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常考的心理学经典理论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2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心理学)-试卷20(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性感情是( )。
A.情绪B.热情C.情趣D.情感√解析:解析: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感情,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故本题选D。
2.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 )三种成分组成的。
A.内部感觉B.面部表情C.生理唤醒√D.激情状态解析:解析: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
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它是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一定的情绪状态总伴有内脏器官、内分泌腺或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情绪状态发生时的生理反应称为生理唤醒。
3.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热爱,对偏见和迷信的排斥等感情都属于( )。
A.情绪B.美感C.道德感D.理智感√解析:解析: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
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如热爱真理、热爱科学、摒弃偏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等都是深厚的理智感。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4.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的冲突是(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解析:解析:动机冲突分为四种类型:(1)双趋冲突是指个体同时想追求两个目标,但由于条件所限只能选择其一,被迫放弃自己所爱的目标之一的冲突;(2)双避冲突是指从两所恶者或两种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的心理状态;(3)趋避冲突是指对一个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兼具好恶的情感;(4)多重趋避冲突是指个体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且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不同好恶情感。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动机理论之成败归因理论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动机理论之成败归因理论一、理论内容: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
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的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具体如下所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的六因素与三维度表格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二、考查方式归因理论的考察形式主要有:1.定义类;比如考查“能力属于什么维度的归因”。
2.案例类题目;比如夏明考试失败,认为自己不是学习这块料,问归因于哪种?3.建议类;教师该如何对待不同类型归因的学生?三、小试牛刀1.【单选题】小峰认为输掉学校秋季篮球比赛是因为他们班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B.外部、可控和稳定的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D.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2.【单选题】某生一次考试取得高分后,惊喜的说:“我背到的老师都考到啦!”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该生将这次成功归因于( )。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3.【材料分析题】材料:小明和小华是同桌,某次考试中均得85分。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儿童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是在以下哪个阶段?A. 出生后的头1个月B. 3-6个月C. 1-3岁D. 7-10岁答案:C2. 在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个理论强调了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A. 社会认知理论B. 发展阶段理论C.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D. 自我决定理论答案:A3.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给予孩子高度支持和关爱,并且经常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什么?A. 权威型教养B. 政治型教养C. 整容型教养D. 民主型教养答案:D4. 在学习动机理论中,以下哪个层次是需要被满足以实现个体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A. 自我实现需求B. 才能需求C. 归属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平衡”和“不平衡”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平衡”和“不平衡”概念出自于瑙斯维格的平衡理论。
他认为,学习者在面对新的信息时会产生认知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促使学习者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达到平衡状态。
例如,当一个学生学习某个主题时,他可能会遇到一些与自己已有知识不一致的信息,这时他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从而努力寻找解决这种不平衡的方法,比如通过探究、讨论和提出问题。
最终,通过调整认知结构,学习者可以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框架,实现认知平衡。
2. 请根据自我决定理论解释个体在学校设置目标时的动机来源。
答: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在学校设置目标时的动机来源可以分为三种,即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调节性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活动本身感到乐趣和满足,他们在学校设置目标时是基于内在的兴趣和需求,追求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的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设置目标,他们关注的是来自他人的评价和认可。
调节性动机是一种介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的动机来源,个体在设置目标时会考虑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同时也会考虑周围环境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三、论述题请你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教师在招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教师招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校在选拔教师时,通常会关注候选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
在教育领域中,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它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帮助教师应对招聘流程中的相关问题。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科学。
它关注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现象和过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1. 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
年龄段对学习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推动学生的学业发展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障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业能力。
3. 建立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建立积极正面的教师-学生关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经典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理论,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
这些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理论,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
3. 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
常见的学习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阅读障碍和计算困难等。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学习障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四、教师招聘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在教师招聘中,学校通常会考察候选教师的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以下几个方面是教师在招聘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相关问题:1. 对学生发展的理解学校可能会要求候选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和年级,描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解析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解析引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教育与心理的交叉学科,研究了学习、教育过程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以及社会文化理论三个方面,对教师招聘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理论进行解析。
第一节:认知发展理论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强调了儿童认知的阶段性发展,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教师招聘中,了解这一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轨迹,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
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个体的认知和发展依赖于社会文化环境。
在教师招聘中,了解这一理论有助于教师明确自身在学生学习中的角色,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
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按照一定顺序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教师招聘中,了解这一理论有助于教师确定学生的需求层次,提供相应的教育环境和支持,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其积极学习。
2.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认为,学习是建立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
教师招聘中,了解这一理论可帮助教师设计明确的目标和激励措施,通过适当的操作条件调节学生的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第三节:社会文化理论1. 瑞格斯理论瑞格斯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在社交互动和参与真实活动中实现的。
教师招聘中,了解这一理论可帮助教师树立合作学习的理念,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意义的任务,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2. 借助性思维理论借助性思维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更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境的理解。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解析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解析。
试题主要涉及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相关知识点,包括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每道试题后附有详细的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并为招聘考试做好准备。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个体的心理过程B. 个体的行为表现C. 群体的心理过程D. 群体的行为表现【解析】选C。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的心理过程,即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互动和影响。
2.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婴儿期的发展B. 幼儿期的发展C. 青少年期的发展D. 所有年龄段的发展【解析】选D。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变化,包括婴儿期、幼儿期、青少年期等多个阶段。
3.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对于压力源的:A. 逃避或回避B. 积极应对C. 消极应对D. 无反应【解析】选B。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对于压力源做出的积极应对和适应,有助于个体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二、判断题1. 智力测试主要衡量的是个体的智商水平。
【解析】正确。
智力测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来判断其智商高低的工具。
2. 学习理论认为,强化和惩罚对个体学习的效果都是相同的。
【解析】错误。
学习理论认为,强化和惩罚对个体学习的效果是不同的,强化能增加一种行为的出现概率,而惩罚则能减少一种行为的出现概率。
三、问答题1. 请简要说明孟德尔遗传学说中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解析】在孟德尔的遗传学说中,“显性”是指某一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呈现出的表现型特征,而“隐性”则是指某一性状在杂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显性性状可以由一个基因决定,而隐性性状则需要两个相同的基因才会展现出来。
2. 请简要说明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模仿”和“辅助性指导”的概念。
【解析】在社会认知理论中,模仿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试图模仿,以达到学习和掌握新技能或知识的目的。
辅助性指导是指他人对学习者行为的引导和指导,通过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或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精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精要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内容涉及到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教学方法、评价与改进等方面。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理论、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它包括四个基本概念: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和心理发展。
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感觉、知觉、情感、意志等内心经验,心理过程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智活动过程,心理结构是指心理过程中个体的心理能力和特点的总和,心理发展则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心理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是指研究人的心理能力和特点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作用下的发展轨迹和规律的学说。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到潜意识和冲动的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主要通过解决内心冲突来实现。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认知和思维能力方面的逐渐成熟和发展,通过适应不同的认知环境来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3.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而形成的,个体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三、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知、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个体在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时的信息加工过程,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认知机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四、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个体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科学。
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行为的改变,个体通过与环境的刺激和反馈来形成新的行为习惯。
2.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程,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和解决认知冲突来促进学习的发展。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重要理论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重要理论引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们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对于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中几个重要的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并探讨其在教师招聘过程中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将学习视为一种行为的改变过程,强调外部刺激与响应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师招聘过程的影响在于,选拔具备良好激励和引导能力的候选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认知活动,个体通过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来拓展认知能力。
在教育中,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教师招聘中,需要寻找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候选人,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认知能力。
三、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和学习是通过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发展的。
在教育中,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生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和发展。
在教师招聘过程中,需要选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候选人,能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四、综合应用教师招聘过程中,除了以上介绍的理论外,还需要考虑候选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能力。
综合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机构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面试和评价指标,以确保选出具备良好教育心理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
结论: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招聘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对选拔和培养合格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理论的综合应用,可以为教育机构提供有力的参考,确保选出最适合的教师候选人。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教师招聘 教育心理学经典实验及理论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实验行为主义者的实验总论:强调强化的作用,主要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1.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和高级神经活动理论相关实验: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流口水)实验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实验者巴普洛夫实验对象狗实验过程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实验前:(食物为无条件刺激UCS,流口水为无条件反射UCR,铃铛为中性刺激)给狗食物→狗流口水给狗摇铃铛→狗不流口水实验中:(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进行联结,需要多次重复)给狗食物时,伴随摇铃,并多次重复→狗流口水实验后:(中性刺激变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建立)给狗摇铃铛→狗流口水实验结果验证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重点解析非条件反射:动物和人与生俱来、先天习得,不需要学习的反射。
条件反射\信号反射:动物和人通过习得、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的刺激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反射系统,人类独有。
注意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相区分,经典条件反射先有刺激物再有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先出现反应再给与刺激物相关理论:1)高级神经活动最基本的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抑制:神经活动由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2)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额外的刺激导致反应的停止。
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作用时,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
消退抑制: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时产生的抑制。
分化抑制:只给条件刺激强化,其他无关刺激不强化,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2)条件反射的泛化:泛化:条件反射形成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
(3)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即扩散和集中扩散: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引起周围神经细胞的兴奋。
(例如:泛化)集中:条件反射经过多次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指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之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之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是教师招聘中常考的一个知识点。
一般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如选择,判断等)来考察,考察水平和阶段的对应关系,阶段和含义的对应关系以及不同阶段的区分。
在《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中,徐峥饰演的程勇如果不走私药品,患白血病的病人就会因买不起药而失去生命,走私药物就会因触犯法律受到惩罚。
这就是一个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就是通过道德两难故事得出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的。
比如汉斯偷药的故事。
汉斯是一个穷人,有一天他老婆生病了,医生给汉斯说,本市只有一家药店有种药可以医治他的爱人。
药店的老板制造这种药花了200元,却要价2000元,汉斯到处找人借钱但只借到了1000元,他就给老板说能不能赊给他,后续再还钱。
药店的老板不愿意,汉斯趁着晚上就撬开药店大门偷药。
如果不偷药,妻子就会死,如果偷药,就会被抓起来。
根据儿童的回答就能确定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得出三习俗水平六阶段。
练习题:单选题1.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任务。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张的道德判断处于( )。
A.惩罚服从趋向B.相对功利趋向C.寻求认可趋向D.社会契约趋向1.【答案】C。
解析: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
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题干中,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其道德判断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因此答案选C。
2.小朱在看完电影《我不是药神》之后,认为电影中的男主角即使是为了病友能够减轻病痛也不能私自购买盗版药,因为如果人人都去买盗版药,社会就会变得很混乱。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她此时的道德发展处与( )。
A.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C.遵守法规取向阶段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2.【答案】C。
教招心理学知识点
教招心理学知识点
一、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探索人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并研究其影响行为的因素,以及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主要包括心理发展、
行为学、心理病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领域。
二、心理学理论
1、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一种认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外界环境
的影响,个体接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会采取相应的行为响应,从而形成
被称为条件反射的心理模式。
2、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的心理状态归因于内在的心理
力量,如矛盾、冲突、欲望、利益、价值等,它揭示了一个人的行为与内
心力量的矛盾冲突之间的关系。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行为受到社会因素的
强烈影响,受到社会文化、形式、价值观、习俗、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强大影响。
4、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其内在的人格特
征所决定,人格特征不仅有外在表现的形式,而且有内在心理活动的潜在
动机,这些潜在的动机和内在的人格特征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影响着
其行为。
5、生物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
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第一部分:心理发展理论1.1 蒙台梭利理论蒙台梭利理论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的,强调儿童在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中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本节将介绍蒙台梭利理论的主要观点,如儿童自主性、敏感期、自由发展等,并分析其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1.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节将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并探讨这些阶段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1.3 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
本节将介绍维果茨基的理论,包括近发展区、潜在发展区和互助学习等概念,并探讨这些理论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作用。
第二部分:学习理论2.1 杜威的经验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经验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的。
本节将介绍杜威的理论观点,如任务中心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学习等,并探讨这些观点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
2.2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实现的。
本节将介绍斯金纳的理论观点,如正向强化、负向强化等,并探讨这些观点对教师课堂管理和激励的意义。
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探讨了人的需求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
本节将介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以及这些需求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第三部分:情绪与动机3.1 情绪的表达与调节情绪是影响学习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节将介绍情绪的分类,如基本情绪、复合情绪等,以及情绪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并探讨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表达和调节情绪,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它研究的是教育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的考点,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主要探讨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如何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就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学习的过程、原理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学习理论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名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测量,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情况。
教育评价与测量包括课堂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人格与发展理论人格与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的是人的个体差异和人格心理发展的规律。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人格与发展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各个方面的潜能。
五、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是教育心理学考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教育制度的设立与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校教育的背景和特点,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日常教学中必备的知识领域之一。
作为教育者,了解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还能通过科学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因此,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教学评价等,以帮助考生全面、系统地准备教育心理学部分的考试内容。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学习的本质、过程和影响因素。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这种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教师应该通过激励和奖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则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心理结构。
在这种理论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在这种理论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二、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变化和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经历着由感知到符号理解、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认知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持。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则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
在这一理论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社会交往机会,促进学生在适宜的帮助下实现认知的转变和发展。
三、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面临的挑战。
了解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的成因和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估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4.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教育评估心理学等。
教师应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6.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
教师应了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而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关注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的科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中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一、发展心理学理论1.1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强调儿童在自由、独立的环境中发展潜能。
教师应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1.2 洛克理论洛克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经验构建起来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刺激与响应的反馈来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塑造学生的行为习惯,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规范。
2.2 构造主义理论构造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与建构新知识。
教师应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和合作学习。
三、个体差异理论3.1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多种智能,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样式和智力发展需求。
3.2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理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人背景,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缩小教育差距。
四、动机理论4.1 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是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构成的。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满足感,并激发其自我实现的动力。
4.2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动机与其成就需求有关。
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和反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认知。
五、教育评价理论5.1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包括公正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教师在教育评价中应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2 知识和技能评价知识和技能评价应包括形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项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2019-03-14 15:28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不算是一个考查重点,一般考查的是单选题或者多选题。
单选题通常是例子反选,根据例子的描述判断属于哪个阶段,多选题考查的难度不大,但是在2018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考查了简答题,题目要求简述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因此对于这个知识点大家还是需要识记并加以理解的,各位考生需要识记这5个阶段的名称,理解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这一阶段的发展对成年后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发展观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行为都受性本能的冲动所支配,因此,人的一生是由许多性欲阶段组成的,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1、口唇期(0~18个月)这个阶段婴儿性满足来源主要是靠口腔的刺激,如吮吸、咬和吞咽等。
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
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
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2、肛门期(18个月~3岁)这一阶段性敏感区转到肛门。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排便训练,这是儿童第一次接触到外部纪律或权威。
如管制过严,儿童会形成过度控制的行为习惯,如洁癖、吝啬和强迫的人格特征,也有可能造成儿童的反抗,从而形成过度铺张浪费、越轨的人格特征。
如果排便训练过于随便,儿童在成年后容易形成肮脏、浪费、凶暴和不守秩序等人格特征。
3、性器期(3~6岁)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
此时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在性质上已算是“手淫”的开始。
幼儿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
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对象,则称为恋父情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常考的心理学经典理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辅导专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教师资格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大多来自西方,考生在理解方面比较费力,每年因为教育心理学成绩不达标而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考生有很多,所以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辅导专家提出几种在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常考的心理学经典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
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的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的追求。
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去工作,以获得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实现自我等等。
二、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
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时起,就成为成就动机的组成部分。
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把成就作为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三、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得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
因此,工作效率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
然而,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
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上述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
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的工作效率最佳。
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心理学研究证明,遗忘是有规律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他选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为了尽量避免已有的经验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实验时先让受试者将材料记熟,之后再分别按不同的时间间隔重新学习这些材料,将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作为指标,用以测量遗忘的进程。
结果表明,学习材料记熟后,经过l/3小时再重新学习,可以节省58.2%左右的诵读时间;经过一天之后再学习,可节省33.7%左右的诵读时间;六天后再学习,节省时间就缓缓地下降到25.4%左右。
艾宾浩斯依据这些数据资料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之后,一些心理学家选用无意义材料或有意义材料对遗忘的进程进行重复实验,结果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描述基本上是一致的。
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1)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识记材料后在头脑中保持材料的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减,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递减特别迅速,遗忘最多;(2)遗忘是不平衡的。
保持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渐趋稳定,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3)遗忘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五、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规律儿童的道德性是从他律逐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即从服从他人的规定逐渐向服从自己内心规定发展。
所谓他律道德亦称"强制道德",在5-10岁之间出现。
它具有5个特征:(1)服从规则,认为规则是神圣不可改变的;(2)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是非,而不是从动机来判断好坏;(3)单方面尊敬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4)看待行为有绝对化倾向(或全对,或全错),不能设身处地看问题;(5)赞成严惩,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
把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相混淆,以为不端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上帝)的惩罚,所以认为人们生病受灾乃是自己行为不端的结果。
自律道德亦称"互惠道德"或"道德相对论",在10岁以后出现。
其特征是:(1)认为规则或法则是经协商制定的,可怀疑,可改变;(2)判断行为好坏,不只看后果,还应考虑行为的动机;(3)与权威和同伴相处彼此尊重,不仅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与能力,也能较现实地评判他人;(4)能设身处地对他人行为进行判断,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5)主张对犯错误者的惩罚较温和和贴切,帮助他们认识犯错误的原因,以利于改正。
六、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于1916年对"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修订而成的,其后又进行了三次修订。
此量表根据题目难易的程度按年龄分组,儿童通过的题组层次,用"心理年龄"(或译智力年龄)来表示。
例如,一个儿童通过了九岁组的题目,他的心理年龄就是九岁。
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再乘以100,就是一个人的智力商数。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智力年龄越是大于实际年龄,智商就越高,反之智商就越低。
以上是对教育心理学中常见的几种理论做的简单介绍,这些理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常考的知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现在世界上2/3以上的国家实行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的,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二战后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步发生变化。
在形式上、内容上、入学目的和考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相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正在缩小,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现实,这就要求各国的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2、试述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1) 教育的终身化。
终生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的中青年都脱除文盲运动。
3)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化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1、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生产力是如何决定教育的?(1)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为什么说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有两种情况:(1)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2)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4、科学技术是如何影响教育的?(1)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5、信息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为什么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程,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
(2)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
(3) 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6、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1)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2)学校文化既可能会给预定教育目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