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案教案- 语文学习目标: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①学习并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②学习本文修辞的运用描写景物的写法知识点1:字音字形1、生字词酝酿(yùn niàng) 黄晕(yùn) 应和(hè)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的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

润:滋润抖擞:振作。

知识背景简介点2:《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优秀的散文家,诗人。

代表作《匆匆》、《背影》。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朱自清的绝大部分散文都标有写作时间乃至地点。

而惟独《春》既无时间,也没地点,也未曾(1958(1924年)、《背影》收入他早期出版的《踪迹》年)、《你我》(1936年)等集子中。

于是有人推测说:“《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

”也有人认为:《春》是一篇“少年气盛”之作,时间当在1924年之前。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教案

1 春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技巧,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探讨作者是怎样全面、精细地观察和表现江南春景,突出事物的总体特征。

自主合作法、探究学习法。

课件、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曾经有个盲人乞丐,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给他。

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

奇怪的是,自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

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样的话?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同学们,这道理其实很简单:谁都认为春天是最美好的,可是这个人居然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自然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具体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吧!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他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涨.水(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应和.(hè)窠.巢(kē) 黄晕.(yùn) 抖擞..(dǒu sǒu) 蓑.衣(suō)(2)词义【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欣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抖擞】振作,奋发。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山东省济南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山东省济南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1课《春》【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1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是有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其生动的语言精华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重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复备: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教学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差,缺少对文本本身的领悟和欣赏,因此,在具体教学时,要重点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追寻“美”的踪迹,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学会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学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顿挫来传达内心感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________。
5.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巢( )清脆( )
6.解词。
卖弄——
宛转——
7.这段文字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柔和,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芳香,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百花争奇斗艳的情状。
《 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11课,《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七年级初一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1《春》第二课时课件 教案 教学设计

七年级初一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1《春》第二课时课件 教案 教学设计

1 春教学详案(第2课时)一、激情导入上一堂课,在琅琅的诵读声中,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领略了他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朱自清先生是绘景的大师,他有条不紊地抓住春天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摹,使各种景物跃然纸上。

这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从三个方面进入《春》的艺术境界,感受它的手法美和语言美。

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背诵。

(小组接龙背诵比赛)二、合作探究(一)品味《春》之美景。

在作者描绘的众多春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春景?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探究一)学生发表意见,师生对话交流,期间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性地朗读,在朗读中赏析《春》语言的魅力。

备用赏析:1.春草图。

学生在赏析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钻”字;短句的表达效果;对比语序,体会表达效果,如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对比赏析——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后面,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草的嫩和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如果调到前面去,则没有这种效果。

2.春花图。

学生在赏析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闹”字;比喻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写景,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虚实结合的写法,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一句话是作者由春天的花联想到秋天的果,虚实结合,既表现了花味的香甜引人遐想,又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希望。

3.春风图。

学生在赏析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写景,如触觉、听觉、嗅觉等。

4.春雨图。

学生在赏析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逼”字;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长短句,如将“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教案新人教版

⑤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抒发……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
三、探究写法
1.结构严谨,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
作者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描绘了五幅春天的画面。画面之 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 拓意境,揭示主旨。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而又富有变化。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
5.朗读⑧-⑩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春天的“新”“美”“力”。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 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颂春,着墨于意。
2.语言朴实清新,生动传神。
作者锤字炼句,在文中运用了不少凝练形象的字、词。如写蜜蜂嗡嗡地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闹”,写花香在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写鸟儿“卖弄”喉咙,写细雨在 微风中“斜织”,写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等等,生动传神。而且本文句式 富于变化,在散语中夹杂着对称或排比的短语、短句,既流畅又整齐。在描 述中运用叠词叠句,增强了表现力。有些口语,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显得活泼、自然。此外,本文有许多 精彩的比喻句、拟人句,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作者感情有突出作用。比喻 句,如写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 而且描绘出了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写春雨“像牛毛,像 花针,像细丝”,分别形容雨丝的细密、闪亮、绵长,三个比喻从不同侧面 写出春雨的特点。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1课《春》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思维发展与提升:.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文章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的探讨,体认作者在《春》中“清隽简约,贮满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春天的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文章,概括文意,体会散文的结构之美,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设想《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反映自然世界为主题,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意在让学生学会欣赏写景散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写景文章的表现手法,进而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迁移到写作之中,让他们学会有层次、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但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是有待于引导和指点的。

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

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觉察。

”确实,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美。

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暖和,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力气。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1、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 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二、整体把握文章:1.朗读课文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湖南省迎丰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迎丰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迎丰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春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检查背诵1、上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认准了字音,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

下面咱们抽查几个字词。

然后开展竞背,看谁背得好.2、能够背下来的同学真棒!这为他们深入作品、品味语言、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奠定了基础,不会背的同学这节课要下些功夫力争在反复朗读品味中背下来.通过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2.春风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无(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小结可见,一篇好的写景文章,它的成功源于多种写景方法的综合运用,而这一切成功的描写都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而这细致的观察又源于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所以才产生了物外之趣并把如此热烈美好的情感传递给了我们,可见作者完全是以情生文,我们经过反复研读才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景外之意。

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呀.春》像一首诗,耐人回味;《春》像一首歌婉转悠扬;《春》像一幅山水画,清新淡雅。

让我们徜徉在这春光里,尽情地享受吧!板书设计写作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叠词的妙用联想想象创造意境层次清晰的景物描写动词、形容词的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加以描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教案

《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细致地观察、描写景物. 4。

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

2。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诗句或句子。

二、前提测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1. 朗读指导。

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这篇文章画面明丽,色彩鲜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因此,在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轻快,节奏舒缓,感情真挚,重音突出.2。

本文共10个自然段,请你概括出段落所写内容。

第1段:盼春第2段:勾勒春总的轮廓第3段:春草图第4段:春花图第5段:春风图第6段:春雨图第7段:迎春图第8—10段:赞春3。

本文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请指出它们的起止.⑴盼春:从开头到“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绘春: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到“有的是希望。

"⑶赞春: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到完。

四、细读课文,分析文中描写的五幅画面1. 绘春这一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画面。

2. 齐读第一段,思考:①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⑴“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⑵“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②“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么写春天的?这个自然段是宏观勾勒春天.先写“一切”画出春的轮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设计

1 春【教材分析】《春》是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

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引导人们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表达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语句富于变化,韵律感强。

学习本课,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体会春天的美好,学会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把握好重音和停连。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边读边悟(1)你从那些事物感受到了春天?这些事物分别具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感受到的?(2)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幅春日图景?说说你的理由。

(3)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4)读完《春》之后,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风起绿了风雨飘绿了雨春天一觉醒来扑进我们怀里刚刚醒来的小溪还没顾上清清嗓子就把脆脆的歌儿撒落了一地刚刚醒来的果树还没顾上长出叶子就爆燃出团团刺眼的绚丽春天最数燕子忙碌她一边呢喃细语一边用锃亮的剪刀精心剪裁着春天的新衣春天尽管有时仍会让你感到有些寒意可性急如火的春天毕竟把一个沮丧的冬天带出灰蒙蒙的记忆……你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你从诗的哪里读出来的?如果让你来写春天你会写些什么呢?你会表达什么感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文学家朱自清的《春》,看一看:朱自清先生通过什么表现春天的?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寻春(一)朗读全文,用“春天是朱自清笔下的。

”句式说说自己对春天的最初印象。

1.学生放声朗读。

朗读要求:身姿端正,声音响亮;读准字音,力求流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第一单元第1课《春》教学设计

听录音,观看画面。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播放课文,调动学生感情。
听读课文,入情入境,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明确要求,模仿范读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加以点评
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本文思路。
《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赏析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学生热闹感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点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与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暗示学生用简洁语言概括,及时鼓励。
自由起立回答
带着屏幕上的探讨题理解本文一共制作了五幅画面。重点研讨“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引导并鼓励学生口述产。
教师巡回指导,充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要,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兴趣
理清文章线索
以四人为一组,共同探讨,主动参与并自主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括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二)给春
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新”
(三)颂春三个比喻“美”
“力”
教学目标
知Hale Waihona Puke 目标赏析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
感悟、品评优美的语言。

第1课《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2)

第1课《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2)

第1课春【教导学目标要求】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领悟诗画意境,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3.通过读春—品春—悟春—描春,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

【教导学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2.开展读春—品春—悟春—描春四个活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熟练掌握课文写法。

教导学过程(2课时)教导学方法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资料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19年开始有作品问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我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2.我的检测(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酝酿.(niàng)窠.巢(kē)蓑.衣(suō)斗笠.(lì)嘹.亮(liáo)应和.(hè)黄晕.(yùn)抖擞.(sǒu)(2)指出下面句子描写的角度(感官感受)。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触觉)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味觉)③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听觉、视觉)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听觉)(3)文学常识填空。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专项活动之一:读春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选取其中一段,训练自己的朗读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课《春》教学设计和反思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课《春》教学设计和反思新人教版

春?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展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气氛,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与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根底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根底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比照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同学们,正如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的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到来的企盼、欢悦,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与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

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么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那么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

〔板书文题〕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教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诵读揣摩,想象画面、体会情味:轻柔、缓慢的语调朗读课文
3、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给不懂得字注音
4、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人民艺术家”,著名诗文集《踪迹》、《背影》、《荷塘月色》等。
五、深情朗读第一段,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2)是什么引来了蜜蜂、蝴蝶?“闹”、“飞”有什么作用?
是“花里带着甜味儿“招来了蜜蜂、蝴蝶。“闹”、“飞”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朗读课文
三、听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
四、聆听教师讲述《背影》的文章梗概
五、笔记:两个“盼望着”词语重叠,强化了春天的期盼;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难点:采用启发式问题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资助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
课时
3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你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歌呢?请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共享,好吗?
(4)这一自然段中哪几句是正面描写,哪几句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这几句是正面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
蜜蜂闹,蝴蝶飞几句是侧面描写,衬托出事物的特点。
春风图
(1)春风的特点是什么?找出关键词。
柔和(不寒、抚摸)
芳香(泥草、花香)
和悦(鸟鸣、轻风流水、笛声)
(2)说说第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孩子嬉戏;写春草的可爱。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春花图
(1)作者笔下的春花有什么特点?再次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
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
像青年——“力”(春天充满活力)
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B.三个比喻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学
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跟随作者的步伐领略春之明媚,文之灿然。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技能目标: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其顺序不能颠倒。独立成段,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3.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美以及作者寄予的感情。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一、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课题
1.《春》朱自清
课型
正课
教学内
容简析
《春》是今年初中新课程改革之后调到第一篇的课文。《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竟相争荣的景象。抒发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副风景图,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六、第二组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这一段在摄影的角度来说,是远景还是近景拍摄,有什么景物进入到了作者的镜头之下?
七、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八、朗读第四段:春花图。用了哪几种感官描写春天的美景?
整体感知,问题探究。
五幅春天美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随机赏析)
人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表现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美好的生活憧憬
(2)"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
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3)A.“颂春”中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各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么比喻?
春草图
思考:(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
正面描写。
先从情态上写,抓住了“钻”和“偷偷地”两个词语。钻: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再从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长势:满是的,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侧面描写。
(2)"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
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迎春图
(1)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人们都在做什么?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引用、比喻、拟人(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3)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从触觉、嗅觉、听觉三方面来写,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
春雨图
(1)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先从正面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其多、细、密的特点。再从侧面写了“树叶小草”和“景”两个画面,衬托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