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Ⅱ《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Ⅱ《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课程号:50127620
课程类别:类级平台课
学时: 34学时学分:2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都是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或自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课程考核方法为理论考核。
三、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的知识直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
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第一章绪论
掌握内容: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定义、特点、分类。
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真核细胞型三大类微生物的基本特点。
熟悉内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微生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物学发展过程
学时分配:0.5学时
第一篇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掌握内容:细菌(bacterium)的大小、形态与排列。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在革兰染色中的意义,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中介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capsule)、芽胞(spore)、鞭毛(flagellum)、菌毛(pilus)的概念、形成条件、结构、功能、观察方法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的概念、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病毒(virus)大小、形态,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双股DNA病毒的复制周期(replicative cycle),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e)与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的概念,朊粒(prion)的概念及其特点。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单细胞与多细胞真菌)、培养特性。
熟悉内容:细菌细胞膜的性质、结构及其功能。
细胞质的组分核蛋白体(ribosome)、胞浆颗粒的结构及其功能。
核质为裸露的双股DNA,是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的摄取机制。
专性厌氧菌厌氧的主要原因,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的方式及速度。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常见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意义。
培养基的定义、种类和应用,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
其他类型病毒的复制特点。
病毒的干扰现象,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亚病毒的概念和分类。
真菌(fungus)的概念,与医学有关的真菌。
真菌的繁殖方式、变异性与抵抗力。
学时分配:7.5学时
第三章感染
掌握内容:感染(infection)的概念。
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因素在致病性中的作用。
细菌外毒素(exotoxin)与内毒素(endotoxi n)的来源、化学组成、致病作用的特点。
抗毒素和类毒素的概念及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意义。
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持续性病毒感染的概念、分类及各类的特点。
熟悉内容:细菌的入侵数量和入侵门户在引起感染中的意义。
细菌性感染的来源、感染途径和感染类型。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感染的类型。
真菌性感染:浅表真菌感染、真菌机会性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毒素与肿瘤和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
学时分配:4学时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
掌握内容:抗胞外菌感染与抗胞内菌感染的主要免疫机理。
干扰素(IFN
的概念、分类、特点、生物学活性,干扰素的诱生及其抗病毒机理。
中和抗体的抗病毒机理。
感染的结局与免疫性的持续时间。
熟悉内容: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体液因子)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黏膜免疫)的机制。
NK细胞的特点及抗病毒机制。
特异性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的意义。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五章遗传与变异
掌握内容:质粒(plasmid)的概念、主要特点,与医学相关的重要质粒。
噬菌体(bacteriophage)的概念、生物学性状、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关系。
转座子的概念、分类及在遗传变异上意义。
基因转移与重组的四种主要方式(转化(transformation)、接合(conjugation)、转导(transduction)、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的概念、特点。
Hfr菌的概念及其接合转移的特点。
遗传与变异(基因型变异、表型变异)的概念。
熟悉内容:遗传与变异原理(DNA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与基因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
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抗原性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基因突变(mutation)的概念、分类及其规律。
病毒的基因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整合、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学时分配:4学时
第六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
掌握内容:正常菌群(normal flora)的定义、生理作用,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的特定条件,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
判断微生态平衡与否的微生物因素(从定性、定位、定量和定主四方面考虑),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
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熟悉内容:医学微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口腔、食管和胃、肠道、阴道、呼吸道、皮肤微生物态系。
判断微生态平衡与否的宿主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
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微生态失调的防治原则,机会性感染的易感因素。
医院感染的主要微生物,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七章消毒与灭菌
掌握内容:消毒(disinfection)、灭菌(sterilization)、无菌及无菌操作、防腐和抑菌的基本概念。
湿热灭菌法的优点,热力灭菌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日光及紫外线的灭菌机理及适用范围,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熟悉内容:化学消毒剂的主要种类及应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学时分配:1学时
第八章第八章病原学的诊断与防治
掌握内容:病原学诊断包括以检测病原微生物及其抗原、产物或核酸为目的的病原学诊断以及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为目的的血清学诊断。
主要掌握标本采集与送检应注意的问题,病原菌检验的主要程序与方法,病毒的三大培养方法。
熟悉内容:血清学诊断的意义,注意双份血清标本在检测中的重要性。
病毒增殖的指标,病毒抗原及抗体的检测,病毒核酸的检测,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真菌学诊断。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细菌及病毒感染的治疗,
学时分配:1学时
第二编细菌学
第十章化脓性细菌
掌握内容: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
化脓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熟悉内容:葡萄球菌耐药菌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和防止二重感染及交叉感染的问题。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与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关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关系,变形链球菌与龋齿的关系。
肺炎球菌的形态染色与培养特性、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法。
脑膜炎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标本的采集及送检的注意事项,脑膜炎球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淋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加强防治的迫切性。
学时分配:3学时
第十一章肠道感染细菌
掌握内容:肠道杆菌共同的生物学特性。
大肠埃希菌(E.coli)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志贺氏菌(Shigella)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理。
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
肠道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肥达氏反应及其结果判断。
霍乱弧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霍乱肠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熟悉内容:大肠埃希菌在卫生学上的意义及其感染的防治原则。
慢性菌痢在传播疾病上的意义,志贺氏菌感染的防治原则及其耐药菌株的问题。
肠热症的病程与微生物学检查的关系,沙门氏菌带菌者的检测。
伤寒及副伤寒的特异性预防方法。
致病性弧菌的种类,霍乱弧菌的流行情况、免疫性及微生物学检测。
学时分配:3学时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掌握内容:破伤风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致病条件、致病机制与症状,抗毒素和类毒素的使用原则。
熟悉内容:厌氧性细菌的种类及其在人体中的分布。
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气性坏疽的发病机理及致病特点,肠毒素与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测方法,防治原则。
肉毒梭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肉毒中毒的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
注意肉毒中毒与婴儿肉毒病、其它食物中毒的区别。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防治原则。
无芽孢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
学时分配:自学
第十三章呼吸道感染细菌
掌握内容: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白喉棒状杆菌(C.dipheriae)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特异性防治原则。
熟悉内容: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测法及其感染的防治原则
学时分配:2学时
第十五章放线菌与诺卡菌
掌握内容:放线菌(Actinomyces)的概念,衣氏放线菌的形态、培养特性及致病性上的特点。
熟悉内容:放线菌的分布,对人致病的主要放线菌及其所致疾病。
学时分配:0.25学时
第十六章螺旋体
掌握内容:螺旋体(Spirochete) 的概念、特点。
钩端螺旋体的形态、检查方法和培养特性,
熟悉内容:螺旋体的主要种类。
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型分型、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及其防治原则。
学时分配:0.5学时
第十七章支原体
掌握内容:支原体(Mycoplasma)的概念、形态特点、培养特性。
熟悉内容:支原体的主要种类。
支原体的致病性、免疫性及微生物学检测法。
学时分配:0.5学时
第十八章立克次氏体
掌握内容: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的概念及共同特性。
外斐二氏反应的原理与应用。
熟悉内容:立克次氏体的主要种类。
立克次氏体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氏体及其引起的疾病。
学时分配:0.25学时
第十九章衣原体
掌握内容:衣原体(Chlamydia)的概念、主要特点、独特的生长发育周期。
熟悉内容:衣原体的主要种类及其引起的疾病。
衣原体的基本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学时分配:0.5学时
第二篇病毒学
第二十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掌握内容: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的形态结构(注意包膜子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特性及作用),Ag性与分型、变异的关系,流感病毒变异的类型。
熟悉内容:概述。
流感病毒的培养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方法,防治原则。
学时分配:1学时
第二十二章肝炎病毒
掌握内容: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于感染机体血清中的三种颗粒(Dane颗粒的形态结构,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基因结构特点与功能、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检测各项抗原、抗体指标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人工主动、被动免疫及其应用前景。
熟悉内容:肝炎病毒的概述与分类。
甲型肝炎病毒(HAV)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病毒学与免疫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
乙型肝炎病毒的
复制方式、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
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和庚型肝炎病毒的概述。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二十五章逆转录病毒
掌握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形态结构(包膜刺突 gp120和跨膜蛋白gp41的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
病毒受体与细胞亲嗜性。
HIV的传播途径。
HIV感染的免疫反应及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熟悉内容:逆转录病毒的概述和分类。
HIV基因组的结构及功能、复制特点、变异性、培养特性、
抵抗力。
HIV的感染过程、免疫损害及其损伤CD4细胞的可能机制。
HIV感染的防治原则。
学时分配:1学时
四、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六版,2003年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医学微生物学》,陆得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五版,2001年4月出版
2.《医学微生物学》7年制教材,贾文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3.《医学微生物学》西部教材,贾文祥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4. Medical Microbiology, Jawetz,Melnick & Adelberg ,Twenty Third edition, McGraw-Hill, 2004
5.《现代医学微生物学》, 闻玉梅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六、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80% 期中考试成绩10% 平时成绩: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