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短文二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单扇的门,泛指 门。这里指门窗。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愉快的样子。
动词,享受。 于是,就。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考虑,想到。 院子里。
形容水的澄澈。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睡觉。 共同,一起。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11 短文二篇
沉醉山水 归隐林泉
第二课时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知识备查
11 短文二篇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散文 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诗歌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 独具风格。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 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词集有《东坡乐府》。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11 短文二篇
本文通过对夜游承天寺庭院所见的月下美景的描 绘,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 杂微妙的心境,抒发了作者寄情自然美景以排遣忧郁 的旷达胸襟。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11 短文二篇
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柔美的化身,它挂在天上, 盈亏往复,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月色当空,观赏 者的心境不同,月亮的意境也就不同。月亮在我们 心中有童年的故事,有夜里母亲的催眠曲……随着 生活阅历的不断增长,月亮在我们心中还会有更丰 富的意蕴。
时间 原因 对象 地点 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 贬官之人张怀民 黄州承天寺 庭院赏月
面对明月,“无与为乐”的孤独 “闲人”东坡和张怀民,两个被 贬的失意官员 承天寺,是佛门之地,有一丝孤 独之感 月光虽美,似乎也有丝清冷之意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孤独是一种很特殊的心境,它往往是人在经历
了一段特殊的人生后所沉淀下来的一种情绪。有谁
知道苏轼的这段经历吗?
1.因“乌台诗案”被贬。 2.在黄州无权也无事。
结合课文内容和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探寻到苏 轼超越孤独的旷达情怀。
合作探究
11 短文二篇
你觉得“月色入户”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 里?
“入”字用得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月 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 与人为伴。
整体感知
11 短文二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 短文二篇
月色入户 古义:文中指门窗。今义:门。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 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合作探究 词类活用
11 短文二篇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合作探究
11 短文二篇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 省略句: 解衣欲睡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
“……也”表判断。 省略主语“余”。 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学后感悟
11 短文二篇
我国有很多山川美景,或雄伟壮阔,或秀美瑰 丽。我们有时间要多四处走走,多感受祖国山川之 美,陶冶情操,开阔胸襟。
写作特色 ❶艺术独特,意境优美。
11 短文二篇
陶弘景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饱含感情的语 言,再现了江南山水的美丽风光,激起了读者审美 的兴致。作者从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 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四个方面泼墨染彩,熔 裁营构,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 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它的特点?
作者在文中用了一个“美”字来概括 它的特点。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山之高 水之净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
写作特色 ❷抒情绘景,语言凝练。
11 短文二篇
这篇小品文只用了68个字,就把大自然的山川、 河流、青林、翠竹、晓雾、猿鸣、夕日、沉鳞等景 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本文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 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
板书设计
总领全文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谢 中 描绘景色
山高水净 石绚林青

猿鸣鳞竞

感慨、议论,总括全文
整体感知
11 短文二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精读细研
答谢中书书
11 短文二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透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 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表达效果:这几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 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 气息。
合作探究
11 短文二篇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 话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绮丽, 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 感,其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古人常用竹柏比喻君子、友人,苏轼借景抒情,表 达了他与张怀民深厚的友谊。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闲人”一词?
11 短文二篇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不是指无聊、 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具体指有闲情雅致的人。 其次,“闲人”一词中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 的悲凉心境。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消散。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 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 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 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 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 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 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 有人能欣赏、领悟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1 短文二篇
天的清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 壮……无不让我们心驰神往。古往今来,有多少文 人墨客争相借景抒怀——寄情山水则生绵绵情思, 抬头望月则发无限感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 短文,借山水、明月感受两位古人心灵的律动。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短文二篇
11 短文二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只是。
大概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清闲的人。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 衣服准备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十分优美, 动人游兴),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跟 我同乐,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 (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 庭院的地面像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 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哪一夜 没有月光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 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xìnɡ suì
荇遂
bǎi
竹柏
yuán

第一课时
11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知识备查
11 短文二篇
陶弘景(456—536) 南朝齐
梁时思想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曾于句 曲山华阳洞隐居多年。隐居期间, “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 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 中宰相’”(《南史·陶弘景传》), 有《陶隐居集》。
知识备查
11 短文二篇
承天寺 苏东坡的散文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承天 寺,指的是湖北黄州的承天寺。苏东坡曾谪居黄州, 其间写下此文。南宋后期,该寺毁于兵灾。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11 短文二篇
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诗篇中“潜 龙”一语遭谤,被下御史台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 出狱,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所, 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实为看押。这 篇文章开头即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 贬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名梦得)此时也谪居黄州, 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 本文即苏轼于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11 短文二篇
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今义: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今义:萎靡。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副词,将要 )

欲穷其林( 动词,想要 )
11 短文二篇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这里有“欣 赏”“领悟”的意思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从标题《记承天寺夜游》中找出一个关键字。
游。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作为一篇游记,作者在文中交代了以下要素,请 试着找出来。
时间 原因 对象 地点 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
贬官之人张怀民 黄州承天寺 庭院赏月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
从静景转入动景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是按照怎样的 顺序将它们组织起来的?
不是杂乱无章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仰视、俯看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平远的视角
静景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极目远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昏
动景
合作探究
11 短文二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

念无与为乐者( 动词,和 )
合作探究 词类活用
11 短文二篇
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11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 色,并通过借古论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他 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以及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 志趣。
课堂小结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11 短文二篇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 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 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以此作为对 友人的安慰。本文就是陶弘景隐居句曲山时回复谢 中书的一封信中的一部分。
知识备查
文学常识
11 短文二篇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 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 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 书信。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 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 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 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 作品。
找关键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关键句
心情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闲人”
欣喜之情 有点儿遗憾 急切、激动、渴望 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容、闲适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读课文,你是否从中感受到了一丝孤独和清冷? 试着从前面的表格中寻找蛛丝马迹。
写作特色 叙事简洁,写景别致。
11 短文二篇
作者写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时,只用“亦未寝” 三个字,略去相见时的对话,省了不少笔墨,使文 章十分紧凑。全文写景只有一句话:“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里先虚 后实,暗用了“月光如水”的比喻,写法巧妙,匠 心独运,有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合作探究
11 短文二篇
“怀民亦未寝”中的“亦”说明了什么?
“亦”说明张怀民与作者的处境相同,情怀自 然也一致。见明月而未寝,体现出被贬官之人的抑 郁寡欢之情。
合作探究
11 短文二篇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有什么作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绘庭 院景色。写月光好像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有藻、荇交 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真可谓月光如水,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11 短文二篇
1.把握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 想感情。(重点) 2.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追求美好事物 的执着情怀。uí
夕日欲 颓
yuè
沉鳞竞跃
qǐn

zǎo
未 寝 相与 藻
11 短文二篇

与 其奇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