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2.5 世界的海洋 教案
上海教材六年级下地理《世界的海洋》教案
分析
教学重点
“边缘海与内陆海、海湾与海峡”等概念理解、运用
教学难点
概念的记忆
相关链接
教学预设
教后记
1.引入新课:海盗旗图片。
2.学习新课
活动一:海盗在哪里?由学生经验知识(在海上,水上,海洋上,加勒比海盗、索马里海盗),引导学生理解海与洋的关系。教师板书:世界的海洋,并问:为什么不叫洋盗?
(1)教师展示“索马里海盗猖獗的区域图”,指导学生读图、识图,寻找加勒比海与索马里。问:除了海与洋不同,海与海也有不同,请仔细观察红海与阿拉伯海的不同(提示:分布位置与轮廓形态上看)。
(2)学生归纳海与洋的区别和联系。
(3)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图文:海峡与海湾的轮廓形态与定义。教师小结“边缘海和内陆海、海峡与海湾”。
活动二:训练学生读图、识图。看空白图,判断海湾、海峡、边缘海与内陆海。
问题:海盗为什么出没在海湾与海峡附近?学生联系前后知识思考探究。教师小结:海湾与海峡在海洋交通、军事中的作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案
执教:
年级班级
课题
日期
六年级
2.5世界的海洋
20
复习课
习题课
试卷分析课
√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概念理解记忆
过程与方法
采用项目学习、情景、事件为中心,以热点事件引入,变成生活、社会中的地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自然地理的学习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三:学生分三大组,分别扮演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海军,列出各自国家军舰从本国出发打击索马里海盗的护航航线,然后选出代表到讲台前利用google地图,向所有同学展示路线。
3.拓展探究:海与上海的崛起。
2.5 世界的海洋(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上海)
2.5 世界的海洋(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上海)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的概念、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
2. 了解海洋对世界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的重要影响。
3. 学会使用地图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现海洋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海洋的概念和地理位置。
2. 学生能够掌握海洋的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海洋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2. 学生能够使用地图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现海洋的信息。
四、教学准备:1. 学生教材、笔和笔记本电脑等教学用具。
2. 海洋的相关图片、PPT和地图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步骤:A.导入新课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拿起一张靠近老师电脑的世界地图,问学生地图上哪些面积最大、占世界面积的百分比最大,交流学生对地图、海洋、陆地认识的视角,逐渐引出海洋与陆地概念的引入。
B.主体教学2. 初步定义海洋:通过分析海洋的地理位置、分布,让学生初步认识海洋,包括海洋的概念和地理位置。
3. 海洋的分布情况:通过地图的展示和儒略斯·弗洛里安的五大洋洲区域说明,让学生了解到海洋的全球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料了解海洋的特征、海洋生物等方面信息。
4. 海洋的影响:通过介绍海洋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如海洋提供的食物、海洋物质的交换、气候变化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到海洋在与陆地共同构成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5. 探究海洋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利用搜索引擎等进行海洋的信息交流,归纳整理各个地区的海产品、海底地形特点、气候变化和地震海啸等问题的研究。
通过这种探究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的信息和作用。
C.归纳总结6. 总结:通过谈论学生学到的关于海洋的知识,归纳总结海洋的概念、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海洋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获取更多关于海洋的信息等方面内容。
D.作业布置7. 作业:为加强学生对海洋概念的深入了解,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完成调查、海洋报告、海洋PPT制作等作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海洋的知识。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2.5 世界的海洋 学案设计(无答案)
世界的海洋
【学习目标】
1.说出地表面的海陆面貌,能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界线。
2.结合地图,能描述各个大洲的地形特点。
【学习重难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2.各个大洲的地形特点。
【学习过程】
3.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1)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分布_________、大陆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____ _____为中心,各类海底地形对称分布
(3)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____ _____m (4)大陆坡:____ _____外缘巨大的陡坡
4.富饶的海洋
在下图相应位置写出四大洋以及世界四大渔场的名称。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2.3 海陆的变迁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能说出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
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补充了很多内容,“沧海桑田”中补充了很多与上海有关的知识。地震、火山和板块运动的关系密切,最近新西兰发生了地震,我也将这一素材运用到课堂内,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感觉地理实在是太神奇了,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六大板块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
学科资源
地图册、挂图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备注(修改)
一、导入
先播放一段成语故事《沧海桑田》的FLASH动画,教师提出问题:地球上是否真有沧海桑田的变化呢?
二、新课
1.沧海桑田
实例1: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实例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谁能来给我们分析一下这两个例子。
通过更多的图片实例展示,让学生对地形的变化有更多感性的认识。
归纳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
2.大陆漂移
介绍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通过对各种证据的筛选和“大陆漂移假说”的演示,使学生掌握并会运用这一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3.板块运动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出示红海、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其介于哪些板块之间,并通过箭头明确两侧板块运动特点,由学生分组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红海不断扩张,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这些地理现象,对红海、喜马拉雅山变化做出预言,加深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春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下第二单元2.5《世界的海洋》word教案
课题:2.5 世界的海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分辨边缘海与内陆海,知道海湾于海峡的特点;
能说出海底地形单元的名称,
知道海洋资源的类别及其对人类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清晰的海洋环境。
通过小组合作,正确认识海洋的开发与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讨论,提出倡议书,培养合作意识,环保意识,贯彻生命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复杂多样的海底地形、海洋资源与海洋开发
教学难点:复杂多样的海底地形
三:教学流程图:
边缘海与内陆海
海的分类
海湾与海峡
复杂多样的海底地形
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保护海洋
四、教学过程:
北京策划公司 efrgegvfd99833。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2.1 全球海陆分布 教案
全球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全球陆地与海洋分别占地球表面的比例;理解大洲、大洋的含义;掌握七大洲的名称、范围、界线,四大洋的名称、位置等。
学会在地球仪、卫星图片及地图上找到七大洲、四大洋。
2.方法与过程: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通过读图让学生初步建立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世界海陆分布的了解,培养学生初步认识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特点,还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与分布。
【教学难点】在地球仪及地图上找到七大洲、四大洋。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引入:复习地球的形状? (观察世界海陆分布) 三分陆、七分海了解七大洲及洲界 认识六块大陆 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半岛、岛屿、洲的概念 七大洲 四大洋 认识四大洋及其位置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球”,为什么叫“球”,讲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
从今天起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地球”的“地”。
为什么叫地球呢?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
为什么呢?二、讲授新课(一)三分陆,七分海引导学生看图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归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只占地球表面积的29%,而海洋则占地球表面积的71%。
阅读书的“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了解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二)七大洲1.了解一些陆地的概念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半岛:三面邻水,一面连陆的陆地;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总称。
2.全球共分六块大陆指导学生读图找出六块大陆。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五四制)第二学期:2 陆地与海洋 复习课件(共25张PPT)
复习目标
1.能够根据所给资料(地图或数据)识别海洋和陆地,描述地球表面海洋 与陆地所占的比例及分布特点。 2.能在地图上找到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南美洲与北美洲之间的分界 线。 3.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到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并能识别它们的分界线。 4.能在地图上识别5种地形类型,能判读地形图。 5.知道地球上海洋变陆地、陆地变海洋的实例,并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 陆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6.知道海底的地形构造。
北美洲和欧洲
印度洋 北冰洋
知识检测
1.(2018·襄城区模拟)读四大洲轮廓图,下列关于这四大洲的说法,正确 的是( D )
A.①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①、④大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C.③大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 D.④大洲濒临三个大洋
(2018·酒泉模拟) 读下图,完成第2~3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①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60°E C.任意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D.图中四个半球从左到右依次是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3.关于图中大洲大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赤道穿过非洲、南美洲的大陆 B.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包围 C.七大洲中只有亚洲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 D.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A.北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南美洲
知识点2 地形与河湖
一、地形 1.地形类型: 高原:海拔>1000米 山地:海拔>500米,起伏很大 丘陵:坡度较缓的低矮山丘 平原:海拔<200米 盆地:四周为山地或高原,中部地势低平
山地是陆地的骨架
丘陵是发展林业、牧业与多种经 营的良好场所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下第二单元2.5《世界的海洋》教学设计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下第二单元2.5《世界的海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理六下》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世界地理”,本节课的主题是“世界的海洋”。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海洋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海洋分布、海洋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
但学生对海洋的认识相对较浅,对海洋的分类、分布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的了解不够全面。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海洋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海洋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海洋的热爱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洋的分类、分布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难点: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海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洋的分布。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海洋案例,使学生了解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图表、动画等元素的课件,生动展示海洋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地图:准备世界地图、海洋分布图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洋的分布。
3.案例材料:收集典型的海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4.小组讨论题:设计具有思考性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对海洋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和课件,呈现海洋的分类、分布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世界的海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世界的海洋》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世界海洋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特点。
2. 了解海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了解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卫问题。
导学内容:一、世界海洋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特点1. 世界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2. 世界海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五大洋。
3. 世界海洋的深度不一,最深处为马里亚纳海沟,深度为11034米。
二、海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源,维持了地球的水循环。
2.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为地球上的氧气提供了至少一半。
3.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
三、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卫问题1. 海洋资源包括鱼类、石油、矿产等,是人类生活和经济进步的重要来源。
2. 过度捕捞导致了海洋生物种群的缩减,严峻影响了海洋生态平衡。
3. 海洋污染问题严峻,塑料垃圾、化工废水等对海洋生态造成了严峻破坏。
导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世界各大洋的位置和特点。
2. 查阅资料,了解海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小组谈论,探讨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卫措施。
4. 撰写短文,表达对海洋保卫的看法和建议。
课后作业:1. 绘制世界地图,标出五大洋的位置。
2. 搜集有关海洋资源利用和保卫的资料,撰写一份小结。
3. 查找海洋环境保卫组织的信息,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效果。
4. 沉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为海洋保卫出一份力。
参考资料:1. 《世界的海洋》,作者:某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
2. 《海洋资源利用与保卫》,作者:某某某,出版社:某某出版社。
期望同砚们通过本次导学,更加深度地了解世界海洋的重要性和保卫问题,共同为地球的将来贡献自己的力气。
愿我们的海洋永久蔚蓝、澄莹!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世界海洋的基本梗概,包括面积、深度、水温等;2. 精通世界海洋的分布状况,包括大洋和海洋的名称及位置;3. 了解海洋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卫。
《世界的海洋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世界的海洋》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世界的海洋》是一门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等多个方面知识。
通过进修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地球上70%的表面都被海洋覆盖,海洋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海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来源,对于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着深遥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海洋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各大洋及其特点,掌握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的基本情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海洋地理:世界各大洋的分布及特点,海洋环流系统等;(2)海洋生物:海洋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3)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情况,海洋环境珍爱等。
2. 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互动: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海洋博物馆参观、海洋科考实践等活动,深化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理解;(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进修效果,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评判:包括教室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等知识的掌握情况;3. 期末项目:要求学生结合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的效果,撰写一份关于海洋的钻研报告,评判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选用权威的地理学教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2.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辅助教学;3. 实地考察:联系当地海洋博物馆、海洋科研机构等,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周:介绍海洋地理知识,包括世界各大洋的分布、海洋环流系统等;2. 第二周:讲解海洋生物的分类及特点,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3. 第三周:进修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利用情况,强调海洋环境珍爱的重要性;4. 第四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活动,加深对海洋知识的理解;5. 第五周:进行期末项目标展示和评判,总结本学期的进修效果。
六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的海洋》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通过学习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海洋问题,培养关注全球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地理概念,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海洋的美丽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海洋的神奇,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提出问题,如“海洋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引发学生的思考。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
-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究四大洋的特点、资源分布等问题。
5.总结评价,巩固成果:
-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蓝色部分,提问:“地球上的蓝色部分代表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蓝色部分代表海洋。”进而追问:“海洋在地球上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海洋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自己对海洋保护的想法;
《世界的海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世界的海洋》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世界的海洋分布、特点,认识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珍爱意义。
一、导入
1.1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介绍世界海洋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的辽阔和奇奥。
1.2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地球上70%的水面都是海洋,海洋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海洋中有哪些生物?海洋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进修内容
2.1 海洋的分布:海洋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哪些地方?有哪些大洋?各大洋之间有何区别?
2.2 海洋的特点:海洋的水质、盐度、温度等特点是怎样的?海洋中的潮汐、洋流、海浪等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
2.3 海洋生物:海洋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洋爬行动物等,它们是如何适应海洋环境的?海洋中的生物链是怎样形成的?
2.4 海洋的重要性:海洋对地球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们调节气候、供给氧气、调节温度等,同时也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交通等方面的支持。
三、拓展延伸
3.1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海洋生物的调查钻研,了解不同海洋生物的习性和生态环境。
3.2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环境珍爱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珍爱海洋的重要性。
3.3 知识检测:通过小测验或者讨论,检验学生对海洋知识的掌握水平,及时纠正错误认识,加深印象。
四、总结反思
4.1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进修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珍爱意义。
4.2 反思提问:请学生思考,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应该如何珍爱海洋环境?每个人都能为海洋生态环境做出什么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希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海洋的重要性和珍爱意义,从而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共同的地球故里。
《世界的海洋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世界的海洋》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各大洋及其特点。
2. 了解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
3. 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珍爱措施。
4. 提高学生对海洋的珍爱认识,培养环保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世界的五大洋及其特点。
2. 海洋生物的分类及生态环境。
3.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珍爱。
4. 海洋污染及环境珍爱。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珍爱措施。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海洋的亲身体验。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海洋污染及环境珍爱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世界地图,引入海洋主题,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进修:讲解世界五大洋及其特点,海洋生物的分类及生态环境。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珍爱措施的小组讨论。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海洋的美丽与珍贵。
5. 总结: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海洋污染及环境珍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海洋的珍爱认识。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的效果展示。
2. 实地考察的实践报告。
3. 案例分析的讨论与总结。
4. 教室参与度及表现。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海洋环境珍爱志愿活动。
2. 组织学生参与海洋科普知识竞争。
3. 邀请海洋生物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七、作业安排:1. 阅读相关资料,撰写关于世界的海洋及其特点的报告。
2. 组织小组开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珍爱措施的讨论,撰写小组讨论总结报告。
3. 完成海洋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报告。
4. 撰写关于海洋污染及环境珍爱的个人感想及建议。
八、参考资料:1. 《海洋学导论》2. 《海洋生态学》3. 《海洋环境珍爱与管理》以上是《世界的海洋》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知识,培养对海洋的热爱与珍爱认识。
《世界的海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世界的海洋》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世界上的海洋分布情况及其特点;2. 掌握海洋的重要性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3.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珍爱意义。
导学内容:一、海洋的分布情况及特点1. 世界上的海洋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洋四大洋中,其中太平洋是最大的一个海洋;2. 海洋由海水、海底地形、海洋气候和海洋生物等组成,是地球上最辽阔的水域;3. 海洋对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海洋的重要性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为人类提供饮用水、灌溉水和工业用水;2. 海洋还是重要的交通通道,毗连世界各大洲,增进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3. 海洋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鱼类等,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4. 但是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需要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珍爱。
三、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珍爱意义1.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植物、海洋动物、海底生物和海洋微生物等,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库;2. 海洋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3. 但是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和污染,需要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珍爱和恢复,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导学活动:1. 观看《海洋奇观》纪录片,了解世界各大洋的特点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2. 分组讨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珍爱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3. 制作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报,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4. 参观当地的海洋博物馆或水族馆,了解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的珍爱工作。
导学评判:1. 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 知识掌握:学生掌握了海洋的分布情况、重要性和资源利用等知识;3. 创新能力: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关注海洋资源的珍爱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和生态系统的珍爱意义,培养珍爱海洋环境的认识和行动,为建设美丽的地球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7春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下第二单元2.5《世界的海洋》课件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窄水道。
世界地形图
找找看
请找出墨西哥湾、几内亚湾 请找出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
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白令海峡
谢谢大家
再见
谢谢
再见
世界的海洋
PPT教学课件
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架是 陆地向海洋的 自然延伸部分, 坡度较缓,水 深一般在200 米以内。这里 是海洋生物的 乐园,并蕴藏 着丰富的石油 和天然气。
大陆坡
大陆坡是 大陆架向 外倾斜的 陡坡,水 深急剧增 加至数千 米。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Hale Waihona Puke 海沟海沟是海洋底 部最深的地方, 最大的水深可 以达到1万多 米。
洋盆
大洋盆地一般面积都很大,海水也比较 深。在一些大洋盆地中有很多具有利用价值 的锰结核
海岭
大洋中脊 是大洋中 新海底诞 生的地方, 火山活动 比较强烈。
2.5世界的海洋 教案(沪教版六下)
2.5世界的海洋教案(沪教版六下)2.5 世界的海洋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边缘海和内陆海,海湾和海峡,并在世界地形图上举例说出边缘海,内陆海,海湾,海峡;(2)了解世界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大致分布,世界海洋蕴藏的各种资源及其大致分布,;(3)学会阅读课本的“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世界大洋底图”“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
2.方法与过程:(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世界地形图,掌握边缘海和内陆海,海湾和海峡。
(2)通过读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知道海底地形。
(3)通过读景观图片,了解海洋的各种资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海洋的观点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海洋资源及其分布,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
2.教学难点边缘海和内陆海,海湾和海峡。
三、教具: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地图册,ppt。
四、学生活动形式及时间:回答老师的提问,观看多媒体课件,时间大约30分钟左右。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放映有关介绍海洋的图片资料,创设情境。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动物生活的地方——海洋。
放映ppt,显示边缘海和内陆海的图片。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海是洋的一部分,海又分为边缘海和内陆海,大家通过读图,说一说,什么是边缘海?什么是内陆海?并举例说明。
学生: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与大洋相接。
比如说东海。
学生:内陆海指四周被大陆或岛屿、群岛所包围,但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通的海。
比如说日本的濑户内海。
放映ppt,显示世界上几个主要的边缘海和内陆海,并指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相对应的边缘海和内陆海。
放映ppt,显示海湾和海峡。
教师:海湾指的是洋或海伸进陆地的部分,通常三面为陆,一面为海。
海峡则是两块陆地之间连接海或洋的狭窄水道。
《世界的海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沪教版上海》
《世界的海洋》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海洋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了解世界各大洋的位置和特点;3. 了解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珍爱的认识。
二、导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2. 世界各大洋的位置和特点;3.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珍爱;4. 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有关海洋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对海洋展开思考,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
2. 进修海洋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海洋的定义和特点,并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出海洋的主要特点。
3. 了解世界各大洋的位置和特点: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世界上五大洋的位置和特点,并与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发现。
4. 探讨海洋资源的利用和珍爱: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如何珍爱海洋环境,提高学生对海洋环境珍爱的认识。
5. 讨论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思考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四、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海洋的文章,包括海洋的定义、特点、世界各大洋的位置和特点等内容;2. 收集一些有关海洋资源利用和珍爱的资料,并写出自己的看法;3. 小组合作,设计一份海洋环境珍爱宣传海报。
五、拓展延伸1. 参观当地的海洋馆或海洋生物展览,了解更多关于海洋的知识;2. 参与海洋环境珍爱志愿活动,实际行动珍爱海洋环境。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海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了海洋的重要性和珍爱的必要性,培养了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更加关注海洋环境,积极参与珍爱海洋的行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海底地形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海底地形单元及其特点。
出示“大西洋海底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到实际海底的地形单元分布。
结合“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盆点,判断海沟、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的位置。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草拟倡议书。
通过学生自拟保护海洋的倡议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贯彻生命教育的内涵。
世界的海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分辨边缘海与内陆海,知道海湾与海峡的特点;
2.能说出海底地形单元的名称,
3.知道海洋资源的类别及其对人类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清晰的海洋环境。
2.通过小组合作,正确认识海洋的开发与利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讨论,提出倡议书,培养合作意识,环保意识,贯彻生命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复杂多样的海底地形、海洋资源与海洋开发;
2.复杂多样的海底地形。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一、复习回顾
提问:
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比例各是多少?地球上有几个大洲与几个大洋?说出他们的名称。
回答问题。
复习第二章部分知识点,巩固旧知。
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
二、海洋的诞生
播放短片《海洋的诞生》。
观看短片《海洋的诞生》。
学生了解海洋的诞生过程,知道海洋是生命的起源。
三、内陆海与边缘海
出示一系列图片,指导学生分辨不同的海。
看图片,分析边缘海与内陆海的特点。
通过对比,认识海的分类。
四、海湾与海峡
介绍海湾与海峡,并出示图片与资料。
读图及资料信息,了解海湾与海峡的重要意义。
联系社会热点,了解海湾与海峡在世界的重要地位。
播放短片:《海洋石油污染》;
提问:还有哪些海洋污染?
观看短片《海洋石油污染》。
集思广益回答海洋的污染种类。
使学生了解到目前人类对海洋的利用不尽合理,这种残暴的开发现状亟待改变。
八、草拟保护海洋倡议书
呼吁少先队员以“海洋·生命·生存”为题,草拟一份保护海洋的倡议书,提交大队部,向社会发出保护海洋,珍爱生命的倡议。
了解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等地形单元。
学生能学以致用,判断真实海底地形单元及其分布特点。
六、小组竞赛
提问:
海洋中蕴藏了哪些资源?
人类利用海洋从事了哪些生活、生产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竞赛,两题均以回答多者为胜。
使学生了解海洋中蕴藏了丰富的资源,人类利用海洋进行了多种开发和利用。
七、海洋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