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全国一等奖)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全国一等奖)

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材分析】本课一共四目,主题是: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及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前三目“从数据看沧桑巨变”“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分别从GDP、城市化、互联网等方面阐述了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第四目“时尚中国”主要从生活观念及服饰、居住、语言方面阐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

本课在第四单元知识结构体系中属于从属地位, 前两目“从数据看沧桑巨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虽然理论性、政策性较强,数据较多,但其深层原因分析,前面的知识学习中已有知识铺垫,后两目“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和“时尚中国”则更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利于加强学生的历史感悟,历史史证能力。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有一个整体的线索认识,能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分析经济现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及经济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联系现实生活,补充感性材料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感悟,让学生敢于自主表达自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并能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问题。

【课标要求】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互联网的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通过图表的解读,深入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及影响,联系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腾飞的原因。

综合地理学科城市化的内容,着重从经济因素角度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历史因素以及城市化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互联网时代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以服饰变化为例,联系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进一步认识影响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通过搜集和体会生活中体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各方面例证,增强历史体验和感悟,培养历史论证能力,认识到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促使让人民社会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的信心。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4 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含解析)岳麓版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4 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含解析)岳麓版

考点规范练24.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选择题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2.2015年7月15日,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

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

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导学号17600139〛3.(2015河南商丘二模)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这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4.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这一措施( )A.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人员流通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形成了市场经济的新格局5.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

特区名称转变反映了( )A.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B.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对外开放力度的扩大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6.(2015河南洛阳一模)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8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与社会巨变(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8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与社会巨变(含解析)岳麓版

课时规范练28 改革开放及经济腾飞与社会巨变一、选择题1.(2020山西二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国企经营权层面改革的文件,意在使国企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经济实体。

这些文件的颁布( )2.(2020山东烟台一模)20世纪80年代,在山西太原的一些农村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批大牲口不过一千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一千五百元,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八百元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 )3.(2020广东广州二模)1981年,上海电机厂成立经营服务部,在调研中发现广东地区甘蔗大丰收,但当地糖厂设备陈旧,加工能力跟不上。

于是,电机厂根据华南环境和榨糖工艺条件,重新设计专用电机。

此后,上海电机厂的产品迅速占领南方市场。

这反映出当时( )4.(2020湖北武汉质检)1983年6月,我国政府推出“以税代利”政策,要求大中型企业将其部分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

“以税代利”()5.(2020福建龙岩二模)从1988年到1991年,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法律法规。

这表明我国( )D.经济法律、法规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6.(2020山东青岛二模)改革开放后,股份制企业发展出现两个高潮时期,1989—1991年,股份制由“热”变“冷”,1991年,党和政府肯定了股份制并强调试点,中国又掀起了股份制发展高潮。

这些变化( )7.(2020河南洛阳三模)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改变了过去人们对“计划”与“市场”的传统认识。

这说明当时( )8.(2020广东茂名二模)中共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必修三)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必修三)

单元课时检测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广州一模)下图是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的“红手印”。

他们立下生死状,约定分田到户。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人民公社被撤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C.18户农民分田到户具有很大的风险D.小岗村分田到户拉开改革开放序幕2.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3.“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4.(2012·宁波模拟)有人用邓小平的经典话语来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的前15年,其基本特点应该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摸着石头过河”C.“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5.(2013·广东百校联考)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伙对他的背叛6.★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7.★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高考]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3讲 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高考]

第23讲 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考纲要求]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考点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1)措施⎩⎪⎨⎪⎧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试行:安徽和四川首先实行生产责任制。

B.特征: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84年农村改革进入调整 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时期。

(2)意义⎩⎪⎨⎪⎧①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图解识记]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3. 城市改革(1)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

(2)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背景:十 一届三 中全会(3)意义⎩⎪⎨⎪⎧①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②形成了一批大企业集团。

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历程⎩⎪⎨⎪⎧①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①21世纪初,中国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 展的进程。

思维发散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高考历史岳麓一轮复习课件:第24讲 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高考历史岳麓一轮复习课件:第24讲 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4讲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考纲要求]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课标提示]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 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 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 经济开放区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 形成的特点。 5.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 作用。
(3)意义: ①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 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 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为开端。 (2)展开: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 国展开。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目标:1992 年,“十四大”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国有资产,有利于 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考点一 经济体制改革
1 知识串讲·助学助记 1.农村改革 (1)方针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 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 的序幕。 (2)改革内容: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 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时限时训练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时限时训练 岳麓版

第9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讲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时限时训练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南百校联盟质检)某会议公报明确提出:“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此项决议( )A.肯定了小岗村的包产到户B.决定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C.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D.决定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C[根据材料可知,此项决议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再根据材料中“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等信息,可以确定是对内改革,由“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可知也包括了对外活动,因而能确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故选C项。

] 2.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一段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道:“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

”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 )A.建立人民公社B.“包产到户”C.农业生产合作社D.“耕者有其田”B[人民公社在生产管理上属于“大兵团作战”,与此题所指不符,故A项错误;由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个体经营体现了“各自作战”,此时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包产到户”,故B项正确;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其并没有实现一种从“大兵团作战”到“各自作战”的转变,故C项错误;“耕者有其田”是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方面的主张,并未真正地实行,故D项错误。

]3.(2017·岳阳质检)《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

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

”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A[材料中的“集体经济”“家庭经营”“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指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即个体经营,是一种集体经济,故A项正确;精耕细作、平均主义不能体现经营方式的变化,故B项错误;按劳分配是分配原则,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小农经济,故D 项错误。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17)第3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17)第3单元评估测试(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阶段性测试题十七(必修三第三单元评估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3·莱芜)苹果公司原总裁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因为苏格拉底认为( )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生而自由平等”C.“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D.“追求财富是上帝的恩赐”【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考查苏格拉底的主张,结合所学可知C项最符合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

2.(2013·济宁)古代希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理性的言论。

下列各项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符的是( )A.“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B.“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C.“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D.“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答案】B【解析】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之相符的选项是B项。

3.(2013·开封)“……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这种观点( )A.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神学的世界观B.把人的认识从神灵转移到自然界C.认为人应当通过具体的感知获得知识D.揭示了知识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强调了智慧影响人的道德,这实际上体现了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观点。

⒋(2013·邹城)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鲜明地提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从本质上看,这种观点( )A.有利于人性的解放B.否定了宗教对人生的价值C.忽视了道德的作用D.是对世俗政权的公开挑战【答案】A【解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人文主义,这种观点有利于人性的解放。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训练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训练

限时训练(二十一)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8·河南濮阳二模)媒体指出: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这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A.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B.起源于自发的倡导和组织C.达成自上而下的完全一致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B[材料“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于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自发的倡导和组织,故B项正确。

]2.(2018·邢台模拟)1979年,安徽来安县粮食增产4.4%,其中包产到户的队增产37%,包干到组的队增产12.5%,包产到组的队增产3.4%,仍然以队为基础,搞“大呼隆”的队减产6.7%。

这说明 (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D.基层乡镇政府设置开始革新B[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公有制,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故A项错误;1979年来安县粮食增产的是包产到户、包干到组、包产到组的队,而坚持原来的“大呼隆”的队却减产,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是在1953-1956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粮食增产,属于经济方面,而基层乡镇政府改革是在1983年后,且是政治方面,故D项错误。

] 3.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

这反映出 (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D[根据材料“中央1号文件”可知,这属于行政法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可知,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可知,这属于私营企业,故C项错误;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4节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素材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二第四单元第4节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素材

第4节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现代中国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原因和启示1.原因(1)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2)中共的努力探索和正确的领导是关键。

(3)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的影响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顺利实施。

(4)中共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5)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6)国际国内环境相对稳定。

2.启示(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3)继续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积极抢抓机遇,大胆迎接挑战,与世界接轨;努力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二、互联网的社会影响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命名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的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了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2.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4.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典题例析【例1】(2008年全国文综Ⅱ17)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第17讲_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第17讲_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19
考点
课时规范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由题中关键信息“1990年”“计划与市场”可知,此时我国正处于由单一的计划 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此可知C项正确。材料强调计划与市场相 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 全球化问题,排除B项;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服务,D项不是该报告的主旨,排除。 [答案] C
B项,D项正确。
答案:D
23
考点
课时规范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考点一
考点二
3.2015年1—7月份,我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3 832亿元,其中民间投资额比重占
63.9%。这体现了私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被明确肯定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邓小平“南方谈话”
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 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 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
13
考点
课时规范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考点一
考点二
人民公社化 (1958年)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十 一届三中全 会后)
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 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 越大,公有化程度越 高,越能促进经济的 发展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 作社和人民公社化的 经验教训,做出实行 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第17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考纲要求]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 有企业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1讲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师用书岳麓版87.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1讲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教师用书岳麓版87.doc

第21讲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考点1| 经济体制改革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概念阐释]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在中国,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2.措施(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特征包产到户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轻巧识记]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二、国有企业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过程(1)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深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2)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3)发展创新: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课时检测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广州一模)下图是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的“红手印”。

他们立下生死状,约定分田到户。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人民公社被撤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C.18户农民分田到户具有很大的风险D.小岗村分田到户拉开改革开放序幕2.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3.“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4.(2012·宁波模拟)有人用邓小平的经典话语来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的前15年,其基本特点应该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摸着石头过河”C.“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5.(2013·广东百校联考)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大伙对他的背叛6.★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7.★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

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

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

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 (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8.(2013·保定摸底)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涌来的外资,以香港资金占最大比重,达百分之八十。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在国际上没有良好外交环境B.新时期的经济政策对港商吸引力大C.中国经济薄弱不能吸引外资D.香港经济发达,富商多9.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15支上市股票价格三天之内暴涨570%……第二年初,全国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增加到2700多个,是一年前的20多倍,……全国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3%,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上涨50%以上。

对于这种经济现象说法准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尤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B.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果后,经济发展出现过猛、过热情况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以后,经济建设出现了新高潮D.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资涌入使中国经济出现了异常发展10.(2013·连云港摸底)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 )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理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1.“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

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12.(2012·潮州模拟)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

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

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

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厦门,下同)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四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

……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8分)(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8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是物化的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发展状况,阅读并完成探究问题。

材料二中国创造了一次经济飞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年间,毛泽东领导下的政府开始使经济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开始了系列的五年计划。

鉴于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

……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的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

中国日益接近全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三“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但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拟订一个恰当的探究性活动主题。

分析建国初出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影响。

(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前后的重大变化。

(6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

(4分)答案1.选C 本题考查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题干“立下生死状,约定分田到户”说明“分田”有一定的风险。

A项属于政治改革,与题干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不符;B项所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刚刚开始。

D项与史实不符。

2. 选A 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生产责任制没有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更,因此A项不正确。

本题易错选C项,生产责任制仍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确与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不符,故C项表述正确。

3. 选B “停止批邓”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冤案一理”——拨乱反正,“生产狠狠抓”——抓经济建设。

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三大内容。

4. 选B 改革开放前15年的大致时间是1978~1992年。

在此期间中国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直至1992年十四大才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选B 20年前的合作化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20年后,大家又散伙了,单干了,说明农村经营方式有集体到个体承包,故选B。

6. 选C 从“计划——发展计划——发展和改革”这样的演变,这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机构名称的变化,更主要是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过程。

7. 选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这段材料看,中国入世的主要障碍在于经济体制问题。

新中国最初效仿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应选A。

8. 选B 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刚开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政策对港商吸引力大,所以出现材料反映现象。

C项与题干内容不符,D项不是主要原因,A项说法不正确。

9.选B A项可排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与材料时间上不符;C项说法错误,建立市场经济体系1992年刚刚作为改革目标提出;D项我国对外开放从70年代末就开始了,不能直接反映题干中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