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_心理状态_的表现_钱钟书论文学的本质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文学,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表达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想象。

文学概论则是对文学这一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和概括性阐述。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关键的文学概论知识点。

一、文学的定义与本质文学是什么?这是文学概论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简单来说,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定义,文学的本质其实更为复杂和多元。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它以各种形式描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社会关系和历史进程。

例如,现实主义文学往往真实地展现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让我们看到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

从作者个人的角度看,文学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

作者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观念和价值观。

比如,诗人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文学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获取知识和启示。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文学作品由多个要素构成,包括主题、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等。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

一个好的主题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能够让作品充满活力。

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命运的发展构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可以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也可以是平淡舒缓、娓娓道来的,但都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推动故事的发展。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舞台。

恰当的环境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

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够让作品更具魅力。

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往往经过作者的精心雕琢,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三、文学的体裁文学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诗歌以凝练的语言、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韵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以及文学与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关系的学科。

它为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文学的本质是文学理论中一个核心的问题。

文学究竟是什么?一种观点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和反映。

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如描写、叙述、抒情等,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情感等呈现出来。

另一种观点则强调文学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达,是作者情感、思想和想象的产物。

还有观点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通过独特的语言运用和结构,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也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

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让他们产生共鸣或者思考。

情节的发展则决定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张力,它可以是曲折离奇的,也可以是平缓细腻的。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人物和情节提供了背景和依托。

诗歌则依靠意象、韵律和节奏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象征或隐喻某种情感、思想或事物的具体形象,它能够让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韵律和节奏则让诗歌在诵读时产生音乐般的美感。

在文学理论中,文学的类型和体裁也是不可忽视的知识点。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是常见的文学体裁。

小说以其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塑造见长;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取胜;戏剧通过舞台表演展现冲突和故事;散文则形式灵活,自由表达作者的见解和感受。

文学的风格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风格,这与他们的个性、经历、文化背景等密切相关。

有的作家风格豪放奔放,有的细腻婉约,有的简洁明快,有的深沉凝重。

比如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杜甫的则沉郁顿挫。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紧密相连。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可以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同时,文学也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它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推动社会的变革。

文学与文化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文学作品中常常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元素,如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

文学概论·第01章文学的本质

文学概论·第01章文学的本质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文学的本质及其相关内容
总结一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表达思想、 情感和经验,具有审美和认知价值。
总结三
文学的本质表现为语言的艺术性,包括修辞、 意象、象征等语言技巧的运用。
总结二
文学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反映了特定时期 和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习俗。
总结四
文学具有跨学科性,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 绘画、电影等相互影响和借鉴。
思想交流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 言形式,能够跨越地域和文 化的障碍,成为不同国家和 民族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
社会批判
文学作品可以对社会问题进 行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引发 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 考。
04
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
文本细读法
总结词
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深入理解作品的语言、结构、意象和修辞等特点,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意 义。
对未来文学发展的展望
展望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学将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包括更多元化的媒介、形式和主题。
展望三
文学将更加关注环境和社会问题,成为推动社会 变革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ABCD
展望二
文学将更加注重个体性和差异性,反映更广泛的 社会群体和经验。
展望四
文学将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和对话,促进不同文 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人类在游戏和娱乐活动中,通过模 仿和想象创造了各种故事和叙事, 这些故事和叙事逐渐发展成为文学。
文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古代文学
以神话、史诗、歌谣等为主要 形式,反映了古代人类的生活
和思想。
中世纪文学
以骑士叙事、教会文学、城市 民谣等为主要形式,反映了中

文学的本质论

文学的本质论

文学的本质论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文学的广阔领域中,人们探索着人性的奥秘,寻找着生命的意义。

文学的本质论涉及到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它是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指导。

首先,文学的本质在于情感的表达。

人类是情感动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世界。

文学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的起伏和冲突,使读者能够共鸣和感同身受。

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魔力,将作者的情感传递给读者,让人们在阅读中体验到情感的升华和宣泄。

文学作品深入人心的原因在于它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引发共鸣。

其次,文学的本质在于对人类生活的反思。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

文学作品通过展现人物的成长经历、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思考人的存在意义以及社会的发展方向。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思想的指引和人生的启示。

再次,文学的本质在于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通过语言创作的艺术形式,它要求作家具备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句子和篇章都经过精心的雕琢和组织,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艺术的载体。

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只有通过对语言的精心运用,作家才能真正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文学的本质在于人类精神的传承。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前人智慧的传承和延续。

文学通过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将人类智慧和文化传递给后代。

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经久不衰,留传至今,正是因为它们能够触动人的内心,引发共鸣。

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总之,文学的本质论涉及到文学的情感表达、人类生活的反思、语言的艺术和人类精神的传承。

文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名词解释文学是人类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以语言为媒介传达情感、思想和想象力。

文学理论则是对文学创作的研究和剖析,探索文学作品的特点、表现形式和内涵。

因此,文学理论文学可以被理解为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文学作品的探讨的学科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并通过讨论理论流派、文学要素和研究方法来深入了解这一学科。

首先,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在于对不同理论流派的研究。

文学理论的历史演变中出现了多种理论流派,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后现代主义等。

不同的流派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方法论。

通过研究不同理论流派的起源、主张和对文学作品的适用性,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理论流派的特点和争议,从而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观点。

其次,文学理论文学关注的是文学作品的要素。

文学作品通常由诗歌、散文、戏剧等不同的文学体裁组成,而这些不同的体裁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文学理论文学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要素进行分析,如情节、人物、语言、意象等,探讨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文艺创作的要素进行解读和阐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进一步来说,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还包括对文学研究方法的探索。

研究文学需要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深入理解作品本身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包括文本分析、历史研究、结构分析、比较研究等。

通过探讨和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风格和影响力。

最后,文学理论文学的本质在于对文学现象的深度思考和反思。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也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反映。

通过对文学作品及其背后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文学理论文学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思考和启示。

总之,文学理论文学是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和文学作品的探讨的学科领域。

它通过研究理论流派、文学要素和研究方法来揭示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文学理论参考答案1-6

文学理论参考答案1-6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五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仅供参考)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基本概念]: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科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属于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类型,以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欣赏、消费和接受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普遍规律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的学科。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或“诗论”,它归属于文艺学,更进一步说归属于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生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

5.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史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思考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科学)。

它以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五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

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或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高中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高中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文学的概念和定义文学是人类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情感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媒介和载体的创作艺术。

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反映人类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具有审美功能和意义。

文学是一种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表达方式,它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群体的思想和情感。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艺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每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方式。

二、文学的基本要素文学作品由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多种要素构成。

其中,情节是文学作品的骨架,是作者构思和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发展过程,它包括发展、起伏、高潮和结局等部分;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者塑造和塑造性格、命运、形象和语言特点等元素,通过人物的表现和冲突来展现文学的主题和意义;环境是文学作品的背景和舞台,包括时间、地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通过环境的描绘和营造来展现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和历史感;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通过语言的精细构思和运用来展现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和表现力。

三、文学的意义和功能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多种意义和功能。

首先,文学是一种审美体验和艺术享受,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读者可以获得美的愉悦和情感共鸣。

其次,文学是一种思想感情的表达和交流方式,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阅读,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实现精神交流和情感沟通。

再次,文学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传递方式,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承和推崇,可以传递和弘扬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最后,文学是一种心灵疗愈和精神寄托,通过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人们可以获得心灵的抚慰和情感的安慰,实现心灵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

四、文学的分类和类型文学作品可以按照形式、内容、风格、体裁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和类型划分。

根据形式,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根据内容,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史诗、传奇、新闻、杂文、应用文等;根据风格,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根据体裁,文学作品可以分为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诗、短诗、散文随笔、戏剧剧本等。

文学作品中的心灵与心理状态

文学作品中的心灵与心理状态

文学作品中的心灵与心理状态心灵,作为人类内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状态的基础。

在文学作品中,心灵与心理状态经常成为作家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心灵与心理状态的描写和体现。

一、心灵的世界心灵是一片深思熟虑、悲欢交织的世界。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灵世界来传达他们的内心情感。

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对黛玉的情感纠葛,以及他对红楼的幻想和追求,都是从他心灵的角度来展现的。

通过贾宝玉的心灵世界,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矛盾复杂的内心。

二、心理状态的变化心理状态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是丰富多样的。

作家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展现人物性格的成长与蜕变。

例如,在《活着》这部作品中,余华通过讲述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展示了他经历的各种心理状态。

从幸福、苦闷、绝望到坚强、希望,福贵的心理状态经历了巨大的波折和变化。

三、心理冲突的体现心理冲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作家通过刻画人物之间的心理冲突,展现出复杂的人性和矛盾的社会关系。

比如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内心挣扎着复仇和道义的冲突,这种心理冲突贯穿了整个剧情,并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四、心理状态的象征意义心理状态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具有象征意义。

作家通过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将人物的心理状态与其他事物相联结,以凸显其内涵。

例如,在《老人与海》中,海洋象征着人物心灵的广阔和力量,通过描写老人与海的斗争,表达了人类内心对困境和命运的抗争。

五、心灵与情感共鸣文学作品中的心灵与心理状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受。

当读者看到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被真实地描绘出来,会引发共鸣和情感的共振。

通过与人物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和对照,读者能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和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

六、心灵的启迪与反思文学作品中的心灵与心理状态还可以给人启迪与反思。

通过阅读作品,读者可以在心灵的碰撞中获取思想的启示和人生的智慧。

文学作品中所展示的丰富心灵世界和复杂内心状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思考生活的意义。

文学的名词解释

文学的名词解释

文学的名词解释
文学是指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体验、意象等内容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文字的组织和修辞的运用,以及创作技巧的运用,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引发思考。

文学作品可以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形式,通过对人生、社会和人类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表达和探索。

首先,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文字的运用,将作者的思想、情感、体验等内容表达出来。

作者可以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如比喻、拟人、隐喻等,展示出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而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字的美感和艺术的张力,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进而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

其次,文学作品是通过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表达和探索的。

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出人类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展现出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的多样性。

通过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此外,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和美感。

文学作品的语言组织、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都需要作者进行精心的构思和创作。

通过对语言的修辞和形象的塑造,作者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效果,使作品更具有艺术生成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创作的
技巧,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体验等内容。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艺术表达和情感共鸣,进而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共20分)1.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A表现功能 B通讯功能 C意义功能 D形式功能2.“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A亚里士多德 B钱钟书 C王夫之 D布封3.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A《文心雕龙》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D《诗学》4.“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A黑格尔 B姚斯 C刘勰 D布封5.“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莱蒙托夫 B姚斯 C布封 D伊瑟尔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7.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效果。

A 领悟 B延留 C净化 D共鸣8.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A伊瑟尔 B加达默尔 C英加登 D弗洛伊德9.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A刘勰 B曹丕 C司空图 D 刘熙载10.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A刘勰 B曹丕 C司空图 D 刘熙载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小题,共30分)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A抒情动作 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A 象征性 B主观性 C评价性 D精神方面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A净化 B共鸣 C领悟 D延留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倒装与歧义 B夸张与对比 C借代与用典 D比喻与象征6.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A人物、情节、环境 B叙述方式 C叙述的声音特点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A创作个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A独创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9.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A模仿者 B创造者 C集体人 D 移情者10.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A实践获取 B书本获取 C有意获取 D无意获取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共10分)文学与科学、伦理学的区别:文学面向人们的情感世界,求1_____;科学面向人们的2______世界,求3______;伦理学面向人们的4_______世界,求5______。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学概论是指对文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形式和发展规律等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对一些文学概论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文学:文学是指人类创作的以语言文字表现艺术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作品的总称,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

它具有审美功能,能够给人以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2. 文学形式:文学形式是指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

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有着特定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如诗歌以韵律和节奏为基础,小说以叙事和描写为主,戏剧以舞台表演为特点,散文以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为目的等。

3. 文艺理论:文艺理论是研究文学和艺术的原理、规律和评价标准的学科。

它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审美效果和文艺创作的社会功能等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4. 题材:题材是指文学作品所涉及的主题内容或写作对象。

常见的文学题材有爱情、友情、亲情、历史、社会、人生等。

不同的题材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

5. 风格:风格是指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作风。

它是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的结合体,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手法。

不同的作家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学风格。

6. 传统文学:传统文学是指古代文学的总称,包括古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形式。

传统文学承载着古代文化的精神和记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7.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现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

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在现代环境中的思想和情感。

现代文学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主题,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8.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一种学术活动。

它通过剖析作品的结构、语言和主题等方面,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文学批评有助于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以上是文学概论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对这些名词的研究和解释,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探索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规律和社会功能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诸多重要的知识点,对于理解文学作品、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文学的本质。

文学是什么?这是文学理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文学的媒介和材料,通过巧妙运用语言,作家能够创造出各种形象、情感和思想。

然而,文学不仅仅是语言的简单组合,它还承载着人类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

文学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性的复杂,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文学的特征也是文学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文学具有形象性,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塑造,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画面和形象。

比如,在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为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文学还具有情感性,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各种情感反应,喜悦、悲伤、愤怒、感动等。

此外,文学具有虚构性,虽然可能基于现实,但往往通过想象和创造构建出独特的世界和情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韵律表达情感和思想;小说则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戏剧在舞台上通过演员的表演展现冲突和故事;散文形式自由,能够灵活地表达作者的见解和感受。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谈到文学创作,灵感是一个常被提及的概念。

灵感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和突然的触发。

作家可能在某个瞬间受到某种景象、某个人或某件事的启发,从而产生创作的冲动。

但仅有灵感还不够,创作还需要技巧和方法。

比如构思、选材、组织结构等。

同时,作家的个人经历、文化素养和价值观也会深刻影响作品的风格和内容。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评也是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

欣赏文学作品不仅是简单地阅读,还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理解和分析。

批评则需要我们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作品进行客观、深入的评价。

批评的角度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从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

文概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文概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文概课后习题答案整理文概课后习题答案整理!(根据LIZHOU0000同学资料)这是我自己整理的“文学概论”课后的习题,同时参考了LIZHOU0000同学提供的慢班讲课资料!也有一部分题目我没有找到答案,也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同时也非常感谢LIZHOU0000同学,谢谢!第一编:本质论第一章: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名词解释:1、艺术虚构:是作家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

艺术虚构必须以生活为基础。

离开生活,想象的翅膀就腾飞不起来,虚构也就寸步难行。

2、再现:所谓再现是指注重客观地描写外部世界的一种艺术倾向。

3、表现:所谓表现是指注重抒写作家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倾向。

4、文学真实:在文学创作中,文学的真实性不是按生活本身那样表现出来的,而始终作为艺术真实表现出来的。

人们所要求的文学的真实性,不是自然形态的生活的真实性,而是艺术的真实性。

能动反映:5、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性是指作家用所创造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表现人们感情的特征。

6、文学倾向性:这种因作家在创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和审美情趣而表现出对生活的明确评判,流露出对特定生活的褒贬、爱憎等情感态度,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倾向性。

7、源、流:8、物理境、心理场:按近代完形心理学派的观点,物理世界称为物理境,经验世界称为心理场。

9、神、意蕴:所谓“神”,就是事物的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性。

在西方文论中,人们把事物内在的“神”叫做“意蕴”。

“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

10、生活真实:第一节: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1、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许多学者都对文学的本质问题发表过意见:1)文学是对自然的摹仿:如亚里斯多德说:“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萧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

2)文学是对人的情志的表现:如中国古代文论中,“诗言志”、“诗缘情”的理论。

3)文学是主体和客体的结合:如中国传统的“外师造化、中法心源”、“天与人之凑合”的说法。

文学的含义名词解释

文学的含义名词解释

文学的含义名词解释文学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是一种通过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体验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

文学可以通过文字、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形式展现。

每个人对文学的理解和体验都可能不同,因此文学的含义也因人而异。

文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知。

它通过文字来记录和展示个人和集体的体验、情感和思想。

文学作品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基于现实的。

无论是虚构还是现实,文学都是作者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世界和文化观点的一种方式。

文学作品的特点之一是它们是建立在具体时间和空间背景下的。

它们反映了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特征,并凝结了当时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镜子。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的生活和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

另一个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是它们可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文学,人们可以在无需经历的情况下感受到他人的情感、苦闷、喜悦和痛苦。

文学作品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的魅力,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并触发他们对人性、社会问题和生活意义的思考。

文学还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风格和美感,例如诗歌的音韵美、小说的情节构建、散文的语言表达等。

审美体验是人们欣赏文学的重要方面,它能让人们沉浸在美好的艺术世界中,享受不同文学作品所带来的审美乐趣。

文学也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文学传统,这些传统记录了该文化的特征、历史、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特色。

文学能够跨越时空和国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总之,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代表了人类创造和思考的高度。

它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既可以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文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通过文学作品,人们能够感知和理解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探索和拓展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文学写作就是把自己内心深处无意识得心理活动

文学写作就是把自己内心深处无意识得心理活动

文学写作就是把自己内心深处无意识得心理活动文学写作是一种将自己内心深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

通过文字的组织与呈现,我们可以将内心的感受、思考、想象等转化为具象的形式,与读者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还能够引发共鸣并触动他人的内心世界。

在文学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那些隐藏在意识深处的情感和故事。

无意识是我们在意识活动之外的想法、欲望和冲动,在文学写作中,我们尝试将这些不易察觉的内心活动转化为文字的形式。

这样的写作过程就像是一次心灵的冒险,我们不断地挖掘并探索自己内心的迷宫。

通过文学写作,我们不仅仅是在刻画自己的内心,也是在借助文字来审视、思考和改变自己。

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理清思绪,解决内心的困惑与冲突。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理的解构和重建,我们的内心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文学写作的魅力在于它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我们的内心所经历的瞬间和感受得到永恒的留存。

文字可以穿越时光的长河,让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与来自不同时间、地域的人们产生共鸣。

文学作品通过把握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那种真实而深刻的人性和生活的韵味。

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其他文学形式,文学写作都是我们与自己以及与外界进行沟通的桥梁。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以简单而深刻的语言描绘复杂的内心景象,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温暖。

通过与读者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可以与人们建立起一种深入的情感联系,相互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总之,文学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方式。

通过文字的组织与呈现,我们可以将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思考和想象力传递给读者。

文学写作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人分享内心的感受与思考,与读者建立起一种深入的情感联系。

无论是在写作还是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都能够在感受文学的美妙同时,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文学的本质

文学的本质

文学的本质
了解一个事物首先你得知道它是什么,认识事物的首要标准在于了解其本质。

本质是什么?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面貌和发展的根本性质。

摹仿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表现说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文学是一种用语言符号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摹仿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摹仿,当然也是文学审美活动的主体。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作品在某个时代不受欢迎在另外一个时代备受追捧,以及我们生活中有些电影墙外香似强内,价值决定文学供求。

表现说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和独立的身份,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

读者说
读者说,也就体验说,强调读者的再创作。

文作为思想载体,将作者与读者联系了起来。

这种中介者的身份决定了文的作用不止限于作者单方面思想的表达,还有极为重要的一面是通过读者的参与,形成作者与读者间的思想互动是当前中国研究张爱玲的权威学者某种程度上,不希望她的作品再度流行,因为那是贬低她了。

,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精神现象。

社会的经济形态、阶级关系、政治斗争、道德观念等,都必然会给文学打上自己的烙印,从而是文学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特定的社会生活内容,成为某一社会形态的标志。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

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

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

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

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

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

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

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

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

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文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 2

文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 2

第一章文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这是文学一种最重要的属性。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本质,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

文学既有意识形态,又有审美性。

所以说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2、意识形态的规定性是什么?首先,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即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

意识形态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他只能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反映的产物。

其次,意识形态具有思想倾向和情感倾向。

3、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他是反映社会生活并依存于社会的。

(2)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并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

4、试论文学的审美特征,并举例说明(1)形象性,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上的。

(2)情感性,如果形象性是艺术的外在标志,那么情感性就是其内在标志。

(3)虚拟性,即文学界中的一切,都是人为设定的。

但这并不代表否认其真实性。

5、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关系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辩证统一。

(1)文学即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

(2)既是形象-直觉的,又是概念-推理的。

(3)既是评价的,又是认识的。

6、为什么说用语言表现生活和塑造形象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特点?从本质上看,语言并不是思维着的头脑或者说理性的产物,而是生活的概括,总结,抽象和升华。

语言是对生活的凝聚与反映,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语言是生活的映想。

语言作为生活的凝聚,能够正确的反映生活,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人能否正确的运用语言来表现他所感知的生活。

7、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8、语言为什么能够表现生活和构建形象?(1)现实的或想象中的生活,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就成为文学形象,成为文学作品。

(2)从本质上看,语言并不是思维着的头脑或者说理性的产物,而是生活的产物,而是生活的概括、总结、抽象与升华。

文学价值的疝名词解释

文学价值的疝名词解释

文学价值的疝名词解释在当代社会,文学价值是一个广泛而又复杂的议题。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和创造力。

然而,对于什么是文学价值以及如何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却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本文将对文学价值进行一次疝名词解释。

一、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通过语言来传达人类思想、情感和经验。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追求人类内心的深度和内涵。

它以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向读者展示真实的生活和人类精神的体验。

文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表达能力和表现手法,它能够通透人的心灵,引发读者的共鸣。

二、文学的价值1. 表现力和审美价值文学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创造力,以情感和想象力为基础,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它可以透过文字的力量,将复杂的情感和体验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营造出强烈的审美感受。

文学作品通过包含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引导读者体验到一种美的喜悦。

2. 深度和思想启迪文学作品深刻探讨人性、社会问题、道德困境等议题,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背景描写的精准刻画,让读者深入思考和反思。

文学作品可以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引导人们对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思考。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能够超越日常琐事,追寻内在的人性追求和智慧。

3. 艺术创造和享受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一项艺术创造的过程,作家通过语言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和意象的构建,创造出一个独特的作品世界。

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会因为作者的艺术创造而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享受。

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它的艺术性,它不仅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追求审美和享受的方式。

三、评价文学价值的标准1. 人类普遍性文学作品要具有普遍性,即能够超越时间、地域和文化的局限,让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够共享其中的价值。

它需要能够触动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的共鸣。

2. 精湛的艺术创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是评价其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

它需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特的结构安排和生动的意象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是 心理状态 的表现钱钟书论文学的本质罗新河(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摘 要:在钱钟书看来,文学是一个心理事实,也是一个审美存在,是心理性与审美性的合一,这是其关于文学本质的最核心观点。

这一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既可以沟通,也存在差别。

某种程度上,它是对20世纪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社会学文艺思想的 负 模仿,与韦勒克所言西方现当代以来反实证主义的文艺潮流与趋向高度合拍,体现出世界文化意义。

关键词:钱钟书; 心理状态; 审美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1)12-0047-05Literature is a Performance of IdeologyQian Zhongshu s Opinions on Essence of LiteratureLUO Xin-he(College o f Literatue and Jou rnalism ,H unan University o f Technology ,Zhu z hou,H unan 412008)Abstract :Qian zhongshu thought that the literature is an ideology,and also is an aesthetic existence.It is core idea of Qian zhongshu on essence of literature.it is similar with the theory of M arxism that the literature is an aesthetic ideology,but different in essence.To some degree,it is an reverse i mitation to the sociology literary ideology thought that positivis m is the most extreme in them,and which is in step wi th the trend of antiposi tivism i n western world Since the modern Accordin g to wellek.Key words :Qian Zhongshu; ideology; aes thetic ideology收稿日期:2011-11-23基金项目:湖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钱钟书作品中的非理性观念研究 ,项目编号:2011HSX14。

作者简介:罗新河(1973-),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讲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方面的研究。

一钱钟书曾给西班牙著名哲学家加赛德教授的哲学著作 现代论衡 写过一篇书评,认为此书 尤其是研究历史哲学的人不可不读的东西 。

此书的一个中心观点是,以为一个时代中最根本的是它的心理状态(ideology),政治状况和社会状况不过是这种心理状态的表现 。

钱钟书认为这一点 不无道理 ,而且告诫那些一般地把政治状况和社会状况认为是思想或文学造因的人, 尤其要知道这个道理 。

从此出发,他以为 与其把政治制度,社会形式来解释文学和思想,不如把思想和文学解释实际生活,似乎近情一些 。

因为 政治、社会、文学、哲学至多不过是平行着的各方面,共同表示出一种心理状态(参观Rivers:Psychology and Ethnology,尤其是讲 社会学与心理学 那一篇)。

至于心理状态之所以变易,是依照着它本身的辩证韵节(dialectical rhythm),相反相成,相消相合,政治、社会、文学、哲学跟随这种韵节而改变方式。

从前讲 时代精神 ,总把时代来决定精神,若照以上所说的观点看来,其实是精神决定时代的 spi rit taking i ts time,结果未必不同,重心点是换了位置了。

[1](P228)在 中国文学小史序论 中,他再一次强调: 鄙见以为不如以文学之风格、思想之型式,与夫政治制度、社会状态,皆视为某种时代精神之表现,平行四出,异辙同源,彼此之间,初无先因后果之连谊,而相为映射阐发,正可由以窥见此种时代精神之特征 [1](P99-100)。

这篇文章,特别是上述文字历来被学界忽视,很少有人加以深细讨论和抉发。

其实它反映了钱钟书对文学的基本态度和看法,其精神内核贯穿于钱钟书整个学术活动中。

它的中心点可归结为: 一个时代中最根本的是它的心理状态 ,因而一切人类文化都是一种心理形式,或者说,是心理状态的表现,在表现心理这一点上平行四出,异辙同源,并不存在一种直接的因果 连谊 ,所以以某种文化形式去解释和决定另外一种文化形式的做法是 鲁莽灭裂 、不合情理的(显然它是对当时盛行的社会学方法论的一种反动,这一点后文我们将着重讨论)。

先不管此种观念,是否象钱钟书所自称是一种 偏见 ,值得商榷,如对物质作用的忽视,对精神和时代关系的处置 事实上此论题涉及到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根本性问题,也并非本文论域 然而单就文第30卷第12期怀化学院学报Vol 30 No 122011年12月JOURN AL OF HUAIHU A UNIVERSITYDec .2011学而论,认为文学是心理状态的表现,或者说文学是一种心理形式。

却无疑是符合文学史事实的。

丹麦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勃兰代斯曾指出: 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2](P2)确实,不论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历史,都可以说是展示人类的生活,表现人类的情感思想,研究人类的心理的历史。

基于这一点,钱钟书将文学与社会、政治、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沟通了起来。

这在其学术实践中,有着鲜明体现。

在批评章实斋六经皆史观念时,他指出:典章制度,可本以见一时之政事;六经义理,九流道术,徵文考献,亦足以窥一时之风气。

道心之微,而历代人心之危著焉。

故不读儒老名法之著,而徒据相斫之书,不能知七国;不究元庆之学,而徒据系年之录,不能知两宋。

龚定庵 汉朝儒生行 云: 后来读书者,勿向兰台寻。

兰台能书汉朝事,不能尽书汉朝千百心。

断章取义,可资佐证。

阳明仅知经之可以示法,实斋仅识经之为故典,龚自珍仅道诸子之出于史,概不知若经若子若集皆精神之蜕迹,心理之征存,综一代典,莫非史焉,岂特六经而已哉。

[3](P659-660)不难理解,这里虽谈的是史学问题,但指涉的却是一切人文社科。

就一种广泛的意义上说,一切人类文化创造皆可视为 史 ,因为它们无不反映了人类的心理和精神,无不演示着人类心理、情绪和精神变化之轨迹,都是心灵史、情绪史、精神史,只不过在类别上存在广度和深度的差异罢了。

稗史小说、野语街谈,即未可以考信人事,亦每足据以观人情而徵人心 ,因此 采及葑菲,询于刍荛,固亦史家所不废也。

[4](P443)不仅如此,依钱钟书看来,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及其所形成的一切观念也都是情感化、心理化和诗化的。

在 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 一文中,他在谈到中国古代的人化批评时,由文学批评的人化情感化,进而引申至一切人类文化的人化和情感化:一切艺术鉴赏根本就是移情作用, 人化文评只不过是移情作用发达到最高点的产物。

其实一切科学、文学、哲学、人生观、宇宙观的概念,无不根源着移情作用。

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不过是一种比喻、象征的、像煞有介事的(als ob)、诗意的认识。

用一个粗浅的比喻,好像小孩子要看镜子的光明,却在光明里发现了自己。

人类最初把自己沁透了世界,把心钻进了物,建设了范畴概念;这许多概念慢慢地变硬变定,失掉本来的人性,仿佛鱼化了石。

到自然科学发达,思想家把初民的认识方法翻了过来,把物来统制心,把鱼化石的科学概念来压塞养鱼的活水。

[1](P131)这里,反映出钱钟书人类学知识的深厚学养和真知灼见,钱钟书之所以谈到原始初民,就是要从人类学的维度回到人类的原点,回到人的本质。

在人居住的世界里,一切皆被人对象化,无不打上了人的情感的烙印,原始人可谓始作俑者。

人类学的研究指出,原始初民的思维是一种神话思维、诗的思维,对事物的认识无不是情感的、诗的。

关于这一点,卡西尔曾有过很精辟的论述:原始人是不会忘记这一点的,他的全部思想和全部感情都仍然嵌入于这种更低的原初层中。

他的自然观既不是纯理论的,也不是纯实践的,而是交感的sympathetic。

如果我们没有抓住这一点,我们就不可能找到通向神话世界之路。

神话的最基本特征不在于思维的某种特殊倾向或人类想象的某种特殊倾向。

神话是情感的产物,它的情感背景使它的所有产品都染上了它自己所特有的色彩。

原始人绝不缺乏把握事物的经验区别的能力,但是在他关于自然与生命的概念中,所有这些区别都被一种更强烈的情感湮没了:他深深地相信,有一种基本的不可磨灭的生命一体化solidari ty of life,沟通了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个别生命形式。

[5](P135)原始人 关于自然与生命的概念 ,被情感 湮没 ,因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情感的、心理的,换言之是移情的。

因此原始人的文化,基于情感,而相连相通,混沌一体。

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人类文化融会贯通这一事实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原始的神话思维仍然存在,只不过渗进了更多清晰的意识和思想,即所谓 科学概念 ;没有再让情占据了主宰。

而情感、意识和思想都是人类的心理或心理的产物。

因此,钱钟书认为移情与唯心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移情作用跟泛客观(pan-objectivism),行为主义跟唯心论,只是一个波浪的起伏,一个原则的变化。

[1](P131)一切人类文化包括文学,都是人类心理的表征。

只不过, 融会贯通之终事每发自混淆变乱之始事 [3](P511)而已。

在 谈艺录 序 中,钱钟书指出: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6],而且在致一位朋友的信中阐述 打通 的学术方法论时,他也表明此方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 阐发古诗文中透露之心理状态 [7]。

之所以有此认识,显然与其关于文学是一种心理状态的表现的理念是分不开的。

二文学是人类心理状态的表现,是钱钟书关于文学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认识,这是就文学和其它人文社科的共同性特征而言,除此之外,文学还具有属己的内涵,它不但是心理的存在,也是一种审美的事实:他学定义均主内容,文学定义独言功用 外则人事,内则心事,均可著为文章,只须移情动魄 斯已歧矣!他学定义,仅树是非之分;文学定义,更严美丑之别,雅郑之殊 往往有控名责实,宜属文学之书,徒以美不掩丑,瑜不掩瑕,或则以落响凡庸,或乃以操调险激,遂皆被屏不得于斯文之列 存在判断与价值判断合而为一,歧路之中,又有歧焉![1](P92)文学既是 外则人事 ,也是 内则心事 的,既是 存在 ,也是有关 美丑 的,是 存在判断与价值判断合而为一 ,这决定了文学内涵的复杂性,立足于其中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给文学下定义,难怪 向来定义,既苦繁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