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原君参考译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原君参考参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原君参考参考

《原君》参考参考文化背景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后,封建社会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震荡的时代,在封建经济自身的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意识到即将发生“天崩地解”(黄宗羲)的历史变化,认为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自明亡后,一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便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对封建政治思想掀起了一个反思和批判的高潮。

这一思潮有两个指向,一是指向宋明理学,尤其是王阳明一派,批判他们的空谈误国;一是对宋以来的政治体制进行思考,尤其是对皇帝“家天下”的专制体制进行猛烈的批判。

在这方面,黄宗羲是一个典型代表。

实际上在明朝未亡之前,东林党人就提出“以众论定国是”的政治主张,以“天下之公”对抗专制统治者的“一己之私”,要求言论自由,这可以说是明亡之后批判和反思思潮的一个先声。

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黄宗羲在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后,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做了初步的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从民族兴衰存亡的角度,对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政治体制也做出了有益的思考。

首先,他从人的本性与国家起源的角度分析了君主的产生,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

然而后世之君却颠倒了他与天下的关系,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把天下之利归于己,把天下之害归于老百姓,由此成为“天下之大害”。

明确表达了废除君主专制的思想。

其次,他分析了臣子在国家统治中的地位,指出君臣之间也应当是平等的关系。

他说:“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这就是说,君臣之间虽然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但不是主仆关系,而是相互配合的关系,他们都必须服从于治理天下这一大事,因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日知录三则参考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日知录三则参考译文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日知录》三则参考译文文须有益于天下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

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处啊。

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狠、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祸害啊。

著书之难子书除《孟子》《荀子》以外,像《老子》《庄子》《管子》《商君书》《申子》《韩非子》,都自成一家之言。

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体系了,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

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的。

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

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还是不能避免。

像后人的书,越多错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传。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文人之多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固然有不懂经学,不通古今,而自以为是文人的啊。

韩愈《符读书城南》有诗句说:“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

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

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

行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

”而宋朝的刘挚训诫子孙,常说:“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

”如此来看以“文人”身分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称道呢!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啊。

黄庭坚说:“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用文章提拔奖掖后学,所以华而不实。

”本朝嘉靖年间以来,也有这样的风气。

而陆深记载的刘健告诫庶吉士们的话,李梦阳对此大为不平。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5.积名句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__使__天__下__受__其__利__;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___而__使__天__下__释__其__害__。
一、多维探究 激活你的思维
1.文章第一段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作者这样安排材料有
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题目为“原君”,第一段则从本源上考察君主 的产生。首先确立了一个前提:“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 各自利也。”“人各自私”“人各自利”,就需要有人处理一 些公共的事情,凝聚天下人心,执掌正义公平,君主正是在这 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那么这种顺应时势而生的君主的天然职 责就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除害。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职责,所以 做君主理应是很辛苦的,因此,古人对于君主,有经过思量而 不愿意就位的,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有起初不肯就位可到底 推辞不掉而奋力承担的。这是古人对于君位的态度。作者之所 以在文章第一段谈论这些问题,是为下面叙述后世君主的做法 作铺垫,与后文形成了对比。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副词,本来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副词,本来 固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形容词,坚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副词,牢固地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动词,巩固
而使天下释.其害 动词,去除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动词,免除 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动词,放弃
3.《原君》作为一篇声讨封建帝王专制独裁统治的檄文, 它给人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提示:在《原君》篇中,黄宗羲首先提出“有生之初,人 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这个天赋人权的命题,即每个人有争 生存求幸福的权利,而这个人权却被君主剥夺了。那些君主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君 主个人把天下当成了私产,将“天下为主,君为客”颠倒成 “以君为主,天下为客”。他揭露了君主“屠毒天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的罪恶。从秦始皇到康 乾盛世,黄宗羲第一个这么深刻地揭露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之罪恶,喊出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第 一个把皇帝当做“寇雠”“独夫”,这对以后的辛亥革命,推 翻两千余年来的封建专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人教版选修六部分课文译文

新人教版选修六部分课文译文

天上的湖(天池)长白山在东北的吉林省,这个美丽的山区大部分是茂密的林区。

长白山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持着它的原始状态,以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欣赏。

这里地面的高度从海拔700米到2000多米不等,是多种多样稀有动植物的生长地。

珍稀动物有白鹤、黑熊、豹子和虎。

许多人到长白山来研究珍奇的动植物。

另外一些人则是到山里来走一走,看看那些蔚为壮观的瀑布,或者在温水池里泡个澡。

然而保护区里最令人欣赏的地方则是天池,或者说是天上的湖。

天池是一个深水湖,是由山顶一个死火山的火山口形成的。

湖的海拔高度为2194米,水的深度超过200米,到冬天湖面就全部结冰了。

从路的尽头到山顶约需一个小时。

你一到达山顶就会得到回报——你不仅可以看到天池那清澈如镜的湖水,而且还可以看到天池四周的16座山峰。

天池有着许多传说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从天上下凡的三位少女的故事。

她们在天池洗澡时,突然发现有一只鸟飞到她们的上方,把一个小小的水果扔在最年轻的姑娘的衣服上。

当她拿起来闻的时候,它飞进了她的嘴里。

姑娘吞食了这个果子,后来就怀了孕。

过了一段时间,她就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小男孩。

据说这个男孩就是满族人的祖先,具有语言天赋和很强的说服力。

如果你有幸同你所爱的人去游天池,别忘了投一枚硬币到清澈碧蓝的水中,以确保你们的爱情像湖水一样深厚、持久。

HIV病毒/艾滋病:你是否面临危险?HIV是一种病毒(人体免疫缺损病毒)。

病毒是引发疾病的微生物。

它有许多种类,如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

HIV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就是说使人体抗衡疾病的免疫功能减弱。

在你的血液中,HIV病毒可以长期存在,但是它最终会使你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以致使你的身体不再能抗衡疾病。

这种疾病到了这个阶段就叫艾滋病。

如果你得上了艾滋病,生存的机率很小。

HIV是通过血液或性交时产生的体液而传播的。

携带病毒的血液或体液必须通过皮肤上的创口或通过注射才能进入人体,使人受感染。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原君节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原君节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原君(节选)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

B.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量:衡量,考虑。

C.固.其所也固:固然。

D.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取得。

项,固:本来。

( )A.后之为人君者不然..B.亦犹夫人..之情也C.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项,古义,指一般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 )例句:独私.其一人一姓乎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不耕而食,不织而衣.C.吾王之好鼓.乐D.轻暖不足于体与项和例句均为形容词作动词。

B项,名词作动词。

C项,名词作动词。

D项,形容词作名词。

,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B.是以其未得之也C.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为天下也项为宾语前置,其余三句为判断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此无他。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毕世:一生。

B.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取得。

C.曾.不惨然曾:曾经。

D.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奉:供。

项,曾:竟然。

( )A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岂独伶人也哉B.{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C.{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石之铿然有声者D.{敲剥天下之骨髓项,表判断语气/表反诘语气;B 项,介词,把;C 项,表判断/定语后置的标志;D 项,助词,的/动到。

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原君》节选同步练习

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原君》节选同步练习

原君(节选)练习一、夯基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 居处,接受。

B、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就是也量:衡量,考虑。

C、固.其所也固:固然。

D、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取得。

2、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例句: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于我心有戚戚焉.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D、寒暑易节,始之反焉.3、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就是()A、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B、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C、始而惭焉,久而安焉D、敲剥天下之骨髓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就是()A、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之情也..B、亦犹夫人C、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其君..者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5、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就是()例句:独私.其一人一姓乎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不耕而食,不织而衣.C、吾王之好鼓.乐D、轻暖..不足于体与6、下列语句中,从句式角度瞧,与其她三项不同类的一项就是()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B、就是以其未得之也C、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就是也D、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7、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不为过也。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此无她。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原君参考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原君参考译文

《原君》参考译文人类社会初期,人们各个总是自私的,人们各个总是自利的;社会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来兴办它,有公共的灾害也没有人来消除它。

有这么一个人站出来,不把个人的利益当做利益,却要让普天下的人享受到那种利益;不把个人的祸患当做祸患,却要帮助普天下的人免除那种祸患。

这样他付出的辛苦劳累,一定比普天下的人要高出千万倍。

以千万倍的辛苦劳累,而自己又不享受那种利益,这就一定不是普天下的人内心里所愿承受的。

所以古时候对于君位,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就位的,许由和务光就是这样;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唐尧和虞舜就是这样;有起初不肯就位可到底推辞不掉的,夏禹就是这样。

难道这些古时候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其实,贪图安逸,厌恶劳苦,也还是一般人的思想感情。

后代做君主的就不再是这样。

他们认为决定普天下利害祸福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我手里,我把普天下的利益统统归于自己,把普天下的灾害统统归于人家,也没有什么不行的。

他们迫使普天下的人,不敢谋取自己的私利,却把我个人的极大私利看做天下人的公利。

一开始时还有点过意不去,久而久之就心安理得了,于是把天下看成无限大的产业,拿来留传给子子孙孙,受益享福永远没个尽头。

汉高祖刘邦所说的“我在产业方面成就的,比起老二来究竟谁多呢”这句话,他那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地充分表露于言辞之间了。

这个没有别的原因,古时候把普天下人看做主人,把君主看做客人,凡是君主所终生筹划办理的一切,都是为了普天下人。

现在把君主看做主人,把普天下人看做客人,凡是普天下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得到安宁的情况,都是为了君主。

因此他在没有得到江山的时候,残酷杀戮普天下的老百姓,拆散普天下老百姓的家庭,来求得他一个人的产业,竟然毫不感到惨痛,还说:“我原是替子子孙孙开创基业呀。

”当他已经得到了江山的时候,敲剥普天下老百姓的骨髓,拆散普天下老百姓的家庭,来满足他一个人的荒淫享乐,把这看做理所当然,还说:“这正是我的产业应该收取的利息呀。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原君(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原君(新人教版)

《原君》译文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6单元-《原君》节选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6单元-《原君》节选
《明夷待访录》,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政治专著。成 书于康熙二年(1663)。“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指有智 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待访”指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
《明夷待访录》计有《原君》、《原臣》、《原法》、 《置 相》、《学校》、《取士上》、《取士下》、《建都》、《方 镇》、《田制一》、《田制二》、《田制三》、《兵制一》、 《兵制二》、《兵制三》、《财计一》、《财计二》、《财计 三》、《胥吏》、《奄宦上》、《奄宦下》等论文21篇。
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凄惨,说:“我原是为子孙
后代创业啊。”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诈、剥取天下人的骨
髓,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这)看成应
当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呀。”然而成为天下大害
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各管各的
私事,各得各的利益。唉!设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来就是
一、作家作品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 浙江省余姚市黄竹浦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被宦 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以后加入复社,坚持反宦官斗 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招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 抗清。明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著作有《明儒学 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
天下当成了私产,将“天下为主,君为客”颠倒成“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他揭露了君主“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
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的罪恶。从秦始皇到康乾盛世,黄宗
羲第一个这么深刻地揭露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罪恶,喊
出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第一个把皇帝当做
“寇雠”“独夫”,这对以后的辛亥革命,推翻两千余年来的封建
专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6单元_相关读物_原君(节选)_word版有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第6单元_相关读物_原君(节选)_word版有答案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寇雠.(chóu) 窥伺.(sì) 曾.不惨然(zē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视之如寇雠(“雠”同“仇”)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辞⎩⎨⎧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名词,言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动词,推辞)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动词,告辞) (2)私⎩⎪⎨⎪⎧ 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动 词,偏爱)私.见张良(《鸿门宴》)(名词,私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 相如列传》)(形容词,与“公”相对)(3)使⎩⎪⎪⎨⎪⎪⎧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连词,假使)不堪母驱使.(《孔雀东南飞》) (动词,使用,使唤)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出使)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派遣)(4)除⎩⎨⎧有公害而莫或除.之(动词,清除)赵王扫除.自迎(《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台阶)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动词,逝去)除.臣洗马(《陈情表》)(动词,授予官职) (5)去⎩⎪⎨⎪⎧ 入而又去.之者(动词,放弃,丢弃)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动词,离开)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动词,除掉,去掉)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动词,前往)(6)博⎩⎪⎨⎪⎧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动词,取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副词,广泛地)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形容词,广阔的,宽广的)博.学之,审问之(《礼记·中庸》)(形容词,广博的) (7)固⎩⎪⎪⎨⎪⎪⎧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副词,原来,本来)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副词,坚决)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名词,险固的地势)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形容词,顽固的)(8)为⎩⎨⎧ 古者以天下为.主(动词,作为)我固为.子孙创业也(介词,给)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动词,做)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名.之为独夫(名词作动词,命名) (2)离散..天下之子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3)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形容词作动词,偏爱)(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数词作动词,超过千万倍)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亦犹夫人..之情也古义:一般人。

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试题: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 含解析

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试题: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 含解析

原君(节选)一、语基落实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好逸恶劳,亦犹夫.(fú)人之情也B.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jǐ)之事C.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zēng)不惨然D.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chóu),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解析:B项,“稽”应读“jī”。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取得。

B.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恶:厌恶。

C.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溢:洋溢。

D.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是:这样。

解析:C项,“溢”的意思是“流露”。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此其人之勤劳..所欲居也.. B.必非天下之人情C.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解析:B项,“人情”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两个词。

这句话应读为“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其意思是“这一定不是天下的人内心所愿意接受的”。

答案:B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①介词,把,拿;②介词,凭。

B项,①代词,代君主;②结构助词,的。

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D 项,①语气词,表判断;②句中助词,舒缓语气。

答案:C5下列语句中,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此我产业之花息也B.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C.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D.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解析:B项属于一般陈述句,其余三项是判断句。

答案:B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6单元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 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第6单元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 含答案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
)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寇雠.(ch óu) 窥伺.(s ì) 曾.
不惨然(z ēn 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视之如寇雠(“雠”同“仇”)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辞⎩⎪⎨⎪⎧
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名词,言辞)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动词,推辞)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动词,告辞) (2)私⎩⎪⎨⎪⎧
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动 词,偏爱)私.
见张良(《鸿门宴》)(名词,私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
.仇也(《廉颇蔺 相如列传》)(形容词,与“公”相对)
(3)使⎩⎪⎪⎪⎨⎪⎪⎪⎧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连词,假使)不堪母驱使.(《孔雀东南飞》) (动词,使用,使唤)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出使)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派遣) (4)除⎩⎪⎨⎪⎧ 有公害而莫或除.之(动词,清除)赵王扫除.自迎(《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台阶)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动词,逝去)除.臣洗马(《陈情表》)(动词,授予官职)
(5)去⎩⎪⎪⎨⎪⎪⎧ 入而又去.之者(动词,放弃,丢弃)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动词,离开)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动词,除掉,去掉)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动词,前往) (6)博⎩⎪⎪⎨⎪⎪⎧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动词,取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副词,广泛地)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形容词,广阔的,宽广的)博.学之,审问之(《礼记·中庸》)(形容词,广博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晋灵公不君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晋灵公不君译文

《晋灵公不君》译文晋灵公不行君道:重重地征税,用来雕饰墙壁;从高台上用弹丸射人,来看人们躲避弹丸的(情形);厨师煮熊掌没有熟,(晋灵公)就把他杀了,把尸体放在畚箕中,让女人拿着经过朝堂。

赵盾和士季看到尸体的手,问起杀人的缘故,(得知原因后)非常担忧。

(赵盾)准备进谏,士季说:“(您是正卿,您)去进谏,如果(灵公)不听的话,就没有人可以继续进谏了。

让我先去吧,如果(灵公)不听,那么您再继续进谏吧。

”(士季就去拜见灵公了,士季)向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了,(晋灵公)才抬眼看他,说:“我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这就改正。

”(士季)稽首回答说:“谁没有过错呢,犯了错能够改正,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善事了。

《诗经》上说:‘(事情)没有没一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底。

’如果是这样,那么能弥补错误的人就很少了。

您能够坚持到底,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岂只是臣下们依靠它。

《诗经》上又说:‘礼服有了破损,只有仲山甫来修补。

’这是说能够改过呀。

您能够改过,礼服就不会废弃了。

”(晋灵公)还是不改过。

赵盾屡次进谏,晋灵公厌恶他,派麑去刺杀他。

(麑)早晨去(赵盾家),卧室的门已经开了。

(赵盾)穿戴整齐,准备上朝。

(因为)时间还很早,(就)坐在那里打瞌睡。

麑退出来,感叹道:“不忘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宰。

杀了百姓的主宰,是为不忠;(如果不杀)违抗了君主的命令,是不守信用。

在不忠不信中总会有一样,不如一死。

”(于是麑)撞槐树而死。

这年秋天九月,晋灵公设宴赐赵盾酒喝,埋伏了武士准备攻击他。

赵盾的骖乘提弥明听说了这件事,快步走上堂去,说:“臣下侍奉国君喝酒,超过三杯,就不合礼法了。

”于是就扶着赵盾走下堂去。

晋灵公召唤猛犬(猛扑赵盾),提弥明与猛犬搏斗,把猛犬杀了。

赵盾说:“不用人而利用狗,即使勇猛,又有什么用呢!”一边搏斗,一边向外走。

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从前,赵盾在首阳山打猎,在翳桑这个地方住了一宿。

他看到灵辄因饥饿而病倒了,问他因为什么病得这样厉害。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 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六单元 原君(节选) 含解析

《原君》教学设计授课人:开课时间:开课班级:开课地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阅读,积累文言知识;学习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逐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探究其现实价值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对君主罪恶的不满,启迪人民在思想上对君主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黄宗羲的主要思想观点;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认识黄宗羲观点在当时的进步性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导读:积累常识1. 齐背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这就是我国封建皇权统治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比龚自珍略早些的17世纪中叶,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朝——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

这个时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

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喊出这个口号的战斗篇章——《原君》。

2. 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出自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

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六单元 相关读物—《原君(节选)》

2.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
)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者……是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所以,在古 代,人的君主这个位置,衡量了利弊,而不愿接受君位的,有许由、务光这 些人。 2.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天下之人”置于“千万”后。 必定相当于 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 3.固定句式,“孰与”表示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 我成就的家业和老二比起来,谁更多一些?
参考示例:只有亲民的统治者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正如中国 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的努力建设小康社会,是对广大人 民群众基本需要的最好注解,贴近普通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想民所想, 急民所急,因此才被人民拥护,也是几千年来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的治国纲领。
【备选链接】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 于人,亦无不可。 【句意品读】后来的君主把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害处都 归于他人,把天下看成是自己的“莫大之产业”,因此在争夺这一产业 的过程中,就去荼毒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如此血腥残酷,他们 不但不感到惭愧,反而看作理应如此。 【知行启迪】从古到今,历史证明:只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亲民、爱民、 知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实行暴政必然会引起社会动荡。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 使之然也(《劝学》)( )
3.使 不堪母驱使(《孔雀东南飞》)(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

高二语文原君(2018-2019)

高二语文原君(2018-2019)
第 14 课 原 君
目标定位 1.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
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能 对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评价。 2.积累有关的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 力。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亦犹夫.人之情也( fú ) ②孰.与仲.多( shú zhònɡ)
③曾.不惨然( zēnɡ )
④视之如寇雠.(chóu)
⑤至桀.、纣.之暴(jié zhòu) ⑥摄缄.縢.(jiān ténɡ)
⑦固扃. . (jiōnɡ jué)
⑧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jǔ)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没有什么人。 ②而使天下释.其害:免除。 ③去.之而不欲入者:离开。 ④后之为人君者不然.:这样。 ⑤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博:换取。曾:竟。 ⑥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无从查考。
;绝地求生辅助,绝地求生辅助官网 http://www.nb187.cBiblioteka m/ 吃鸡辅助,DNF辅助;
归入府馆 瑾子恪 权亲断诸县仓库及囚系 此御兵之要也 余奢反 故密陈其理 吃鸡 汉已久亡 筹画有方 已乃开门出战 树栅连营七百馀里 诸葛亮与兄瑾书曰 功书王府 无以加也 孙皓適妹 此吏有非常之色 DNF辅助 白发 可谓悦礼乐敦诗书者也 荐俊曰 其可言乎 下不忍欺也 宜遵古封禅 向来道 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 谈称其贤 然犹加谥 臣敢言艾不反之状 权敬纳其言 为征东将军 见围六十馀日 北利在於缓搏 宣曰 过邈临别 官网 竟不能克 苏伯 不可以已 犹不原贷 劝募蜀人能内移者 黄盖字公覆 臣死无恨也 权终不纳 潜润德教 而后宫就馆者少 以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遣使以太牢祀 桥玄 长驱而前 DNF辅助 郡县响应 青盖绛襜 璜破交阯 绝地求生辅助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君》参考译文
人类社会初期,人们各个总是自私的,人们各个总是自利的;社会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来兴办它,有公共的灾害也没有人来消除它。

有这么一个人站出来,不把个人的利益当做利益,却要让普天下的人享受到那种利益;不把个人的祸患当做祸患,却要帮助普天下的人免除那种祸患。

这样他付出的辛苦劳累,一定比普天下的人要高出千万倍。

以千万倍的辛苦劳累,而自己又不享受那种利益,这就一定不是普天下的人内心里所愿承受的。

所以古时候对于君位,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就位的,许由和务光就是这样;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唐尧和虞舜就是这样;有起初不肯就位可到底推辞不掉的,夏禹就是这样。

难道这些古时候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其实,贪图安逸,厌恶劳苦,也还是一般人的思想感情。

后代做君主的就不再是这样。

他们认为决定普天下利害祸福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我手里,我把普天下的利益统统归于自己,把普天下的灾害统统归于人家,也没有什么不行的。

他们迫使普天下的人,不敢谋取自己的私利,却把我个人的极大私利看做天下人的公利。

一开始时还有点过意不去,久而久之就心安理得了,于是把天下看成无限大的产业,拿来留传给子子孙孙,受益享福永远没个尽头。

汉高祖刘邦所说的“我在产业方面成就的,比起老二来究竟谁多呢”这句话,他那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地充分表露于言辞之间了。

这个没有别的原因,古时候把普天下人看做主人,把君主看做客人,凡是君主所终生筹划办理的一切,都是为了普天下人。

现在把君主看做主人,把普天下人看做客人,凡是普天下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得到安宁的情况,都是为了君主。

因此他在没有得到江山的时候,残酷杀戮普天下的老百姓,拆散普天下老百姓的家庭,来求得他一个人的产业,竟然毫不感到惨痛,还说:“我原是替子子孙孙开创基业呀。

”当他已经得到了江山的时候,敲剥普天下老百姓的骨髓,拆散普天下老百姓的家庭,来满足他一个人的荒淫享乐,把这看做理所当然,还说:“这正是我的产业应该收取的利息呀。

”这样看来,成为普天下人的最大祸害的,乃是君主呀。

假如向来就没有君主,老百姓都能自谋私利生活下去。

唉!难道设立君主的道理原来会是这样的吗?
古时候,普天下的老百姓敬爱、拥护他们的君主,把他看得像父亲一样亲,把他比得像苍天一样崇高,确确实实不算过分呀。

现在呢,普天下的老百姓怨恨、憎恶他们的君主,把他看得像仇敌,称呼他为独夫民贼,原是应得的下场。

可是那些浅陋的读书人拘泥死板地认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准则笼罩于天地之间,是无法逃避的,甚至于夏桀、商纣那么残暴无道,还要说商汤、周武王不应该去讨伐他们,反而虚妄地传播伯夷、叔齐扣马而谏的无稽之谈,使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被荼毒的血肉,跟那腐烂的老鼠一样显得微不足道。

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当中,单单偏爱君主那一人一家吗?所以讨伐商纣的武王,是位圣人,孟子肯定武王伐纣的言论,是圣人的言论。

后代的君主,想要借用“(君主)如父如天”空洞名义,来禁止他人伺机夺取君位的,都认为孟子的话不利,以至废除孔子庙里的孟子牌位,这不就是从浅陋的读书人那儿开的头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