换钱,与“买”相对。
如“买卖”。
- 尽量使出力气、显示自己等意思。
在“卖弄”中表示故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等。
2. 弄(nòng)- 部首:廾。
- 笔画数:7。
- 字义。
- 玩耍,把玩。
如“弄玩具”。
- 做,干。
如“弄饭”。
在“卖弄”中表示故意显示自己的意思。
五、喉咙(hóu lóng)1. 喉(hóu)- 部首:口。
- 笔画数:12。
- 字义:颈的前部和气管相通的部分,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也是发声器官(通称“喉头”)。
2. 咙(lóng)- 部首:口。
- 笔画数:8。
- 字义:与“喉”组成“喉咙”一词,指咽喉部位。
六、应和(yìng hè)1. 应(yìng)- 部首:广。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1、朱自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伦敦杂记》等,着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文艺论着《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2、朱自清原文简介《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3、朱自清原文的主要思想含义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
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
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第1课《春》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02 互动学习 · (三)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是以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议 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特定物件为 主要内容的散文。这类散文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 貌作为主要写作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 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传递作者情感,吸引人、感染人。这类 散文具有美景美意、诗情画意的特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 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文字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 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天的。
1 新课导入
学习活动二: 学海导航 明确目标
阅读课堂上老师出示的本课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阅读取 向,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01 新课导入 ·(二)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难点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重点 3.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4.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难点
2 互动学习
学习活动三: 拓展视野 前置补偿
利用本课学习资源,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化 常识,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02 互动学习 · (三)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01 新课导入 · (一)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绝句 志南和尚 古木阴中系短篷, 仗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01 新课导入 · (一)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02 互动学习 · (四)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烘 hōng 烘托 哄 hǒng 哄骗 洪 hóng 洪水 拱 gǒng 拱手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知识点+预学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知识点+预学案+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文本研读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
这样写是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7、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导学案-【上好课】(统编版2024)
胜日寻芳赏春光轻吟慢嚼悟春语——《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想象文中春之景,感受自然的妙曼,生活的醉美。
2.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3.揣摩关键语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4.深入学习比偷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感。
【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味优美语言,入学习比偷的修辞手法。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任务二:勾画·绘春之色任务三:朗诵·吟春之句任务四:品味·赏春之言【学习过程】我校文学社计划举办“与春邀约·纵情欢唱”好文推荐活动,朱自清《春》一文以高票入选。
请你以社团成员的身份参加此次活动,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由于名额有限,本次沙龙活动采取“字词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
请同学们闯关。
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嗡.嗡()朗润.()酝酿..()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健.壮()抖擞..()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窠.巢()稀疏.()筋.骨()黄晕.()第二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形容高兴的样子。
()(2)明亮滋润。
朗,明亮。
润,滋润、润泽。
()(3)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4)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5)鸟兽昆虫的窝。
()(6)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7)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本义含贬义,文中是贬词褒用。
()(8)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第三关: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朱自清(1898—1948) ,字,号。
江苏扬州人。
现代、、学者。
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著有诗文集《》散文集《》《》《你我》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春的生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春的生字一、生字1. 朗润(lǎng rùn):明朗润泽。
2. 酝酿(yùn niàng):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 卖弄(mài no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4. 喉咙(hóu lóng):咽喉。
5. 应和(yìng 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6. 嘹亮(liáo liàng):声音清晰响亮。
7. 烘托(hōng tuō):陪衬,使明显突出。
8. 静默(jìng mò):寂静;没有声音。
9. 风筝(fēng zhēng):一种玩具,在竹篾等做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10. 抖擞(dǒu sǒu):振作,奋发。
11.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二、解析重点1. “朗润”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春山在春雨滋润后明亮润泽的样子,表现了春天大地复苏的生机。
2. “酝酿”这个词将春天里各种气息的逐渐浓郁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不断地积聚和变化。
3. “卖弄”在这里并非贬义,而是生动地写出了鸟儿欢快地展示自己歌喉的样子,增添了春天的活泼氛围。
4. “喉咙”是发声的器官,在文中与鸟儿的歌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春天的声音之美。
5. “应和”体现了春天里各种声音的相互呼应,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6. “嘹亮”突出了春天里声音的清脆和响亮,如鸟儿的歌声、风声等。
7. “烘托”一词用于描写春天的景物,如用云朵烘托蓝天,用绿草烘托花朵等,使主要景物更加突出。
8. “静默”描绘了春天里某些时刻的宁静,与热闹的场景形成对比,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9. “风筝”是春天里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它象征着春天的活力和欢乐。
10. “抖擞”形容人或动物在春天里充满活力、精神振奋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案《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学情分析:学生仍较多地沿袭了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读准下列加点的词语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应和(hâ) 嘹亮(liáo)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báo) 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 静默(mò) 抖擞(sǒu)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晕(yùn) 巢(cháo)2、词语教学: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
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问题探究] [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
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
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明确]◆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
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春天是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
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
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
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
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总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六、布置作业。
①掌握字词。
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
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1.听写生字词;2.背诵1-5段;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问题组:1、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2、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3、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4、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并模仿举例。
5、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6、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7、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拨启发,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
学生说不全就再读相关语段,再体会,再尝试表达。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
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
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
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
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互相交流。
景物描写训练: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交流创作: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四、课堂总结。
[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五、布置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