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建议用时:2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炳烛里谈》载:“道光年间,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
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
衣有洋绉……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这一现象表明( )
A.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渗入中国
B.外国各种商品充斥中国的市场
C.近代中国的社会风俗已经欧化
D.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A[从材料中“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可知,体现的是西方文明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情况,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已经欧化”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
]
2.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厕身新人物之列。
”这表明近代中国( ) A.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B.生活方式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C.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时尚
D.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
A[材料“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体现了人们服饰的变化,“以为非此不能厕身新人物之列”说明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论及服饰的演变,并不是生活方式完全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论及的是服饰与政治的关系,故C项错误;报纸的功能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
]
3.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
”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C[注意题干角度限定“社会生活史”,结合材料信息“印刷机器发达史”和“新闻事业发展史”可知C项为最佳答案;A、B、D三项的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也没有紧扣社会生活
史的角度要求,故排除。
]
4.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30多种书目,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
B.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
C.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
D.废止缠足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
B[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题目中的1904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上海天足会发行的书目中包括了张之洞、袁世凯等朝廷大员的文章,说明当时的废止缠足的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故B项正确;废止缠足在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曾经加以提倡,材料不能说明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故C项错误;废止缠足在大城市得以推行,但不代表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传统习俗依然根深蒂固,故D项错误。
] 5.《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D[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阅读方式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闻功能而非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报纸是政治类报纸,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传播速度,故D项正确。
]
6.有人题打油诗反映清末民初社会上的婚礼仪式:“某市结婚不论谱,大个喇叭小个鼓。
半新半旧分不清,好像北京耍老鼠。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婚礼仪式文明新潮
C.传统文明受到冲击D.社会习俗全盘西化
C[“半新半旧分不清”体现新旧并存,即旧的传统婚俗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
]
[等级过关练]
7.陈旭麓先生说:“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 ……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
”“庚申之变”后3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 )
A.“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B.“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
C.“已缠者令其必放,未缠者毋许再缠”
D.“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A[“庚申之变”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庚申之变”后30年,即1895年前,中国社会的变化是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故A项正确;B、D两项反映的是辛亥革命;C 项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时间不符。
]
8.《上海竹枝词》有这样的说法:“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
”此材料中所述现象( )
A.最早出现在新文化运动后
B.在当时的广大民众中广泛流行
C.体现青年追求自由与时尚
D.说明西洋化已成为当时服饰的主流
C[题干中所提到的自由风气早在辛亥革命之后就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这种自由风气还只是在部分有进步思想的青年群体中流行,广大民众还并未完全接受,故B项错误;青年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因而崇尚自由与时尚,故C项正确;西洋化也只是在部分青年中流行,还不是主流,故D项错误。
]
9.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
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材料二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
——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1)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的“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到“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可知由重门第向重财富转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即可。
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知,民国时期人们的婚恋观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
答案:(1)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拜金逐利之风兴起;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国共产党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