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原理与方法 C5分类程序

合集下载

(完整版)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

(完整版)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

《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一、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⒈生物学物种概念物种是自然界能够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占有一定生态空间,拥有一定基因遗传型和表型的群体。

⒉分类单元(Taxon):分类工作中的客观单位,有特定的名称和分类特征。

如一个具体的属、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的目等。

分类阶元(Category):各分类单元按等级排列的分类体系(hierarchy)。

在分类学中有7个基本的分类阶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⒊超/总科-oidea科-idae亚科-inae族-ini亚族-ina⒋亚种:由于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基因交流降低,各自向不同方向演化,有相当大的趋异,而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因而又称地理亚种。

⒌双名(binomen):用于种级单元的命名。

昆虫的种名(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即属名+种本名,第1个词是属名,第2个词为种名,故谓“双名”法。

⒍⑴种、亚种的载名模式是具体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

属、亚属的载名模式为模式种;科、亚科、总科的载名模式为模式属;目和纲无模式。

描述新种时,必须指定1或多个标本作为模式标本。

⑵正模标本(holotype) :在原始描记发表时,由原始描记的作者所指定或示意作为“模式标本”的单个标本,或在写作原始描记时所知的唯一标本。

副模标本(paratype) :正模标本以外的模式标本,作者在写原始描记时曾经查看过,并经指定为此项模式标本。

或者明确说明是原始描记时所依据的标本。

配模标本(allotype) :与正模标本相对性别的任一个副模标本。

⒎⑴可用名Available name符合法规规定的命名格式,但不一定是有效的名称,因为还可能存在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关系,可用名必须符合以下几点:①必须符合双名法;②必须由拉丁文字或已拉丁化的文字;③必须是已经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名称;④近代发表的新种,新亚种的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描述,鉴别特征,并说明模式标本的存放处,否则称其为“裸名”——无效。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的分类等级

在昆虫纲下,根据更具 体的特征,昆虫被归入 不同的目,如蝗虫、蝴
蝶、甲虫等。

在目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科。

在科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属。

在属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种。
昆虫的命名规则
拉丁文命名
昆虫的学名通常使用拉丁文进行命名 ,遵循双名法,即属名+种名。
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农药研发
利用昆虫的生物特性,可以研发出新型的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 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生物质能源
一些昆虫能够以废弃物为食,通过昆虫分类学的研究,可以将这 些昆虫用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材料
一些昆虫具有特殊的生物材料,如壳聚糖、丝蛋白等,可以用于 制造生物材料和药物载体等。
随着显微镜和新技术的发展,昆虫分 类学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立了更加科 学和系统的分类体系。
02
CHAPTER
昆虫的分类体系
昆虫的分类等级
01
02
03

昆虫属于动物界,是生物 分类中的一大类。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与 其他如蜘蛛、蜈蚣等生物 共同构成这一生物门。

昆虫根据其形态和生物学 特性被归入不同的昆虫纲, 如直翅目、鳞翅目、鞘翅 目等。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昆虫的繁殖方式
昆虫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的繁殖 方式,如蜜蜂和蟑螂。
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环境、食性、迁移和行为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 同的生活习性,如蚊子和水蝇。
04

昆虫分类学概述

昆虫分类学概述

昆虫分类学概述昆虫是地球上最多样化的生物类群之一,也是最为丰富和广泛分布的。

昆虫分类学是研究和描述昆虫的科学,旨在对昆虫进行分类、命名和归类。

本文将概述昆虫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和相关研究领域。

一、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重要性昆虫分类学是生物分类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昆虫这一生物类群。

通过对昆虫的分类,可以了解昆虫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昆虫的生态系统。

昆虫分类学对于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昆虫分类学使用一套基于形态特征的分类系统,并借助分子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其他科学手段进行研究。

其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学、进化关系和分类等级。

1. 形态学:昆虫分类学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这些形态特征包括昆虫的大小、形状、颜色、翅膀的形态以及触角的特征等。

2. 进化关系:昆虫分类学也关注昆虫的进化关系,即不同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

通过研究昆虫的进化树和分支图,可以了解昆虫的演化历史和亲缘关系。

3. 分类等级:昆虫分类学将昆虫分为不同的分类等级,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

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分类标准。

三、昆虫分类学的研究领域1. 系统分类学:系统分类学是昆虫分类学的核心内容,研究昆虫的分类等级和分类体系。

通过对昆虫进行命名和归类,可以建立起昆虫物种间的分类关系。

2. 形态学研究:昆虫的形态学研究是昆虫分类学的基础,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可以为昆虫分类提供依据和参考。

3. 分子系统学:分子系统学是昆虫分类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昆虫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揭示昆虫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4.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研究昆虫的分布规律和区系形成,通过对昆虫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昆虫的迁移、扩散和适应能力。

五、昆虫分类学的应用价值1. 农业应用:昆虫对农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害虫防治、天敌利用和传粉等。

昆虫学中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昆虫学中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昆虫学中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的生物学科,是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重要分支。

昆虫学家通过对昆虫的分类和命名,为昆虫的研究和认知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昆虫学中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以帮助读者对昆虫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分类系统1.1 门、纲、目、科、属、种昆虫被归入动物界,昆虫纲为昆虫门下的一个类群。

在昆虫纲中,昆虫进一步根据不同的特征被划分到目、科、属和种等级。

- 门(Phylum):动物界- 纲(Class):昆虫纲- 目(Order):昆虫根据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分为不同的目,如鳞翅目、膜翅目等。

- 科(Family):目下的昆虫再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科,如蝴蝶科、甲虫科等。

- 属(Genus):科下的昆虫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被划分为不同的属,如斑蝶属、壁虱属等。

- 种(Species):属下的昆虫根据形态和遗传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种,如小白蝴蝶(Pieris rapae)、大黄蜂(Vespa mandarinia)等。

1.2 分类依据昆虫学家在对昆虫进行分类时,主要依据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子遗传等方面的信息。

其中,形态特征是常用且重要的分类依据,如翅膀的形状、足的结构、触角的长度等。

此外,生活习性以及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变异也会被考虑。

1.3 分类学的意义分类学在昆虫学中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昆虫命名和分类,更是为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认识和研究昆虫。

通过分类,科学家可以了解不同昆虫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多样性以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为生态学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基础。

此外,分类学还为昆虫的监测、鉴定和防治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命名规则2.1 拉丁学名昆虫的命名通常采用拉丁学名,也称作“双名法”。

拉丁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属名首字母大写,种加词全小写,两者使用斜体字。

例如,银杏粉蝶的学名为Limenitis sibilatrix,其中Limenitis为属名,sibilatrix是种加词。

2.2 命名者的缩写每个物种的学名后面,通常会用圆括号标出最早命名学者的缩写,以示对其学术贡献的尊重和承认。

昆虫的分类学如何对昆虫进行分类

昆虫的分类学如何对昆虫进行分类

昆虫的分类学如何对昆虫进行分类在自然界中,昆虫是最为庞大且种类繁多的一类生物。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昆虫,科学家们借助分类学的方法对昆虫进行分类。

通过昆虫的共性和差异,昆虫分类学将昆虫群体划分为不同的类、目、科等级别。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对昆虫进行分类方面的应用。

一、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昆虫分类学基于生物分类学的理论,依据昆虫的形态、生态、遗传等方面的特征,将昆虫进行分类。

主要原理如下:1. 形态特征: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如体长、体节、触角等,可以初步判断其所属类别。

例如,昆虫的翅膀形态、复眼的结构等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

2. 生态特征:昆虫的生活习性、生境选择等生态特征也对其分类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一些昆虫偏好栖息于水中,而另一些则栖息于陆地,这些特征与昆虫的亲缘关系有直接的关联。

3. 遗传关系:通过对昆虫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昆虫的分类位置。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将基因序列作为分类依据,在昆虫分类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昆虫分类学的方法昆虫分类学依据较为严谨的方法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形态分类法:这是最为传统和常用的分类方法。

基于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科、属、种等分类单位。

这种方法需要对昆虫的外部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从而确定其分类位置。

2. 化石分类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古代昆虫的分类研究。

通过对保存完好的古昆虫化石进行形态分析,可以推测其在分类系统中的位置。

3. 分子分类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这一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昆虫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推断昆虫的亲缘关系。

这种方法更加客观准确,对昆虫分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昆虫分类学的应用昆虫分类学在昆虫研究和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昆虫分类学的具体应用:1. 种类鉴定:昆虫分类学方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对新发现的昆虫进行鉴定和分类。

园林植物昆虫学 第四章 昆虫分类学

园林植物昆虫学 第四章 昆虫分类学
17
5、分目
全世界34个目,我国33个目。缺一个外翅部的重舌目。
18
6、分目依据
➢ 头部:触角,口器;头的形状(如螳螂三角形; 原尾目梨形)
➢ 胸部:前胸的形状;翅的变化;胸足的类型等。 ➢ 腹部:节数;尾须;中尾丝;外生殖器。 ➢ 生物学特性:变态类别。
无翅亚纲:4个目 有翅亚纲:外翅部:19个目
40
六、鳞翅目(Lepidoptera)
❖ 代表种:所有蝶类、蛾类。 ❖ 生物学:全变态,个体差异大,2mm-25cm,
成虫多不为害农作物(除吸果夜蛾为害果树小果 实)。各种幼虫为害习性不同,食叶(斜纹夜 蛾),潜在叶内取食(银纹细蛾),钻蛀茎杆 (螟虫),钻蛀果实。
41
42
❖ 特征
1. 翅膜质,覆盖各种鳞片,组成不同的线和斑。 2. 翅脉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3. 虹吸式口器,下颚的外颚叶延长成喙; 4. 蝶类触角皆为棒状,蛾类触角各种形状。
10
4、 命名原则
命名法(nomenclature)涉及生物和生物类群的命名,以及 命名所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最初的命名法规是在林奈(1758) 《自然系统》(第10版)中对生物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在 过去的200多年中逐渐发展与完善,每隔若干年就可能要修订一次。 生物命名法规包括植物命名法规和动物命名法规两类,两者相互 独立,内容有所不同。我们现在使用的动物命名法规是1999年修 订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4版),从2000年元月1日起开始 实行。我们对昆虫的命名时要严格遵循最新修订的《国际动物命 名法规》。
43
经济意义:
• 害虫:棉铃虫、稻纵卷叶螟、食心虫、小菜 蛾、麦蛾、松毛虫等
益虫:绢丝昆虫:家蚕等 传粉昆虫:蝶类等
44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昆虫分类学是生物学中研究昆虫种类、命名、分类和系统发育等问题的学科。

它是昆虫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分类标准、分类等级和分类方法等内容。

一、分类标准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形态特征包括外部形态、生殖器官、触角、翅膀、足等方面的特征。

进化关系则通过分析昆虫的共同祖先和衍生特征来判断分类关系。

外部形态是昆虫分类中最主要的标准之一。

昆虫的体表形态特征包括体型大小、体节数目、背部鳞片或毛发覆盖、颜色和斑纹等。

这些特征的差异常常与昆虫的种类和系统发育密切相关。

昆虫的生殖器官也是分类的重要标准。

雄性昆虫的生殖器官包括交配器官和生殖腺,而雌性昆虫的生殖器官则包括产卵管和生殖腺。

这些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对昆虫分类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分类等级昆虫分类按照一定的等级进行,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在具体的分类体系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出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等等。

界是生物分类学中最高的等级,目前昆虫学界的分类等级从动物界开始。

门是界的下一级分类,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与其他的节肢动物,如蜘蛛和甲壳类动物等,有着明显的区别。

纲是门的下一级分类,昆虫属于昆虫纲,是昆虫学独有的一个分类等级。

目是纲的下一级分类,昆虫目的划分是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而得出的,如鳞翅目、鳞翅亚目、直翅目等。

科是目的下一级分类,昆虫科是根据昆虫的共同祖先和进化特征进行划分,如蝶科、蚁科、蚊科等。

属是科的下一级分类,属的划分是根据昆虫的形态和进化关系决定的,如铁线蚓属、苍蝇属。

种是属的下一级分类,种是具有相同形态特征和能够繁殖后代的个体被归为一种,如家蚕、蜜蜂等。

三、分类方法昆虫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包括形态分类法、遗传分类法和分子系统发育法等。

形态分类法是基于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是传统的分类方法。

遗传分类法则是通过分析昆虫的遗传物质,如DNA序列,来判断分类关系。

昆虫的分类体系

昆虫的分类体系

昆虫的分类体系在自然界中,昆虫是最为繁多和多样化的动物群体之一,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角落。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类昆虫,科学家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昆虫分类体系。

本文将介绍昆虫分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分类阶层。

一、分类原则昆虫的分类体系是基于共同的进化关系和遗传相似性而构建的。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态方式、基因序列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将昆虫分为不同的类群,并划定各个类群之间的层级关系。

二、昆虫的主要分类阶层1. 界(Phylum)昆虫属于动物界。

动物界是生物分类学中最基本的分类阶层,包括了各类动物。

2. 门(Class)昆虫被归类于节肢动物门。

而节肢动物门又包括了蜘蛛、甲壳动物等其他生物。

3. 亚门(Subclass)昆虫被分为六个亚门:双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直翅目昆虫、蜚蠊目昆虫、半翅目昆虫和鞘翅目昆虫。

4. 目(Order)昆虫的目包括了更具体的类群,例如鳞翅目下又分为鳞翅目昆虫、蛾目昆虫等。

5. 科(Family)昆虫的科是目下的更细分的类别,如蛾科、蜜蜂科等。

6. 属(Genus)属是昆虫分类体系中更进一步的细分,表示一类昆虫中相互关联的群体,如蜜蜂属、蚂蚁属等。

7. 种(Species)种是昆虫分类体系中的最具体的分类单位,表示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和形态特征的昆虫个体。

每个种都有独特的拉丁学名。

三、昆虫分类的挑战与变化昆虫的分类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领域。

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对大部分昆虫进行了分类和命名,但仍然有很多未知的物种。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现代科学家们对昆虫分类的理解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

现代的分类体系倾向于融合形态学、基因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更准确地确定昆虫的分类关系。

例如,利用DNA序列比对和系统发生学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原本被认为是一种的昆虫实际上是多个物种,或者相反。

此外,随着对昆虫分类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发现新的物种和进化线索。

昆虫分类的原理

昆虫分类的原理

昆虫分类的原理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约有100万种已被科学家所发现并命名。

为了便于研究和描述这一庞大的昆虫群体,科学家对昆虫进行了系统分类。

昆虫分类的原理主要包括形态特征、进化关系和生态适应三个方面。

一、形态特征分类原理:形态特征是昆虫分类的基础。

昆虫的形态特征可以从整体和细节两个层次进行观察和描述。

整体形态特征包括昆虫的体型大小、形态特点(如体节横切面形状、腹足形状等)、体表覆盖物(如鳞片、毛刺等)以及器官的相对位置等。

细节形态特征包括头部特征(如触角、口器等)、胸部特征(如翅膀、腿等)、腹部特征(如生殖器等)等。

根据昆虫形态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科学家可以将昆虫分为不同的类群,形成分类系统。

二、进化关系分类原理:昆虫分类不仅要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还要研究昆虫的进化关系。

进化关系是指昆虫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史。

通过分析昆虫的基因组序列、胚胎学特征、化石记录以及地理分布等信息,科学家可以推测不同昆虫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

基于进化关系的分类方法主要有系统发育学和进化分类学。

系统发育学通过构建物种间的系统发育树,以了解不同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

进化分类学则是根据共同祖先的特点来建立分类系统,重点关注类群之间的演化路径。

三、生态适应分类原理:昆虫的生态适应是昆虫分类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昆虫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现出了很大的适应性。

例如,某些昆虫在水中生活,具有特殊的体表结构和生理特点;而其他昆虫则适应于陆地环境,能够进行飞行或跳跃等行为。

不同昆虫类群的生态适应也会影响其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

科学家根据昆虫的生态适应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功能群或生态类群。

总结起来,昆虫分类的原理主要包括形态特征、进化关系和生态适应三个方面。

通过观察和描述昆虫的形态特征,科学家可以建立起昆虫的分类系统。

同时,了解昆虫的进化关系有助于揭示不同类群之间的演化历史。

另外,昆虫的生态适应也是昆虫分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昆虫在特定环境中的功能和适应性。

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昆虫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昆虫种类繁多,分类也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那么,昆虫如何分类呢?本文将从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阐述昆虫分类的具体过程。

一、昆虫分类的原理昆虫分类的原理基于种类的相似性,即具有相似特征的昆虫被归为同一类别。

这些类别是根据昆虫的形态、生态、遗传特征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分类的。

在昆虫分类过程中,一个昆虫被归为某一类别时,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1. 形态特征相似。

分类的基础是昆虫的形态相似,即体型、体色、大小、翅膀和触角的数量和形状等方面的相似性。

这些个体特征都能够反映出昆虫群体的分类。

2. 生态习性相似。

昆虫的生态角色也是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例如,食性相同的昆虫会被归为同一类别,而生活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昆虫也可能彼此相似。

3. 遗传特征相似。

现在的昆虫分类方法不仅包括形态方面的分类,还包括遗传物质的分析。

遗传物质的分析能揭示昆虫间的遗传相似性和变异程度,并对昆虫分类和进化关系的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黄瓜田中,各种害虫的DNA均不相同,这些差异被用来进行害虫种的区分。

二、昆虫分类的方法昆虫分类主要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和分子生物学分类三种方法。

1. 形态分类昆虫分类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方式是基于昆虫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基于国际昆虫学家协会的规范,将昆虫分为几十种不同的类别,以趋同性或同源性为基础进行分类。

这些类别包括:纤细昆虫,长翅昆虫,裸颚亚纲昆虫等。

2. 生态分类昆虫分类和生态学关系密不可分。

同一类昆虫在生态角色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昆虫分类往往以昆虫的生态角色为主要特征之一。

例如,食性相同的两种昆虫、分布在相似生态条件下的同种昆虫等都能被归入同一类别。

3. 分子生物学分类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昆虫分类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通过检测DNA序列遗传物质的变化,昆虫的进化历史关系被揭示出来。

这种分类方式是基于昆虫的遗传特征,将昆虫分类为不同群体,更多地告诉了人们进化和遗传的基本规律,并为昆虫进化和分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INSECT TAXONOMY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Insect Taxonomy快速跳转:物种、分类阶元、学名、单名法、双名法、三名法、学名的印刷与书写、尾词、sp. 、 spp. 、ssp. 、新种、异名、同名、学名例子分析、缩写和符号解释、模式标本、优先率。

一、物种概念物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阶元,物种定义是分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生物学的物种概念,即:物种是自然界能够自然交配、产生繁衍后代,并与其他种群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

二、昆虫的分类阶元(taxonomic,category)■分类阶元1.界(kingdom)2 .门(phylum)亚门(subphylum)总纲(superclass)3.纲(class)亚纲(subclass)部( cohort)总目(superorder)4.目(order)亚目(suborder)总科(superfamily)5.科(family)亚科(subfamily)族(tribe)亚族(subtribe)6.属(genus)亚属(subgenus)7. 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分类阶元主要有7个,为了更加详细了解种的分类地位,会将主要阶元细分:(1)主要阶元其下通常还可以加亚(sub-)次(infra-)。

(2)主要阶元其上通常还可以加总(super-)。

(3)目与纲之间可加入部( cohort)。

(4)在科和属之间可以加族(tribe)。

■一些分类阶元学名的固定的尾词分类阶元分类阶元学名的常用固定尾词学名例子目(order)-odea 或-ptera 螳螂目Mantodea;鞘翅目Coleo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 等。

总科(superfamily)-oidea 螳总科Mantoidea、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 等。

科(family) -idae 花金龟科 Cetoniidae 、锹甲科 Lucanidae 等。

主要昆虫种类及特征教学提纲

主要昆虫种类及特征教学提纲
3.口器咀嚼式………………………………..……………………………4 口器刺吸式………………………………………………………………5
4.前翅皮质,后翅膜质;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直翅目 前翅鞘翅,后翅膜质………………………………………………鞘翅目
5.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喙着生于头部前端…………………半翅目 前后翅均膜质,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于头部腹面后端………同翅目
纲Class:昆虫纲Insecta 亚纲Subclass:有翅亚纲Pterygota 目Order:直翅目Orthoptera 亚目Suborder:蝗亚目Locustodea 总科Superfamily:蝗总科Locustoidea 科Family:蝗科Locustidae 亚科Subfamily:蝗亚科Locustinae 属Genus:飞蝗属Locusta 种Species: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亚种Subspecies: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绿螽蟖
4)蟋蟀科Gryllidae
触角30节以上,大于体长 ;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 跗节3节;以左右翅磨擦而发 音;产卵器矛状或针状,尾 须长。夜出性,穴居生活, 危害根、叶、种子、幼苗等 。
2. 缨翅目 Thysanoptera
体微小至小型。触角短,6-10节, 口器锉吸式,复眼发达;翅膜质,边缘 有长缨毛(缨翅),或无翅,跗节1-2 节。无尾须。过渐变态。
体小型,触角丝状,9-10节,末节具 刚毛两根,单眼3个;足跗节2节,长短 相似,具两爪,有爪间突;前翅具一基横 脉R+M+Cu。分泌蜡质覆盖虫体。
7)粉虱科Aleyrodidae
体小型。触角7节,复眼肾形,单 眼2个;跗节2节,长短不同,具2爪, 无爪间突;翅不透明,前后翅均膜质, 翅脉简单。体常被蜡粉。成虫、若虫 第9腹节背面有管状孔。过渐变态。

昆虫学课件第五章 昆虫分类 基本原理

昆虫学课件第五章 昆虫分类 基本原理

十、优先律
是动物命名委员会的重要规定。即最早给予 一个物种的可用名,是有效的。 同物异名 异物同名
十一、检索表 (identification key)
检索表是鉴定昆虫种类的工具,广泛用于各分类单元 的鉴定。是便于分类鉴定而编制的引导式特征区别表。 检索表的编制是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从不同阶 元(目、科、属或种)中选出比较重要、明显而又稳定的 区别(相反或相对的)特征,制作成简短的条文,按一定 的格式排列而成。
八、模式标本
在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 所用的标本,叫做模式标本(type) 。 (1)正模(Holotype):发表原始描述时所用的单 一标本,雌或雄。标签是红色。 (2)配模 (Allotype):发表原始描述时所用与正模 标本异性的标本,雌或雄。 (3)副模(Paratype):指在一个模式系列内除了正 模以外的其余标本。标签是黄色。
3、系统发育:探索物种之间的渊源。
三、物种概念
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和客观存在(实实在在) 。是分类学的核心问题。
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和一 定的地理分布,能够自由交配和产生可育后代, 并与其它种存在生殖隔离形态相似性和亲 缘关系对种进行归类。种归类为属,属归类为科 ,依次有目、纲、界等。这些分类的等级称为分 类阶元。具体到每一研究对象,称为分类单元。
第五章 昆虫分类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昆虫分类学定义 研究昆虫的命名、鉴定、描述及系统发育和 进化的科学。 近年来,称为昆虫系统学。
二、昆虫分类学的任务
1、鉴定 种的鉴定是分类学中最基础,也是 最艰苦和繁重的一项工作。 2、分类 在搞清物种的基础上,按物种的亲缘 建立一个分类系统,安排出更高级的分类阶元,如: 门、纲、目、科、属等。

昆虫分类原理

昆虫分类原理

■物种的特征:
(1)进化的基本单位 (2)占有一定的分布空间 (3)以种群形式存在的繁殖群体 (4)物种间生殖隔离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分类特征
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身体上的各类 不同特征,主要包括:
形态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
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 地理学特征
分子生物学特征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六) 分类检索表
编 制 检 索 表 要 使 用 1.典型特征 2.绝对性状
3.严格对称
4.简练文字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双命名法
菜粉蝶 Pieris rapae L. 属名 种名 定名人姓氏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学名的构成
三名法:
一个亚种的学名由3个拉丁词组成,即属名 + 种 名 + 亚种名,即在种名之后再加上1个亚种名,就构 成了“三名” 。如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
D.前翅为半翅,多具臭腺….半翅目
DD.前翅质地相同,多为膜质,部分种类具蜡腺……同翅目
注意检索表的格式,检索表所 含的类群数与条数是什么关系?
(六) 分类检索表

检 索 表 的 使 用
1.无论使用哪种检索表,都必须从第一条 开始查起,绝对不得从中间插入。 2.双向式检索表,所检索标本的特征必符 合两项其中之一。 3.符合某项时,根据该项所引出的条数继 续向下检索,直至检索到类检索表
A.口器咀嚼式
成包孕式检索表:
B.前、后翅均为膜质…………………………………………膜翅目
检 索 表 的 制 作
BB.前翅加厚,后翅膜质
C.前翅鞘质;前足非捕捉足………………………………鞘翅目

第四章 森林昆虫分类

第四章 森林昆虫分类
通称甲虫,微小至大型。前胸背板完整且高度骨化。口 器咀嚼式;前翅鞘翅, 后翅膜质。完全变态。幼虫多 属寡足型,咀嚼式口器,一些钻蛀性种类完全无足。蛹 多为裸蛹,如天牛、叶甲、金龟子等。
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 除龙虱、水龟虫等少数几 个科是水生,大多数种类是陆生。陆生种类植食性的种 类占大多数,可取食植物的地上部或根部,或潜叶、钻 蛀入植物组织内,或取食植物的种子及花果部分,也有 的种类在仓库内危害贮藏农产品; 此外还有肉食性( 如步甲科、虎甲科等)、腐食性、粪食性、尸食性及少 数寄生的种类, 所以本目昆虫与人类关系密切。
• 前胸背板后缘角突出成锐刺 ,前胸与鞘翅相接处明显凹 陷。叩头状活动。
• 幼虫称为金针虫,是重要的 地下害虫
沟金针虫成虫 沟金针虫幼虫
• 4吉丁甲科:
• 与叩头甲科相似,但常有金 属光泽,且头前胸不能作“ 叩头”活动。
• 幼虫体扁,头小前胸特大 。蛀食于树林枝干的形成层 。
• 5.鳃金龟(甲)科 • 体色多暗,触角鳃叶状,常
第 四 章
昆 虫 分 类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一、昆虫分类的阶元
分类阶元:即: 界、门、纲、目、科、属、种。
中间阶元:亚级、总级或类、群、部、组、族等.
举例:
菜粉蝶
Pieris rapae Linnaeus
属名 种名 定名人
东亚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② 多为红、褐、黄、白、黑色等,常具 鲜艳色斑。
③ 头小,后部嵌于前胸。
④ 触角锤状。
⑤ 跗节隐4节
⑥ 幼虫活泼,体上常有枝刺、毛瘤、或 覆盖有绵状蜡质分泌物,如七星瓢虫 。
⑦ 多数是天敌昆虫,如七星瓢虫、黑缘 红瓢虫、异色瓢虫等。

农学第五章昆虫分类

农学第五章昆虫分类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昆虫纲Insecta 膜翅目Hymenoptera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蜜蜂科Apidae
蜜蜂属Apis 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
第二节 分类阶元
种上阶元

种上阶元又称高级阶元。除亚种和种以外,均为种上分 类阶元。种上分类阶元主要包括界、门、纲、目、科、 属、种7个等级。其中种是分类基本单位,集合亲缘关 系相近的种归纳(成为)为属、相近的属归纳为科、相 近的科归为目等。

属名的第1个字母须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种名和亚
种名均小写; 定名人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有时,定名 人前后加括号,表示种的属级组合发生了变动。

动物命名方法

单名(uninominnal monenclature):种级以上的名称是 单名,由1个拉丁词组成,第1个字母大写,属级以上的
阶元均用正体。
和生态特征,占有相应的自然地理分布区
域,以一定的生活方式进行繁衍并相互交
流基因的自然生物类群。
第二节 分类阶元
地球上现生昆虫约1000万种,已定名的昆虫90余万种。如 此繁多的物种,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才能对它 们进行鉴别、分类和利用。

分类阶元 界kingdom
分类单元 动物界Animalia

昆虫纲的分目,主要是根据翅的有无、变态类型、 口器类型、触角形状等来进行,

现常采用的分类系统是将昆虫纲分二个亚纲(无
翅亚纲、有翅亚纲),33个目,其中与农作物害
虫防治及益虫利用上关系最为密切的有10个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分类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Procedure and Basic Methods of Classification从事昆虫研究必须掌握一些实验技术手段和方法,才能解决昆虫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进行昆虫分类研究,从选题、采集标本、收集资料开始到最后发表研究论文涉及诸多方面,须掌握一些专门的基本研究技术和方法。

现简介如下:一、选题、1、范围:范围大个依具体研究的类群而定,可以是1个属、族、亚科、科甚至目。

2、注意事项:(l).结合国民经济建设,选取有一定的经济意义的类群;(2).解决分类问题,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有学术价值:(3).选取空白类群,填补分类研究的空白领域;(4).学位论文尽可参加导师科研项目或根据导师及其所在单位基础条件确定选题,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内容。

同时要注意:●现有标本和资料条件较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了解不充分的类群易于借到有关种的模式标本;●所选类群可以采到较多标本并且易于观察;二、标本的收集、利用和收藏昆虫标本是昆虫分类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标本收集的完善程度、数量和性质,直接影响着分类工作的进展和质量。

标本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国内外(主要是国内)己有的收藏,研究者可向博物馆、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私人收藏借用,有的也可以交换,但必须尊重标本的所有权,借用标本要恪守信用,精心使用。

按期归还,万一不能按期归还时须提出续借的请求,如果邮寄还要妥善包装,注意邮递安全;如果需要对标本进行解剖,最好事先征得物主的同意,模式标本更应慎重处理;外生殖器的研究须在不破坏标本的前提下进行,所有解剖构造应有与其主体相同的编号且必须一起归还。

二是研究者自己采集补充标本,尤其是对那些不易采集、收藏太少或没有的类群更是如此。

但总体来说,标本不足是普遍现象,研究者必须通过自己的艰苦劳动,为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项目采集研究标本,所以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便成为昆虫研究的基本技术。

昆虫为数众多,生活习性、体型大小以及身体构造等均有很大差异,必须有一套得心应手的采集工具,才能得到完整、理想的研究材料,制成合乎要求的昆虫标本。

1、采集工具:采集工具的种类很多,根据用途和原则可分为捕捉用的和利用昆虫的各种趋性诱集用的两大类。

(1).捕虫网:是采集昆虫最常用的工具,按其用途和结构可分空网、扫网和水网3类,分别用于采集空中飞行的、栖息在寄生植物上的和水生的昆虫。

捕虫网构造基本相似,目前市售的捕虫网,网杆一般用铝合金,网圈用粗钢丝制成。

网杆由3节旋接组成或套管式抽拉伸缩,网圈可以对折,不用时拆开或缩回网杆、折起网圈,便于携带。

简易网杆也可用木杆或竹竿等制成。

网袋材料和大小取决于用途,网袋一般用珠罗纱或尼龙纱制成,捕捉水生昆虫可用铜纱网。

(2).诱虫灯:专用于采集有趋光性的夜出性昆虫,长期固定的诱虫灯常用黑光灯管,固定在灯架上,周围有挡板,灯架下设有漏斗和毒瓶,诱到的昆虫由漏斗掉过毒瓶内被杀死。

如需采活虫,则在漏斗上接一纱笼。

野外采集常带黑光灯泡(沈阳东陵公园白炽灯泡厂产,200W,需有交流电源),也可用晶体管黑光灯(20W,可用电池或交流电源),不带灯架,只须带幕布(约1.5 ×2米的白布、上下线或四个角挂上绳子便干固定),幕布下线离地面30~50cm,黑光灯位于幕布中央稍上方(但应离开幕布一定距离,约50~100cm),诱集到的虫子落在幕布上,可用毒瓶或吸虫管收集。

(3).吸虫管:是利用吸气形成的气压差将虫子吸入瓶内。

一般把吸气管插入口中,直接用口吸气,也可用吸气球吸气。

用于采集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微小昆虫,也常与捕虫网配合使用,吸取网中来到的小型昆虫,如叶蝉、飞虱等。

在吸气管的瓶内一端应包上一层尼龙纱或铜纱,以免将虫子吸入口内。

(4).毒瓶:用于毒杀采到的昆虫。

一般用磨口广口瓶制成,也可用其它封口严实的广口瓶制作。

制作方法:先在瓶底放一层氰化钾(KCN)或氰化钠(NaCN),压实,其上铺一层锯末,压实后再铺上一层煅石膏粉,压平实,然后用毛笔蘸水均匀地涂布使石膏硬化,结成整块。

也可直接在氰化钾(或氰化钠)上压上一层泡沫塑料板。

最后再铺上一层吸水纸或硬纸板。

较简便的方法是,用双层纱布包些KCN 或NaCN塞入瓶内,压实,上面压一扎有小孔的硬纸板,使用时上面再放些吸水纸。

这样做的毒瓶,万一瓶子打破,可将纱布包的毒物放入备用的瓶内,继续使用。

毒瓶的容积依需要而定,使用时注意鳞翅目成虫不能与其它昆虫放在一个瓶内,以免撞坏鳞粉,损坏标本。

或污染其他昆虫标本。

大些的甲虫不能放入已有标本的毒瓶内,以免末毒死前爬动损坏其他昆虫标本。

毒瓶要保持清洁,防潮,瓶内铺的纸需常更换,平时塞紧瓶塞,使用时面部不要直接对住瓶日,避免中毒。

毒瓶破裂或丢掉盖子,必须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深埋或采取其它措施妥善处理。

(5).活虫采集盒:常用铁皮或铝制成,盖子上装上透气的铜纱,并开一小孔,以装入虫子或食物。

(6).其它常用的采集工具还有采集袋(箱)、标本盒、三角纸、指形管和棉塞、剪刀、镊子、放大镜、记录本等。

对于地下害虫还需携带挖土工具、采集幼虫须备有浸渍液。

生理和生化研究还需要固定液和保存液。

2、采集方法:各类昆虫习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采集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l)捕虫网采集:是最常用的采集方法之一,网捕到虫子后应即甩动网袋将虫子集中干网底,并将网袋甩到网圈上,以免虫子逃逸,然后把毒瓶送入网内,将采到的虫子收入毒瓶中。

用吸管吸虫时不宜在一个管内收集过多的标本,应及时换管或将虫子取出。

有的昆虫有假死习性或拟态等特点,先在地上铺上一层布,再用网杆等敲击振动寄主,待振落或飞起后再行捕捉。

(2)灯光诱集:应选背光地方设灯,闷热、无风、无月的夜晚效果最好。

(3)利用趋性诱集:除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外,还可用食物(如糖醋液诱蛾)、性诱剂,黄牌或黄盘(可用于诱蚜)等利用昆虫的趋性诱捕昆虫。

(4)地下昆虫的采集:对于生活于土壤中的地下昆虫要挖土搜寻。

(5)寄生昆虫的采集:采集寄生性、潜叶或蛀干的昆虫时需连同寄主昆虫或植物一起采集,或需剖开叶片或树干才能采到。

腹部肥大而柔软的昆虫,如螳螂、螽斯等,不易干燥,腹部容易腐烂,采到后应及时从腹部一侧膜区剪一条小口,取出内脏并用脱脂棉填充成原形。

采集时既要保证数量,又要保证质量,要全面采集,注意采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虫态的标本,保证所采标本的完整性,所采标本包在三角纸内、或逐层放于脱脂棉层包内、也可放在玻璃管内,并作好采集记录,详细记载采集时间、地点、海拔高度、寄主名称、为害情况以及采集人姓名等,有时还写上虫类名称。

长时间外出采集,应将标本逐批寄回,寄前应将标本晾干、以免发霉。

寄递时应用木箱或纸箱,用软纸或泡沫塑料填充空隙,以免震动毁坏标本,此外,还需在箱内装入樟脑丸,并严密封口,以免蚂蚁等毁坏标本。

3、标本制作:采回的昆虫标本,需及时加工、整理,制成标本,才能长期保存,供研究和展览使用。

暂时来不及制作的应熏蒸后妥善保存。

(l).昆虫标本制作工具:主要有还软器、昆虫针、三级台、展翅板、三角台纸和粘虫胶。

制作幼虫干燥标本,还常用幼虫吹胀干燥器。

(2).针插标本制作方法:多数昆虫是用昆虫针钉住做成外插标本,有些昆虫还需要展翅。

采回的标本一般都己干燥,不仅容易毁损,而且无法整理,在制作标本前需先还软。

还软的方法是在干燥器底部放入干净的湿砂,加入清水,再滴入几滴碳酸或甲醛溶液(以防标本发霉),即制成还软器,将昆虫标本放在磁隔板上,数日后软化。

有时也将标本臵于潮湿的布层中还软,急用时也可用热水烫。

标本还软后即可取出针插、整姿或展翅。

制作针插昆虫标本时,应根据虫体大小,选用合适的虫针。

虫针共分7种,由细到粗依次为00,01,2,3,4,5号。

制作小昆虫标本可用昆虫针先插好三角台纸,把昆虫用粘虫胶粘在三角台纸的端部,三角台纸尖端指向左边,虫体向前。

为避免破坏鉴定特征,制作针插标本时虫针在虫体上的位臵是有规定的,鳞翅目、蜻蜒目、膜翅目。

双翅目等昆虫插在中胸中央(勿插在胸部中线上),鞘翅目昆虫插在右鞘翅左上角,半翅目、同翅目昆虫要插在小盾片中线右侧,直翅目昆虫插在前胸背板中线右侧。

昆虫标本及标签在昆虫针上要求位于一定的高度。

定位方法是将插有昆虫标本的昆虫针倒臵,插入三级台最低一级小孔,使虫体背面紧贴台面;标签的位臵则根据标签数目多少确定。

鳞翅目等的昆虫插针后还须用展翅板展翅,展翅板用软木或泡沫塑料板制成,以便插针,将昆虫翅展开后压上纸条用外固定好,待干燥后即可定型。

展翅时须注意翅要平整,左右二个前翅后缘要成一直线,并压住后翅前缘。

(3).浸制昆虫标本:幼虫标本一般用75%的酒精、4%的甲醛溶液或配制专门的浸渍液浸制,有些小型或柔软的昆虫成虫也用浸制法保存,如蚜虫、蓟马、蚜茧蜂等。

(4).玻片标本制作:小型昆虫或其它昆虫器官需要装片,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可参阅有关书籍。

外生殖器特征现在已广泛用于昆虫分类,外生殖器玻片标本的制作一般是取下生殖节或整个腹部,在5-10%的NaOH或KOH溶液中浸泡或煮数分钟,时间依标本骨化的程度而定,处理好后用清水冲洗、脱水或直接制片、观察。

4、标本标签:采集到的任何昆虫标本,包括针插的标本,浸渍标本和玻片标本均应附上采集标签,写明采集时间、地点、海拔高度、寄主植物、采集人姓名、是否灯诱以及其它可能的生态资料。

没有标签的标本对昆虫分类工作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经过专家鉴定的标本还应附上鉴定种名标签。

标签字迹要清楚,通常不可变动。

未经准确标记过的标本对分类学研究来说价值不大,甚至可以说没有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标签比标本还重要。

在可能的情况下,标签在野外制作标本时即写好,用永久性标签取代临时标签(如采集标签,总是一个可能发生错误的机会)。

原始标签永远不应被博物馆标签所取代,博物馆的标签可以附加上去。

5、昆虫标本的保藏:制作好的昆虫标本,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材料,必须妥善保存,以免发霉或出虫,除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防潮防虫外,还须有必要的保藏设备和标本室。

(l)针插标本保存于昆虫标本盒内,盒底用软木或泡沫塑料板,以便插针,盒的四角应放臵卫生球或樟脑。

标本盒应臵于专门的标本柜内保存。

制作好的标本在放入标本室前应连同标本盒一起用磷化铝或氰化钾(钠)熏蒸,此外,还应定期对标本室进行熏蒸防虫。

(2)浸渍标本如需长期保存。

应在浸渍液表面加一层液体石蜡,以防止浸渍液挥发。

(3)玻片标本的保存比较容易,臵于玻片标本盒中保存即可。

三、文献资料的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对昆虫分类学工作者是十分重要的。

昆虫分类学研究是继承性很强的工作,在研究题目确定之后,必须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前人所作的工作,才能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有所前进。

通过参阅文献资料,可以知道前人研究的方法、研究材料的来源、研究工作的方向、范围、重点和已经达到的水平,以免重复别人早已做过的工作,此外,可以了解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和历史,同时还可以从文献资料的“参考文献”扩大文献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