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 第3课 囚绿记.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三)
课堂限时测
(时间:30分钟总分:60分)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6分)
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绚(xuàn)丽丰腴(yú)
倩(qiàn)影乳臭(chòu)未干
B.赦(shè)免嗜(shì)好
逡(qūn)巡弱不禁(jīn)风
C.游说(shuì)愤懑(mèn)
逶迤(yí)不见经传(chuán)
D.泅(qiú)渡坍圮(pǐ)
恐吓(xià)否(pǐ)极泰来
答案 B
解析A项,“乳臭未干”的“臭”应读xiù;C项,“不见经传”的“传”应读zhuàn;D项,“恐吓”的“吓”应读hè。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封底阀门。

如果这个阀门开漏,君子人格将______;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会生生不息。

②一场暴雨过后,田地里的菜苗全都被水冲走了,妈妈的辛苦又______了。

③小偷溜进谈迁家里,偷走了《国榷》的原稿,使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______。

A.荡然无存化为乌有付之东流
B.付之东流化为乌有荡然无存
C.化为乌有荡然无存付之东流
D.荡然无存付之东流化为乌有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答案 A
解析B项,前半句中“增加免疫力”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强免疫力”,后半句中“发作”赘余。

C项,成分残缺,“承担”后缺少相应的宾语,在“主持”后加上“的任务”。

D项,句式杂糅,“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改为“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两个问题”或者“这一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
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这是利国利民利后代的大事。

①节约用水
②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③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④刻不容缓
⑤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
⑥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
A.⑥②①④⑤③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③②①④
答案 C
二、简答题(36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运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王湾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6.某校壁报小组准备以“湿地保护”为主题编排一期壁报,计划设置四个板块,请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仿照已经给出的板块小标题,补写其余的两个标题。

要求:①紧扣材料;②结构大致相同。

(8分)
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湿地资源比比皆是。

近代人类活动对湿地资源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以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致使湿地面积锐减,湿地在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固碳制氧等方面的功能也日趋下降,湿地保护显得迫在眉睫。

这一地区湿地同属于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单元,其形成、演变与气候变化“命运相连”。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天然物种库”,恢复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湖北地方政府对此将不遗余力。

①湿地资源星罗棋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湿地修复任重道远。

答案示例:②湿地保护刻不容缓;③湿地利用有的放矢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11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

(3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4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答案(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3)A
解析(1)在全诗中,仅首句“踏”字与题中“访”字相呼应,其他三句中的动词均与“访”无直接关系。

(2)“山翁”,即山简,晋末人。

《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的习氏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

王维《汉江临泛》诗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即用此典。

郭祥正《春日独酌(其二)》有“且致百斛酒,醉倒落花畔”句,足见其豪放不羁、率真自然的性情。

此处以“山翁”来写隐者独酌,既表现了隐者的避世生活,也隐现出作者的隐逸情怀。

(3)诗中塑造了独酌家酿、避世脱俗的“隐者”的形象,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

A项,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与本诗所寄寓的隐逸之志最相近。

B项,出自李白的《蜀道难》,C项,出自杜甫的《登高》,D项,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均与隐逸情怀无关。

8.(2015·天津)下列三幅劝阻吸烟的手势图,你认为哪一幅最好?请结合图像说明理由。

要求70字左右。

(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介意。

虽面带微笑,但捂鼻子的动作明确地告诉对方,你抽烟我是十分介意的。

较于其他两幅手势图,该图用更委婉的方式告诉对方,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勿抽烟。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回答本题时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手势代表的不同意义,二是在劝阻抽烟方面起到的与其他手势不同的效果。

比如认为“我介意”这幅手势图好,可以从图画内容及手势意义、劝阻的效果等角度分析。

尖子生能力拓展
励志小语: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梁秋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草木故园
彭家河
①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旺。

②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村民本是不速之客。

在发现有水有树后,那一队
队从猿一路迁徙成人的村民们便驻扎下来,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

于是,乡村便改变成了另一种模样。

正是由于村民们的到来,那些山山岭岭、沟沟坪坪便也同时有了名字,成为村民们最朴素的方位标识。

③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才合围得住。

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它的身下生长,粗大的树干也没有人能攀爬。

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

每天晚上,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闹一会才肯睡觉,听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④风雨过后,我家房顶上便落满了白老鹳粪和长长短短的枯树枝,有时还有些鱼骨头,我爹便把那些粪扫下来堆在一起,作自留地里的底肥,那些树枝和圆圆黑黑的柏树果便撮回灶屋烧锅煮饭。

每年夏天的晚上,村里都会刮几次大风,听着房顶上呼啸的风声,我不怕房顶上的瓦被风揭走,却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于是我不敢入睡。

然而就在恐惧之中,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睡着了。

⑤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

在我上小学的时侯,有一棵大树为了全村的族人,作出了最后的牺牲。

村里要通电了。

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代了。

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一棵古树。

⑥那树在我家的东面。

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

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了。

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了一个特大号的锯子,几个青壮年坐在树的两边,轮流使劲拉锯。

在来回的锯齿中,热腾腾的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雪亮的锯齿间落下,很快就在树干的两边积了一大堆。

看着那两堆细软的散发着热气的锯末,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

半个时辰过后,那宽大的锯条还卡在粗壮的树干中间,仿佛咬在树干上的一排锋利牙齿。

周围的大大小小都端着饭碗过来看看,嘴里啧啧地说:这树真大。

长了几千年,难道不大吗?哪个人能活这么久呢?
⑦那棵大柏树在几天后便支离破碎了,中间的树干也成了一段段的木料,这些上好的木料都先后运出了村,有的换成了电线,有的变成了电杆。

那棵大柏树的根也慢慢挖出了一些,那个巨大的有一人多深的大坑也填平了,种上了胡豆。

每次看到那里长出的开着紫黑小花的矮矮胡豆,我便想起那个地方曾经站着的巨大的柏树。

⑧房前屋后全都是树和竹子,这些我都心中有数。

后檐有棵柚子树。

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树。

多年没有回家,这些东西依然清楚。

然而,多年没有回家打扫院坝,不少不知名的草也慢慢侵过屋外的石板,蓬勃向前。

⑨与我的老家一样,李家湾、蒲家湾、杨家山的那些院落也慢慢人去屋空。

老的去世了,年轻的外出打工去了,年幼的也跟上年轻的父母进城当了农民工子弟。

他们在乡下的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

那些没有砍下的树,那些没有除掉的草,又慢慢地,静静地,把曾经撕开的伤口一点一点缝合,把曾经的人世悲欢一点一点地掩埋。

⑩回望老家,草木葱茏。

(摘编自《在川北》)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②段写乡村属于草木,有水有树才有了村民的扎根与繁衍,照应题目,为下文写草木与村民生活的关系以及“我”的情感张本。

B.③④两段围绕树叙写老家生活留给“我”的印象。

文中既写出了树与人、鸟相处的状况,也暗示了树对“我家”造成的实际威胁。

C.第⑥段中“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一句,作者从生命体验的角度,表达了大柏树被村民锯出锯末时“我”内心的剧痛。

D.第⑧段中写道,“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树”,可以看出“我”对老家的记忆非常清晰。

E.作者追忆故园草木,饱含深情,对村民远离家园以致故园逐渐荒凉这一现象作了深层次的反思,并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答案BE
解析B项,“暗示了树对‘我家’造成的实际威胁”说法有误,原文“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等几句表现的是“树”为“我家”挡风;E项,文章没有“作了深层次的反思,并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2.第⑥段所叙写的祭祀大柏树这件事,反映了村民什么心理?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村民像对待神灵一样来看待大柏树,表现他们对树的敬畏;②为了乡村的发展,不得不牺牲大柏树,村民通过祭祀来表达对大柏树的歉意。

3.请根据文本,探析“回望老家,草木葱茏”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感受到老家草木旺盛的生命力。

②“我”对故园浓浓的情意(依恋、感念、赞美等)。

③草木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