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案鲁科版选修三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目标聚焦】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学会用四个量子数来表示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跃迁会吸收或放出光子,并了解其应用。
3.了解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分析。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4.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认识从原子、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讨论模型方法在探索原子结构中的应用。
5. 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学海导航】1.所谓连续光谱是指,例如;而线状光谱是指,例如。
2.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的实验事实,丹麦科学家波尔在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的原子结构模型,该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于指出了原子光谱源自在不同能量的上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的能量是。
3.光的频率与能量的关系式是,其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E,h,P,ν波动性的频率,λ。
这样通过这个关系式就将微观粒子的和波动性统一起来了。
4.求解原子中电子运动的,就能得到描述单个电子运动状态的,人们就将描述单电子运动状态的称为原子轨道,称为(原子)轨道能。
5.p轨道的在三维空间的轮廓图形是在空间的极大值沿某个的方向伸展,有人形象地称p轨道为。
6.4p轨道的主量子数为,角量子数为,该亚层的轨道最多可以有种空间取向,最多可容纳个电子。
7.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由四个量子数决定的。
其中,主量子数n决定,n的取值为…,对应的符号为…,并将n值所表示的电子运动状态称为。
角量子数l决定,在多电子原子中,角量子数l与一起决定着原子轨道的能量,对于确定的n值,l的取值共个,分别是…,对应的符号为…。
磁量子数m决定,对每一个确定的l,m值可取,…,共个值;电子的具有角动量,相应地有。
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状态只有种,分别用来表示。
8.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
收集有关20世纪科学家在物质结构探索方面的资料。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
高中化学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
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块的功能
高中化学选修3是在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
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模块,它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容。
本模块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选修3结束时掌握。
节。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省一等奖教案
第 3 节原子构造与元素的性质第 1 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教课目的】1.认识电离能的观点及内涵;2.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并能赐予解说。
【教课重点】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教课难点】电离能变化规律的特例【教课媒介】多媒体演示【教课方法】引诱——启迪式、演绎推理和逻辑研究相联合教课【教课过程】教学教课活动环节复习请同学们写出第 3 周期及 VA 族元素原子引入的价电子排布;请同学们依据写出的价电子排布剖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
过渡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仅有定性的剖析常常是不够的,为此,人们用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来定量的权衡或比较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可能出现的状况学生写的是电子排布式,没有抓住价电子,规律内容书记忆型,没什么难点,定性的记着规律。
内容如素材1学生思想活跃,什么是电离能、电负性呢?自己会猜想设计企图稳固第二节的学习内容,并为本节的教课做准备调换学生的踊跃性,明确学习目标。
联想电离能是元素的一种性质。
表1-3-2 和表学生可能会剖析对照剖析,怀疑1-3-3 种写出了某些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出是失电子的能再次生成强值。
从已经学过的知识出发,你能推断出力;也有可能得出烈的迷惑电离能描绘的是元素的那中性质吗?你是得电子的能力。
感,即为下能剖析第一电离能的数值和性质的关系面的进一步吗?剖析作了准展现:表 1-3-2 第三周期元素(除 Ar )的备,又是他第一电离能的变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N M Al Si P S Cla g49 73 57 78 101 99 1256 87 6 2 9 6表1-3-3 V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N P As Sb Bi140 101 94 83 702 2 7 4 3阅读剖析设置问题课本 1.什么是电离能。
内容 2.符号和表示方法电离 3.意义能的一、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定义 1.定义: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掉一个电部分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叫做电离能。
2020最新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课件
录
0002页 0072页 0121页 0484页 0847页 1571页 1611页 1651页 1702页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全章复习与测试 第1节 共价键模型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全章复习与测试 第1节 认识晶体 第3节 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全章复习与测试
2020最新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 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课件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2020最新鲁科版高Hale Waihona Puke 化学选修3物 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课件
第1章 原子结构
2020最新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 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课件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
2020最新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 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课件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物质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晶体等;2. 掌握物质结构的分类和特点;3. 能够运用物质结构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2. 物质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分子和晶体的特点;2. 运用物质结构理论解释现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选修教材;2. 实验器材:显微镜、实验样品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有何联系?第二步:讲解1. 引入物质结构的概念,讲解原子、分子、晶体的定义;2. 介绍物质的分类,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3. 讲解分子和晶体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物质结构中的应用。
第三步:实验1. 展示实验样品,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物质的结构特点;2.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不同物质的结构差异。
第四步:讨论1.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探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 引导学生发表观点,交流思考。
第五步:总结1. 总结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结构?六、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2. 思考并撰写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物质的结构特点。
同时,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完整版】
若C为阳离子Cn+,有2c-n=18(n取偶数):n=2时,c= 10,为Ne,舍去;n=4时,c=11,为Na,无Na4+,舍去; n=6时,c=12,为Mg,无Mg6+,舍去。故C为O元素,由 ④知A、C、D必为相邻周期元素。C为O,则A为Al,D为 Na,B为S。
【答案】 (1)Al S O Na (2)Al3+:1s22s22p6 S2-:1s22s22p63s23p6 O2-:1s22s22p6 Na+:1s22s22p6 (3)r(S2-)>r(O2-)>r(Na+)>r(Al3+) (4)Na>Al (5)< (6)Na<Al<S<O
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大体增大
变大
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 减小 变小
A、B、C、D为原子序数小于18的四种元素: ①A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②A与B处于同一周期,B与D可形成离子化合物D2B, 该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③C的离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8; ④A、C、D三种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 推断A~D各为何种元素,并用其元素符号填空: (1)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5)B、C的电负性大小关系为B________C。 (6)A、B、C、D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关系 为____________。 【解析】 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成D2B离子化合物Li2O、Na2O、Na2S,它们的水溶 液都为碱性。由③可知若C为阴离子Cn-,则设核电荷数为 c,有2c+n=18(n取偶数):n=2时,c=8,C为O;n=4 时,c=7为N,无N4-离子,舍去;n不可能大于5。
3.洪特规则 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原子轨道上排布时, 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方向平行(即自旋方 向相同)。例如: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创新教案】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 了解金属晶体内原子在平面中的几种常见排列方式。
2.了解金属晶体内原子在立体空间中的常见排列方式。
3.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建立金属原子为等径球体的模型观念。
2.通过亲自排列小球,探究金属原子在平面中的排列方式,以及排列的密集程度。
3.通过粘贴小球,体会原子在三维空间中的堆积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金属原子的实际排列过程,锻炼同学的动手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金属晶体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
2.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的区别与联系。
3.4种堆积方式所对应的晶胞结果特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金属晶体
一、金属键
二、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1.简单立方堆积a=2R
空间利用率=52.36%
2.体系立方堆积√3 a = 4R 空间利用率=68.02% 3.体心立方堆积√2 a = 4R 空间利用率=74.05%
4.六方最密堆积a=b=2R 空间利用率=74.05%。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学习目标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学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法。
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划分的原因,族的划分与原子中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
2、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3、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
二、学习重点、难点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族划分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探索新知](1—18号)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以H为例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结论:b. 以He为例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结论: c. 以C 为例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结论: [活动探究](1—18号)书写下列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N 、 O 、Ne 、Al 、Mg 、Si 、[学无止境](19—36号)a.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Sc Fe 结论:b.再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Cr Cu 结论:练习:V、As第2、3课时(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看图·思考]仔细观察图1-2-7鲍林近似能级图回答下面问题:鲍林近似能级图中分为几个能级组?每一能级组中共有多少个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交流·研讨]请根据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参照鲍林近似能级图,尝试分析原子中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划分的内在联系,回答下题。
(1)周期的划分与什么有关?(2)每一周期(前4周期)各容纳几种元素?这又与什么有关?(3)周期的序数与什么有关?(从原子中电子排布式分析)[同步检测1] 已知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根据这一排布式可知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课件 本章整合1
种特征电子构型,即每种特征电子构型只表示一种元素的原子。
【例题 3】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构型为 nsxnpy,试完成原子序数为 3~10
元素的下列问题:
(1)n 值是
。
(2)x 值的范围是
(3)y=
,y 值的范围是
时,达到稳定结构。
(4)当 x=1 时,y=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
氢原子光谱:线状光谱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电子所处的轨道能量是量子化的
原子结构模型
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
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原子轨道:表示原子中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s 球形、p 哑铃形
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大小的图形
排布顺序:1s < 2s < 2p < 3s < 3p < 4s < 3d < ……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定义: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
同周期:自左向右,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
同主族: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应用
原子结构
判断元素常见化合价
判断气态原子失电子的难易
定义: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
与元素性质
变化规律
电负性
同周期:自左向右,元素的电负性递增
(n-1)d6~8ns2 的元素位于Ⅷ族,故 C 项错;基态原子的 N 层上只有 1 个电子的
元素除了主族元素,还有副族元素,如 Cu、Cr 等,故 D 项错。
答案:B
知识网络
专题1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书课件
拓宽应用
1、依据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基本观点 解释氢原子光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 么会有多条谱线?
参照课本P3——4页“追根寻源”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 道时,就要吸收或放出能量,两 个定态的能量差为E。如能量以 光辐射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 了光谱。
(一低四不超)
上述规律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
电子层 一
符
号K
最多电子数 2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L M N O P Q …… 8 18 32 50 ……
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轨 道 类 型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2、只可用统计图示的方法描绘电子在核外空间出 现的概率。
该统计图示即电子云——好像带负电荷的云雾笼 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形象的称为电子云。
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 现的机会大小。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电子云(P8)
• 电子云: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图象。 • 电子云中的小黑点:
并不是表示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而是表 示电子在此空间出现的机率。
轨道数 1
4
9
16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五 5s 5p……
25 50
3、不同的轨道的能量不同
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
1. ns < np < nd < nf 2. 1s < 2s < 3s < 4s 3. 2px = 2py = 2pz 4. 3Px > 2S 5. 3d ? 4s
化学:高三一轮复习选修3第2讲《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鲁科版)
第三十六讲(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高考目标导航基础知识梳理一.晶体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比较注意晶体自范性的本质原因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晶体对光线有衍射作用。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X-涉嫌衍射实验。
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①熔融态物质凝固.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3.晶胞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元。
晶胞在晶体中的排列呈“无隙并置”,即所有晶胞之间无任何间隙,都是平行排列且取向相同。
4.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如某个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有1/n属于这个晶胞。
中学中常见的晶胞为立方晶胞立方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如下:注意:在使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粒子个数时要注意晶胞的形状。
由晶胞得到的只是原子的最简整数比,不是分子式。
二.四种晶体的比较2.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2)原子晶体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原子晶体是一个“巨分子”,又称为共价晶体。
(3)离子晶体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相应的晶格能大,其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包括引力和电子及核之间的斥力。
(4)分子晶体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的高,如H2O>H2Te>H2Se>H2S.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CH3OH>CH3CH3.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CH3—CH2—CH2—CH2—CH3>(5)金属晶体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如Na<Mg<Al.三.几种典型的晶体模型金属晶体类型一:晶体的结构及相关计算两种离子在空间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都是等距离排列的.(1)请将其中代表Na+的圆圈涂黑(不必考虑体积大小),以完成NaCl晶体结构示意图.(2)晶体中,在每个Na+的周围与它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________个.(3)在NaCl晶胞中正六面体的顶点上、面上、棱上的Na+或Cl-为该晶胞与其相邻的晶胞所共有,一个晶胞中Cl-的个数等于________,即________(填计算式);Na+的个数等于________,即________(填计算式).(4)设NaCl的摩尔质量为Mr g·mo l-1,食盐晶体的密度为ρg·c 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试题类型二: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及物理性质比较例2、C和Si元素在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设计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与存在得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得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得线状光谱。
【教学重点】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得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得原因3、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就是线状光谱及其她光谱现象。
【教学难点】1、能量量子化得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得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联想·质疑2分钟在美丽得城市,我们经常可以瞧到五光十色得霓虹灯,霓虹灯为什么能发出五颜六色得光?我们马上就会知道。
【板书】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量子力学前得原子结构模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得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课3分钟提问1、请同学们指出原子就是由什么构成得?2、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征?对学生得回答加以完善。
回答问题为评价各种原子结构模型提供知识支持三、导入新课5分钟1、介绍道尔顿原子学说得内容。
2、让学生评价“道尔顿原子学说”有那些不足之处,并对学生得评价加以完善同组内交流、讨论,并对“道尔顿原子学说”进行评价。
学生思考问题并做出否定得回答。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分析、评价能力。
1、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模型就是不断发展、完善得。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得重要意义。
四、展开新课17分钟1、道尔顿原子学说2、卢瑟福原子结构得核式模型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板书】一、道尔顿原子学说1、介绍卢瑟福原子结构得核式模型。
2、让学生思考:“卢瑟福原子结构得核式模型”能解释氢原子得光谱就是线状光谱吗?【板书】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1、逐条分析“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板书】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行星模型点拨:这里得“轨道”实际上就就是我们现在所说得电子层。
1、阅读“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理论2、交流·讨论原子光谱产生得原因?3、交流·讨论氢原子光谱为什么就是线状光谱?1、使学生认识到“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对原子结构理论得发展起着极其重要得作用。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案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教学重点】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3.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及其他光谱现象。
【教学难点】1.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联想·质疑2分钟在美丽的城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霓虹灯为什么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我们马上就会知道。
【板书】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量子力学前的原子结构模型二、复习旧课3分钟提问1.请同学们指出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完善。
回答问题为评价各种原子结构模型提供知识支持三、导入新课5分钟1.介绍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内容。
2.让学生评价“道尔顿原子学说”有那些不足之处,并对学生的评价加以完善同组内交流、讨论,并对“道尔顿原子学说”进行评价。
学生思考问题并做出否定的回答。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分析、评价能力。
1.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模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171.道尔顿原子学说2.卢瑟福原子【板书】一、道尔顿原子学说1.介绍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1.阅读“玻尔原子结构模1.使学生认识到“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对展开新课分钟结构的核式模型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型。
2.让学生思考:“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能解释氢原子的光谱是线状光谱吗?【板书】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1、逐条分析“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板书】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行星模型点拨:这里的“轨道”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层。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三1.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案3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效果分析
1.通过知识回顾,检查学生在《必修2》中,对元素周期表规律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通过分析图像和图表,探究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图表探究,教师巧妙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了有效地体现。
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行之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5.多媒体展示学生探究的结果,小组讨论,师生共同点评,使学生充分参与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
6.通过练习与反馈,及时考察学生对电离能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7.通过课后习题组,巩固了本节课的相关知识。
逐步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发现存在的疑问。
鲁科版高中选修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一教学目的:初步了解和掌握有机物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结构决定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复习并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哈性质。
理解甲苯、苯酚中侧链与苯环的相互影响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内容:1. 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一些官能团含有极性较强的键,如-OH ,或者官能团中含有不饱和的碳原子,易发生相关的化学反应。
类别 通式 官能团 代表物 烷烃 C n H 2n+2 无 CH 4烯烃 C n H 2n >C=C< CH 2CH 2炔烃C n H 2n-2—C ≡C — CH CH—OHOH2. 不同基团的相互影响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 由于推电基的推电作用或吸电基的吸电作用,使有机物分子中的邻近基团往往存在着相互影响,从而导致有机物表现一些特性。
例如:分析的对象五:练习题1.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
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行B.丙酮(CH3COCH3)分子中的氢比乙烷分子中的氢更易被卤原子取代C.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D.相等物质的量的甘油和乙醇分别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甘油产生的H2多2. 某有机物C H CC HC HC H65656565--||是甲烷中氢被苯基取代的产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25H20B. 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 此物质属芳香烃D. 此物质的沸点与甲烷相当3.烷烃取代苯可以被酸性KMnO4氧化成。
但若烷基R中直接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C—H键,则不容易被氧化得到,现有分子式为C11H16的一烷基取代苯,已知它可以被氧化的异构体有7种,其中的两种是:和请写出其他5种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高中化学_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_教案_鲁科版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案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教学重点】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3.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及其他光谱现象。
【教学难点】1.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联想·质疑2分钟在美丽的城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霓虹灯为什么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我们马上就会知道。
【板书】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量子力学前的原子结构模型二、复习旧课3分钟提问1.请同学们指出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完善。
回答问题为评价各种原子结构模型提供知识支持三、导入新课5分钟1.介绍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内容。
2.让学生评价“道尔顿原子学说”有那些不足之处,并对学生的评价加以完善同组内交流、讨论,并对“道尔顿原子学说”进行评价。
学生思考问题并做出否定的回答。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分析、评价能力。
1.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模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171.道尔顿原子学说2.卢瑟福原子【板书】一、道尔顿原子学说1.介绍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1.阅读“玻尔原子结构模1.使学生认识到“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对展开新课分钟结构的核式模型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型。
2.让学生思考:“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能解释氢原子的光谱是线状光谱吗?【板书】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1、逐条分析“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板书】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行星模型点拨:这里的“轨道”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层。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第3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2课时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教学目标】
1.了解电负性的概念及内涵;
2.认识主族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并能给予解释。
3.了解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重点】电负性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电负性变化规律
【教学媒介】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诱导——启发式、演绎推理和逻辑探究相结合教学【教学过程】
化合价与电子排布的关系3.电负性的意义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
它所在的族序数(除Ⅷ
族和0族外)
反映了原子间的成键
能力和成键类型
阅读课本总结规律:
1.一般认为:电负性大
于2.0的元素为非金属元
素电负性小于2.0的元素
为金属元素。
2.一般认为: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
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他
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
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
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他
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3.电负性小的元素在化合
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
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
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
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四
、概括整合5
分
钟
1.电负性的概念
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3.电负性的意义
分析第一电离能的数据与
电负性的数据的关系,将
电负性与第一电离能变化
规律的统一起来
学会比较学
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
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2、能层与能级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能量由低到高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
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 K L M N O P Q……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 K L M N O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50 ……(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3、构造原理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7s 7p6s 6p 6d5s 5p 5d 5f4s 4p 4d 4f3s 3p 3d2s 2p即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6号)氢 H 1s1……钠 Na 1s22s22p63s1……钾 K 1s22s22p63s23p64s1【Ar】4s1……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铬24Cr [Ar]3d54s1铜29Cu [Ar]3d104s1[练习]1、写出17Cl(氯)、21Sc(钪)、35Br(溴)的电子排布氯:1s22s22p63s23p5钪:1s22s22p63s23p63d14s2溴: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这样的电子排布是基态原子的。
2、写出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写出1—36号元素的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
总结并记住书写方法。
4、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e、N、Na、Ne、Mg回答下列问题:在这些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有,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有;L层电子数达到最多的有,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的有。
5、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1)E K E N E L E M,(2)E3S E2S E4S E1S,(3)E3S E3d E2P E4f。
6、A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
B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比最外层多7个电子。
(1)A元素的元素符号是,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2)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及名称分别是__ _____ _。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教学过程:〖课前练习〗1、理论研究证明,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分成不同的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能级。
能层和能级的符号及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1)根据的不同,原子核外电子可以分成不同的能层,每个能层上所能排布的最多电子数为,除K层外,其他能层作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有电子。
(2)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许多的规律,如s能级上只能容纳2个电子,每个能层上的能级数与相等。
请再写出一个规律。
2、A、B、C、D均为主族元素,已知A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是K层的三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形成的C2+离子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D原子核外比C原子核外多5个电子。
则(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写出C和D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入〗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能否用宏观的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呢?4、电子云和原子轨道:(1)电子运动的特点:①质量极小②运动空间极小③极高速运动。
因此,电子运动来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只能用统计的观点来描述。
我们不可能像描述宏观运动物体那样,确定一定状态的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如何,而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
概率分布图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
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圈出来,人们把这种电子云轮廓图成为原子轨道。
S的原子轨道是球形的,能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P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分别以P x、P y、P z为符号。
P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增大。
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球形的(原子核位于球心),能层序数,2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这是由于1s,2s,3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
这是不难理解的,打个比喻,神州五号必须依靠推动(提供能量)才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天,2s电子比1s电子能量高,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在离核更远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就比1s大,因而2s电子云必然比1s电子云更扩散。
(2)[重点难点]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量子力学告诉我们:ns能级各有一个轨道,np能级各有3个轨道,nd能级各有5个轨道,nf能级各有7个轨道.而每个轨道里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通常称为电子对,用方向相反的箭头“↑↓”来表示。
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
推理各电子层的轨道数和容纳的电子数。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
〖练习〗写出5、6、7、8、9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轨道式。
并记住各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轨道式的特点:(成对电子对的数目、未成对电子数和它占据的轨道。
〖思考〗下列表示的是第二周期中一些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请说出每种符号的意义及从中获得的一些信息。
〖思考〗写出24号、29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轨道式,阅读周期表,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铜、银、金的外围电子层排布。
它们是否符合构造原理?2.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可以把钠的电子排布式写成[Ne]3S1。
试问:上式方括号里的符号的意义是什么?你能仿照钠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写出第8号元素氧、第14号元素硅和第26号元素铁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吗?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同一个能级,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比较稳定的。
练习1、用轨道表示式表示下列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1)N (2)Cl (3)O (4)Mg 2、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 能级和3d 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
试判断,哪些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哪些违反了洪特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