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侧限抗压强度程序
无侧限抗压强度自动计算

无侧限抗压强度自动计算首先,需要明确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定义。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指在受到均匀的压力作用下,材料不会发生塑性失稳破坏的最大压力值。
该值与材料的强度、刚度以及几何尺寸等因素相关。
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集中力法,另一种是基于工作角原理的连续力法。
首先介绍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集中力法。
该方法通过构造一个能够产生最大压力的切线应力分布来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
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质,选择适当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如线性弹性模型、双曲线模型等。
2.假设材料在无侧限抗压状态下是完全塑性的,根据材料的流动规律,建立切线应力分布。
3.构造一个产生最大压力的切线应力分布。
通过优化方法,选择合适的切线应力分布,使其能够产生最大的压力。
4.根据选定的切线应力分布,计算出对应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其次介绍基于工作角原理的连续力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材料在受到均匀压力时的应力状态,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变形体进行分析。
通常选择带有圆心孔的圆盘、圆环或正六边形等形状的变形体。
2.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质,建立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3.基于工作角原理,分析变形体在受到均匀压力时的应力分布,并计算出对应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无论是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集中力法还是基于工作角原理的连续力法,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键是建立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实测数据,可以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计算。
此外,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几何尺寸、边界条件等因素。
对于不同的材料和结构,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自动计算需要建立合适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并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计算得到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以提供给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参考,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一)试验目的一般用于测定饱和软粘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灵敏度。
(二)试验原理无侧限抗压试验是三轴压缩试验的一个特例,将试样置于不受侧向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强度试验,此时试样小主应力为零,而大主应力的极限值为无侧限抗压强度。
即周围压力σ3=0的三轴试验。
由于试样侧面不受限制,这样求得的抗剪强度值比常规三轴不排水抗剪强度值略小。
(三)试验设备1.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缩仪:2.其它:量表、切土盘、重塑筒等(四)试验步骤1.试样制备:按三轴试验中原状试样制备进行。
试样直径可采用3.5~4.0cm,试样高度与直径之比按土样的软硬情况采用2.0~2.5。
2.安装试样:将试样两端抹一层凡士林,在气候干燥时,试样周围亦需抹一层薄凡士林,防止水分蒸发。
将试样放在底座上,转动手轮,使底座缓慢上升,试样与传压板刚好接触,将测力计调零。
3.测记读数:每分钟轴向应变为1%~3%的速度转动手轮,使升降设备上升而进行试验。
每隔一定应变,测记测力计读数,试验宜在8~10min内完成。
当测力计读数出现峰值时,停止试验,当读数无峰值时,试验进行到应变达20%为止。
4.重塑试验:当需要测定灵敏度时,应立即将破坏后的试样除去涂有凡士林的表面,加少许余土,包于塑料薄膜内用手搓捏,破坏其结构,放入重塑筒内,用金属垫板,将试样塑成与原状土样相同,然后按上述步骤进行试验。
(五)试验注意事项1.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时,要求在试验过程中含水率保持不变。
2.在试验中如果不具有峰值及稳定值,选取破坏值时按应变15%所对应的轴向应力为抗压强度。
3.需要测定灵敏度,重塑试样的试验应立即进行。
1.按下式计算轴向应变:(六)计算及制图e1-轴向应变,%;ho—试样起始高度,cm;△h—轴向变形,cm。
式中:2.按下式计算试样平均数面积:式中:Aa-校正后试样面积, cm3;Ao—试样初始面积,cm3。
3.按下式计算试样所受的轴向应力:式中:σ—轴向应力,kPa;C-测力计率定系数,N/0.01mm;R-测力计读数,0.01mm;10—单位换算系数。
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滴定操作步骤

(二)样品要求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应使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处于最佳含水状态,并短于水泥初凝时间。
1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试验方法(1)仪器设备酸式滴定管(50mL),滴定台,滴定管夹,大肚移液管(10mL,50mL),锥形瓶(200mL),烧杯(2000mL,300mL),容量瓶(1000mL),搪瓷杯(1200mL),玻璃棒,量筒(100mL,5mL),棕色广口瓶(60mL),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500g,感量0.01g),秒表,洗耳球,洗瓶等。
(2)试剂0.1mol/m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标准溶液(简称EDTA二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EDTA二钠(分析纯)37.23g,用40~50℃的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溶解,待全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1000mL。
10%氯化铵(NH4Cl)溶液:将500g氯化铵(分析纯或化学纯)放在10L的聚乙烯桶内,加蒸馏水4500mL,充分振荡,使氯化铵完全溶解。
也可以分批在1000mL的烧杯内配制,然后倒入塑料桶内摇匀。
1.8%氢氧化钠(内含三乙醇胺)溶液:用电子天平称18g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放入洁净干燥的1000mL烧杯中,加1000mL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待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mL三乙醇胺(分析纯),搅拌均匀后储于塑料桶中。
钙红指示剂:将0.2g钙试剂羧酸钠(分子式C21H13N2NaO7S,分子量460.39)与20g预先在105℃烘箱中烘1h的硫酸钾混合。
一起放入研体中,研成极细粉末,储于棕色广口瓶中,以防吸潮。
(3)准备标准曲线a、取样:取工地用石灰和土,风干后用烘干法测其含水率(如为水泥,可假定含水率为0)b、混合料组成计算公式:干料质量=湿料质量/(1+含水量)计算步骤:干混合料质量=湿混合料质量/(1+最佳含水量)干土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石灰或水泥剂量)干石灰或水泥质量=干混合料质量-干土质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1+土的风干含水量)湿石灰质量=干石灰质量×(1+石灰的风干含水量)石灰土中应加入的水=湿混合料质量-湿土质量-湿石灰质量c、准备5种试样,每种两个样品(以水泥稳定材料为例),如为水泥稳定中、粗粒土,每个样品取1000g左右(如为细粒土,则可以称取300g左右)准备试验。
土的标准击实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流程

四、仪器设备 (1)击实仪:主要由击实筒和击锤组成; (2)烘箱及干燥器; (3)天平:称量为200g,感量为0.01g;称量为2kg,感量
为1g; (4)台秤:称量为l0kg,感量为5g; (5)圆孔筛:孔径为40mm、20mm、5mm各一个 ; (6)其它:喷水设备、碾土设备、盛土盘、土铲、修土刀、
1
d
1
Gs
100%
式中:Gs为土的饱和面干比重。
4、画击实曲线: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
系曲线,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上的峰点的坐标分别为土的最大干密度
与最佳含水率。
11
12
一、试验目的 测定天然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定义:试样在无侧向压力条件下,抵抗 轴向压力的极限强; 二.取样频率
其 中: (1)轻型击实:适用于细粒土,锤底直径为5cm,击锤质量为
2.5kg,落距为30cm,单位体积击实功为598.2kJ/m3; I-1分3层夯实,每层27击,最大粒径20mm;I-2分3层夯实, 每层59击,最大粒径40mm。 (2)重型击实:适用于细粒土,锤底直径为5cm,击锤质量为 4.5kg,落距为45cm,单位体积击实功为2682.7kJ/m3; II-1分5层夯实,每层27击,最大粒径20mm;II-2分3层夯实, 每层98击,最大粒径40mm。
2、试样击实
(1)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装入桶内。 (2)小试桶按三层发时,每次800~900g(桶高的1/3)
按五层法时,每次400~500g(略高桶面1/5) (3)每层按规定击实次数进行击实,击实锤自由落下,每层拉毛,小
试桶高度不超过试筒顶面5mm;大试桶高度不超过试筒顶面6mm 。 (4)用修士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取下套筒,称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步骤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步骤(1)调试成型所需要的各种设备,检查是否运行正常;将成型用的模具擦拭干净,并涂抹机油。
成型中、粗粒土时,试模筒的数量应与每组试件的个数相配套。
上下垫块应与试模筒相配套,上下垫块能够刚好放入试筒内上下自由移动(一般来说,上下垫块直径比试筒内径小约0.2mm)且上下垫块完全放入试筒后,试筒内未被上下垫块占用的空间体积能满足径高比为1:1的设计要求。
(2)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至少应该制备六个试件;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至少应该分别制备九个和十三个试件。
(3)根据击实结果和无机结合料的配合比计算每份料的加水量、无机结合料的质量。
(4)将称好的土放在长方盘(约400mm×600mm×70mm)内。
向土中加水拌料、闷料。
石灰稳定材料、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材料、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水泥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
可将石灰或粉煤灰和土一起拌和,将拌和均匀后的试料放在密封容器或塑料袋(封口)内浸润备用。
对于细粒土(特别是黏性土),浸润时的含水率应比最佳含水率小3%;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可按最佳含水率加水;对于水泥稳定类材料,加水量应比最佳含水率小1%~2%。
浸润时间要求:黏质土12~24h,粉质土6~8h,砂类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及砂石可以缩短到2h。
浸润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5)在试件成型前Ih内,加入预定数量的水泥并拌和均匀。
在拌和过程中应将预留的水(对于细粒土为3%对于水泥稳定类为1%~2%)加入土中,使混合料达到最佳含水率。
拌和均匀的加有水泥的混合料应在Ih内按下述方法制成试件,超过Ih的混合料应该作废。
其他结合料稳定材料,混合料虽不受此限,但也应尽快制成试件。
(6)用反力架和液压千斤顶,或采用压力试验机之间。
将试模配套的下压块放入试模的下部,但外露2cm左右。
将称量的规定数量的稳定材料混合料分2~3次灌入试模中,每次灌入后用夯棒轻轻均匀插实。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1.取样频率:在现场按规定频率取样,按工地预定达到的压实度制备试件。试件数量每2000m2或每工作班:无论稳定细粒土、中粒土或粗粒土,当多次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Cv≤10%时,可为6个试件;Cv=10%-15%时,可为9个试件;Cv>15%时,则需13个试件。2、试件制备:1)试料准备: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过筛分类。2)按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配制混合料:(1)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至少应该制6个试件;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至少分别应该制9个和13个试件。(2)称取一定数量的风干土并计算干土的质量,其数量随试件大小而变。(3)将称好的土放在长方盘内。向土中加水,对于细粒土(特别是粘性土)使其含水量较最佳含水量小3%,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可按式加水。将土和水拌和均匀后放在密闭容器内浸润备用。如为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可将石灰和土一起拌匀后进行浸润,粘性土12-24h粉性土6-8h;。含砾碎土2~4h(4)在浸润过的试料中,加入预定数量的水泥或石灰并拌和均匀。在拌和过程中,应将预留的3%的水(对于细粒土)加人土中,使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并尽快制成试件。4).养生:试件从试模内脱出并称量后,应立即放到密封湿气箱和恒温室内进行保温保湿养生7d,北方地区应保持20℃,在南方地区应保持25℃土2℃。养主期的最后一天,应该将试件浸泡在水中。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1)将已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的旧布吸试件表面的可见自由水,并称试件的质量m4。(2)用游标卡尺量试件的高度h1,准确到0.1mm。(3)将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升降台上(台上先放一扁球座),进行抗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使试件的形变等速增加,并保持速率约为lmm/min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P(N)。(4)从试件内部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经过打破)测定其含水量w1。(5).计算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Rc。Rc0.95(=Rc-1.645S)。允许误差:若干次平行试验的偏差系数Cv(%)应符合下列规定:小试件 不大于10%,中试件 不大于15%,大试件 不大于20%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在建筑工程这个大舞台上,混凝土就是那个稳稳的“大汉”,扛起了重任。
说到混凝土,大家可能会想到它的抗压强度。
没错,抗压强度就是混凝土的“硬气”程度,越硬越能撑起高楼大厦。
今天咱们聊聊一种常见的试验方法——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这玩意儿,不仅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个小故事,听我慢慢道来。
1. 什么是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1.1 基本概念首先,什么是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呢?简单说就是把混凝土样本放在一个专门的机器里,给它施加压力,直到它“喊停”。
而“无侧限”就是我们不在四周给它任何限制,让它自由发挥,看看它能扛多大压力。
这就好比一个人摔跤,周围没有任何障碍,他能发挥得更好。
1.2 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进行这个试验呢?就像考生上考场一样,得提前摸清自己的底细。
这试验能让我们知道混凝土的强度,有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如果没达标,那可就得重新来过,免得以后“东边日出西边雨”,出了问题可就麻烦了。
2. 试验步骤2.1 准备工作试验前,我们得做好一系列准备。
首先,得有足够的混凝土样本,别小看这小小的方块,重量可不轻。
接着,咱们得把这些样本养护好,放在合适的环境下,让它们“好好睡觉”,毕竟,睡得香,才能长得壮。
一般来说,7天的养护时间就可以了,像是给它们充个电,准备迎接挑战。
2.2 进行试验到了正式测试的时候,咱们就把样本放进抗压机里,慢慢加压。
听着,那“咔嚓咔嚓”的声音,心里也不禁有些小紧张,仿佛是在看一场悬念剧。
随着压力的增大,混凝土的表面开始出现细小的裂缝,直到最后一声“轰隆”,它终于爆发了!这时,咱们记录下它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就得到了抗压强度的数据。
3. 结果分析3.1 数据解读试验结束后,结果就摆在眼前,怎么解读这些数据呢?可以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来形容这个过程。
我们要把这数据和设计标准一比照,看看有没有达到要求。
如果达标,那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如果不达标,那就得重新调整配比,或者换个“战术”,继续改进。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记录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记录1.试验目的:评估试验材料在无侧限受压状态下的抗压强度。
2.试验方法:使用压力机进行试验,压力机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精确的试验控制装置。
试验样品应通过适当的准备工作,例如切割、成型、抽芯等方式,制备成规定的尺寸和形状。
3.试验步骤:(1)准备试样:根据试验标准的要求,制备试验样品。
(2)调节试验设备:根据试验标准的要求,调节压力机的参数,如加载速度、采样频率等。
(3)安装试样:将试样放置在压力机的工作台上,并确保试样的贴合度和稳定性。
(4)开始试验:启动压力机,按照试验标准的要求,进行加载试验。
试验过程中,记录并及时采集试验数据。
(5)终止试验:当试样发生破裂或达到试验标准规定的条件时,停止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
(6)统计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抗压强度的平均值、标准差等。
4.试验结果及分析:试验结果应以数值和图表的形式呈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分析试验结果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试样的性质和几何形状:试样的密度、孔隙率、组织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抗压强度的表现。
(2)试验条件的选择:加载速度、温度等试验条件的选择对试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
(3)试验数据的可靠性: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是评估试验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5.试验问题及讨论:在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试样的制备:试样的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误差,例如尺寸不一致、表面不平整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试样的强度表现。
(2)试验设备的稳定性:压力机的控制系统稳定性不足或故障可能导致测试结果的误差。
(3)数据采集和记录:数据采集和记录的准确性是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试验员应进行充分的培训,并严格按照试验标准要求进行操作。
综上所述,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是一项重要的试验项目,可以有效评估材料在无侧限受压状态下的强度性能。
在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试验标准进行操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数据采集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日期
2015/11/30
/
养生前试件质量(m 1 ) g 209.4 208.7 209.5 208.7 206.4 209.1 /
/
/
/
/
/
浸水前试件质量(m 2 ) g 208.8 208.0 208.9 208.1 206.0 208.6 /
/
/
/
/
/
浸水后试件质量(m 2 ) g 226.7 226.5 225.9 225.3 222.2 225.1 /
/
/
/
/
/
养生期间质量损失(m1-m2)g 0.6 0.7 0.6 0.6 0.4 0.5
/
///
/
/
吸水量(m3-m2) g
17.9 18.5 17.0 17.2 16.2 16.5 / / / / /
/
养生前试件高度(h) cm 4.96 5.00 5.04 5.02 4.95 4.98 / / / / /
/
浸水后试件高度(h) cm 4.97 5.02 5.07 5.05 4.96 5.00 / / / / /
/
试件破坏时最大荷载(P) 1.043 1.046 1.032 1.017 1.015 1.002 / / / / /
/
无侧限抗压强度(Rc) Mpa 0.53 0.53 0.53 0.52 0.52 0.51 / / / / /
19.5 试件压实度(%) ≥93
稳定料名称
6%石灰改良土
材料颗粒组成
细粒土
设计强度 0.35MPa
石灰等级
/
水泥种类 (标号)
/
稳定剂量(%) 6
试件压制方法 静力压实法
试件尺寸(mm)
φ 50mm*φ 50mm
龄期
7
试件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制试件日期
2015/11/23
/
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记录
表号:铁建试录151 标准代位 中铁一局YAZQ-3标项目部 工程名称 阳安二线铁路YAZQ-3标 施工里程 K106+260-360段右侧基床以下路堤填 填料名称 5%石灰改良土 取样地点 K106+260-360
委托编号 YAZQ3-ZT1J5-WC-201511005 记录编号 YAZQ3-ZT1J0-WC-201511005 样品编号 YAZQ3-ZT1J5-WC-201511005 掺灰种类 石灰 试验日期 2015/11/30
仪器设备 及
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 名称
无侧限压力 试验机
电子天平
型号 /
LP1002
管理 编号
43
72
示值 范围
0-500N
0-1000g
分辨力 1%
0.01g
温度 (℃)
相对 湿度 (%)
14
54
样品状态描述
洁净、无杂物
采用标准
TB10102-2010
最佳干密度(g/cm3) 1.73
最佳含水量(%)
/
试件破坏后含水率(w)% 21.6 21.7 21.0 21.7 21.3 21.5 / / / / /
/
试验
计算
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