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07-10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
(591up原创精品资料)
07-10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9小题,共0分)
1.(2010年湖南会考1题)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
B.范蠡经商取得巨大成功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2.(2009年7月新疆会考11 题)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耕经济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维护封建统治
D.防范“外夷”入侵
3.(2006年广州会考14题)下图为清朝乾隆时期中国某个城市的面貌,从飘扬的外国旗帜中,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城市是
A.上海 B.宁波 C.厦门 D. 广州
4.(2007年浙江会考9题)“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一唐代著名诗句赞美的是
A.古代浙江的青瓷
B.古代河北的白瓷
C.古代山东的黑陶
D.古代中原的铁器
5.(2009年山东会考6题)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它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
A.小农经济 B.集体经济
C.商品经济 D.游牧经济
6.(2010年广东会考16 题)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出现于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7.(2009年7月新疆会考10 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段《天仙配》中的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集体耕作
B.小农经济
C.简单协作
D.庄园经济8.(2010年1月福建会考13 题)商较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

”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
A.工业B.手工业C.农业D.商业
9.(2010年夏季山东会考8题)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耕作经验的丰富 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
10.(2008年1月福建会考13题)“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11.(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22题)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
A. 商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12.(2007年广州会考14 题)清朝康熙年间,工匠用进口的原料画在瓷胎上,这样烧制的瓷器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

这种瓷器应该是
A.青瓷 B.青花瓷C.五彩瓷D.珐琅彩瓷
13.(2009年浙江会考16题)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
A.古代河北 B.古代河南 C.古代陕西 D.古代浙江
14.(2009年广东会考17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A.全部销往海外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15.(2007年广州会考16 题)徽商、晋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于
A.商周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6.(2007年浙江会考8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这就是
A.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B.冶炼技术世界领先
C.戏曲艺术独领风骚
D.刀耕火种是主要耕作方式
17.(2007年江苏会考13题)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18.(2010年6月福建会考13题)图3 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
19.(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10 题)明朝小说《警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

由此可知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②当时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当时农业还较落后④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0.(2010年江苏会考3题)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都城布局,该布局的出现应该不晚于下列哪个朝代?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21.(2008年天津会考17 题)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是在
A.古代雅典 B.中国唐朝 C.中国宋朝 D.中国明朝
22.(2010年1月福建会考14 题)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

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23.(2008年海南会考5题)提到“市”,现代人一般会联想到某某城市。

而在我国古代,与之联系最密切的是
A.畜牧业
B.农业
C.手工业
D.商业
24.(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9 题)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三峡水利工程 B.坎儿井
C.都江堰 D.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
25.(2008年8月福建会考13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26.(2010年1月新疆会考12题)右图是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一件素纱禅衣。

它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

这反映出
A.汉代丝织业工艺水平高超
B.汉代毛纺织业取得重大进展
C.棉织品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
D.它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27.(2009年广东会考16题)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商朝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8.(2007年广州会考15 题)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指
A.市舶使B.柜坊C.肆邸D.票号
29.(2009年天津会考15 题)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
A.保护农业生产B.保护小农经济
C.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D.巩固封建统治
30.(2010年1月山东会考9题)右图中反映的耕作方式应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集体耕种
31.(2008年天津会考13 题)右图所示农具发明的时间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2.(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23题)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西汉③明清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33.(2009年湖南会考4 题)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这反映了明初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B.重农抑商C.轻徭薄赋D.重商贱农
34.(2009年6月福建会考13题)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

这位先贤是
A.大禹B.神农氏C.李冰D.郑国
35.(2009年天津会考16 题)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B.苏州
C.扬州D.洛阳
36.(2010年6月广东会考16题)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

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
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37.(2006年广州会考13题)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出现于
A.夏朝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38.(2010年广东会考48 题)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39.(2010年7月新疆会考10题)“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中的“它”是指
A.大运河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筒车
40.(2010年6月福建会考14题)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

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海禁B.抑商C.奖励农耕D.整顿吏治
41.(2008年1月福建会考12题)中国历代王朝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 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 D.海禁政策
42.(2009年浙江会考17题)读图4,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A.洛阳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草市”和集镇开始出现
C.“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D.开始设立专门管理“市”的机构
43.(2009年天津会考14 题)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精耕细作B.铁犁牛耕
C.男耕女织D.刀耕火种
44.(2009年6月福建会考14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D.田园生活自然祥和
45.(2009年浙江会考15题)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井渠
46.(2007年江苏会考14题)话剧《立秋》艺术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

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鲁商
47.(2009年福建会考13题)“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 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中的“它”是指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48.(2010年浙江会考16题)图5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
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
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
49.(2008年7月宁夏会考10题)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限制农业,重视商业、手工业B.农业、手工业、商业并重
C.鼓励农业、限制手工业、取消商业D.重农抑商
50.(2009年广东会考48题)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

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51.(2010年江苏会考4题)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
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52.(2008年天津会考15 题)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出现。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井田制的确立
C.均田制的实行 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53.(2008年江苏会考13题)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

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54.(2010年浙江会考17题)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映成趣。

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
55.(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21题)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
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56.(2007年海南会考9 题)请欣赏下列手工精品图片,从中找出最能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一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7.(2009年江苏会考2题)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58.(2008年山东会考9题)《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
A.提倡商品经济 B.要求贤者舍本逐末
C.认为工商并重 D.强调重农抑商
59.(2010年6月广东会考48题)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
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和人)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仪式说明了
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B.铁犁牛耕始于东汉
C.立春乃统治者祭祖之日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0分)
60.(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26 题)连线题(6分)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请将下列图片
中所示的我国古代生产工具与相对应的时间和用途分别连线。

61.(2008年浙江会考28题)某校同学在观看校园历史板报时,看到解读《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场景》的一段文字:
“市”在东汉时期已有发展,当时“市”的四面建有门、墙,有专门管理机构,管理相当严格;城市中心还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集市上商品众多,有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有丝绸、瓷器、活字版印刷的精美书籍等手工制品,交易频繁。

由于东汉政府鼓励弃农经商,所以在集市上来往着众多腰缠万贯、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的商人。

同学们看完这段文字后,纷纷说其中有些表述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

请你指出这段
文字表述中的两处史实错误,井说明理由。

(6分)
62.(2007年广州会考36 题)(15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
非常丰富。

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回答:
(1)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

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6分)
(2)、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词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

(比如:瑞雪兆丰年。

每条1分,共3分)
(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4分)
(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2分)
63.(2008年1月宁夏会考22题)经济活动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活动。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64.(2010年江苏会考38题)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分)
(2)上海市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分)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4)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

(2分)
(5)20世纪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江苏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2分)
65.(2008年天津会考36 题)(16分)世界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列举新航路开辟中的两次航行。

(2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2分)
材料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厂所需要的原料也要来自世界各地。

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2)依据材料一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4分)并指出世界市场的形成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

(3分)
材料二:
图一广州十三行图二《海国图志》
(3)结合图—及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3分)简要说明图二所示著作在近代“开眼看世界”潮流中的贡献。

(2分)
66.(2009年山东会考21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

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织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

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

此后,中国物产和技术的西传却是难以统计的,包括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

材料二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 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

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

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

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并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在东西方交流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6分)
(3)中、西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本质区别?各产生了怎样的直接影响?(4分)
(591up原创精品资料)
07-10年全国各地会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D 4.A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知道“越窑”位于浙江绍兴,“翠色”肯定是青瓷。

5.A 6.B 7.B 8.C 9.A 10.A 11.C 12.D 13.D 14.D
15.D 16.A
解析:“男耕女织”是典型的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所以答案选A,而D答案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的落后生产力情况;B答案与题目无关,C答案与题目所问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题意不合。

17.B 18.C 19.B 20.C 21.C 22.D 23.D 24.C 25.A 26.A
27.B 28.B 29.D 30.C 31.A 32.D 33.B 34.B 35.A 36.B 37.B 38.A 39.C 40.B
41.B 42.C 43.B 44.A 45.B 46.A 47.B 48.D 49.D 50.B 51.D 52.A 53.C 54.B 55.B 56.B 57.B 58.D 59.A
二、非选择题
60.①C ②A ③B ④B ⑤C ⑥A (各一分)
61.错误一:城市中心出现——“草市”,应是离城镇稍远;错误一:集市上出现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活字版印刷的书籍。

不可能出现在东汉,应在宋明时期;错误三:东汉政府鼓励弃农经商、商人地位高,应是重农抑商,地位低。

62.(1)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每个2分,意思符合,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合喜事多。

等(每条1分,意思符合,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3分)
(3)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每点1分,共4分)
(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底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
精神寄托。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
63.(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

(2分)
(2)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分)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2分)
(3)变化: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2分)
64.(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上海发昌机器厂
(3)辛亥革命的推动、列强放松了中国侵略、爱国运动
(4)较快发展
(5)上海浦东开发带动江苏省经济的发展
65.(1)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

(2分) (任举两个即可)
影响:加强了欧洲与亚洲、非洲及美洲的联系,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发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分)
(2)原因:工业革命导致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资产阶级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原料。

(2分)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提供了便捷的运输条件。

(2分)
影响: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分)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1分)
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分)
贡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分)
66.(1)古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是手工业技术、手工业产品和经济作物,从西方输入高档消费品和农牧新品种。

(3分)
国家统一;农业、手工业发达;科技领先;对外交通发达。

(2分。

答出其中2点即
可) (2)近代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洋人控制关税,双方交往中,西方占主导地位。

(3分)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分)
(3)古代交流是平等双向的,近代交流对中国来说是被动的、被掠夺的。

古代交流增进了友谊,传播了文明;近代交流加重了中华民族灾难,激化了民族矛盾。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