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教育观必看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教育观的核心: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
就是把教育活动目的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观。
二、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了解)
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提出;1999年6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实施;
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意志;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战略主题;
三、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与基本特征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三大基本任务: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理解)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是中学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特征。
每一个社会成员需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目的。
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中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一技之长;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
4.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就是国家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
6.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避免以往只重视书本知识。
7.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主体---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让学生学会学习,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方法。
四.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重点)记忆+理解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单)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生理、心理的差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
素质教育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5.素质教育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的教育
学生---主人,主动---自愿(学习方式)。
6.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保底)
注意:此题一般运用于材料题,当材料中的2—6条中出现2-3条,就可以答上第7条(“做到”或“没有做到”)。
口诀:提(1)速(3)个性(4)创两(6)全(2),主体主动(5)可持续(7)。
(三)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续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1)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
(2)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素质教育应当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
注意:1和2:单选;(3)材料题。
口诀:三合力(三方面)。
五.素质教育的实施---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了解)
1.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1)学校管理活动
(2)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3)班主任工作
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理解)
七.素质教育中的误区(理解)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作业
4.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服务者不恰当)
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