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族群分布、文化区隔等对于文学活动有不同影响。
这些影响,最终将反映到作家个性、作品风格、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族群特征、区域传承等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上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北方《诗经》和南国《楚辞》的不同文风,认为前者“辞约而旨丰”,后者“瑰诡而惠巧"。
法国丹纳的《艺术哲学》明确将地理环境、种族与时代并列为文学生成“三要素”。
关于文化地理差异带给文学创作的功能性影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做过阐述。
他说:“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民族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审美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像人的皮肤一样,长久地保持下来并渗透到人们精神的各个领域。
"事实正是如此,地理环境以及据此而来的综合性人文氛围,不仅影响到区域习俗、文化传统、作家性格等,而且还会作用于文学文本的传播路径和接受方式,而这一切都将以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语言、文体、风格诸层面的综合指数为核心。
四川乐山依山抱水的开阔环境造就了郭沫若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凤凰封闭唯美的自然环境塑造了沈从文敏感柔弱的个性心理。
地理区隔所造成的重要文化延异表征之一,便是语际交往中的非对称性。
语际交往实际上指的是不同语种之间的跨文化交往,其中
自然包含了不同区域不同语种间的文学对话.语际交往过程中的非对称原理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语际交往中暂时处于强势地位的语种对相对弱势语种的强迫性渗透,二是不同语种之间相互翻译或转译的非饱和性和不完满性。
文学语际交往中存在着的“语言霸权”问题.比如西方的主流语种——英语对包括汉语在内的其他语种的霸权。
我们有理由预期,英语霸权地位还将持续下去,据此进行的关于文学本质的种种讨论也会受到英语表达惯性的牵制。
造成语际之间文化交往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是经济原因.一般而言,经济实力强大或较强的国家、民族或地区的主流语种文学在文化交往中常常处于主导地位。
这种“财大气粗”的交往原则的文化效应古今皆然。
其次是政治原因。
说到底,政治影响力仍以经济增长力为基础.经济发展了,政治强大了,说话的分量自然就加重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种语言的广谱性常常成为政治地位的象征符号。
其三是文化原因。
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准确地说,所有语种的语言都是文化的产物。
跨语际交往通常隐含着跨文化对话机制的“异地原理”.犹如巴赫金所言:“在文化方面,异地是理解最有力的手段。
只有通过另一种文化的视点,一种外国文化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表现出来。
”他同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被绝对翻译,文学语言尤其如此。
法国的舍普等人则认为,文学语言的翻译未必要追求绝对性,不饱和翻译或许正是语言艺术交往互动的诗意所在。
他明确指出,“文化有一种珍贵的无法磨灭的诗意的东西,即区域性的东西.技术相反,某些技术语言是世界性的语言。
技术与文化的不一致,造成了一种紧张状态。
”这种可译又不可全译的文化征候,在语言论转向之后或许会变得更加突出,并可能由此加剧全球化时代文学语际交往的挑战性.
(摘编自龚举善《文学本质多向生成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家个性、作品风格、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族群特征、区域传承等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是由其所处的地域决定的。
B.研究一部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语言、文体、风格诸层面的综合指数,可以发现其背后的地理环境以及综合性人文氛围。
C.四川乐山依山抱水的开阔环境和风凰封闭唯美的自然环境分别影响了郭沫若和沈从文,而前者的作品比后者的作品风格更鲜明。
D.不同语种之间相互翻译或转译具有非饱和性和不完满性,既可译又不可全译的文化征候,在全球化时代将逐渐消失。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列举中国刘勰和法国丹纳的著作观点,论证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族群分布等对于文学活动的不同影响。
B.文章第二段引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相关言论,论证文化地理差异给文学创作的功能性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思维影响。
C.文章第四段论述造成语际之间文化交往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按经济、政治、文化的顺序进行的,论证结构严谨.
D.文章先指出文化地理差异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接着从语际交往中的非对称性进行论证,把论证逐步推向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关于文学本质的各种观点会受到英语表达惯性的影响,这个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与英语作为西方主流语种的霸权地位有关.
B.一个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共同制约着这个地域主流语种的特性,影响这个地域的主流语种在文化交往中的地位.
C.异地是理解一种文化的最有力手段,一种文化只有找到最能解释自己的另一种文化,才能完整地、深刻地表现出来。
D.法国的舍普等人认为,如果一味地追求文学语言翻译的绝对性,可能会破坏文化中一种珍贵的无法磨灭的诗意的东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
张耀律师表示,若是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调休;但若员工出于自愿加班的,不属于法律意义的加班,单位也无需支付加班费.如果企业利用鼓励的模式变相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比如公司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对员工降职、降薪、处罚、辞退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构建起法治维权的法律体系,重点治理各种形式的“隐性强迫”加班现象。
—-—新华网4。
16材料二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
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
因此,不能给反对996
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
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
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
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
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人民日报4.16材料三《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北京财经4.13材料四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
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奋斗与拼搏,
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
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
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
按照“效率工资理论”的观点,员工工资水平越高,他们的生产就越有效率,忠诚度也会大幅提高.当然,员工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
如此,实现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人民日报4.15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996工作制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这种工作制工作时间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
B.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休息,就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C.当劳动者被企业要求延长工作时间时,这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劳动者应得到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企业不能利用鼓励的模式强行推行996工作制.
D.人们现在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期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崇尚奋斗,崇尚劳动应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强制加班。
B.企业管理者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体现了管理者的傲慢,管理者应思考怎样最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C.材料三中显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加起来占比不足一成,民营企业占比最高,所以996工作制在民营企业中最盛行。
D.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新时代使劳动者快乐地劳动,有助于激发未来中国的活力.
6。
材料一、二、四中,都报道了996工作制,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五九(注)
老舍
张丙,瘦得象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
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
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象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
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统系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
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人是无望的。
无论怎说!”
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电灯,点了点头,坐下,似乎是心里说:“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
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
“打架来着。
”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的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
”
“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做呢!”“那末,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逗他。
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做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叫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弱的人。
“那自然我也想到了。
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
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
"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
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
“呕!"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象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
了。
(注)这篇小说是老舍为“五九”国耻日而写的,发表于1931年10月《齐大月刊》。
“五九”即1915年5月9日,就是在这一天,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人们把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五九”为题,不同于现代小说以人物、事件、物象等为题的惯常用法,标题的陌生化既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发了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B.张丙“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晴”,表明他对国人国事并未失去热情.“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表明他内心的愤恨、不平和痛苦。
C.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线索人物,与张丙十分熟悉,起到了组织情节的作用,而“我”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个人情感。
D。
小说取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不仅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而且将笔触延伸到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8。
小说中说“出我意料之外”,小说中张丙有哪些“出我意料之外”的言行?以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9。
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进,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子瞻,智慧夙成。
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
每一书成,辄变一体,,便有论著。
父明允,大以为佳。
书法遂工。
髫年
..
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
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
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
明允卒后,子瞻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出.为杭倅。
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仕杭三年不调。
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澶濮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逍遥堂。
时兄弟一别,逐已七年。
子由念风雨联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想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
然而乡思益深矣。
子由留百余日而去。
为谤,并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
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
..
遣中使追摄,赴诏狱。
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子赡知不免因自叹命途舛蔑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适,雅道大振。
而元丰诸臣章惇辈亦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
于,子由贬筠,苏门四学士亦相继尽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
是子瞻贬岭外
..
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
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做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
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羨,还旧寓.未几,疾
甚,数日而终。
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
(摘编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B.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茶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C.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D.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髫年,幼年、儿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不同.
B。
出,由京城调任地方,与《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官"同义.
C。
谢表,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宋朝凡官员升迁除授、谪降贬官、封爵追赠等,均有谢表。
D.岭外,又称“岭表”“岭南”,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明允、苏子瞻、苏子由、欧阳永叔、王介甫均名列“唐宋八大家”,
称其字而不称其名,表明了作者的尊敬之意。
B。
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才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的悲伤。
C。
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最终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诸臣章惇等的奸恶事实。
D。
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因种种原因,苏子瞻最终没有成行,再次返居阳羡,不久不幸病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秦州杂诗①(其十七)
杜甫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②,蚯蚓上深堂③。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
其间,他先后写了二十首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
②窥井:求食。
③深堂:内堂,屋宇深处的厅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边”指秦州,这两句是说秦州秋日因久雨而给人阴沉昏暗之感.
B.用“乱"字写檐下雨水乱溅、淋湿帐幔,暗写风向不定,寄寓飘摇之
感。
C.用“度"字来写山头乌云急速行进的状态,暗示此地很快就能雨过天晴。
D.尾联使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深刻表现诗人境遇的凄冷,而又含蓄隽永.
15.请从明写暗写角度对诗歌怎样写雨进行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6分)
(1)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氛围,比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道之险峻后,发出呼唤,劝行人不必前往蜀地的诗句是“,!”
(3)屈原的《离骚》表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执着的理想追求.诗中的“___________”一句,表明他愿意为践行古代圣贤所推崇的正道而献身;而“______________”一句,则表现了自己与各有所乐的众人不同的爱好与追求.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闯红灯的人现实中,一些人更是把闯红灯当成
了,想闯就闯。
但是宁波市这位闯红灯者,却为自己的任性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一旦因为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是行人或非机动车撞上了机动车,那么行人和非
机动车就处于弱势地位,会受到交警或法律更多的照顾。
同样的道理,如果是行人撞上了非机动车,那么行人是弱势,在随后的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也会得到或多或少的照顾。
而随着宁波市这起行人闯红灯结果导致骑电动车者死亡的案件,我们固有的认识可能要被打破,“老皇历"也要改改了。
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这也就意味着,法院在审理判决过程中,( ),而只是基于基本的事实,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作出客观公正
的判决。
法律并非不讲人情,但是在事实面前,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而不是因为对方走路、骑车,还是开车,就被“法外开恩",这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应有之义。
这样的案例,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种警醒,那就是在交通活动中,遵守法规与文明,而不是自恃“弱者”就,这才是保护自己,也保障他人合法权益的正道。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按照当地法院审理,因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
B. 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