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块考试地理(理)试卷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上)高二级期末考试
地理(理科)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选项填在答题卡上。
)
1.太阳活动增强可能导致的现象有
A.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大阳高度角增大B.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D.地球不同纬度自转角速度差异增大
某同学某日在北京香山观看日落景象,当地时间19时他看到太阳缓缓落下,回答2-3题
2.某同学有可能是在下列哪个日子观看日落的
A.3月1日B.6月1日C.10月1日D.12月1日
3.此日北京昼长是
A.15小时B.14小时C.12小时D.19小时
4.当纽约(西五区)处于9月30日12时时,北京时间应为A.10月1日1时B.10月1日9时C.9月30日1时D.9月29日1时
5.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注: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
分析表1 (表中H是住宅的建筑高度).回答6-8题。
表1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冬至正午太
阳高度
日照间距
理论实际采用
①24º45’2.02 H1.7 H
②40º28’1.18 H1.2 H
③35º21'1.41 H1.1—1.2
H
④26º36'1.86 H1.6—1.7
H
6.表1中的四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7.冬至日,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根据表中信息,在北京修建两栋20米高的住宅楼,其理论日照间距约为
A.23米B.28米C.37米D.40米9.假设某河流自西向东流,流水对北岸的侵蚀比南岸严重,而且在该区域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则该河流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A.20°S B.20°N C.30°S D.30°N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10—11题。
10.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
11.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12-14题.
12.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
13.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14.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劳动力价廉质优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⑤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
酸厂④水泥厂,下图是其生产联系图。
读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16.图中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酸雨C.沙尘暴D.土地荒漠化
17、下列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的是
A.美国硅谷B.沪宁杭工业基地C.鲁尔区D.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19.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
C.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D.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20.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生物物种增加B.调蓄洪水能力提高
C.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D.航运能力提高
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
回答21—22题。
2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提供参考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22.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23.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表现在
A.季风活动使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好,农业气象灾害较少发生
B.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多样的土地类型使本区生物品种多、生长快、更新能力强
C.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使本区土地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
D.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使本区酸、瘦、粘的红壤面积扩大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在四个地区分布的四种农作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24-25题。
24.下列地区与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水稻②春小麦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天然橡胶②玉米③咖啡④剑麻
C.①咖啡②水稻③甜菜④黄麻D.①油棕②甘蔗③棉花④高粱
25.③、④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A.农业生产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B.都是粗放经营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D.农业生产单产水平高,但商品率低
26.关于东北平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豆等农产品的生产
B.以国际市场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质量和竞争力
C.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读图“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27—29题.
27.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B.高压输电C.水陆联运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8.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和农作区大量取水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29.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珠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经纬网图。
读图,回答30-31题。
30.甲、乙、丙三地产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②土质疏松③开矿
④植被破坏⑤垂直节理发育⑥地壳活动剧烈
A.①④ B.①②⑤C.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
31.乙、丙两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冬小麦水稻 B.春小麦水稻C.水稻小麦 D.谷子水稻
32.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组合合理的是A.四川盆地——绿洲农业B.东北平原——灌溉农业
C.长江三角洲——大牧场放牧业D.洞庭湖平原—-水稻种植业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
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33-34题.
33.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B.劳动力C.信息D.观念
34.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矿产品B.粮食C.工业制成品D.技术
读2011年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示意图,回答35—36题。
35、为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的分布,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RS C.GIS D.GPRS
36.2011年6 月11日,焚烧作物秸秆的着火点较多的省份可能是A.福建B.江西C.吉林 D.山东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据此回答37-38题。
37.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38.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39—40题。
39.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铁矿资源丰富B.水土流失严重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40.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植树造林B.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C.完善交通 D.建设水运网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41-42题
4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4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读下图,回答43—44题.
43.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A.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B.缓解珠江三角洲用电紧张的问题
C.大气环境质量变差D.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
44.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A.发展微电子工业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发展畜牧业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到2001年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把生产企业迁到国外。
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45-47题。
45.从区域分布来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
A.北美、亚洲 B.欧洲、亚洲C.北美、其他地区D.欧洲、其他地区
46.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市场广阔B.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资源丰富
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D.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科技水平高
47.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
①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②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③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④本国失业率有所上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48-49题。
48.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A.闽南三角地带B.长江三角洲C.山东半岛D.辽东半岛
49.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D.由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50.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
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少选、错选都不给分。
请把选项填在答题卡上.)
51.当黄赤交角变为2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变小
B .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C .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
D .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结合所学,回答52-53题。
52.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塔里木盆地黄土广布
B .东北平原热量不足
C .云贵高原地形平坦
D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53.下列关于我国产业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南沿海
B .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航运业发达
C .影响橡胶种植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D .产业的转移形势主要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
54.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B .东北地区酸雨危害严重
C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
D .华南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
55.有关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灌溉农业
B .②是茶叶园艺农业
C .③是立体农业
D .④是热带作物种植业
56.“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它将推动中西部地区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B.减少就业机会,没有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C.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D.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57.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因素有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B.毗邻港澳、东南亚和日本
C.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D.良好的工业基础58.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有A.地形复杂崎岖不平B.土壤肥沃土质疏松
C.降水时空分配不均D.河湖淤塞排水不畅
59.珠江入海口部分河段常出现咸潮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倒灌B.上游来水量减少C.工厂排放咸水D.河口蒸发量增大
60.下列四个区域与其农业发展方向匹配合理的是
A.东北平原—-开垦沼泽地B.东南丘陵——发展茶园果园
C.华北平原-—发展水稻种植D.横断山区——发展垂直农业
61.为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应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限制沿海工业生产发展B.加快海洋能源开发C.向内地转移高耗能产业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2.某出租车公司为了实时掌握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应采用的技术方法是
A.收看电视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
6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下列防护林与其主要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
C.沿海防护林—防止赤潮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消烟除尘
64.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主要生态功能
A.截留水分B.改变气候类型C.削弱风力D.改变植被类型
65.洞庭湖、鄱阳湖等长江沿岸湖泊面积萎缩,造成的后果可能有A.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加剧B.长江上游枯水期流量减小C.湖区地下水位上升D.湖区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读“我国某区域简图”,据此完成66-67题.
66.甲、乙两地均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治理两地环境问题的措
施有
A.甲地可建设草方格沙障,降低风速,阻止流沙
B.乙地应合理灌溉,退耕还湿,保护生物多样性
C.为缓解甲地能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可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
D.为缓解乙地能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可大力开发利用潮汐能
67.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A、B两河段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式有A.A河段开发水能资源,应注意梯级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B.A河段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应建设有色金属基地
C.B河段应疏浚河道,建设港口,发挥河流的航运价值
D.B河段引水灌溉,应注意节约用水,防止下游断流
读“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据此完成68-69题。
68.该城乡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可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有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69.该市规划将b2 开发为与b1相同的功能区,则b2 的优势条件有A.接近工业区,工人上下班较方便B.靠近景点,环境优美
C.位于盛行风上风方向,空气清新D.位于迎风坡地区,日照多
在甲、乙两城发展钢铁工业区位条件变化的影响下,甲城钢铁工业企业迁至乙城。
完成70-71题。
70.与甲城相比,乙城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有
A.水能资源丰富B.海洋交通运输便利
C.铁矿资源丰富D.工业用地成本较低
71.钢铁企业迁往乙城,给甲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减少了城市就业岗位B.增加了城市服务职能
C.简化了城市功能分区D.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甲、乙、丙、丁为四个不同的区域,据此完成72—73题。
72.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甲8.乙C.丙D.丁
73.对四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乙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丙地区易发生荒漠化,应退耕还牧
D.丁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应大水漫灌压碱
长三角地区由铁路网构成的“z"字形都市圈发展地带,据此完成74—75题。
74.有关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有
A.跨海大桥修建使宁波的城市等级与上海相同
B.上海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
C.南京因人口密度较大,与同等级城市相比,服务范围较大D.该都市圈城市体系大致分为五个等级
75.交通运输的发展对都市圈的影响主要有
A.增强城市间的通达性
B.加强城市间的联系与协作,促进区域的共同发展
C.减少城市化的费用,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D.顺应全球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合作广东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上)高二级期末考试
地理(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