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深厚三农情 实现乡土中国梦——“时代楷模”赵亚夫侧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怀深厚三农情实现乡土中国梦——“时代楷模”赵亚夫侧

沈建华;宗贺文;吴琼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2014(000)008
【总页数】2页(P4-5)
【作者】沈建华;宗贺文;吴琼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赵亚夫是毕生兴农惠农的“大地活雷锋”,为深入宣传学习其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他爱党爱国、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勇攀高峰、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干部群众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宣部决定,授予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赵亚夫“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日前,江苏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向赵亚夫学习的活动。

图为赵亚夫(中)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

一位城里的老人,手机里竟存有1000多个农民的号码,热情服务农民比“110”还快;
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干部,一年有200多天往农民家里跑,实实在在为农民做事;
一位资深的技术专家,义务推广种植应时果品累计达到250多万亩,直接给农民
带来收益200多亿元……
他,就是凭着对“三农”事业的满腔热忱,怀着对农民的真挚感情,五十三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赵亚夫。

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
有一句话,江苏省句容市的很多农民说了许多年:“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

戴庄村地处句容丘陵山区,以前曾是镇江市最贫困的一个小山村,农民靠种田讨生活,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2001年,赵亚夫到来后,这里发生了嬗变:2008年,戴庄村实现了小康;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6600元,是
10年前的5倍多;涌现出一批致富能人,高的年收入每年超过40万元。

杜富海,是在赵亚夫的帮助下,走上富裕路的一个代表。

初到戴庄,没有人相信有机农业能挣钱。

面对乡亲们的怀疑,赵亚夫决定先做示范,承包了村里120亩岗坡地,种起了有机水蜜桃。

“果优价高”的事实让戴庄农民
开了眼,动了心。

在外打工闯荡数年的杜富海,在赵亚夫劝说下决定回来种有机桃。

可杜富海一没技术、二缺资金,担心干不了。

赵亚夫说:“小伙子,你只要付了土地流转租金,园内2800棵桃树我白送给你,技术我来教,直到教会为止!”还说,“你放心,如果失败了,我承担所有责任。

”桃园是杜富海的了,操心最多的却是赵亚夫。

杜富海父亲动情地对他说:“孩子,以后赵主任让咱们种啥、就种啥,就是让咱们种砖头也干!”如今,杜富海成了种植大户,每年收入40多万元。

这些年,赵亚夫仅在戴庄村就推广了1000多亩有机果、有机茶、有机菜,光果树就有桃、葡萄、草莓、无花果、甜柿等,还有3000多亩越光稻,不少人都和杜富
海一样富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念赵亚夫的好。

谁都知道,这背后赵亚夫付出的不仅是汗水和心血,还有吃不尽的委屈和苦头。

“没有赵主任,就没有我家今天的幸福生活。

”王巧娣是一位下岗女工,她想承包一片岗坡地,但苦于不知道种啥。

马上有人提醒她说:“要致富,找亚夫呀!”她试着打了个电话。

第二天,赵亚夫就来了,帮她勘察地形、分析土壤,建议她种水蜜桃,并立即答应免费提供桃苗和技术指导。

当年,王巧娣就建起了20亩桃园,走上了以桃致富的新路。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实在在为农民
1982年,41岁的赵亚夫去日本研修,学习水稻种植技术。

在日本,他看到现代
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巨大效益,看到高效农业给农民带来的巨大收益,也看到了中国农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

他下定决心,要尽力学习现代农业技术,把技术带回中国,带给农民,让农民尽快富起来。

学成回国的赵亚夫,根据镇江丘陵地区的现实条件,提出了“水田增粮、岗坡致富”的丘陵山区农业开发思路,从草莓入手,在茅山老区广袤的岗坡地上“大做文章”,开始了让农民由温饱到小康的探索。

刚开始,没有农民愿意突破传统生产方式尝试种草莓。

赵亚夫没有过多的动员,而是将草莓苗带到蹲点的句容市白兔镇解塘村,用近一亩地试种,给农民做示范,做给农民看。

草莓试种成功后,经过动员,有10名村干部和农民种植了11亩露天
草莓,赵亚夫带着农科所科技人员与农民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带着农民干,取得了成效。

11亩草莓亩产超过1000斤,亩收入达到五六百元。

随后,草莓在白兔
等地得到迅速推广,受惠的农民越来越多。

1990年后,赵亚夫带领科技人员开展大棚草莓、反季节草莓和应用新技术的试验获得成功,又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农民自觉自愿地接受,使白兔镇农民种植草莓亩收入超过万元,从而带动了句容草莓业的发展。

目前,句容等地
草莓种植面积已达数万亩,草莓等果品也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数十年来,赵亚夫走遍了句容等丘陵地区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一串串凝聚着他智慧、汗水和心血的闪亮数字:他培训农民数十万人次,培养出致富能手和种植大户数百人;他研发嫁接的葡萄,在句容已经扩大到20多个品种;他创新改良的草莓,在全省已经发展到20多万亩;他推广种植的应时果品累计达到了250万亩,直接带给农民的收益就超过了200亿元。

行者无疆。

哪里农民有需要,哪里就有赵亚夫忙碌的身影。

2008年汶川地震后,赵亚夫担任江苏对口支援四川绵竹灾区高效农业示范园技术总顾问,帮助灾区人民发展高效农业,积极生产自救。

此后3年,他18次飞往绵竹,亲自规划选址,亲自优选品种,指导当地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培训农民200多人,增加效益3个多亿,让许多灾区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扎根大地,默默奉献,为农民服务一辈子
“我要尽一生努力,帮助农民富裕起来。

”这是赵亚夫的诺言。

他是农民的儿子,亲历过农村曾经的饥馑和贫穷。

大学时学了农业,他决定一辈子为农民服务。

他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农民致富。

有官不去谋,有财不去发。

赵亚夫担任过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也曾经有机会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但他坚决表示,“我的根在农村!”他帮了那么多农民致富,却从没收过农民一分钱;省里奖励他的30万元奖金,绝大多数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凭着领先国内的农业技术,他办公司、做项目,当千万富翁不成问题,而他亲手建立的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自己没有任何股份;面对纷至沓来的高薪聘请、技术入股、有偿挂名,他一个也没有答应!
赵亚夫给人留下的,永远都是一个忙忙碌碌的身影。

如今,赵亚夫已过古稀之年,但他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一年有200多天往农民家里跑。

他说:“我一定干到
干不动的那天!”虽然年岁已高,但他的思维常常比年轻人还活跃,最新的技术、最好的产品,都是他率先尝鲜。

现在句容果品的种植技术,几乎都与日本同步。

为实现农民不离开土地也能过上好日子的梦想,他还从生产关系层面着眼,亲手探索创立了“村社合一、整体推进”的“戴庄模式”,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趟出了一条新路,初步解决了农民腰包鼓了、但村集体经济却没有壮大的问题。

不仅重建了农民对脚下土地的信心,更夯实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

2013年,戴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达到190万元,这是戴庄人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数字。

日前,江苏省委发出向赵亚夫学习的号召,要求在全省广泛深入宣传赵亚夫的先进事迹,希望更多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服务农业、服务农民。

对此,赵亚夫感慨地说:“我是一个普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只不过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这是对我的极大鞭策,更是对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鼓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