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a—b 和 c—d 的直线距离相等,哪条路的造价高, 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归纳问题的能
力,解题时要注意图示信息以及自然条件对交通选线影响
的思考。
答案:(1)②。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修建公路要避 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2)a—b。a—b 线路弯曲程度大,总长度要长于 c—d 线路。
答案:(1)B、D 平原 (2)B、C、D 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3)A、C、D C D A (4)D
知识点二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通天大道是位于著名的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的一条盘山公路。天门洞以其接地通天的态势,成为人们 心中通天的门户,而通往天门洞的盘山公路也因此被称为 “通天大道”。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答案:(1)我国城市 67%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属于
平原地形,因为平原是城市建设的理想地形。平原地势 平坦、开阔,适合基础建设和农耕。
(2)河谷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 (3)A 城位于河流的入海口;C 城位于河流的汇合处。 B 城形成的原因为位于河流的过河点;D 城形成的原因为 河流运输的起点或终点。
(4)水运交通和水资源(供水) (5)A 位于河流入海口,可以把海运与河运相结合;C 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有三个不同的航运方向。
1.地形、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1)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地 形
城市分布特点
影响分布的原因
典例
地形平坦利于建
筑物、道路等基
平 原
濒海、濒湖、 础设施建设,减 沿海的平原地 少投资;土地平 区城市密集 坦,利于农耕,
思考探究:青藏高原人口稀疏,聚落集中分布与什么 因素有关?
提示:高原地形,地势高。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地形 城市分布特点
城市分布成因
世界上绝大部分特 (1)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
大城市位于濒海、 设施建设
濒湖或沿河平原地 (2)利于城市进一步扩大发 平原
区,我国特大城市 展,还可以减少投资
大部分分布在第三 (3)平坦的土地用于农耕,为
从气候因素考虑,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 纬度地带,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气候比内陆地区更为有利。 从河流因素考虑,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了城市的区 位。A、C、D 都沿河分布,但区位不同。A 所在河流位 于北极圈以北,封冻期长,通航条件最差,C 位于两条河 流的汇合处,D 位于河口处。
综上所述,D 城市在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上 都具有优势,因而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级阶梯上
城市提供农副产品
河谷两岸较平坦
山区
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
的区域
热带地区的城市 高原
多分布于高原上
热带地区高原上较凉爽, 而平原地区过于湿热,不 适于人类居住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世界上主要大城市分布在具有适 度降水、适中温度的中低纬度地带和气候较优越的沿海 地区。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城市的风向、风速 对城市用地(特别是污染企业用地)有很大的影响。
(3)影响城市的发展。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1)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和开 采水平。
(2)城市发展:矿产资源开采后期,要考虑城市的转 型,否则城市就会走向衰退。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三级阶梯上城市分布的比例。
材料二 某河流与城市区位图。
(1)我国城市分布与地形有何关系?为什么? (2)我国第一级阶梯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请描述 A、C 两城的区位,并分析 B、D 两城的形 成原因。 (4)A、B、C、D 四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 提供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5)比较 A、C 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通天大道共计 99 道弯,暗合了“天有九重,云有九 霄”之意。全长 10 公里多,海拔从 200 米,上升到 1 200 多米。弯道多处有 180 度的急转弯回廊盘绕!有“天下公 路第一奇观”之称,被公认为“全国十大盘山公路之 首”。
思考探究:通天大道建 180 度盘山公路与什么因素有 关?
提示:地形。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选择的区位地形
平原
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 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 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 的关系
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 山地 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
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地质 气候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 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3)从河流因素考虑,________________城市沿河而建, 其中____________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________城 市位于河口,________城市所在河流通航条件最差。
(4)综上所述,________城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解析:本题以读图的形式综合考查影响城市区位的自 然因素。我们从图上可以分析出,细曲线代表等高线,B、 D 位于 200 米等高线以下,是平原地区;A、C 在 200 米 等高线以上,是山区。从地形因素考虑,平原最有利于城 市的发展。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的位置可以看出,B、C、 D 处于中低纬度地带,其中 D 距海最近。
2.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公路 铁路
最大限制坡度 7%~9% 3%
材料二 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岳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 对交通运输____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____的分布和 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_______为主,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城市居民提供
农副产品
上海位于长 江三角洲, 广州位于珠 江三角洲, 成都位于成 都平原
谷地或低地 西安位于渭河谷
山 沿谷地或低地 海拔低,地 地,太原位于汾
区 分布
形平坦利于 河谷地,兰州位
农耕
于黄河谷地
巴西首都巴西利
高 原
热带地区的城 市多分布在高 原上
地势低处湿 亚位于巴西高原
热,不适于 上,埃塞俄比亚
居住,高原 首都亚的斯亚贝
上凉爽
巴位于埃塞俄比
亚高原上
(2)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水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 主要因素。从目前城市的分布看,有许多城市受水运的 影响,沿江河湖海交通要道发育起来。主要有以下区位:
沿河城市的 区位类型
区位优势
河口处
既可与整个流域 相通、也可以与 海洋相连,腹地 广阔,利于货物 集散,是大城市 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 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 自然条件 对城市及 交通线路 的影响。
课标解读
知道:影响城市及交通线路分布 的自然因素。 理解:自然条件(地形、气候、 水、矿产)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 影响,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 线网密度与分布格局的影响。 应用:以具体事例解释自然条件 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3)若该地选择了山岳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 通线示意图看,在 a、b 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什么?
答案:(1)方式 线路
(2)公路 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3)a 处不合理。地形平坦,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 b 处合理。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迂回前进。 (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水运的起 货物在此转运,促 江西赣州市位于赣江
点或终点 使城市形成
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
1.下图中有 A、B、C、D 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 候和河流等自然因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方面回答下列问 题。
(1)从地形因素考虑,________城市的区位具有一定优 势,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地区。
(2)从气候因素考虑,________城市的区位较为有利, 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
上海位于长江 入海口处,广 州位于珠江入 海口处
两条或多 条河流的
汇合处
大量人流、物流在 此集聚、中转,有 多个方向的水运优 势
宜宾、重庆、武汉三 城市分别位于岷江、 嘉陵江、汉江与长江 干流的汇合处
水陆交通 的转运点
陆路交通穿过河流 需建码头,是人流、 物流的集聚、转运 处
南京位于京沪铁路与 长江的交会点,兰州 位于陇海—兰新线、 包兰线与黄河的交会 点
知识点一 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亚欧大陆中南部,总面 积 230 万平方千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 000 米以上,享 有“世界屋脊”之美誉。
由于雄踞地球之巅,被称为地球第三极。我国居住在 青藏高原的人口约 1 000 万,人口密度低,平均 4.05 人/ 平方千米,远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 119 人/平方千米。 聚落集中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多呈条带状。
3.水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
①原因水满可足作城为市重生要活的用水交和通生通产道用(水交的通需功要能()供水功能)
在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及大河的入海口 易形成城市 ②表现河流汇合处、水陆交通的转运点、水运起 点及湖岸地区,也是城市区位的首选
(2)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 状或组团状。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 发地区,开凿隧道时尽量从背斜部位 穿越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 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 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 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 b 镇到 a 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 线路方案中,哪个线路最合理,理由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