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差与表外业务的内生性研究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投资债券等。

除了表内业务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表外业务来进行金融活动。

表外业务是指银行以自身名义与客户签订的金融衍生品合同,包括远期交易、掉期、期权等。

表外业务具有灵活性强、交易规模大、风险较高等特点,对商业银行的收益也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概况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在国内外都十分迅猛,表外业务的发展不仅对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在国内,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利率衍生产品交易、股票衍生产品交易等,其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量大、涉及到的金融产品丰富。

1. 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可以参与更多的金融产品投资,例如利率和汇率的远期交易、掉期交易等,这些金融产品通常具有更高的杠杆效应,可以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表外业务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传统的银行业务,可以有效增加银行的收益。

2. 降低盈利波动性由于表外业务通常具有一定的对冲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市场波动对银行盈利的影响。

通过利率和汇率的远期交易、掉期交易,商业银行可以锁定未来的利率和汇率,从而避免市场波动对银行盈利的不利影响。

3. 增加风险管理收益表外业务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有效管理风险,增加风险管理收益。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远期交易、掉期交易等表外业务产品,对冲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降低自身持有的风险水平,从而提高整体的风险管理效益。

4. 增加收费业务收入表外业务通常伴随着各种类型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

银行利用它的货币、利率、股票、商品、外汇、信用和其他风险,提供真实和有效的风险对冲,直接或间接的进行各种利用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的投资、套期保值或风险管理的客户服务,以及为客户提供与之相关或咨询性质的服务等等。

浅谈银行业全面开放下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研究

浅谈银行业全面开放下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研究

浅谈银行业全面开放下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研究论文关键词:银行业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论文摘要: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中间业务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和竞争焦点。

表外业务由于它的不确定性,往往伴随着比表内业务更大的风险,并且更加难以管理。

所以,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表外业务的风险类型,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在办理了最基本的资产负债业务之外,往往还要向广大客户提供结算、咨询等服务,以及从事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而这种业务在其发生时并不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因而被称为表外业务。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加入WTO,银行业已全面开放,银行业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表外业务的运营能力上,所以,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表外业务的风险类型,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种类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由于它的不确定性,往往伴随着比表内业务更大的风险,并且更加难以管理。

研究表外业务相关风险,首先要界定这些风险的一般特性。

(一)信用风险金融机构的多种表外业务都面临着或有的信用风险。

首先,从贷款协议来看,金融机构在对贷款协议设定利率水平时是以借款者当前的资信度确定的。

银行为了避免这样的风险可以在协议中加入重新定价的条款,但是这会更进一步加重公司经营者的困难,并可能会导致更昂贵的违约费用。

其次,从信用证的发行来看,在信用证的签发过程中,银行实质上是用自身的信用替代了买方企业的信用,而一旦企业违约,银行与企业其实是产生了一种借贷关系,在这种借贷行为中,银行将面临着比一般借贷关系更大的信用风险。

最后,在柜台交易的衍生金融产品,以及具有追索权的贷款出售都使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信用风险。

利率风险主要存在于贷款协议和证券发行前的远期销售两种表外业务中,在贷款协议中,银行事先承诺的协议期间,借款人可以按照固定利率或可变利率得到一笔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差甚远 。本 文首先介 绍 了商业银 行表 外业务 的产 生 以及 特 点等其它基 本理 论研 究 , 接下 来阐述 了商业银行表 外业务的 发展现 状和存在 的问题 , 最后对我 国商业银 行表外 业务 发展 中 出现 的问题提 出几 点对策, 对我 国商 业银 行表外业务 的健
康 发 展 和风 险 防 范提 出政 策 建议 。
关键词 : 商业银行 ; 表 外业 务 ; 研 究 对 策
引 言


风 险防范措施等方面指 出了表外 业务通 过减少 整体风 险有
利于银行投资组合风险的分散 j 。 国内对表外业务 的研究 明显落后 与西方 国家 。与 欧洲
发达 国家 相 比 , 我 国对 商 业 银 行 表 外 业 务 的研 究 还 处 于初 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究 了美 国商业银行表外 业务 与银 行股 票的账面 价值与市 场
价值之间的关系 , 通过利 用账面 价值的股 票估价模 型 , 得出
了下列结论 : 表外业务 当中只有备用信用证会影 响银行 的系
统风险, 其他业务 不会对此 产生影 响 , 表外业务 与银行 风险 呈 负相 关性 “ 。Ma r i a S o l e d a d Ma r t i n e z P e ( 2 0 1 3 ) 通 过 对美 国大型商业银行 表外业务风险 的细致研 究 , 在表外 业务
受2 0 0 8年金融危机 大爆 发的影 响 , 各 商业银 行加 快 了
对表外业务 的扩 张的步伐 , 推出各类 金融 理财产 品 , 如办理
银信合作 、 打包 出售贷款 等 , 这也进 一步 使得 中间业 务收入
随之大 幅提高 ; 我 国中央银 行在 2 0 1 0年初 存款 准备 金率 的 上调使得银行业资金 流动性 的压力加 大 , 进 一步促 使 “ 表 内 转表外 ” 的迹象越来越 明显 , 与此同时 , 表外业务 的风险也在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及表外业务创新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及表外业务创新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及表外业务创新探索总的来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创新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不仅为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也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完善,防范金融风险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同时,商业银行在创新中应更加注重风险管理,避免不良资产的形成。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创新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商业银行应继续加大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创新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中间业务的创新,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包括信贷业务、存款业务、投资业务等。

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引入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比如,商业银行可以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融资渠道,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展跨界经营,拓宽收入来源。

比如,一些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提供金融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同时,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的创新方面也有很多机会。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提供非传统金融业务的一种形式。

在表外业务创新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信托、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并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比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信托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信托计划,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和个性化的投资选择。

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保本型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理财方式。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与传统存贷款业务不同的其他业务。

表外业务包括资产管理、信贷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外汇衍生品等,是商业银行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开展表外业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表外业务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利润空间有限,随着银行行业竞争的加剧,利润率也在逐渐下降。

而表外业务的开展,可以通过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更高的利润水平。

特别是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供并购重组、股票发行、债券承销等服务,实现高额的手续费和业务收入。

表外业务可以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

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时,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调动和运作,例如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信贷衍生品的交易等。

这种资金运作可以有效提高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

表外业务的开展还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减少贷款业务带来的债权风险。

表外业务还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时,需要进行复杂的风险分析和管理,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可以通过风险管理的加强,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别是在利率和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监测体系,确保不会因为市场波动导致重大损失。

商业银行应该在开展表外业务时注意合规经营。

表外业务的开展往往涉及较为复杂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模式,容易引发风险和控制难题。

商业银行要注重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商业银行还需要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和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表外业务的运作和管理模式。

当代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探索和开展表外业务,以提升盈利能力、支持资金运作、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等。

商业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时也需要注意风险控制和合规经营,以保证业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朱雁萍郭伟2001.09.21 10:21:00理论动向一、问题的提出与表外业务概念释义近年来,央行为贯彻稳健货币政策,连续多次下调利率,利差水平也在同步缩小,这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传统业务增加收益的路子越走越窄。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许多优质企业纷纷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降低了对银行信贷的依赖。

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分流。

商业银行面临着“非中介化”的压力。

面对这一情况,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进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寻求新的利润来源。

根据西方权威教科书对表外业务的界定,表外业务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能产生收益和/或费用但不会给银行带来潜在资产或负债,国内有些学者称其为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主要包括银行各种代理、结算和咨询服务;另一类则涉及银行的各种承诺和或有债权,国内部分学者称为或有资产/负债类表外业务。

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历程来看,商业银行从传统业务向表外业务扩散是一种趋势、一种规律。

目前,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一般在银行收入中占比达30%以上,在银行收益中占越来越重要的比重,而国内商业银行则远低于这一水平。

开展表外业务不但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提高银行社会化服务水平。

因此,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二、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依赖于一定的外部条件。

而目前,这些条件在我国还不具备。

(一)表外业务在西方产生由来已久,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飞速发展,这是由特定历史背景决定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监管当局增强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80年代初,银行信用状况的下降给监管部门带来压力,促使其要求银行增加资本水平。

这样,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在高资本比率下运营,另一方面,由于信用状况的降低,使银行筹集资本金成本提高。

这促使商业银行更多地从事不受资本充足率管制的业务,即表外业务。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后,利率、汇率波动频繁,微观经济主体迫切需要银行提供相关规避利率、汇率风险的表外业务工具,适应这一需要,各种与利率、汇率相关的衍生工具迅速发展起来。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

对当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思考当代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外业务一直备受关注。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外汇买卖、远期业务、掉期业务、利率互换、信用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而这些业务通常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反映。

表外业务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它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也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业务拓展空间。

表外业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需要商业银行及时加以应对和监管。

表外业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表外业务涉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常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商业银行具备更高的金融市场和风险管理能力。

一些金融衍生品产品的风险和复杂性比较高,一旦交易出现问题,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产生不利的影响。

表外业务也可能会带来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一旦发生金融风险事件,可能会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有效控制表外业务的风险,防范表外业务可能带来的各类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时还需要注意合规风险。

由于表外业务的复杂性,一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风险可能会对客户造成不利影响。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的合规管理,确保表外业务的合法合规。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监测和遵守,确保表外业务的合规运营。

合规风险的控制成为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条件,只有合规经营,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发展表外业务,实现可持续稳健的经营发展。

表外业务的发展也需要商业银行加强对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对于一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它们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可能会比较高,需要商业银行加强对这些风险的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风险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风险管理。

只有做好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应对表外业务的风险挑战,保障银行的风险可控。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指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进行的金融业务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担保业务、衍生品业务等。

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进行实证分析。

表外业务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额外的收益来源。

通过参与股权投资、信托业务等,商业银行可以分享企业的成长收益或获得相应的管理费用。

衍生品业务的交易差价也为银行带来了一定的交易收益。

表外业务可以对银行的收益产生积极的影响。

表外业务也会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行业数据表明,表外业务活动的风险相对于银行传统业务更加高度集中。

股权投资的市场风险更加难以预测和控制,信托业务和担保业务的风险与实体经济相关性更强。

商业银行在发展表外业务时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合理平衡风险与收益。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还可能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

监管政策通常会对表外业务设定一定的规模限制和风险指标,以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权益。

监管政策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和收益产生重要的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收益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同时也增加了银行面临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时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合理的权衡。

监管政策的引导和监管机构的监督也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收益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影响银行收益的因素,然后探讨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以及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因素。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统计数据分析,得出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实证结论。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益、影响因素、特点、案例分析、统计数据、实证结论、未来研究方向、政策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表外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经营手段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日益丰富多样。

表外业务对银行的收益和风险具有较大影响,但相关研究仍较为有限。

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如何影响银行收益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帮助深入了解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现状,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加强商业银行监管和企业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这一领域内的关键问题。

具体而言,本文旨在分析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其对银行收益的具体影响机制。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统计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效果。

最终,通过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实证结论,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经济稳定。

1.3 研究意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的融通、风险的转移和金融服务的功能。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指除了传统的存款和贷款业务之外的各种金融活动,包括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外汇业务、衍生品交易等。

这些表外业务对银行的收益有着重要影响。

表外业务对银行的收益有积极作用。

商业银行通过表外业务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债券投资可以获得利差收益,即银行以低成本借款购买高收益债券,从而获得利润。

股票投资可以通过股息收入和股价上涨获得收益。

外汇业务可以通过汇率波动获得利润。

衍生品交易可以通过对冲风险和套利获得收益。

这些表外业务的利润可以增加银行的总收益,提高其盈利能力。

表外业务也存在一定风险,对银行的收益有消极影响。

一些表外业务的风险相对较高,如股票和衍生品交易存在市场风险,外汇业务存在汇率风险。

当这些风险不可控时,银行可能面临亏损甚至破产的风险,进而对银行的收益造成负面影响。

表外业务的风险还会对银行的声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银行的业务发展和客户信任,导致收益下降。

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与银行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如果银行能够合理管理表外业务的风险,通过严格的风控措施和监控系统减少风险暴露,则表外业务可以成为银行收益的重要来源。

相反,如果银行在表外业务的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未能辨别和控制风险,可能会导致重大亏损,对银行收益造成严重损害。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对银行的收益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时需要全面评估风险和潜在利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正向作用最大化,同时降低潜在风险,保护银行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摘要: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某商业银行2016-2019年表外业务与银行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表外业务与银行收益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同业业务和信用证业务。

同时,表外业务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建议商业银行在发展表外业务的同时,加强风险控制和资产质量管理。

关键词:表外业务;商业银行;收益;资产质量;风险控制Keywords: Off-balance-sheet Business; Commercial Bank; Income; Asset Quality; Risk Control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不断进行创新和多元化经营,非利息收入和表外业务也日益成为了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

表外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除传统贷款业务外,开展的非贷款、非储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保理、信用证、同业拆借、债券承销、证券经纪等业务。

做好表外业务管理,有效提升银行商业运营风险管理水平,对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但表外业务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如同业拆借方面,无法排除政策风险、市场风险造成的影响。

因此,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有效管理表外业务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重要问题之一。

当前,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政策的调整,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稳健性面临很多挑战,如何有效管理表外业务,保障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现有文献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实证研究较多,其中大多数研究关注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如赵立新等(2012)基于2010年中国28家商业银行的数据,研究发现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积极影响。

曹国华等(2017)以A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其表外业务发展对银行收益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外业务显著提升了银行的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包括信托业务、保险业务、基金业务、财务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等。

目前银行业的表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因此,探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

首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是正面的。

近年来,银行业表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是金融市场不断深化所带来的机会;另一方面是社会资金有大量的资金需要投资获得更高的回报。

因此,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有利于增强银行的利润来源,对银行的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贡献。

以保险业务为例,银行通过开展保险业务可以扩大其业务范围,增强其客户服务能力,提高银行客户黏性,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求,进一步加深了银行客户关系,提高了银行的业务转型能力。

其次,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表外业务通常是金融创新业务,其风险性较高。

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投资风险更加显著。

近年来,国内银行表外业务绩效出现波动,对于某些银行而言,表外业务的收益贡献已经逐渐减弱,同时风险也有所上升。

如信托业务,在市场下行期间,可能相应的出现资产质量的下滑和业务规模的萎缩,从而对银行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最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存在差异化。

从不同银行表外业务收益的贡献情况来看,发现银行之间的收益差异较大。

拥有更多分支机构、更好的资金管理能力和更好的资产管理能力的银行,其表外业务收益贡献较突出。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同样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政策调整表外业务业务开展策略,来提高其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贡献。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且不同银行之间收益贡献差异较大。

因此,银行应该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做出相应的表外业务开展策略,优化其业务结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化提高其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贡献。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步伐日渐加速,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带来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深度调整。

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存贷利差收窄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坐靠高利差的时代一去不返;直接融资方式突飞猛进,催化传统银行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网络金融、第三方支付异军突起,日益侵蚀银行业最初的支付中介领地;城商行规模扩张、农商行改制重组、民营银行准入放开,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竞争压力,实施战略转型,拓展新的利润增长来源成为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主题。

表外业务发展水平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集中体现。

自Hassan(1993)首次将表外业务纳入银行绩效和风险影响的分析框架,国外学者针对不同国家银行数据展开了广泛研究(如,Smith et al.,2003;Calmès&Théoret,2010,2015;Alaa Guidara et al.,2016),研究结论亦不一致。

我国由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表外业务在银行整体收入结构中的占比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相关研究较为少见。

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等系列政策出台,在供需双方的共同推动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爆发式增长,表外资产规模扩张至253.52万亿的历史高点~1,超过表内资产总规模。

全国性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在信贷业务市场竞相角逐的同时,与信托、证券、基金等非银金融机构加深同业合作,传统表外业务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为促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监管机构调控政策频出,表外业务正经由野蛮生长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

与此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表外业务在盘活存量资产、释放银行系统风险上被监管层和市场主体寄予厚望,历经试点-停滞-重启-扩大试点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已由全国性大行拓展至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银行,逐步进入常态化发展。

然而,正本需溯源。

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与银行利差管理的开题报告

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与银行利差管理的开题报告

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与银行利差管理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以及银行利差管理的重要性逐渐突显。

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是指公司内部各项管理规范、合规性制度、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安排,其目的是保护公司的利益并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

银行利差管理是指银行从其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利差中获取收益并进行管理,其是银行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目前的环境下,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和银行利差管理都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公司管理的混乱和不透明,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其次,银行行业近年来的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对银行利差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银行需要采用更为科学和有效的利差管理措施,以保持其业务的稳定和盈利能力。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与银行利差管理的关系,分析影响公司治理机制和银行利差管理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银行业务盈利能力。

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探究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对银行利差管理的影响因素;(2)分析银行利差管理对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因素;(3)提出优化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和银行利差管理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银行业务盈利能力。

3.研究内容(1)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通过分析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总结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因素,包括公司治理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等。

(2)银行利差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通过分析银行利差管理理论和实践,总结影响利差管理水平的因素,包括资产质量、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3)公司治理对银行利差管理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通过对一定期限内的银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探讨公司治理对银行利差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等。

(4)银行利差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通过对一定期限内的银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探讨银行利差管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等。

我国商业银行利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利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利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存贷款业务,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利差收入。

利差是指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利率和向客户放贷的利率之间的差额,因此,利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能力。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和竞争的日益加剧,银行之间的利率竞争也有所加剧,银行的利差持续下降,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商业银行利差下降的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商业银行利差下降的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同时还会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对商业银行利差问题的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可以为商业银行的合理定价和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拟对商业银行利差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利差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历史利差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商业银行利差的整体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商业银行利差下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商业银行利差形成的机理研究:通过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商业银行利差的形成机理,探讨利差大小与银行经营策略、市场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商业银行利差下降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通过对利差下降的银行盈利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利差下降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具体影响效应,探讨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4、商业银行利差下降的政策建议:通过对商业银行利差问题的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针对性地解决商业银行利差下降的问题,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商业银行利差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促进商业银行行业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交易和业务,主要包括承销证券、衍生工具交易、委托贷款等。

这些业务形式多样、风险较高,也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旨在探讨表外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作用和价值。

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表外业务直接为银行创造收益,例如承销证券获得的承销费用、衍生工具交易的利润等。

这些业务通常与投资银行业务相关,收益相对可观,但同时也面临较高的风险。

间接影响是指表外业务对银行整体业务和风险水平的影响,进而影响银行收益。

表外业务可以为银行提供多样化的经营收益来源,增加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扩大表外业务规模,银行可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黏性和忠诚度。

表外业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可能对银行收益产生负面影响。

衍生工具交易涉及的价格波动、对冲策略等风险因素,可能导致交易亏损;承销证券业务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和投资者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盈利不稳定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收益具有积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能够增加收益来源和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商业银行在从事表外业务时需要注意风险控制,合理评估风险收益比,避免产生过多的风险暴露,影响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

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规范表外业务的发展和运作,确保其对银行经营的正面影响。

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

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

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内容提要: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幅度的减少、信贷资产质量的下降、运营成本的增加和资产报酬率的降低等,通过存贷款盈利的空间十分有限,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务创新、适应外部金融环境变化、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来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必要性可行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迅猛发展,其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6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80%以上,表外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的重心。

而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虽然表外业务有所发展,但大部分仅局限于低收费或不收费的项目,发展十分缓慢。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幅度的减少、信贷资产质量的下降、运营成本的增加和资产报酬率的降低等,通过存贷款盈利的空间十分有限,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务创新、适应外部金融环境变化、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来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所谓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y,简称OBS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以外,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为社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包括无风险的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和有一定风险的担保、承诺、衍生金融工具操作等业务。

表外业务具有不运用或少运用资金;无风险和低风险;委托代理;低成本和高盈利等特征。

所以发展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而言,既可以获取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的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增加银行的优质客户群体。

我国商业银行大力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1、适应利率下调,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降低存贷款利率,6个月以内的短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7.65%降低为2002年的5.04%;6个月至1年期短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8.64%降低为2002年的5.31%;1年至3年期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从1997年的9.36%降低为2002年的5.49%。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执行的一些非传统的、非利差业务,如代客买卖外汇、债务融资、利息互换等。

这些业务不体现在银行的财务报表中,因此被称为表外业务。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对其收益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表外业务为商业银行带来的直接收益主要来自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商业银行通过代理客户进行外汇交易、债务融资等业务时,可以通过向客户收取手续费和佣金来获取收益。

这些收入对银行来说是非利差收入,可以增加银行的净收益。

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表外业务还可以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

一方面,表外业务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吸引更多的客户,增加存款和贷款业务,进而提高净利差收入。

表外业务还可以提高银行的收入多样性,降低对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依赖程度,减少收入波动风险。

这些都可以间接地提高了银行的总收益。

虽然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有正向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表外业务存在着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在进行外汇交易、债务融资等业务时,面临着市场波动和客户违约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银行的收益造成损失。

表外业务的收益也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状况的影响。

如果经济下行或金融市场波动,客户需求减少,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益可能会下降。

为了对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对收益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可以采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和模型。

可以使用面板数据模型,通过收集大量商业银行的收益和表外业务数据,分析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

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将表外业务收入作为自变量,银行净收益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控制变量,如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等,来控制其他可能影响银行收益的因素。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对其收益具有显著的影响。

表外业务通过直接收益和间接效应,可以提高银行的总收益和竞争力。

商业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时需要注意管理风险,防范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表外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除了传统的存款、贷款、投资等核心业务之外所从事的其他业务活动。

这些业务包括同业拆借、债券交易、外汇交易、股票交易、衍生品交易等。

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对其进行实证分析。

表外业务可以增加银行的收入。

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中进行各种金融交易,获得的利息、手续费、佣金等收入可以增加银行的总收入。

特别是外汇交易和衍生品交易,由于其交易规模较大且较为复杂,所获得的收入也相对较高。

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可以是正向的。

表外业务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由于表外业务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商业银行在进行这些业务时往往需要面临较高的风险。

一旦市场波动较大,可能会导致投资损失或者违约风险。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等特殊时期,表外业务的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可能是负向的。

然后,表外业务也可以通过降低银行的成本来影响银行的收益。

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中进行同业拆借,可以通过短期借款来满足资金需求,从而减少存款成本。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债券交易等方式筹集资金,从而减少贷款风险。

这些方式都可以降低银行的成本,提高银行的收益。

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可以是正向的。

表外业务还可以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商业银行通过进行表外业务,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增加业务量和市场份额。

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也可以是正向的。

表外业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问题。

虽然表外业务可以增加银行的收入、降低成本和提升竞争力,但同时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进行表外业务时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确保其对银行收益的积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Saunders 的净息差定价方程在高体制中更显著, 并要求更小的风险回报, 说明商业银行通
过表外业务的扩展 , 不仅平滑了利润 , 而且对冲净息差定价中的非系统性风险 。 但是不同性 质的商业银行在运营抉择时所产生的样本自选择性偏误对净息差定价方程的影响不一 。 关键词 : 净息差 表外业务 内生性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F831
DOI:10.16475/ki.1006-1029.2015.08.007


长期以来 , 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规模扩张和存贷利差 , 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及互联 网金融的崛起 , 金融脱媒趋势加快 , 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 商业银行的传统 存贷业务遭遇瓶颈 , 净息差从 2008 年开始逐年下降 ( 冀申 , 2011), 银行依靠存贷模式的高盈利不 可持续 , 转型压力增大 。 所以 , 研究存贷利差与表外业务之间的关系显得日益重要 。 研究净息差的文献很多 。 经典的理论框架有 Ho-Saunders (1981) 和 Zarruck (1989) 提出的领 导模型 ( Leadership Model ) 以及 Wong ( 1997) 提出的银行类企业的微观模型 ( Micro-model of the
银行业研究
Banking Research
银行利差与表外业务的内生性研究
— ——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 2008-2013 年的实证分析
于 研 魏文臻杰
内容摘要 : 本文运用中国 16 家上市商业银行 2008-2013 年的数据 , 通过联立方程组模型 以及内生转换模型探讨去除商业银行存贷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内生性影响 。 结果发现 , 净息差 与表外业务的关系与传统理论吻合 , 为负相关 。 联立方程组模型并不能挖掘出导致样本发生 选择性偏误的内生因素 , 而内生转换模型通过将表外业务的发达程度分为高 、 低两个体制 ,
Banking Firm ) 为代表 。 领导模型认为 , 银行是贷款者与借款者之间的一个中介 , 负责确定存贷款 利率 , 于是利差便成为银行承担不确定性的补偿 , 但是在 Ho-Saunders ( 1981) 的模型中 , 不确定 性 只 包 括 了 利 率 风 险 , 后 来 该 模 型 得 到 了 一 系 列 扩 展 , 如 Angbazo ( 1997) 加 入 了 信 用 风 险 , Maudos & Guevara (2004) 加入了运营成本 , Maudos & Solís (2009) 加入了非利息收入 。 而微观模
2006 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 结果发现 , 表外业务和银行净息差不存在因果关系 。 郭梅亮和徐璋勇 (2012) 对全球不同地区的净息差决定因素进行了综述 , 认为大致包括三个层面 : 银行的微观层面 、
银行的行业层面以及国家宏观层面 。 而中国银行业正处于变革期 , 研究利差更应注重内在制度逻 辑 , 即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银行传统业务与表外业务变革的内生关系 。 目前 , 我国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 银行从原来的重资产经营模式不断转向资管 、 投行 、 托管等轻资产经营模式 。 如银行为了满足市场融资需求 , 通常运用信托受益权转让 、 应收款项类投资 、 委托贷款债权转让 、 理财产品对外委托贷款等方式将原来属于资本类的信贷业务 , 转向了资金类金融 资产 (应收账款类投资 ) 或者直接出表 。 而银行提供的这种高收益非保本的理财产品 , 不仅使存款期 初从表内向表外转移 , 减少了存款准备金计提 , 而且期末从表外向表内转移 , 以维持 75%的存贷比红 线 。 再如银行为了减少坏账 , 通常运用资产证券化将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 、 不良贷款分割打包出 表。 这种经营模式俨然使得传统的存贷业务与表外业务间的往来日益密切 。 除以上这种在表内表外间的交互关系外 , 存贷业务与表外业务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银行的决策层 面上 , 市场势力越强的银行 , 例如全国性大型银行 , 资产规模大 , 客户基数大 , 国家信用担保以及营
& Sinkey (1999), Smith & Staikouras (2003), Laeven & Levin (2003)。 Maudos & Solís (2009) 在
作者简介 : 于研 ,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 魏文臻杰 ,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
8 64 国际金融研究 2015·
2015 · 8 国际金融研究 65
银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研究
Banking Research
业网点多 , 更容易扩大表外业务的范围及品种 , 侧重结算 、 清算 、 银行卡 、 投资银行等业务 。 而相对 薄弱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网点和客户等方面的制约 , 开展表外业务举步维艰 , 只能寻求差异化发展路 径 ( 韩刚 , 2012)。 刘莉亚等 (2014) 从利率受管制的角度构建了净息差的定价模型 , 实证分析时 , 延续 Nguyen (2012) 的方法 , 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去除内生性 , 发现国内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和非利息 收入之间呈负相关 , 但不同性质银行使得两者间的关系发生不一样的变化 。 综上所述 , 我们认为 , 现有的文献存在如下局限 : 成的市场 , 并不适合国内的情况 ; (1) 国外的文献大多基于利率市场化已经完 (3) 在仅有的研究存贷业 (2) 国内的文献大多只是单独研究银行净息差与表外业务的关系 ,
型是一个静态模型 , 认为银行应该使贷款需求与存款供给达到出清 , 也正是因为该局限 , 使得微观 模型不适合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 基本上所有的实证文章都是以领导模型为基础的 , 因为它可以理 解为将净息差分解成利率风险 、 信用风险 、 流动性风险等因素的溢价 。 研究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间关系的实证文献也有很多 , 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派 : 第一派认为净息差 与非利息收入存在替代关系 ; 第二派认为两者间存在协同作用 ; 第三派则认为两者间存在内生性 。 关于替代关系 , 国外学者认为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间存在替代关系的文献有很多 , 例如 Rogers
一、数据选择及模型的建立
( 一 ) 数据选择 本文整理了我国 16 家上市商业银行 ① 2008-2013 年 ② 的年度合并财务报表 , 并以此作为样本 。 为统一口径 , 本文确定的变量指标均来源于现有文献 , 按照其公式自行计算而得 , 具体变量名称及 计算公式如表 1 所示 。
表1 具体变量 净息差 Nim 资产管理质量 Mgm 杠杆比率 Lev 储备的机会成本 Opp 隐含利息支付 Imp 流动性风险 Liq 利率风险 Itr 信用风险 Crd 表外业务 Div 资产规模 Siz 资产结构 Str 市场势力 Mkp 市场竞争 Mcp 变量诠释 符号 计算公式 ( 利息收入 - 利息支出 ) / 生息资产 生息资产 / 总资产 股权账面价值 / 总资产 非利息储备 / 总资本 ( 非利息支出 - 非利息收入 ) / 生息资本 流动资产 / 存款 净贷款 / 生息资产 贷款损失准备 / 总贷款 1-|2× ( 非利息收入 / 总运营收入 ) -1| Log ( 总资产 ) Log ( 总存款 ) 勒纳指数 Mkp (t ) -Mkp (t-1 )
净息差 变量
+ + + + + + + + -
表外业务 变量
注 : 变 量 来 源 于 文 献 Wong ( 1997 ), Angbazo ( 1997 ) , Laeven & Levine ( 2007 ) , Valverde , S. , Fernandez , F. (2007 ), Maudos & Solís (2009 ), Nguyen (2012 ), 以及 Lin & Chung (2012 )。
Banking Research
银行业研究
Maudos & Guevara (2004) 的理论模型中加入非利息收入并重新推导 , 运用墨西哥的商业银行数据
进行实证分析 , 结果发现 , 净息差与市场势力 ( 勒纳指数 ) 显著正相关 , 而与非利息收入显著负相 关 。 Fu & Heffernan (2010) 认为 , 一些宏观因素 , 如通胀率 、 GDP 增长率 、 失业率 , 也是决定净 息差的重要因素 , 并利用中国商业银行的数据 , 同样发现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之间存在替代性 。 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 : 陈宗胜和董飞跃等 (2009) 在分析净息差的决定因素时 , 加入了时间虚 拟变量和表外业务因素 , 认为虚拟变量有效地解释了央行推行利率市场化对利差变动的影响 , 同时 认为净息差与表外业务负相关 。 程茂勇和赵红 ( 2010) 在 Ho-Saunders ( 1981) 的领导模型的基础 上加入表外业务并重新推导 , 最后用中国商业银行 1999-2008 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 也认为表外 业务的佣金和手续费与净息差呈负相关 。 关于协同性方面的文献认为 , 随着表外业务的优点不断凸显 , 例如 , 表外业务可以出表 , 从而 逃离监管 ; 可以分散风险 , 提高效率 ; 表外业务不会将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取而代之 。 Boyd & Gertler (1994) 认为 , 表外业务的扩大并未使得银行出现严重的 “ 金融脱媒 ” 现象 。 Davis ( 2002), Stiroh (2004) 用美国商业银行的数据 , 研究显示 , 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呈正相关 , 但他们对此的解释是 , 银行由于向同一客户交叉销售不同的产品 , 从而降低了表外业务的分散化 , 进而对净息差要求较高 的补偿 。 Valverde & Fernandez (2007) 认为 , 理论上两者应该是负相关 , 他们的实证研究结果 , 却 是呈正相关 。 国内的学者也发现了协同性的问题 , 许志胜和陈彦 ( 2013) 用 国 内 商 业 银 行 20082012 年的数据分析 , 发现净息差与表外业务存在正相关 , 这与程茂勇和赵红 (2010) 的研究结果相 反 , 主要原因是其研究样本空间的时间跨度不一样 , 他们对此的解释是 , 表外业务不占用商业银行 的资产和负债 , 所以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及投资业务并不冲突 , 反而能加长商业银行的业务链 , 促 进利息收入和表外业务收入共同增长 。 关于内生性方面的文献认为 , 替代性和协同性使得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关系显得越来越 不清晰 。 Stiroh (2006), Laeven & Levin (2007) 认为 , 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之间存在的协同性主要 是因为存在内生性问题 , 影响净息差的诸多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到非利息收入 。 于是 , 研究步入了一 个 新 的 阶 段 , 不 再 将 净 息 差 和 非 利 息 收 入 分 开 考 虑 , 而 是 将 它 们 结 合 在 一 个 系 统 考 虑 。 Nguyen (2012) 用联立方程组将净息差和非利息收入关联起来 , 用系统估计法研究 , 结果表明 , 净息差和 非利息收入呈负相关 。 Lin & Chung et al. (2012) 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亚洲银行净息差和表外业 务的关系 , 他们认为 , 表外业务越强 , 净息差对其决定因素要求的风险溢价就越小 。 国内也有学者发现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间关系越来越不明确 , 赵旭 (2009) 拓宽了传统意义上 的净息差概念 , 考虑了表外业务影响的会计利差和勒纳指数的边际利差 , 用我国商业银行 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