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2013)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专题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在新的发展进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清醒认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

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觉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就是要求我们继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也是破解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广阔前景。

专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以什么为指导、沿着什么方向、按照什么要求、围绕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研究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研究

-020-2021年第40期︵总第292期︶教改课改JIAOGAI KEGAI引 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师的历史使命。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教材中落实“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理念成了一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解读(一)时代背景:新的历史方位下的教育改革深化新时代也是教育的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任重而道远。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而思想政治课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能够带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的新时代青年是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承担起来的历史使命。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进入高中政治课堂势在必行。

(二)课程背景:思政一体化下的高中课程建设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是全体思想政治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无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都指出“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思想政治课”。

长期以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各学段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内容,而高中是打破这个学段壁垒的中间环节,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有了较大改动,从原来的必修+选修的模块划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增加的必修模块,其保留了原选修模块《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的主体知识,同时吸收了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内容及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的重要精神[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材料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人为本等基本原则,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形成的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和探索。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共同富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对外开放和和平发展等。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的,主要包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为中心等阶段。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功能的同时,保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的人民民主专政,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来实现政治权力的运行和监督。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文化建设是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文化建设包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民健康、加强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旨在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影响力方面有哪些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影响力方面体现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为,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

科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斯大林模式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并评斯大林模式。

(20分)2、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基本经验教训。

(20分)3、如何认识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主张?(20分)4、如何看待当代世界上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流派?(20分)5、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两大挑战?(20分)1,斯大林模式的基本内容:这个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时期,指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制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

斯大林模式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树立个人崇拜。

它无情的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往后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接班人。

基本特征: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计划经济。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

党和国家融为一体,国家完全隶属于党,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

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

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

滋长了官僚主义,干部只对上级负责。

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

总书记独揽党政军大权,不受任何组织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决定重大国务。

斯大林执政期间,不需要召开党政大会了。

3、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

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

个人崇拜是国家高度集权的需要,是为执行高度集权制服务的。

总之它是一个由少数特权领导者阶层高居社会之上,代替工人阶级去实行管理的社会,也就是特卡乔夫所主张的那种“少数革命家”统治的社会,而不是先前马克思所预言的由工人阶级自己去实行管理的社会;它是极权官僚模式的社会主义”、严重“变了形的社会主义”、“曲解了的社会主义”、“专制的”社会主义;它是“为”而不是“由”人民自己去推动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内附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内附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简述题1、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人物的责任,突出表现在哪“三件大事”上?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突出表现在“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什么是“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也指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国家面积、地形、气候、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力、对外关系、政党、政治体制、人口、家庭、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

一个国家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其在一定历史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3、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初步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然处在世界后列;(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水平;(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我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三权分立”这种制度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与个人独裁是一种进步,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精巧设计。

它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党派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2012级研究生专用,36课时,按12周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3课时)本讲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3.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要求4.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进步旗帜二、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就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2.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本讲思考题:1.通过教学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2.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与优点。

本讲参考书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第1—1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3课时)本讲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2.把握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3.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2.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本讲思考题:1.通过教学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修订版)课后题答案及相关思考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修订版)课后题答案及相关思考题目录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3.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4.谈谈对学习本课程意义和方法的认识。

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7.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2.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3.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其四 , 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目前 , 在我国 ," 四高一多 ", 即高投入、高 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的粗放经济增 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 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 , 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一 , 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 , 中国是人口大 国 , 但并非人才强国。
中国目前人口总数已超过 13 亿 , 每年还在以年均 700 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又是世界上文盲半文盲数 量最多的国家 , 中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 15 岁及以上 人口比例的 10% 以上 , 达到 1.8 亿人。
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虽然居世界第一 , 但是每百万居 民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仍然不高。
第五 , 从城市化程度看 , 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 平。
(1)1978 年我国人口城市化率为 18.72%,世界人口城 市化率平均水平为 46.64%,;(2)2000 年我国人口城 市化率达到35.80%,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平均水平为 54.86%;(3)2010 年人口城市化水平为 44.90%,世 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57.93% 。
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 , 超过了除俄罗斯以外的 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人口数量 , 这也意味着 , 中国仍然属 于发展中国家 , 人均水平偏低 , 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 ,
离富裕国家的标准仍然甚远。
第四 , 从资源占有情况看 , 中国人口众多 , 人 均资源占有量少 , 资源环境压力大。
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 没有一个达 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 190 多个 国家中 排 110 位以后 , 人均耕地面积排在 126 位以后 , 人均草地面积排在 76 位以后 , 人均森林面积排在 107 位以后。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提⽰(供2013级免费师范⽣教育硕⼠学习使⽤)⼀、该课程的内容结构及主要内容提⽰(⼀)简⽬导论第⼀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第⼆讲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四讲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建设第五讲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六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第⼋讲当代中国与世界(⼆)细⽬(其中⽤⿊⾊字体的是本次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整个课程中标⽰的有16个重点,有关章⽬后⾯的阿拉伯数字为重点内容序号)导论⼀、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1.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2.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四、学习本课程的⽬的、意义和⽅法第⼀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2.当代中国的历史⽅位⼆、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临的阶段性特征2.紧紧抓住和⽤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科学发展道路(2)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为本3.促进全⾯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第⼆讲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1.经济和经济建设2.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1.经济体制改⾰的基本特点2.经济体制改⾰的基本要求和原则3.经济体制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中国的经济发展(3)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2.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4)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2.扩⼤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3.推动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三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1.政治和政治观2.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5)1.始终⾼举⼈民民主的旗帜2.坚持党的领导、⼈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3.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5.完善社会主义法治6.不能搞“三权分⽴”和多党制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6)1.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2.中国政治体制改⾰的成就3.中国政治体制改⾰的任务和要求4.政治体制改⾰与政治稳定第四讲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建设概述1.⽂化和⽂化建设2.中国特⾊社会主义⽂化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4.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制度和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建设(7)1.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2.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三、提⾼国家⽂化软实⼒(8)1.⽂化软实⼒是综合国⼒的重要组成部分2.推进⽂化传承、借鉴与创新3.推动中华⽂化⾛向世界四、深化⽂化体制改⾰1.深化⽂化体制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深化⽂化体制改⾰的主要任务第五讲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9)1.社会建设2.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保障和改善民⽣1.民⽣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2.保障和改善民⽣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10)1.正确处理⼈民内部⽭盾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盾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4.加⼤收⼊分配调节⼒度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1.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2.提⾼社会管理科学化⽔平第六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概述(11)1.⽣态与⽣态⽂明2.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的⽬标和意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1.⼈⼝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控制⼈⼝数量、提⾼⼈⼝质量的基本国策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2)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四、中国应对全球⽓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党的建设⾯临的新课题新考验(13)1.党的建设⾯临的“四个考验”2.党的建设⾯临的“四个危险”3.加强党的执政能⼒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三、提⾼党的建设科学化⽔平(14)1.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程2.提⾼党的建设科学化⽔平的⽬标任务第⼋讲当代中国与世界⼀、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当今世界正处在⼤发展⼤变⾰⼤调整时期⼆、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益紧密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针政策(15)1.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2.当代中国的对外⽅针政策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6)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内涵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复习思考题1.改⾰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有了极⼤提升,2010年国内⽣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但我国⾯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分艰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复习资料

Part 2 辨析题1、卡夫丁峡谷能否跨越?(答1)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无法跨越卡夫丁峡谷,历史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在落后国家是不可能完全跨越的,虽然可以部分跨越,但是是有严格限制条件的。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落后国家不可能完全跨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落后国家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部分通过卡夫丁峡谷,同时在卡夫丁峡谷之旁开辟卡夫丁栈道,开创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

(答2)(1)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确切内涵: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

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

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

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2)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主要理论有:(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三)俄国在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

(3)跨越卡夫丁峡谷所具备的内在条件落后的东方国家绕开资本主义制度直接进人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20世纪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至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其二,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

其三,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

(4)“跨越论”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即我国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跨越”与“不可跨越”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认为, 任何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都要受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客观规律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阶段是不可跨越的。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特)考试复习资料要点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特)考试复习资料要点

导论1.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

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障、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理论成果。

他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该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的解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到胡锦涛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问题。

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中,“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具有目标性,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好实践。

2.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简答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4个问题)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继承与发展)。

⑵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⑶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⑷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基本内容(三个基本要点)⑴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⑵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基本内容(四条五要)⑴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⑸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⑴一是健全民主制度。

⑵二是丰富民主形式。

⑶三是拓宽民主渠道。

⑷四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⑸五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⑴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⑷社会主义荣辱观。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点(六大建设一体化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精神、文明)⑴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⑵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⑶关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

⑷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城乡统筹)。

⑸关于兼顾不同阶层利益的思想。

⑹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

7.什么是两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基本内容)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

环境友好型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名词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名词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名词解释一、名词解析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云艳整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先打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是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这个理论体系创立以来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性成果。

3、公平(张飞龙整理)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或某一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着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马克思认为,公平的基础是平等,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平等,在于社会成员对生产条件的共同占有和联合劳动,在于消除等价交换、消灭阶级和实现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在于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

4、经济制度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

5、市场经济(姜影影整理)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较,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显著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条:信息利用的有效性及市场机制的激励相容性。

6、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记笔记整理:木木笔记来源:课堂记录、课本摘选、百度百科课本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版(硕士用)导言一、资本主义1、界定: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百度百科)2、特征或者主要‎特点:(1)商品(2)生产资料私有‎制(3)机器出现及大‎规模使用之前:生产靠经验和‎技术积累之后:复制(4)“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主权问题代表:洛克,孟德斯鸠,伏尔泰目标:防止暴政、权力滥用,对抗人性恶(5)议会民主政治‎党派(6)法治法的统治或法‎律主治核心:制约权(7)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8)追求个人利益‎和财富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9)不问本质,不问规律,不问未来二、社会主义1、界定: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以人民为‎国家主人的社‎会制度。

2、特征:(1)生产资料公有‎制①是消灭剥削与‎压迫的根本制‎度②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③是按劳分配的‎前提与基础④是社会个体能‎在政治上达成‎一致的基础与‎凭借(2)按劳分配最大意义:否定了一些人‎基于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

(3)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的‎民主政治制度‎(4)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形态具有‎指导意义(5)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人民的‎国家政权(6)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并且能够实现‎共同富裕(7)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8)以共产主义为‎更高发展目标‎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定义: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跟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从而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与结果②它包含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和结果③它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制度、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2013版毛概)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2013版毛概)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
70%以上 47.8%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大学生占20
24岁年龄人口比重
12.5%
4%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人口净增长率
1%以下
1.1%
现代化标准 中 国( 90-98年平均)
平均预期寿命
70岁以上
71岁
现代化标准

1979年,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 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 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 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 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邓
3000美元
800美元 772美元
现代化标准 中 国(2000年) 中 国(1998年) 中国2020年目标
非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85%以上
82%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45%以上
33%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50%以上
33%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 育文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 历史阶段,这是讲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状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 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 段,这是讲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六,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通过有先 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这是讲 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概括和探索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概括和探索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概括和探索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为我国长期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方向和路径,体现了我国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要深刻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概括和探索,首先需要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特点入手。

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特点1.1 坚持我国的领导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我国作为国家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头羊”,发挥着治国理政的主心骨作用。

其领导力量不仅来自于其党员和干部队伍,更来自于党的领导核心的统一和全体党员的自觉性。

1.2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经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推进国家的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

1.3 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标志。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条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是有效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宝。

1.4 坚持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持人民民主基本原则,巩固和发展的政治制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落实党的领导和相结合的制度原则。

1.5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动力。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社会的活力、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概括和探索2.1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驱动力。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既是对国家建设的总体安排,也是对国际关系的重要规划。

在我国的领导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充分利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推动全国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2.2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加强国家治理,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促进法治建设,以及推动扩大对外开放。

【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

【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根本任务、根本方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又要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发展社会主义。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提出了坚持立党之本、巩固执政之基、壮大力量之源的重大论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纲课后习题答案(全)研究生精品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纲课后习题答案(全)研究生精品

导论思考题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两大历史任务:1、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它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它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承担着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的振兴还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在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代化。

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已担负起并不断为之奋斗的历史责任的继续,也是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殷切期望,还是当今时代潮流以及社会主义运动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总之,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而全面的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田克勤) (13)[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田克勤) (13)[8页]

本章结束
谢谢观看
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国家安危和发展全局,富国 和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 位。” 这一战略定位,不仅丰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思想,而且提升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地位。
定的。
第二,实行积 极防御的战略 方针,是保卫 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实行积 极防御的战略 方针,是打赢 高技术条件下 局部战争的要
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 队建设思想的重大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 理论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 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回答了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怎样建设国防、怎样认识和处理国防建 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 样建设军队,以及怎样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 争等问题,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 思想。
第 • 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 三 的革命军队,必须进行正规化建设。
3.军事战略方针上的创新
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就是把防御原则提升到指 导战争全局的地位,作为指导战争全局的总原则, 或者说,就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粉碎敌人进攻的 防御作战。
第一,实行积 极防御的战略 方针,从根本 上讲,是由我 们社会主义国 家的性质所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 设思想的形成发展
系统形 成
初步形 成
丰富和发 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 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及其理论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1
社会资本主义
1)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以现代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三次科技革 命为坐标,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外部条 件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发 展的阶段性。 第一阶段,封建资本主义,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末, 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 第二阶段,自由资本主义,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 蒸汽化产业革命和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胜 利后;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0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一词源于古代拉丁文Communis, 意为公共。19世纪80年代法国工人开始把‚共产 主义‛一词用作他们要努力争取的在消灭资本主 义之后实现的理想社会的目标。 西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于80年代传 入日本,日本人用古汉字把英文Socialism译为 ‚社会主义‛,把英文Communism译为,‚共产主 义‛。到19世纪末这二词又被中国人移植到中文 中来。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科 学共产主义开始在我国得到自觉的有系统的传播。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一)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2、当代资本主义是否仍然处于列宁所说的腐 朽、垂死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或者已经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社会资本主义?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9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一)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1、为什么被科学社会主义断定为腐朽、垂死的资本 主义,还能带头掀起以信息化为先导的全方位、 加速度大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从而使资本主 义更加发达? A、科技大发展需要科技人员的主观努力 B、科技大发展需要有利的客观社会条件 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法治管理 多元文化 素质教育 思想自由 社会需求 对外开放
4
参考文献
三、主要杂志
1、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科学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5
一、从概念内涵的角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6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4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一)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3、为什么奉行科学社会主义的苏联东欧等十 几个国家都竞争不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 发生剧变,并且倒退去发展资本主义? 4、应当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2
社会资本主义
1)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第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从19世纪末到20 世纪70年代,电气化产业革命和垄断组织 获得大发展后; 第四阶段,社会资本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 以来,信息化产业革命和社会化程度极大 提高后;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7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7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 思主义,然而他们属于10年前你 (指保· 拉法格——引者注)在法 国就很熟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 者,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者,马 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 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 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 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 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5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种存在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是指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
的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开展的社会实
践活动 。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从运动的主体和目的来看,又可称为无产阶
23
社会资本主义
2)当代社会资本主义的六个主要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 第二,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化发展;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发生大变化; 第四,国家政府的社会职能、社会化程度大 为提高; 第五,国际关系的社会化,各国之间的竞争 与协作大为增强; 第六,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步增长。
2016/3/2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6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4、应当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对资本主义认识方法的几个问题:
(2)只看到发达资本主义,没有看到落后的
资本主义。
A、资本主义正在产生新的饥饿和贫困; B、资本主义正在逐步扩大全球范围内的两极分化;
C、资本主义正在南方国家不断制造经济政治动荡。
级解放运动。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6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种存在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 的,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纵 向替代物,既源于资本主义又高于资本主义的更
高级、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所要实现的制度目标。 基本特征: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以生产 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8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8世纪时德、意等国出现此词是指人的社会性; ※19世纪20-30年代圣西门派和欧文派开始把‚社会 主义‛一词用作一种新社会思潮、新社会制度的名 称。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开始和完 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充分暴露,特别是 1825年出现首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许多有识之 士从各自的阶级和阶层利益和意愿出发,提出了各 种各样的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设想和方案,社 会主义思潮和运动成为当时欧洲社会的一种时髦。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1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1842年10月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 堡〈总汇报〉》一文中,恩格斯在1843年写的《大 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分别首次使用 了‚社会主义‛一词,并赋予了科学的含义。不过 在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是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 义的同义语来使用的。 从此以后,作为思潮的名称,‚社会主义‛通 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 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 律的科学。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9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的词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把当时流行 的社会主义流派分为三大类: (1)反动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 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良社会主 义 (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 锴
2016/3/2
中著部分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一卷 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参考文献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种存在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批判资本主义,倡导社会
主义,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揭示社 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思想体系;是
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进程和一
般目的的学说。 广义:与‚马克思主义‛同义 狭义: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25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4、应当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对资本主义认识方法的几个问题: (1)只看到资本主义的现在,没有看到资本主 义的历史。
A、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曾制造了历史上凄惨的‚羊吃人‛的景象; B、最初作为资本的货币财富的积累,主要是通过劫掠 取得的; C、在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由于资本 主义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势力范围,曾发生了两 次世界大战。
二、主要著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3. 2、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建武: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6 4、靳辉明: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现实,合肥:安 徽人民出版社,2000
2016/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3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二)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出现 的,是人们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及其所引发的社 会动荡,给人们所带来的痛苦,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 础上提出的用于替代资本主义的更美好、更理想的社 会制度。 广义社会主义:包括所有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理想社 会的思潮和运动,其共同特征是,批判资本主义,追 求理想社会,使人从资本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消灭剥 削和压迫,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共同富裕。 狭义社会主义:专指科学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