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利现代化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

浅谈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

划、 设计 、 建设 、 理等方 面的技术 和进展 , 管 根据我 国的实 际需要 和财 力, 引进或吸收必要 的技术 。同时, 能及时 了解通讯 、 计算机 、 管理 、 监 视、 预报等相关领域 内的技术进展 , 随时吸收高新科 技成果 , 创造 出有 中国特色的水利技术。 ( ) 三 管理现代化
对于当代社会与水有关的各种先进观念和科学结论应 当充分融入 水利建设和管理理论 之中 , 在观念上充分吸收和利用人类最科学 、 最先
统等 ,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 的提高 , 不断提高防洪建设 水平 。 ( ) 二 以供水建设 为主 的阶段 人类社会防洪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之后 , 经济就会发展 。 经济发展到 定程度之后 , 的供需矛盾就 日益突出 , 时各种引水 、 水 这 配水 等供水
包括管理技术和管理法规 的现代化。在管理技术方面应 当充分吸 收信息 、 通讯 、 预测 、 决策 等方 面的最新技术 , 使水利管理过 程公开化 、 民主化 、 科学化 。同时建设完善的水利管理法规体系, 过宣传 护 、 改善水域水质等水环境建设将成为水
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新的水 观念 和依法治水 的意识 。 水利现代化是一个相对 概念 ,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 、 技术 的进步 而不 断有新的变化。 水利现代化是有起点的 , 即我 国水利建设 的总体水平与 国际先进水平接 近之时 , 但它是没有终点的过程。 三 、目前 我 国水 利现 代 化 的差 距 如果将我 国水利事业状况 与国际先 进水 平进行 比较 ,可以看出我 国正处于 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过程之 中。
利建设的主要内容。
( 以景观建设为主 的阶段 四) 在水质问题基本解决之后 ,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 的不 断提高 , 旅游事 业的发展 , 人们会对水域周边的景观提 出较高 的要求 。因此 , 以水 域空

浅议中国水利现代化

浅议中国水利现代化
面 临 的 问题 在 不 同发 展 阶 段 必 然 有 不 同 的 内 容 。 在 上 述 五 个 阶 段 中 ,
1 水 利现 代 化 的 道 路
水 利建 设 的现 代 化 是 为 国 家 现 代 化 服务 的 , 此 水 利 行 业 现 代 化 因 首先要 满足 国家现代化进程 中社会对水的各种需求。但是 , 水资源是 有 限 的 , 水 资 源 的开 发 利 用 又 必 须遵 循 自然 规 律 。 水 利 行 业 的 现 代 对 化还 表 现 为 能 清 楚 地 认 识 水 的 基本 规律 , 引导 社 会 对 水 资 源 进 行 合 理 利用 , 制 不 合 理 的需 求 和 消 费 。 控
本 世 纪末 使 全 国水 生 态 系统得 到 基 本 恢 复 。为 实现 这 一 目标 , 抓 紧 制 定 我 国 水 利 现代 化 的行 动计 划 , 需 包括 人 才 培 养 、 金 保 障 、 术进 步 、 资 技 法 制 建 设 、 理 体 制 改 革 等 。 对 我 国水 利 观 念 上 的 落后 应 通过 宣传 和 教 育来 弥补 , 水 利 技 术 的 落 后 要 通 过发 展 水 利科 技 和 增 加 水 利 投入 来 解 管 针 对 决. 而对 管 理 体 制 上 的 落后 必须 通 过 有 力的 体 制 改 革 和 法 制 建 设 来 解 决 。
虽 然 在 过 去 的 水 利 建 设 中 , 于 投 入 不 足 , 项 基 础 建 设 都 遗 留 了 一 由 每 些 问题 ,但 我 国 5 O年 来 水 利 建设 的最 大 成 就 也 表 现 在 通 过 大 江 大 河
2 水 利 现 代 化 的 内 涵
的 防洪 、 水 工 程 建 设 保 证 了 社 会 的 稳 定 发 展 , 题 也 是 因社 会 经 济 供 问 当 21 中 国水 利 现 代 化 是 为 满足 中 国 现 代 化 对 水 利 的 需 求 。 即 在 保 障 发 展 造 成 水 域 的普 遍 污 染 。 所 以 就 全 国 而 言 , 前应 当 在 继 续 抓 紧 解 . 供 下 社会经济 、 环境 、 态 安 全 的 前 提 下 , 导 和 控 制 各 行 业 的 用 水 需 求 , 决 大 江 大河 防 洪 、 水 问题 的 同 时 , 大 决 心 与 国 家 有 关 部 门合 作 解 生 引

关于水利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水利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化 的农 田 水 利 建设 才 能 进 一 步 挖 掘 我
然 资 源 ; 要 顺 应 自然 , 能 违 背 自 然 又 不
规律 , 害 水环境 , 水资 源枯竭 , 损 使 不
利 于 人 类 的 生 存 。 因 此 在 治 水 过 程 中
要 辩 证 的 认 识 问题 , 时俱 进 , 析 与 与 分 判 断 各 种 治 水 措 施 的 得 失 。对 水 利事 业 发 展 的 综 合 性 战 略 研 究 ,可 以统 筹 考 虑 水 资 源 和 水 环 境 方 面 的 问题 , 研 究 如 何 使 除 害 与兴 利 、 洪 与 抗 旱 、 防 开
战 略 研 究 的重 要 意 义 。 同 时 也 更 清
楚 地 看 到 在 人 口急 剧 增 加 .经 济 迅 速 发 展 状况 下 , 资 源 的 开发 利 用 不 是无 水 限 的 , 水 资 源 的使 用 要 有 节 制 , 加 对 要 强 管 理 , 护 水 资 源 。 从 传 统 的 以 修 建 保
淹 没 土 地 房 屋 、 走 生 命 财 产 , 为水 夺 成
患 。 洁 的水 源 可 以供 人类 饮 用 , 可 清 并 作 为 溶 剂 和 化 工 原 料 , 但 是 利 用 后 的 污 废 水 又 会 污 染 环 境 , 来 病 害 。 类 带 人 应 努 力 改 造 自然 , 用 好 “ ” 种 自 利 水 这
维普资讯
中 国 水 利 杂 志 专 家 委 员 会 会 议 暨 水 资 源 管 理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高 层 研 题 的 思 考
口 陆 孝 平
摘 要 现 代 化 的 经 济 社 会 要 求 有 现 代 化 的 水 利 作 为 支 撑 , 现 代 化 的 水 利 基 础 设 施 必 将 成 为 发 展 现 代 化 经 济 社 而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及方向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及方向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及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管理也在不断现代化发展。

水利工程是指由人工修建、改造、利用水资源以及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的综合性工程。

水利工程管理是指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协调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防洪和水资源利用各项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趋势。

本文将从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探讨。

1.技术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管理的技术手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已经应用了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

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监测和管理效率,实现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共享,为水利工程的管理提供了便利。

2.管理模式的现代化现代管理模式的引入使得水利工程管理更加科学化、综合化和规范化。

现代管理模式倡导科学决策、全面规划、精细管理,注重数据分析和信息化管理。

还提倡合作共赢、多方参与的管理理念,实现社会化管理和公众参与。

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优先原则。

在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并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道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1.落后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如单一的管理主体、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决策失衡等。

管理体制的落后影响了水利工程管理的协调性和高效性,制约了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2.信息化水平不高虽然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水利工程管理中,但其普及和应用程度还不够高。

一些地区和单位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使得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够高,影响了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3.生态环境问题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等。

水利现代化研究评述与展望

水利现代化研究评述与展望
深 度 分 析
摘 要 :从 7- 现 代 化 的 概 念 和 基 本 特 征 、 水 利 现 代 化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流 域 和 区 域 水 利 现 代 g利
化 、 信 . 化 和 水 利 现 代 化 等 四 个 方 面 , 对 水 利 现 代 化 的 研 究 情 况 进 行 了 梳 理 和 评 述 ; 根 据 g -
2 1年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精 神 , 依 据 《全 国 水 利 发 展 “ 二 五 ”规 划 》所 提 出 的 发 展 目 标 , 为 走 出 一 01 十
条 中 国 特 色 水 利 现 代 化 道 路 , 提 出 “ 于 协 同 学 的 流 域 水 利 现 代 化 ”、 “以 信 . 化 带 动 水 利 现 代 基 g - 化 、 实 现 ‘ 化 ’ 合 ”、 “ 务 管 理 视 角 下 的 水 利 现 代 化 管 理 创 新 ” 水 利 现 代 化 研 究 重 点 和 两 融 服 等
利 现 代 化 的 最 终 目 标 是 水 资 源 的 可 持 续 利 用 和 水
1 国 内水 利现 代 化 主 题 的研 究 评 述
水 利 现 代 化 发 展 既 是 一 个 理 论 课 题 ,更 是 一 个
利 的可 持续 发 展 。 21 0 1年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关 于 加 快 水 利 改 革 发 展 的 决 定 》, 从 党 和 国 家 事 业 全 局 的 高 度 , x 水 - , t 利 改 革 发 展 作 出 全 面 部 署 。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提 出 了 加 快 水 利 改 革 发 展 的 指 导 思 想 , 并 明 确 了 一 个 方 向 ,即努 力 走 出一 条 中 国 特 色 水 利 现 代 化 道 路 。

水利现代化与水利人的现代化

水利现代化与水利人的现代化
水 利 人 的 现 代 化 是 一 个 逐 步 发 展 的
积 极 参 与 建 设 和 管 理 。③ 生 存 竞 争 观 念 。水 利 现 代 化 是 在 我 国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的历 史 条 件 下 进 行 的 , 场 是 市 没 有 硝 烟 的战 场 , 比流 血 更 残 酷 的 是 战 场 ,市场 没 有 大 锅 饭 和 铁 饭 碗 ,没
面对 事 业 , 面对 他 人 , 容 他 人 。⑤ 民 包
主法 治观念。民主相对专 制而言 , 法
要包括 : 终身学 习观念 。水利现代 ①
化 是 在 世 界 走 向 知 识 经 济 新 时 代 的
历 史 背 景 下 进 行 的 , 识 经 济 社 会 要 知
水 利 现 代 化 是 国 家 现 代 化 的 重 要组成部分 , 革开放 2 年 , 改 0多 国家 现 代 化 建 设 日新 月 异 , 民群 众 的状 人 况 发 生 了 深 刻 变 化 ,人 们 的 竞 争 意
利 事 业 , 成 水 利 现 代 化 。 现 代 化 的 构 水利 要求有 现代化 的水利人 去建设 , 现 代 化 的水 利 又 为 水 利 人 的 现 代 化 创 造 条 件 ,两 者 互 为 依 存 , 不 可 分 割 。在 推 进 水 利 现 代 化 的进 程 中 , 同 样 推 进 了水 利 人 的 现 代 化 进 程 。在 发 展 人 的 现 代 化 的 同 时 又 促 进 了 水 利 现 代 化 的发 展 ,两 者 互 相 结 合 、互 相 促 进 。离 开 了水 利 人 的 现 代 化 ,也 就 不 存 在 水 利 现 代 化 。 应 该 说 , 利 人 水 的 现 代 化 是 水 利 现 代 化 本 质 要 求 和

水利现代化案例

水利现代化案例

水利现代化指的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提高水资源的调度、利用和保护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综合管理。

以下是一些国际上的水利现代化案例:
1. 荷兰水利:荷兰以其优秀的水利工程和管理体系而闻名。

通过建设大型水坝、堤防和抽水站,荷兰成功地控制了海水和河水的涌入,并实施了高效的排水系统。

同时,荷兰也借助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实现了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水环境保护的综合管理。

2. 以色列滴灌技术:以色列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但通过滴灌技术的应用,以色列成功地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滴灌系统将水以滴水的形式点对点灌溉到农作物的根部,减少了水的损失和浪费。

以色列滴灌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其他干旱地区的农业灌溉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 韩国水资源管理:韩国建立了先进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建设大型水库、修建防洪设施、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实施水资源监测和管理等。

韩国通过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有效地保护了水资源,并提高了农业、工业和城市的供水能力。

4. 美国洛杉矶水务改革:洛杉矶地区在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水务改革。

改革包括建设并扩大水资源储存设施、促进水资源再利用、推行水资源定价和用水限制等措施。

这些改革帮助洛杉矶地区提高了水资源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案例都展示了水利现代化在不同地区的成功实践。

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协调和社会参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管理可以实现,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并保护环境。

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含义和标准

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含义和标准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时候还要了解工程周围的地貌条件以及环境因素,水利工程建设的周围 环境应当具有较高强的文化品位,使其符合水利工程的基本要求, 从而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达到管理 现代化发展目标。
②以效率和公平为原则,强化管理思想,使管理团队可履行自身职责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对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强化员工的管理 思想,让管理人员在团队中行使自身的管理权利,让水利工程达到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
2.4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的设定
水利工程管理想要实现现代化,首先需要制定的就是其管理的目标,这是进行水 利工程管理的核心,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来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进行设定。
从以下三个方面设定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①对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需要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转变,将现代化作为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 应当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改
1.5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特征
特征: 管理体制规范化、 运行机制制度化、 安全管理优先 化、 管理评价标准化、 技术手段信息化、 生态环境 优美化、 工程效益最优化。
特征的理解
是对十九大报告所要求的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和新时代治水方针贯彻的明确体现, 》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 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迈出的坚实一步。 》竖起了一副现代化的标杆。 》既有现代化内涵的实意,又是现代化目标的显现, 也是现代化内容的总括。 》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指南
3.管理队伍 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提升管理水平,所以在水利现代化的管理中, 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提升与水利工程实现现代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 用。 在管理的过程中,水利部门应该对管理人才进行人才的培训,传授现代化的 管理理念、并进行现代化的技术培训。

关于现代水利的粗浅认识

关于现代水利的粗浅认识
而 足 。 在 这 样 一 个 大 的 社 会 历 史 背 景 下 , 水 利 作 为
国 民 经 济 的 基 础 设 施 和 基 础 产 业 , “现 代 水 利 ”自
然应 运而生 、呼之欲 出 。
么 ,作 为 这 架 飞 机 的 任 何 一 个 部 件 , 都 将 共 同 处
在 同 一 个 位 置 。 同 样 道 理 , 当 整 个 社 会 进 入 现 代
逐 步 在 全 国 叫 响 。 至 今 , 现 代 水 利 的 概 念 已 经 被 广 泛 接 受 和 使 用 。 然 而 , 如 何 深 刻 认 识 、 准 确 把 握 现 代水 利 的本 质 特 征 和 具 体 内涵 ,仍 然 值 得 进

的 十 六 大 以来 , … … 水 利 部 党 组 紧 紧 把 握 我 国 经 济
推 进 , 我 国 经 济 和 社 会 均 有 了 长 足 的 发 展 , 拉 近 了
与 世 界 发 达 水 平 之 间 的 距 离 。 尤 其 是 进 入 新 世 纪 以 来 , 全 国 各 行 各 业 都 争 相 以 “现 代 ”二 字 冠 之 。 有 什 么 “现 代 工 业 ”、 “ 代 农 业 ”、 “ 代 服 务 业 ”、 现 现 “ 代 制 造 业 ”、 “ 代 交 通 业 ”、 “ 代 畜 牧 业 ”、 现 现 现 “ 代 物 流 业 ” “ 代 建 材 业 ”, 甚 至 还 有 什 么 “ 现 、 现 现 代 奶 业 ” “ 代 锁 业 ”、 “ 代 花 卉 业 ” 等 , 不 一 、 现 现 等
1 现 代 水 利 概 念 的 提 出
水 利 是 一 个 古 老 而 又 传 统 的 行 业 。 如 今 之 所 以
戴 上 了 “ 代 ” 顶 桂 冠 , 主 要 是 由 我 国 整 个 经 济 现 这

浅议城市水利现代化的内涵与发展

浅议城市水利现代化的内涵与发展

浅议城市水利现代化的内涵与发展作者:王瑛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2期摘要: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水利行业作为农业的基础和国家基础设施产业要率先向现代化迈进。

本文就水利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请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关键词:水利现代化基本建设水利行业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和改革方向是由“传统水利转变为现代水利,转变为可持续水利”。

一、水利现代化的必经之路1、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的阶段目前重要的工作重点是防治水污染。

伴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供水需求量越越大,排污量增加,水资源保护、不断改善水环境建设将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

2、以供水建设为主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水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各种引水、配水等供水系统的建设和改善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经济的发展,要求供水能力和保障率不断提高。

3、以防洪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人类开始生活在水域周围时,就要确保自己的生活安全,因此要进行防洪建设。

一般防洪系统可分为堤防、城墙、城区排水系统等,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防洪建设水平。

二、水利现代化的内涵1、水利技术需要现代化应当掌握和了解水利建设领域内最新的水文、勘探、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和进展,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吸收必要的技术。

2、管理需要现代化在管理技术方面应当建设完善的水利管理法规体系,通过宣传、教育和有力的执法,使公民自觉遵守法规,依法治水。

利用通讯、决策等方面的新观念技术,使水利管理过程的透明度更高,建设完善的水利管理法规体系,教育和有力的执法,使公民自觉遵守法规,依法治水。

3、观念需要现代化对于现代与水有关的各种先进观念和科学结论都应当充分借鉴到水利建设和管理论之中,在观念上充分吸取和利用人类最科学、最先进的智慧。

三、目前我国水利现代化的不足之处(一)观念上的差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这一原则反映到水利规划、建设、管理中还需要一个过程。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及方向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及方向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及方向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开发水能、解决水问题以及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工程。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及未来方向。

1. 技术先进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管理所使用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

传统的水利工程是基于人工测量与监控,而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已经引入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使得水利工程的监测、管控更加高效、准确和便捷。

2. 管理智能化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已经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赋予了水利工程管理更强大的数据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

可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水资源变化等复杂情况,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3. 环境友好化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在设计、施工和运行中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化。

注重生态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力求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

4. 经济可持续化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还包括经济可持续化。

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应当注重成本效益、资源利用效率与管理效率,并注重投入和产出的平衡。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实现良性循环,保障经济的可持续性。

二、水利工程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1. 多方位结合未来水利工程管理将更加注重整体规划与多方位结合,结合水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因素,注重资源综合利用,推动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 自动化与智能化未来水利工程管理将更加倚重先进的技术,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提高水利工程的监测、预测与处置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自然环境与水资源管理需求。

3. 生态优先未来水利工程管理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应用生态工程技术与方法,保护水体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改善治理便民利民未来水利工程管理将更加注重便民利民,注重改善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与管理,提高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水利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水利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下 特点 :
综 上所述 . 社会 经济 的不 同发展 在
阶 段 . 利 建 设 所 表 现 的 相 应 内 容 也 有 水
要求发展 ,首先 要确保 自己的来自全 , 特 别 是 人 类 开 始 在 水 域 周 边 定 居 就 必 须 进 行 防 洪 建 设 。 般 是 堤 防 、 墙 、 区 一 城 城 排 水 系 统 等 , 且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水 平 的 并
进 入 2 世 纪 .就 水 利 行 业 的 发 展 , l
建 设投 资 不足 . 问题 积 累较 多 , 在现 阶
段 表现 的发 展 阶 段 性 不 十 分 清 楚 。 防 在
议 论 十 分 活 跃 。其 原 因 : 是 国 民 经 济 一 的 发 展 . 水 利 行 业 提 出 了 越 来 越 高 的 对 要 求 二 是 水 利 行 业 相 对 落 后 的现 状 ,
所 不 同 欧 美 日等 发 达 国 家 在 防 洪 、 供 水 能 力 达 到 一 定 水 平 后 , 上 世 纪 7 年 在 O
代 重 点 进 行 水 资 源 保 护 .0 代 抓 水 系 8年
( ) 期 性 ;2 差 异 性 ; 3 阶 段 1长 () ()
洪方面 城 市防洪标 准较 高 , 江大 河可 大 防 中 、 洪 水; 供 水 能 力 方面 北 方 缺 小 在 水严重 . 江河 断 流 , 地下 水 开采 能 力 但
较 强 . 成 地 下 水 严 重 超 采 ; 域 污 染 造 水
已暴露 出 日益严重 的水 问题 。 这些都 迫 使 水利行 业 必须加速 改革进 程 , 快 实 尽 现 现代 化 。 国的水利 要 由传 统水 利转 中 变为现 代水利 ,转变 为可持续 水 利 , 这 也是 水利 行 业在 新 世纪 的 奋 斗 目标 和

试论中国水利现代化(一)

试论中国水利现代化(一)

试论中国水利现代化(一)摘要:在进入21世纪之际,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的使命,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首要地位,建设中国水利现代化是我们当务之重。

本文宏观性的论述了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内涵、目标、体系、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水利现代化内涵目标指标1背景我国解放50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得到飞快发展,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富足,尤其是在全球掀起以“经济全球化、资本自由化、产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等新四化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世界即将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即将出现16亿高峰、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将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将要开始的关键时刻,党和政府及时发出号召,在“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广东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迎接第二次现代化浪潮,迎接新纪元,迎接即将到来的人口高峰,迎接大幅推进的城市化进程。

在积极推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从民族的命运及历史的战略高度来再次审视我国当今的水问题,指出:“得认真研究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该未雨绸缪”,特别是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再次将水利确定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首位,把治水摆在优先领域。

同时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不仅要求水利工作者化解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社会稳定发展,国家食物安全度稳定提高,生活环境越来越优美,而且还要求能有效地遏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局面,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

可见,治水任务十分艰巨。

水利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前提、基础和保障;也是社会安全、经济安全、食物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

所以,要基本实现国家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生态与环境美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以及“四个”安全的确保,首先,就必须加速推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才能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析我国水利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特点

浅析我国水利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特点

浅析我国水利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特点在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水利建设所表现的相应内容也有所不同。

进入21世纪,人们对水利建设的要求应当是全方位的,然而,将我国水利事业状况与国际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过程之中。

从水利五阶段来看,目前许多国家已进入第五阶段,但我国从总体来看应当是处于第二到第三阶段之间,要实现水利现代化,任务是很艰巨的。

根据我国的特点,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将有以下特点:一、长期性目前我国水利行业的落后状态是由于国家长期对水利投入不足所造成的。

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极大的投入。

下面用目前物价水平,对各项投入粗略作一估算。

1、防洪投入。

如按目前发达国家的一般标准,即城市防百年一遇洪水。

农村防五十年一遇洪水的标准,经各流域机构粗估完全达到这一标准需5000亿~10000亿元。

2、城市雨洪调蓄设施投入。

如按日本建设省规定,每公顷开发面积建设500m3蓄水池粗估为10000亿元。

3、满足社会供水需求投入。

目前北方地区缺水严重,1997年全国城市日缺水量约1600万m3,如果实施计议中的各项调水工程及供水配套工程,粗估需3000亿元。

4、污水处理投入。

各城市建立污水处理厂,按1997年污水排放总量416亿吨计算,粗估需建设费2000亿元,运行费100亿元/年。

5、城市河湖整治。

仅北京市城市河湖的初步整治,历年累计近百亿元。

粗估全国需5000亿~10000亿元。

仅以上几项,粗估需25000亿~35000亿元。

如果按每年投入500亿元计算,大约需50~70年时间,加上各种运行和维护费用,还需要有更多的投入。

当然以上各项费用的估算是极粗略的,但是我们还没有考虑到各种水生态修复所需的费用。

尽管如此,我们已可以估计到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过程是需要贯穿整个21世纪的。

如果我们作一个较为乐观的估计,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用20年左右时间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全国可用40~50年左右时间在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域空间景观建设等方面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然后再用几十年时间在21世纪末使全国的水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

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内涵与特征浅析

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内涵与特征浅析

t o wa t e r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v r e n b y s o c i a l i s t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t h a t i s o n e o f t h e ma i n c o n t e n t s f o r d e e p e n i n g r e f o 1 " I l l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t h e n e w s t a g e . Ba s e d o n t h e s t u d i e s o f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Ab s t r a c t :Th e i n i t i a t i v e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wi t h C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r e l f e c t s t h e n e w r e q u i r e me n t s
I n he r e n t a nd f e a t u r e s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wi t h Ch i n e s e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 Ga i Yo n g we i ,L i u He n g ,Ge n g L e i h u a ,Hu a n g Ch a n 色水利现 代化 的提 出体 现 了社 会 主义现代 化建 设对 水利发展 的新要 求 。 是 新 时期深 化水利 改 革发

试论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的管理

试论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的管理


程 建设 管理 的前 期是 以人工 管理模 式 为主 的 ,主要 是 以长 期 的 工作 实践 经验 为基 础 ,以传 统 的通信 手段 、机 电设施 为 基本 技 术手段 ,主要 是靠 人工 观测 工作 方式 ,对 工 程建 设 管理 中所 出现 的各类 图表 绘制 、数 据 ,以人 工 的方式 进 行 计 算 ,合理 的控 制工 程质 量 、进度 、投 资 ,同时也 要 求 完成 发布 水情 、工 情调 度指 令 。从总 体 上讲 ,完全 的以人 工为 基础 完 成工程 建 设的方 方 面面 的管 理工 作 。不过 从 上 个2 0世纪 9 年 代初 期开 始 ,由于技术 的更 新换 代 ,水 利 0 工程 建 设管理 中初步 应用 通信 、计算 机 技术 ,但 从应 用 的 情况 来 看也 只是 作为 一般 的 辅助 工具 ,并没 有从 实质 进 行 推广 。从具体 的情况 来说 ,并 没有 摆脱 对于 传统 经 验型 管 理模 式 的依 赖 ,更 多是 用于 通讯联 络 、文字 编辑 、图表 绘 制 等 工作 ,应 用 的最 大 程度 也 只是 作 些 简单 的编 程 计 算 。 由于先 进 的技术 手段 未 能得 到全 面普及 和 应用 ,因此不 能 使 其 系统效 益得 以充分 体现 ,从 整体 上降 低 了先进 技 术 的
能力。
三 、水 利 工程 建 设 管理 的对 策 及 建议
1依 法规范 项 目法人职责 . 项 目法 人 的建 设行 为对 项 目至 关重 要 ,针 对项 目法人 的 建设 行为 进行考 核 管理 ,建 立相 应 的制 度 ,以此 来规 范 和 约束 其行 为 。防止 恶 意低价 中标 行 为 ,推行 合理 低 价 中 标 ,加 强对 评标 专 家和 招标 代理机 构 的管 理 ,遏制 违 法分 包 和转包 的现象 。 2提高监 理人 员素质 ,积极推 进监理 改革 . 工程 监理 人 员是 以外部 的 监管 来提 高施 工 单 位 内部 的

关于水利现代化问题

关于水利现代化问题

针 的 指 引 下 , 全 国 不 少 省 区 水 利 部 门 还 进 行 了卓 有成 效 的探 索 和实 践 , 水 利 现 代 化 建 设 已迈 开 了 步 伐 ,展 露 了
曙光。


水 利 现 代 化 问 题 的 由 来 、 索 探
代 , 个 时期 水 资 源开 发 速度 减 慢 , 这 治
对 这 个 问 题 思 考 更 多 ,在 中 央 治 水 方
步发 展 趋 势 , 库 数 量 、 容 量 、 类 水 库 各
水 利 工 程 取 水 量 大 幅 度 增 长 , 主 要 河 流流 域 开 发 和 综 合 利 用 达 到较 高 、 甚 至很 高的程 度 ,水利 工 程 体 系逐 渐完 善 。 第 二 个 阶 段 是 7 年 代 中 期 到 8 年 O 0
越 穷越 生 、 生越 穷 , 是 贫 困地 越 这 区 又 一 种 恶 性 循 环 。 我 很 赞 成 自 治 区 正 在实 施 的 “ 生快 富 ” 程 。 少 工 五、 增加 对 贫 困农 民的小 额 信 贷支 持
是 把 青 铜 峡 水 利 枢 纽 划 归 地 方 管
理, 自治 区 已 经 提 出 报 告 , 取 解 决 ; 争
法规 、 全 机 构 等措 施 , 环 境 污 染进 健 对 行全 面 治理 , 始加 强 水 资 源 的节 约 、 开 保 护 和管 理 。第 三个 阶 段是 2 世 纪9 0 0 年 代 以 来 ,这 个 时 期 “ 与 水 共 处 ” 人 、 “ 口 、 源 、 济 与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 人 资 经 、 “ 持续 发 展 战 略” 等认 识 不 断深 化 , 可 加 强 水 资 源 的 节 约 、 护 、 化 配 置 和 保 优 环 境 保 护 、恢 复 良好 生 态 成 为 发 达 国 家治 水工 作 的 主题 。经过 长 时 间 的建 设 , 2 世 纪 9 年 代 以 来 , 达 国 家 在 从 0 0 发 完 善 水 利 工 程 建 设 的 基 础 上 , 不 断 结 合 管 理 、科 学 技 术 和 信 息 化 等 方 面 的 现 代 化 社 会 变 革 ,开 始 把 水 利 现 代 化

我国现代水利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现代水利体系建设研究

我国现代水利体系建设研究一、我国现代水利体系概述关于水利现代化的定义,我们对现代水利体系理解为:水利现代化是指以现代的治水思想和管理体系、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工程设施及装备来研究水、管理水、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有效保护水环境,严格控制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利产业可持续发展来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现代水利体系建设的主要构成包括:以现代化的供水工程体系为基础,以现代化的工程管理和信息化系统支持的供水联合调度系统为中枢,实现安全供水保障的现代供水体系建设;以工程防洪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为主体,通过联合调度发挥工程体系的综合作用,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防洪安全,有效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兼顾汛期水资源利用的现代防洪保安体系建设;以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建设为重点,以建设适宜人民生活健康的园林城市和水生态环境为目标,服务于秀美山川再造的同时,积极发展水利旅游,能够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现代水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现代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水利职工队伍的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实现水利管理现代化为目标的现代水利管理体系建设.二、我国水利体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水利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源性的严重缺水与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不相适应,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1956~1979年水文系列统计,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2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466亿m3,只占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0.3%,耕地亩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水利工程(不含自备水源)的供水量一直徘徊在40亿m3左右,而工农业需水量却急剧增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缺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防洪工程建设滞后,防洪水库病险问题严重,大部分河道堤防不达标,城市防洪体系脆弱,在防洪建设理念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使非工程防洪体系建设步伐缓慢.(3)严重的水生态环境问题,造成了我国水质型缺水.高耗水、重污染为特征的产业结构,使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大量未经处理的污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使全省90%以上的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河流水体失去使用功能;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全省总面积的69%,严重的水土流失淤积水库,堵塞河流,造成水土生态失调,灾害频繁;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加深,含水层疏干,水源地产水量衰减,水质恶化,泉水衰竭断流,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仍然严重;采煤漏水造成水利工程破坏和人畜饮水困难.三、我国现代水利体系建设构想分析未来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但城市化进程却逐步加快,因而需水量也会逐步增加.今后的治水思路应该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在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更要重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必须加快建设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水型经济、节水型社会为特征,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核心,以水供需平衡和不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适度开发为主要标志,能够满足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需要的现代水利体系.3.1 现代水环境生态体系建设现代水环境生态体系建设,是要以新的治水理念为指导,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力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项水利事业.经过努力,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回用系统,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尽量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显著改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大力植树造林,使森林覆盖率逐渐提高;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日益减少治理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水利旅游事业,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并形成一定规模.3.2 现代防洪保安体系建设贯彻“以防为主、常备不懈、全力抢险、减轻损失”的方针,转变根治洪灾的观念为人类与洪水和谐共处的观念,转变以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传统观念为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成全面防洪减灾的工程与非工程体系相结合的完整防洪体系的新观念,努力把洪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建成完备的防洪工程体系,使得水库、城市和河道的防洪工程体系的行洪能力均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使之能够发挥各自的防洪作用,形成蓄、泄、排协调一体的现代防洪工程系统;利用水利信息化的新技术研究一套包含水情雨情自动测报传输、洪水预报、防洪系统优化调度、防洪系统实时调度决策等子系统的防洪自动化优化系统,并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完善该系统的模型和参数,以提高现代防洪保安非工程体系的精确水平;提高防洪减灾系统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防汛抢险和灾后补救的作用.防洪工程优化运行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成以我国防汛主管部门为中心,6个大型水库为龙头的,覆盖全省大中小水库及各个水文、雨量观测站,连接各个城市的包含水情雨情信息采集传输系统、洪水预报系统、防洪体系优化调度系统、决策实时调度系统的长治市现代防洪保安信息化系统;由降雨预报系统和径流预报系统相互结合形成防洪预报系统,采用定量计算和经验定性分析相结合完成,接收到水情、雨情和洪水预报信息后,结合防洪体系的边界条件,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防洪优化调度模型,提供最优调度策略,为防汛决策实施部门提供技术上的依据;根据防洪优化调度决策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通过防汛各部门,各决策机构的共同协商,制定科学可行的防洪优化调度实施方案。

现代水利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水利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水利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现代水利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水利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技术、政策和市场三个方面,分析现代水利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1. 智能水利技术的应用广泛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水利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

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资源的流动情况、水质变化等信息,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智能水利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2. 水资源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突破随着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水资源保护与修复技术也得到了突破。

例如,通过湿地修复、水生态系统恢复等手段,可以提高水体的净化质量和生态环境。

同时,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研发高效节水设备和技术,也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未来,通过水与电能、水与能源、水与食品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

例如,通过水能和太阳能的结合,可以实现水电互补,提高水力发电的效益;通过水能和生物质能的结合,可以实现能源的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方面的发展趋势1. 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水资源是公共资源,它的管理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和有效监管。

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例如,制定更加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加大对水污染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水资源权益交易市场,推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2. 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调整水利工程是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手段。

未来,政府将调整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方向,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和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投入。

同时,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3. 水利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水利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卷第4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7No.4 2007年7月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J ul.2007试论水利现代化贾生海,程建萍(甘肃农业大学,兰州 730070) 摘 要:要实现水利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必须树立水问题的现代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其次,要用现代化的水利装备和科学化、信息化的水利管理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依法治水和科学治水,改革水利发展的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安全与发展、防洪与抗旱、开发与保护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正确解决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和水土流失四大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水利现代化和水利管理能力。

关键词:水利现代化;科技革命;水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7)04-0061-05About W ater C onservancy ModernizationJ IA Sheng2hai,CHEN GJian2ping(Gansu A griculture University,L anz hou73007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carry out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and raise the management level, firstly,we must set up the modern idea on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on harmonious coexistance of human being and nature,insist on the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rotect water resources effectively.Secondly,we should use the modern water equip2 ment,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2based water management manage water validly and scientifically,re2 form water management system,harmon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fety and development,flood con2 trol and drought,and exploiting and protecting,so that we can solve the four greatest problems faced, flood disaster,water shortage and drought,severe water pollution and soil erosion,and realize the harmo2 ny of human being and nature.Depending on the technology progress to push forward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 ability is the historical and inevitable trend.K ey w ords: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水资源又相对贫乏的国家,水资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我国大力推行科技兴农和科教兴国战略,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①收稿日期:2006211227作者简介:贾生海(1963—),男,甘肃武威人,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水土工程。

世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我们也和全球一样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危机,其中水资源问题就特别突出,工程型缺水、资源型缺水、浪费型缺水、污染型缺水、配置型缺水无处不在。

[1]水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性的瓶颈因素[1],已经到了非改变这种传统观念不可的地步,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和现代化的水观念。

要突破传统思想,强化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源地的大力保护、污染源头的严格控制和水权、水务的统一管理,使人水和谐相处,确保改善水资源状况和与水相关的生态系统;确保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人人都能够得到必须的淡水资源和过上健康的生活;确保易受水旱灾害威胁的人群免遭与水有关的危险。

一、水利现代化的内涵(一)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的关系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水利发展也需要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作为支撑。

因此,国家现代化需要水利现代化的支撑和保障,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水利现代化问题是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而提出的,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水利发展的目标。

(二)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的进程和特点现代化的进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整体的全方位的转变过程,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水利现代化的问题,首先是美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提出并不断发展的。

[2]这些发达国家的水利建设在20世纪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上以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资源、增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数量来满足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

主要表现为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与经济增长基本上呈同步发展趋势,水库数量、库容量、各类水利工程取水量大幅度增长,主要河流流域开发和综合利用达到较高的程度,水利工程体系逐渐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这个时期水资源开发速度减慢,治水思想逐步由以水资源开发为主转向以水资源管理为主,逐步认识到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浪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将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从而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健全机构等措施,对环境污染进行全面治理,开始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时期“人与水共处”、“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认识不断深化,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恢复良好生态成为发达国家治水工作的主题。

[2]经过长时间的建设,发达国家在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不断结合管理、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等方面的现代化社会变革,开始把水利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速其实现过程,普遍实现了水利现代化。

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治水思路的现代化;二是工程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三是水利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是水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3](三)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内涵我国提出和实现水利现代化,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根据对国家现代化内涵和特征的分析以及我国长期以来水利建设的实践,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系统发展的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的理性思维和理念转变人类传统的治水思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水利科技,用先进的现代化装备武装水利设施,用现代水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治理、科学利用、优化配置、高效节约、积极保护和有效管理,以水利现代化建设支持与保障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水利现代化与科技革命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水利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普遍采用微电子技术,对各种水利基础资料如水文、泥沙、水质、土壤墒情、水土流失、生态与环境等实行遥感遥测遥控;普遍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水利设施如水库、灌区、水电站、输水工程、节水灌溉等实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工程施工、洪水演进,配合防洪保险等非工程措施,设计防洪减灾预案,使防洪体系大为完善;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水务管理上实行在线控制和调度,使水资源的利用、配置和保护更为科学、高效。

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水利的生产方式,使水利生产过程趋于自动化、连续化,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等生产方式使得水利生2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产和管理贯穿在一起,加速了水利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的进程。

水利科技化程度的提高不仅大大降低了各种水利设施的运营成本,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水利工作的管理水平。

[4]由水利现代化的特征和内涵可以看出,水利现代化和水利管理同样具有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二、实现我国水利现代化的手段要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主要通过提高工程硬件标准,更新管理手段,通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节约、保护以及优化配置实施综合治理,把水利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转变人们对水的认识,使水环境更好一些,以期正确解决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和水土流失四大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步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使水利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一)学习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水利观念现代化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致使人们误认为水资源是无限的、无价的或低价的,任意消耗,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污染和水环境的破坏,进而引发水资源危机。

[1]国际上一些专家预言,今后世界爆发冲突可能以争夺水资源控制权为中心。

也有人预言,约旦可能是第一个因缺水而垮掉的国家。

1998年世界环发会议指出:水资源正在取代石油成为全世界引起危机的主要根源。

同年联合国大会在其专题会议上达成共识的唯一问题是即将发生的水危机。

[1]现代水利的理念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人们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也要给大自然必要的关爱,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

要改变对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

要从传统的“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使其得到保护和科学的开发与利用,以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