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案例及评析一年级下王秀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立体图形二》教学纪实与点评
海林林业局子弟校王秀琴
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认识图形"一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的教学内容。
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形状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为此,我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设计活动程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对于在幼儿时期已积累大量丰富感性经验的大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认识这四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
优越的家庭条件,完善的学校配套设施,给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但学生对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
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二)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
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经历从“体”到“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白纸、水彩笔。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体”与“面”的联系,认识、辨认四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从“体”到“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看,谁来了?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用好奇的眼光望着屏幕,屏幕上显示智慧老人和礼物。
)
师:先来看看这份礼物吧。
(屏幕上显示由立体图形组成的机器人。
)
师:你知道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吗?
生1:它的头是正方体。
生2:它的身体也是正方体,它的手和腿是长方体。
生3:它的眼睛是圆柱,它的头还有一个物体,但我不知道它师什么形状。
师:这个物体的名字叫三棱柱。
【点评:教师结合教材,创设了“智慧老人送礼物”的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画画的心理特点,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二、体验探究
1、体会“面”是平的。
(课前把从生活中收集到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的物体作为礼物放在课桌上。
)
师:这些礼物已经悄悄送到小朋友的课桌上了,赶快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份礼物。
师:用手轻轻地摸一摸物体的面。
师:有什么感觉?悄悄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生悄悄地说了起来。
)
师:哪个孩子愿意来说说你的感觉?
生1:我觉得物体的平面是平的。
生2:我觉得是滑滑的。
……
【点评:1、教师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礼物。
这样,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教师让学生轻轻地摸物体的面,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会到“面是平的”这个数学概念是具有真凭实据的,
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
2、经历从“体”到“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师:智慧老人想请小朋友帮忙,仔细听:这些平平的面留在纸上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你能想个办法把它们的形状留在纸上吗?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认识长方形
师:孩子们的纸上有很多图形。
师:谁愿意把你留在纸上的图形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我是把它画下来的。
师:孩子们,你们猜猜这个图形是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得到的呢?告诉老师吧。
生七嘴八舌地说:长方体、正方体……
生:我猜是从长方体上得到的。
师:你猜对了吗?我们请这位小朋友再给大家做一次吧。
师:哦,原来这个图形是从长方体上得到的。
师:猜对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师:你留在纸上的图形象这种图形的,请把纸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师:象这样的图形都是长方形。
(贴图形并板书名称)
(2)认识三角形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是用画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得到不同的图形的吗?(教师留意用其他方法在纸上留下三角形的学生,并抽学生上台展示。
)师:说说你的方法。
生:我是用印泥印下来的。
师:再做一次给大家看看。
师:小朋友们给这个图形起个名字吧。
生抢着说:三角形。
师:这个名字不错,为什么给它起这个名字呢?
生(自信地说):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你真的很聪明,你起的名字和书上一样。
师:你留在纸上的是三角形的,请你举起你的手。
(部分学生举起手,师抽几个学生,把他们得到的三角形放在投影仪上展示。
)
师:(用小棒指图形)这些都是三角形。
(贴图形并板书名称。
)
(3)认识圆和正方形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长方形、三角形,小朋友们的纸上还有其他的图形吗?生(大声说):有。
师:(从学生中拿一个图形——圆)有象这样的图形的小朋友,请把纸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师: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
生(齐声说)圆。
师:对!这些图形都是圆。
(贴图形,板书名称)
师:(从学生中拿起正方形)有象这种图形的吗?请站起来,把你们的纸举高点。
师:小朋友们看看,他们拿的是什么图形?
生(齐声说):正方形。
师:你们的小脑袋真聪明,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贴图形并板书名称)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3、辨认四种平面图形
师:这么多新朋友,你想怎样记住它们呢?
生1:圆最好记,它象太阳。
生2:我记三角形和圆,三角形象屋顶,圆象月饼。
生3:长方形象数学书的面,三角形象屋顶,圆象太阳,正方形是正正方方的。
……
师点评。
三、效果检测
1、完成书上做一做。
师:其实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这些图形,不信我们随着智慧老人一起乘车去看看吧。
师:咦!路边有一些交通标志牌,你能从交通标志牌上找到我们认识的图形吗?
……
师:你知道交通标志牌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
2、游戏
师:我们刚才认识的新朋友不见了,我们来找找新朋友吧。
(屏幕上显示易混淆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和梯形等,学生在多种平面图形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
四、拓展应用
师:小朋友,这些新朋友非常调皮,它们露出了一点儿小尾巴,你们猜猜它是谁?
(屏幕显示有部分被遮住的图形,第一个露出半个圆,第二个露出两个直角,第三个露出一个直角。
)
……
【点评: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吃得饱,体现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
五、全课总结
师:在这节课的活动中,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教学随记:
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较高,能比较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
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我想以下几个特点吧!
1、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象是创造的灵魂。
”在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从内向外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乐于探索。
2、形式多样的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课标》指出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
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
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纸上画几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或长方形),加深学生对这个平面图形的认识,形成表象;摸一摸、折一折三角形(或长方形)纸,从观察、操作中认识这个图形;闭上眼睛想一想样子,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三角形(长方形),在说中学生从抽象的事物又回到具体的实物上,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
还有学生按照描→围→画→摸、折→记→说的步骤自己认识正方形和圆。
整个操作过程从眼、手、口等感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学生在参与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尝到学习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自由充足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的语言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尽力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中,每次学生动手操作后总让他们与同桌或者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发现,或者是让他们互相检查、互相纠正。
不管是说,还是检查、纠正,学生都有自己的空间进行交流。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正方形和圆时,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合作交流。
这些自由充足的机会,学生不仅培养了交流合作能力,而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自主探索、交流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从而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生活化
《课标》强调要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每种平面图形都是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数学知识。
每每认识完一种平面图形都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面是这种平面图形。
还有课外实践作业:跟父母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
引导学
生不仅在课内学习中与生活联系,而且在课外实践中与生活联系。
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