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第二部分:(2—5)绘雨;
第三部分:(6—7)赞雨。
(四)第四次“先学后教”:比比谁回答问题最正确
1、思考并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组更快更准确!)
明确:春雨:美丽、娇媚
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沉静、端庄
冬雨:平静、自然
2、这四副美图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可以从修辞运用、语言表达、感情意境等任一方面畅所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学习新知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比看谁查的详细
作者与背景:刘湛【zhàn】秋,当代诗人。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比谁读的最好。
1、师:首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把不会读或不认识的字用笔标记,可以问同桌,也可以查字典。
3、请同学们齐读第一和最后两段,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生:首尾呼应。结尾的“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再次强调了雨“美”和自己对雨的喜爱,表达对雨的渴望和爱恋之情
7、人们盼望春雨,渴望夏雨,那秋雨和冬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4、5两节,静静地思考,在人们“忘记”了秋雨,“讨厌”着冬雨的时候,作者为什么还喜欢着秋雨和冬雨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8、辨析“雨的四季”和“四季的雨”有何不同:
明确:“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雨的四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雨的四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雨的四季》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欣赏和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四季雨的描写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季雨的不同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激发学生将个人感受与文中描写相结合,进行创造性表达。

作者简介:刘湛秋: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以其清新、细腻的文风著称。

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学准备:《雨的四季》课文PPT课件,包含刘湛秋的生平简介和作品特点。

四季雨景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季节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刘湛秋的生平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 通过四季雨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雨在不同季节的特点。

二、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刘湛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如“淅沥”、“滂沱”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四季雨的描写和感受。

三、深入探讨(15分钟)1. 描写手法: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 情感表达: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四季雨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四、互动活动(20分钟)1. 观察与描述:学生观察窗外的雨景或提供的图片,描述自己看到的雨的特点,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文中的一个季节的雨进行角色扮演,表达对雨的感受和情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圈点、讨论、归纳等方式,理解课文;*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所描述的四季之雨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之雨的特点;* 学习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雨天情景,引出课文《雨的四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初步了解雨的四季特点。

教师纠正读音,并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3. 深入研读: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描述方法,品味其精妙之处。

结合写作背景,深入挖掘作者对雨的特殊感情。

4.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明理由。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活动有效。

5. 小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练习,要求学生课后继续阅读、背诵并整理笔记。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朗读、圈点、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3.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选择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要求学生仿写或进行修辞手法辨析等;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课文,收集关于雨的诗歌或散文等文学作品,并进行分享交流;3.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上《雨的四季》教案设计(最新3篇)

七上《雨的四季》教案设计(最新3篇)

七上《雨的四季》教案设计(最新3篇)上《雨的四季》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文章画面美,搜寻作者赋予“雨”的信息,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2、品读美句,品味本文诗化了的语言。

学会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方法。

3、阅读比较,借鉴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抒发“雨”情的技巧。

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趣。

重点感受文章画面美,学会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方法。

难点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抒发“雨”情的技巧,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感受文章画面美,搜寻作者赋予“雨”的信息,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一、导入秋天是个多雨的季节,一提到雨,我们就会想到这些词语斜风细雨、狂风骤雨。

唐代诗人韩愈就有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学吟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宋朝诗人陆游也有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同学吟诵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不同季节的雨,各有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二、题目解说“雨的四季”即不同季节中的雨。

三、作者简介刘湛秋,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安徽芜湖人。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

四、初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画面美。

1、读准字音。

蝉(chán)咄咄逼人(duō)干涩(sè)莅临(lì)吝啬(lìnsè)娇美(jiāo)粗犷(guǎng)睫毛(jié)静谧(mì)屋檐(yán)淅沥(xīlì)草垛(duò)2、理解词语意思。

粗犷:粗豪;豪放。

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

邈,远。

巴望:盼望。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第【1】篇〗《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第—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进一步训练朗读,指导学生运用重音和停连,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层次变化。

3.感受作者对于雨的热爱,对于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轻松导入,带入“雨”境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刘湛秋先生的一篇美文《雨的四季》。

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细心地观察过雨,老师今天特地带来了4幅雨景图,请每个同学说说喜欢哪一幅,并且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出示关于雨的:学生选择并阐释理由之后,教师总结:原来,雨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是如此的美丽,雨就像是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动听的旋律。

在文学家的笔下,雨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刘湛秋先生的美文《雨的四季》,去感受春、夏、秋、冬不同的雨趣。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重在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

为了尽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赏“雨”的情景,我们特地选择了导入。

这 4 幅内容有雨中的,也有雨后的;有全景的,也有特写的;有人物的,也有动物的,这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在引导学生说喜欢的理由的同时,也为后面的语言赏析和写作环节作好了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感“雨”趣1.快速默读文章,完成两个任务。

(1)找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和你认为有必要积累的字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

预设:(1)文章需要积累的字词:粗犷、浇灌、静谧、高邈、莅临、吝啬、冷冽、干涩、咄咄逼人、草垛、池畦(2)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欢之情。

第二部分(第2—5段):描写四个季节雨的不同形象和特点。

第三部分(第6—7段):表达对于四季雨的赞美和喜爱。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四季雨不同的形象和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1.3理解课文描绘的雨的四季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

2.2学会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3感受作者对雨的四季特点的描绘。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描绘的雨的四季特点。

2.2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雨有什么印象?雨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感受?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2学生通过朗读、书写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课文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

4.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描绘的雨的四季特点。

5.情感体验5.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之情。

5.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的感受。

6.课堂讨论6.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6.2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7.作业布置7.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7.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四、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查漏补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感受到了作者对雨的热爱之情。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看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雨的四季》教案

《雨的四季》教案

《雨的四季》教案精选《雨的四季》教案(通用10篇)《雨的四季》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析课文,指导学生学习旁批这一读书方法,并学会在阅读中通过写旁批表达自己的感悟或疑惑。

2.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将旁批的读书方法内化并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析课文内容,学习旁批这一读书方法,学会在阅读中通过写旁批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或疑惑。

教学难点:在情境中将旁批的读书方法内化并迁移到课外阅读中。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讨论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探究旁批的内容、实践旁批的方法来完成的。

2.学生就课文做出新的旁批后,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来品评旁批的高下,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好的旁批的标准。

3.设置情境中的小组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读书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自主进行读写结合的旁批,并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中国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所谓“动笔墨”,其实就是边读书边做圈点批注。

它是读书的方法,更是读书的习惯。

有些精彩的批注,因为能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和思考书本内容,甚至和经典名著一起流传到了后世,很多人都更愿意选购附上这些点评批注的名著版本。

常见的有金圣叹批注的《水浒传》、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于圈点批注这种读书方法的兴趣。

(二)方法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请大家打开第一单元的课文《雨的四季》,同学们请看,正文旁边有编者为我们做的批注,这和点评批注版的《水浒传》《红楼梦》排版很相似,这种在正文旁边用简短的文字写的批语就叫旁批。

1.教师出示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旁批,想一想旁批可以有哪些形式?如果对文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怎么写旁批呢?(评论式旁批、提问式旁批)2.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全班思考并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再读一读课文的旁批,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做文章的旁批呢?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课文层次结构的把握、内容的理解、词句的品析、写法的探究等角度对课文做旁批,并结合课文内容举例分析(在探究中带入对课文语言美的品析,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等)。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通用7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通用7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通用7篇)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语言欣赏和写作手法的学习。

教法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学生回顾有关于“雨”的诗句。

2、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1、生简介作者。

2、多媒体出示词语,生读。

(三)整体感知1、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2、生思考:(1)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师生交流。

4、真情诵读,感悟情感。

(生找相关语句,多媒体出示语句,生读。

)5、生用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任选一句话作开头,用欣赏的眼光,说说从文中发现的雨的美。

(多媒体出示)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四)品悟赏评1、合作讨论,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段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析作者的表达。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我认为最美的句子……我认为最巧的修辞……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2、生自由发表见解探讨写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3、欣赏刘湛秋的《微笑》、《中国的土地》。

(五)学以致用运用本课所学到的写景方法,以“ ”的四季(如草、花、风等)为题,完成150字左右的习作片段。

附:板书设计雨的四季刘湛秋美丽喜欢春雨:新鲜、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沉静、端庄冬雨:自然、平静爱恋赞美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教学设计
b.雨的四季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心情有哪些影响?
c.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雨水资源?
5.阅读一篇关于雨的四季的拓展文章,并完成以下任务:
a.摘抄文章中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b.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c.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阅读心得,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5.课后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7.评价与反思: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关注雨的四季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学习奠定基础。
2.注重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他们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运用多媒体展示四季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季节雨的特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重难点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本课文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本生动形象。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设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杨晓雪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杨晓雪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雨的四季》是人教2011版(2016年起始)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

课文以“雨的四季”为题,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本学段,新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的作者刘湛秋是名诗人,他的语言极富美感与激情,可以进一步强化朗读教学。

文章内容浅显,可以引导学生在归结本单元《春》《济南的冬天》两篇美文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还要继续培养学生圈点勾画批注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诗化的语言的魅力,产生写作欲望,并且能够体会到大自然之美,从而产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七年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根据文章内容、思想感情来朗读课文”的能力。

但是囿于环境的压力,他们朗读的兴趣逐渐减弱。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同时还要结合文意,指导学生圈画出关键性词语,深入体会其表达效果,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让“读”贯穿全课,以“读”代“教”、用“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素养。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强化朗读,感知文意,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2、揣摩品味诗化的语言,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

3、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回顾——品味——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朗读、品味诗化的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难点:关键语句的赏析,提高写作能力(三)教学方法:朗读品析法合作讨论法(四)教学手段:ppt课件(五)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飞花令”游戏,感受生活中的“诗意”。

与作者一同走进“雨的四季”,感受生活的美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雨的四季》教案(详案)

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雨的四季》教案(详案)

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雨的四季》教案(详案)执教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执教者:[教师姓名]课程主题: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雨的四季》一、教材分析《雨的四季》是当代诗人刘湛秋的一篇抒情散文,被选入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自然美景”为主题,通过学习写景抒情散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雨的四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季之雨的不同特点,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展现了雨的美丽与生机,寄托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文章条理清晰,结构整齐,情感细腻丰富,语言生动形象,语风清新富有诗意,是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和审美鉴赏能力,对写景抒情散文有一定的阅读体验。

然而,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审美和鉴赏过程中,其深度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尚需进一步培养。

同时,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勇于表现个性的特征较为鲜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o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o分析四季之雨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o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景物表征感悟作者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o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o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课时分配: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季之雨的美丽图片,配以轻柔的音乐,营造课堂氛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教案
-对于写作实践,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框架和提示,指导学生如何从课文中汲取灵感,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雨的四季》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雨的不同季节的特点?”(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雨的四季的奥秘。
4.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和观察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仍存在观察不仔细、描述不准确的问题。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5.小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思维碰撞。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雨的四季》这篇课文的美妙与深度。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我发现他们在欣赏自然美景、感悟生活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1.情境创设: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关于雨的四季的观察,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说明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好的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活动的描述。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雨的四季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第1篇】《雨的四季》教学设计(二稿)【教学过程】一、生活入手,情境导入每年这个时候,梅雨如约而至。

生活中,你看到过什么样的雨?追问:像什么一样?再次追问:这种雨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是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对雨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就像宋代赵师秀就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雨声,有蛙叫,好不热闹。

可是反衬出的却是作者内心的孤寂。

今天这节课,我带上“雨”、你带上“心”,利用感官和修辞,来一次“表达”之旅。

二、对比学习,掌握方法下面,让我们首先走进作家汪曾祺的《下大雨》:雨真大。

下得屋顶上起了烟。

大雨点落在天井的积水里砸出一个一个丁字泡。

我用两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呜——哇;呜——哇。

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

雨打得荷花缸里的荷叶东倒西歪。

在紫薇花上采蜜的大黑蜂钻进了它的家。

它的家是在椽子上用嘴咬出来的圆洞,很深。

大黑蜂是一个“人”过的。

紫薇花湿透了,然而并不被雨打得七零八落。

麻雀躲在檐下,歪着小脑袋。

蜻蜓倒吊在树叶的背面。

哈,你还在呀!一只乌龟。

这只乌龟是我养的。

我在龟甲边上钻了一个小洞,用麻绳系住了它,拴在柜橱脚上。

有一天,不见了。

它不知怎么跑出去了。

原来它藏在老墙下面一块断砖的洞里。

下大雨,它出来了。

它昂着脑袋看雨,慢慢地爬到天井的水里。

找到你最感兴趣的一句。

预设(3-4句):1.我用两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呜——哇;呜——哇。

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

你耳朵听到的“呜——哇;呜——哇”,给你什么感觉?(让我觉得特别有趣,有趣到自己也想试一试玩一玩。

放到一起说完整:我喜欢“我用两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呜——哇;呜——哇。

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

”这句话,我听到了“呜——哇;呜——哇”的声音,心里觉得特别有趣,有趣到自己也想在下大雨的天气里这样玩一玩。

2.大雨点落在天井的积水里砸出一个一个丁字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的四季》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七年级写景抒情散文是学习重点,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结构与思想内容,然后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雨的四季》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四季雨的情态在文章里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画意与情态。

它的语言清新、韵味十足,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但是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命与生活有一定的认识,但不能够自主的去发现美,赏析美。

因此,老师要重在引导,引导他们学习赏析散文的初浅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引导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2、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言之韵味。

3、领悟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活意趣。

教学重点
抓住四季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合作学习注重反馈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资料收集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

四季有情,情在风雨。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

它从春到夏,夏到秋,秋到冬,尽情演绎宇宙风情。

人在其中,自然也把这种风情融进内心,化为精神,从古到今,上演了一幕幕离合悲欢。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注意勾画生字词。

如“湛”、“粗犷”、“痒嗦嗦”、“蛙鼓”、“静谧与谧静”、“高邈”、“莅临”、“漾”等。

根据自己的情况勾画。

2、听读课文,划出对理解文章有用的关键词、句。

并与同学交流。

3、读而思: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请用几个词语概括。

自主思考,交流所得。

作者行文思路清晰自然,分段描绘出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
春雨的美丽,娇媚,温柔,细润,甜美而有生机。

夏雨热烈,粗犷也奔放。

秋雨端庄而沉思的沉静。

冬雨的自然平静。

学生提问。

4、引导:雨真的有这些特点?本文中雨的这些特点其实是谁赋予它的?这就叫托物抒情。

借助春夏秋冬的雨抒发作者之情。

那抒发了什么情呢?
朗读开头、结尾语句。

朗读每段的关键语句。

对雨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5、抽学生读课文。

三、阅读与写作。

1、观察第1段和第6段、第7段,想一想,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朗读这三段。

总领、总结。

表达方式:抒情——强调开头结尾的写法
2、题目与内容的呼应。

朗读这四段。

中间2345段呼应文章内容。

强调写法:描写与叙述。

四、细读语言,培养语感。

1、词语。

学生举例——引导理解。

示例:分析“粗犷”含义,本文是豪放之意,是雨的特点,有赞美之情。

提醒学生认识到分析词语必须结合语境。

2、句子——学生举例——引导理解。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闪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小结: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描绘了四幅美
丽的画面,我们从而感受到作者对雨深深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与反馈。

六、作业。

课外阅读刘湛秋的其他文章。

总—————————分————————总
总—————————分————————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