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binder原理
异步binder原理
异步binder原理在Android 中,Binder 是用于跨进程通信的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机制。
当谈到异步Binder 时,通常指的是Binder 中的异步消息传递机制。
这是通过使用`Handler` 和`Message` 实现的。
以下是异步Binder 的基本原理:1. Handler 和Message:在Android 中,`Handler` 是用于处理消息的机制,而`Message` 是消息的数据载体。
在异步Binder 中,每个进程都有一个`Handler` 与其相关联,用于处理异步消息。
`Message` 中包含了要发送的数据、目标`Handler` 等信息。
2. AIDL 接口:异步Binder 的使用通常涉及到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接口定义。
通过AIDL,可以定义跨进程通信所需的接口方法和数据类型。
生成的AIDL 文件将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进行通信。
3. 客户端和服务端通信流程:-客户端:-客户端通过AIDL 接口提供的方法创建一个`Message` 对象,并将其发送给服务端的`Handler`。
-客户端可以通过`Handler` 的`sendMessage` 方法发送消息,或者通过`sendXXX` 系列方法发送带有回调的异步消息。
-服务端:-服务端在`onCreate` 方法中创建一个`Handler` 对象,并处理从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消息。
-服务端通过实现AIDL 接口提供的方法,执行相应的操作,然后通过客户端提供的`IBinder` 对象向客户端发送异步消息。
-客户端的`Handler` 接收到异步消息后,执行相应的回调操作。
4. 异步回调:为了在异步Binder 中实现异步回调,通常使用`Binder` 对象的`linkToDeath` 方法监听客户端的死亡(crash)事件,以便在客户端死亡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binder代码解析
binder代码解析概述本文将对bi nd er代码进行解析,介绍它的作用、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等相关内容。
bi nd er是一种用于跨进程通信的机制,它可以在不同的A n dr oi d组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递和函数调用,极大地方便了应用程序的开发。
什么是bind er?b i nd er是A nd ro id系统中实现进程间通信(IP C)的核心机制之一。
它通过提供客户端和服务端的桥梁,使得不同进程中的组件可以相互交互和通信。
binde r的工作原理b i nd er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创建服务端:服务端是通过继承`Bin d er`类并实现相应功能的方式来创建的。
服务端提供了一系列可以跨进程调用的方法。
2.创建客户端:客户端需要通过`S er vi c eC on ne ct io n`接口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并通过系统调用来获取服务端的`Bi nd er`对象。
3.调用远程方法:客户端通过获得的`B i nd er`对象,可以调用服务端提供的方法。
这些方法会被代理到服务端执行,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4.传输数据:在进行远程方法调用时,数据需要进行传输。
b i nd er使用`P ar ce l`类来进行数据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binde r的使用方法使用bi nd er的基本步骤如下:1.创建服务端类:创建一个类继承`Bin d er`,并实现需要跨进程调用的方法。
2.注册服务端:在`A n dr oi dM an if es t.x m l`文件中声明服务端,并指定相应的`Se rv ice`类。
3.创建客户端类:创建一个类,通过`S e rv ic eC on ne ct ion`接口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并获取服务端的`Bi nd er`对象。
4.调用远程方法:通过获得的`Bi nd er`对象,可以调用服务端提供的方法。
5.解除绑定:使用`u n bi nd Se rv ic e()`方法解除客户端与服务端的连接。
androidbinder机制原理
androidbinder机制原理Android Binder 机制原理什么是 Android Binder 机制?Android Binder 机制是 Android 系统中用于进行进程间通信(IPC)的核心机制之一。
它负责在不同的 Android 组件之间传递数据和进行远程方法调用。
为什么 Android 需要 Binder 机制?Android 系统的设计中,每个应用程序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它们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协作。
而 Binder 机制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和可靠的方式来实现进程间通信。
Binder 机制的关键组件Binder 机制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组件组成:1. 服务端(Server)服务端是提供服务的组件,它通过继承Binder类并实现对应的接口,将服务提供给客户端使用。
2. 客户端(Client)客户端是使用服务的组件,它通过 Binder 机制与服务端进行通信,获取所需的数据或调用对应的方法。
3. Binder 驱动(Binder Driver)Binder 驱动是位于 Linux 内核中的模块,负责处理进程间通信的底层操作,如进程注册、线程管理、进程间通信等。
4. Binder 通信线程(Binder Communication Thread)Binder 通信线程是运行在客户端和服务端进程中的线程,负责处理进程间通信的具体细节,如数据传输、对象序列化等。
5. Binder 编译器(Binder Compiler)Binder 编译器是将服务端定义的接口文件生成对应的 Java 接口和代理类,用于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
Binder 机制的工作流程Android Binder 机制的工作流程可以简要描述如下:1.客户端通过绑定机制连接到服务端,获取服务的引用。
2.客户端通过服务的引用调用远程方法,并传递相应的参数。
3.客户端的请求通过 Binder 通信线程封装成消息并发送给服务端。
binder机制原理
binder机制原理Binder机制原理。
Binder机制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种进程间通信(IPC)方式,它允许不同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在Android系统中,各个应用程序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它们需要进行数据共享和通信,而Binder机制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
Binder机制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Binder驱动程序、Binder通信线程和Binder通信的数据结构。
在Android系统中,Binder驱动程序负责管理Binder通信,它将用户空间的Binder通信请求转发到内核空间,并在内核空间中完成通信操作。
Binder通信线程则是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进行通信的桥梁,它负责将用户空间的通信请求传递给Binder驱动程序,并将内核空间的通信结果返回给用户空间。
而Binder通信的数据结构则是用来传递和存储通信数据的,它包括Binder引用、Binder节点和Binder死亡通知等。
在Android系统中,每个进程都有一个Binder驱动程序和一个Binder通信线程,它们负责处理进程内部的Binder通信。
当一个进程需要和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时,它会通过Binder驱动程序向目标进程发送一个Binder引用,目标进程接收到Binder引用后,就可以通过Binder通信线程和目标进程进行通信。
这样,就实现了不同进程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通信。
Binder机制的原理虽然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在实际使用中,开发者只需要使用Android提供的Binder API就可以轻松实现进程间通信。
Android系统已经封装了Binder机制的底层实现,开发者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即可。
在Android开发中,常用的Binder通信方式包括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和Messenger等,它们都是基于Binder机制实现的。
总的来说,Binder机制是Android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为不同进程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通信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binder 原理
binder 原理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种进程间通信(IPC)机制,用于不同进程间的对象调用和数据传输。
Binder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Binder驱动:Binder驱动是Linux内核中的一部分,它提供了底层的IPC支持。
每个进程都可以通过特殊文件/dev/binder与驱动进行通信。
2. Binder机制:Binder机制通过三个重要的组件来实现进程间通信,分别是ServiceManager、Binder驱动和Binder通信框架。
- ServiceManager:ServiceManager是Binder的管理服务。
它保持对每个注册的“服务”对象的引用,并通过指定的接口名称提供对这些服务对象的访问。
- Binder驱动:Binder驱动负责处理底层的IPC通信,包括进程间的消息传递和对象的引用传递。
Binder驱动通过Binder节点(Binder Node)维护了一个全局的对象引用表,每个Binder对象都有一个唯一的Binder引用。
- Binder通信框架:Binder通信框架运行在用户态,负责进程间的通信,包括进程之间的消息传递、对象的引用传递等。
它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类,如Binder、IBinder、BinderProxy等,用于实现跨进程调用、远程对象引用等功能。
3. Binder对象:在Binder机制中,对象是通过Binder对象来实现的。
每个Binder对象都实现了IBinder接口,IBinder接口定义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如查询Binder引用、跨进程调用等。
4. 跨进程调用过程:当一个进程需要调用另一个进程中的对象时,它首先从ServiceManager查询目标对象的引用。
然后,它将调用请求以消息的形式发送给目标进程。
在目标进程中,Binder驱动接收到消息后,将消息交给Binder通信框架处理。
Binder通信框架通过查询全局的对象引用表,找到目标对象并调用相应的方法。
binder机制原理和dds原理
binder机制原理和dds原理Binder机制原理和DDS原理一、Binder机制原理Binder机制是Android操作系统中用于进程间通信(IPC)的一种机制,它提供了一种轻量级的、高效的跨进程通信方式。
1. Binder机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Binder机制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Binder驱动:位于Linux内核空间,负责底层的进程间通信。
- Binder服务端:运行在服务端进程中,负责提供服务接口。
- Binder客户端:运行在客户端进程中,负责调用服务端提供的接口。
- Binder代理:位于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负责在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传输数据和消息。
2. Binder机制的工作原理:Binder机制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客户端调用:客户端通过Binder代理调用服务端提供的接口方法。
- 进程间通信:Binder代理将调用请求封装成一个Binder消息,并通过Binder驱动将消息发送给服务端。
- 服务端响应:服务端接收到Binder消息后,解析消息并调用相应的接口方法进行处理。
- 返回结果:服务端将处理结果封装成一个Binder消息,并通过Binder驱动将消息发送给客户端。
- 客户端接收: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返回的消息后,解析消息并获取处理结果。
3. Binder机制的特点:- 跨进程通信:Binder机制可以实现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进程间通信。
- 高效可靠:Binder机制底层使用了共享内存和缓冲区技术,可以高效地传输大量数据,同时具有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可靠性。
- 安全性:Binder机制通过权限验证和身份标识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可以防止恶意程序的攻击。
- 支持多线程:Binder机制支持多线程并发访问,可以在多线程环境下进行并发操作。
二、DDS原理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数据分发服务)是一种用于实时系统中的分布式数据通信的标准,它提供了一种可靠、实时的数据传输机制。
android binder用法
android binder用法
Android 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种进程间通信(IPC)机制,用于在不同的进程之间传递数据和进行方法调用。
以下是Android Binder的一些常见用法:
1. 远程服务:Android Binder可以用于创建远程服务,将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其他应用可以通过Binder跨进程调用该服务提供的方法。
2. 跨进程通信:Android Binder可以在不同的进程之间传递数据,应用通过Binder将数据发送到目标进程,然后在目标进程中接收数据。
3. 远程回调:Android Binder可以用于实现远程回调,即将一个接口传递到另一个进程,并在另一个进程中调用该接口的方法,实现跨进程的事件回调。
4. 跨进程共享数据:Android Binder可以用于在不同的进程之间共享数据,应用可以通过Binder在一个进程中修改数据,在另一个进程中读取修改后的数据。
5. 系统服务:Android系统中的一些核心服务例如ActivityManagerService、WindowManagerService等都是通过Binder提供给其他应用调用的。
总之,Android Binder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式进行进程间通信和数据共享,可以满足不同应用之间的各种需求。
binder线程池工作原理
binder线程池工作原理Binder线程池是Android中用于处理跨进程通信(IPC)的一种机制,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维护一个线程池来处理跨进程通信的请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Binder线程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Android系统中的应用。
我们需要了解Binder的基本概念。
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种IPC 机制,它允许不同进程间进行通信。
在Android系统中,每个进程都有一个Binder驱动,它负责处理进程间通信的请求。
当一个进程需要与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时,它会通过Binder驱动发送请求,并等待对方进程的响应。
在Android系统中,每个进程都有一个Binder线程池,它用于处理进程间通信的请求。
当一个进程接收到一个跨进程通信的请求时,它会将该请求放入自己的Binder线程池中,并由线程池中的一个线程来处理该请求。
Binder线程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一个进程接收到一个跨进程通信的请求时,它首先会判断当前是否有空闲的线程可以处理该请求。
如果有空闲的线程,则将该请求交给空闲线程处理;如果没有空闲的线程,则会根据一定的策略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处理该请求。
在处理请求时,Binder线程池会先检查请求的类型。
如果是一个耗时的操作,比如读取大量数据,线程池会将该请求放入一个专门处理耗时操作的线程中。
这样可以避免耗时操作对其他请求的影响。
如果是一个简单的操作,线程池会将该请求放入一个普通的线程中处理。
Binder线程池还会维护一个请求队列,用于存放等待处理的请求。
当所有线程都在处理其他请求时,新的请求会被放入请求队列中,等待线程池有空闲的线程时再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Binder线程池的大小是有限的。
在Android系统中,默认情况下,每个进程的Binder线程池大小为16。
这是因为线程的创建和销毁都需要消耗一定的系统资源,如果线程池过大,会导致系统资源的浪费。
因此,Android系统为每个进程设置了一个适当的线程池大小,以确保系统资源的合理利用。
binder通信原理
binder通信原理
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用于进程间通信(IPC)的核心机制,它通过共享内存技术实现进程间数据的传输。
Binder通信的原理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客户端进程向系统服务管理进程(Service Manager)请求获取
某个服务对象的引用。
2. 系统服务管理进程在服务注册表中查找该服务对象,如果找到则返回服务引用。
3. 客户端进程通过服务引用向服务进程发送请求消息,消息中包含请求码、输入参数等信息。
4. 服务进程中的Binder驱动收到请求消息后,解析请求码并
调用对应的JNI接口解包请求参数,执行对应的服务接口逻辑,并返回结果消息。
5. Binder驱动将结果消息传递给系统服务管理进程,后者根据消息中的服务引用找到对应的客户端进程。
6. 客户端进程通过Binder驱动解析结果消息,并获取服务进
程返回的结果数据。
总之,Binder通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共享内存技术实现不同进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它包含了服务注册、服务查找、消息
传递、JNI接口调用等一系列的过程,可以实现优秀的android 进程间通信。
安卓进程间通信的四种方式(含案例)
安卓进程间通信的四种方式(含案例)1. Binder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种轻量级的进程间通信机制。
它基于C++语言实现,允许多个进程共享数据和调用彼此的方法。
Binder有三个角色:服务端、客户端和服务管理器。
服务端提供服务并注册到服务管理器,客户端通过服务管理器获取服务对象并进行通信。
例如,一个应用可能需要使用另一个应用提供的服务,通过Binder可以跨进程访问服务的方法。
服务端可以实现一个抽象类,并将其注册到服务管理器,客户端通过服务管理器获取服务对象,并调用其方法。
2. ContentProviderContentProvider是Android提供的一种数据共享机制,能够使一个应用程序的数据集对其他应用程序可见。
ContentProvider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允许其他应用程序通过URI进行数据的访问、插入、更新和删除。
例如,一个应用程序有一个存储用户信息的数据库,通过将ContentProvider暴露给其他应用程序,其他应用程序可以通过URI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用户信息。
3.广播广播是Android提供的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方式。
广播通过Intent传递消息,发送广播的应用程序将消息发送给其他应用程序,并且其他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注册广播接收器来接收这些消息。
例如,一个应用程序可能发送一个自定义广播来通知其他应用程序有关一些事件的发生,其他应用程序可以注册广播接收器来接收这个广播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4. MessengerMessenger是一种轻量级的IPC机制,它是基于Binder实现的。
Messenger可以在不同的进程间发送Message对象,通过Message对象传递数据。
例如,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创建一个Messenger实例,并将其传递给另一个应用程序,另一个应用程序可以通过Messenger向第一个应用程序发送消息,并通过消息携带数据。
以上是安卓进程间通信的四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图文详解AndroidBinder跨进程通信机制原理
图⽂详解AndroidBinder跨进程通信机制原理⽬录⽬录1. Binder到底是什么?中⽂即粘合剂,意思为粘合了两个不同的进程⽹上有很多对Binder的定义,但都说不清楚:Binder是跨进程通信⽅式、它实现了IBinder接⼝,是连接ServiceManager的桥梁blabla,估计⼤家都看晕了,没法很好的理解我认为:对于Binder的定义,在不同场景下其定义不同定义在本⽂的讲解中,按照⼤⾓度 -> ⼩⾓度去分析Binder,即:先从机制、模型的⾓度去分析整个Binder跨进程通信机制的模型其中,会详细分析模型组成中的Binder驱动再从源码实现⾓度,分析Binder在Android中的具体实现从⽽全⽅位地介绍Binder,希望你们会喜欢。
2. 知识储备在讲解Binder前,我们先了解⼀些基础知识2.1 进程空间分配⼀个进程空间分为⽤户空间 & 内核空间(Kernel),即把进程内⽤户 & 内核隔离开来⼆者区别:1. 进程间,⽤户空间的数据不可共享,所以⽤户空间 = 不可共享空间2. 进程间,内核空间的数据可共享,所以内核空间 = 可共享空间进程内⽤户与内核进⾏交互称为系统调⽤⽰意图2.2 进程隔离为了保证安全性 & 独⽴性,⼀个进程不能直接操作或者访问另⼀个进程,即Android的进程是相互独⽴、隔离的2.3 跨进程通信(IPC)隔离后,由于某些需求,进程间需要合作 / 交互跨进程间通信的原理1. 先通过进程间的内核空间进⾏数据交互2. 再通过进程内的⽤户空间 & 内核空间进⾏数据交互,从⽽实现进程间的⽤户空间的数据交互⽰意图⽽Binder,就是充当连接两个进程(内核空间)的通道。
3. Binder 跨进程通信机制模型3.1 模型原理Binder跨进程通信机制模型基于Client - Server模式,模型原理图如下:相信我,⼀张图就能解决问题⽰意图3.2 额外说明说明1:Client进程、Server进程 & Service Manager进程之间的交互都必须通过Binder驱动(使⽤open和ioctl⽂件操作函数),⽽⾮直接交互 **原因:1. Client进程、Server进程 & Service Manager进程属于进程空间的⽤户空间,不可进⾏进程间交互2. Binder驱动属于进程空间的内核空间,可进⾏进程间 & 进程内交互所以,原理图可表⽰为以下:虚线表⽰并⾮直接交互⽰意图说明2:Binder驱动 & Service Manager进程属于Android基础架构(即系统已经实现好了);⽽Client进程和Server进程属于Android应⽤层(需要开发者⾃⼰实现)所以,在进⾏跨进程通信时,开发者只需⾃定义Client & Server进程并显式使⽤上述3个步骤,最终借助Android的基本架构功能就可完成进程间通信⽰意图说明3:Binder请求的线程管理Server进程会创建很多线程来处理Binder请求管理Binder模型的线程是采⽤Binder驱动的线程池,并由Binder驱动⾃⾝进⾏管理⽽不是由Server进程来管理的⼀个进程的Binder线程数默认最⼤是16,超过的请求会被阻塞等待空闲的Binder线程。
android binder通信原理
android binder通信原理AndroidBinder通信是Android系统中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机制。
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种IPC(进程间通信)机制,也是一种驱动。
通过它,在不同的进程之间传递数据和进行方法调用。
在Android 中,Binder主要用于服务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客户端可以通过Binder与服务通信,服务也可以通过Binder与客户端通信。
Binder通信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客户端调用服务端接口:客户端通过Binder代理对象调用服务端提供的接口方法。
2. Binder代理对象将请求发送给Binder驱动:Binder代理对象会将请求封装成一个Binder调用请求,并通过Binder驱动发送给服务端。
3. Binder驱动将请求传递给服务端:服务端通过Binder驱动接收到请求,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 服务端返回响应:服务端将处理结果返回给Binder驱动。
5. Binder驱动将响应传递给客户端:Binder驱动将服务端返回的响应传递给客户端的Binder代理对象。
Binder通信的核心是Binder驱动,它负责处理和转发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请求。
在Android中,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Binder 驱动。
当客户端和服务端位于不同进程时,需要通过Binder驱动进行通信。
因此,Binder驱动是Android中进程间通信的核心。
总之,Android Binder通信原理是通过Binder代理对象、Binder驱动以及服务端来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可以实现进程间数据的传递和方法的调用。
它是Android系统中重要的IPC机制之一。
binder线程池工作原理
binder线程池工作原理Binder线程池是Android系统中的关键组件之一,用于管理应用程序中的线程。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创建和管理线程池,以便在需要执行任务时能够高效地调度和执行。
在Android系统中,应用程序需要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例如网络请求、数据库操作等。
为了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率,Android引入了线程池的概念。
线程池允许我们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线程,并将任务分配给这些线程来执行。
这样可以避免频繁地创建和销毁线程,提高了应用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Binder线程池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创建线程池:Binder线程池在应用程序启动时被创建,并根据配置参数设置线程池的大小。
线程池的大小通常根据设备的性能和应用程序的需求来确定。
创建线程池后,线程池中会初始化一定数量的工作线程,这些线程处于等待状态,准备执行任务。
2. 提交任务:应用程序通过Binder机制将任务提交给线程池。
任务可以是一个Runnable对象或一个Callable对象。
线程池会将任务放入任务队列中,等待执行。
3. 调度任务:线程池会按照一定的调度策略从任务队列中选择任务,并将任务分配给空闲的工作线程执行。
调度策略可以是先进先出、最早开始或优先级等。
4. 执行任务:工作线程从任务队列中获取任务,并执行任务的run 方法或call方法。
任务的执行可能涉及到CPU计算、IO操作或其他耗时操作。
执行完任务后,工作线程会再次变为空闲状态,等待下一个任务的分配。
5. 完成任务:当任务执行完毕时,线程池会通知任务的提交者,任务的结果可以通过回调函数或Future对象获取。
6. 线程池的管理:Binder线程池会动态调整线程池的大小,以适应应用程序的需求。
当任务量增加时,线程池会增加工作线程的数量;当任务量减少时,线程池会减少工作线程的数量。
这样可以提高线程池的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总结起来,Binder线程池通过创建和管理线程池,实现了任务的高效调度和执行。
binder原理和实现机制
binder原理和实现机制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件,它不仅用于进程间通信,同时还承担了Android系统中各种管理任务,如权限管理、服务管理等。
本文将围绕Binder原理和实现机制进行详细讲解。
一、Binder原理Binder原理主要由Binder驱动、Binder进程间通信机制和Binder对象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1. Binder驱动Binder驱动作为Android系统内核的一部分,它是Binder通信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主要作用是与内核中的线程调度器以及内存管理器无缝协作,将进程间通信的数据从一个进程传递到另外一个进程。
被称为Binder通信的进程被称为Server端(或者binder服务进程),负责处理来自其他客户端进程的请求。
被称为Client端(或者binder客户端进程),则通过Binder接口来调用Server端的服务。
2. Binder进程间通信机制Binder进程间通信机制基于C/S(Client/Server)架构,具有一下特点:① Client进程向Server进程请求Binder服务;② Server进程响应Client进程请求;③ Server进程提供一个或者多个Binder对象,Client进程通过Binder对象来访问服务;④ Client进程通过ServiceManager来获取Binder对象,ServiceManger在Server进程中需要提供相关的服务注册操作。
3. Binder对象管理系统每个Binder对象在系统中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称之为Binder引用。
Binder对象管理系统负责管理Binder引用,每个Binder引用对应一个Binder对象,并保存在进程的Binder引用表中。
Client进程向ServiceManager请求获取Binder对象时,实际上是请求ServiceManager返回Binder引用。
Client进程获取到Binder引用后,可以通过Binder引用从Binder对象管理系统中获取到Server端提供的Binder对象。
binder通信机制
binder通信机制Binder通信机制是Android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进程间通信技术,它可以让不同的进程之间进行无缝的通信,因此被广泛用于Android 系统中。
Binder通信机制的原理非常简单,它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来实现进程间通信,这些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建消息接收器在Binder通信机制中,每个进程都需要创建一个消息接收器,用于接收来自其他进程的消息。
消息接收器是一个Binder对象,它通常被称为“服务”。
2. 启动消息接收器为了让其他进程能够访问到这个消息接收器,我们需要在运行时将其注册到系统中。
这个过程是通过调用Context.registerService()方法来完成的。
当注册成功后,其他进程就可以通过Binder通信机制来访问该服务。
3. 绑定消息接收器当其他进程需要访问该服务时,它们可以使用一个名为“BinderProxy”的对象来绑定该服务。
这个绑定过程是通过IBinder 接口来实现的。
我们可以通过该接口中的方法来获取服务所在的进程ID,以及调用该进程中的函数。
4. 发送消息至消息接收器当成功获取到服务所在的进程ID后,其他进程就可以通过Binder通信机制来向该进程发送消息。
这个过程是通过IBinder接口中的transact()方法来实现的。
在发送消息时,我们需要指定该消息所属的函数的编号,以及需要传递的参数列表。
总的来说,Binder通信机制是Android中非常重要和实用的一种技术。
它为多进程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方便和便利,使得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通过掌握以上的四个步骤,开发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多进程之间的通信,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和功能性。
binder机制原理
binder机制原理
一、binder机制原理
1.什么是binder机制
Binder机制是Android系统中方便实现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机制,它使得进程之间可以通过内核层实现远程方法调用。
它是服务管理器Service Manager的基础,可以实现在Android系统中各个应用进程之间进行通信。
2.binder机制的主要作用
(1)实现Android内部多进程间的通信,也可以实现跨进程的数据交换和消息传递。
(2)实现Android内部进程之间的远程方法调用,可以实现一个进程使用另外一个进程的服务和功能。
(3)实现Android系统的服务管理,比如实现服务的启动、停止和管理等功能。
3.binder机制的工作流程
(1)先绑定:首先是两个应用间实现绑定,也就是通过Service Manager完成的提供应用传递参数进行绑定,即Client向Service Manager发送信息,将Service和Client进行绑定。
(2)再调用:绑定完成之后,Client可以直接调用Service内部的函数,进行多进程间的通信。
(3)再解绑:最后,Client可以对这个Service关闭或者解绑,也就是关闭进程之间的连接,释放资源。
android binder机制原理
android binder机制原理Android Binder机制原理在Android系统中,不同进程间的通信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应用程序之间或系统服务之间的通信。
为了保证通信的稳定和效率,Android系统采用了一种名为Binder机制的进程间通信(IPC)方案。
本文将介绍Android Binder机制的原理以及它的工作模式。
一、Android Binder机制的原理Android Binder机制是基于C++语言和Linux内核的,在Binder 机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Binder对象”。
Binder对象是一个可以跨进程使用的对象,它通过进程间共享内存的方式进行通信,以提高性能和效率。
Binder机制通过Binder驱动程序在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之间建立虚拟连接。
具体来说,Binder机制的原理是:当一个进程请求访问另一个进程中的对象时,它会通过Binder驱动程序向目标进程发送一个请求消息。
进程B在收到请求消息后,将生成一个Binder对象,并将其返回给进程A。
之后,进程A通过这个Binder对象与进程B进行通信,这样就完成了进程间的通信。
二、Android Binder机制的工作模式1. Binder通信基本框架Android Binder机制的基本框架可以描述如下:(1) Binder驱动程序在内核空间中负责处理进程A和进程B之间的通信。
(2) 进程A通过Binder通信建立一个客户端,与进程B建立连接。
(3) 进程B在客户端连接上创建一个Binder服务对象,以提供服务。
(4) 进程A和进程B基于客户端与服务对象进行通信。
2. Binder服务Binder服务是Android Binder机制的核心,它是一种用于提供跨进程通信服务的对象。
在Binder服务中,最为重要的是“Binder对象”。
每个Binder服务都会生成一个唯一的Binder对象,这个对象代表了这个服务的身份标识。
安卓binder工作原理
安卓binder工作原理【实用版】目录1.Binder 的产生背景2.Binder 的定义和作用3.Binder 的工作原理4.Binder 的优势和应用场景5.总结正文一、Binder 的产生背景在 Android 系统中,由于应用程序需要实现各种各样的 IPC(进程间通信)需求,例如启动一个 Activity、与 System Services 交互等,因此亟需一种可靠的 IPC 解决方案。
在 Android 系统中,Binder 应运而生,它成为了 Android 系统中进程间通信的主要方式。
二、Binder 的定义和作用Binder 是一种实现了 IBinder 接口的类,主要用来实现跨进程通信。
从 Android 框架角度来说,Binder 是 ServerManager 连接各种Manager 和 ManagerService 的桥梁。
简而言之,Binder 是一种在Android 设备上进行 IPC 的主要方式,它主要用于实现跨进程通信。
三、Binder 的工作原理1.Binder 的创建:当一个进程需要与另一个进程通信时,会创建一个 Binder 对象。
在创建过程中,会通过 IPC 机制将请求发送到目标进程,目标进程收到请求后,会创建一个对应的 Binder 对象。
2.Binder 的通信:Binder 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
发送方将消息封装成一个 Parcel 对象,然后将 Parcel 对象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收到 Parcel 对象后,会将其解析为消息,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3.Binder 的安全性:Binder 通信过程中,会受到 Android 权限系统的监控。
只有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Binder 通信才能进行。
这保证了Binder 通信的安全可靠。
四、Binder 的优势和应用场景Binder 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安全性和易用性。
由于 Binder 通信过程受到权限系统的监控,因此可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
Android的IPC机制——Binder
8. binder_init
(代码清单略)
binder_init是Binder驱动的初始化函数,初始化函数一般需要设备驱动接口来 调用。Andriod Binder设备驱动接口函数是device_initcall。Binder选择使用 device_initcall的目的就是不让Binder驱动支持动态编译,而且需要在内核做镜像。
binder_p BINDER_WRITE_READ arse() 读写数据
解析
进程
数据
Cmd
Binder_ioctl 交换数据
进程
请求
区 分
请求的发送与结果的返回
Binder_t hread_re ad
调 用 Binder_thread _write
Binder_tr ansactio n
3.Binder对象
它在源码中使用 flat_binder_object结构体来表示
struct flat_binder_object{ unsigned long type; unsigned long flage;//表示传输方式 union{ void *binder; signed long handle; }; void *cookie;//保存数据 };
该结构体中type就是描述binder的类型,传输的数据是一个复用数据联合体。 对于Binder类型,数据就是一个Binder本地对象;Handle类型,就是一个远程的 handle句柄。例如: O O是 handle O是 binder A B
(A,B都是访问对象O,但方式不同)
4.binder_write_read
什么是IPC机制以及IPC机制的种类
在Linux中,是以进程为单位分配和管理资源的。出于保护机制,一个进 程不能直接访问另一个进程的资源,也就是说,进程之间互相封闭。但是, 一个复杂的应用系统中,通常会使用多个相关的进程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因此要求进程之间必须能够互相通信,从而共享资源和信息。所以,操作系 统内核必须提供进程间的通信机制(IP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卓binder原理
安卓Binder原理
一、引言
在安卓系统中,进程间通信(IPC)是非常重要的,而Binder作为安卓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机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安卓Binder的原理及其相关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安卓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安卓Binder的概述
Binder是安卓系统中一种轻量级的IPC机制,其设计目标是为了提供高效的进程间通信能力。
Binder主要由Binder驱动、Binder服务和Binder代理组成。
1. Binder驱动
Binder驱动是位于内核空间的模块,负责处理进程间通信的底层操作。
它提供了一组接口供用户空间进程使用,用于创建Binder节点、发送和接收Binder消息等操作。
2. Binder服务
Binder服务是安卓系统中的后台服务,它可以通过Binder驱动与其他进程进行通信。
每个Binder服务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称为Binder引用。
通过Binder引用,其他进程可以找到并与该服务通信。
3. Binder代理
Binder代理是位于用户空间的模块,负责将进程间通信的请求转发给相应的Binder服务。
它通过Binder驱动与Binder服务进行交互,并将结果返回给请求方。
三、Binder的工作原理
Binder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注册服务、获取引用和发起调用。
1. 注册服务
Binder服务首先需要在系统中注册自己,以便其他进程可以找到并与之通信。
注册服务时,Binder服务会创建一个Binder节点,并向Binder驱动注册该节点。
注册成功后,Binder服务会获得一个唯一的Binder引用。
2. 获取引用
其他进程想要与已注册的Binder服务通信,就需要获取该服务的Binder引用。
获取引用的过程是通过Binder代理完成的。
Binder 代理首先通过Binder驱动找到对应的Binder节点,然后获取该节点的引用,并将引用返回给请求方。
3. 发起调用
一旦获取到Binder引用,请求方可以通过Binder代理向对应的
Binder服务发起调用。
调用过程中,请求方将请求的参数打包成一个Binder消息,并通过Binder驱动发送给Binder服务。
Binder 服务收到消息后,会解析消息并执行相应的操作,然后将结果返回给请求方。
四、Binder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与其他的IPC机制相比,Binder具有以下优势:
1. 高效性能:Binder是一种轻量级的IPC机制,相对于其他机制来说,它的性能更高。
这主要得益于Binder的设计思想和底层机制的优化。
2. 安全性:Binder采用了基于权限的访问控制机制,可以保证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进程才能与特定的Binder服务进行通信。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3. 灵活性:Binder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的通信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同时,Binder还支持跨进程的对象传递,可以方便地传递复杂的数据结构。
Binder在安卓系统中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比如Activity与Service之间的通信、进程间共享数据等。
它为安卓系统提供了强大的进程间通信能力,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空间。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安卓Binder的原理及其相关概念,包括Binder驱动、Binder服务和Binder代理。
通过注册服务、获取引用和发起调用三个步骤,安卓Binder实现了高效的进程间通信。
与其他IPC机制相比,Binder具有高效性能、安全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安卓系统中。
对于理解安卓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开发安卓应用程序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