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中学高中新课程编排原则和程序

合集下载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XXX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用)为了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潮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我校从2007年秋季开始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

为了保证我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制定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并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此方案。

第一部分总纲一、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学校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必须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深化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立足我校实际,吸取省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我校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营造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课程实施的目标任务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2007-2010年我校实施新课程的目标任务是:1.突出强调普通高中课程“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多样性。

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

把培养目标的健全人格和公民基本素养作为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促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落实。

3.完成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的交流,通过实践、反思,积累我校新课程实施经验,完善我校新课程实施体系,促进新课程在我校的稳步实施。

4.制订我校高中新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重建新课程条件下的班级管理,建设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建学校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文化,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

高中新课程方案

高中新课程方案

高中新课程方案高中新课程方案旨在推动高中教育的综合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课程设置高中新课程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需求。

方案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设置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语言、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学科知识。

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包括文学、历史文化、科学实验、艺术欣赏等,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

二、课程教材高中新课程方案在教材选取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教材的设计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

同时,教材还强调实践应用,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高中新课程方案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将逐渐转变为探究式和合作式教学。

教师将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此外,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高中新课程方案的重要内容,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四、评价方法高中新课程方案将评价方法与教育目标相匹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检测。

评价形式多样化,包括考试、作业、讨论、实验报告、展示等多种方式。

通过综合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情况。

总之,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出台为我国高中教育带来了深刻的改革。

它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一方案的实施需要广大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需要逐步完善和实践的检验。

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中新课程方案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引言:高中新课程实施是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素养水平。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以指导学校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新课程实施,保证其顺利推进。

一、目标与原则1.目标:(1)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品德。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原则:(1)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的认知、情感、道德、身体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

(2)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原则,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4)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等基础学科。

这些学科是学生继续深造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包括理科、文科和艺术等专业课程。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校可以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一种自由选择的学习机会。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如计算机、音乐、舞蹈、摄影等。

三、教学管理1.教师培训: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和培训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课程评价: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校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业、考试、实验、调查等。

评价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便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和干预。

3.教学资源:学校要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一、引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知识面日新月异,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提高高中教育的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制定了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个人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

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2. 知识与技能并重。

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时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3. 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综合评价。

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科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5. 保持连贯性。

与初中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相衔接,保持教育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三、课程设置1. 基础学科(1)语文:加强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英语: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4)物理、化学和生物: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5)政治、历史、地理: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解和关注。

(6)信息技术: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基础教育课程(1)体育:重视学生体格锻炼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美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2024年中学新课程设置和开设方案

2024年中学新课程设置和开设方案

2024年中学新课程设置和开设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对中学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为了培养更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2024年中学新课程设置和开设方案适应了新时代的需求,注重学科整合和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和开设方案1. 新的核心课程设置新的核心课程设置将突出学科整合和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以下主要科目:(1) 语文:强化语文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2) 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3) 英语: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 科学: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

(5) 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学科,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 信息技术:提供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2. 选修课程设置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选修课程,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选修课程设置如下:(1) 文学与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学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科技创新:包括计算机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

(3) 体育与健康:包括体育、健康教育等学科,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4) 经济与管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国际交流:包括外语学习、国际文化交流等学科,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实践活动除了课程学习,学校将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实验实训:开设各种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中学教学常规课程设置方案

中学教学常规课程设置方案

中学教学常规课程设置方案
一、课程设置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校将进行教学常规课程设置的调整,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理念
1. 以学生为本: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 全面发展: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3. 循序渐进:课程设置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到高级,逐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4. 科学性:课程设置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与课时。

三、课程设置内容
1. 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是必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拓展课程:包括选修课和活动课,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方面的课程。

3. 实践课程:包括社会实践、实验操作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德育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四、课程设置实施
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设置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合理安排课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安排课时,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3. 加强师资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东方红中学社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东方红中学社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东方红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作为构建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具体目标之一。

同时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

为此,学校依据《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肃省创建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指导意见》、《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和《甘肃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省级示范高中要求,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校本课程品牌,指导学校社团更加规范合理,全面提升学校特色和办学品位,最终学校德育教育课程化、共同发展。

二、组织机构1、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长:张荣副组长:韩荣邢建东李金杨登荣谢洮霞成员:教导、教研、政教、总务、团委、校本课程研发中心职责: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分类指导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物质保障、政策支持,提供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指导,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促使学校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2、成立校本课程研发中心组长:李金副组长:杜云天廖廷武李志仁成员:外聘专家、教研组长、课程开发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学生社团负责人职责:引领师生充分挖掘、整合学校和地方课程资源,建立健全以校为本、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联合开发校本课程的机制;规范管理课程开发的申报、审批、编写、审查、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全面督导,总结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东方红中学校本课程选课平台。

高中课程设置与调整方案

高中课程设置与调整方案

高中课程设置与调整方案概述高中课程设置与调整方案是指对高中教育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调整,以适应时代变革的发展需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教育的重要阶段,课程设置与调整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未来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学科设置、教学方法、选课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高中课程设置与调整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教育目标与教育思想高中课程设置与调整方案的定位应基于教育目标与教育思想的指导,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课程设置应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科设置与重点发展高中学科设置要与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相结合,注重基础学科和实用学科的融合。

在基础学科方面,要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核心学科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在实用学科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科学、艺术等学科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还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提供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学科选择空间。

教学方法与手段高中课程设置与调整方案应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等,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选课制度与评价方式高中课程设置与调整方案还应关注选课制度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选课制度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需求,合理选择课程,注重个性化发展。

评价方式要突破传统的考试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重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此外,还要加强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注重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高中课程设置与调整方案的实施还需要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能力,注重教师培训和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____年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高中课程设置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需要对高中课程进行新的调整和改革。

因此,拟定本方案,对____年高中新课程进行制定和实施。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原则:(1)紧密结合现代社会需求,聚焦学生个体发展;(2)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3)突出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4)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1)语文: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注重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的能力。

(3)英语: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际应用和跨文化交流。

(4)物理、化学、生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关注前沿科技发展。

(5)政治、历史、地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关注国家和世界的重大事件和问题。

(6)美术、音乐、体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和身体素质,培养审美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7)信息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检索能力,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 选修课程(1)创新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设创新性实践项目。

(2)科技与社会:关注科技发展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组织科技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

(3)实践技能:开设多样化的实践技能课程,如编程、手工制作、修理等。

(4)职业规划与创业: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创业实践,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5)环境与健康:关注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环境保护和健康教育活动。

3. 学分要求(1)必修课程学分要求:各学科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时设置相应的学分,学生需完成相应的学分要求。

高中新课程方案

高中新课程方案
(2)地方课程:根据地方教育政策要求,融入地方特色课程。
2.选修课程
(1)学科拓展课程:在各学科基础上,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学科素养。
(2)跨学科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国际课程:引入国际先进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4)兴趣特长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2篇
高中新课程方案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教育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改革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高中新课程方案。
二、目标定位
1.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科素养,使之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素质。
2.培养学生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3.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4.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三、课程体系
1.必修课程
(1)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高中新课程方案
第1篇
高中新课程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定位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四、课程实施

学校课程编排操作规程

学校课程编排操作规程

学校课程编排操作规程一、前言学校课程编排是指对学校的课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安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合理的课程编排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学校课程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实施,特制订本操作规程,以指导学校各类课程的编排工作。

二、基本原则1. 学科均衡:保证各个学科的合理布局,兼顾基础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发展。

2. 目标导向:课程编排应与学校教育目标相契合,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3. 实用性原则:课程编排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深度。

三、课程编排步骤1. 需求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分析确定需要开设的课程类型和学科范围。

2. 课程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设计具体的课程目标、内容和活动,确保课程有一定的层次感和连贯性。

3. 课程安排:根据学期长度和课时数,合理安排每个学科的课程进度和时间分配。

4. 师资配置: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合理安排教师的授课任务和课程分工。

5. 课程评估: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施要求1. 课程紧密衔接:各学科课程之间要相互衔接,避免过多的重复和冲突。

2. 活动丰富多样:课程编排要兼顾理论与实践,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学科整体推进:学校要设立学科整合小组,进行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和课程整合。

4. 资源共享:学校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教师之间要相互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经验。

5. 课程保证措施:学校要加强对课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五、课程编排的意义1. 提高教学效果:合理的课程编排能够提高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2. 促进学生发展:课程编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3. 培养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课务安排和调整有关规定模版

高中课务安排和调整有关规定模版

高中课务安排和调整有关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高中课务安排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中课务安排和调整的原则是科学、合理、公平、灵活。

第三条高中课务安排和调整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确保课程设置恰当,教师配备合理,学生负担适度。

第四条高中课务安排和调整应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学生课程,避免过分集中或冲突。

第五条学校应建立健全高中课务安排和调整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合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六条高中课程设置应符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及学校的办学特色。

第七条高中课程设置应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八条高中课程设置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九条高中课程设置应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第十条高中课程设置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第三章课程配备第十一条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配备教师,确保高中课程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教师的配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条件,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第十三条教师的配备应注重学科结构的合理安排,既要保证专业学科的教学水平,又要注重素质教育和课程的综合性。

第十四条学校应适当调整教师的工作量,合理分配教师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职业发展。

第四章学生课程安排第十五条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科学安排学生的课程。

第十六条学生的课程安排应均衡,避免课程过重或过轻,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十七条学生的课程安排应合理分配时间,综合考虑各学科的学习负担,确保学生能充分掌握知识和技能。

第十八条学校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章课程调整第十九条高中课程调整应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

第二十条高中课程调整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经过教学研究和评估,审慎决策。

教导处高中新课程编排方案

教导处高中新课程编排方案

教导处高中新课程编排方案教导处高中新课程编排方案一、编制依据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全国热议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教导处组织教育专家和教师共同研究制定了本方案,旨在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方向。

二、编制背景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部门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而推出的全面改革,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人才。

教导处积极配合该改革,认真编制了本方案,进一步推动高中新课程改革落地实施。

三、编排思路本方案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为基础,结合新课程改革六大模块,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高中新课程编排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四、编排方案的具体内容第一模块:知识与能力的转化针对高中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欠缺,本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学科:1.数学;2.物理;3.化学;4.生物;5.地理;6.历史;7.政治。

该模块的课程设置覆盖了学生大部分的基础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转化为技能。

第二模块:素质教育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学科:1.语文;2.英语;3.体育;4.美术;5.音乐;6.信息技术。

通过对多种素质的培养,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出各自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并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模块:高考核心知识高考,作为中国大学生招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考点已经明显萎缩,高考科目的选取已经明显向基础知识集中,因此本模块重点将目光放在以下几个学科:1.语文;2.数学;3.英语;4.物理;5.化学。

通过对核心知识的把握和精细化的补充,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高考,为进一步学术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模块:社会发展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社会实践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愈加凸显,本模块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公民与法治;2.经济与管理;3.生命与健康;4.科技与创新;5.艺术与文化。

高中新课程编排方案

高中新课程编排方案

高中新课程编排方案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拟定方案如下。

一、课程资源(一)学校基本情况(1)师资情况我校高中部教学班共46个,学生共有2650人;高中教师共236人,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高级教师68人,中级教师156人。

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人,年轻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华东师大、江西师大、上饶师院、赣南师院等大学。

(2)学校基本设施、设备情况学校占地面积约130亩,建有教学楼2栋,综合楼、图书馆、现代技术教育中心,拥有物理实验室3间、化学实验室3间、生物实验室2间,计算机房2间、语音室1间,多媒体教室1间,多功能报告厅1间,图书馆藏书14万余册,建有千兆主干校园网等。

将有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将扩建4间,电子阅览室1间,专用的理、化、生实验室将增加12间,劳技教室2间,将建成400米塑胶跑道,具有较好的硬件资源,能支持选修模块课程的开设。

(3)社区资源我校地处上饶市上饶县城,比邻上饶工业园区,作为可以利用的教学的社区环境资源,有各种电子厂、机械制造厂,服装厂,以及社区的多所小学和幼儿园、附近的农村。

这些都是我们的社区资源。

(二)教学资源分析(1)师资现状分析①我校高中的师生比为1:16。

基本上符合江西省编制委员会下达的新的定编标准。

②我校高中教师达到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85�。

特、高级教师占43.7�,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队伍。

从年龄结构看,我校高中教师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85.55�,整个群体呈年轻化的趋势。

这对我们新课程的实施是很有利的,因为年轻教师思想活,观念新,相对老教师容易接受新课程的理念。

但我们也发现:部分的教师观念滞后,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形式,课程意识比较弱,仍然以教材为中心,还没有认识到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比较低;另一方面,高中教师工作量大,每天忙于上课、备课、下班辅导,缺少进修的时间和机会;有的科组内教学资源缺少整合,教师间缺少合作,因此科组内教师之间或学科教师之间的课程资源没有充分共享。

东方红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东方红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东方红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推进我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东方红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2) 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信息、交流信息、开展合作;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高中课务安排和调整有关规定(三篇)

高中课务安排和调整有关规定(三篇)

高中课务安排和调整有关规定一、课务安排的基本原则高中课务安排的抓手是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制定符合国家教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方案。

以下是高中课务安排的基本原则:1. 教材进度和内容合理安排高中课程的教材内容繁多,在限定的学习时间内要合理安排,确保教学进度跟上课程要求。

同时,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材进度和内容,尽量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兼顾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衔接高中各学科之间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在课程安排上要兼顾学科之间的衔接,尤其是纵向的课程衔接。

要把握好上一学期和下一学期的过渡,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新学期的知识内容。

3. 突出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安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注重体育、艺术等非学科教育的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高中学生个性差异较大,课程安排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点,为学生提供根据兴趣选择学习项目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5. 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课程安排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务安排的具体规定高中课务安排涉及到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课程进度和作业布置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定:1. 教学内容的安排(1) 教材内容的侧重点根据教材的总体安排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每个教学单元所要达到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

(2) 教学单元的划分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科的特点,合理划分教学单元,确保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充足,学习内容完成。

(3) 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巩固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反复和巩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学时分配的安排(1) 每周学时的安排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每周各学科的学时分配,确保各学科有充足的学习时间。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原则包括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原则包括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原则包括
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性原则:普通高中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基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综合性原则:普通高中课程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3. 选择性原则:普通高中课程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4. 实践性原则:普通高中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 个性化原则:普通高中课程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6. 时代性原则:普通高中课程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最新发展。

7. 开放性原则:普通高中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红中学高中新课程编排原则和程序
一、课程编排原则
1.学校编排两套课表:必修课表和选修课表。

先排出必修课表,再排选修课表。

每个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课表,个人课表包括:课程名称、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

2.原则上,高中三年必修课以行政班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管理,辅之以教学班组织教学。

学生选课后,按选课人员形成教学班,允许学生跨班上课。

在教育教学资源允许和条件成熟情况下,可以探索打破班级或年级安排课程。

3.高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

逐步增设选修课程。

高三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

4.规划课程:按学科课程进度安排必修课,在保证必修课的基础上安排选修课,力求每天所排课程不超过6门。

选修课程中某一个学科、某一模块的知识需要其它学科知识支撑,或选修课的系列之间、模块之间、专题之间有递进关系的应按顺序开设,没有递进关系的可平行开设。

每门课程的周课时数一般为偶数,如每周2节或每周4节,根据我市高中学校的实际情况,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可以每周开2节,语文、英语、数学每周4节,选修课2节连排,音乐、美术、通用技术可每周1节或隔周1节。

5.学生选课以学期为单位,即一次选定本学期内两学段所有想修习的课程。

学生选课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在下学期开学前基本完成排课。

新课程实施第一年,学校可根据现实条件,在保证开设所有必修模块课程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优先开设所提供选修模块80%以上的选修课程;同时,学校要制订规划,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选修II模块课程。

7.选修模块开设的要求,25名以上学生选修的,学校必须开设:11—24名学生选修的,学校尽可能开设;少于10名学生选修的,学校可以不开设。

二、课程编排程序
1.学校的课程编排是在主管校长领导下,教导处会同教研组具体负责。

2.各教研组讨论并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意见和开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报教导处。

3.学校教导处对各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排出学校必修课课表,列出下一学期供学生选修的选修课清单,报主管校长批准。

4.学生依据学校的必修课表和选修课清单,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自己的意愿
进行选课,并填写选课单。

5.班主任对本班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并报学校教导处。

6.学校教导处对全校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调整,编排出下一学期的选修课课表。

7.学生依据学校必修课课表和选修课课表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8.课程编排流程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