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亚文明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 前2006年亡于埃兰人和阿摩利人。-
12
第三节 乌尔第三王朝(约前2113一2006年)
(一)乌尔第三王朝的建立和重新统一两河流域
(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乌尔纳姆(约前2113一前2096年)《乌尔纳姆法典》
(三) 王朝的经济
1 王室经济空前发展
特点: 规模大 管理严 生产效率低下
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
19
严格的等级制度
• 第一九六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
则应毁其眼。
• 第 二 00条 倘 自 由 民 击 落 与 之 同 等 自 由 民 之
齿,则应击落其齿。
•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
20
2土地制度——
①王室土地 a祭司、商人、手工业者和公务人员 b士兵和私人占有土地并存。 c纳贡人 ②私有土地
2 私人经济
(四) 社会分化的加剧
(五)王朝灭亡和两河流域的再度分裂
伊比辛 东南部埃兰人 西部阿摩利人
-
13
◎ 汉谟拉比(前1792-1750年) 征服诸多城邦,首次统一包括巴比伦尼亚 和亚述在内的两河流域大部地区。 汉谟拉比时代,国家土地所有制广泛发展, 王室经济发达, 君主政治达到较高的水平, 国王成为统一国家的象征。 《汉谟拉比法典》石刻现存于巴黎的卢弗宫, 是研究汉谟拉比时代的重要史料。
2 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3 汉谟拉比法典
-
16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刻 在 黑 色 玄
武 岩 石 柱 上 , 高 2.25米 , 现 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 汉谟拉比法典分为序言、本
文 、 结 语 三 部 分 , 本 文 282 条,对刑事、民事、贸易、 婚姻、继承、审判制度等都 作了详细的规定。
◎ 前1595年亡于来自北方的赫梯人。 ◎ 此后数百年间,来自扎格罗斯山的加喜特人 成为两河流域南部的主要政治势力。
-
14
汉谟拉比头像
-
15
第四节 古巴比伦王国时代(BC1894-1595)
(一)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重新统一两河流域 苏穆阿布姆 (BC1792一1750) (二) 汉谟拉比的文治武功 1 统一原因 ①外部环境 ②灵活机智外交政策
-
31
(四)亚述帝国的崩溃
1 原因 ①被征服地区的反抗 ②亚述内部社会矛盾 ③不利的国际环境
2 经过
BC655年 埃及独立 BC626年 伽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王国 BC612年 尼尼微陷落 BC605年 卡赫米什陷落
-
32
第七节新巴比伦王国(BC626一538) (伽勒底王
国)
(一)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那波帕拉沙尔
-
11
乌尔第三王朝
(青铜时代)
◎ 前2113-2006年。
◎ 阿卡德王国灭亡以后,
经过库提人的短暂统治,
苏美尔人再度成为
两河流域南部的统Βιβλιοθήκη 者,是为苏美尔人最后的复兴。
苏美尔人城邦乌尔
成为新的政治中心;
乌尔第三王朝
统治两河流域南部诸地,
可谓苏美尔人的帝国。
乌尔第三王朝最著名的
统治者是乌尔纳姆,
《乌尔纳姆法典》
-
34
(五)新巴比伦王国的衰落
1 国内矛盾 国王和神庙祭司工商业奴隶主集团 的矛盾 月神 马都克
那波尼德(BC555一539) 2 外部形势 波斯帝国
-
35
第八章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一)楔形文字
1 形成——图画文字、表意文字、谐音文字 2 书写工具——泥版
3 亚述学Assyriology
产生 最初法国学者J.察尔丁、丹麦学者C.尼布尔 发表文字,无人释读
1802年,德国人G.F.格罗特芬德释读了部分文字
1835~1837年,英国人H.C.罗林森抄录了贝西斯顿铭文中的古波斯
文和部分埃兰文,并成功地译出了古波斯文书的开头部分
法国人P.E.博塔在豪尔萨巴德、英国人A.H.莱亚德考古发掘新材料
1857年,英国的罗林森等破译阿卡德语成功 ,不久又释读了苏美
尔语
相当于两河流域南部的阿卡德城邦、 乌尔第三王朝和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以及埃及的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 城邦时代。 保留原始公有制 和原始民主制的浓厚色彩。
-
26
中亚述 ◎
(前1400-1478)
相当于埃及的新王国时期和赫梯帝国时期。
两河流域南部此时处于混乱状态,
主要政治势力是来自扎格罗斯山区的加喜特人,
新亚述前935612年29新亚述版图物质基础亚述的军事文化31三地跨西亚北非的铁器时代的区域性帝国以色列之拉尔图32四亚述帝国的崩溃原因被征服地区的反抗亚述内部社会矛盾丌利的国际环境经过bc655年埃及独立bc626年伽勒底人廸立新巴比伦王国bc612年尼尼微陷落bc605年博赫米什陷落33第七节新巴比伦王国bc626一538一新巴比伦王国的廸立那波帕拉沙尔二尼布甲尼撒二世bc605一562年的统治穸中花园马都克神庙寺塔扩廸巴比伦城三新巴比伦王国的经济奴隶特殊的奴隶制35五新巴比伦王国的衰落国内矛盾国王和神庙祭司工商业奴隶主集团的矛盾月神马都克36第八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一楔形文字产生最初法国学者j
研究对象 研究领域 研究年代 研究方法
-
36
楔形文字和泥版文书
-
37
第八章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
(二)文学作品 1 英雄叙事诗 《吉尔伽美什史诗》
(亦译《吉尔伽美什和阿迦》)
2 反映下层人民状况的佳作 《咏受难的诚实人的诗》 《主人与奴隶的对话》 3 洪水故事
-
38
多级寺塔 悬苑
(一) 阿卡德王国的建立和两河流域南部的统一
萨尔贡(BC2371一2316)第一次正是统一两河流域南部
(二) 阿卡德王国的政治

“使全国只有一张嘴” 行政区 常备军 灌溉工程 度量
(三) 阿卡德王国的经济
私人地产经济取代神庙地产经济
(四) 阿卡德王国由盛转衰
纳拉姆·辛(BC2291一2255年) 库提人
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奴隶制(吉姆 乌鲁)→城市国家
-
5
苏美尔城邦地图
埃利都、乌尔、乌鲁克、拉伽什、 乌玛、苏鲁帕克、尼基尔、基什
最著名的统治者 是拉伽什的乌鲁卡基那。 此处与埃及的斯帕特 抑或诺姆相似。
苏美尔城邦特点
◎ 苏美尔人城邦的特点是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权的影响。每个城 邦都尊奉自己的神灵,神庙构成城邦建筑的核心内容,神庙地产 规模庞大,僧侣作为城邦的首领主持祭祀和掌管神庙地产,具有 广泛的影响,神庙地产与国有土地之间界限模糊,宗教政治与世 俗政治浑然一体,是为突出特征。
-
4
(一)苏美尔文明的产生
1埃利都·欧贝特文化期(BC4300一3500年)
铜器工具 最原始的城市和最早的神庙 →军事民主制阶段
2乌鲁克文化期(BC3500一BC3100年)
金属制品 城镇 塔庙式的神庙建筑 圆柱形印章 文字 →进入 阶级社会
3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BC3100一BC2800年)
(二)尼布甲尼撒二世(BC605一562年)的统治
1 与埃及争夺巴勒斯坦地区 齐德启亚 “巴比伦之囚”
2 新巴比伦的城市建设
空中花园 马都克神庙寺塔 扩建巴比伦城
(三)新巴比伦王国的经济
1 商业经济的活跃
2 商业家族的出现
埃吉贝和尼普尔城的穆拉树
-
33
(四) 新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
1 贵族 2 下层自由民 3 奴隶 【特殊的奴隶制】
原始民主制的遗存,导致苏美尔城邦的民主政治色彩;氏 族部落血缘传统的延续,则是苏美尔城邦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所谓的王近似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首领,至于所谓的东方专制 主义此时尚无从谈起。
-
7
(一) 苏美尔城邦(BC2800-2371早王朝时期)
1苏美尔城邦的政治制度 ①城邦首领②贵族会议③人民大会
2苏美尔城邦的土地制度 A神庙土地
①祭田②口粮田③出租地
B农村公社的份地
-
8
3苏美尔城邦的社会结构 ①奴隶主贵族②平民③依附民④奴隶奴隶(权利)
4城邦的争霸战争和内部社会矛盾 ①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 南方同盟—乌尔和乌鲁克 北方同盟-基什 ②城邦内部矛盾的尖锐化 拉伽什卢伽尔安达统治(BC2384一2378年) ③乌鲁卡基那改革
法典规定:如果承租地上的庄稼被暴风 雨淹 没或被洪水冲去,那么损失归佃户
-
21
3 高利贷活动
法典规定,贷谷利率为33.33%,贷银 利率为20%。在贷谷、贷银和还债时, 需要监察人和证人在场。
-
22
4 落后的社会现象
施行同态复仇法,即奉行以牙还牙的原则。“如果1个人伤了贵族 的眼睛,还伤其眼。”(法典第196、197条)
-
17
汉谟拉比法典
-
18
(三) 古巴伦社会复杂的政治经济生活
1严格的等级制度—— 阿维鲁(人)、穆什根努(敬礼)和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作出规定,如果一个人负有债务,
因而卖掉了妻子、儿子或女儿,或是(把他们)作为债 务奴隶交出,他们将在买主或债务奴主的家里工作三 年,第四年他们将获得自由。 卖主须保证出售的奴隶在一个月内不患癫痫病。凡拐 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 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蒙骗理 发师这样做的人,应处死刑。奴隶打自由入之子的嘴
-
41
-
24
第六节 穷兵黩武的亚述帝国
(一)古代亚述文明的发展 1自然环境 2 居民 胡里特人 亚述人 3亚述文明发展的阶段
①早亚述(BC3000年代末、2000年代初一BC16世纪)、 ②中亚述(BC15世纪一9世纪) ③亚述帝国(新亚述,BC8世纪一7世纪)
-
25
古亚述 前2500-1500年,
-
9
阿卡德王国
(铜石并用时代)
◎ 阿卡德人是塞姆人的一支, 貌似阿拉伯人。
◎ 阿卡德语→亚述语与巴比伦语。
◎ 萨尔贡:
发迹于基什城邦,
即位后建新都阿卡德城,
降服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
乌鲁克、拉伽什诸城邦,
统治两河流域南部即巴比伦尼亚地区
。前2191年
亡于来自东北部山区的游牧群体库提
人。 -
10
第二节 阿卡德王国(前2371-2191年)
加喜特人的语言和种族归属尚不清楚。
政治生活从城邦向王国过渡,
君主政治逐渐形成。
-
27
新亚述(前935-612年) 。
铁器时代。 扩张:叙利亚、乌拉尔图、 巴比伦尼亚、埃兰、埃及。 统治两大文明发源地。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强制移民政策。
-
28
新亚述版图
-
29
(二)亚述帝国的建立
1 外部条件 2 物质基础→ 亚述的军事文化 3 版图基础 那西尔帕二世(约BC883一859年)对外战争的开始 4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及其统治(BC745一727年)
新月沃地
“新 月 沃 地 ”
-
1
西亚北非
-
2
第三章更迭频仍的古代西亚文明
导言 【西亚的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亚述 巴比伦尼亚 尼普尔 苏美尔 阿卡德 【复杂的居民】印欧人与闪米特人的角逐场 欧贝德人
闪米特人(操塞姆语的阿摩利人,亚述人,伽勒底人) 印欧人(赫梯人、米底人和波斯人) 游牧部落民族(埃兰人、加喜特人、库提人、胡里特人) 【西亚文明概况】
① 政治军事改革
② 扩大征服的力度
③ 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
强制移民的奴役形式
-
30
(三)地跨西亚、北非的铁器时代的区域性帝国
1 萨尔贡二世统治时期(BC722一705)
以色列 乌拉尔图
2 阿萨尔哈东(BC680一前669)
埃及首都孟斐斯
3 巴尼拔统治时期(BC668一627年)
埃及古都底比斯 埃兰
苏美尔文明时期(5000-2700)阿卡德王国 乌尔第三王朝(2113-2006) 古巴比伦王国(1894-1595) 亚述帝国 新巴比伦王国(626-539)米底王国。波斯帝国
-
3
第一节苏美尔时代
(一) 苏美尔文明的产生
1埃利都·欧贝特文化期(BC4300一3500年) 2乌鲁克文化期(BC3500一3100年) 3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BC3100一2800年)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
23
(四)古巴比伦王国的衰落
1 王国的衰落 赫梯人
2古巴比伦灭亡之后的两河流域政治局面
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第一王朝 BC1894-1595) “海国王朝”(巴比伦第二王朝 BC1595一1518) 加喜特王朝(巴比伦第三王朝 BC1530一前1157年) BC9世纪,阿拉伯地区的游牧部族阿拉米亚人 BC729年,亚述帝国 提格拉待·帕拉沙尔三世
-
39
(三)自然科学
1 天文学 恒星和五大行星黄道 黄道十二官
2 数学 十进位计算法和六十进位计算法 面积 体积
-
40
(四) 建筑和雕刻
1 建筑
生砖建造的多级寺塔
乌尔大寺塔 萨尔贡二世的王宫
2 雕刻
乌尔王陵出土的金盔 金牛头木琴 乌尔军旗
安那吐姆鹫碑 纳拉姆辛王的石柱 汉谟拉比法典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