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笔记)1波谱诺 社会组织与个体
社会学概论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解析
社会学概论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解析社会学概论: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解析概述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一门学科,探讨社会中个体、群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
其中,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是社会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本文将对它们进行解析。
一、社会结构的概念解析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包含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关系、角色、地位和组织形式等。
社会结构的基本元素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它们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社会结构。
1.1 个体个体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通过与其他个体的互动来实现社会结构中的相互关系。
1.2 群体群体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它们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相互接触和互动。
群体可以根据成员的属性和目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家庭、学校、公司等。
群体内部的关系和组织形式构成了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1.3 组织组织是由具有明确目标和职责的个体组成,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制度来实现这些目标和职责。
组织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形式,比如政府机构、学校、企业等。
组织的存在和运行也构成了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二、社会组织的概念解析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或群体组成,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制度进行组织和管理。
社会组织可以是非正式的,比如家庭或者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正式的,如政府机构或者企业。
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2.1 目的性社会组织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和职责。
比如企业的目标是盈利,政府机构的目标是公共管理。
社会组织通过明确的目标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2 规则与制度社会组织存在一定的规则和制度来指导成员的行为和活动。
这些规则和制度可以是内部的,如公司的工作流程;也可以是外部的,如法律和法规。
规则和制度的存在保证了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和秩序。
2.3 分工与合作社会组织内部的成员之间存在分工和合作关系。
波普诺《社会学》目录 大纲
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社会学导言一、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的研究方式;2、社会学:显而易见的科学吗;3、社会学的基本假设;4、社会学的“为什么”;5、社会学的解释;6、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二、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1、经典人物;2、美国社会学的发展三、社会学理论1、功能主义的视角;2、冲突论的视角;3、互动论的视角;4、对三种视角的简要评价四、应用社会学1、社会学与社会;2、为什么学习社会学第二章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一、研究过程1、社会学解释;2、变量分析;3、统计控制和多变量分析;4、社会研究的阶段二、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2、试验;3、观察;4、第二手分析;5、研究策略三、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和伦理学1、客观性和偏见;2、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3、道德中立第二部分社会组织与个体第三章文化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定义;2、文化的演进二、文化的构成1、符号;2、价值观;3、规范;4、物质文化三、文化的分析1、文化分析的视角;2、文化的差异和统一;3、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性;4、亚文化;5、文化整合;6、文化变迁四、美国人的价值观1、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2、对美国人价值观的其他分析第四章社会与社会结构一、社会结构二、社会结构的单位1、地位;2、角色;3、社会群体和组织;4、宏观社会结构三、社会的类型1、社会的生存方式;2、公社社会和社团社会四、关于社会的几种理论视角1、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2、冲突论的理论视角第五章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一、什么是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1、乔治•赫伯特•米德;2、符号互动论的原理;3、共享定义;4、批评三、关于社会互动的其他理论1、拟剧论;2、本土方法论四、非语言沟通1、体态语言;2、个人空间五、社会互动的形式1、交换;2、合作;3、冲突;4、竞争;5、强制六、社会网络1、网络特性2、小世界研究;3、网络分析的重要性第六章社会化一、人类生物学与社会化二、婴幼儿的社会化1、与人类的接触;2、情感发展三、人格发展理论1、查尔斯•库利:镜中我;2、乔治•赫伯特•米德:角色借用;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无意识;4、艾里克•艾里克逊:认同危机;5、让•皮亚杰:认知发展四、养育孩子的方式五、社会化的主体1、家庭;2、学校与日托中心;3、同辈群体;4、大众传媒六、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1、青春期与青年期;2、成年期;3、晚年生活;4、死亡与濒临死亡七、再社会化八、社会化与人的自由第七章群体与组织一、社会群体的性质1、什么是社会群体;2、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3、我们为什么形成群体二、群体结构1、群体规模;2、群体规范;3、群体角色三、群体是怎样运作的1、决策;2、遵从;3、群体界线:内群体和外群体;4、参照群体四、组织的特性1、组织目标和特征;2、组织结构;3、科层制五、组织过程和变迁1、制度化;2、组织变迁六、组织选择1、美国社会中的志愿者协会;2、弹性组织;3、日本人的选择七、组织与现代社会:一个人文主义的观点第八章越轨,犯罪和社会控制一、越轨的本质1、越轨的定义;2、社会控制和越轨;3、越轨的社会功能和功能障碍二、关于越轨的理论视角1、生物学视角中的越轨;2、心理学视角中的越轨;3、社会学视角中的越轨三、犯罪和刑事司法系统1、犯罪的种类;2、犯罪统计;3、美国社会的高犯罪率;4、犯罪控制:刑事司法系统第三部分社会不平等第九章社会分层一、有价值物的分配1、收入与财富;2、权力;3、声望二、社会地位与地位等级1、辨认社会地位;2、社会地位的等级评定;3、地位不一致三、历史上的分层制度1、奴隶制;2、种姓制;3、等级制四、社会阶级1、阶级分化;2、阶级意识与虚假意识五、社会流动1、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2、社会流动的条件;3、妇女的社会流动六、分层理论1、功能主义理论;2、冲突理论;3、伦斯基的理论七、其他社会的分层与流动1、英国:阶级社会与福利国家;2、巴西:传统与发展第十章美国的社会阶级与贫困问题一、美国的社会阶级1、下层阶级;、工人阶级;3、下层中产阶级;4、上层中产阶级;5、上层阶级;二、美国的社会流动三、生活机会中的阶级差异1、社会阶级,健康与寿命;2、社会阶级与法律;3、社会阶级与教育;4、社会阶级与社会参与四、贫困1、贫困的定义;2、贫困发生率;3、穷人与就业;4、贫困的原因五、社会福利1、社会福利简史;2、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3、社会福利中的问题;4、社会福利制度评论第十一章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一、民族与种族群体(上)(下)1、民族群体;2、种族群体;3、美国的少数民族群体二、对少数民族的偏见与歧视1、偏见;2、歧视;3、偏见与歧视的变化形式三、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1、接受模式;2、排斥模式;3、美国的结构性不平等四、少数民族成员的社会反应与心理反应1、被动接受;2、个人攻击行为与暴力行动;3、集体抗议;4、自我隔离;5、自愿同化第十二章社会中的年龄和健康问题一、年龄与社会1、人口的变化;2、生命阶段的历史发展;3、年龄与社会结构;4、年龄歧视二、变老1、生理变化;2、社会老年学的观点三、美国老年人的社会状况1、退休;2、居住;3、健康与个人照顾四、其他社会的老年人1、中国:尊敬老人;2、以色列吉布兹:老年人的整合;3、艾克:弃老五、美国的健康与医疗保健1、健康的社会分布;2、医院保健系统六、医疗保健存在的问题1、生活的医学化;2、用医学技术保存生命;3、医疗费用上升的危机;4、艾滋病:社会,经济和道德问题第十三章性别一、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1、生理差异;2、心理差异二、性别角色1、性别角色的社会简史;2、性别角色的社会化;3、成人的性别角色三、性别与不平等(上)1、性别分层的社会学理论;2、性别歧视;3、性别与婚姻;4、性别与工作;三、性别与不平等(下)5、性别与政治;6、女权运动第四部分社会设置第十四章家庭一、社会中的家庭1、功能主义的观点;2、冲突论的观点二、家庭结构1、亲属与家庭;2、核心家庭与扩展家庭;3、家庭中的权威;4、婚姻居所;5、世系与继承三、婚姻,离婚和寡居1、选择一位婚姻伴侣;2、求爱和罗曼蒂克式的爱情;3、婚姻;4、离婚和再婚;5、寡居四、变迁中的美国家庭1、人口趋势;2、单亲家庭和继父母家庭;3、工作与家庭;4、家庭暴力;5、婚姻与核心家庭的关系;6、家庭的未来第十五章教育一、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1、功能主义的观点;2、冲突论的观点二、教育组织1、教育的普及;2、美国的教育组织;3、教育组织模式;4、政府的支持和父母的选择;5、教师和学生的角色;6、对学生的评价三、美国教育的趋势和问题1、对美国教育的批评;2、教育革新;3、私立教育;4、教育和少数民族;5、教育和平等四、教育的影响1、教育和收入;2、教育和价值观第十六章宗教一、宗教与社会1、宗教的类别;2、宗教与人类境况;3、功能主义视角:宗教与社会稳定;4、冲突论视角:宗教与社会变迁二、宗教组织1、宗教的要素;2、宗教组织的类型三、美国生活中的宗教1、宗教与美国文化;2、宗教成员资格及宗教倾向;3、宗教参与;4、新宗教意识四、社会中的宗教:一种长远的观点1、起源与发展;2、世俗化讨论第十七章权力,政治和政府一、权力,权威和国家1、权力;2、权威与权力的合法化;3、国家;4、关于政治权力分配的几种观点二、政府形式1、民主政体;2、集权主义;3、独裁主义三、美国政治与政府1、历史和文化背景;2、政治参与;3、政党;4、利益群体与院外活动;5、军事_产业联合体;6、谁统治美国四、社会学与国家:一种人文观点第十八章经济与劳动一、经济1、经济的历史演变;2、现代经济的构成二、经济制度1、资本主义制度;2、社会主义制度;3、混合经济三、美国的经济制度1、历史与文化背景;2、合作资本主义;3、经济集中与双重经济;4、政府与劳工组织的作用;5、经济全球化四、劳动社会学1、工人的异化与满意度;2、美国的劳动倾向;3、跨文化观点:日本的经济与劳动五、社会与市场:一种人文观点第五部分社会环境和社会变迁第十九章人口与生态一、人口研究1、人口研究的数据来源;2、人口结构:性别与年龄二、人口变化的要素1、出生率;2、死亡率;3、移民三、人口增长与社会1、世界人口增长;2、生育控制;3、美国的人口增长与变化四、生态学与环境社会学1、人口密度与人类行为;2、生态系统;3、地球生态系统第二十章城市,城市化和社区变迁一、城市的起源和成长;1、最初的人类社区;2、城市的诞生;3、前工业时代的欧洲城市发展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1、美国的城市化;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三、美国大都会的结构和发展1、大都会社区;2、大都会的兴衰;3、城市生态学四、城市生活和文化1、社区生活的变迁;2、关于城市生活方式的研究视角;3、城市生活方式的经验研究;4、郊区生活五、美国大都市问题和城市危机1、老中心城市的问题;2、大都会的离析和蔓延;3、城市规划与城市重建;4、冲突理论与城市危机;5、美国城市的未来第二十一章集合行为和社会运动一、集合行为的性质和发生的条件1、集体行为的性质;2、集合行为发生的条件二、集群与大众行为1、集群的类型;2、集群行为理论;3、大众行为三、传播与集合行为1、谣言与闲话;2、公众舆论四、社会运动1、社会运动的类型;2、社会运动的过程;3、社会运动发展的一个现代理论:资源动员第二十二章社会和文化变迁一、社会变迁的原因1、物质环境;2、人口;3、技术;4、非物质文化;5、文化进程;6、经济发展;7、有目的地促进变迁二、社会变迁的理论1、社会文化进化论;2、循环论;3、功能主义者的观点;4、冲突论的观点三、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1、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条件;2、第三世界的经济困境:冲突论的观点;3、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四、现代化的构成要素五、发达社会的未来1、后工业社会;2、悲观主义情结:增长的极限;3、乐观主义情结:未来主义波普诺《社会学》笔记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社会学导言绪论1、社会学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的系统的、客观的研究。
社会学戴维。波普诺
3、生态学的视角
研究有机体及其环境间关系的生态学观点,文化生态学断言,文化特性由资源及周围环境的限制所决定,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文化的差异和一致
1、文化的差异
每一种文化都是不同的,因为它们要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尽管文化共享,但它仍需每一新生代通过社会交往的方式来学习,文化因此而代代相传,不断累积。从最为一般的意义上讲,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虽然“文化”的概念时常可与“社会”互换,但这两者不应混淆。严格地说,社会指共享文化的人的相互交流,而文化指这种交流的产物。事实上,人类社会与文化不能相互独立存在。文化是人们在交流中创造的,但人类互动的形式又来自于对文化的共享。
在构筑文化结构时抽象词汇可能是最重要的。
虽然符号在于每种文化之中,但大多数特殊符号与特定文化相契合。
语言不仅在不同文化间有区别,在同一个社会的内部不同群体间也有差异。
最后,语言能反映价值观。
2、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是决定社会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念。价值观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它为一个人的行为提供正当的理由(克拉克洪,1961;威廉斯,1970)
社会结构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它一方面促使有效率的人类活动成为可能,同时也能限制个人的自由。
二、社会结构的单位
1、身份或地位。身份或地位指的是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
有两种主要的身份类型。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获得的身份地位被称为自致地位,现代社会中的绝大多数职业都是自致地位。
社会学戴维波普诺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笔记第一部分导论第二部分社会组织与个体第3章文化第4章社会与社会结构第5章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第6章社会化第7章群体与组织第8章越轨、犯罪和社会控制第3章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定义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共同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
所有群体和社会的人们共享非物质文化——抽象和无形的人类创造,如“是”与“非”的定义、沟通的媒介、有关环境的知识,以及处事的方式。
人们也共享物质文化——物质对象的主体,它折射了非物质文化的意义。
物质文化包括工具、钱、衣服以及艺术品等。
尽管文化共享,但它仍需每一新生代通过社会交往的方式来学习,文化因此而代代相传,不断累积。
从最为一般的意义上讲,文化是代代相传的人们的整体生活方式。
虽然“文化”的概念时常可与“社会”互换,但这两者不应混淆。
严格地说,社会指共享文化的人的相互交流,而文化指这种交流的产物。
事实上,人类社会与文化不能相互独立存在。
文化是人们在交流中创造的,但人类互动的形式又来自于对文化的共享。
2、文化的演进人类文化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大约300万年以前,所有早期社会的物质文化的碎片都保存了下来,最早的工具是由卵石打磨成的刀片。
也许早期人类史上最重要的文化适应是向大动物狩猎的转变。
发生在大约100万年到300万年前,家庭也许已经形成。
在文化发展之前,人类只能通过历经上百代才能形成的生理变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文化的发展意味着人类第一次改造环境以利于自己的生存,同时他们也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变化着的自然条件。
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人类生理的变化。
二、文化的构成1、符号。
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
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
所有的文字和数字都是符号,此外,紧握的拳头、美国国旗也都是一种符号。
通过符号,能够理解现实,能够交换和保存复杂信息。
社会学经典著作100部
社会学经典著作100部社会学经典著作100部社会学系学⽣阅读书⽬(第⼀批)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辽宁⼈民(或华夏)出版社2.《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华夏(或上**)出版社3.《西⽅社会学》.珀杜河北⼈民出版社4.《社会学理论》.约翰逊国际⽂化出版社5.《现代社会学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6.《现代西⽅社会学理论》乔纳森·H·特纳华夏出版社(及天津、浙江)7.《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科学⽂献出版社8.《社会学⼗⼤概念》让·卡泽纳弗上海⼈民出版社9.《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斯·韦伯上海⼈民出版社10.《⼗九世纪的思想运动》乔治·H·⽶德中国城市出版社11.《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2.《社会学⼆⼗讲》亚历⼭⼤华夏出版社13.《世纪末社会理论》杰夫瑞·C·亚历⼭⼤上海⼈民出版社14.《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5.《社会学的想像⼒》赖特·⽶尔斯三联书店16.《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尼格尔·多德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7.《结构主义的视野》汤姆·R·伯恩斯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8.《实⽤主义与社会学》爱弥尔·涂尔⼲上海⼈民出版社19.《社会学与社会组织》⽶尔斯、帕森斯等浙江⼈民出版社20.《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A·科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学系学⽣阅读书⽬(第⼆批)21.《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罗伯特·默顿三联书店22.《社会⽣活中的交换与权⼒》彼得·布劳华夏出版社23.《⽇常⽣活中的⾃我呈现》欧⽂·⼽夫曼浙江⼈民出版社24.《⼼灵、⾃我与社会》乔治·⽶德上**出版社2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卡尔·曼海姆商务印书馆26.《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27.《共有的习惯》爱德华·汤普森上海⼈民出版社28.《论传统》E·希尔斯上海⼈民出版社29.《权⼒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格尔哈斯·伦斯基浙江⼈民出版社30.《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丹尼斯·史密斯上海⼈民出版社31.《现代性的后果》安东尼·吉登斯译林出版社32.《社会权⼒的来源》迈克尔·曼上海⼈民出版社33.《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西师范⼤学出版社34.《学术与政治》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35.《宗教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上海⼈民出版社36.《社会的构成》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37.《现代性与⾃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38.《社会学研究⽅法论》迪尔凯姆(涂尔⼲)华夏出版社39.《社会科学⽅法论》马克斯·韦伯华夏(中央编译)出版社40.《社会科学的⽐较⽅法》尼尔·丁·斯梅尔塞社会科学⽂献出版社社会学系学⽣阅读书⽬(第三批)41.《道德教育》爱弥尔·涂尔⼲上海⼈民出版社42.《共同体与社会》费迪南·滕尼斯商务印书馆43.《社会分⼯论》爱弥尔·涂尔⼲三联书店44.《宗教⽣活的基本形式》爱弥尔·涂尔⼲上海⼈民出版社45.《经济与社会》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46.《货币哲学》格奥尔·西美尔华夏出版社47.《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华夏出版社48.《知识社会学问题》马克斯·舍勒华夏出版社49.《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爱弥尔·涂尔⼲上海⼈民出版社50.《普通社会学纲要》V·帕累托三联书店51.《保守主义》卡尔·曼海姆译林出版社52.《原始分类》爱弥尔·涂尔⼲上海⼈民出版社53.《价值的颠覆》马克斯·舍勒三联书店54.《资本主义的未来》马克斯·舍勒三联书店55.《重建时代的⼈与社会》卡尔·曼海姆三联书店56.《⽂明的进程》第⼀、⼆卷诺贝特·埃利亚斯三联书店57.《不平等和异质性》彼特·布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8.《论集体记忆》莫⾥斯·哈布⽡赫上海⼈民出版社59.《交往⾏动理论》第⼀、⼆卷哈贝马斯重庆出版社60.《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彼得·伯克上海⼈民出版社社会学系学⽣阅读书⽬(第四批)61.《儒教与道教》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62.《奢侈与资本主义》维尔纳·桑巴特上海⼈民出版社6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64.《⾃杀论》爱弥尔·涂尔⼲商务印书馆65.《孤独的⼈群》⼤卫·理斯曼南京⼤学出版社66.《街⾓社会》威廉·富特·怀特商务印书馆67.《理念⼈:⼀项社会学的考察》刘易斯·科塞中央编译出版社68.《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列⽂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9.《信任》弗朗西斯·福⼭海南出版社70.《神圣的帷幕》彼得·贝格尔上海⼈民出版社71.《德川宗教:现代⽈本的⽂化渊源泉》贝拉三联书店72.《⾝处欧美的波兰农民》W·I·托马斯、兹纳涅茨基译林出版社73.《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74.《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佩⾥·安德森上海⼈民出版社75.《家庭》古德社会科学⽂献出版社76.《精英的兴衰》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上海⼈民出版社77.《帝国的政治体系》S·N·艾森斯塔德贵州⼈民出版社78.《尼加拉:19世纪巴厘剧场国家》克利福德·吉尔兹上海⼈民出版社79.《东⽅专制主义》卡尔·魏特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0.《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巴林顿·摩尔华夏出版社社会学系学⽣阅读书⽬(第五批)81.《社会实在问题》阿尔弗雷德·许茨华夏出版社82.《个体化社会》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三联83.《⼤分裂》弗朗西斯·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4.《疯癫与⽂明》⽶歇尔·福柯三联书店85.《地⽅性知识》克利福德·吉尔兹中央编译出版社86.《⽂化的解释》克利福德·吉尔兹上海⼈民出版社87.《驯服偶然》伊恩·哈⾦中央编译出版社88.《后现代性及其缺憾》齐格蒙·鲍曼学林出版社89.《⽴法者与阐释者》齐格蒙特·鲍曼上海⼈民出版社90.《实践与反思》⽪埃尔·布迪厄中央编译出版社91.《规训与惩罚》⽶歇尔·福柯三联书店92.《艺术的法则》⽪埃尔·布迪厄中央编译出版社93.《民族-国家与暴⼒》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94.《致命的⾃负》F·A·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5.《通往奴役之路》F·A·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6.《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A·麦⾦太尔当代中国出版社97.《⼈的条件》汉娜·阿伦特上海⼈民出版社98.《流动的现代性》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三联书店99.《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弗朗西斯·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0.《后现代社会理论》乔治·瑞泽尔华夏出版社。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欢迎阅读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一、社会学的含义: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结构—功能角度)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社会行为”角度)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六、“文化滞后”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组织基本情况介绍
社会组织基本情况介绍
社会组织是指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由一定数量的成员自愿组成,以实现共同目标、满足共同需求、弘扬共同价值为目的而建立的一种非营利性组织机构。
社会组织的成员可以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其活动涉及教育、文化、科技、环保、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人权保护、妇女儿童关怀、老年人关爱等多个领域。
社会组织的基本特点包括自愿性、非营利性、独立性和法人地位。
自愿性是指成员参与组织是基于个人的自愿选择,没有强制性质;非营利性意味着社会组织的活动不能以牟利为目的,其收入主要用于组织的运行和实现社会目标;独立性则表示社会组织在内部决策和运作上具有独立性,不受政府和其他组织的指导和控制;而法人地位是指社会组织有独立的法人身份,具有法律认可的权利和义务。
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和民主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发展、满足民众需求、组织群众力量、发扬社会正义和推进社会进步。
社会组织在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推动社会和谐、促进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国际上,社会组织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例如,联合国承认并积极支持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将其作为重要的伙伴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各国政府也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支持措施,以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概论》复习要点 伍加壹整理
社会学复习伍加壹整理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科学。
社会学学科可以使我们超越仅局限于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的观念—即那种认为社会成员、构成该社会的群体和机构,以及改变社会的力量均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
2.社会学的研究方式在研究社会与社会互动时,社会学尽量保持科学性。
社会学家总是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技术,比如生物学、物理学的。
像其它科学家一样,社会学家在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时努力做到客观性—不受感情、偏好之影响。
3.社会学家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
4.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及其学说奥古斯特·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最早提出社会学这个词,并把其称为“实证哲学”。
他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要发现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赫伯特·斯宾塞:通常被认为是19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思想家。
斯宾塞认为社会像一个有机体,具有自我管理的功能,类似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社会中的所有一切都是进化的结果,政府不必干预。
卡尔·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不断冲突与变迁的。
他的观点与斯宾塞的社会服从于“自然”规律的观点相对立,他相信社会主要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
马克思的社会阶级观和关于经济因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被视为对于社会科学的主要贡献。
埃米尔·涂尔干:涂尔干对社会学的贡献在于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社会事实。
他认为社会之所以能够整合是因为其成员享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
与孔德、斯宾塞相同,涂尔干将社会视为它自己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马克斯·韦伯:现代社会学发展的重要影响人物。
他认为,社会科学家在研究问题和得出结论时,只有将他们自己的观点暂时放在一边,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客观方法(“价值无涉”社会学)。
和涂尔干一样,韦伯塑造了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学理论的模型,认为社会学必须包括“社会行动”研究,即研究人们相互之间行为取向的方式,认为研究人际互动不应该只依赖于客观的定量方法。
社会组织笔记
社会组织第一章:社会组织的定义、分类、与发展一、社会组织的概念社会组织是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由公民自愿组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各种组织形式。
(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二、我国社会组织概念正式在文件中出现的是在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三、社会组织的特征:1、非营利性(1)非营利的分配与收入约束机制(2)非营利的组织运作和管理机制(2)非营利的财产保全机制2、非政府性(1)决策体制不同于政府(2)治理结构上不同于政府(3)运作机制上不同于政府3、社会性(1)资源的社会性(2)产出的社会性(3)问责的社会性四、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1、非政府组织:广泛使用;强调非官方;易产生误解2、非营利组织:强调与营利性组织区别;遵循利润限制分配原则;易产生误解;非人性化、非经济化五、社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原因: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内在因素 4、社会因素六、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竞争不完全 2、信息不对称 3、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4、无法有效供给公共产品 5、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 6、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经济危机)七、社会组织产生发展的历程1、历史渊源:1、古希腊、古罗马公益捐助传统2、基督教传统与中世纪的教会慈善2、我国的发展历程:1949—1976年,发展与停滞(社会团体是社会组织的唯一代表,合法性低);1977—2011年,兴起与规范;(1990、1997对社会组织进行整顿,1998社会管理登记条例,2004颁布基金会管理条例,2016慈善法的颁布实施)2012至今,体制化八、角色:1、先驱者 2、改革与倡导者 3、价值维护者 4、服务提供者 5、社会教育者作用:(1)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2)创造就业机会(3)构筑社会资本(4)促进社会创新(5)影响公共政策九、社会组织的分类:1、联合国分类法:群众性组织、行业组织、信仰组织、公益非政府组织、社会运动、活动网络2、我国分类法:(1)社会团体 : 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波普诺《社会学》笔记
波普诺《社会学》笔记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社会学导言绪论1、社会学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的系统的、客观的研究。
2、与文学、哲学这类学科不同,社会学在其探索中努力要成为一门科学。
与自然科学家一样,社会学家经常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然而,仅仅靠自然科学方法,并不能实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充分理解。
很多社会学的著作显示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痕迹。
3、社会学被责难为得出的是关于人类行为方式的显而易见的结论。
但是,社会学研究已经证明,关于人类行为的许多看起来似乎正确的观点,却是错误的。
社会学视角的这种特性被称为“揭穿真相”。
4、社会学家关于一切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是: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环境所塑造。
5、大多数社会学家的主要兴趣是理解社会的本质及其对个人的影响,很多社会学家也关心社会互动过程本身。
6、社会学家试图从社会现象中而不是从心理的或生理的现象中了解社会现象的原因。
每一种社会背景都被视为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网络。
7、一门社会科学就是要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与人类行为。
社会学与诸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密切相关。
的确,这些学科的分界通常是人为的。
虽然在研究角度上略有差别,但各种社会科学学科常常研究的是相似的问题。
8、社会学取其现有的形式不过大约一百年的历史,它根源于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
社会学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心怀革新思想。
他发展了“实证哲学”的思想,也就是后来他所称的“社会学”。
他认为,社会学的目的在于探索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
赫波特·斯宾塞是以一位英国的思想家,他将社会比喻成为生物有机体,认为两者都是由简单向复杂形式进化,都受到“适者生存”规律的制约。
社会学概论复习笔记(全)
欢迎阅读社会学概论总复习一、何为社会学1、吉登斯的解释:社会学是对人类生活、群体和社会的研究,是一门令人着迷而欲罢不能的学科。
2、波普诺的解释: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科学。
3、教材观点:社会学是关于社会世界(social world)的学说,是对人类生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变化进行整体研究的一门多范式的学科。
4、社会学精神:123451+3马克思:阶级冲突论、阶级意识、经济基础、物质决定意识、阶级分析方法(一)孔德1、简介:1798-1857 法国《实证主义概论》时代:法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经历资产阶级大革命,拿破仑雾月政变,使得法国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共和主义理想破灭。
启蒙思想风起云涌,寻求改革政治体制、社会转型的出路。
2、对社会的判断:新社会是工业社会旧社会是神学和尚武的社会新社会秩序的基础是科学社会改革的基本条件是智力改革3、知识发展三阶段:神学形式:万物有灵论,灵魂与上帝形而上学形式:用抽象哲学思考来解释事务实证形式:建立在观察、实验、比较基础上对事物的科学解释4、科学发展的序列:512618441时代:192革命。
经济基础:无产阶级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3、多米诺骨牌式社会社会学意识政治法律制度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力4、阶级分析方法:生产资料占有意识启蒙推动阶级形式使得社会分析加速是否必要?5、阶级意识6、评价:1、利益分析。
2、基本概念模糊。
3、人如何能不异化?4、国家真的能取消?(三)涂尔干1张。
23——4123)何以产生这种情感?——互动仪式 eg宗教祭拜。
5、《自杀论》个体梳理集体的表征:利己型自杀:社会过分强调个人主义,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和控制削弱,遭遇不幸的人很容易陷入沮丧、绝望而难以自拔,进而采取自杀以求解脱。
利他型自杀:社会整合过于强烈,个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压抑,个体把自杀看作是群体强加的义务,或自杀者队群体和任务的认同十分强烈,完全献身于群体。
社会组织知识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社会组织知识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这篇长文时,我将探讨社会组织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组织是指在社会中以一定形式和目的组织起来的一群人,他们志同道合,为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而联合起来。
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会组织是由志同道合的个人或团体自愿组成的,他们共同追求某种利益、目标或愿景。
其次,社会组织是组织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的集合体。
它们通常有明确的组织目标、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
再次,社会组织在运作过程中需要有固定的组织成员、组织会员和相关资源,以实现组织的持续开展和发展。
最后,社会组织是相对独立于社会政府机构的,它们在特定领域内发挥着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作用。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社会组织的定义和特点,并从分类和功能两个角度来分析社会组织。
在社会组织的定义和特点部分,将具体介绍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在分类和功能部分,将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并探讨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功能。
通过研究社会组织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组织的性质和作用,加深对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在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部分,将重点探讨当前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期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总之,本文将对社会组织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以期能够对社会组织的定义、特点、分类、功能、作用、发展趋势和挑战等方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组织方式来展开论述的方式。
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组织:引言部分概述了社会组织的知识点,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和文章结构。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来介绍社会组织的相关知识。
波普诺《社会学》笔记
波普诺《社会学》笔记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社会学导言绪论1、社会学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的系统的、客观的研究。
2、与文学、哲学这类学科不同,社会学在其探索中努力要成为一门科学。
与自然科学家一样,社会学家经常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然而,仅仅靠自然科学方法,并不能实现对于人类社会的充分理解。
很多社会学的著作显示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痕迹。
3、社会学被责难为得出的是关于人类行为方式的显而易见的结论。
但是,社会学研究已经证明,关于人类行为的许多看起来似乎正确的观点,却是错误的。
社会学视角的这种特性被称为“揭穿真相”。
4、社会学家关于一切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是: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环境所塑造。
5、大多数社会学家的主要兴趣是理解社会的本质及其对个人的影响,很多社会学家也关心社会互动过程本身。
6、社会学家试图从社会现象中而不是从心理的或生理的现象中了解社会现象的原因。
每一种社会背景都被视为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网络。
7、一门社会科学就是要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与人类行为。
社会学与诸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密切相关。
的确,这些学科的分界通常是人为的。
虽然在研究角度上略有差别,但各种社会科学学科常常研究的是相似的问题。
8、社会学取其现有的形式不过大约一百年的历史,它根源于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
社会学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心怀革新思想。
他发展了“实证哲学”的思想,也就是后来他所称的“社会学”。
他认为,社会学的目的在于探索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
赫波特·斯宾塞是以一位英国的思想家,他将社会比喻成为生物有机体,认为两者都是由简单向复杂形式进化,都受到“适者生存”规律的制约。
卡尔·马克思认为,社会不是一个有秩序的体系,而是阶级冲突之结果。
作为一位革命家,马克思通过分析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对于社会学的主要贡献是他强调经济因素和阶级冲突的重要性。
社会组织读书笔记摘录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由各种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通过特定宗旨、制度等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社会组织中的关系格局,来自成员的共同认同。
我们通过牺牲部分自由、遵守规则、建立秩序,把冲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获得一定程度的高效协同。
广义的社会组织包括人类生产活动的各种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以及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次级社会群体,如企业、公司、学校、医院、商店、政党、政府部门等。
最常见的有家庭组织、国家组织、企业组织等。
(一)家庭组织1.家庭组织的起源人类经历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现在仍处于文明时代)。
与之对应的是三种婚姻形式:蒙昧时代的群婚制、野蛮时代的对偶婚制、文明时代的专偶制。
此外,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人类婚姻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杂乱群婚、血缘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其家庭形式表现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遇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
2.维持家庭运转和家庭稳定的机制家庭有家庭规则,其规定了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地位和角色,以及相应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二)国家组织国家是历史的产物。
人类在经历了原始社会和氏族社会后,便迎来了国家体制。
父系社会时,各部落、氏族结成部落联盟,成立联盟长老会,推选军事首长(采用禅让制)。
在这个过程中,大部落通过战争掠夺财富、土地、人口,小部落不得不依附于大部落。
于是以战争为基础,诞生了最早的一批联盟军事首长(如伯利克里、炎黄尧舜禹)。
人类从此脱离了共同劳作,迈入奴隶社会。
夏朝是文献记载的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国家建立的核心要素是监狱,国家权力来自于法定暴力,用以维持社会稳定,进而保护统治阶级利益。
国家暴力的合理合法性则来自于国家人民的授予,也就是我们允许国家在集体利益受到侵害时使用暴力以及在平时维持集体生活的稳定。
(三)企业组织企业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指在共同的目标指导下,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行为的社会实体单位。
社会组织名词解释
社会组织名词解释社会组织( social organization)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与个人相互作用,而且与社会集团和各种群体发生相互关系。
其基本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组织的领导者,二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受托人,三是行动者,包括这些人的能力和他们的活动。
通过社会成员的活动,社会组织最终形成为一个开放系统,即一个以实现目标和满足成员需求为目的的自我调节的过程。
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它通过多种形式与其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物理系统。
系统内部的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彼此都是非线性系统。
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比古典社会高出几百倍。
然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差异并没有消除人类的相互依存。
相反,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对社会的控制,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增加了对抗的因素。
于是,社会组织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社会学是从人类学角度研究社会结构的学科,是应用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是对人类社会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探索性研究。
它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中大量涌现的大型社会组织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社会组织分为两类:社会组织制度和社会组织结构。
前者属于组织管理制度范畴,后者属于社会结构范畴。
社会组织制度主要由一系列法律、规章、条例、习俗、惯例等构成,如军队、警察、企业、医院等;社会组织结构主要由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等构成。
每个社会组织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按照一定的秩序结合起来。
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等。
在社会组织结构中,权力、职位的拥有者成为重要的问题,他们关心权力的稳定性、职位的保障性等。
1、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认为,一切社会生产,归根到底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总和。
2、如果把社会当做一个整体看待,社会组织就是人们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集体或社团。
3、广义上讲,社会组织指一切有意识地确定相互关系、相互利益、相互需求并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关系结构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体,如阶级、民族、国家、党派、协会等。
波普诺社会学的第四章
我们趋向于把日常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当我们将社会学的想象力运用于日常惯例的思考时,就会轻易地发现社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我们的学校或雇主限定了我们应该怎样来安排日常到达和离开的钟点,起床和睡觉的时间。我们的父母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使我们树立了获取好的学习成绩和学术成就的目标。此外,学校和雇主还为我们能够达到这些目标制定了许许多多的行为准则。
学校的例子还能被用来说明社会结构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试想一下,如若当学生、老师和管理人员们每日清晨来到校园后,不存在一种有秩序的、模式化的相互联系的方式在发生作用,那么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人们需要经过冗长乏味的尝试来发现哪位教师适合教授哪门课程,哪些学生希望学习哪些科目,各门课程又应如何来讲授。一旦有某个学生生病或某位教师辞职或有新的成员加入这个群体时,上述的整个过程又必须重新再经历一次。很显然,除了需要社会结构外,学生什么也学不到!
当火种有熄灭的危险时,进一步的秩序就成为了必要。拉尔夫提出:“我们应该制定出更多的规则。”杰克对此表示赞同:“我们的确需要制定出规则并贯彻它们,我们毕竟不是野蛮人,我们是英国人……”,他宣布:“我将把猎人们,也就是唱诗班分为几个小组,我们有责任使火种延续下去。”后来,孩子们的脑海中滋生出了对怪物的想象,于是,害怕、妄想和恐慌便进入了他们的世界。当拉尔夫再次提及秩序的重要性时,杰克则大叫着回敬道:“去你的规则!我们才是强大的,是我们在为大家捕猎!”于是孩子们分裂成了交战的双方。幸运的是,在完全消灭对方之前,大人们找到了这群孩子。
在时光的流逝中,社会结构尽管会有一些微小的改动,而且促使它发生转变的一些压力也的确存在,但社会结构仍能够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让我们以一所中学为例,每到秋季开学时,学生的构成就会经历一次变化:一些人学成毕业离开母校,但学校又迎来了一批新生。在这个校园内的每一天,我们或许观察到的是一个或多或少有所不同的学生群体:一位新生从外校转学到了这里;某位学生中途放弃了学业找了一份工作;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因为生病只好待在家里。在每个礼拜,校长办公室都会将一些新的规定传达下来。每一学年,课程表都在更新。但任何人都不会否定像乔治华盛顿中学这类的学校拥有一些悠久而稳定、本质上未曾变更的结构性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自信地判断说:“这是一个教育机构而不是一间杂货店”,或者说“校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历年如此”。换句话说:虽然校园中的人员、规章制度与课程在不断经历着变化,学校本身所具有的一般性社会特征仍是十分固定的。
个人及其社会存在形式(精)
• 社会组织 – 定义:社会组织是一定社会集团或 群体的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 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与整合方式所 构成的有序程度高于普通群体的社 会共同体,是组成此种共同体的人 们所采取的社会活动方式。对社会 来说,社会组织乃是一种与社会制 度密切相联系的①
②
③
5. 个性与“自我”
– 个性总是和个人的“自我”意识紧密结 合在一起并通过“自我”意识突出地表 现出来。
– 个人对“自我”的意识展示了个人对自己 的评价与自尊。 – “自我”观念的形成过程与个性的形成过 程具有同一性,因此,“自我”的形成是 个人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 “自我”意识并非纯粹是个体对自己的主 观感觉、观念和认识,而更主要的是个人 在社会化与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反映, 是融入了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评价 及态度的意识(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或 “社会我”)
• 一个人在他内在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生活 的实践锻炼与陶冶逐渐形成的观念、 态度、与习惯等,它是一个人比较稳 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的特 征的总和。(费孝通,《社会学概 论》) • 个人通过自己一系列相当稳定的心理 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个体在自然属性与 社会属性方面的独特性和各种差异的 总和。(袁亚愚,《普通社会学教 程》)
讨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
2. 辩证的定义:
– 在社会学中,个人是指那些作为各社会 的社会成员和社会行动、社会行为主体 的人类个体。它们既是一定社会关系和 社会环境的产物,是所在社会的各种社 会关系的物质(生物)载体,又是各种 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者。每一人类 个体的社会面貌与社会特征,既具有因 个人的原因和存在条件而产生的独特的 个性,又具有因共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 环境而决定的同类个体都具有的共性。
波普诺,社会学读书笔记
波普诺,社会学读书笔记社会学读书笔记(波普诺)第一章导言我们是自由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伴侣,但这自由却处处受着周围人群的影响(婚姻,总是门当户对来着)。
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体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有三种研究方式:1、保持科学性;2、力求客观性;3、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学的视角帮助我们去理解影响一个问题的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帮助我们去理解整个体系是如何运转的、是如何联为一体的。
一、关于社会学的举例:当社会高速发展时,会引发自杀率剧增。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懂得要薪水的人比不要的人薪水更高)结婚双方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我们对待有吸引力(美女)和无吸引力者的态度,塑造了他们对待自己的态度,其结果是他们就真的形成这样的人了。
?人类行为部分是由社会环境塑造的,而我们自己正是生列其中。
社会学家用自杀者的社会背景与环境来解释自杀个案。
集体主义环境下的自杀率要低于个人主义环境下的自杀率。
自杀是享有大量自由的人们付出的一种代价。
二、社会学的历史:1. 奥古斯特*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2. 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了社会像一个有机体-----一个自我管理的体系的思想。
3. 卡尔马克思不相信社会是一个自行管理的有秩序的体系。
反之,他把社会看成是不断冲突与变迁的。
他指出,每一个社会都包含有“毁灭自己的种子”,与斯宾塞的社会服从于规律的观点相对立。
马克思的观点颇为激进,他相信正如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一样,资本主义也将通过阶级斗争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4. 埃米尔迪尔凯姆的核心兴趣之一就是:社会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
社会是因其成员享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贰链为一体的。
5. 马科斯韦伯感到社会学必须包括“社会行动”研究,即研究人们相互之间行为取向的方式,在他看来,研究人际互动不应该只依赖于客观的定量方法,它也必须包括对于他人心灵的同情理解。
三、社会学的三种研究方法:1.0、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社会组织的名词解释
社会组织的名词解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组织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组织,简而言之,是指以一定形式组织起来,依法独立运作的民间组织。
社会组织的种类繁多,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对社会组织的概念及其分类进行解释和阐述。
一. 社会组织的概念社会组织,顾名思义,是由一群人组成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团体。
社会组织的成员可以是自愿参加的个人,也可以是依据共同利益聚集起来的团体或机构。
与政府机构不同,社会组织是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行使自主权力的独立实体。
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包括自愿性、独立性、非营利性和民间性。
首先,社会组织的参与者是自愿加入,没有强制性。
其次,社会组织在组织和活动中享有独立自治的权利,与政府机构相对独立。
再次,社会组织的目标不是为了牟取利润,而是追求公益、社会福祉等非经济性目标。
最后,社会组织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属于社会的一部分,并通过其独特的方式进行社会服务和参与。
二. 社会组织的分类社会组织根据其性质、目的、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按照参与主体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1. 行业组织行业组织是按照不同的行业或领域划分的社会组织。
例如,工会、商会、行业协会等都是属于行业组织。
这些组织的目的是保护和代表特定行业的利益,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并为行业内从业人员提供相关服务。
2. 公益组织公益组织是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宗旨的组织。
这类组织包括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NGO)、社会福利机构等。
其主要目标是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服务社会弱势群体,并通过资金募捐等方式来筹集资源。
3. 文化艺术组织文化艺术组织是以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任务的组织。
美术馆、博物馆、剧团、音乐团体等都属于这一类别。
这类组织的目标是保护、传承和推广文化遗产,以及提供各种艺术表演和文化活动。
4. 基层自治组织基层自治组织是指依照地方自治原则,在社区、村庄等基层地区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
这些组织通常由居民、农民等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人组成,目的是共同管理和维护自己居住的环境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3章文化4章社会与社会结构5章社会互动和社会网络6章社会化7章群体和组织8章越轨犯罪和社会控制3章文化文化变迁:(22章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补充)符号: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门创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的表达自身之外事物的东西,所有的数字和文字都是符号。
特定的图标也是一种符号。
●通过符号,人类能够理解现实世界,能够交换和保存复杂的信息。
●符号通过把简单概念和复杂概念联系起来,帮助我们达到对后者的理解;●符号不仅代表某种事物,而且暗示了对象征事物的态度。
萨皮尔—沃夫假设:语言间的区别不仅反映了言语者的需要和环境的影响,还对言语者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影响。
语言和思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持同一种语言的人要比不同的人的看法一致的多;●此假设在最极端的含义可推断出结论,即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群体语言习惯的基础上无意识的构建成的,语言是我们对现实世界进行思索的特定方式。
●其比较和缓的推论是,语言预先设定了人们看待世界的特定方式,其影响程度不如极端推论那么强。
价值观:价值观是社会人们共同持有的寡欲如何区分对错,好坏,违背或符合意愿的观念。
价值观是决定社会目标和理想普遍的和抽象的挂念。
●价值观通常是充满感情的,为一个人的行为提供正当的理由。
●文化的价值观是通过其符号系统传递下来的●。
价值观不能孤立的存在,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集合模式。
●典型的价值观往往成对出现有正面的必有反面的存在。
●价值观取决于行为,行为决定于价值观,价值观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规范:在特定的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称为规范。
●规范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
正式的规范通常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非正式的是不成文的,但是往往能被社会成员所理解。
最重要的规范往往是社会中大多数人公认的规范。
●大部分的社会规范都与人们的社会地位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密切相关,或者与特定的时期有关。
规范与价值观相比,规范是特殊的具体的,受具体情况限制,通常被认为是行动的方针。
●社会习俗,民德和法律是三种主要的社会规范。
约制:一个社会要运作必须要强化它的规范,因此人们被迫遵从,或者接受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行动,即使这样做是困难的和不愉快的。
●对规范的遵从通过约制的压力得到强化,即一种社会控制的过程。
●约制可以是正面的,即对行为正当的人奖赏,也可以是负面的,即对违反规范者的惩罚。
约制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
●实际上,规范是否发生作用取决于人们自我遵守规范的程度。
文化的分析:文化分析将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考虑,要分析一个整体文化,要涉及的问题是确定其主流价值观和标准,观察这些文化是如何在社会行为中得到体现的,研究价值观和挂念是如何塑造物质文化,同时又被物质文化所决定的。
文化分析的冲突论视角:文化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保护或者促进了某一社会集团的利益,这一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社会存在着,后者说也许存在着许多相互冲突的文化要素,不同的文化要素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级的利益。
这种冲突论视角的核心概念是意识形态。
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性:●种族中心主义是某些人倾向于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所观察到的文化,认为那些与自己价值观相矛盾的习惯和信仰是落后和野蛮的,对那些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习惯大加赞扬。
很自然的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对的而其他文化是错误的倾向。
●种族中心主义可以在社会履行正向的功能,维护文化价值观和规范,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极端的会妨碍社会的成长和发展的文化交流,导致社会鼓励。
●种族中心主义可能被政治滥用。
●文化相对性就是根据文化自身的标准来衡量评判,真正要理解和正确评价一个文化特性,就必须把它视为一个更大的文化或者社会的一部分。
亚文化:当一个社会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含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
亚文化可以围绕职业发展种类,可能基于种族民族差异,可能源于地区差异。
每一个复杂的社会都包含许多亚文化,社会成员常常是在一个以上的亚文化中发挥作用。
直接对直流文化中心如价值观、信仰、风俗等构成挑战的亚文化称为反文化。
Nonmaterial culture非物质文化norms规范folkways社会习俗sanctions约制Subculture亚文化cultural integration文化整合4章社会与社会结构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望。
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自致地位:在一个人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获得的身份地位被称为自致地位。
先赋地位: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地位身份被定义为先赋地位。
角色冲突(考过):在每天的社会互动中,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可能拥有两个或更多的角色以及与其联系的两种或者更多的身份。
当来自于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立的时候,置身其中的个人就处于角色冲突状态。
角色紧张:相互对立的要求被置于统一角色中,又这种情形导致个人压力就称为角色紧张。
社会群体:角色和身份是社会群体和组织最典型的组成要素,一个群体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感的人所组成的集合,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
共享特定的目标和期望。
所有的群体都有一个社会结构,每个群体也可以叫做一个社会系统。
1.群体中的结构水平,某些人类集体不是群体,因为不具有社会结构;仅仅具有某些共同的社会特征叫做社会类属,社会类属可能转化为群体;一些规模较大的更具结构化的群体被称为组织,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意识的建立的群体。
2.群体的亲密程度,初级群体是规模小非专业化的群体,典例是家庭;次级群体就是成员以一种有限的非个人的方式交往。
(第7章)3.群体中的不平等和差异,人们根据财富去哪里和声望将人们及其社会地位排除等级,即社会分层(第9章)关于社会的功能主义视角: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每一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护了社会稳定,社会像人的身体或者活的有机体,社会的构成部分以系统方式结合,维持平衡状态。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共享价值观,并且将社会看成是整体利益共同发挥的各部分组成,强调秩序,稳定和共识。
孔德和斯宾塞提出功能主义最基本原则,社会和生物有机体在许多方面相似。
受帕累托影响,斯宾塞和其追随者坚持系统会自然的去向均衡和稳定的观点,同时社会的各部分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了一定的功能。
涂尔干将社会看作由道德价值共识来规范的特殊有机体,有机团结社会成员承担着相似的经济角色,且互相依赖。
帕森斯认为社会满足四个需求,才能发挥维持秩序和稳定的功能,即目标获得、对环境的适应、社会整合和越轨行为的控制。
默顿指出社会系统中并非所有的部分都发挥正功能,当社会结构中的某一单位阻止了整个社会或其部分的需求满足,它就是反功能。
关于社会的冲突论视角:冲突论认为人们因为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发生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社会各部分不是整体部分平稳运行的,实际上是互相冲突的。
秩序是冲突的一种结果。
冲突论者认为,社会,社会设置和社会秩序主要通过强力来维持的,而非通过共享价值观粘合,他们关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群体维持统治的方式和权力的最初获得。
马克思主义是典型的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中经济力量的重要性,认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冲突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颠覆。
达伦多夫和马克思一样认为社会总是倾向不稳定和变动的,坚持把社会变迁作为关注点。
米尔斯发展了当代冲突理论的中心思想,其精英统治观点,认为社会是部分精英群体控制大部分权力。
大众和精英群体的对立冲突会导致重大的社会变迁。
集合行动(21章需补充)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帕克认为,集合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Achived status自致地位ascribed status先赋地位role confilct角色冲突manifest functions显功能latent function潜功能social category社会类属5章社会互动和社会网络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是社会学的一种研究视角,创立20世纪30年代美国,注重微观方面—社会互动和社会中的个人。
符号互动论的特征是,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重视对社会微观层次的研究,强调个人的特殊性,注重对个人之间互动的过程的探讨;重视对实际生活和互动过程的经验世界考察,主张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出理论。
符号互动论对恢复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认识人的主观世界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刺激了现象学进一步发展。
但是符号互动论过分侧重个人的个别的因素,忽视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作用;其命题、方法论并没有指导研究大型、总体的社会现象;强调主观意义和价值,方法论注重个人感觉和直觉,限制了研究活动的范围。
代表人物是米德、布鲁默、戈夫曼。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角色置换: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和客我,对社会要求的内化和对那些要求的个人意识。
可我在社会化中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模仿、嬉戏、与群体游戏。
在嬉戏阶段儿童开始角色置换。
人们往往站在他们互动的对象的角度来想象自己,通过密切注意互动对象使用语言或其他符号的方式,我们可以领悟到对方通过语言和行为所要表达的意思。
共享定义:进行日常活动时,我们一般假定,不仅是对语言和其他具体的符号,而且包括日常社会情境,别人都和我们使用同样的定义,即共享定义。
多数共享定义是在无意识中领会的,这种定义的共识是人们互动的得以进行的关键。
由于社会的成员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解释定义同样的情景,所以他们可以以某种组织化的方式共同采取行动。
托马斯定理认为,人们一旦将某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就会产生真实的影响。
拟剧论(补充):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戈夫曼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揭示了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
这种观点把人们看做是戏剧中的演员。
人们扮演角色时,他们的表演是由观众来判断的,这些观众对表演的失误非常警觉,而这些失误有可能反映了演员真实性格的某些方面。
镜中我: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自己看法的反应。
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感觉阶段,即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定义和解释阶段,即我们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自我反映阶段,即由上述想象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有机和稳定的联系,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社会中,但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总的方面去考察,因此他是以相互作用或者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