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赏析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竹图题诗》赏析与教学设计
容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下,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使,
一枝一叶总关情。

大意:在房間里聽著沙沙的竹葉聲,好像是民間人民的生活困苦潦倒的呜咽之声。

只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一二两句托物取喻。

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

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三、四两句畅述胸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人物小传
郑燮(1693-1765年),清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克柔,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

他出身贫苦,深知民间疾苦,曾发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的大胆议论。

乾隆年间中进士,曾官山东潍县知县,为官清廉,有政声,因性情耿直,屡屡得罪豪绅,终遭罢官。

寓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他的诗作没有沾染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而是真挚素朴由心而发。

他写有很多关心民生疾苦、痛斥贪官污吏的诗作,如《悍吏》、《私刑恶》、《逃荒行》等。

他推崇杜甫爱国爱民的思想。

他的创作也是独具一格。

他反对模拟古人,强调须直达肺腑,“作文必欲法前古,婢学夫人徒自苦”。

他的创作与主张在各种学说盛行的清代文坛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体现了诗人不随流俗的高尚品格。

《墨竹图题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

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