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症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症的防治
发表时间:2010-02-24T11:32:35.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3期供稿作者:刘余虎[导读] 胆漏的预防和处理术后胆漏常见于胆囊管残端漏、迷走胆管漏、副肝管损伤及肝外胆管损伤漏
刘余虎(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江苏高邮 225600)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3-0062-02 【摘要】通过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原因及预防处理原则,得出结论:胆总管残余结石、胆管损伤、胆漏是LC的主要并发症,绝大部分是能够预防和治愈的。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关于LC手术并发症的报道日益增多。
自2003年10月以来,我院实施LC316例,中转开腹14例,出现并发症6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处理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行LC患者中,男143例,女173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8岁。
病程3个月至27年,平均7.3年。
其中胆囊息肉19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128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169人。
所有患者术前均由腹部B超或CT证实,并排除胆总管结石。
1.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在脐轮下缘(A点)穿刺置入气腹针,作CO2人工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3~15mmHg(1mmHg=0.133kPa), 用穿刺锥置入Trocar,放入腹腔镜,观察腹腔情况。
然后分别在剑突下(B点)、右肋缘下锁骨中线(C点)、右肋缘下腋前线(D点)穿刺置入Trocar,分别送入电凝钩、抓钳、牵引钳,解剖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分别在近端用钛夹夹闭、切断。
用电凝钩分离胆囊床,切除并取出胆囊,放气、闭合伤口(根据手术情况部分患者胆囊床区放置橡胶引流管)。
早期采用四孔法,近来也采用三孔法。
2 结果
316例LC中转开腹14例,发生并发症6例, 发生率1.9%。
胆管损伤2例,均为术中发现,立即中转开腹,均行端端吻合术, 并留置“T”型管;2例胆囊床卢卡西迷走胆管漏,再次腹腔镜下放置引流管,保守治疗后痊愈; 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 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术后治愈。
胃肠道损伤、腹腔出血等,本组未见发生。
3 讨论
LC存在多种并发症,除高碳酸血症等腹腔镜固有的并发症外,还有胆管损伤、胆汁漏等。
3.1 胆管损伤的防治
3.1.1 胆管损伤原因 (1)技术因素:手术者经验不足,手术不规范, 盲目自信,助手配合缺少默契等; (2)病理因素: 胆囊坏疽、胆囊穿孔等疾病导致胆囊及Calot三角与周围组织形成紧密粘连;(3)解剖因素:胆管解剖变异,包括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密切,胆囊管开口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胆囊管开口于右侧副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汇合部位置较低等。
3.1.2胆管损伤防治(1)正确的显露胆囊三角。
(2)从胆囊颈部以上开始向内分离,原则为分离均紧贴胆囊壁,直至三管解剖关系明确,注意识别胆囊动脉淋巴结有用标志。
(3)遇见三角炎症重、血管分支多或粘连严重、在分离过程中出血多视野不清晰的切记耐心,应以“边吸边分” 的原则,使视野清晰,减低胆管损伤的可能。
(4)Calot三角内尽量不用或少用电凝,防止电灼性损伤。
(5)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应清楚地看到钛夹的两端。
本组2例胆管损伤,均为术中发现,立即开腹,2例均行胆管端端吻合及16~18号“T”管引流,上臂支撑损伤部。
术后置“T”管4~6个月,拔除后两年随访无相关并发症。
3.2胆漏的预防和处理术后胆漏常见于胆囊管残端漏、迷走胆管漏、副肝管损伤及肝外胆管损伤漏。
因此,术中钳夹胆囊管残端后应常规检查钛夹是否紧固,松动者另行重夹。
胆囊管残端可常规行二枚钛夹双重夹闭。
胆囊管粗大或炎症重充血水肿明显者, 采用12mm钛夹或阶梯施夹法,或者7号线腔内结扎处理更可靠。
常规冲洗腹腔至清澈止,完成LC前,再次于肝门部仔细察看是否有黄色胆汁渗漏发生,如发现应及时处理,甚至开放手术。
复杂LC常规于小网膜孔处置引流管便于术后观察处理。
本组2例胆漏,再次腹腔镜探查, 为胆囊床卢卡西迷走胆管漏,行腹腔引流,每天引流量小于200ml,6~8天后引流消失拔管。
3.3 LC中胆总管残留结石原因:①术前检查不充分,术前可适当放宽MRCP和ERCP的适应症,可以更多发现无症状的胆管内小结石。
②术中对胆囊管处理不当,致使胆囊管内小结石滑进胆总管。
因此,LC中首先提高术前确诊,对可疑病人应行CT及MRCP检查; 术中应仔细观察胆管及其粗细,胆总管直径约在10mm者, 术后应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若出现黄疸、上腹痛未减轻反而加重,就要高度怀疑胆总管残余结石。
还有就是手术时如发现胆囊管增粗,可用分离钳轻夹胆囊管。
如发现有小结石在胆囊管内,应将其挤回胆囊或于结石下上钛夹,可防止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发生。
本组2例胆总管残留结石,术前均由腹部B超或CT证实,并排除胆总管结石。
原因可能为术中胆囊管内小结石在牵拉胆囊或游离胆囊管时,操作不当,致使胆囊管内小结石滑进胆总管。
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术后治愈。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7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