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管理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种植业工作总结与2018年工作计划
兴宁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股
1、2017年度种植业工作总结
今年种植业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围绕农业局中心工作,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以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为抓手,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中心目标,以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作责任,加大防灾救灾力度,确保了种植业工作的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统计,201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万亩,平均亩产公斤,总产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万亩,平均亩产561公斤,总产万吨,玉米、番薯种植面积万亩,总产万吨。

现将2017年种植业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大力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探索有兴宁特色的粮食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组织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绿色高效模式攻关,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为实现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粮食连年增产之后,各种资源要素链绷得很紧、环境承载压力增大,长期支撑发展的推动力在减弱,需要有接续和替代的动力。

继续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探索有兴宁特色的粮食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总结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局提出开展粮食绿色高效模式攻关,着力打造增产模式攻关的升级版。

一是内涵的拓展。

将“绿色”的要求贯穿于粮食生产全过程,坚持物理技术优先、安全投入品优先、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优先、农机农艺融合优先、信息技术优先,更加注重绿色为本、高产稳产、优质安全。

二是理念的创新。

树立绿色的理念,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安全协同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效益的理念,以绿色高效为目标,做到投入与产出相协调;树立增产的理念,优化整合资源要素,挖掘作物单产潜力。

三是路径的优化。

围绕“三推”(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三控”(控肥、控药、控水),促进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增产增效。

四是目标的升级。

力争到2020年粮食单产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重点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

开展粮食绿色高效技术模式攻关,关键是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集成技术模式,推进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绿色化。

突出“一主三先”:一是增产为主。

坚持把增产作为主要的目标,集成组装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耕作制度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二是绿色优先。

遴选出一批以“绿色”为主的关键技术,既有水、肥、药的高效利用,又有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既有方便实用的物理技术,又有低毒高效的生物技术。

三是节本优先。

组装的节本增效关键技术中,以农机为载体,集成了一套节种、节肥、节水、节药等技术,都体现了节本增效的要求。

四是保护优先。

遴选
出一批环境友好的关键技术,包括培育健康土壤、改善水环境、健身栽培等技术。

通过对技术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量身打造了可供选择的技术套餐。

这些技术模式来源于实践,升级创新应用于实践,继续开展先行先试,在实践中检验,在试验中完善,循序渐进、稳扎稳打,集聚智慧、合力推进,引领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为探索资源保护利用并重、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生产生态相互协调的特色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道路积累经验。

2017年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路径及模式攻关
模式一、华南双季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超级稻品种+播种线精量播种+钵苗塑盘集中育秧+机械整地+钵苗插秧机同步深施肥插秧+强源活库优米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
模式二、优质、高效粮食栽培技术模式:优质稻品种+播种线精量播种+钵苗塑盘集中育秧+机械整地+钵苗插秧机同步深施肥插秧+强源活库优米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
模式三、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机插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超级稻品种+播种线精量播种+专用塑盘集中育秧+机械整地+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机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
模式四、强源活库优米栽培+点抛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超级稻品种+精量播种+塑盘集中育秧+机械整地+超级稻强化栽培+点抛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
模式五、配方肥+机插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超级
稻品种+播种线精量播种+专用塑盘集中育秧+机械整地+测土配方施肥+机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
模式六、配方肥+点抛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超级稻品种+精量播种+塑盘集中育秧+机械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点抛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收获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活动扎实推进
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以来,各级高度重视:一是省农业厅高度重视,多次派出领导到我市指导我们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工作;二是首席专家专家组组长林青山研究员、副组长唐湘如教授为兴宁市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宝贵意见,并检查、督促、指导工作;三是梅州市农业局高度重视,主管副局长带领技术骨干到百亩方、千亩片、万亩区指导,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兴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究成立了“兴宁市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领导小组”和组建了项目专家组;五是兴宁市农业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种植业、测报、科教、土肥、实施镇农业站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进行认真研究,组建了项目专家组、宣传培训组、技术攻关组,并经常到现场办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项目的成功实施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局领导经常到示范区现场办公,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按照绿色、高产、高效的要求,早晚稻选择8个镇开展6个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攻关,共创建粮食绿色高效百亩试验区32个,面积共4540亩,千亩示范片20个,面积共33600亩,辐射带动面积30万亩以上。

通过开展华南双季稻年亩产三千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攻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攻关、强源活
库优米栽培技术模式攻关等,将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成熟技术以及科技攻关组装成区域性、标准化的高产栽培模式,创新组织方式和技术推广方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并在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基础上,突出推广品种优、市场销售畅、种植效益高的优质品种,实现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汇集各方力量,粮食绿色高效模式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早晚稻经部、省、市专家组成的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验收组对我市国家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攻关进行现场实测验收,结果如下:
模式一、华南双季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早稻于7月26日,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任组长,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梅州市种子监督管理站、兴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华南农业大学承担的“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绿色模式攻关”项目的攻关模式“Y两优900+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钵苗机插秧+机械化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现场进行测产验收。

实割测得平均亩产干谷(详见附件)。

晚稻于11月16日,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任组长,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华南农业大学承担的“超级稻全程机械化绿色模式攻关”项目的攻关模式“Y两优911+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钵苗机插秧+机械化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现场进行测产验收。

实割测得平均亩产干谷(详见附件)。

模式二、优质、高效粮食栽培技术模式
早稻实割实测亩产公斤,晚稻实割实测亩产公斤,早晚双季合计年亩产公斤。

模式三、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机插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早稻实割实测亩产公斤,晚稻实割实测亩产公斤,早晚双季合计年亩产公斤。

模式四、强源活库优米栽培+点抛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早稻实割实测亩产公斤,晚稻实割实测亩产公斤,早晚双季合计年亩产公斤。

模式五、配方肥+机插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早稻实割实测亩产公斤,晚稻实割实测亩产公斤,早晚双季合计年亩产公斤。

模式六、配方肥+点抛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早稻实割实测亩产公斤,晚稻实割实测亩产公斤,早晚双季合计年亩产公斤。

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攻关辐射带动效果良好,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通过多形式宣传粮食绿色高效模式攻关活动,加大对粮食绿色高效模式攻关活动重大意义、先进县典型的宣传与示范、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高产创建,营造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活动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在我市起到积极影响,推动了我市早、晚稻产量的提高。

全市平均早稻单产公斤、晚稻单产公
斤,双季亩产1122公斤,比去年同期亩产公斤,亩增公斤,增长%。

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取得新进展,增强了全市农作物生产水平提高的后劲。

(1)大力推广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
为适应我市农业生产的需求,我们大力推广经试验试种证明适合我市种植的一批优质杂高新品种,这对全面提升我市的粮食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主要推广新品种有:深优9516、天优390、聚两优751、丫两优911、丫两优1173、广8优2516、五丰优615、五优613等。

(2)积极完成省厅下达的省协作杂交稻的试验示范任务
坚持开展杂交稻新组合的试验示种,做到统一安排,连片种植,做到田间有调查,室内有分析,数据有整理,试验示范有总结,及时上报有关单位,为省农业厅对新组合的审定、认定提供科学依据,为本地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全市引进水稻新品种36个,所有试验项目已全部得到有效落实并达到预期目标,为品种审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新品种更新调优奠定物质基础。

全力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
围绕主要农作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充分利用冬春农闲时节,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和播放农业科技光盘等多种形式,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把实用技术传授到千家万户。

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2期次,参培人数1090余人次,发放资料达1200余份。

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

同时,组织农
业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直接与农民面对面地进行生产技术指导。

通过田间指导,节约了农民参加培训的时间,提高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步伐。

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确保粮食稳定发展
今年粮产工作主要是根据我市粮食生产的特点,制订出一系列抗灾、抗寒、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措施,并宣传落实到户,把灾害寒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早造我们根据早春的气候特点,做好春播育秧的指导工作,并制订出一系列抗灾措施,同时在认真抓好田间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稻瘟病的监测及预防,减轻穗颈瘟防治的压力;晚稻秧针期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培育足壮秧,确保晚稻播种面积,根据晚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发生较重,我们在认真做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把各项技术落实到户,有效地控制其发生为害。

做好农作物“绿色”防控工作
我市的植保工作承担着全市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测预报、防治、检疫和新农药试验示范、药械应用技术等的推广,为我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保驾护航作用,更为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首先是争取领导重视,加大防治力度。

病虫防治是时限性和季节性比较强的,因此我们在认真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主动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汇报,争取上级的重视支持。

为确保农业连年丰收,农民增收,我们突出“早、准、广、统、严”字。

其次是实施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

组建植保专业化防治,走专业化“统防统治”、“代防代治”是当前植保服务工作的新趋势,
是实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要体现,是有效防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从根本上解决高毒农药污染的有效途径。

通过组织农民、制定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方案,配备了60台机动喷雾器,培训机防队员50名,借助水稻上的其他项目,分别在龙田、新陂、福兴、刁坊、大坪、坭陂、黄陂等镇建立了示范区,面积共80000余亩,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为发展专业化防治提供和探索了宝贵经验。

再次是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

针对今年我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期重叠,发生程度重,发生情况复杂的特点,我市大力推广水稻生物多样性混栽和杀虫灯,广泛运用水稻生产,对控制农业害虫,减少农药施用量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抓住示范项目契机,创建示范样板,推广运用太阳能杀虫灯420盏,辐射面积17500亩,以点带面,逐步向全县推广。

做好洪涝受灾农作物灾后复产技术指导工作
今年我市受台风影响较小,我市水稻、蔬菜、果树轻微出现不同程度的受害。

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万亩,经济作物万亩。

为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局领导与种植业股工作人员到各乡镇深入救灾一线,到村到户到田头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做好农作物灾后复产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受灾损失。

积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认真做好全市水稻、玉米、冬种农作物等技术指导,在关键生产季节提出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技术意见,通过印发资料、举办
讲座、现场会等方式,认真指导好我市的作物生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

加强调查研究及农作物苗情监测工作。

及时做好农情汇报工作。

农情汇报起到上传下达,信息反馈的作用。

根据农业生产情况,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全面准确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动态、种植面积、产量结构、收获进度、机防建设,农业灾害等情况,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分类指导,综合分析农业各阶段生产形势,及时准确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为政府和领导指挥农业生产及时提出建议,为农业生产及时提出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的技术参谋职能作用。

创新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机制。

一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测报,做到及时准确,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的工作目标。

二是树立绿色植保理念,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植保新技术。

三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增强防控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2017年兴宁市被广东省农业厅确定为第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示范县。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项目办、挂点专家的支持下,我市通过成立项目领导机构,做实基线调查,制定实施方案,做好技术培训、加强监督检查等工作,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目前,兴宁市各项工作正按计划顺利开展。

兴宁市2017年实施世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子项目,在宁中镇、刁坊镇、新陂镇和大坪镇4个镇,
共20个行政村实施。

主要是引导鼓励农户购买配方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植保器械,并通过技术指导培训督促农户科学使用肥料和综合控制病虫害,从而实现在源头和过程中控制、减少肥料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项目实施农田面积亩。

其中散户2476户,早稻播种面积亩,晚稻播种面积亩,种植作物均为水稻;农业企业、合作社共13家, 面积5313亩(含水稻2178亩、蔬菜1130亩、柚果2005亩)。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化肥减量控污示范工程、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工程、能力建设等。

其中,化肥减量控污示范工程拟推广水稻配方肥亩。

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工程包括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亩,使用电动喷雾器约730台;推广生物防治1883亩,推广使用杀虫灯、粘虫板等植保器械5313亩,其中杀虫灯10盏,粘虫板万张。

能力建设包括宣传和培训两个方面,培训镇级技术员、村级技术助理和农户共66期4031人次。

2、 2018种植业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总产。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工作目标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与2017年基本持平,单产增%,总产增%;水稻种植面积与2017年基本持平,单产增%以上,总产增%以上;冬种农作物面积26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5%以上。

工作重点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继续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发展现代农业。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以高产、高效的农产品获取效益,以特色、优质的农产品赢得市场,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着眼于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农产品;着眼于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着眼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着眼于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二是继续抓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利用项目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三是积极发展风险小、效益高的设施农业;积极发展周期短、效益高的冬季农业;积极发展瓜菜、果药等高效特色农业。

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服务。

全力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

围绕主要农作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扎实开展好冬春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办班、电视讲座、科技大集、典型引带、送科技下乡、巡回演讲、专家热线、科技入户、下发资料、创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系统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公益职能和技术支撑作用,加速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提升农技推广
信息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2017年计划举办培训班15期次,参培人数1300人次,发放资料达1500份。

推广优质高产品种。

围绕主要农作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

2018年计划举办观摩活动8次,观摩人数850人次。

通过观摩活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步伐。

抓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围绕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大力集成示范推广有害生物安全高效防控技术,开展植保信息化建设和病虫监测,在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危害的关键时期,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疫情调查、普查工作,确保预警预报准确,信息传递及时有效,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逐级开展技术骨干培训,积极参与技术督导和巡回指导工作,着力探索建立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长效机制,提高植保社会化服务水平。

要进一步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推广科学防控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认真开展新农药、新剂型、新机型及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强化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示范与集成,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调查研究及农作物苗情监测工作。

要把调研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经常深入基层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全面准确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动态,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分类指导,为政府和领导指挥农业生产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机构技术参谋职能作用。

培育种粮大户, 加快粮食生产“三化”发展步伐。

推进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努力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病虫综防、统一机耕机收等“五统一”。

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