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第一章:数与代数的法制教育1.1 分数的公平分配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处理分数的分配问题,培养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分配问题。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讨论如何公平分配物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用。

教学活动: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1.2 购物中的法律意识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计算商品的折扣和价格,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遵守商店规则。

教学内容: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折扣和促销活动的规则。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购物案例,让学生计算折扣和价格,引导学生遵守商店规则。

教学活动:提供购物案例,让学生计算折扣和价格,讨论促销活动的规则,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法制教育2.1 几何图形的分类与法律意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分类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学习几何图形的分类和特点,理解图形的属性和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图形的分类结果。

教学活动:展示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分组讨论图形的分类和特点。

2.2 几何图形的变换与法律意识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几何图形的变换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学习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和镜像变换,理解变换的规律和限制。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几何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变换规律。

教学活动:提供几何图形变换的案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分析变换结果,讨论变换的规律和限制。

第三章:统计与概率的法制教育3.1 数据的收集与法律意识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理解数据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据。

六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法律教育教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法律教育教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法律教育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 了解数学和法律的关系;
- 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 增强责任心和法律意识;
- 培养良好的法律惯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
1. 数学和法律的关系;
2. 常见的法律知识;
3. 责任心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4. 良好的法律惯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律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2. 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3. 观看相关法律影视片,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数学和法律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养成好的法律惯和行为规范;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的情况。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但是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法律习惯和行为规范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通过分数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法制教育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将分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六、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讲解运算规则。

2. 举例说明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3. 讲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遵守法律的意义。

4.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将分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八、教学资源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示例。

2. 实际生活中的分数应用案例。

3. 法制教育相关资料。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十、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 深入了解法制教育,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分数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如科学、艺术等。

2. 邀请法制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法制教育的理解。

3.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法院、警察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制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第一章:数的认识与法制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认识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学习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了解数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能力。

3. 学习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的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的认识。

2. 结合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1. 数的认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数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几何图形与法制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

2. 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

3. 学习几何图形的绘制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几何图形。

2. 结合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1.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

2. 几何图形的绘制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几何图形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良好品质。

第三章:计量单位与法制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计量能力。

2. 培养学生遵守计量法律法规,诚信计量的良好品质。

教学内容:1. 学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基本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2. 学习计量单位的运用和计量方法。

3. 了解计量法律法规,提高诚信计量的意识。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量单位。

2. 结合法制教育,引导学生遵守计量法律法规,诚信计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8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8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与交流,感受学生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教学过程:一、引入。

观察图片后,谈话引入。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某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提问: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学生再次熟悉题目后,提问: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015年人版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

2015年人版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案

2015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内容:1.分数的乘法2.分数混合运算3.用分数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授课时数:10课时第1课时教学课题: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法制渗透,理解法制渗透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法制渗透的含义。

2. 掌握通过数学知识解决法制渗透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法制渗透的概念。

2. 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例子引入法制渗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制渗透。

2. 学习法制渗透的内容:讲解法制渗透的重要性和作用,让学生理解法制渗透对社会的意义。

3.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中的问题。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和经验,体会法制渗透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法治意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法制渗透的含义和作用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法制意识。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注重法制渗透,为构建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纳税》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泮水小学冯世美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的内容及第99页的例5及练习二十三第4、5、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

学会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率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每个学生都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1)《宪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纳税额.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纳税额.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出示一组公共设施、科技发展、学校教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纳税的知识吗?学生交流汇报。

师:上面这些设施建设的费用就是来源于国家税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的问题.板书课题:纳税二、探究新知(一)建立纳税概念,了解纳税有关的知识,渗透法制教育。

1、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纳税知识?(学生交流汇报)2、教师归纳并板书.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板书:应纳税额、税率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偷税、漏税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我们应该要有法律意识,多做宣传。

(二)教学例6出示例6.一家大型饭店七月份的营业额是300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七月份应缴纳营业额税款多少万元?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折扣教学目标: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二、在生活情境中,讲授新知。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

(电脑显示)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

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5)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6)归纳,得定义。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7)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最新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最新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例9)/做一做》学科渗透法 制 教 育教 学 设 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龙长明教学内容: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防治法》第32、33条。

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一、 复习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3。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52。

(3)一条路,已修了103。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11。

(5)甲数比乙数少51。

2、口头列式:(1)32的83是多少? (2)120页的61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81,降低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87,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二、新授1、教学15页“做一做”(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1=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1)=80×87=70(分贝)(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

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纳税》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泮水小学冯世美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得内容及第99页得例5及练习二十三第4、5、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得含义与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与税率得含义。

学会根据具体得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率得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得理解,提高解决问题得能力。

3、增强学生得法制意识,使每个学生都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得义务。

4、渗透法制教育得内容:(1)《宪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得义务。

(2)《中华人民共与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得单位与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得单位与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得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3)《中华人民共与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得人,从中国境内与境外取得得所得,依照本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教学重点:ﻫ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得专有名词,会计算纳税额.ﻫ教学难点:ﻫ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得专有名词,会计算纳税额.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出示一组公共设施、科技发展、学校教育得图片,让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同学们您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纳税得知识吗?学生交流汇报。

师:上面这些设施建设得费用就就是来源于国家税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得问题.ﻫ板书课题:纳税ﻫ二、探究新知ﻫ1、教师(一)建立纳税概念,了解纳税有关得知识,渗透法制教育。

ﻫ提问:您知道哪些有关纳税知识?(学生交流汇报)ﻫ2、教师归纳并板书.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与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缴纳得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得比率叫做税率。

板书:应纳税额、税率ﻫ3、小组讨论:ﻫ(1)什么人需要纳(2)为什么要纳税?ﻫ(3)您认为您身边还有那些事物就是税?ﻫ国家用税收款做得。

六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公民教育教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公民教育教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公民教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和公民教育研究需求。

- 渗透公民教育内容进入数学教学。

- 提升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教案旨在将公民教育内容渗透进六年级上册数学科的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 数学知识点:本教案将使用基础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教学,包括加减乘除,面积和周长等概念。

2. 公民教育内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引入公民教育的相关知识和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社会公平等。

三、教学策略1. 渗透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渗透的方式引入公民教育内容,通过探究、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数学实践活动:结合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实验、图表分析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公民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3. 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等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数学知识点教学:教师依次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点,例如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 渗透公民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相关的公民教育知识和议题,如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等。

4. 数学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实验、图表分析等,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并思考与公民教育相关的问题。

5. 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合作讨论和分享,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数学知识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公民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研究态度、合作能力、对公民教育内容的理解等方面。

2. 研究成果评价:通过作业、小组活动和实践任务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和公民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

(王娟)六年级数学上册渗 透 法 制 教 育 教 案

(王娟)六年级数学上册渗 透 法 制 教 育 教 案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节约用水》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课本105页。

教学目标: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建立数学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理性的思考,学习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方法,享受数学文化的薰陶。

具体目标定位如下:知识与技能: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如何进行材料收集、整理;学会如何进行交流和表达;学会如何运用实验研究数据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发现问题、科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从小培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

法制教育渗透: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八条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建立节约用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九条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活动准备:1、上网或阅读书刊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状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查“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2、调查本地水价,自己家某月“自来水公司发票”一张。

3、调查学校水龙头数量。

4、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计算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节约用水的欲望。

这是我们蔚蓝迷人的地球,它同时有一个别名叫做水球。

地球表面70%是水,且大部分是海水,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非常贫乏,淡水资源仅占水资源的2.6%,而可饮用水仅占淡水资源的1%。

六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比的意义》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 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法制教育。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3.导入新知,揭示课题: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课题:比)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一)同类量的比1、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2、宽和长的关系,除了用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外,还可以怎样用比来说呢?3、思考: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二)不同类量的比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 1 课时学习内容:分数乘法(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过程与方法,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具运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5个12是多少?用加法算:12+12+12+12+12用乘法算:12×5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2.计算: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教师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通过将算式:310 +310 +310改写成乘法算式,引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谈话并提问:今天是小新的10岁生日。

妈妈买来了一个大蛋糕。

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

他们每人吃29个。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3个人一共吃多少个?)(2)提出要求: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草稿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请你画一画,算一算,争取让同学们看清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他们每人吃29个”,就是把整个蛋糕看作单位“1”。

把这个圆平均分成9份,其中2份就表示一个人所吃蛋糕的大小,就是29个。

那么三个人一共吃的就是求3个29是多少? 追问:你们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将问题分析得很清楚,那你们是怎样列式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①29 +29 +29 =2+2+29 =69 =23 (个)表示3个29连加的和是多少。

②29 ×3=2X39 =69 =23 (个)也表示3个29连加的和是多少。

追问:不同的算式都表示“3个29连加的和是多少”由此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用乘法计算更简便一些。

)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不同的是相同加数是分数。

(3) 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算式29 ×3=2X39 =69 =23(个)并提问。

请你们看看这个算式,你能理解它是怎么计算的吗?②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算式并提出问题:这个算式是先计算再约分的,你有不同的想法吗?预设:1 129 ×3=932 =23 或 29 ×3=29 ×3=23 3 3引导学生对比观察这几个算式并提出问题:通过比较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结: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母与整数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4)小练习。

(1)计算112×4 (2)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2、借助情境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

1桶水有12L 。

3桶共多少L ?12 桶是多少L ?14桶是多少L ?(1)理解题意,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单位量×数量=总量(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桶水共多少L ?12×312 桶是多少L ?12×1214 桶是多少L ?12×14(3)探究每道算式的意义12×3表示求3个12L ,也就是求12L 的3倍是多少。

12 是一半,12×12 表示12L 的一半,也就是求12L 的12是多少。

12×14 表示求12L 的14是多少。

发现:一个数乘分数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解决问题。

(5)小练习:29 ×6= 12×34 = 310×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

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

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整数约分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1)、教材第2页“做一做”。

2)、教材第5页第3题2、1、计算。

424217⨯ 161532⨯ 7965⨯⨯ 3、 列式计算(1)12个 87相加的和是多少?(2)95kg 的6倍是多少kg?(3)一块长方形的铁皮,长是6分米,宽是1211分米,这块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说这节课的收获?第 2 课时学习内容 :分数乘分数(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运用: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 ,种玉米的面积占35.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 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

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 公顷的1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 ×15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 ×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 ×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

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 ×15 =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 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 。

说明12 ×15 =110。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 ,又把这12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

由此可以得到:12 ×15 =5211⨯⨯=110(板书算式) (二)、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 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

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 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 的35。

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0352315321=⨯⨯=⨯(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4/9的1/3是(),3/4的1/5()。

3、一块地是4/5公顷,这块地的1/7是()公顷。

4、一堆水泥重15/16吨,用去3/7,用去()吨,还乘下总数的()。

5、1千克面条3/2元,王大妈买了7/10千克面条,共花了()元。

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5/18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说这节课的收获?第 3课时学习内容: 分数乘分数 (三)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具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算一算53×30= 12×32= 3152⨯= 4387⨯=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109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54。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1)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109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109千米/分的454。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5245036451049454109==⨯⨯=⨯(㎞)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

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252451049454109=⨯⨯=⨯(㎞)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271030930109=⨯=⨯(㎞)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板书:273010930109=⨯=⨯(㎞)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454109⨯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约分。

)5、小结。

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4、教材第6页第7题。

5、教材第6页第9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说这节课的收获?第 4课时学习内容:小数乘分数 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553⨯= 3221⨯= =⨯3153 5485⨯=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