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经典文学作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横云断岭、金线贯珠式的艺术结构。
三层结构构成一个整体。
每一层又由一些相对独立的小故事连 缀而成。 如“西天取经”有白虎 岭、火焰山、盘丝洞等 41个小故事组成。
第12—100回 西天取经
第8—11回 取经缘起
第1—7 回 金猴出世 大闹天宫
《金瓶梅》在长篇小说中地位
•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
• 作者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
心,同时揉合千百年来广大民众 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 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 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 这便是三国演义的主题。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教材217页)
• 教材217页
论三国演义“三顾草庐”创作的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将生活素材经过艺术提炼创
主要事件是实有的,而事件进程及人物言行的具 体细节是虚构的。
• 作者虚构出大量情节,如详细描写了“三顾
草庐”的具体过程以至于季节特点、沿途景色等, 有非常生动的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这就使 故事具有了生活实感,更加具体生动,也使人物 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
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 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处理历史人物史 料和艺术形象塑造的关糸。
• ③三顾草庐,喜逢诸葛,倾听安邦定国之策。 • 关键语句:
• 玄德回新野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
•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
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 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 原也。
明代经典文学作品研读
戴新安
汤显祖的《牡丹亭》
汤显祖(1550-1616), 号若士。临川(今属江西)人。出身书香门 第,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在南京、浙江、 广东等地做官。48岁时,弃官归里。 代表作是 “玉茗堂四梦”,即《牡丹亭》、《邯郸记》、 《南柯记》和《紫钗记》。
汤显祖提出“贵生”论:主 张“天地之性人为贵”,以“情”反“理”;提出“世 总为情,人生而有情”,“万物之情,各有其志” 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的人生。有情
2、对情的极度夸张意在冲破是封建礼教对情爱严 密控制不仅合理而且可信。
3、把情和爱的产生写得奇,越将情的力量夸张得 可以突破死生,越显出情对封建礼教的冲击。
4、其特色是极奇的,又是极真的;它是极虚的,又 是极实的。
分析《牡丹亭》浪漫主义手法
一、杜丽娘追求爱情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在 由人而鬼、由鬼而人的转化中不断升华丰富。
征的形成发展过程,塑造出各不相同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克制忍耐;忍耐中包含不能忍的
因素; 杨志:三代将门之后;克制忍耐;忍耐中积
极寻找新机会,努力改变处境。 鲁智深:孤身一人无
牵卦;酷爱自由,好打 抱不平。
• 比较《三国》“出场
定型”描写有了很大
突破。
2.让人物形象充份个性化。
曹、刘的多方对比: 自幼品行志向对比; 与民关系的对比; 对友人、士人态度对比。 结果: 曹操 急、暴、谲 刘备 宽、仁、忠
对比方法还用来比较显示人物的智慧。 如赤壁之战中周瑜、曹操、诸葛亮之间智慧的较量中,
包含有多层对比手法。
5、合理夸张。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张飞长坂坡喝退敌军, 等。
在使用夸张时还注意 夸张的合理性。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国演义》共塑造了400多个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亦数十人。皆以历史上实有之人加 工塑造而成。许多人物己深入人心,成为人 们心目中的英雄,甚至取代了历史人物形象 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五种手法
•1. “七实三虚”的塑造手法
• 《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即主要人物、
• 汤显祖《牡丹亭》的主题思想
•
•《牡丹亭》中表现的是一种“生者可以死,死者 可以生”的真情,并以这种至情来对抗理学“存天 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
《惊梦》正是通过少女杜丽娘渴望 自由爱情的内心世界进行淋漓尽致的 刻画来展示以情抗理的矛盾冲突。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1、突出并强调了情的巨大作用,显示出强烈的 主:观精神追求。
或有取有舍, 或移花接木, 或加工虚构。 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பைடு நூலகம்
•2. 层层烘托的塑造手法
• 《三国演义》常用的人物出场方法是:在人物
正式出场之前,层层烘托,反复渲染;在正式出 场后,再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使人物的基本 特点得到更鲜明的表现。
•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为智慧的化
身,为充分写出此人的重要性、神秘性,作者便 层层烘托,反复渲染。
•
映衬烘托,虚实相生。
“刘备三顾 茅庐”前及三 顾中,从二层(徐庶走马, 刘备三顾)四个方面(刘备 对诸葛;关张对刘备;一顾 中崔州平对诸葛;二顾中石广 元、孟公威等对诸葛)来烘托。
3、突出人物性格的,反复渲染刻画。
刘备仁爱宽厚, 关羽忠义勇武, 张飞鲁莽爽直,
•《牡丹亭》的创作主题是要写情与理 •的矛盾。作者将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 •和敏锐的社会观察上升到理念的高度, •以高超的艺术手段,运用戏曲形式把 •它表现了出来。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生离死合、合而复生的爱 情故事描写,愤怒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窒息人性、束缚男女青 年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他们为追求理想爱情所迸行的不屈 不挠、能生能死的斗争精神,从而谱写了一曲以“至情”战胜 礼教的凯歌。
《水浒》对人物的刻画
1. 紧扣人物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人物性格。
各路豪杰被“逼上梁山”,都是环境所逼:
• 宋徽 宗及其宠信的“四奸”为首的黑恶社会是书中大环境; • 英雄人物各自经受的欺压、迫害、打击是具体环境。
通过对各不相同的具体环境及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遭遇、斗
争、反抗的描写;结合其经历、出身、地位,展示出其性格特
渲染、烘托 铺垫
登场后的刻画: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正面刻画
表现出“未出茅庐,已知 三分天下” 的雄才大略。
《三国演义》常用的人物出 场表现方法
在人物正式出场前,层层烘托, 反复渲染。人物的特点在出场 前的烘托、渲染中,东云现鳞, 西云现爪。
正式出场后,再通过对人物 言行的描写,使人物的基本特 点在虚实印证中得到更鲜明的 表现。
威、诸葛均、黄承彦
• 关键语句: •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
•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
林似银装。
• 酒店中有人作歌 • 二公谁是卧龙先生?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实为万幸 • 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独叹梅花瘦 • “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
小说,又是第一部按照现实生活的原貌如 实地描写家庭日常生活和世态人情的长篇 小说。对后来的
• 《红楼梦》起了一定的 • 借鉴作用。 •
《金瓶梅》
• 《金瓶梅》成书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作者署名
鲁智深:粗中有细 表现为成熟老练; 武松:粗中有细 表现为精明强悍; 李逵:粗中有细 表现为质朴老实。
3.正确处理传奇与真实的关系。
一方面将英雄人物理想化,将其事迹渲染夸张到超常的
地步;与此同时却注重环境背景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从而
使高度夸张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具有
浓厚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真实感。
劫法场石秀跳楼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
• 细阅:卧龙居处之诗 • 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
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 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 忽见一人,容貌轩昂,风姿俊爽,头戴逍遥
帽,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 •
• ②二顾草庐,不遇孔明,偶遇石广元、孟公
•
人物出场艺术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诸葛亮的出场
千呼万唤始出来
诸葛亮的出场 出场前:
1、司马徽初荐(刘备初得诸葛亮的消息。“伏龙、凤雏,两人 得一,可安天下”。 )——只知其有安天下之才。最先涂上了神 秘色彩。 2、徐庶走马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3、司马徽再荐(“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 子房”)。 4、一顾茅庐(农夫作歌、博陵崔州平——隐者形象):突出诸 葛亮的隐者形象。 5、二顾茅庐(石广元、汝南孟公威——感叹世无英雄, 赞赏独善其身:渲染诸葛亮求之不易。 诸葛均、黄承彦—— 其诗为诸葛亮形象的良好写照。
诸葛亮谋略超人, 曹操奸诈雄豪 ,
司马懿老奸巨滑
先是“出场定型”,即在人物一出场时便展示此人性格之主要方面,给人以 深刻印象。
其次是反复渲染刻画,即抓住这个主要性格特征,略去次 要方面,不断加深人物印象。
有利于人物思想性格纯净稳定,形成典型,给人印 象深刻。
4、 多方对比。
“《三国》一书有奇峰对插、锦屏对峙之妙 。其对之法, 有正对者,有反对者,有一卷之中互为对者,有隔数十卷而遥 为对者”。
的艺术作品。二、艺术地再现了 北宋末年以水浒梁山为中心的 一次大规摸农民起义发生、发 展、兴旺和失败的全过程。 三、成功地塑造并讴歌了一大批 在斗争大风浪中涌现的起义 英雄。四、深刻地揭示出了农民起义产生和失败的原 因。
血溅鸳鸯楼
• 武松因杀死潘金莲、西门庆为兄报仇后,被
发配到孟州。在孟州结识了管营之子施恩。施 恩有快活林酒店,被蒋门神(忠)仗张团练之 势力夺走,武松闻知,怒打蒋门神并将快活林 夺回;蒋不服,暗同张团练、张都监陷害武松, 将武松诬为盗,收入狱中,刺配到恩州。蒋忠 又暗使差人杀武松于飞云浦,不料被武松得知, 杀死差人回到城里,张都监府中,张都监、张 团练、蒋忠正在鸳鸯楼中饮酒作乐,武松登楼 将楼上之人杀尽而去。
• 从汉末一直写到三国鼎立局面与结束,生动
形象地表现了三国时间波澜壮阔的政治、军 事斗争。虽是一部英雄传奇,但它的思想内 容十分复杂,融合了传统、官方、民间与作 者的各种思想。
•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是一个不太得志的
下层文人。名“本”字“贯中”。祖籍东 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
•
• 三国演义的主题
二、现实中的杜丽娘、梦境中的杜丽娘, 作为鬼魂的杜丽娘, 三者的完美融合,完成了杜丽娘形 象朔造和性格的丰富发展。
三、浓郁的抒情场面, 多方面体现出《牡丹亭》的 浪漫主义风格和艺术魅力。
三
国
图
罗贯中
•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内容
•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长期的民间传说和
文人创作基础上写成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造出来具有典型形象的过程。
•《三国志》中写刘备三请诸葛亮仅“先帝
凡三往乃见”一句,而《三国演义》书中 以近万字的篇幅,精心描绘了“三顾草庐” 的详细经过,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有 声有色,经过艺术提炼创造出诸葛亮等典 型形象,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 刘玄德三顾草庐 • ①一顾草庐,未见诸葛,巧遇崔州平 • 关键语句: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
与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世界 名剧 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明朝是中国古典戏剧发展的黄金时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 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惊梦》中美妙的梦境描写把在 封建卫道者认为“伤风败俗”之事描写 得庄严幽致,令人难以忘怀。烘托出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至情:真实的思想感情;真情。
景 阳 岗 武 松 打 虎
成书过程和作者
•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一部伟大的神魔小说。它以
唐僧取经为历史依据,经过民间创作、长期流传后,由文人 加工创作而成。
•唐代玄奘赴天竺取经历史,《旧唐书·方伎传》 有载;玄奘弟子据其口述撰成《大唐西域记》和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两部传记作品。
•取经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大约晚唐 五代时期出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一书,已初具《西游记》轮廓。
人物形象: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贤相”。
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具有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才大略。出 场前他是神秘莫测的隐者;出山后他是当之 无愧的经世奇才。
刘备:作为“明君”,刘备 一生作为,基本符合古人对“明 君”的最重要的两点期待:一是 仁德爱民,有济世情怀;二是尊 贤礼士,有知人之明。
吾乃燕人张翼德在此, 谁敢与吾决一死战!
• 故事来源和作者
• 《水浒传》源于北宋末年宋江三十六人起义史事。
后经野史、笔记传闻,讲唱 话本加工创造,逐步流传开 来。最终由施耐庵综合加 工而成。故事人物也由36人 发展到72人,再到108人。
《水浒》一部农民起义的悲壮史诗
• 一、《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 • 全面生动地描写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