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张启好)2012、4、21
简论培养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小学数学简论培养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古语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一个好问题,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好的学习方式。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孩子们有了优化的思维方式将来就一定会是社会发展的生命军。
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探索欲望高,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喜欢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特性适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发展数学思维,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疑,最终达到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从而创新。
所以说,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成就事业的起点。
本人在进行培养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时,发现要让学生求得真正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发展想象创造力,教师要把握好时机,运用适当的方法,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提问,特别是提出不同的见解。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途径(一):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专门留给学生提问。
定名为“超级提问?”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气,要用商量的口吻。
“你们还有什么疑问?”“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比较这几种方法,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能回答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不要插手,只从旁指点。
要对学生的问题要做出评价,“你的问题提得真好”、“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问出了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等,激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在某些教学环节中设置让学生互动的时间。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学习讨论,相互激发相互质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
如:在教学“用数学”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图中有许多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活动,问: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讨,以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表的机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者:张世建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9期摘要: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翁”,培养学生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意识的培养,即是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认真设计教学方案,积极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疑惑。
在语文学习中形成问题意识,意味着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意识策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启迪学生智慧,扩展学生的思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在小学阶段,学生如果培养、形成了问题意识,学生才会产生好好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在学会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更多的是自我思考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们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限,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不是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要选择符合小学生实际的情境,提出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能够再进一步自我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小学语文《棉鞋里的阳光》一节课的教学中,受带领学生在进行生字教学之后,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为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入的印象,教师可以结合同学们日常晒被子的习惯,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妈妈为什么要去晒被子?“棉被晒过了,奶奶盖上会更加暖和”,为什么呢?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能够对文章描述的“晒被子”、“棉被里的阳光”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同时,学生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回到课文的探究中,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也会引导学生思考地更加深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供参考。
一、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激活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教授课文时,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样的写法?”“作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开展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提高问题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共同研究一个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培养他们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语文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对比研究,引导他们发现不同学科中的问题,并通过比较和探讨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四、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独立的学习空间。
教师可以放慢自己的授课节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鼓励他们把问题分享给其他同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五、评价与反思评价和反思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解答、讨论、作业、小组合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勇于质疑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也要定期组织反思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培养其探索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要在科学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和探究。
例如,在讲解水的凝固过程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冬天的早晨,地面上会有冰?”,这个问题既是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又能够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究。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是思考的起点,而解决问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思维导图、完形填空、实验探究等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训练其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如果一个植物只用水,不晒太阳,能长得好吗?”等。
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科学教学中,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亲身感受和探究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遮挡和透射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光箱,观察当光线通过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其实践探究和问题意识。
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问题是多样的,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的敏感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意识培养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活动和引导学生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合学生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将盛有气体的气球放在火上加热,让学生观察气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气体性质的问题思考。
2.问题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
例如,当学生学习动植物的适应性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有些植物能在荒漠地区生存?为什么北极熊的毛是白色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会开始思考和发现问题。
3.实践体验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事物,并从中发现问题。
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用不同的材料包裹音乐盒,观察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引发学生对于声音传播的问题思考。
二、分析问题一旦学生发现了问题,就需要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深入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1.提供信息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鸟类的适应性时,教师可以提供关于鸟类的特点、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等方面的信息,促使学生对于鸟类适应性的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2.讨论与合作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可以互相启发和激发问题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问题,并进行集体思考。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条件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观察不同的植物生长条件,然后合作讨论,分析问题。
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湖南省耒阳师范附属小学杨钰锋邮编 421800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又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尤其是现在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把握好课堂提问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当学生提一些简单幼稚的问题时,老师要多一些宽容;当学生为了表达一个问题急得面红耳赤,影响课堂纪律或教学进度时,教师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倾听,应充分尊重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
如在教学中伊始揭示课题环节,可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疑问或猜测,而其他同学可以解答,意见不统一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新知,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这样课堂气氛会空前浓厚,学生就会在“提问——解答——辨论——验证——得出正确结果”的过程中,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二、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我们常说,了解一个问题,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害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1、在“知其然”上提问如学习“正方形的面积”时,就可提出“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既然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呢?” 。
学生根据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及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推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在“知其所以然”上提问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还搞不清或说不出来,就可据此提问。
例如:①书上关于比的基本性质是这样表述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如何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价值和意义,问题意识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
同时,问题意识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建议(一)让学生愿意提出问题1.创设产生问题意识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会使得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对新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施多样化的课堂提问模式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课堂中最常用的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得课堂的节奏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掌握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陷于被动的角色,使得学生产生上课仅需按照老师的提问来回答即可的惰性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多样化的课堂提问模式,以帮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如果班级里能创造出一个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种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开展无拘无束的交流”。
[2]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耐心、细致地对待学生的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4.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现实的知识水平,是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客观评价的前提。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多是集中在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标准化评价,这种方式不但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就是要做到评价语言的科学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多采用积极的评价。
(二)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通常情况下,部分学生觉得教师在课堂中已将教学内容讲清楚了,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说明教师已经把所有知识点全部讲清楚了,而是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对疑惑、矛盾、挑战等问题的感知和体验,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
1.鼓励好奇心:好奇心是问题意识的重要驱动力,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激发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实地考察等,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3.引导质疑:鼓励孩子对已有的知识、理论等进行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提倡多角度思考: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问题的多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5.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帮助孩子扩展知识面,增强问题意识。
6.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尝试和犯错,让他们在不断尝试和修正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7.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鼓励孩子主动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8.激发创新思维:通过一些创新思维的训练,如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等,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鼓励实践:鼓励孩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实验、实践项目等,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知识,提高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孩子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和引导他们的问题意识。
总之,培养问题意识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上途径来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导论: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教育的目标已经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能够根据这些问题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他们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课堂氛围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教学方式1.引导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共同讨论问题、分享观点和经验,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问题意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探索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探索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探索,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去实验,观察现象,并进一步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实践探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问题驱动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问题引入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提出与他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问题驱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真实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尽量选取真实问题。
真实问题是指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有实际解决意义的问题。
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选取一些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和解决。
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问题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发现能力。
小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好
奇心和探究欲,但他们对于问题的敏感度还需要培养。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
生动的事例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注意,帮助学生发现周围存在的问题,如街道上的垃圾、学
校厕所的不干净等。
其次,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探
索欲望和探究精神。
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鼓励孩子提出疑问,教师则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问
题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
再次,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借助多种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案例
分析、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进而对问题
有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
程中,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查阅资料、实验探究等方式,并帮助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9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9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营造积极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敢于提问。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愿意提问。
2.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提问机会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多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授提问技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问并不是随意发问,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式。
教师应该通过讲解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从而增强提问的意识。
4.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从而发现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提出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
5.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相提问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经验和互相提问。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6.教师榜样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出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
同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
7.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提问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解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线教师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进行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些现实、有趣、巧妙的情境,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的眼光想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关于用字母表示的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如果我们今天专门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汇报时,有的学生提出:“我想知道什么字母可以表示数?”有的学生提出“我想知道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还有的学生提出:“我想知道为什么要用字母来表示数?”……教师的问题情境创设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学生提问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宽松氛围,让学生敢问要想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真诚的交流、赞赏的语言至关重要。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鼓励、调动学生敢想、敢问的积极性,努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大胆怀疑猜想批判。
例如在教学“搭配”这节课时,教师就是通过真诚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进入学习状态。
紧接着课件出示:“你能摆成几个两位数?”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学生提出:“我觉得可以摆无数个两位数。
”“老师,我觉得这道题不够完整,缺少某个条件。
”“我觉得这道题需要添加数字,如用1、2、3你能摆成几个两位数,这样才显得完整吧?”这样通过学生的质疑,就是可以把这个课堂生成转化为教学资源:“同学们能动手摆一摆吗?”当结果现出来后,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有什么问题?最后学生提出这样严谨的问题:“用1、2、3你能摆成几个两位数,且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力量源泉,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
我們可以这样来理解问题意识的意义: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进而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学生不敢提问,是因为被教师那严肃的表情和紧张的课堂气氛镇住了。
为此,教师上课的言行要亲切自然,将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给学生划等级,要关注学生萌芽出的智慧火花,积极评价,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能干,甚至比老师还能干,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在民主、“不用怕”的氛围中乐意去挖掘更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证明自己确实“高人一等”。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
课程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一环。
对学生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
这实质上也是要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积极而合理的评价,建立这一个积极合理的基本准则,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
二、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
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小学是培养学生成熟智慧的关键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四肢的基本科目。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尊重学习体验,试图把未来的数学知识引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学。
一是让学生参与问题解决,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积极参与问题解决,包括提出问题,提出意见,检查结果等等,逐渐将学生培养成问题意识,有意识地参与问题解决,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是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
课堂上的学习任务要与课程内容对应,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学习知识,逐步理解问题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效培育问题意识。
三是培养小组学习能力。
建立小组合作,利用资源,分析问题,做出实践,帮助学生培养沟通、协作、理解、总结等能力,增强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更加有效、深入地吸收课程。
四是组织有趣的游戏活动。
通过引入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情报质、分析问题的能力,找到知识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激发学习欲望,有效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重视性。
以上就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堂问题意识的途径,教师要积极主动,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玩乐的氛围中领会数学的魅力,同时也努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这是在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
首先,老师需要加强对课堂问题的引导。
他们可以在教授新知识时经常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这种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
其次,学校可以开设问题探究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在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中得到深入的发展,同时在学生的探究中培养出他们的课堂问题意识。
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还有,学生应该习惯性地提出问题,无论在课堂中或在日常生活中。
这种习惯需要从家庭教育中开始培养,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讨论问题的方式,让孩子习惯性地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再者,学生需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接触新知识。
这种接触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课外课程或是参与社区活动来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最后,学生应当习惯性地解决问题。
这种培养方式需要从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中开始。
学生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学习使用自己的思考能力来解决问题。
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形成优美的问题式思考方式。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家庭和学校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培养,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学生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受益匪浅。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199学习版在课堂教学中,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问题,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一、教师注意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时常处于半激活状态,他们要发现一个问题还须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景,若给他们展示一个适当的问题情景,他们就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到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
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倾向,产生自发探索、思考、寻求真知的欲望。
由于数学知识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而显得十分枯燥乏味。
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以趣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智,促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思考和探索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时。
在引入新课的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这样的情景:小白兔、小狗、小猫举行自行车比赛,小白兔、小狗、小猫坐的自行车的轮子分别为正方形、椭圆形和圆形。
比赛开始,小白兔坐着车子在原地踏步,小狗坐着车子一会高一会低艰难的走着。
小猫很轻松地到达了目的地拿到了金牌,富有新意的情景设计,充满了新鲜和趣味,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兴奋、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圆形轮子的车跑的快?圆有什么特征?圆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哪一方面?显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起我们教师耐心的说教,其作用要好得多,会收到事半功倍得效果。
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张启好
【期刊名称】《读写算(教研版)》
【年(卷),期】2012(002)008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数学的灵魂所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启动器,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途径有四点:一要转变教学观念;二要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三要创设问题情境和条件;四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总之问题意识是每个人探究学习和进行实践的必备品质,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更好地学习.
【总页数】1页(P80)
【作者】张启好
【作者单位】安徽省枞阳县枞阳中心学校,安徽枞阳,2467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2
【相关文献】
1.培养问题意识启发学生思维——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和途径
2.培养问题意识启发学生思维——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和途径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4.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5.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安徽省枞阳县枞阳中心学校张启好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数学的灵魂所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启动器,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途径有四点:一要转变教学观念;二要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三要创设问题情境和条件;四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总之问题意识是每个人探究学习和进行实践的必备品质,没有问题意识就不能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问题意识;转变观念;创设开放环境和情境;鼓励质疑问难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数学的灵魂所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启动器,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小学数学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以“权威者”自居,而要与学生平等交往,能正确看待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小学生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提问、会提问。
教师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
二、创设开放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障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积极宽松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要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控者,要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容与鼓励的情感信息,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尊重。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提问时以微笑、注视和点头,在教育学生养成尊重别人发言良好习惯的同时,允许他们插嘴、七嘴八舌,提倡“三论” (议论、辩论和争论) ,提倡标新立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地思考问题,大胆地
提出问题。
3、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开放的问题时空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现问题的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融洽,人人均思进取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切入点
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自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产生强烈的问题需要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决定他们参与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小学生尤其如此。
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以趣激疑,疑中引思。
2、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创设问通情境,引发学生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经过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3、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
并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力量。
4、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需要,它是一种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尽好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需要。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合理的成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
四、鼓励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中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示范带动,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
首先,教师本身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自己要有问题意识观念。
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为学生提问作示范,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地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把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为今
后学生能正确地、独立地质疑奠定基础。
2、启发引导,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会提问到善于提问,除了对学生的提问给予积极鼓励和正确评价外,还应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学生在质疑问难时,主要是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但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学生还会用到非逻辑的方法,如直觉、猜想等。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方法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和教学重、难点提问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条件,输送“问题”信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不断提高质疑水平,使学生从小养成敢问、乐问、善问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