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两汉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第二初级中学徐卫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法设计:采用问题教学法,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资料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汉朝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新”在哪里。
学法指导:归纳图表设疑讨论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
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自主学习、展示成果:(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1、两汉时期,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汉时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年;牛耕普遍使用的耕作方法;西汉的新型播种工具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3、时期,南阳太守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比欧洲早了年,因此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
4、汉武帝时将地方的和收归中央,统一铸造,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上的大一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探索两汉时期经济的兴盛和繁荣,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背景和主要特点,包 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和交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
两汉经济的背景
了解两汉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是理解这一时期的关键。该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为经济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
3 粮食储备
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农民能 够拥有并耕种自己的土地,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建立了良好的粮食储备系 统,确保了民众的温饱。
两汉手工业的兴起
两汉手工业的繁荣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工匠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产品。
两汉商业的繁荣
繁忙的市场
两汉商业兴旺,市场上充满了各 种各样的商品和商贩。
运河和道路的发展使商品能够迅速到达各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两汉文化的繁荣
两汉时期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贸易路线
火车桥路是当时繁忙的贸易路线 之一,连接了不同地区的商业活 动和交流。
货币的使用
使用货币促进了交易和商品流通, 方便了商业的发展。
两汉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1
货币的兴起
两汉时期的货币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各种型号的铜钱开始广泛流通。
2
交通网络的建设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商品的运输更加便捷和高效。
3
运河和道路的重要性
两汉经济的主要特点
多元化
两汉经济表现出多样性,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
发达的商业网络
创建了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物质的流动。
技术的进步
新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欧洲 西亚
成都
益州郡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玉门关 相传古时候西域的美玉从此 处输入中原, 距今已有2千多年。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出土的汉朝锦袍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自学提示:一、“丝绸之路”
1、形成背景:张骞出使西域后,陆上贸易发展 2、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葱岭—西亚—欧洲
3、作用: 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4、汉朝时,还有哪两条路也初步形成 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自学:课本72-73页,完成提纲,时间2分钟 知者加速:《探究》P40.1-3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讲解释疑:
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
公元前6~公元57年
洛阳汉光武帝原陵
古谓原陵 俗称汉陵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汉委奴国王”金印发现处纪念碑
日本福冈市志贺岛
“汉委奴国王”金印
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东汉[公元25年~220年]都城), 与东汉王朝通好。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委[wō]奴国王”金印一枚。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1、“丝绸之路”的路 讲解释疑: 线
今新疆 地区
欧 洲
西亚
葱岭
河西 走廊
长安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课题: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一、教材内容分析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时期,长达400年的统一局面,两汉经济也使封建经济出现了一个发展高峰。
这一课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我国今天经济的建设也有借鉴作用。
二、课程标准了解两汉经济成就。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2 、体会“两汉盛世”名不虚传(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2 、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2)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四、重难点重点: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难点:在学习古代生产史中的科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钢是西汉中期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冶炼的方法是先将 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然后鼓风或加进精矿粉, 降低生铁的含碳量,使其成钢。
由于在冶炼中要不断 搅拌,好像炒菜一样,因而得名,而欧洲的炒钢技术 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
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在汉代 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汉时期的经济。
新授:(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所以首先让我们看 看当时的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1、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⑴水利展示:黄河水咆哮的画面并叙述:在农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中,水极其重要。
但有时不能 带来利益,反而成为祸害。
比如养育了中华民族的黄 河,她在历史上经常决口,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汉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治水,多次对黄河进行治理。
问题一: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起了什景之治的局面出能够温故 现; 而知新。
汉武帝治理黄 河,此后80多年 黄河下游未有大 灾认识水对 农业发展 的作用, 所以治水 患,兴修水利是非 常重要的 统治举认识统治 者重视是农业发展汉明帝时王景治 理黄河,从此黄 河800多年没发 生大的决口改 道,下游被淹的 土地又变成了良 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doc
知识与能力1•掌握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
掌握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2. 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城市的兴盛,交通的发展,商业场所的出现)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取得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通过对两汉的经济发展的学习,探索出终极的经济原因, 总结一定的经济规律。
2. 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经济迅速发展。
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 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 以两汉时兴修水利和城市中的一些规定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5. 两汉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二、教学难点1. 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2. 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难点突破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两汉时期的经济成就,找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从而归纳出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请看导入框中的内容。
“举番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黍禾,衣裳食京师,亿万之口。
”这首歌谣是当年民间赞颂汉武帝接受白公建议开凿白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
两汉吋除了白渠以外还有哪些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那时的手工业、商业也很繁荣,城市兴旺。
这节课将带你回到汉代,看看那时的繁荣景象。
[板书]一、农业的进步1、水利的兴修:汉武帝时治理黄河八十多年没有发大水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八百多年没有改道修建白渠等水利工程其他工程:漕渠、成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 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思考和概括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等形式,掌握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取得的新成就,认识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认识重大发明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与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2、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
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自主预习】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师: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在两汉时期是如何注重兴修水利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一框: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回答问题:在何时,谁对黄河进行了治理,效果如何?学生阅读,回答明确:1、汉武帝时下令治理黄河。
经过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2、东汉明帝时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在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多媒体展示答案和相关图片)师: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汉代的农耕技术和农具也随之进行了很大的改善,农作物的种植也广泛起来。
学生阅读了解:汉朝的农耕技术和农具有很大改进。
1、西汉的耕犁,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
2、耧车(指导学生看书中《耧车》图)是一种播种工具。
这种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53张ppt)课件(共53张PPT)
杜诗水排
杜诗,河南汲县(今卫辉)人。光武帝时,任侍御史。 建武七年(公元31年),在任南阳太守时,通过总结前人劳 动生产经验而创造出水排(水力鼓风机),运用水力传动机 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 具,用力少而见效多。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 内富庶起来。有“杜母”之称。南阳人称赞说:“前有召父 (召信臣),后有杜母”。
二、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
1.汉代的丝织业
汉代的丝织水平技术已经十分高 超,不仅被国内的人民所喜爱,还受 到外国人民的欢迎。
2.汉代的冶炼技术
汉代的冶炼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 先进的。
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
提花的工艺方法源于原始腰机挑花,汉代时这种工艺 方法已经用于斜织机和水平织机。通常采用一蹑(脚踏板) 控制一综(吊起经线的装置)来织制花纹,为了织出花纹, 就要增加综框的数目,两片综框只能织出平纹组织,3—4 片综框能织出斜纹组织,5片以上的综框才能织出缎纹组织。 因此,要织复杂的、花形循环较大的花,必须把经纱分成 更多的组,多综多蹑的花机逐步形成。据《西京杂记》载: 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所织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蹑”,这么 多的综蹑织造起来十分烦琐,到了三国时马均“旧绫机丧 功费日乃思绫机之变”改六十综蹑为十二综蹑,采用束综 提花的方法,即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两汉时期是我 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和手工 业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居于世界领 先地位,是我国的骄傲。
重点
两汉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成就。
难点
正确分析和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 的原因。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治理黄河
古代的黄河下游经常决口,给当 地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汉武帝 和东汉明帝都曾经下令治理黄河。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 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1.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2.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一、农业成就: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农业的进步:水利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农具:耕犁:安装了犁壁(二牛抬扛耕作方法)耧车:播种工具农作物: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桑麻广泛种植3、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
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4.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示。
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
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两汉经济的发展
• 两汉是指哪两个王朝? • 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 他在政治上、思想上了分别采取了什 么措施?
• 1、农业的进步:①两汉时期有哪两位皇帝对 黄河进行了治理?取得了怎样的成效?②汉代 的农具、耕作技术有什么新变化? • 2、手工业的发展:汉代的丝织业和冶炼技术 有哪些提高?其中最让我们自豪的发明成就是 什么? • 3、商业的繁荣:①汉武帝实现经济上的大一 统采取了什么措施?②东、西二京指的是两汉 时期的哪两座城市?汉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 对商业实行怎样的政策?
三、商业与城市
东汉集市画像砖
1.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内容:
• 铸币权与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 钱币:五铢钱 秦朝已统一了 货币,西汉时 为什么又统一 (铸造)?
“五铢”钱
(2)作用:
①抑制奸商牟取暴利 ②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③实现经济的大一统
2.繁华的二京: 西京:长安 东京:洛阳
什么叫“市”?
汉 明 帝 刘 庄 画 像
你去修河吧。 结果: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 有改道。
是,臣遵旨
王景
一、农业
1.治理黄河
思考:书本 P72“动脑筋”
①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 ②东汉明帝时期: 王景修筑黄河大堤, 使黄河八百多年未改道。
犁
壁
提高了耕作效率,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二牛抬杠耕犁法,始于西汉, 优点是节省劳力。
二、手工业
1.丝织业: ①提花机
②染色技术提高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漏印敷彩纱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素纱衣(仅重49克)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人 也)。”“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 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 力少,具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 杜诗传》 请说出史料中的人物、发明及意义
七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类别
成就
兴修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 时王景治理黄河
农 生产工具
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业 耕作技术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 方法
农作物
南北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桑麻的广泛种植
丝织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手工业
冶铁
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 铁工具——水排
动脑筋: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 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 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的卵,不 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 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 你怎么看?
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课件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政治
经济
文化
23
试一试,你肯定能行!
1、东汉时,负责治理黄河的著名水利专家是
A 、卫青 B 王景 C、张骞 D 、张角
2、耧车是一种新型
A、交通工具
B、播种工具
C、收割工具
D、灌溉工具
3、铁器数量大为增加,铁制兵器已取代青铜
是在
A、汉代 B、秦代 C、战国 D、春秋
4、汉朝时,我国北方普遍种植 的农作物是
利用——鼓风冶铁。 ——兵器取代了——兵器。 ——制作方法诗中国发明的
13
素纱禅衣 这是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 中出土的素纱禅衣;它是由精制的罗纹绢 制成,因其没有颜色,因此而得名“素纱 禅衣”。 这件禅衣长128厘米,重约49克, 折叠后可以握在手中,可谓薄如蝉翼, 轻如鸿毛,由此可见,汉代纺织业已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两汉经济的发展
1
西汉
两 汉 政 治
东汉
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时出现———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局面
光武帝时出现———局面
2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牛,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
这首歌是称赞哪个皇帝接受白公建 议开凿——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此景你将
怎样办???
7
田丞相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 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
除了汉武帝,东汉治理黄河的还有谁呢?
8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利用、前景。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件
1、城市三的、繁商业的繁荣 荣
• 长安与洛阳
农业Biblioteka 商业手工业2、经济的统一(汉武帝)
• 铸币权与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 钱币:五铢钱
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提花机
丝织品(战国、汉代)
长安城
东市 西市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作课人:翟立忠
类别
农 业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成就
兴修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手工业 丝织业 冶铁业 商业
安装犁臂 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二牛抬杠
南种水稻北种小麦 桑麻广泛种植 使用提花机 染色技术高超 杜诗发明水排
东西二京——长安、洛阳 专门商业区——市
1、黄河一的、治农业生产的发展 理
2、•• 农汉东武汉业帝明的治帝进理治理 ——王景主持
步
汉 明
帝
• 耕犁: 安装犁刘庄壁
画
• 耧车: 播种工像具
二牛抬杠耕作
• 南水稻、北小麦
• 桑麻广泛种植 东汉人王景
1、丝织二、手工业的兴盛 业
• 提花机的使用
2、• 染冶色铁技术 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两汉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点击新目标
1、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欧直接交流开始的时间。
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
3、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
链接旧知识
回顾所学,回答: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在对外交往上有何意义?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美丽的丝绸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引起了中亚、西亚和欧洲人民的浓厚兴趣。
西方人民得到丝绸,视为无上珍品,一位罗马作家称赞说:“丝国(称中国)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象野花一样美丽,它的质料象蛛网一样纤细”。
塞里斯(seres,丝国)几乎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据说罗马的恺撒大帝曾穿著豪华的丝织衣服。
约公元一、二世纪,随着丝绸生产的发展,西域商路的畅通,中国丝织品就日益增长增多地运往罗马帝国。
年复一年地将东方的丝绸和西方的物品运往对方,使丝绸贸易成为古代世界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的商品。
请回答:在公元一、二世纪,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中国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
【课前热身】
初读课文,勾划重点,完成同步训练知识建构填空
【新课解读】
一、丝绸之路
(1)图中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
经过地:B:。
两关:C:、D:。
(2)图中的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大秦是指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是谁?除了图中所示的丝绸之路,还有什么丝绸之路?(4)如何评价丝绸之路?
(5)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这种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6)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汉与朝鲜、日本和欧洲的交流
5.阅读教材74---76页并结合材料,回答
阅读材料: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统一的大国,国力强盛,积极对周边民族和国家进行政治、军事活动,开展经济、文化交流。
当时两汉王朝的外交活动,通过陆路和海路,几乎遍及亚洲,影响远达欧、非。
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
同时,两汉王朝也吸收了有关各族和各国经济、文化的优秀成果,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融人中国固有的文化,我国当时的经济、文化大大丰富了。
请回答:
(1)通过阅读材料,请你分析出两汉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
(2)中国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两汉王朝也吸收了有关各族和各国经济、文化的优秀成果,请你以中朝、中日和中欧交往的史实来说明此观点。
【课堂小结】读一读知识建构中的重点内容
课堂大练兵
一、选择题
1.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的起点是()
A. 长安
B.成都
C.洛阳
D. 西域都护府
2.标志着欧洲国家同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遣使来汉
3.中国和日本交往的历史悠久。
赠给日本倭奴国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的中国皇帝是()
A.汉武帝
B.汉元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
4.欧洲国家同中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开始于哪一世纪?
A.公元前1世纪
B. 公元1世纪
C. 公元2世纪
D. 公元15世纪
5.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
6. 汉朝时期,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
A.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 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 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课后谈收获
我记住了
我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