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4) Word版含答案
2014 -2015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命题人:刘水做题:刘艳红审核:史延龙2015年5月14日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
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
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
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
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
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
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
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A.学校每天8:10准时上课B.每节课45分钟C.数学考试9:40结束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2.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3.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所示为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的重力B.图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C.图中,踩在脚下且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D.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球网发生了形变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②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重力一定和地面垂直③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④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但车对马没有拉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在竖直方向匀速运动的某电梯中用细绳悬挂一重物,某时突然发现绳子断了,由此判断此时电梯的情况是()A.电梯一定是加速上升B.电梯可能是减速上升C.电梯可能继续匀速向上运动 D.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上6.王飞同学练习拉单杠时,两臂平行握住单杠,在他两臂逐渐分开的过程中,手臂的拉力()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7.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上叠放着物体B.A和B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A、B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B对A的摩擦力向右C.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惯性越小B.速度变化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大C.吊扇工作时向下压迫空气,空气对吊扇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减轻了吊杆对电扇的拉力D.用弹簧连接的两个小球A和B,其中弹簧对A的力和弹簧对B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9.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经过A点的速度为1m/s,AB段的长度为4m,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3m/s和6m/s.则()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B.物体经过B,C两点的速度为7m/s和9m/sC.物体经过AB段的时间为2sD.BC段的长度等于AB段的长度10.如图是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做往复运动B.物体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变C.3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D.6s末物体的位移为零11.有关自由落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秋天落叶的运动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B.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s、第2s、第3s的位移之比为1:4:9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结合逻辑推理得到自由落体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12.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以及在力的合成过程中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这里都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二、多项选择题1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下列几组力中,一定不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3N,4N,5N B.2N,3N,6N C.4N,6N,9N D.4N,6N,11N14.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十三届秋季田径趣味运动会上,我班运动员顽强拼搏,挑战极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下面关于运动员们“快”字理解正确的是()A.小李同学在800米决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同学们纷纷说他跑的“快”,是指小李同学的平均速度大B.小王同学在100米决赛中起跑很“快”,是指小王同学起跑时加速度大C.小刘同学在100米决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好“快”呀,好“快”是指小刘同学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最短D.在100米决赛中,小刘同学取得了第一名,小王同学取得了第二名.同学们说小刘同学比小王同学跑的“快”,是指任意时刻速度大15.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s(m)随时间t(s)变化的规律为:汽车为s=10t﹣t2,自行车为s=6t,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作匀速运动B.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作什么运动C.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D.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m三、实验题16.某物理兴趣小组为获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值,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进行了系列探究过程,假设你也是其中一员,请补充完整横线部分内容:(1)操作过程;①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1所示;②将接有重物的纸带沿竖直方向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③先,再释放纸带;④获得点迹清晰的几条纸带(2)探究过程:其中一条纸带的点迹及数据如图2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①小组成员量出DF间的距离为3.60cm,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E时的速度v E=m/s;②小组成员量出FH间的距离为5.20cm,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的速度v G=m/s;③利用g=得出g=m/s2;④利用a=得出g=m/s2.四、计算题17.一辆汽车在水平面上正在以V0=9m/s的速度大小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m/s2,试求:(1)汽车在第4s末的速度是多大?(2)汽车在5s内通过的位移多大?18.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有一块与斜面垂直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20N的光滑圆球,如图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和对挡板的压力.19.如图所示,雪橇与小孩的总质量为46kg,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雪橇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sin37°=0.6 cos37°=0.8 g=10m/s2)(2)大人对雪橇的拉力的大小.2014-2015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考点】时间与时刻.【分析】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时间间隔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答】解:A、学校每天8:10准时上课,8:10指的是一个时间点,因此为时刻,故A 错误;B、每节课45分钟,是指一段时间,故B正确;C、9:40,指的是个时间点,因此为时刻,故C错误;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是指的一个时间点,因此是时刻,故D错误.故选:B【点评】只要掌握了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题目.2.【考点】平均速度.【分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表示平均快慢;瞬时速度表示某个时刻或者经过某个位置的速度.【解答】解: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在整个赛跑过程,位移相同,但乌龟用时短,故平均速度大;故选D.【点评】瞬时速度大小与平均速度大小无直接关系;平均速度大,瞬时速度不一定大;瞬时速度大,平均速度也不一定大.3.【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重力;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分析】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解答】解:A、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与重力相平衡,但不是它的重力,故A 错误;B、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但由于没有弹性形变,所以没有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踩在脚下且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受到重力、支持力及人脚的压力的作用,故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故C正确;D、进球时,足球撞到网上,球网被撑开,由于网的形变,而使球受到了弹力;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以体育比赛为载体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要做好受力分析工作.4.【考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重力.【分析】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但是重力不一定和地面垂直;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也有拉力.【解答】解:①、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故①正确;②、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但是重力不一定和地面垂直.故②错误;③、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质量均匀分布的圆环.故③正确;④、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也有拉力,二者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④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重心的位置、重力的方向以及牛顿第三定律.都是基础性的知识点.基础题目.5.【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分析】某电梯中用细绳悬挂一重物,当电梯在竖直方向运动时,突然发现绳子断了,说明绳子的拉力增大了,说明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由此可判定电梯运动状态.【解答】解:某电梯中用细绳悬挂一重物,当电梯在竖直方向运动时,突然发现绳子断了,说明绳子的拉力增大了,说明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说明电梯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则电梯可能是向上做加速运动,也可能是向下做减速运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首先要会判定超重和失重,其次要够由超重和失重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重点把握加速度的方向.6.【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分析】两手间距增大时,增大了手臂之间的夹角,两只手臂所受的力T的合力F与运动员重力平衡,由此可知合力F大小不变,由于夹角的增大,合力保持不变,只每只手臂所受力T是增大的.【解答】解:运动员所受T的合力F与运动员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夹角增大时合力大小不变;手臂间距增大时,相当于在力图中两力T之间的夹角θ增大,若力T大小不变,则其合力F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现要保持合力F大小不变,当夹角增大时,则T增大.故选:A.【点评】两个力合成时,分力大小不变,合力随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能反推出:若保持合力不变,分力则随夹角的增大而增大.7.【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压缩状态的弹簧对B有向左的弹力,B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摩擦力向左.对整体研究,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解答】解:A、压缩状态的弹簧对B有向左的弹力,B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故A错误.B、由上可知:A对B的摩擦力向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摩擦力向左.故B错误.C、D对整体研究,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往往根据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8.【考点】牛顿第三定律;惯性.【分析】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的状态无关;吊扇工作时向下压迫空气,空气对吊扇产生竖直向上反作用力;弹簧对A的力和弹簧对B的力都是弹簧的弹力.【解答】解:A、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的状态无关;故A错误;B、速度变人越快则加速度越大,但速度变化大时的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C、吊扇工作时向下压迫空气,使空气向下运动,空气对吊扇产生竖直向上反作用力﹣﹣的托力,减轻了吊杆对电扇的拉力;故C正确;D、弹簧对A的力和A物体对弹簧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惯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知识点,都是力学中的基础概念,要加强对它们的理解、9.【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分别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求出B、C 点速度和时间,根据加速度定义求解加速度,展开讨论列式计算分析可以求出的物理量即可.【解答】解:由题意令物体在A点的速度为v A,在B点的速度为v B,在C点的速度为v C,则由题意有: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3m/s解得:v B=5m/s,t AB=s故BC错误;加速度为:a===3m/s2,故A错误;又=6m/s知:v C=7m/sx BC==6×=4m=AB,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公式,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与时间关系解答,难度中等.10.【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速度时间图象反映了物体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情况,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从图中直接得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即可.【解答】解:A、由于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物体前3秒的位移和3s﹣6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6s后过程重复,故A正确;B、由于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前两秒和第三秒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同,故B错误;C、速度时间图象反映了物体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情况,从图象可以直接看出3s末速度为零,故C正确;D、由于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物体前3秒的位移和3s﹣6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前六秒位移为零,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点评】速度时间图象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要结合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来进行分析.11.【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解答】解:A、秋天落叶由于受到的阻力不能忽略=,故不能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故A错误;B、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s、第2s、第3s的位移之比为1:3:5,故C错误;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结合逻辑推理得到自由落体运动属于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 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即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做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2.【考点】物理学史.【分析】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是采用了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在研究曲线运动或者加速运动时,常常采用微元法,将曲线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或将变化的速度变成不变的速度.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解答】解: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以及在力的合成过程中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采用了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故A错误;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B正确;C、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故C正确;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点评】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帮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要注意科学方法的积累与学习.二、多项选择题13.【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物体的合力为零,找出合力可以为零的即可.【解答】解:三个力合成时,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之和,最小值看第一个力是否在第一二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内,如果在则最小值为0,如是不值则最小值为第三个力与合力范围中最近的值之差.A、三个力的合力范围为12N﹣0N,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三个力的合力范围为11N﹣1N,一定不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三个力的合力范围为19N﹣0N,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三个力的合力范围为21N﹣1N,一定不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本题选一定不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个力合成的合力范围,抓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由合力范围分析.14.【考点】加速度.【分析】运动的快慢是指的速度大小,即在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或路程大小,而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解答】解:A、平均速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800m 比赛跑得快是指该运动员的平均速率大,而不是平均速度大,故A错误;B、小王同学在100米决赛中起跑很“快”,是指小王同学起跑时加速度大,在相同的速度变化内,时间越短,加速度越大,故B正确;C、100米决赛中,取得第一名说明第一个跑过终点,快是指小刘同学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故C正确;D、在100米决赛中,小刘同学取得了第一名,小王同学取得了第二名.同学们说小刘同学比小王同学跑的“快”,是指平均速度大,而不是任意时刻速度大,故D错误.故选:BC.【点评】考查物体做直线与曲线时,运动的快慢由什么决定,注意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理解位移与路程的区别.15.【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汽车和自行车的位移时间关系,判断它们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大小关系,可知谁在前在后.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抓住位移相等,求出时间,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它们的位移.注意汽车速度为零后不再运动.【解答】解:A、汽车x=10t﹣=得,初速度v0=10m/s,加速度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x=6t=vt.做速度为6m/s的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C、经过路标后,在速度相等前,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知汽车在前,自行车在后.故C正确.D、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位移相等,有10t﹣=6t,解得t=0(舍去),t=16s,汽车匀减速运动的到零的时间>16s,知自行车追上汽车前,汽车还未停止,距离路标的距离x=vt=6×16m=96m,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以及知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存在位移相等的关系.三、实验题16.【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1)使用打点计时器时,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分析答题.【解答】解:(1)③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2)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由此可以求出各点的速度.①打下点E时的速度:v E===0.9m/s;②打下点G时的速度v G===1.3m/s;③重力加速度:g===10m/s2;④由△x=at2可知,重力加速度:g===10m/s2;故答案为:(1)③接通电源;(2)①0.9;②1.3;③10;④10.【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求速度、求加速度、实验数据处理,应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可以求出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四、计算题17.【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先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匀减速运动的总时间,判断汽车的状态,再由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求解.【解答】解:(1)由运动学公式得汽车在第4s末的速度为:v=v0﹣at=9﹣2×4=1m/s(2)设汽车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0,则:t0==s=4.5s所以汽车在5s内的位移等于4.5s内的位移,为:s== 4.5m=20.25m答:(1)汽车在第4s末的速度是1m/s.(2)汽车在5s内通过的位移是20.25m.【点评】对于刹车问题,要注意判断汽车的运动状态,不能死套公式,容易使解题结果不合理.18.【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对圆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分解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将重力分解G2=Gcosθ=20×0.8N=16N则球对斜面的压力为16N球队挡板的压力:G1=Gsinθ=20×0.6N=12N答: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是16N,对挡板的压力是12N.【点评】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找出力与力的关系.19.【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1)以小孩和雪橇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由平衡条件求解水平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求得雪橇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2)由摩擦力公式f=μF N和Fcosθ=f,求大人对雪橇的拉力的大小【解答】解:以雪橇和人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平衡:F N=(M+m)g﹣Fsinθ…①水平方向平衡Fcosθ=f…②又f=μF N…③联立解得:F=100NF N=(M+m)g﹣Fsinθ=40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雪橇对地面的压力F N′=F N=400N答:(1)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400N;(2)大人对雪橇的拉力的大小为100N.【点评】本题是共点力平衡类型,在确定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分析受力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考试题
扶沟高中2013-2014学年度(上)高三第三次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
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
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
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
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
《风俗通》中记载了:“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
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
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命题学校:大连市第24中学命题人:王远香校对人:张岩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服运动:文化焦虑与认同危机面对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我心情异常复杂。
这一运动的个体性或小团体性,使得他们的行为在消费时代显得有些尴尬,甚至会引来颇多人的误解。
无论如何,它都不可能像超女那样引来广泛的参与,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焦虑,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焦虑则在于对文化存在的忘却和对焦虑的失语。
我们既承接了上个世纪自觉地传统断裂形成的文化失序、异域接续的文化混乱,又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
‚历史形成的各种文明与文化开始同自己的根源相脱离,它们融合到技术、经济的世界中,融合到一种空洞的理智主义中。
‛(卡尔〃雅斯贝斯)然而,这种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
全球化首先是资本的全球化,然后,文化舶来品依靠资本的流动和输出广泛传播。
资本处于强势的,其文化也会自然处于一种主动的强势地位,以美国为最显著的例子。
‚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首先是一种资本和商业行为,然后成为一种具体的、渗透性的文化行为。
这种文化的殖民化不再倚重于武装侵略,但是其影响却显然更大。
中国面对这样的环境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让我们痛心的是,当我们回首这充满动荡和文化嬗变的百年时,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歧变触目惊心。
事实上,和‚汉服运动‛的动机一样,早在‚五四‛就有文化保守主义反对全盘西化,有‚国剧运动‛,有‚新格律诗‛,进入当代也有新儒家和文化‚寻根‛,有重倡‚读经‛,有弘扬‚京剧‛,但是他们都没能阻挡资本输出带来的文化传播,也有人叫做文化侵略,或者后殖民。
满眼望去,‚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艾略特)都被一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异质文化所覆盖。
河南省扶沟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方式和美学思想引导下的图式体系,有着与西方绘画焦点透视完全不同的散点透视之成像特征。
散点成像的构图涵盖了诸多主观因素,画面基本呈均衡图式。
点是形成画面视觉的最小亮点。
它是画面视觉收缩的地方。
有闪动、紧张、活跃画面的作用。
它一般处在画面视觉集中的位置,也可呈散点分布。
可以是某种皴法,也可以是物象。
只是视觉面积呈点的状态。
线是中国画的精髓和命脉。
以线表现物象是西洋画以体面表现物象所不及的。
好的线是圆面加平面,同样也能表现空间和转折。
线的性格属性能表现不同特征的物象造型。
中国古代总结了十八描法的线,“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线的作用形成的不同艺术风格。
线是画面提炼的部分,具有丰富画面、增加画面空间的作用,是连接形态间和谐与画面节奏所形成整体呼应的关键。
线的轻、重、缓、急、刚、柔、润、涩的运用完全根据画面的整体关系来决定。
谢赫的六法论中提到骨法用笔,就是在强调线的重要作用。
骨法用笔即用线的骨架构成。
一幅作品没有线,就没有了支撑,画面就显得松弱无力。
面是西洋画造型艺术中表现形体和空间的要素。
将光引入绘画、珍视客观物象的逼真与准确,把具象表现对象的客观性视为最高标准。
但体积感的表现与明度推移削弱了线的存在,削弱了精神层面的审美指向。
西洋画通过体面和光反映物象的真实,虽真实却不见笔墨,虽客观却缺乏主观意象的情怀。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兴起,为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当代中国水墨画有着深刻的影响。
构成主义、抽象主义图式中数据和比例之美感弥补了中国画因缺少面的比例分割所构成的整体关系而不能远视的缺憾。
范宽、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等大师的作品都具有震撼心灵的量感存在。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不分版本
河南省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期中)试题不分版本包屯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一.课内古诗文检测(每题3分,共33分)1、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共其乏困C 秦王还柱而走。
D 偏袒扼腕而进。
2.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今行而无信,那么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B.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顾:回头看C. 秦王还柱而走走:步行。
D. 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然那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陵:看见陵墓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属:属下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破败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过:责备4、以下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晋军〔驻扎〕函陵假设亡郑而有益〔好处〕于君素(平素,一向)善留侯张良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籍〔登记〕吏民范增数〔屡次〕目项王C、假设〔你〕入前为寿. 函〔匣子〕封之.因〔因为〕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将焉〔哪里〕取之荆轲取图奉之,发〔翻开〕图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5、以下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鄙陋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到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果真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被6、指出以下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夫晋,何厌之有?A、沛公安在?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C、吾属今为之虏矣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7、下面句中划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接近,靠近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以为:认为B.却与小姑别却:退出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C.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乘坐适得府君书适:恰好,适逢D.不吾知其亦已兮,已:罢了苟余情其信芳信:确实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自前世而固〔原本〕然汝心之固〔巩固〕,固不可彻B.故作不良计(成心) 大人故嫌迟(特地)C.渐见〔看见〕愁煎迫府吏见〔我〕丁宁D.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适得府君书(刚刚)9、对以下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自我徂尔,三岁〔多年〕食贫。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3) Word版含答案(DOC)
2014 -2015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命题人:刘艳红做题:薛驰审核:史延龙2015年5月12日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社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秩序井然的、是礼教森严的,乃至使人们认为,缺乏自由,似乎就是中国社会的传统,而在个性解放的今天,每一个人对自由的渴望都显得尤为迫切,于是对中国这一古老传统心便怀不满。
国学中的自由,是儒家责任里的闲情,是道家朴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士人重压时的释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提出的第一个价值取向,就是“自由”。
自由,在国学里也是随处可见的。
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状态,老子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道法自然”,意思是说:大道之行,既是要仿照大自然的规律法则,又是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状态,顺其自然,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与个人生命形态结合得更为紧密、更为艺术的庄子,对自由的感受也更为强烈。
一篇著名的《逍遥游》,其实描写的正是庄子心灵的驰骋和思想的放飞。
《逍遥游》中描述的那个叫做“鹏”的大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够背负青天激越云间,上能飞天,下能入水,自由往来于天地间。
其实,庄子哪是以如此瑰丽的笔墨来仅仅描写一只鸟的行为呢?那“鹏”正是庄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颗开阔六合、含纳古今、超越世俗、纵横时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由。
人力所及永远是有限的、人生环境永远是有遗憾的,然而,心的开阔可以超越现实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
儒家学派里,孔子曾称赞得意门生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瓢饮的清贫生活,人人都不堪忧苦,只有颜回不改其乐——他不改其乐的,也许是身在陋巷、心在书香的精神享受,也许是身在平凡、志在高远的修身过程,也许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见识。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上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扶沟县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化时间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
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
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
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
”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
公园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
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
”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
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
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堪称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
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河南省扶沟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河南省扶沟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一上·庄河月考)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每一次读书,我们都会有丰厚的收获。
现在年级要举行“好书共分享”活动,有以下任务等着你去完成;(1)拟写标语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旨“交流、分享、进步”,拟一条简洁、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2)探究材料,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在手机的时代,指尖上的世界里,尤其是学生、上班族,他们走个路、坐个车、吃个饭、聊个天,几乎机不离手,差不多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了;有了这种莫名其妙的被强迫的惯性,他们热衷用手机来看电子书,上百万字的书转化成了几M,拷贝进入手机里轻松得跟没事发生一样,读起来也轻松得跟没读一样。
材料二:书籍所承载的知识和思想信息,远远超出图片影像的有限范围。
好的书籍给人的精神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更是影像材料所无法企及的。
多少个世纪积累下来的印刷文本,它的价值和蕴涵的智慧,不是技术化的影像能够承载的。
处于思想成长期的青年学子,多闻一闻油墨香,多从好的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一定会比沉迷于读图快感的人多一份思想的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二下·泰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美学精神的实践品格王德胜“中华美学精神”一方面突出强调了当代中国文艺创作与理论批评在精神层面所应持守的“中华立场”,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进一步明确、强化了对文艺创作与理论批评的价值构建要求。
“中华美学精神”在体现“中华性”的同时,融合了多样性的思想追索,呈现出意义的开放性和思想的丰富性。
例如,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主导性理想,就是强调生命活动的内在和谐性,倡导个体生命体验向自然生命运动的沉浸和投入,讲求天、地、人相合。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语文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化时间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
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
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
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
”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
公园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
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
”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
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
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堪称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
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英语试题
扶沟高中2014—2015学年度(上)高一第一次考试英语试题命题人:杨海根审核人:杨艳红时间:2014.10.5第一部分.听力(略)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People all need friends because nobody wants to be lonely and a friend can help you in good and bad times. You’ve made friends since childhood,but you still don’t know who your true friends are. Here are some signs to tell you if your friend is a true friend:Always honestHonesty is important to keep a relationship alive. A true friend always tells you the truth. It may be hard sometimes but lying can destroy a friendship. It is important that your friend speaks honestly and never makes up stories._________________There are always periods in your life when you have problems or difficulties. A true friend will always have time to listen to your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He may not be able to offer a solution to your problems but the fact that your friend made time to listen is a sign he/she cares for you. Your friend is not a true friend if he/she can never make time for you when you are in trouble. You also need to be reasonable and accept that your friend also has other things to do so he/she can’t always listen immediately to your problems.Always respectful (尊敬的)A true friend will always respect your opinion no matter whether he/she agrees or not. Your true friend may disagree but never insists that he/she is correct.Always understandingIt is possible that some problems will arise between you and your friend. A true friend will always be forgiving (体谅的) and understanding,even if it isn’t his/her fault. We are all different people and we all make mistakes. A true friend is always forgiving and understanding because he/she doesn’t want to take the risk of losing his/her best friend.1.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hird paragraph?A. Always there for youB. Keep your secretsC. Always happy for youD. Remember your important days2.According to the passage,a true friend will always _________________ .A. follow your adviceB. offer a solution to your problemsC. listen immediately to your problemsD. respect your opinion even if he/she disagrees with it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A. Never tell lies to friends.B. Making time for friends.C. Sharing fun with friends.D. Paying attention to a friend’s opinions.4.A true friend will always forgive and understand you because ___________.A. he/she wants to help youB. he/she doesn’t want to lose youC. he/she wants you to feel confidentD. he/she doesn’t care about your mistakeBA man and his girlfriend were married. It was a large celebration. All of their friends and family came to see the lovely ceremony. Everyone could tell that the love they had for each other was true.A few months later, the wife came to the husband with a piece of advice, “I read in a magazine, a while ago, about how we can strengthen our marriage,” she offered. “Each of us will write a list of the things that we find a bit annoying with the other person. Then, we can talk about how we can fix them together and make our lives happier together.”The husband agreed. So each of them tried to think of the things that annoyed them about the other and wrote down what they came up with. The next morning, at the breakfast table, they decided that they would go over their lists.“I‟ll start,” offered the wife. She took out her list. It had many items on it, enough to fill three pages. I n fact, as she started reading the list of the little annoyances, she noticed that tears were starting to appear in her husband‟s eyes because he never thought that he had so many shortcomings.The wife continued to read until she had read all three pa ges to her husband. “Now, you read your list and then we‟ll talk about the things on both of our lists,” she said happily.Quietly the husband stated, “I don‟t have anything on my list. I think that you are perfect. I don‟t want you to change anything for me. You are lovely and wonderful and I wouldn‟t want to try and change anything about you.” The wife, touched by his honesty and the depth of his love for her and his acceptance of her, turned her head and wept.In life, there are enough times when we are disappointed, depressed and annoyed. We don‟t really have to go looking for them. We have a wonderful world that is full of beauty, light and promise. Why waste time in this world looking for the bad, disappointing or annoying when we can look around us and see the wonderful things before us?5. Why were there tears in the husband‟s eyes when the wife read his annoyances?A. Because he had no courage to face his shortcomings.B. Because he never thought he had so many annoyances in his wife‟s eyes.C. Because he was sorry that he didn‟t find any annoyance about his wife.D. Because he didn‟t think he deserved to have such a perfect wife.6. After hearing the husband‟s words, the wife felt _________. .A. moved and ashamedB. sad and disappointedC. satisfied and proudD. surprised and confused7. The story is intended to tell us that ___________. .A. disappointment cannot be avoided in our lifeB. young couples should be more tolerant (宽容的) to each otherC. we should turn a blind eye to other people‟s blameD. we should try to look for and see the wonderful things around usCI was telling my boy Sonny the story of 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 In the end ,I said, “ Son, remember: Be slow and steady, and that will win the race. Don‟t you think there‟s something to learn from the tortoise?”Sonny opened his eyes wide, “Do you mean next time when I‟m entering for the 60-metre race I should wish that Billy, Tony and Sandy would all fall asleep halfway?”I was shocked, “But the tortoise didn‟t wish that the hare would fall asleep!”“He must have wished that,” Sonny said, “Otherwise how could he be so foolish as to race with the hare? He knew very well the hare ran a hundred times faster than he himself did.”“He didn‟t have such a wish,” I insisted. “He won the race by perseverance (坚忍不拔的), by pushing on steadily.”Sonny thought a while. “That‟s a lie,” he said. “He won it because he was lucky. If the hare hadn‟t happened to fall asleep, the tortoise would never have won the race. He could be as steady as you like, or a hundred times steadier, but he‟d never have won the race. That‟s for sure.”I gave up. Today‟s children are not like what we used to be. They‟re just hopeless.8. The writer argued with his son because ______________.A. he liked tortoises while his son liked haresB. they disagreed about whether the tortoise was foolishC. he tried to teach his son a moral (品德) lesson but the son had totally different opinionD. he liked the story of 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 while his son didn‟t.9. Sonny believed that the tortoise ______________.A. won the race by his own hard workingB. took a risk by agreeing to run a raceC. was not given a fair chance in the raceD. in fact did win the race luckily10. Billy, Tony and Sandy must be_______________.A. boys who were unknown to Sonny‟s fatherB. boys who Sonny has run races with beforeC. boys who Sonny has never raced with beforeD. boys who Sonny did not expect to race with again1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o do you think learnt a lesson?A. The tortoiseB. SonnyC. The hareD. Sonny‟s fatherDPeople have always been wondering about what our future will look like. Go on reading this text, and you will know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next fifty years.How can we know what the future will look like?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future, you must know the past. What has taken us to where we are today and what has changed along the way? The world has changed a lot in the last 150 years, but we humans are driven by the same basic needs as we were 150 years ago. Will this change in the next 150 years? No.What inventions have really made a difference in the last 150 years? In the past years, the inventions that have affected most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for everyday living are the telephone, electricity, radio, television, computer, the car and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through the Internet. Then we of course have a lot of inventionsthat have made life easier, like new medicine, faster transports etc. In general, human beings have been working hard in the last 150 years to make the inventions so that they will be able to get control of the time and the world. Since there is still much to do in this area, this will be the focus at least for the next 150 years.Why do we need to predict the future? Predicting the future is important for two reasons: first we need to start to think about what kind of future we would like for ourselves and to pass on to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then we need to know what decisions we need to make today that will give the best result in the future.12. What does the author try to tell us in the second paragraph?A. Our basic needs will not change in the future.B. The world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what it was.C. Humans will no longer enjoy food in the future.D. The world will be completely changed tomorrow.13. Our past inventions have made .A. our daily life more stressfulB. it easy for us to liveC. our work easily doneD. us work less time14. What will humans do in order to keep the world under control?A. To produce more cars for transportation.B. To spend more time working on the Internet.C. To work much harder to achieve their goals.D. To focus on making more inventions.15.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A. What result we‟ll receive in the future.B. The two reasons of predicting the futur e.C. The importance of predicting the future.D. The decisions we make for our future.第二节(共5小题; 每小题2分, 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不分版本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不分版本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不分版本扶沟高中2014—2015学年度〔下〕高一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局部。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答题考前须知见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3题。
马航MH370客机失联后,多国开展联合搜寻至今未果。
搜寻船只探测到疑似客机黑匣子的脉冲信号,成为失联航班MH370谜团中一个重大突破。
那么什么是黑匣子?它对于失事飞机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黑匣子其实是航空飞行记录器的俗称。
它并非黑色,而是国际通用的橘红色,并涂有反射条带。
之所以叫黑匣子,一种说法是飞机失事后它被火烧后呈黑色;另一种说法是它里面存储的东西对飞机事故的鉴定意义重大,过于神秘。
1953年,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民航班机“彗星〞号坠毁,澳大利亚航空燃料专家戴维•沃伦参加调查。
鉴于该事故没有目击者和幸存者最后调查未果,沃伦设想将飞行员的对话和飞行数据保存在抗坠毁和防火装置中,就可为飞机失事提供调查线索。
1956年,沃伦设计出能保存4小时语音和飞行数据的世界上第一个黑匣子。
早期黑匣子的外观一般为长方体,大小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
它一般由基座和坠毁生存单元构成,其外形像个平板拖车。
其中“车头〞和“平板〞局部一起构成基座,“平板〞上的圆柱体是装有水下定位信标机的坠毁生存单元。
基座和坠毁生存单元内部安装有各种电路板,及时接收飞机飞行中各种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并自动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连续进行记录。
坠毁生存单元是黑匣子的核心部件,它内部安装有数据存储卡,存储卡被多个保护层包裹,这种保护使它防撞击、耐高温、防腐蚀。
目前,民用、军用飞机安装的黑匣子包括:飞行数据记录仪〔FDR〕和舱声录音器〔CVR〕。
前者用于记录飞机飞行高度、速度、航向及飞机的飞行状况、机上设备工作情况等,记录时间极限可达25小时;后者用于记录人员话音和驾驶舱内音响,记录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2个小时。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
扶沟高中2014-2015学年度(上)高一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诗歌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 谢冕 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
或是因为召唤,或是因为期待,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悲哀。
人民需要诗歌宣泄苦难,人民更需要诗歌安慰心灵。
记得那年,那个寒雪凝冰的冬天,人民的心头压抑了过多的悲愤和苦难,终于找到了诗歌这个喷火口,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悲壮的抗议。
那次诗歌集会,因为促使并最终宣告了一个动乱时代的终结,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不泯的记忆。
这次则是由于一场千年不遇的空前的灾难。
人们永远记住那个可怕的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然的天崩地裂,造成了波及川、渝、陕、甘、滇几个省区数十万人伤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的大惨剧。
一时间举世悲痛,哀歌动地! 诗歌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它在第一时间里传达了旷世的悲情。
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我们在一起”以及为数众多的、以汶川大地震为主题的诗歌作品和诗集。
地震发生之初,当时的焦点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灾区,并在废墟中抢救生命。
人们的心头只有一句话:“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而这就是那首瞬间传遍中国的《生死不离》中的动人的诗句。
与此同时,一首题为《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诗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也在亿万人群中流传,人们泪眼模糊地互相传递着那令人悲痛的母子对话——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陪你走。
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走。
即使是此刻,当我在复述这些诗句时,我还是忍不住哀伤的泪水。
我们流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表达了我们内心的痛楚和悲情。
我们感动,是因为这些诗歌重新走向了广大的人群,走向了人们共有的关怀、友爱和同情。
灾难使诗歌重温了人性与亲情这些永恒的话题,当然也有政治,而政治正是由于完整而鲜明地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而显得崇高了。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扶沟县高级中学-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大学生中加强挫折教育青年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比较脆弱,尤其是大学生,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往往是成功和荣誉的体验多,风浪和挫折的体验少,心理协调能力就比较弱。
上海某高校曾对500名大学生作了一次挫折调查,发现有71%的人遭受过挫折,其中学习和生活困难是学生遭受挫折的主要方面。
因此,在大学生中加强挫折教育,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以积极的人生观面对人生征途中的困难和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更坚强的意志服务于我们的国家、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
在人的生活实践中,一帆风顺很少甚至是没有的。
挫折则使人的心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
挫折一般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情绪状态。
人的需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各种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一旦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挫折感。
挫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个人能力无法预料或避免的天灾、意外事件、衰老、疾病、亲友的生离死别等;社会因素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遭受来自政治、经济、法律、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如入团、入党愿望得不到实现,失恋,就业不顺利,受到他人诬陷、排挤,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正确理解、信任,学习成绩不佳等。
社会环境对个人动机产生的阻碍,有时比自然环境所引起的还多,影响还大。
主观因素可以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方面分析,生理因素指个体与生俱来的身材、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先天素质所带来的限制;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自我估计不适当,期望值过高,不恰当的动机强度等方面。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自我调适能力不同,反映的强度大小也不同,因此,大学生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总体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行为表现,指不失常态的、有控制的、以努力摆脱挫折情境为目标的理智性行为;一种是消极的行为表现,指失去常态的、无法控制的、没有目标导向甚至有害的情绪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