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七章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
第七章内部控制测试及评价(审计学陆迎霞)
第二节 内部控制要素
三、信息系统与沟通 信息系统与沟通是收集与交换被审计单位执行、管理和
控制业务活动所需信息的过程,包括收集和提供信息( 特别是为履行内部控制岗位职责所需的信息)给适当人 员,使之能够履行职责。信息系统与沟通的质量直接影 响管理层对经济活动做出正确决策和编制可靠的财务 报告的能力。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用以生成、记录、处理 和报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履行经营管理责任的程序和记录。
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 准则的相关要求。 (3)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4)保证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四、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 1.为实现财务报表可靠性目标设计和实施的内部控制 2.其他与审计相关的控制
五、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1.人为错误 2.窜通舞弊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3.成本限制 4.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考虑
章 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
目录
1 内部控制概述 2 内部控制要素 3 了解与记录内部控制 4 内部控制测试 5 控制风险评价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和分类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
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 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 2.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是治理层、管理层和 其他人员,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 3.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手段是设计和执行控制政策和程
第二节 内部控制要素
四、控制活动 1.授权 2.业绩评价 3.信息处理 4.实物控制 5.职责分离
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
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是审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旨在评估被审计主体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本文将从测试的目的、方法和评价的指标三个方面对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进行探讨。
一、测试的目的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测试旨在确定被审计主体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设计合理、是否能有效地预防和发现错误和舞弊。
通过测试,审计师可以了解被审计主体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操作良好、控制措施是否能够被正确执行。
同时,测试还能帮助审计师确定在哪些环节上存在风险,为进一步的审计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测试的方法1. 文件审计法文件审计法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主体的文件和记录进行审核,确保其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审计师需要验证被审计主体的交易记录、凭证等重要文件时。
2. 内部控制流程走访法内部控制流程走访法是指审计师通过走访被审计主体的各部门、岗位人员,了解和观察内部控制系统的操作情况。
通过走访,审计师可以了解到被审计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执行,以及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
3. 抽样检查法抽样检查法是指审计师通过从被审计主体的交易记录中随机选取一部分进行检查,以确定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通过抽样检查,审计师可以对被审计主体的交易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发现潜在的错误和问题。
三、评价的指标在对被审计主体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设计的完整性:即内部控制系统是否覆盖了所有重要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点,并能有效预防和发现错误。
2. 操作的有效性:即内部控制措施是否能够被正确执行,各部门和岗位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
3. 监督的严密性:即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和违规行为。
4. 信息的准确性:即内部控制系统是否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和监督工作的开展。
5. 管理的合理性:即内部控制系统是否能够帮助被审计主体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第七章内部控制测试及评价(审计学陆迎霞)
第试是指为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而实施的审计程
序。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 的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 2.控制测试的要求 (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 有效的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 审计证据
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 准则的相关要求。 (3)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4)保证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四、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 1.为实现财务报表可靠性目标设计和实施的内部控制 2.其他与审计相关的控制
五、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1.人为错误 2.窜通舞弊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3.成本限制 4.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考虑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六、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过程 1.内部牵制阶段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5.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风险管理阶段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七、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 (1)审计人员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不论被审计单
位规模大小,都应当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了解 。 (2)审计人员应根据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确 定是否进行内部控制测试以及将要执行的控制测试的 性质、时间和范围。 (3)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控制测试,并非财务 报表审计工作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 内部控制要素
一、控制环境 1.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2.对胜任能力的重视 3.治理层的参与程度 4.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5.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的分配 6.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第二节 内部控制要素
二、风险评估过程 可能产生风险的事项和情形包括:监管及经营环境的变化
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内部控制测评
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其测评 知识点三、内部控制测评 内部控制测评,是指审计⼈员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情况,并进⾏相关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以确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和实质性审查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的活动。
建⽴健全内部控制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
审计⼈员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评价。
⼀、内部控制测评的作⽤(了解) 内部控制测评在审计中的重要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个⽅⾯: 1.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据以确定会计和其他经济信息的可依赖性。
2.评估控制风险⽔平,据以确定对实质性审查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的影响,为制定和修改审计⽅案提供科学依据。
3.减少审计⼯作量,节约审计成本,保证审计质量。
4.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健全和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议,帮助其提⾼经济效益。
⼆、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和⽅法 审计⼈员进⾏内部控制测评分为下列四个步骤: 1.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并做出相应记录。
(1)询问。
询问有多种⽅式:信函、调查问卷的书⾯⽅式,也可以⾯对⾯访谈、电话沟通等⼝头⽅式进⾏。
(2)检查。
通过审查和翻阅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件、报告、内部管理⼿册、信息系统的技术⽂档和操作⼿册等,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了解。
(3)观察。
通过观察被审计单位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场所、设施和有关内部控制的执⾏情况,加深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
(4)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
审计⼈员可以通过追踪⼀笔或者多笔交易的处理过程,来取得对被审计单位相关控制环节的了解,或印证已经取得的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是否正确。
此外,这种⽅法还可能获取部分内部控制运⾏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审计⼈员对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结果,应该以书⾯形式记录或描述出来。
常⽤的⽅法有⽂字说明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
(了解优缺点) 2.对内部控制进⾏初步评价,评估控制风险 审计⼈员在完成了对内部控制的调查了解之后,要对内部控制做出初步评价,以确定相应的审计应对措施。
审计学第七章内部控制
7.1 概述 7.2 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 7.3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7.4 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7.5 内部控制测试 7.6 内部控制的评价 7.7 内部控制的审计 7.8 内部控制的鉴证
7.2 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
• 7.2.1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 1、组织架构 • 2、岗位责任(权责明确)
• 要求:现已知这三位会计人员均具有相当的能力,如何将上述几 项工作分配给A、B、C三位会计人员,使会计工作起到较好的内 部控制作用?
3、凭证与记录控制 4、资产接触与记录控制 5、独立稽核
– 凭证和账簿之间的复查核对 – 账簿和报表之间的复查核对 – 账簿之间的复查核对
练习
• 审计人员通过对通达物资贸易公司的审计,掌握了该公司出 纳员王玉贪污公款的情况:
• 被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 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 人员【主体】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 具体来说,是被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性、保护 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 财务报告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控制目标】
2、按照控制的目的分
会计控制 管理控制
3、按照控制目标分
财产物资控制、会计资料控制、财务收支控制、经营决策控制、经 济效益控制、经营目标控制
• 4、按照控制方式分 – 预防式控制 – 察觉式控制
• 5、按照控制地位分 – 主导型控制 – 补偿性控制
7.2.3 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
企业 管理
风险 管理
易记录以及资产保管等职责分配给不同员工,以防范同一 员工在履行多项职责时可能发生的舞弊或错误。
• 2、职责划分
《审计学教程》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其评估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习惯用“内部牵制”这一概念。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任何个人 或部门都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的责任分工,使每项业 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以便相互牵制,防止发 生错误或弊端。一般来说,内部牵制的执行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审计员:××× 20××年12月6日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描述 二、调查表法
调查表法是将那些与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与保证财产物资的完 整性有密切关系的事项列为调查对象,由审计人员设计成标准化的调查表,并 利用表格形式,通过征询来了解内部控制的强弱程度。
采用调查表法,审计人员应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及 其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把企业各经营环节的关键控制点 及主要问题,预先编制一套标准格式的调查表。
具体表现在: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与信赖,加速了审计方法 的变革,节约了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扩大了审计范围, 完善了审计职能;内部控制既是审计的内容,又是实质性 测试的基础。
过渡页
内部控制的描述
PART 02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描述 一、文字表述法
文字表述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健全程度和执行情况的文字 叙述。这种文字叙述一般是按不同的循环环节,分别写明各个职务所完成的各种 工作、办理业务时所需要的各种手续等,还应阐明各项工作的负责人、经办人员 及由他们编写和记录的文件凭证等。
→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
195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的《审 计程序公告第29号》对内部控制定义重新进行了表述,将内部控制 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会计控制是指与财产安全和财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的联系的方法和 程序,如授权批准制度、不相容职务控制、财产接触控制和内部审 计等;管理控制是指与提高经营效率和贯彻管理方针有关的方法和 程序,如统计分析、动态研究、业绩报告、员工培训计划和质量控 制等。
审计学第7章内部控制第七版宋常
审计学第7章内部控制第七版宋常
7.4 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7.4.2实施一定的审计程序,深入了解内部控制 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 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 检查文件和报告 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审计学第7章内部控制第七版宋常
审计学第7章内部控制第七版宋常
7.2 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
7.2.1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组织架构 岗位责任 业务流程 处理手续 业务记录 检查标准 人员素质 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 内部审计
审计学第7章内部控制第七版宋常
7.2 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
7.2.2 内部控制的基本形式
按照控制内容不同:环境控制和业务控制 按照控制目的不同: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按照控制目标不同:财产物资控制、会计资料控 制、财务收支控制、经营决策控制、经营效应控制 和经营目标控制 按照控制方式不同:预防式控制和察觉式控制 按照控制地位不同:主导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
审计学第7章内部控制第七版宋常
7.5 内部控制的测试
7.5.3 控制测试的性质
控制测试采用的审计程序类型
询问
观察
检查
穿行测试
重新执行
审计人员应当根据特定控制的性质选择所需
实施审计程序的类型。
审计学第7章内部控制第七版宋常
7.5 内部控制的测试
7.5.4 控制测试的时间
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确定控制测试的时间: 如果只需要测试控制在特定时点的运行的有效性 (如对被审计单位期末库存盘点进行控制测试),审 计人员只需要获取该时点的审计证据; 如果需要获取控制在某一期间有效运行的审计证 据,审计人员应当辅以其他控制测试(包括测试被审 计单位对控制的监督),其他控制测试应当能够提供 相关控制在所有相关时点都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
审计学之内部控制测试与控制风险评估
22
(三)控制程序
• 控制程序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为了 实现其特定的管理目标而制定的除控制 环境以外的各项政策和程序。 • 控制程序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交易授权 • 保证每笔交易或每项业务活动都经过适 当授权。 • 授权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
23
2.职责划分 • 是指对某交易涉及的各项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使每一个 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 • 主要目的:避免任何职员担任不相容职务,预防和及时 发现在执行所分配的职责时所产生的错误或舞弊行为。 • 不相容职务: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兼任,容易产生错 误或舞弊的几项职责(工作)。例如: • (1)授权与执行; • (2)执行与审核; • (3)执行与记录; • (4)保管与记录 • (5)记录与核对; • (6)保管与清点; • (7)总帐与明细帐、日记帐; • (8)系统分析、程序设计、数据处理、设备维护。
28
二、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所提供的只是一种合理保证,这是因为内部 控制本身存在固有限制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 2.内部控制一般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 3.即使是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执行人员 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 解而失效。 4.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 失效。 5.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 压力而失效。 6.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 29 弱或失效。
4
一、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控制环境: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 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管 理理念、组织机构、审计委员会、权利和 责任划分。 监控:评估内控运行质量的过程。如各种 管理控制方法和内部审计 风险评估:确认和分析目标实现相关风险 的过程。
审计学第七章学习测试
题目1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资料】20×3年4月,诚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某公司20×2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
有关该公司生产与费用循环的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1.审计人员对该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了解和测试后,认为该公司的内部控制较为健全有效。
2.该公司实行永续盘存制。
每个月末对存货进行盘点。
审计人员抽查该公司的存货盘点记录未发现问题。
3.该公司主要生产一种产品,20×2年该产品销售单价和数量与20×1年基本持平,生产工艺和原材料价格未发生明显变化,但20×2年毛利率比20×1年增长了20%。
4.审计人员在运用分析程序检查产成品存货总体合理性时,发现20×2年产成品存货周转率为4,而20×1年产成品存货周转率为4.5。
5.审计人员在审查该公司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原材料验收单时发现,该公司20×2年12月28日验收入库的一批原材料未进行账务处理。
原因是年底以前未收到购货发票,也未支付货款。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问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1.审计人员在对该公司生产与费用循环内部控制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 审查产品生产和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B. 检查生产与存货管理各环节不相容职责的分离情况C. 编制存货余额明细表并与总账核对相符D. 抽取部分存货出、入库业务,追踪检查其业务处理过程反馈Your answer is correct.【解析】编制存货余额明细表并与总账核对相符属于实质性程序。
【对应知识点】第七章第一节生产与费用循环的控制测试。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抽取部分存货出、入库业务,追踪检查其业务处理过程, 审查产品生产和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检查生产与存货管理各环节不相容职责的分离情况题目2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2.审计人员在抽查该公司的存货盘点记录时,应重点关注的事项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 存货出库单有无销售部门主管批准的签字B. 存货盘点的范围和组织方式C. 存货盘点结果与账面金额是否一致D. 盘点工作是否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反馈Your answer is correct.【解析】CD不属于审计人员抽查存货盘点记录应重点的事项。
大三审计学第七章知识点
大三审计学第七章知识点审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学科,其核心是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审核,评估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可信。
在大三阶段,学生在审计学领域将接触到一系列的知识点,其中第七章是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大三审计学第七章的知识点,让读者对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一部分: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起来的一套规范和程序,旨在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利益,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审计师在进行财务报告审核时,需要评估和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这一部分知识点包括内部控制的目的和要求、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等。
第二部分:风险评估和响应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响应措施。
这一部分知识点包括风险评估的概念和方法、风险响应的原则和方法、风险度量和监控等内容。
第三部分:测试和审核测试和审核是审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审计师通过测试和审核来评估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这一部分知识点包括测试的种类和方法、审核的程序和步骤、测试结果的解释和报告等内容。
第四部分:管理层陈述和事务性事项管理层陈述是指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声明,审计师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测试。
事务性事项则是指财务报告中的具体事项,如关键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选择等。
这一部分知识点包括管理层陈述的概念和要求、事务性事项的评估和处理等内容。
第五部分: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审核结果的陈述,审计意见则是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评价。
这一部分知识点包括审计报告的组成要素和格式、审计意见类型和表达方式等内容。
总结:大三审计学第七章的知识点涵盖了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评估和响应、测试和审核、管理层陈述和事务性事项、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审计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具备进行财务报告审核的基础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和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审计学—第七章风险评估程序
(二)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后,注册 会计师应当确定: 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 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还是与财务报 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 报表层 认定层
(三)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修正 注册会计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应以 获取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并可能随着不断获取审 计证据而作出相应的变化。 如果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与 初始评估获取的审计证据相矛盾,注册会计师应 当修正风险评估结果,并相应修改原计划实施的 进一步审计程序。 因此,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 环境一样,也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 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包括关联方交易、 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或交易是 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等; (4)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 (5)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 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6)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是 否恰当,关键是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 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 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如果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获得的信息 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那么了解的 程度就是恰当的。
风险是否重大是指风险造成后果的严重 程度。
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 错报的可能性。
注意:
注册会计师应当利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获取的信息,包括在评价控制设计和确 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时获取的审计证据, 作为支持风险评估结果的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 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 范围。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学(人大第七版)参考答案(全部)
第一章思考题1.中西方审计有何异同?学习审计演进历史有何启示?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在20世纪初期以前的历代王朝,皇家审计处于统治地位,毫无社会(民间)审计可言。
在西方,也是政府审计早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但其民间审计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得到了迅速发展,远早于中国。
学习中西方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审计工作的实质和作用,对审计人员提高认识,开展审计工作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启示:首先,建立与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及基础;其次,实行审计监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再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审计规范,设立独立审计机构,配备称职审计人员,赋予审计监督权限,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和有效实行审计监督的必备条件与前提;最后,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吸收外国审计有用的经验,不断完善本国的审计监督制度,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审计发展之路。
2.什么是审计?如何把握审计的实质和地位?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它是由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专职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财政经济规章制度,运用专门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财务报表、其他经济资料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和检查,以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审查结果出具报告书,以达到维护国家利益,维护财经纪律,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提供审计信息,促进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宏观控制的目的。
从本质上说,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在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中,除了审计监督,任何其他种类的经济监督都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进行,其监督职能都是从其管理职能中派生出来的附带职能,是为了执行具体业务而进行的监督,只有审计监督才是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进行的独立经济监督。
此外,审计不仅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保证,而且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对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金融等综合管理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对各个单位及其治理层、管理层等诸多层级的经营管理行为实施检查,可以专门监督特定领域、项目中的具体经济业务,也可以普遍检查存在于生产、经营中的具体经济行为,在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中,审计是任何其他形式的经济监督不可替代的。
第七章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
▪
▪ 1.内部牵制 ▪ 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最初内部控制的表现形式是内
部牵制,即通过会计工作的职责分工,对业务程序的 联系牵制、审批手段、复核制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其 目的在于查错防弊。如:钱帐分管等。内部牵制理论 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其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很小。其二,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串通舞弊的可能 性大大低于单独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 3.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 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 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 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 (1)企业战略; ▪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 (3)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 (4)资产的安全完整; ▪ (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 4.企业管理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指现 代企业内部一整套的管理方法、措施和规章制度的总 称。
▪ (二)内部控制的演变 ▪ 内部控制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 纷繁复杂,管理控制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内部控制 的内涵不断扩大,其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延伸。
▪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1. 美国反舞弊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赞助委员会( COSO)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一个受 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影响的过程,它的作 用是为了合理地保证达到以下目标:(1)经营有 效率和有效果;(2)财务报告可靠;(3)遵守相 应的法律和规章。
▪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11号——了解被审 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对内 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 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 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执 行的政策和程序。
《审计学C》第七章章内部控制及其评价与审计
社会因素 行业技术因素
●安全稳定 ●文化传统
●技术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艺改进
●社会信用
●教育水平
●消费者行为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灾害 ●环境状况
C.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规避 风险降低 风险分担
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 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 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⑷内部控制系统按控制方式分类 ①预防性内部控制系统 ——是指那些目的在于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发生而 设置的措施和程序,如开票与收款分离、开支票与 管印章分离等。
②察觉性内部控制系统 ——是指当错弊行为发生后,能够立即自动发出信 号,并及时采取纠正或补救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如定期结账与对账、定期财产清查、定期轮岗等。
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 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
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后,不准备 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③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公司建立执行的政策章程,以确保管理 层的指示可以得到顺利贯彻执行。
绩效考评控制
安全环保因素 ●营运安全 ●员工健康 ●环境保护
自主创新因素 ●研究开发 ●技术投入 ●信息技术
财务因素
●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
人力资源因素 ●职业操守 ●专业胜任能力 ●团队精神
B.外部风险识别
经济因素
●经济形势 ●产业政策 ●融资环境 ●市场竞争 ●资源供给
法律因素
●法律法规 ●监管要求
第7章 内部控制及其评价与审计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42页PPT
也在外勤中进行。在较低的CR估计水平下必须执行这种 测试。实行目的是为了支持计划的实质性测试水平。 通过该测试的证据足以支持某些认定的CR为中等或低水平。
2024/7/18
第三章 内控
24
四、符合性测试的性质
在确定了测试的种类之后,CPA应进一步决定符合性测 试的性质,即执行测试将使用什么样的审计程序。可 供选择的程序有:
在主要证实法下,可能执行“同步符合性测试”及“追 加符合性测试”
在较低的CR估计水平下,必须执行计划符合性测试。
1. 同步符合性测试,是在CPA取得对内控的了解时,同
时取得的测试。这种测试不是必需的,而是CPA有选 择地执行的。
2. 执行同步符合性测试取得的证据,只能使CPA评价
CR的估计水平处于中等到最高之间。因为这些证据 是在计划期间获得的,不能证明在整个被审年度都可 靠。
第三章 内控
19
一、运用初步审计策略的步骤
(一)主要证实法的运用步骤1.doc (二)较低控制风险估计水平法运用的步骤2.doc
2024/7/18
第三章 内控
20
二、控制测试的概念
CPA在了解内控后,只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控执行符合 性测试,并且只有当信赖内控而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 工作量大于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时,符合性测试才是 必要和经济的。
第三章 内控
10
4. 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
主要是限制接近资产和重要记录,以保证资产和记录的 安全。
接近控制程序同降低“存在或发生”、“完整性”、 “估价或分摊”认定的控制风险有关。
5.独立稽核
独立稽核是指验证由另一个人或部门执行的工作和验证 所记录金额估价的正确性
值得指出的是,国际审计准则将内部控制分为两类: 一是会计制度(会计系统)二是内部控制制度(包括 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故称内部控制为“会计与控制 制度
审计学第07章 内部控制及其评价与审计
1. 内部牵制三要素: 职责分工、会计记帐、人员轮换。 内部牵制 2. 内部牵制的执行分为四类:
实物牵制、机械牵制、体制牵制、簿记牵制。
至20世纪70 年代
发展阶段
1949年美国注协审计委首次对内部审计做出权威定义P137 内部控制 1958年美国注协审计委重新定义: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
制度 控制。
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其 评价与审计
第一节 内部控制系统
引例:巴林银行倒闭案
破产企业:巴林银行,1763年成立,全球最早的商业银行,直至破产时已 有233年历史
关键人物:尼克 李森,年龄26岁,英国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交易员
事件概要:李森先生在负责巴林银行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Y) 证券交易工作中,由最初其手下错将买入20份合同造成损失20 000英镑开 始,到420份合同的失误,非经授权操作期货指数和日经225股票指数造 成几千英镑损失,直到1995年2月23日累计到14亿英镑的损失。其间李森 得到由一片赞扬、欣赏、高额红利到逃跑、被抓入狱的戏剧变化,而巴林 银行由业绩辉煌到轰然倒塌。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 政策及程序
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 所有经营活动应有适当授权 有效控制凭证和记录真实性
资产和记录的接近限制 独立的业务审核
控制活动
项目
内容
授权控制 为了保证重要经济业务的有效处理,对于关键的控制点需执行授权与批 准控制程序。对经济业务的授权分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
职务分离 控制
是指对处理某种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职责分派给不同的人员,使每个人的 工作都是对其他有关人员的一种自动检查。对于不相容职务应该进行适 当分离,并进行检查,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包括在部门间分离和部门内部 的分离。
审计学之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
(三) 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及 发展
• 系统导向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和成熟的 重要标志,它的产生使审计科学从不成 熟状态走向成熟状态。
• 但由于系统导向审计存在一些自身无法 解决的弱点(主要表现为基于内部控制 系统的审计模式没有与审计风险密切联 系起来 ) ,必将被风险导向审计所取代 。
•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了解及其初 步评价
货币价值。 (4) 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以便将交易记录在适当的会
计期间。 (5) 在财务报表中适当地表达交易和披露相关事项。
•
(三) 控制程序
• 控制程序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实现其特定的 管理目标而制定的除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以外 的各项政策和程序。
(1) 交易授权 • 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交易是管理人员在其授权范
(2)无法直接反映控制流程之外的控制措施(如实
物控制等),也不能明显地标出内部控制中的
薄弱环节。
•
四、初步评价内部控制
• 注册会计师在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后,对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有了大致的 认识,应对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以 决定是否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 试。
• 评价控制风险,就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 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和纠正会计报表 的重要错报或漏报中的有效程度的过程 。
(3) 即使是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执行 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 指令的误解而失效。
(4) 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 通而失效。
•
(5) 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 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
(6) 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 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
三、内部控制要素
的运行情况 4. 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讲义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第一节内部控制的目标与要素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内部控制目标(一)定义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方案与程序等的总称。
(二)目标1. 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
2. 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3. 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
4. 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三)有关内部控制的一般考虑1. 建立和运行内部控制是管理当局的责任2. 内部控制只能为会计报表提供合理的保证:3. 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其控制的目标和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四)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当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执行有效时,会计数据出现错弊的可能性就小,反之,错弊的可能性就大。
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审计中引入了内部控制的概念。
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不是注册会计师的真正目的,而是把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审计的工具,来确定查账(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数量。
1.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不论被审计单位规模大小,都应当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充分的了解。
2.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确定是否进行控制测试以及将要执行的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3.不管内部控制多么良好,实质性测试绝不能取消。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运行有效,注册会计师可能相应减少对相关账户或交易类别的实质性测试。
注册会计师不能根据内部控制的强弱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只有实质性测试才能为审计意见提供证据,所以实质性测试是每一次审计所必须的程序。
换而言之,审计风险模型中的控制风险始终应大于零。
二、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的三要素(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
《审计实务》教学课件 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
1.了解企业的 内部控制情况, 并做出相应记 录; 2.实施符合性 测试程序,证 实有关内部控 制的设计和执 行的效果; 3.评价内部控 制的强弱,确 定在内部控制 薄弱领域扩展 审计程序,降 低审计风险。
1.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 人员,并查阅相关内部 控制文件; 2.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 文件和记录; 3.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 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 行情况; 4.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 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 测试”
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
内部控制一般考虑
1.管理当局的责任。 2.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受成本效 益的影响。 3.固有的限制:受成本效益的影响;仅针对常规 业务而设计;受执行人的影响(本身素质:粗 心;串通;滥用职权);受环境及业务性质而 变化。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原则; • 内部控制一般仅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 • 受执行人的失误或误解而失效; • 因执行人内外勾结或串通而失效; • 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 不同时期了解测试的对比
项目 作用 时间 洽谈业务之前 内容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2.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以前年度接 受审计的情况;4.财务会计机构及工 作组织;5.其它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 书相关的事项 初步了解 确定是否接 受委托,安 排进一步的 审计工作 了解被审 弄清楚对会 计单位基 计报表具有 本情况 重大影响的 事项、交易 和惯例
应当注意的几类不相容职责:
• (1)某项交易的执行、记录以及维护、保管相关 的资产应该指派给不同的个人或部门。 • (2)某项交易执行包括的各个步骤应该指派给不 同的个人或部门。 • (3)某些会计工作的职责应划分。 • (4)在计算机信息系统(CIS)部门内,及CIS部门 与使用部门之间应进行适当的职责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凭证预先连续编号。
②及时编制凭证以及时记录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 。
③凭证简单明了,不易误解。
2020/6/15
(4) 资产与记录的接触
• 主要目的是限制接近资产和重要的记录 ,以保证资产与记录的完全和完整。
• 资产与记录的接触控制程序的一般要求 是采取实物保护措施,未经授权与批准 的不相关人员不得接触这些资产与记录 。如将存货存入仓库、现金放入保险柜 等都是实物保护措施。
2020/6/15
• 优点:
(1)形象直观,能从整体的角度,以简明的形式
描绘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突出了控制点和关 键控制点,便于较快地检查出内部控制逻辑上 的薄弱环节,从而有利于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
(2)流程图便于修改或更新。
• 缺点:
(1)编制流程图需具备较娴熟的技术和较丰富的
工作经验,并颇费时间,绘制工作复杂,绘制 难度较大,初学者不易掌握和运用;
审计学第七章内部 控制及其测试与评
价
第 七 章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概述 第二节 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了解及其初步评价 第四节 内部控制的控制测试及其进一步评价 本章小结
2020/6/15
学习目标
• 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和局限性。 • 明确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 • 一般掌握内部控制了解和描述的方法。 • 重点掌握控制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
第二节 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
一、传统审计方法及其局限性
(一) 账表导向审计的形成
• 账表导向审计方法适用于评价简单的受托经济 责任,是审计方法发展的第一阶段,在审计史 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 账表导向审计,围绕着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 编制过程来进行审计的,通过对账表上的数字 进行详细核实来判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或技术 性错误。其重点是以交易为基础的详细审查, 以交易为基础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着交易过程 来进行的。
2020/6/15
(三) 控制程序
• 控制程序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实现其特定的 管理目标而制定的除控制环境和会计系统以外 的各项政策和程序。
(1) 交易授权 • 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交易是管理人员在其授权范
围内授权产生的。 • 一般授权是指处理常规性交易的授权,如销售
人员对符合企业一般信用标准的顾客赊销商品 。 • 特别授权是指处理非常规性交易的授权,如重 大资本支出、债券和股票发行等。
• 健全和有效的会计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交易。 (2) 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财务报表上对
交易作适当的分类。 (3) 计量交易的价值,以便在财务报表上记录其适当的
货币价值。 (4) 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以便将交易记录在适当的会
计期间。 (5) 在财务报表中适当地表达交易和披露相关事项。
2020/6/15
(二) 调查问卷法
• 调查问卷法,也称调查表法,是指注册 会计师通过预先设计好的有关内部控制 的问题式调查表,利用其向被审计单位 有关人员调查了解内部控制,从而对内 部控制加以描述的一种方法。
• 编制内部控制调查表是调查表法的关键 ,调查法的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 调查与评价工作的质量。
2020/6/15
(二) 账表导向审计的局限性
(1) 费时费力,审计成本高。 (2) 进行抽查时容易遗漏重大有问题项目
的事件。 (3) 不容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性错误
。
2020/6/15
二、系统导向审计方法
(一) 系统导向审计方法的产生
• 系统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具有较健全的内 部控制系统为前提条件,伴随着内部控制系统 的完善,于20世纪50年代初逐渐走上审计舞台 。
2020/6/15
• 缺点是有时很难用简明易懂的文字描述 企业错综复杂的控制细节,从而可能使 文字描述显得较为冗赘,重点不突出, 难以揭示出控制弱点,不利于为有效地 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和控制风险评价提供 直接的依据。
• 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规模的企业,特 别适用于内部控制不很健全且内部控制 程序简单、比较容易描述的中小企业。
2020/6/15
• 优点:
(1) 简便易行,即使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 技能的人员也能操作;
(2) 能对所调查的对象提供一个概括的说明,有 利于注册会计师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和评 价;
(3)编制调查表省时省力,有利于审计成本的节 约;
(4)注册会计师能从调查表中“否”栏的信息很 容易找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抓住审 计重点,减少注册会计师忽略重要控制的可能 性。
(2)无法直接反映控制流程之外的控制措施(如实
物控制等),也不能明显地标出内部控制中的 薄弱环节。 2020/6/15
四、初步评价内部控制
• 注册会计师在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后,对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有了大致的 认识,应对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以 决定是否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 试。
• 对于商业企业来说,没有生产循环。对于金融 企业来说,没有生产循环,但有放贷款循环与 活期存款业务循环。
• 下面以制造业企业为例,介绍各业务循环主要 的业务活动和涉及到的会计报表项目,如表71所示(教材P120)。
2020/6/15
二、了解内部控制
1. 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 内部控制文件
• 适用:了解内部控制系统中各项具体的控制
点和控制措施。
2020/6/15
(三) 流程图法
• 流程图法是指用特定的符号、线条和图 形来表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 流程图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它可以 清晰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 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各种业务处理流 程、各种文件或凭证的编制及传递流程 、会计档案的种类及存放地点等情况, 能直观地表现内部控制实际情况。
(6) 内部控制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 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
2020/6/15
三、内部控制要素
(一) 控制环境 • 控制环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
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 •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会计系统和控 制程序)能否实施及实施的效果。
2020/6/15
• 控制环境包括以下因素: (1) 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 (2) 组织机构。 (3) 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 (4) 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 (5) 管理控制方法。 (6) 内部审计。 (7) 人事政策和实务。 (8) 外部影响。
2020/6/15
(二) 会计系统
• 会计系统是指企业为了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其交 易和事项,以及明确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责任的方法和记录。
2. 检查内部控制的生成文件和记录 3. 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
的运行情况 4. 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
穿行测试
2020/6/15
三、描述内部控制
(一) 文字叙述法
• 文字叙述法,也称为文字说明法,是指 注册会计师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描述被审 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 优点是比较灵活,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 控制的各个业务循环的各个环节做出比 较深入和具体的描述,论述内容可详可 略,不受任何限制。
1. 审计目标的改变,是系统审计方法产生的内在 因素
2. 企业的规模扩大化和复杂化,是系统审计方法 产生的外在因素
3. 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日趋完善,使系统审计方 2020/6法/15 运用成为可能
(二) 系统导向审计的审计程序
• 审计程序的主要特点为: (1)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后要进行初步
调查,将现行系统记录下来,并加以评 价。 (2) 经过评价,如认为系统不可信赖,则 不能采用系统导向审计的方法要对账簿 进行分析和测试,增加实质性测试的数 量;如认为系统可以信赖,则采用系统 导向审计方法,进行控制测试。
• 值得注意的是,实质性测试也可按业务循环法 来组织。
2020/6/15
• 业务循环是指处理某一类型经济业务的工作程 序和先后顺序的总称。
•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可划分为销售与收款循 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包括工资与 人事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等,也可将工资 与人事循环单列成为一个独立的循环。
(1)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 则。
(2) 内部控制一般是针对常规业务活动而设计的 。
(3) 即使是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也可能因执行 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 指令的误解而失效。
(4) 内部控制可能因有关人员相互勾结、内外串 通而失效。
2020/6/15
(5) 内部控制可能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 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
2020/6/15
(3) 经过控制测试后,如果满意,则可进 行少量的实质性测试;如果不满意,则 必须了解有无补救控制措施。倘若有适 当的补救控制措施,也可只进行少量的 实质性测试;倘若缺乏适当的补救措施 ,则必须增加实质性测试的数量。
2020/6/15
(三) 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及 发展
• 系统导向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和成熟的 重要标志,它的产生使审计科学从不成 熟状态走向成熟状态。
• 但由于系统导向审计存在一些自身无法 解决的弱点(主要表现为基于内部控制 系统的审计模式没有与审计风险密切联 系起来 ) ,必将被风险导向审计所取代 。
2020/6/15
第三节 内部控制的了解及其初 步评价
• 在现代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主要 做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了解并记录内部控制,初步评价控制风险 ;
2020/6/15
(5) 独立稽核
• 独立稽核是指对已记录的交易和事项由 具体经办人以外的独立人员或部门进行 核对或验证。
• 独立稽核的对象主要是前面四项控制程 序的内容,即业务的各项授权的检查、 职责划分及执行情况的检查、各种业务 凭证及记录的复核、资产和记录的接触 的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