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
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这次期中考试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全册内容,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0%、判断题20%、材料解析题31%、活动与探究9%。
试卷紧扣教材内容,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注意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试题所选取的背景材料关注现实生活,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试卷的第二大题是判断题,只要求学生判断对与错,这种题型对八年级学生要求过于简单,并且中考已经不考这种题型,而是改错辨析题,建议试卷题型能够模拟中考的题型,让学生训练答题技巧。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中失分最多的是第15题,原因是概念不清楚。
2、第二大题错误率最高的是第21、30题,失分原因是对基础知识把握不牢。
3、材料解析题中失分的原因是不注意审题或题意不理解,出现答非所问现象,如第31题的第1小题要求回答“严重失误是什么”,很多学生回答“造成失误的原因或造成的严重后果”。
4、学生在答题中出现字迹潦草和错别字,文字表达缺乏条理性。
三、反思与今后的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准确审题,仔细领会题目要求,训练答题技巧。
3、对后进生加强思想教育,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
初一年级历史教研组。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篇)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5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一、试卷质量分析: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落下帷幕,此次考试试卷构造合理,分为四局部:单项选择、推断并改错、填空题和材料解析题。
其中选择题50分,推断并改错、填空题分别为10分,材料解析题30分。
试卷难易度适中,比拟注意根底,同时也充分考虑力量的考察。
在强调根底学问的原则下,考察学生运用史学学问、史学理论分析史学现象的力量,并形成科学的唯物史观。
是一套有水平的测试题。
二、学生答题状况:此次试卷位初一学生入校第一次进展系统的历史测验,有点主要表达在绝大多数学生的字迹整齐、洁净,根底学问把握扎实,学生的力量得以表达;但在此次的考试中也发觉诸多问题:1)选择题局部:学生失分点主要集中在18题、24题。
2)非选择题局部,推断并改错、填空两个题学生答得比拟差。
反映了学生根底学问不够扎实,马虎。
3)材料解析题答复状况较好,但反映的问题是不能仔细审题,错字、别字问题较严峻,期中“葵丘会盟”的“葵”错误率高三、测试结果:最高分100分,最底分低于60分。
平均分为84.1分,优秀率60.5%。
四、教学反思:期中考试完毕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阅历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状况作以简洁分析:(一)、教师方面:1.强调根底学问的学习,加强对学生力量方面的培育,加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2.催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以后在这方面多下工夫,提高培优和不差的效率,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3.在读图题上多加练习。
学生的读图题都做得不是很好,可以看出来,读图力量欠缺,要带着学生分析历史图片,进一步提高力量。
(二)、学生方面: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局部学生态度不端正。
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
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正确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严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对下图所反映东汉朝政情况的准确理解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母后主政皇帝无权2、下列没有关系的一组是()A.陈桥兵变——赵匡胤B.岳飞抗金——北宋C.渊澶之盟——寇准D.辽——阿骨打3、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B.所受的教育不同C.仕途不同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4、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C.经济控制的嘉庆 D.思想控制的加强5、《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6、下图是某历史老师在学习宋朝民族关系时,画的民族政权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特征主要是()A.科技发达B.贸易繁荣C.政权并立D.民族统一7、“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8、唐蕃和亲是我国的一段历史佳话,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唐朝公主是()A.金城公主B.王昭君C.西施D.文成公主9、“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10、导致西晋王朝迅速衰落下去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萧条 B.社会上层的腐败C.西晋皇族的混战 D.少数民族的反抗1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初中教研组考试质量分析(3篇)
第1篇一、前言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考试质量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学期,我校初中教研组全体教师高度重视考试质量分析工作,通过对本次考试数据的深入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以下是对本次考试质量的分析报告。
二、考试基本情况本次考试覆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美术等12门学科。
考试对象为七、八、九年级全体学生。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考试质量分析1. 学生整体成绩分析(1)及格率分析本次考试及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七年级及格率为85%,八年级及格率为90%,九年级及格率为92%。
其中,九年级及格率最高,说明九年级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2)优秀率分析本次考试优秀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七年级优秀率为15%,八年级优秀率为20%,九年级优秀率为25%。
九年级优秀率最高,说明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好。
2. 各学科成绩分析(1)语文本次语文考试及格率为85%,优秀率为15%。
从试卷分析来看,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今后,教师应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数学本次数学考试及格率为90%,优秀率为20%。
学生在数学习题解答、几何证明等方面存在不足。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和几何证明能力。
(3)英语本次英语考试及格率为80%,优秀率为15%。
学生在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方面存在不足。
教师应加强词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及格率分别为85%、90%、80%,优秀率分别为15%、20%、10%。
学生在实验操作、概念理解、公式运用等方面存在不足。
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5)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三科及格率分别为85%、90%、80%,优秀率分别为15%、20%、10%。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质
量分析
本文对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并对试卷质量进行了评估。
试卷分析
试卷共分为两部分,A卷和B卷,每卷满分均为100分。
A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各占40%的分值,简答题占20%的分值。
其中选择题难度适当,考查了学生对历史名词和概念的理解;填空题部分题目为解析题,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解题,难度较大;简答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程度。
B卷为论述题,共20分,要求学生针对一篇历史文章进行分析和评论。
B卷难度适中,用语规范,考查了学生对历史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质量分析
根据本次考试的试卷分析结果,整张试卷难度适中,试题内容与学生所学知识点相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形式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答案的规范性。
但在填空题中有一小部分的解析题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历史运用能力有一定考验。
综上,本次考试试卷质量为良好水平。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一试卷质量剖析一、试卷的评论1、试卷的基本状况: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20分钟。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含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研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色:(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要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察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
(2)标高适量。
鉴于当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课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当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拥有简洁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了如指掌。
二、试卷成绩状况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六个班,整体考试成绩来看,六个班成绩都差不多。
三、学生答题质量剖析1、长处(1)对历史教材的骨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依据要求加以复习稳固,对要点知识的掌握较娴熟。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多数学生能采纳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清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依据题意仔细解答。
大多数学生能依据题目的要求,仔细剖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1/3(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升。
大多数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擅长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剖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必定程度上反应学生具备了理解、剖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杂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坚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广泛。
(3)读图、地址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剖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试题中考察考生剖析能力的题目比率很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应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剖析。
(5)复习不到位。
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由是学生在复习过程顶用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良举措1、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指引学生读教材,讲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着重学生剖析、归纳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2022年包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调研试卷及质量分析
2022年包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调研试卷及质量分析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的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期中考试八年级出席共三个班,考试的学生超过人,年级最低分成95分后,最低分10分后,平均分分别为71.4;53.6;66分后。
总体来看,考过了学生的水平。
二、试题分析:1、题型全面,合乎中考。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3、深浅相对较低,重点注重。
本次历史试题从深浅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科学知识的考查很注重。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就是一份比较顺利的试题,既能考过学生的科学知识,又能够考过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25道,总共50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42分,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好,得10-20分。
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3、8、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连线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
(三)材料分析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不理想的,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的发生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自学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
其主要问题整体表现在: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在选择与非选择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审题不认真,答题不深入细致,定义不准确。
卷面当中对题意认知不浅、文字抒发思维混乱不乌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量问题不全面等导致没把握的现象很就是广泛。
如此这些充分反映出来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缺乏,须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予以训练和指导。
③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
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
初一期中考试历史质量分析
十一月份考试历史质量分析许正君一、试题分析:此次期中考试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满分共100分。
试卷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一二单元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
但试题难度适中。
二、答卷情况分析: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从题目上看,选择题的正确率比较高,简答题中17题小4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的思想家是谁?他是那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题变相考查了诸子百家的学派、代表人物。
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
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
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
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三、改进建议: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认真备好一堂课。
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编制和设计导学案。
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到有效教学。
学生明白的不多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讲解。
做到讲练结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或其自己去寻找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2、强化基础知识训练。
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用双色笔构建每课的知识体系。
初一历史期中的考试总结
初一历史期中的考试总结初一历史期中的考试总结1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
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本份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三、试卷分析(一)选择题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
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
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二)非选择题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
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
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
(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
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
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
但也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准确,(6)探究题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
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初中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初中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导言:期中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对初中下册历史期中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找出考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总体情况分析统计了全班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以了解整体的考试情况。
从分数分布情况看,高分段和中等分数段占主导地位,低分段较少。
学生的平均分在70-75分之间,整体评估为中等水平。
但在评查具体题目的得分情况里,仍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试题质量分析通过对期中考试试卷的分析,可以发现其试题质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知识点覆盖不全面:试题集中在历史的事件和人物上,忽略了历史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观念的理解,知识点覆盖不全面。
因此,在未来的考试中,可以适当增加与历史背景相关的题目。
2.题目类型单一:试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很少涉及到解答题。
这样的题型设置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考试中,可以增加一些解答题,并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与分析能力。
3.题目难易度不均衡:部分试题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在今后的试题编写中,应注意控制难度,做到难易适中,以保证试题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梳理,可以发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表现为:1.对关键词的理解不准确:部分学生对试题中的关键词理解不到位,导致答案出现偏差。
这提示我们要加强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答题思路不清晰: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思路混乱,缺乏层次感。
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答题技巧的训练,教导学生如何理清思路,合理组织答案。
3.缺乏实例支撑:部分学生在解答题时缺乏实例支撑,只是空泛地陈述观点。
这个问题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
初一历史期中的考试总结6篇
初一历史期中的考试总结6篇初一历史期中的考试总结1本次期中考试题型、题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中考模式。
非选择题20道20分,占40%。
由于本次考试为闭卷形式,非选择题根据中招试卷结构中的五道题减少为四道大题,分值仍为30分,占60%。
本次考察七年级下册1-12课内容,主要考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两单元中我国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发展历程。
本次考试中年级最高分49,最低分3分。
其中,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年级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2750%5.5%四班2842%11%本次考试发现学生答题中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初三较为相同的有以下几点:(1)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准确、不牢固:题中出现的历史事件、人物贡献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初一第一单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涉及他们在位期间的称谓问题分别对应“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之治”,其实很容易记,但是因为前三课的内容比较集中,学生就把这些知识点搞混。
(2)缺乏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很多学生存在错误的认识,以为历史只要死记硬背就行。
其实不然,大多数学生害怕碰见考察时间的题,就是因为在死记硬背的情况下,很难将知识点进行串联,造成知识的分段记忆。
在这种情况下,将各个事件对号入座当然很难。
并且,这种记忆方法,很难将考察综合能力的题拿下。
(3)审题不仔细、不认真:初一试卷中22题的第2问,在以前练习的时候出现过,但是进行了些微的更改将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删除,但是部分学生不审题,完全靠印象写答案,将“三吏”、“三别”写上。
可见其考试过程中极其不认真。
(4)答题过程中书写不认真:部分成绩比较偏后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态度不认真,非选择题部分仅写几个字,字体潦草、卷面也不整洁。
也有部分学生答题的`时候马虎、粗心,出现添字、漏字的现象。
比如“吏”与“史”两字多次强调,但是在试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学生写错,“安吏之乱”、“诗吏”一大片。
历史初一上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注意学生学习效率,讲过的题再次出现争取大部分同学不失分。
二
5
知识点的准确掌握
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出现混淆语句不能准确判断正误。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判断题型多加练习。
35
10
审题,阅读理解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较差
多练习典型综合应用的习题
关于今后课堂教学的思考和
开放性问题设置不明显
个别试题存在误导倾向
A
试卷卷面
格式正确、字号标准、无误
格式基本符合要求
有错误造成审题困难
A
评分标准
有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且准确、规范,容易操作。
有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且基本准确、规范,容易操作。
个别答案考虑不全面、存在错误。
A
试题的教育功能
注重挖掘试题的教育功能,注重渗透人文精神。
建议
1.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并反复强调,采用各种方式不断强化。
2.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3.及时复习,及时检验,利用好短暂的课堂时间,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加大课堂练习,强化单元检测。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注重分层教学,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4.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备课时丰富教学资料,学习袁腾飞等名师的历史教学语言。
覆盖所学知识75%以上
覆盖所学知识60%以上
A
难易程度
试题的难易比例
7:2:1
试题难易比例
6:3:1
试题难易比例
5:3:1:1
A
区分度
试题区分度高,即优等生得高分,学困生得低分。
试题区分度一般,即优等生与学困生有一定的区分。
七年级一班班主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一班班主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七年级(5)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本学期以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及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本次考试分析如下:一、成绩分析1学生排名进入全级前10名的0人,全级前20名的1人。
进入全级前50名的3人。
进入全级前100名的7人,进入全级前200名的19人,全级总体排名看,拔尖学生太少,两极分化初步凸显,待优生和学困生所占比例较大。
二、原因分析1、优等生人数相对较少,部分优等生如许凯等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优秀但政、史、地、生,许凯其地理和生物成绩为61、66;邢一帆生物62分,项雪研历史为64分等;部分学生在班级内排名在前面,可是部分科目出现不及格的现像,如李新元历史为59分,郭倩历史为58分,地理为53分.也能反映出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偏科现象。
也反映出学生对学科重视力度不够,对三年后的中考还没有确立正确的目标。
2、部分学生本来基础薄弱,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还未能适应,学习成绩不理想。
比如:张倩倩、任喜存、丁功硕、杨瑞的数学B卷是0分。
丁功硕的语文B卷是0分。
丁功硕七门课总分135分,全级498名,家长对学生的学业重视力度不够。
3、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吃苦精神、效率意识、计划意识、节奏意识仍有待进一步规范与提高。
4、平时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眼高手低,所做拓展题的训练不扎实,当时掌握了但是不会灵活运用。
5、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审题不仔细,导致不该错的反而出错了;学生做完题不知道检查,有一小部分学生做好的比较早,他们不认真检查试卷。
6、学生对各门功课的学习时间分配不均衡,对部分学科投入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导致其他科目无暇顾及。
三、今后措施1、多与学生沟通,了角学生的情绪及理理状态,找准学不好的问题,对症下药,力争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试卷分析一直以来被用来检验七年级历史教学成果,记录每位学生每一道题的答题情况,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规划,使教学和指导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范文一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能力立意”的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论述题。
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
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
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
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宜昌市六中七年级历史学科质量分析_2
宜昌市六中七年级历史学科质量分析——2007年春季学期期末执笔:刘劲松一、总体情况2007年春季学期期末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评,是市城区统一组织实施的水平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校实行的是随机编排考场与座位,闭卷考试、统一封闭阅卷、录分。
历史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在考试内容上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精神;在题型上禀承了课改以来的主要形式,略有变化;考试的深度与难度适宜。
我校七年级共计有494名学生参加了测评,考试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当前学生的学习现况。
二、考试情况七年级共计有494名学生参加了测评,年级考试情况如下:从统计情况来看学生共有438人合格,合格率为88.66℅,不合格有56人,不合格率为11.3℅。
学生得分优秀率为31℅。
均分为70.04,卷面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18分。
从考试的结果来看,整个年级学生的成绩呈现出一个纺缍形:中间大两头小;考试的情况比较正常,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卷面分析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错误比较多或得分不理想的题是:23、24、25题。
23题:识图中学生对战国的钱币与秦圆形方孔钱,掌握的不多,九成多的学生已经不能完整的表达这一概念。
这个知识点是上学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说明学生对知识的遗忘。
对纸币与金属货币的优点与不足学生表达得并不清楚,书写表达能力与历史的认知能力的不足体现了出来。
24题:部分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没有掌握,对这一史实中“明、郑和、到达最远地方”这三要素并不熟悉。
对远航中的条件这一论述更是没有体现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
25题:学生对第二点的表达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有一半的学生并不能力讲述清楚自己要或应表达的意思。
四、后期工作1、基础知识还要加强掌握,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根本。
2、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语言与表达方式的掌握还要加强,在课堂上要学会让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来看待与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作为一名教师将怎么样更好的对学生的成绩做出分析呢。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1
一、试卷说明
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紧围绕知识点,重视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计具有发展性。
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答题情况分析
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
1、选择题满分20分。
出错较多的是需要记忆的小题。
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
如最早原始人——元谋人。
2、第二题:非选择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试卷存在大量空白,甚至无试卷。
一些同学只做选择题,或者后面空了许多题。
(2)一些同学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答非所问。
如材料题题3问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许多同学答道家。
又如2题问商鞅的思想,许多同学答创新精神。
(3)不会做看表格题题,看表格题得分过少;
(4)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分封制的作用等。
(5)错字较多。
如秦朝——奏朝。
三、建议
1、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
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快乐起来。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
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争取使他们能够及格。
4、加强历史中的写字练习。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2
(一)基本情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
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湾正式归为中国是在哪个朝代?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三国,三国时是大陆开始和台湾交往,答案应该是元朝设立巡检司后。
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题,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径是什么?应该是科举制,但是因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开科取士,其实就是科举制。
第二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第一个题没有讲过,学生不会做,被外国誉为中国的第5大发明是什么?应该是科举制。
也是人教版内容。
还有一个是唐朝的极盛时期是开元盛世。
学生失分
最多。
第三题是考查的辽西夏北宋等几个国家建立的情况,基本常识,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
第四题是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重要知识点,这个题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自由发挥题,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大运河的开凿。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非选择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3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为闭卷考,试卷共两大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试卷总分100分。
涵盖了历史与社会第一、二单元和思想品德第一、二单元的主要内容,其中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各2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各30分。
本套试卷注重基础,考察全面;重视应用,凸显能力。
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部分选择题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参加考试人数351人,年级平均分62.46分,优秀率10.06,及格率64.50,最高91分,最低10分。
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
思路不
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
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
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
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
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
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例如:历史与社会第11题第1小题考的是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要求从图1《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和图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中归纳概括,学生基本能答到“战乱、变法”等相关知识点,答到“分裂割据、思想解放”的学生较少。
第2小题考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张这一基本知识点,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德、礼”,但是回答完整“仁、克己复礼、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的学生较少,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多加记忆,另外一小部分学生回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是教育思想而非政治主张,这说明学生不会审题。
第3小题学生基本能答出“商鞅变法”但是有部分学生“鞅”字写成了“秧”导致扣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调错别字问题,商鞅变法影响这一点学生能回答出来个大概,但是语言不够规范,说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也没有对历史知识加以理解记忆。
思想品德第11题对知识点不清晰,记忆不够,导致学生评价理由不会分析,纯属在散讲。
核心知识点的记忆还需加强。
思想品德第12题第3小题和第4小题都是让学生讲述如此做的理由,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是都没有结合书本知识点,没有讲到
“对集体负责”与“与人为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些。
思品第13题本题从一个新闻事件为情景,考察学生对诚信、责任和善良的理解。
难度值预估在0.7左右。
材料新,问法明确,提示清晰。
学生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
失分原因分析:
1. 问题明确要求从诚信和责任角度讲,学生很多只写了其中一个方面。
2. 谈谈看法,首先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很多学生此类题目答题不规范。
3. 企业家的作法是属于善良的考察内容,学生无法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个知识点,很多人还是从责任角度回答,缺乏对题目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教学改进: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对善良、诚信、平等、责任等不能很好的区分。
2.答题的规范性(如答题格式,提示语的解读等)需加强。
3.语言不规范,出现了很多口语的表达。
三、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四、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在以后的讲学稿中,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经过期中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
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着提高成绩的目的,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管理、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