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题优选专题0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
一、单选题
1.(2021·广东梅州市·高三二模)公元前374年,齐国国君在临淄创办了稷下学宫,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招徕天下有识之士,此后150多年稷下学宫成为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成为各种学术流派的集聚之地。

齐国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繁荣春秋时期文化教育
C.实现富国强兵以争霸天下D.实现诸子百家思想交融
2.(2021·广东高三二模)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

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

据此可知
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
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
3.(2021·广东广州市·高三二模)我国各地汉墓出土了许多被定名为“泗水取鼎图”的画像石,这些画像石上.都刻有秦始皇于泗水上观看取鼎时的一个关键情节:鼎已被发现并“系而行之”,然而遭“龙齿啮断其系”,终“不得”,令秦始皇绝望以致失态。

这反映了汉代
A.存在天人感应观念B.泗水取鼎图的情节真实可信
C.传承秦朝政治制度D.青铜铸造的技术超越了秦代
4.(2021·广东湛江市·高三二模)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汉代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中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两者都
A.强调等级秩序的重要性B.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
C.践行“克己复礼”的主张D.重视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责任
5.(2021·广东惠州市·高三一模)《春秋》一书多次记载了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向孟子请教齐桓公、晋文公富国强兵争霸之术,但孟子回复: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争霸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据此推断,孟子意在
A.融合诸子百家思想B.倡导仁政治国理念
C.重构春秋争霸历史D.维护分封宗法制度
6.(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二模)朱熹认为,虽学者必由《大学》入门,穷理正心,达于圣学,但“洒扫应对”也可到圣人事,“理无大小故也”。

由此可知,朱熹旨在强调
A.丰富儒学的教育内容B.穷理与人伦日用的贯通
C.发明本心的求理方法D.格物是为善去恶的过程
7.(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二模)战国时期,齐威王在国都临淄创建稷下学宫,广揽天下贤士,至学宫兴盛时期,吸引了各国学士有“数千人”。

他们各述政见“不治而议”,如《宋子》、《田子》等诸多著作也诞生在此,被后人称为“齐国的最高学府”。

这说明
A.战国时期有自由的学术氛围B.稷下学宫是齐国的议事机构
C.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始于齐国D.临淄是战国时期的政治中心
8.(2021·广东茂名市·高三二模)谶是隐语和预言,纬是用诡秘的语言对经书的解释。

王莽、刘秀争夺国家政权都用了谶纬。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宣布图谶于天下”。

章帝主持召廷白虎观会议,用谶纬解经,谶纬之学遂占统治地位。

这反映了汉代
A.儒家思想已居于主流地位B.政治统治借助于神秘力量
C.百家争鸣良好氛围的持续D.君主专制源于迷信的思想
9.(2021·广东江门市·高三一模)汉初饮酒无尊卑礼数,完全随顺己意。

汉武帝时期,将饮酒纳入礼仪之中,以礼饮酒,不仅规定了酒、酒器的规模、位置、价值,对于饮酒者也进行角色化规范。

这种变化
A.减少了饮酒带来的危害B.说明无为思想已不合时宜
C.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影响D.提高了饮酒者的文化素养
10.(2021·广东肇庆市·高三二模)北宋程颐、程颢指出:“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

……中国而用夷狄礼,则便夷狄之。

”宋初学者石介将佛、道视为“中国”坏乱之源:“释、老之为怪也,千有余年矣。

”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
A.力图复兴儒学,稳定社会秩序B.思想僵化落后,固守华夷观念
C.传承礼仪文明,促进文化交流D.主张三教并行,提倡儒术主导
11.(2021·广东汕头市·高三一模)如图是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天下”思想构造图。

“天下”思想诞生于先秦时期,汉代以后进一步发展。

由如图可推知,“天下”思想的核心是
A.阴阳五行思想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伦理道德D.“大一统”思想
12.(2021·广东韶关市·高三一模)程朱理学的“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但陆九渊、王阳明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

此说明
A.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理论要求B.理学是封建社会道德规范基础
C.理学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D.理学中“人”的发展受到关注
13.(2021·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有学者说:“清初大儒黄宗羲虽宗阳明,但主张多读书以穷理之变化,并以实践为归;顾炎武不谈心性,他的治学范围,以典章制度、社会经济为主。

”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黄、顾二人的共同思想是
A.倡导经世致用B.主张工商皆本
C.批判君主专制D.挑战儒学正统
14.(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三模)唐代书法艺术“尚法”,积极浪漫且感性,楷书、草书多样发展,法意相参;宋代书法艺术“尚意”,向内收敛,消极沉静,理性行书大兴,以闲适为主调,意趣兼备。

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A.理学思想的影响B.书法技巧的成熟
C.政局变动的频繁D.商品经济的发展
15.(2021·广东佛山市·高三一模)据《论语》记载,冉有陪孔子访问卫国,冉有对卫国如何管治众多人口心生疑虑,孔子认为应"富之"然后"教之"。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激烈B.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C.孔子先富后教的治国思想D.经济繁荣促进人口的增长
16.(2021·广东梅州市·高三一模)据载,北宋时期,宋真宗(968-1022年)经常亲临佛寺,进谒参拜,以示崇敬;同时,他也大兴土木修建道观,甚至专门设立道教节日,令天下士民庆祝。

这反映出当时
A.三教并行局面被打破B.佛道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C.教化手段呈现多元化D.儒学社会基础严重削弱
17.(2021·广东广州市·高三二模)明末《天工开物》中记载了“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

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凡珍珠必产蚌腹”“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

”据此可知,《天工开物》
A.倡导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体现了科学实验的方法
C.展现了江南商品经济风貌D.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18.(2021·广东汕头市·高三一模)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只如吴道子画仲由,便戴木剑;
阎令公画昭君,已着帷帽。

殊不知木剑创于晋代,帷帽兴于国朝。

举此凡例,亦画之一病也”。

由此可见A.绘画作品不能脱离现实B.绘画史料有一定局限性
C.人物画的历史价值不高D.宫廷画容易受政治影响
19.(2021·广东珠海市·高三一模)汉末魏晋时期,瘟疫灾害严重,充满原始道教色彩的起义“太平道”和“天师道”开始爆发,得到大批民众支持。

明末也爆发了影响甚大的瘟疫,但并没有出现东汉末年的情况。

东汉末年道教起义频繁的原因是
A.儒家伦理支撑起道教思想体系B.道教疾病施治的措施科学严谨
C.中医防疫学理论尚未发展健全D.道教消极处世观逐渐走向消亡
20.(2021·广东梅州市·高三一模)《风》是《诗经》的精粹,所涉地域横跨从今陕西到山东的许多地区,同《楚辞》极强的地域性相比,《风》则显示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

这一差异主要源于
A.南北地理环境存在分野B.楚地风尚独特好鬼神
C.政治文化辐射程度差异D.经济活动方式的不同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陈献章,明代广州府新会(今江门)白沙村人,世称白沙先生,广东唯一从祀孔庙之硕儒。

自幼机敏勤奋,后科举不第,遂回乡苦读经典,开立书院,寓教于诗,创立了以“自得”为核心的“白沙学说”(亦称“江门学派”)。

陈白沙认为,成理具于一心,一切事物都是本“心”的产物,“为学当求诸心”,即求之于本心;他十分反感当时因循守旧、食古不化的学风,提倡“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即学贵知疑;他提倡“自然”,即主张遵循天地万物自然之道的状态与规律,尽量摆脱外物的束缚,在人生与为学业上达到与自然同乎一体的自由境界。

对于明代心学而言,先有“江门学派”奠基,后有陈白沙的衣铱传人湛若水创立的“甘泉学派”完善,最后是王阳明的“阳明学”集大成。

新会同乡梁启超曾珍藏三件白沙先生书法珍品,寄寓着岭南士民400余年对陈白沙及其传人的集体记忆,梁启超称“子孙其世守之”。

——摘编自章继光著《陈白沙梁启超综论》等(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白沙先生“自得”之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评价“白沙学说”。

22.(2021·广东江门市·高三一模)出版书籍,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刻在兽骨和青铜器上的甲骨文、铭文,已包含了出版物的元素,主要为个人行为。

……在宋
代,印刷业遍及全国,形成了开封、杭州、成都、建阳、江西等印刷业较集中的地区。

官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从事印书活动,民间印刷更是空前活跃。

印书的品种,由过去的以佛经佛像为主,逐渐改变为以刻印经、史、子、集等书为主。

印本书成为商品,书商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摘编自石永强《古代印书机构》材料二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设立于上海。

商务自创办之初,张元济认为“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以“创务育人”达到“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目的,怀揣文化理想,承担起了近代印书馆的文化使命。

它所确定的方针即是“一方发扬固有文化,一方介绍西洋文化,谋沟通中西以促进整个中国文化之光大。

——摘编自吴平《近代商务印书馆发展中的“道”与“器”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印刷业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商务印书馆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三、论述题
23.(2021·广东梅州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上,中国曾是世界上综合力量最强的国家,是东方文明和世界发展的引领者。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世界的崛起与扩张,中国衰落了,受到了列强的欺凌与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终止了中国的下行,开启了民族复兴的进程。

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悲惨的百年,又是奋争的世纪。

——摘编自张蕴岭主编《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国创办稷下学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人才,实现富国强兵以争霸天下,C正确;百家争鸣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了,A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2.C
【详解】
汉武帝通过更换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也通过制造祥瑞证明自己应天受命,说明随着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天命观影响了政治行为,故选C;更换年号和制造祥瑞不是政府变革,也无法体现思想革新,排除AB;文化演变并不是政权权威的基础,排除D。

3.A
【详解】
“龙啮断其系”、使秦始皇捞鼎“弗得”的神话,从史料的记载再结合刘邦为神龙转世的身份,进而推想:这条“神龙”就是秦末曾经当过沛县泗水亭长的刘邦!可以看出当时汉代存在天人感应观念,借秦始皇的这一事件来表现出来。

A正确;泗水取鼎图只是一个第二手资料的画像石,所以并不真实可信,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汉代继承秦朝的政治制度,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一个关于秦始皇迷信的画像,并不能说明汉代青铜技术超越秦朝,D错误。

4.D
【详解】
材料中提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均反映了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责任,故D项正确;五常无法体现强调等级秩序,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修身”“齐家”“治国”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B项错误;“礼”只是人伦关系的一种表现,C 项错误。

【点睛】
5.B
【详解】
据材料可知,孟子否认孔子的弟子中有讲述齐桓公晋文争霸之事,是因为争霸战争与儒家的治国理念不符,目的在于倡导孟子的仁政,故选B;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而非诸子百家,A错误;据材料可知,孟子
不是重构春秋争霸历史,而是从未讲解,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分封宗法制度,D错误。

6.B
【详解】
根据材料“朱熹认为,虽学者必由《大学》入门,穷理正心,达于圣学,但‘洒扫应对’也可到圣人事,‘理无大小故也’”,可得出,朱熹认为学者要达到圣人境界,不但要学习未知的道理以端正自己的心态,还要学习洒水扫地等日常基本事务,说明朱熹旨在强调穷理与人伦日用的贯通,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理无大小”,未体现“丰富儒学的教育内容”,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学说,故C项错误;“格物是为善去恶的过程”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7.A
【详解】
据材料可知,齐国的稷下学宫广揽天下贤士,出现了各家学派争奇斗艳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当时自由的学术氛围,A正确;稷下学宫是学术教育的地方,而非议事机构,B错误;在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故C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学术的发展,而非政治中心,D错误。

8.B
【详解】
根据材料“……王莽、刘秀争夺国家政权都用了谶纬……章帝主持召廷白虎观会议,用谶纬解经,谶纬之学遂占统治地位”,可得出,谶纬有助于统治,反映了汉代政治统治借助于神秘力量,故B项正确;材料与儒家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百家争鸣,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体现,不是源于迷信思想,迷信思想只是有助于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9.C
【详解】
材料信息是,汉武帝时期,饮酒已纳入礼仪之中,有了尊卑礼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影响,故C正确;材料只是涉及饮酒礼仪,和减少饮酒带来的危害无关,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无为思想已不合时宜,故B错误;饮酒礼仪和提高饮酒者的文化素养也无关,故D错误。

10.A
【详解】
根据“礼一失则为夷狄”“宋初学者石介将佛、道视为‘中国’坏乱之源”可知,宋朝知识分子面对佛、道的冲击,极力维护儒家文化,力图复兴儒学,故选A;宋朝知识分子极力维护儒家文化,并非思想僵化落后,排除B;认为“宋初学者石介将佛、道视为‘中国’坏乱之源”,不利于文化交流,也并非主张三教并行,排除C、D。

【点睛】
11.C
【详解】
通过观察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德”为中心,用“天命”和“革命”联系天与天子,用天子统领天下万民的“天下”思想构造图,反映出秦汉以后“天下”思想的核心是儒家伦理道德,C项正确;阴阳五行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君权神授思想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天下思想的核心,B项错误;“天下”思想构造图中以“德”而非以“大一统”思想为核心,D项错误。

12.D
【详解】
材料“陆九渊、王阳明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体现的是心学更加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更强调人的内在发展,因此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13.A
【详解】
根据“以实践为归”、“不谈心性,……以典章制度、社会经济为主”可知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注重做学问的实用性,即强调经世致用,故选A;材料主要反映了黄、顾二人的经世致用,BCD都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BCD。

14.A
【详解】
由材料可知,宋代书法艺术相较于唐代书法而言,更加内敛和强调理性,这是受到宋代理学强化道德修养的影响,故选A项;宋代书法追求理性,这不能表明书法技艺的成熟,故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更强调艺术家个性的表达,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

15.C
【详解】
材料“孔子认为应‘富之’然后‘教之’”体现的是孔子先富后教的治国思想,即一手抓物质,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C正确;AD与材料无关,排除;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B排除。

故选C。

16.C
【详解】
材料反映出宋代通过佛教的教化功能加强社会管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教,排除A;儒学是正统,排除B;社会基础严重削弱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17.A
【详解】
根据“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

假媒水火,凭借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凡珍珠必产蚌腹”“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

”等信息可得出,其强调不能过度开采,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科学,排除B;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8.B
【详解】
题干中说道张彦远对于古画的评价是吴道子和阎令公对于所画作品出现的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物品,如木剑、帷帽,这表明绘画作品作为史料的话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选B;A选项中绘画作品属于艺术作品,其必
然会带有作者本身的想法,是可以进行虚构的,故A选项错误;C选项人物画的历史价值不高,这就以偏概全了,整体而言,人物画还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的,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中宫廷画容易受到政治影响的意思没有错,但是与题意无关,故D选项错误。

19.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末之所以没有出现东汉末“太平道”和“天师道”爆发的情况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医防疫学发展的更加健全,对瘟疫的防治更加有效,人民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宗教理论上,故选C;儒家与道教是两种不同的思想理论,儒家伦理不可能支撑道教思想体系,排除A;道教属于宗教思想,在疾病施
治上并非科学严谨,排除B;道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排除D。

故选C。

20.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方封国注重宗法,语言雅驯,排拒地方怪力乱神。

《风》虽然涉及范围广泛,但仍延续雅言文化的传统,因此表现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而楚国在南方,受到的政治影响较小,因此地域性较强。

C 正确;地理环境是影响文化差异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楚辞》有极强的地域性,不能代表楚地好鬼神,B错误;农业种植是当时主要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方式的不同不符合史实,D错误。

故选C。

21.(1)求之本心:学贵知疑;以自然为宗(提倡自然说)。

(2)奠基明代心学基础,促进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对于打破程朱,理学在明初以来独断和教条的局面有积极作用(或有利于改变明代前期因循守旧的学风和旧的理学价值观);推动岭南文化发展(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详解】
(1)白沙先生“自得”之学的主要内容,根据“成理具于一心,一切事物都是本“心”的产物,“为学当求诸心”,
即求之于本心”可以得出求之本心:“他十分反感当时因循守旧、食古不化的学风,提倡“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即学贵知疑”可以得出学贵知疑;“他提倡“自然”,即主张遵循天地万物自然之道的状态与规律,尽量摆脱外物的束缚,在人生与为学业上达到与自然同乎一体的自由境界”可以得出以自然为宗。

(2)评价“白沙学说”,根据“对于明代心学而言,先有“江门学派”奠基,后有陈白沙的衣铱传人湛若水创立的“甘泉学派”完善”可以得出奠基明代心学基础,促进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根据“他十分反感当时因循守旧、食古不化的学风”并联系所学可知,有利于改变明代前期因循守旧的学风和旧的理学价值观;根据“寄寓着岭南士民400余年对陈白沙及其传人的集体记忆”可以得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2.(1)变化:从个人行为为主到从中央、地方和民间齐参与;内容以佛教为主到以儒学经典为主;商品化程度提高(出现商业化趋势)。

(2)特点:体现强烈的家国情怀(体现救亡);注重国民教育、开启民智;融汇中西文化。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文化启蒙日益迫切;西学东渐的影响;近代化运动的冲击和近代教育的发展。

【详解】
(1)“变化”,根据材料一信息“刻在兽骨和青铜器上的甲骨文、铭文,已包含了出版物的元素,主要为个人行为……官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从事印书活动,民间印刷更是空前活跃”得出:从个人行为为主到从中央、地方和民间齐参与;由材料信息“印书的品种,由过去的以佛经佛像为主,逐渐改变为以刻印经、史、子、集等书为主”得出:内容以佛教为主到以儒学经典为主;由材料信息“印本书成为商品,书商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得出:商品化程度提高。

(2)“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得出:体现强烈的家国情怀;由材料信息“昌明教育,开启民智”得出:注重国民教育、开启民智;由材料信息“一方发扬固有文化,一方介绍西洋文化,谋沟通中西以促进整个中国文化之光大”得出:融汇中西文化。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加深、文化启蒙日益迫切、西学东渐的影响、近代化运动的冲击和近代教育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23.示例:我认为“历史上是东方文明和世界发展的引领者”正确。

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中国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书写材料的革新,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印刷术传入欧洲,欧洲人借此造出了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总之,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古代中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如评析“中国曾是世界上综合力量最强的国家,是东方文明和世界发展的引领者”这一观点,关于阐释可从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及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第6页,总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