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长征2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口语化风格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词汇, 如“腾细浪”、“走泥丸”,使 诗歌更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修辞手法丰富
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 喻、夸张、对比等,增强了诗歌 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意境
01
02
03
豪迈奔放
整首诗意境开Biblioteka ,表现出 红军英勇无畏、豪迈奔放 的革命精神。
的情感和思想。
02
《七律长征》的诗词分析
诗词结构
严谨的韵律
01
这首诗严格遵循七言律诗的格式,韵律感强烈,读起来抑扬顿
挫。
层次分明
02
全诗共四联,每联两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对比手法
03
诗中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如“万水千山”与“只等闲”、“乌
蒙磅礴”与“走泥丸”,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诗词语言
精炼传神
利用数字化技术,如VR、AR等,打造《七律长征》的数字化展示平台, 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其艺术魅力。
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七律长征》可以与当代文化进行对话和 交流,产生新的艺术火花和创新。
《七律长征》可以与其他文学经典进行比 较研究,深入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七律长征》可以与当代社会问题进行结 合,发挥其对于现实问题的启示和思考。
丰富现代诗歌创作
这首诗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对 现代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 启示。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这首诗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现代 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激励人们 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弘扬团结协作精神
这首诗展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团结 协作的精神风貌,对现代社会中团队 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弘扬具有重要 意义。
《七律·长征》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七律·长征》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他们不怕长征途中的无数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承接“千山”,具体描写长征的艰难。
绵延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看来就像河里翻滚的细小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这两句诗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描绘了两幅生动的画面:一是“金沙江畔暖”,描绘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二是“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场面。
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最后两句诗,是对整个长征的总结。
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他们的心情无比喜悦。
这两句诗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热情地歌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的无比顽强和坚韧。
以下是《七律·长征》的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 七律: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一种中国传统诗歌体裁,每句七字,逢偶数句押韵。
2. 长征: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3. 难:艰难险阻。
4. 等闲:平平常常。
5.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七律·长征古诗全文
七律·长征古诗全文1. 长律长征古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bai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du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zhi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dao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一种回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答,红军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 七律长征的全文和注释全文: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七律·长征》全诗
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此诗最早发表于1937 年10月英国伦敦戈兰公司出版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第五编《长征》,无标题;后又见之于1955 年5月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题为《毛泽东同志长征诗》;1957 年《诗刊》1月号再次发表。
①长征:1934年10 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转战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 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 年9 月27日,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率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甘肃通渭,获知陕北苏区的情况,乃召开政治局会议。
会上,毛泽东同志朗诵了本诗。
据此,则诗当草成于是日之前。
(参阅《解放军文艺》1959 年第2 期胡安吉《毛主席给我们朗诵诗》一文)。
②万水千山:唐贾岛《送耿处士》:“万水千山路”。
③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指大庾,骑田,萌渚、都庞和越城五岭,绵延在湘、赣、粤、桂四省边境。
逶迤:蜿蜒曲折,连绵不断。
唐高适《燕歌行》;“旌旗逶迤碣石间”。
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腾细浪:谓险峻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中仅只是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④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名。
绵延在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
海拔2300 米左右。
1935 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此山。
磅礴:气势雄伟貌。
走泥丸:《汉书·蒯通传》:“犹如坂上走丸也。
”本谓山坡上滚动弹丸,顺势且便易。
诗中指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不过如同滚动着的小泥球一般。
以上二句诗,据臧克家《珍贵的“孤纸”》一文记载,袁水拍去请教作者,作者认为“两说均可”,也就是说:队伍在高山峻岭中如细浪,如走泥丸;或说山岭本身象细浪,似泥丸。
七律长征ppt完美版
传播方式
01
书籍出版
通过出版书籍,将《七律长征》 这首诗印刷成册,广泛传播给读 者。
媒体传播
02
03
课堂教育
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 网络等媒体,将《七律长征》传 播给更广泛的人群。
在学校教育中,通过教材和教师 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了解 《七律长征》。
传承现状
学术研究
学者们对《七律长征》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文 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艺术特点
七律长征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七言律诗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八句,结 构严谨,韵律和谐。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寓 言红军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七律长征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通过诗歌的形式, 将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呈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文化节 等,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七律长征》。
民间传承
在民间,人们通过口口相传、民间艺术表演等方 式传承《七律长征》的文化精髓。
未来展望
01
02
03
数字化传承
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七 律长征》以多媒体形式呈 现,方便更多人学习和欣 赏。
国际传播
推动《七律长征》的国际 传播,让更多外国友人了 解这首诗的文学魅力和文 化内涵。
社会背景
01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 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 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02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 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 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 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文化背景
•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6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 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 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个人背景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的一首诗 。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把自己对于长征的感慨和对中国革 命的坚定信念融入其中。
3
节奏感强
诗歌语言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 忆。
诗词意境
豪迈奔放
整首诗意境豪迈奔放,展现了红 军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风
貌。
壮丽雄浑
诗歌通过描绘长征途中的壮丽景象 ,如“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现了 红军的壮丽雄浑。
乐观向上
诗歌中流露出乐观向上的精神,如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 颜”,展现了红军在艰苦环境中的 乐观主义精神。
影响
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 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众多作家学习的典范。
历史影响
完美版的《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首文学佳作,更是一份珍贵的 历史记录,其为我们了解红军长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社会影响
完美版的《七律长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弘扬了 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完美版与原版的比较
形式上的差异
完美版在形式上更加符合七言律诗的规范,而原版可能在平仄和 韵律上存在一些瑕疵。
语言上的差异
完美版在语言上更加精练,而原版可能存在一些冗余和重复的表 述。
意境上的差异
完美版在描绘长征景象时更加生动具体,更能凸显红军的精神风 貌,而原版可能相对较为简单。
完美版的意义和影响
《七律·长征》全文
《七律·长征》是我国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革命精神。
小编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了《七律·长征》的全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全诗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的创作特点一首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地理,而且是著名的,大的地理。
毛泽东运酣畅之笔,负载了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还写过其他一些诗词,比如《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十六字令三首》等,但都是写一景一地,而《七律·长征》却有多景多地,场景之大,气吞山河。
这首诗的地理书写,把长征经过的所有地方都涵盖了。
五岭,概括了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乌蒙概括了云南、贵州等地,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又涵盖了四川。
毛泽东主席为什么写金沙水,不是金沙江?明明夺的是泸定桥,写的却是大渡桥;岷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山系……“他要突出的,就是大的地理概念。
用一套大的地理概念将长征的路线说明了,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每个地理背后都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有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被毛泽东浓缩在这些地理中,轻描淡写,这正好应了那句“只等闲”,展现了毛泽东主席一笑而过的大气。
七律长征ppt课件
翻越五岭
疾跨乌蒙
喜踏岷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主题概括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 , 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不畏艰险 、 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课堂小结
全诗短短56个字,带我们重走了长 征路,感受到红军的乐观精神和英雄气 概。印证了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 思想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二、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等闲:寻常、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 ··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的样子。
三、判断对错。
1.“万水千山”在诗中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 3.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 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 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 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 伟大诗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 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 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 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远征”
“难”
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 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历史典故
诗中运用了大量历史典故,如“五 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等,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 蕴。
民族精神
诗中描绘的长征场景,体现了中华 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民族精 神。
革命精神传承与弘扬
革命情怀
七律长征作为一首革命史诗,展 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辛与坚 韧,体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
《七律长征》完美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录
• 引言 • 七律长征原文解析 • 七律长征中的艺术手法 • 七律长征中的文化内涵 • 七律长征在现代社会价值体现 • 结语: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引言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 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更喜岷山千里雪
1.D 这句诗表达了红军对岷山这样的雪山也毫不
畏惧,甚至感到欣喜,体现了红军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诗句意境分析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整首诗展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不论遇到多少困难 和挑战,都能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坚定 的信念。
英勇顽强
革命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红军对革命的忠诚和热 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比喻
诗中运用了多个比喻,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将红军长征 途中的艰难险阻比喻为细小的波浪和泥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 无畏和乐观精神。
象征
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通过描绘金沙江、大渡河等自 然景观,象征着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英勇奋斗。
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运用
作者简介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 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
七律·长征PPT课件
对未来学习和研究的展望
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七律·长征作为其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将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未来可以通过更深入的文 本分析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挖掘其思想内涵和艺术 价值。
详细描述
这首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万水千山”、“红军英勇”等,通过形象的 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赋予,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共鸣力。
语言和修辞
总结词
七律·长征在语言和修辞方面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巧妙的用词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 加生动、形象、有力。
详细描述
这首诗在用词上非常讲究,如“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水拍云崖暖”等,通过运用生动的形容词 、动词等词语,使得整首诗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 张、对仗等,使得整首诗的表达更加形象、有力。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1935年10月,当时红军已 经胜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了纪念 这一伟大胜利,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诗。
诗意解析
01
第一句解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 等闲。这句诗表达了红军对长 征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强 调了红军在长征中所面临的困 难和挑战。
02
第二句解析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泥丸。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 ,描绘了红军在长征中翻越崇 山峻岭、跋山涉水的艰辛历程 ,展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 风貌。
创作时间:1935年10月
02
作者:毛泽东
03
04
创作地点:陕北延安
创作目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展现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风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社会背景
人民对和平与解放的渴望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民深受战争之苦,渴望和平与解放 。
革命思想的传播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红军长征的开始,革命思想在全国范 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02
《七律长征》的文学价值
诗词格式的运用
七言律诗的典范
这首诗严格遵循七言律诗的格式,韵 律和谐,平仄工整,展现出诗人对诗 词形式的熟练掌握。
意象的选取与表现
丰富的意象
诗中选取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五岭”、“乌蒙”、“金沙”、 “大渡桥”等,生动地再现了长征途中的艰辛。
意象的寓意深远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长征的艰辛,也寓意着红军英勇无畏、不畏艰险的革命精 神,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03
《七律长征》的主题思想
红军的长征精神
01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 段重要篇章,是红军英勇奋斗、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精神的体现 。
《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对中国革命 的坚定信念,坚信中国革命必将取得 胜利。
诗中通过描绘红军长征的壮丽景象, 展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期待。
04
《七律长征》的艺术特色
韵律与节奏的和谐
押韵
诗歌的韵律和谐,每句诗的末尾都押韵 ,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感。
VS
高度评价
该诗被视为现代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价值
该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 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反映了红军长征这一重要 历史事件。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革命精神
历史记忆
该诗展现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奋斗 的革命精神,对后世的革命精神和爱 国主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经典赏析:《七律·长征》
经典赏析:《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经典赏析:《七律·长征》,欢迎大家阅读!《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⑶,万水千山只等闲⑷。
五岭⑸逶迤⑹腾细浪⑺,乌蒙⑻磅礴走泥丸⑼。
金沙⑽水拍云崖暖⑾,大渡桥⑿横铁索⒀寒⒁。
更喜岷山⒂千里雪,三军⒃过后尽开颜⒄。
词句注释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难:艰难险阻。
⑷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⑸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⑺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⑻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⑽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⑾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七律长征》ppt课件
金沙水拍云崖暖,
句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 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 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即大渡河,位于四川 中西部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它像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挂在这个星 球
上,给人类、给后世留下永远的纪念。 ◎长征是一部—英—雄魏史巍诗《地,球是的现红代飘史带上》的卷首无语 与
伦比的一次远征。
——[美]埃德加·斯诺
远征难——只等闲(总起)
七
五岭——腾
革大 命无
律
乌蒙——走
·
万水千山 金沙江——暖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 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
几 上十遇架着毛飞 了泽机 说侦 不东察 尽对轰的于炸艰,难长地险征下阻几,的十我叙万们述大却军开与围 动评追 了堵 每价截 人, 的路 两
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 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大渡桥横铁索寒。
句意: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两岸,只剩 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 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句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 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总领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小结·抒发感受
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 壮画面,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 式概括。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
七律长征其二的诗意
七律长征其二的诗意
《七律长征其二》是毛泽东为纪念长征胜利而作的一首七律诗。
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
1、纪念红军长征的辉煌事迹。
诗中写到“万水千山穿,血肉成长征”描绘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的行军路线。
2、赞美红军战士的英勇不屈。
诗中写“一片赤胆忠魂在,不怕巨浪迎面来”表扬了红军战士面对重重困难仍然英勇不屈的精神。
3、预示中国革命的胜利。
诗中写“主席在前头指挥打,共产主义必定来”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和预期。
4、颂扬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诗中写“这就是流传万古的长征”将长征为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标志性事件。
总体来说,这首七律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深情地纪念和颂扬了红军长征的辉煌事迹,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共产主义革命最终胜利的信念,赋予长征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作为领导人对革命的热情和自信。
《七律·长征》2PPT课件
5、诗句赏析
• 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概述了红军长征经历的千难万险以及面 对困难的态度。
• 第二、三、四句从万水千山中挑选了几 个典型的例子,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红军 战胜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6、五岭逶迤
7、乌蒙磅礴
8 、 金 沙 江
9 、 大 渡 桥 铁 索 寒
10、飞夺泸定桥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2、时代背景
•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 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 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 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1月,党中央召 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领导的中国工 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等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难, 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 陕北根据地5年10月
• 1、诗朗诵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泸定桥高悬
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 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 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叫人看了心惊 胆寒。渡
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 林弹雨前进。终于夺下 了泸定桥。这惊险的战 斗令人胆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诗句说体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有英勇豪迈的 气概和革命乐
• 2 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和有关长征的故事。 • 上交作业 • 3 写一段赞美伟人毛泽东或红军长征的话,也可
以学习写诗。
谢谢指导
• 你知道吗? • 五岭
• 乌蒙
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乌蒙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1935年5
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要,两 岸都是悬崖峭壁,水 流湍急,敌人戒备森 严。结果不费一枪一 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 使大部队巧渡成功。 等敌人发觉赶来时, 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红军心里个个无比喜 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册
25 七律.长征
能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 说说看视频的体会吗?
能说说你预习中的收获吗?
七律
诗歌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
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 一句,共四句,四句分别被称 作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观主义的精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诗词欣赏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 课外作业
• 1 背诵课文。 作业超市
礴 ( bó ) (磅礴) 丸 ( wán ) (泥丸) 岷 ( mín ) (岷山)
探讨书写
丸崖岷
自 由
七律.长征
读 诗
毛泽东
说 你
红军不怕远征难,
对 诗
万水千山只等闲。
意 的
五岭逶迤腾细浪,
理 解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的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不 解
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