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县木塔之艺术美

合集下载

浅谈应县木塔之艺术美

浅谈应县木塔之艺术美

浅谈应县木塔之艺术美作者:程乃莲杜丽君来源:《文物世界》 2011年第4期程乃莲杜丽君程乃莲杜丽君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俗称应县木塔(图一)。

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最为雄浑的楼阁式纯木建筑,塔以设计独特、结构精巧而闻名于世。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释迦塔外观1.塔基、塔刹释迦塔平面直径为30.2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

塔高九层,五个明层,四个暗层,外观为五层六檐,平面呈八角形。

塔基高4.40米,由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

台基和月台的角石上都雕有伏狮,现存十七块。

角石伏狮造型古朴,大气浑厚,具有明显的汉唐遗风,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辽代石刻精品。

塔刹高11.77米,由两大部分组成。

下部为砖砌二层仰莲,高2米,直径约3.65米。

上部由覆钵、相轮、仰月、宝珠等五个部分的铁质部件组成。

这些铁质部件经千年风雨而不锈,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给宝塔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2.塔身释迦塔塔身是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塔外观六檐五层,底层为双檐。

各层间又夹设暗层四个,所以全塔实际为九层。

释迦塔外观整体造型稳定,比例得当。

距塔前70.36米处,是观看全塔的最佳距离。

释迦塔巍峨宏伟崛地擎天,斗棋如天宫盛开的莲花美丽壮观。

古人有诗云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释迦塔六层外檐八角上,都挂着风铃,每层有大小16个。

因历代都有修补更换的缘故,现存风铃呈不同形制,多达九种。

每当清风徐来,这些古朴的风铃便会随风轻撞发出咚咚铛铛的声音,寥然空荡,使人感受到遥远古代的神秘气息。

二、释迦塔内彩塑释迦塔五个实层中,都有精美的彩塑佛像,其主要特点为,造型生动,体态健硕,面目端庄。

佛像虽经历过人为破坏,千年风化和历代修补重妆,但仍风韵犹存,不失辽代雕塑原貌。

释迦塔现存彩塑共计34尊。

其中各层佛像12尊,菩萨12尊,力士8尊,菩萨奴2尊。

另还有菩萨坐骑狮、象、马、大鹏金翅鸟等各种神兽。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 萨斜塔,法国的埃菲尔铁 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可 见其建筑水平和艺术水平 的高超。
塔起源于印度,佛教始祖释迦牟尼 逝世后,其弟子建了许多佛塔,安葬 佛祖的舍利子,故塔的最早功能是坟 冢。传入中国后多为木塔,后来出现 了砖塔、金属塔、琉璃塔。佛塔之外, 又有了文峰塔、风水塔。形制上可分 为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塔、金刚宝 座塔,应县木塔是木结构楼阁式塔中 最杰出的代表,其特点是高大、美观、 建筑技术复杂与艺术水平高超。
四层南门:“点崄透云霞西望雁 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 翠峰低”
四层东门:“俨如月窟同登眺, 恍如天梯许共攀”
1974年9月整修塔内塑像时,在第四 层释迦佛塑像内发现了一批珍贵的辽代 文物。这批文物共计160件,计有辽藏和 辽代刻经47件、辽版书籍和杂刻8件、绘 画1件、彩印佛像6件、辽人写经以及杂 抄30件、七珍七宝以及佛牙舍利68件。 此次于木塔内首次发现的辽代刻经、刻 书和木板彩印佛像画,弥补了我国雕版 印刷史上没有辽代刻本古籍片纸只字不 见的空白。
佛牙舍利
应县其他寺庙景区
文殊寺
谢谢大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木塔楹联
二层南门:“拔地擎天四面云山 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层 霄”
二层东门:“高接恒峰云在槛, 遥临桑干水围城”
四方佛
木塔楹联
三层南门:“俯瞩桑干滚滚波涛 萦似带,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 屏”
三层东门:“放眼欲穷千里目, 抠衣试上六层来”
木楼楹联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外观为五层,实为九层:每两层之间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

这座凝聚了古代匠师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的木塔历经了千年风雨、多次地震甚至战争炮火的考验,仍屹立至今,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为何应县木塔能如此坚如磐石?这得从木塔的结构与斗拱的相互作用中去寻找答案。

木塔有内外两圈柱网,各层通过柱、梁、斗拱嵌套在一起而形成套筒结构。

辽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进一步创新,在结构中大量使用斜撑构件,保证了结构刚性,改变了传统的四边形体系。

由柱头枋构成的闭合木框起着圈梁作用,木塔的结构体系有如一个刚性很强的八边形套筒,其中斗拱起着关键的稳定作用。

由于斗拱系统本身是由若干小木料即斗、拱等榫接在一起,相当于许多小型的悬臂,它们能够调整倾角、平衡弯矩,因此在受到地震、炮击等异常震动时后,斗拱成为一种阻尼装置,通过斗拱榫卯间的摩擦、错位,可以消耗掉外来的巨大能量,使得木塔具有较好的抗震、抗冲击性能。

即使在现代,这也是理想的抗震结构。

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使应县木塔在受到多次地震甚至炮击之后依然屹立不倒。

应县木塔内部构造示意图木塔暗层内外槽柱网结构应县木塔的斗拱多达54种,但斗拱的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根据结构稳定和各层出檐尺度来调整斗拱出跳数与形制变化,如果说应县木塔是一篇惊世乐章,斗拱则无疑是最美妙的音符。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十处斗拱:1、一层外檐补间铺作:双杪双下昂七铺作,栌斗下用驼峰和蜀柱垫起一足材,耍头层取消,下昂尾过柱中线后被截断。

解析:应县木塔副阶次间与一层、二层的补间铺作都采用了蜀柱,并采用驼峰来稳定蜀柱,使得同一层中补间与柱头铺作高度不同,形成了美妙韵律。

除此以外,其它各层亦有补间铺作将驼峰直接垫于栌斗之下,其作用在于扩大栌斗底面,以避免普拍枋和阑额受集中荷载而被压坏。

中国古建筑赏析:世界最高的木塔——释迦塔

中国古建筑赏析:世界最高的木塔——释迦塔

中国古建筑赏析:世界最⾼的⽊塔——释迦塔漯南宫阙尽,⼀塔挂青天释迦塔俗称应县⽊塔。

现于⼭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

⽊塔建于辽清宁⼆年(宋⾄和三年公元1056年),⾦明昌六年(南宋庆元⼀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在2016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的⽊塔。

并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利⽐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奇塔”。

是我国现存最古⽼最⾼⼤的纯⽊结构楼阁式建筑。

应县⽊塔塔⾼67.31⽶,底层直径30.27⽶,呈平⾯⼋⾓形。

第⼀层作⽴⾯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

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内、外两圈⽊柱⽀撑,每层外有24根,内有8根。

⽊柱之间使⽤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向的复梁式⽊架。

整个⽊塔共⽤落叶松⽊料3000⽴⽅,约2600多吨重。

整体⽐例适当,坐落稳重,构架宏伟,技艺精巧,外观庄严。

⽊塔结构千年珍不失,古塔⾃有韵在释迦塔内有着许多珍贵历史⽂化遗产。

第⼀层主塑释迦牟尼佛像,⾼11⽶,⾯⽬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6幅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刚、天王、弟⼦等,壁画⾊泽鲜艳,⼈物栩栩如⽣。

⼆层四层设须弥座,塑释迦佛,⽂殊普贤两⼤菩萨,所不同的是⼆层的⼆胁侍在四层变成阿难、迦叶尊者⼆弟⼦。

这是汉传佛教最常见的“华严三圣”的仪轨。

从塔中两枚佛⽛舍利分别出⾃⼆、四层佛腹,说明辽皇室对于⼤乘华严思想的皈依,这和⼤同市内辽建华严⼤寺的基本精神是⼀致的。

三层坛座呈⼋⾓形,塑东⽅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阿弥陀佛,南⽅宝⽣佛,北⽅不空成就佛等四⽅佛。

五层也呈⼋⾓,塑中央佛毗卢舍那如来和⼋⼤菩萨。

三、五层合起来便是⼀座曼陀罗坛城,依《⼤⽇经》所传密宗莲花藏四⽅⼋⾯五智如来布局。

这⼀格局也表证了辽密在道宗⼀代的勃然兴起。

整塔佛像不仅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的艺术价值。

⽽且展⽰了佛教从俗⾝⼀佛崇拜到精神万佛崇拜再到法⾝⼀佛崇拜的全过程,真是⾼妙⾄极。

辉耀千古的应县木塔

辉耀千古的应县木塔

辉耀千古的应县木塔作者:闻阔来源:《中关村》2018年第09期在苍莽恒山之阴、悠悠漯水之阳,始建于辽代的应县木塔,已历经近千载的沧桑。

这座拔地而起的巍巍高塔,突兀的矗立在少有参照物的盆地南缘,衬托着天高云淡的塞上美景,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的才智之士来此驻足,无论是诗人、帝王,还是专家、学者,都惊叹于它的巧夺天工,为它的壮丽而赞叹不已。

金元时期的大诗人元好问曾在诗歌中赞美:“缥缈层檐凤翼张,南山相望郁苍苍,七重宝树围金界,十色雯华拥画梁。

”明清时期的大思想家顾炎武也曾赋诗感叹:“漯河宫阙尽,一塔挂青天。

法象三千界,华戎五百年。

”而近现代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更是对应县木塔痴迷不已,即使被夫人林徽因女士调侃,即使那是他古建筑考察生涯中最惊险的一次,但他依旧是痴心不改,向往不已。

这应县木塔究竟有何魅力?能让如此之多名留青史的大人物为之倾倒?而且这座纯木质的宝塔何以历经近千载的风吹雨打而不朽不毁?今天我有幸来到这木塔之下,希望能够稍稍解开心中的疑惑。

进入木塔景区的寺院后,第一个感觉就是“小”,左逛右逛仔细的游览了一遍,也不过半个小时,且景区内除了木塔之外大多是近现代建筑,就连同来的旅伴也一边捧着相机不停的拍照一边小声的嘀咕着,这AAAA级景区是不是有点“水”?对旅伴的抱怨,我只能无奈的笑笑。

实际上只要多了解一下应县木塔的意义,就能知道这座宝塔绝非是一个AAAA级景区所能概括的。

应县木塔始建于辽代的辽道宗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其正式的名称为佛宫寺释迦塔,因其地处应县境内,便被民间约定俗成的称为“应县木塔”。

关于应县木塔的始建年代,历史上还存在一些争议。

明朝本州修志者田蕙认为塔寺修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至今已经有962周年;也有人认为,塔寺始建于后晋天福年间,至今已经过去1080个年头;还有人认为,佛宫寺释迦塔始建于唐代的太和年间,至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了;明代山西按察使郭显忠则认为释迦塔的始建年代应该在北魏时期,迄今已有1600年左右。

古建山西|应县木塔:据说它有三颗宝珠护佑,它的独一无二曾让梁思成“喘不过气来”

古建山西|应县木塔:据说它有三颗宝珠护佑,它的独一无二曾让梁思成“喘不过气来”

古建山西|应县木塔:据说它有三颗宝珠护佑,它的独一无二曾让梁思成“喘不过气来”在华北地区,有一首古老的民谣曾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代,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

上世纪30年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

这个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随后,梁思成从日本学者的著作中,了解到应县有一座11世纪的木塔,塔内有精美佛像。

当时通讯很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如果从北京贸然去山西应县,而如果寻访不到塔,那就会浪费一两个月的时间。

梁思成想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他写了一封信,寄往的地址是“山西应县最高等照像馆”,信中附了一元钱,拜托摄影师帮拍一张应县木塔的照片。

当时,一元钱足够照几张相了。

同时,梁思成还承诺,如果摄影师帮助拍照,他可以送摄影师一份礼物。

▲梁思成与林徽因这一招还真管用,应县人的实诚这时显露无遗。

应县“白云斋照相馆”摄影师高培华收到这份信,果然按他的要求,拍了木塔照片寄过去,大喜过望的梁思成,立即回赠给高培华几件文具。

1933年夏天,梁思成和同事刘敦祯、莫宗江从大同下火车后,搭驴车赶往应县。

在离城大约还有好几里地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

梁思成后来在《闲谈》一文写道:'今天正式去拜见佛宫寺塔,绝对的Drewbelming,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文章还写道:'这塔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梁思成在应县住了7天,把木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非常精细地测量了各层的平面,测量了五十多种不同的斗拱,画出了木塔的断面图,绘制了楼梯、栏杆、隔扇的图样,用仪器测量了各檐的高度和塔刹。

有一次,梁思成正在塔尖顶上专心测量,没注意到头顶云层正迅速合拢。

突然,一个惊雷在塔旁爆响,梁思成大吃一惊,险些从塔上落下。

天下奇观应县木塔

天下奇观应县木塔

天下奇观应县木塔作者:方草来源:《百姓生活》2019年第05期山西朔州市应县木塔,又称应县释迦塔,位于应县县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

它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塔高67.31米,总重量约7400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高层建筑,也是当今世上独一无二的木结构千年木塔。

明朝时,有两位皇帝分别为应县木塔题了“峻极神工”“天下奇观”两个匾额。

1961年,应县木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前来参观应县木塔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人们在为木塔的独特魅力所倾倒的同时,也感到好奇:相当于现代楼房20层高的木塔,没用一个铁钉子,是怎样建造的?这么壮观华美的木塔,为何会建在一个小县城?古人建塔时,上万立方米的木材从何而来?木塔为何能千年不毁?其实,游人们感到神奇的这些问题,也正是应县木塔的魅力所在。

应县木塔是怎样一座塔坐落在应县县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木塔、大雄宝殿。

寺院前部建有钟鼓二楼,后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

整个寺院除了木塔是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以后所建。

高67.31米的应县木塔,底层直径30.27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平面也是八角形,高9层,5个明层,4个暗层,外观为5层6檐。

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月、宝盖、宝珠组成,制作精巧,与塔身十分协调。

应县木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整体构架全部用木材建造,在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空间框架。

上层柱脚插在下层柱头的枋上,并向内递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

60多米高的木塔,相当于现代楼房20层高,全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没用一个铁钉子。

塔的暗层,内外槽柱之间梁栿联系,斜撑连接,成八角筒式双层框架,加强了构件的整体性。

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

塔的底层南北开门,四周设有回廓。

塔内各层装有木制楼梯,二层以上都设有平座栏杆,形成回廓。

应县木塔辽代秘藏版画研究

应县木塔辽代秘藏版画研究

作者简介 : 杨俊芳( 1 9 7 6 一 ) , 女, 山西定襄人 , 山西大 同大学云 冈文化研究 中 6 , L Z 金研究所讲师 , 研究方 向为宗教美术 。
的传 统 , 北 方佛 教 则 充 分发 挥 了图像 的传 播 功 能 ,因 而在 佛 教 造像 方 面 北 方 的辽 金 更 甚 一 筹 。辽 契丹 的佛 教 中心是 离 中原 较 近 的南 京 和
焰 在 木塔 的 前 方从 中午 一 直 烧 到 晚 上 9 点, 这 种 不 可抚 平 的 历 史 伤 痛 至 今 镌 刻 在 目睹 这 一 幕 的生 活在木 塔周 围的人们 的脑 海 中 。1 9 7 4 年 7 月2 8日,国家 文物 局 文 物保 护 科 学 技术 研 究 所、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 、 雁 北 地 区文 物


山 研
隧翼




-^
-^
o)
应县 木塔辽 代秘 藏 版画研 究
杨俊 芳
( 山西大 同大学 云 冈文化研 究 中心辽金研 究所 , 山西 大同 0 3 7 0 0 9 )

’一


c = )

要: 应 县佛 宫 寺释 迦 塔 四层 佛 像 内发 现 秘 藏 有许 多绘 画作 品 , 除过 一 幅 卷 轴 画外 , 其 余
: 【 作站 、 应县木塔文物保管所的专业人员在检 查木塔各层塑像残破情况 时 , 在四层佛像背后 凹槽 内发现 了残存的辽代佛教文物 , 称辽代秘
基金项 目: 山西省高校哲学社科科研项 目“ 晋北辽金寺观壁画研究” ( 2 o 1 1 2 2 0 7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0

应县木塔简介1

应县木塔简介1

Q 应县木塔简介一壮丽的外观应县木塔位于应县西北隅。

其实,由于木塔高耸入云,远眺木塔,不必入城,在城外十余里的地方,就能看到在云天相接的地方,有一发淡蓝色的玲珑宝塔。

若是天气晴朗,在几十里远的地方,也能看到它。

在云雾缥渺之中,宝塔若隐若现,如天宫楼阁,别有一番情趣。

在应县西街路北木塔的入口处,有一座木牌坊,三门四柱悬山顶,上用斗拱支撑,牌坊正面横匾上书“浮图宝刹”,立匾题“佛宫寺”三字,背面又有“千仞玲珑”匾。

这是佛宫寺的山门前牌坊。

过了牌坊,到山门前还有一段短街,长约一百余米,过了这段短街,便是佛宫寺的山门。

佛宫寺原来规模很大,山门自然也很雄伟,门前原有铁狮一对,铸于明万历二十二年。

进门是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的四大天王殿。

后来,随着佛宫寺的衰落,山门及天王殿均被拆毁,成为一座石砌平台,只有一对铁狮尚存。

现在塔门经过重新整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镏金字汉白玉石。

旁侧开门,进入宽阔的塔院。

院中,原来的东西禅房均已拆毁,但左右钟鼓二楼尚存。

钟鼓楼东西对峙,建筑形状完全一样,二层楼阁式,底层正方形,周有围廊,上层单间歇山顶,木柱支撑,坐置鼓,右挂钟。

现在鼓已无存,只有明天启二年铸的重三千六百斤的铁钟,仍然悬挂在那里。

遥想当年佛宫寺庄严巍然,僧徒云集,晨钟暮鼓,声闻数里,自是一番神佛世界。

过了钟鼓楼,崛地擎天。

巍峨崔嵬的大木塔就出现在眼前。

木塔总高六十七米三,比北京白塔高十六米四,比大雁塔高三米三。

在古寺塔中,它可以说是形态最大,结构最精,外观最壮丽,轮廓最优美的佼佼者。

在它面前,谁人不叹是鬼斧神工!木塔建在一个分为上下两层的石砌阶基上。

下层南月台前嵌砌着一块石雕的八卦图。

下层平面方形,边长五十米,上层八角形。

东西南各置月台,台阶总高四米四,可拾阶而上。

阶基宽阔,更增强了木塔的稳重感。

塔呈八角形,六檐五层。

塔身为楼阁式,各层檐之下,突出的是斗拱勾栏,下为斗拱屋面,上为斗拱勾栏。

层层斗拱,八面勾栏,重重迭迭,如莲花盛开。

中国古代建筑瑰宝_应县木塔

中国古代建筑瑰宝_应县木塔

2009.N0.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4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8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

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6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

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

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

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

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撷英篇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苏静平(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安荣中心校,山西朔州)摘要:应县木塔中的泥塑佛像形态各异,底层是一高10米的释迦像,内槽壁上有6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这些佛像和壁画都为辽代的风格,是壁画中的珍品。

关键词:应县木塔;佛像;艺术特征辽代佛教造像遗存十分丰富,有寺庙供像、石窟造像、佛塔浮雕造像和其他散存的不同材质的造像。

其中,应县木塔内各层塑像就属于寺庙造像的遗存。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辽代佛像的艺术特征的了解,进一步探讨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一、应县木塔概况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应州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

目前对它的建造年代仍不甚明确,但大致认为木塔建于辽代道宗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即北宋至和三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它和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而又最高峻的一座纯木结构塔式建筑,被誉为木塔之王。

1961年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辽代佛像的艺术特征辽代佛教造像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很有特色,它既继承了唐代造像典雅端庄的遗风,吸收了南宋造像写实的手法,又融入了契丹和北方地区传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技法,因而在整体风格上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展现出辽代造像独特的文化艺术风貌。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地总结一下辽代佛像的样式特点。

面相:面形圆鼓,肉髻低矮,螺发中央多嵌一髻珠。

上身:佛像上身着袒胸式袈裟,下身着长裙,衣褶较多,两肩宽厚,身躯饱满。

上半身偏长,且系腰较低,外覆大衣,遮住双肩,前胸袒露,胸部宽厚,胸肌隆起,有刚健的气势。

衣纹:衣纹绵软曲折,较为复杂,且线条缺乏力度,在佛像的小腿处,多出现一个回勾状纹饰,仿佛一条蜿蜒而行的小蛇。

坐姿:坐姿为跏跌坐,即双腿收紧盘起,双脚脚心向上,且只露一只右脚。

头冠:头冠形式很特别,类似契丹贵族的头冠,如筒状,十分高大而华丽。

应县木塔稳健千年的擎天巨塔

应县木塔稳健千年的擎天巨塔

在华夏大地上众多的古建筑中,雄伟壮观,华美玲珑,威严庄重,典雅高贵的应县木塔,始终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漯南宫阙尽,一塔挂青天。

”清代学者顾炎武曾这样赞叹应县木塔。

近一千年过去了,木塔依然巍巍挺立在莽莽恒岳之阴,悠悠漯水(今桑干河)之阳的内长城要冲之地应县古城内。

诚如中国建筑史大家梁思成所言:“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天柱地轴稳健千年的擎天巨塔今天的应县,在辽代称为应州,下了高速是县城的北部边缘,因为没有什么高大建筑,依然保留着千百年来的天际线,著名的应县木塔成了视线中唯一高耸之物。

行至塔应县木塔稳健千年的擎天巨塔影子微档案: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木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重达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是中国现存最早、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高层建筑,1961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2016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木塔,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构建筑的典范,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202007/VACATION TOUR 前,空旷的广场更加剧了这种高大感,此时的木塔真如一层匾额上所书“天柱地轴”一般,拔地升起,大气磅礴,矗立在苍茫的天地间。

“噫嘘唏,危乎高哉”,从辽清宁二年到元代到明清再到如今,它经历了多少历史巨变?它又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站在这稳健千年的擎天巨塔下面,心如狂浪,震撼难平。

走近细看,近七十米的木塔更加令人难以置信,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

塔身像一层层叠起来的楼阁,平面均为八角形,外观为五层六檐。

塔高近70米,高峻而不失凝重。

各层塔檐基本平直,角翘平缓,每层檐下均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摘要】应县木塔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佛教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本文从木塔建筑特点、佛像造型特征、绘画风格特点、雕刻工艺特点和色彩运用特点等方面进行浅析。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应县木塔中佛像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艺术的精髓,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本文结合对木塔艺术特征的综述,探讨了其对中国佛教艺术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历程,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应县木塔、佛像、艺术特征、建筑、造型、绘画、雕刻、色彩、中国佛教、影响、研究方向、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应县木塔,又称应县大佛寺,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应县城西南约1公里处,是中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汉代木构宝塔。

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

应县木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建筑结构上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在其内的佛像艺术中也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之一,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印度佛塔的元素,展现了唐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木塔内部,保存着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佛像,这些佛像在造型、绘画、雕刻和色彩运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

通过对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唐代佛教艺术的发展历程,还能够探讨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传承。

对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也有助于丰富中国佛教艺术史的研究内容。

1.2 研究意义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是中国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佛像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绘画和雕刻工艺的发展演变过程,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宗教信仰、艺术表现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应县木塔鉴赏2000字

应县木塔鉴赏2000字

应县木塔鉴赏2000字应县木塔修建的同时期,北宋都城开封就有一座纯木构的塔,名为开宝寺塔,体型和形制都差不多,为著名工匠俞昊所修建。

同时期的辽南京(今北京)也有一座木塔,称大昊天寺塔。

但是都没有保存下来,也就是说在当时,兴建高层木塔的属于崇信佛教的兴盛时期。

仅仅也只是短时期,这样的高层木构建筑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在后世元明清再也没有出现。

目前史学界公认的是辽清宁二年所修建,也就是在辽兴宗皇后萧挞里时期。

辽兴宗执政二十四年后驾崩,萧挞里成为皇太后,继续把持朝政二十年。

在应县木塔一层内槽南北的门额照壁板上,赫然六幅供养人像,三男三女。

于是就有史学家断言,此为当年萧氏一门兴盛时期之家庙。

当年辽朝外戚专权,作为皇后之故地,如此大兴土木以崇佛也在情理之中了。

经过勘测,发现应县木塔的第三层为全塔的中心,其余各层的数据都是以第三层为基准增减而成。

第三层一圈立柱的周长恰好是全塔的高度,除去塔刹的高度,作为一个直径划圆的中心,正好是第三层中心。

第三层的中心是空的,四周为四方佛。

原来作为中央的法身毗卢遮那佛高于现实世界,已上升至第四层。

在这座佛像身中,竟然藏着辽宋之前佛经和佛牙舍利。

它始建于距今约1000年的辽代,高达65.84米,相当于一幢20多层的现代高楼,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古建。

它采用全木结构搭建,不用一颗铁钉,3000吨木制构件,互相咬合构成塔身可以同时容1500人登上木塔。

第一层的每根木柱平均负重高达110吨。

而且这一负重,自公元1056年木塔建成已持续近千年。

木塔的塔基由石料砌成,仅深入地下部分就达2米,总厚度更是超过6.4米,相当于3—4个人的身高。

塔基的地上部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八边形、下层为正方形,四面再各伸出月台,形成一个稳定的大十字结构,塔基表面预留若干柱础,用于承接木柱。

32根木柱分为3圈,被放置在柱础之上,形成了一张八角形的柱网,柱子最高可达9米。

柱与柱之间再通过“枋”“梁”横向互连,从建筑正上方俯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筒体”,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1. 引言1.1 介绍应县木塔及其佛像应县木塔,位于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南约1公里处,是一座古老而具有悠久历史的佛塔。

这座木塔建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之一。

应县木塔内保存有大量的佛像,这些佛像不仅在艺术上精美绝伦,还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

应县木塔的佛像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涵盖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古代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佛像不仅在造型上栩栩如生,还体现了当时匠人们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对佛教信仰的虔诚。

通过这些佛像,人们可以一窥唐代佛教艺术的精髓,感受到古代中国宗教文化的瑰丽和辉煌。

应县木塔及其佛像的存在,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瑰宝。

通过研究这些佛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艺术发展历程。

应县木塔及其佛像在当代艺术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古代艺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1.2 概述本文内容本文将对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进行浅析。

首先介绍了应县木塔及其佛像的背景,随后概述了本文内容。

接下来,将分别从应县木塔佛像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特点、佛像的姿态与表情、服饰及装饰,以及神态与气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如何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与宗教信仰,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及其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正文2.1 应县木塔佛像的历史背景应县木塔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应县的一座古代佛塔,建于唐代,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

塔内保存有大量的木雕佛像,这些佛像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应县木塔的佛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更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这些佛像的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每一个佛像都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圣气质,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应县木塔的写景作文

应县木塔的写景作文

应县木塔的写景作文《神奇的应县木塔》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应县木塔吗?那可是一个超级神奇的地方!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应县木塔。

刚到那儿,我就被它那雄伟的身姿给震撼住了!它就像一个巨人,高高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守护着整个应县。

远远望去,木塔那五层六檐的结构,真的是太壮观啦!就像一座用木头搭建起来的巨大城堡。

它的塔身是棕红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难道不像一位穿着金色铠甲的勇士吗?我不禁想,这么高这么大的木塔,古代的工匠们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呢?走近一看,哇!木塔上的每一块木头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有人物故事。

那些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向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摸着那些木头,心里想着:“这些木头都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啊,它们怎么还能这么坚强地支撑着这座塔呢?”我兴奋地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走进了木塔。

一进去,一股陈旧的木头香味扑鼻而来。

“这味道,难道不是历史的味道吗?”我自言自语道。

塔里的楼梯又窄又陡,我们小心翼翼地往上爬。

每上一层,我都迫不及待地从窗户往外看,风景都不一样呢!到了顶层,风呼呼地吹着,我的头发都被吹乱啦。

从这里往下看,整个应县的景色尽收眼底。

大街上的人们就像小蚂蚁一样,来来往往。

远处的田野一片绿油油的,就像一块巨大的绿毯子。

我忍不住大喊:“哇,太美啦!”爸爸妈妈笑着看着我,说:“宝贝,这景色是不是让你觉得特别惊喜?”我拼命点头,说:“这可比我在书上看到的美多啦!”这时候,旁边来了一位老爷爷,他摸着胡子,笑着说:“小朋友,这应县木塔可是咱们国家的宝贝啊!它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地震、风雨,还能屹立不倒,这得多厉害呀!”我眨眨眼睛,问道:“老爷爷,那它为什么这么坚固呢?”老爷爷耐心地解释道:“这是因为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呀,他们用巧妙的结构和精湛的技艺,让这座塔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从木塔下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应县木塔,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却依然坚强地站立在那里。

木质之美:应县木塔在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独特贡献与价值

木质之美:应县木塔在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独特贡献与价值

木质之美:应县木塔在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独特贡献与价值王艺群
【期刊名称】《天工》
【年(卷),期】2024()3
【摘要】针对应县木塔独特的建筑艺术与文化价值进行探究,强调了其作为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所具有的建筑成就,进一步介绍了应县木塔在文化、艺术和历史方面的贡献,探究其宗教价值以及文化融合与艺术教育作用,并分析当前应县木塔的旅游价值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同时,强调应县木塔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并呼吁社会加强对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王艺群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9
【相关文献】
1.中国古代建筑瑰宝——应县木塔
2.山西应县木塔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兼谈应县木塔维修方案的意见
3.应县木塔: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4.山西应县木塔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兼谈应县木塔维修方案的意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LA旅游文化课程论文作业——浅析应县木塔旅游文化

MLA旅游文化课程论文作业——浅析应县木塔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课程作业:题目:浅析应县木塔旅游文化姓名:班级:MLA学号:日期:浅析应县木塔的旅游文化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辽代称应州。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即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的佛宫寺中,外形为五层六檐八角形宝塔,实际内夹四级暗层,实为九层宝塔。

释迦塔建在4 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塔身总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的最高达的木结构塔式建筑,被誉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

应县木塔是我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山西省重点旅游景区之一,由于地处应县县城中心,周边环境与旅游发展不相适宜,且不利于对木塔的保护。

2006年,由山西省发改委批准,决定对应县佛宫寺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通过综合规划,拆除佛宫寺周边部分破旧建筑,修建环塔园,是周边环境得到改善,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并对佛宫寺释迦塔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木塔建成以来,观瞻木塔成为许多人向往的乐事,其包含的诸多历史文化故事也为世人称奇。

历代君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佛门弟子前来登临观赏、抒发情怀、泼墨题字,留下了许多赞颂的匾额和楹联。

塔上和寺门牌楼共有53面牌匾和6幅楹联,有的叙事说景、有的抒情写意,文字精彩,寓意深长,而且内容丰富多彩,书法遒劲古朴,各有千秋,是中华文化、书法艺术之瑰宝,同时也是历代修缮木塔的见证。

其中包括记载木塔的建造及维修年代的“释迦塔”三字匾,赞美木塔宏伟奇特的“天柱地轴”四字匾,宣传佛教教义的“天宫高耸”四字匾。

木塔的第一层内有独具特色的辽代彩塑与展现契丹族豪迈奔放气质的壁画。

第一层佛坛上这尊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形体丰满硕壮,神态端庄慈祥,左手下垂,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

释迦牟尼金身佛像面部井然绘有一圈绿色胡须,还佩带着耳环,为佛像中所罕见的。

据说这是因为契丹男子以蓄胡须为美,所以就也给释迦牟尼佛留下了胡须。

内槽墙壁上所绘6幅如来佛像,有菩萨胁侍,高近8米,堪称巨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