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这个圈层是()
A.大气圈的底部
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
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
A.珊瑚虫、萝卜、机器人、鼠妇
B.长颈鹿、珊瑚、海豚、斑马
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瓢虫
D.病毒、丹顶鹤、水杉、蚂蚁
3.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生物能进行呼吸
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花开花落
B.北雁南飞
C.孔雀开屏
D.潮涨潮落
5.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6.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是()
A.光照时间短、温度太低导致植物死亡
B.胡桃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树下的小草死亡
C.狼的数量太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
D.过度放牧导致牧场退化
7.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
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8.沙蒿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9.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A.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因素是指不同种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
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0.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林奈
C.哈维
D.沃森和克里克
1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句话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A.捕食
B.竞争
C.合作
D.追逐
12.下列哪项是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阴暗、潮湿
B.潮湿、干燥
C.温暖、寒冷
D.食物多、食物少
13.珠穆朗玛峰上生物稀少,生物生存主要受到哪种因素的制约?()
A.营养物质
B.温度
C.水
D.阳光
14.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
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
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15.下列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是()
A.哈维
B.孟德尔
C.林奈
D.克里克
16.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增加实验的难度
17.要是牧场的一大片牧草又矮又小,那才急死人呢!后来偶然发现牧场内有一小片牧草长得非常茂盛,原来是微量元素钼的微妙作用,这一过程最初是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哪一种基本方法?()
A.分析资料
B.调查
C.收集资料
D.观察
18.西瓜“爆炸”事件发生后,西瓜膨大剂进入民众视野。
有人将健康状况良好的小白鼠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喂膨大剂以探究其对动物有无影响。
这种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量法
D.实验法
19.某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小麦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A.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B.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C.空气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D.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20.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
二、简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树林、灌从、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
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
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
除此以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材料二:水稻丛矮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材料三:位于我国大别山的某县,曾经是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气候宜人的地方,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改良农作物,破坏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使得林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
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________的多样性十分丰富。
(2)材料二说明了:________对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使用价值。
(3)材料三说明了: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导致生态危机,会加速遗传的多样性和________的多样性丧失。
(4)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就是建立________。
22.将生物现象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关系用线连起来。
狮子捕食斑马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竞争关系
猫捉老鼠合作关系
雄梅花鹿争夺配偶捕食关系
蚂蚁搬家共生关系
海葵与蟹互惠互利
23.阅读并分析下列资料:
①一粒桃核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
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
②小麦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③你在一些音像资料上看到的猎豹发现斑马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猎豹后快速逃跑。
上述三段文字分别说明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1)资料①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③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747年,有位科学家将12名病情严重的坏血病患者分组,其中2人每天给2个橘子和1个柠檬,其他10人不给橘子和柠檬。
结果,进食橘子和柠檬的2个人6天后病情大为减轻,26天后两人都恢复了健康,另外10人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
后来,科学家从柠檬汁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取名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
(1)你认为科学家发现维生素C的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是哪种研究方法?________
(2)你能用一句话表述这位科学家要研究的问题吗?________
25.请利用如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4.2m的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各一块,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绿蝗虫3组(每组50只),家鸡3组(每组3只)。
(1)提出问题: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2)作出假设: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
①将3组家鸡和3组绿蝗虫分别放到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上。
②每隔2min统计蝗虫剩余的________,共统计10min,并设计表格,将统计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4)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
(5)结果分析:蝗虫的身体呈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是________的结果。
(6)结论: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第1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C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故选C。
2.【答案】D
【解析】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不符合题意;珊瑚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 不符合题意;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C不符合题意;病毒、丹顶鹤、水杉、蚂蚁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符合题意;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进行呼吸,都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B、C、D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花开花落属于植物的生长现象;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现象;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现象;潮起潮落是自然现象。
5.【答案】A
【解析】我们知道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目的是充分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如果重叠下面的叶子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制造有机物,只会消耗有机物,所以看出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A。
6.【答案】A
【解析】光照时间短、温度太低,植物的光合作用过弱,制造的有机物过少;少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植物不能生长,时间长了导致植物死亡。
体现了环境中的光、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胡桃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树下的小草死亡,胡桃树、小草是生物,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狼太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狼、兔子是生物,狼以兔子为食,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过度放牧导致牧场退化,是牲畜过多,吃的草过多,导致草大量减少,使牧场退化。
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
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8.【答案】D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
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沙蒿在西北干旱的土壤中生长,表明沙嵩能适应干旱的环境,且能固沙,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9.【答案】C
【解析】A选项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选项生物因素除了不同种生物之间还有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D选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最为确切的是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
答案:C。
【考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0.【答案】D
【解析】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A不符合题意;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B不符合题意;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
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C不符合题意;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
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
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 的精确模型,D符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另一种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
故选A。
【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12.【答案】B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在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在实验盒的一边放湿土,另一边放干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设计对照。
此实验中除了水分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如光照、温度等都应当相同。
也就是说只有水分是不同的,水分就是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
13.【答案】B
【解析】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而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43米,因此珠穆朗玛峰上温度极低,最低可达-60度左右不适于生物生存,导致珠穆朗玛峰上生物稀少。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4.【答案】D
【解析】由分析可知植被越茂盛,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越多,空气的湿度越大,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三者相比,从茂盛程度上看,最茂盛的应该是茂密的灌丛,其次是草地,最后是裸地,因此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是: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15.【答案】C
【解析】哈维,英国的生理学家。
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B不符合题意;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C符合题意;1951~1953年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合作,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学说,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阶段,D不符合题意。
16.【答案】B
【解析】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在“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有无标记,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17.【答案】D
【解析】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牧场的一大片牧草又矮又小,后来偶然发现牧场内有一小片牧草长得非常茂盛,这一过程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选D。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8.【答案】D
【解析】该题是用的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实验法,进行对照实验,通过对变量的控制,了解单一变量下的两组实验结果的差异,从而说明问题。
19.【答案】B
【解析】本题在排除了适量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后,探究种子萌发受光照的影响,本实验的设计有唯一的变量——光照,其他条件(水分、空气、温度)都相同。
根据对照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来看,本实验探究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故选:B。
20.【答案】A
【解析】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
21.【答案】(1)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遗传的多样性
(3)环境
(4)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1)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约7种,各种亚类型生态系统约600种,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表明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十分丰富;
(2)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如利用野生水稻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的基因和栽培水稻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
表明生物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3)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
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考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2.【答案】
【解析】狮子是以斑马为食,它们二者之间应是捕食关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杂草的长势直接影响水稻的长势,它们二者之间应是竞争关系;猫是以老鼠为食,它们二者之间应是捕食关系;雄梅花鹿为了争夺配偶,发生争斗,应属于竞争关系;蚂蚁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寻找食物,搬家时也各负其责,它们二者之间应是合作关系;海葵与某些蟹存在着共生关系:如有种叫海葵蟹的,他生活在海葵上面。
蟹可以为海葵引来食物,海葵可以保护蟹。
23.【答案】(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解析】(1)一粒桃核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
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说明生物能繁殖和能生长。
(2)小麦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说明生物需要营养。
(3)你在一些音像资料上看到的猎豹发现角马后迅速追击,角马发现猎豹后快速逃跑。
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24.【答案】(1)实验法
(2)橘子和柠檬对治疗坏血病是否有效
【解析】(1)该科学家在发现维生素C的过程中,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2人每天给2个橘子和1个柠檬,其他10人不给橘子和柠檬,变量为:橘子和柠檬;结果,进食橘子和柠檬的2个人6天后病情大为减轻,26天后两人都恢复了健康,另外10人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
这是实验法。
(2)该科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橘子和柠檬对治疗坏血病是否有效?
【考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5.【答案】(2)绿色纸板上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3)数量
(4)绿色纸板上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剩余数量最多
(5)自然选择
【解析】(2)本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蝗虫是绿色的,与绿纸板颜色相似,不易被鸡发现;所以做出的假设应该是:绿色纸板上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3)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可信,因而我们要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次数量,得出数据,便于分析;
(4)预期结果:相同时间内,红、白两块纸板上的蝗虫被鸡吃掉得多,绿色纸板上的蝗虫被鸡吃掉得少;(5)结果分析:①蝗虫的绿色体色是一种保护色。
②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保护色是蝗虫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蝗虫的草绿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