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3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2课时)教案2 (新版)济南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运输的途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血压的概念和正常数值。
(2)说出脉搏的概念和正常数值。
(3)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秒表。
2.学生:(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高血压的症状、原因以及预防的有关知识。
(2)作业纸、秒表。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运用“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图片演示,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学生归纳,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从中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时间
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导入:播放歌曲《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歌曲中
的花开了,我们校园里的花也开了,这是一个适合结
学生欣赏歌
曲。
通过欣赏歌
曲,激发学生
3分钟伴踏青的季节。
今年,全国的许多城市即将开展一项活动“城市漫步行动”。
这项活动源于一个特殊的日子——世界高血压日。
世界高血压联盟从2005年起,将每年5月的第二
个周末(星期六)这天定为了世界高血压日。
2013年
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是:健康心跳,健康血压。
高血
压为什么受到如此的重视,请同学们通过一段资料来
了解一下:高血压是当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疾病。
据统
计,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2亿,并且还在以每年
300多万人的速度递增。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高血压的
发病年龄正在逐渐提前,30岁以下的人群中,高血压
患者已达到10﹪,许多精力充沛的中青年人也因此而过早地死亡,给社会和无数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高血压有什么危害,高血压如何预防,要想了解这些知识,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血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血压与脉搏。
(板书: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三节物质运输的学生齐读学
习目标。
学生明确本
节课的学习
目标。
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本
节课的学习
目标,使同学
们本节课的
知识点有一
4、教师:我们来做一个练习检查刚才的学习情况:小明父亲的血压为21.3/13.3千帕。
这些数值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小明父亲的血压是否正常?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
过渡:高血压有什么危害,怎样预防高血压,课学生思考并
回答问题。
学生展示课
下查找的有
关高血压的
症状、高血
压的形成因
素以及高血
压的预防措
施的资料。
学生通过教
师的小结,
梳理知识。
通过学生展
示课下查找
的有关高血
压的症状、高
血压的形成
因素以及高
血压的预防
措施的资料。
使学生对高
血压有初步
的了解并树
立健康的生
活方式的理
念。
学生通过对
知识的梳理,
达到巩固知
识的目的。
臂式电子血压计腕式电子血压计
前我给大家布置了查找有关高血压的症状、高血压的形成因素以及高血压的预防措施的资料的作业,下面请小组同学展示一下你们查找的资料。
(学生展示查找的资料。
)
5、教师:这是我昨天查找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高血压的症状:一般高血压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胀痛、失眠、健忘、多梦、耳鸣、易激动、心慌等。
严重时可引起中风、冠心病、肾病、糖尿病心肌梗死等。
可能形成高血压因素:遗传因素、长期持续的精神紧X、食盐过多、肥胖、吸烟、酗酒、年龄因素等。
高血压的预防: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减肥防胖、定期测量血压等。
6、教师小结:(板书)
(1)血压: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2)血压通常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3)血压的测量部位:上肢肱动脉处。
(4)血压的表示方法:收缩压/舒X压
(5)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的正常值:12-18.7千帕,舒X压的正常值:8-12千帕
(二)脉搏
过渡:出现这些症状,我们会去医院咨询医生,而古代的人也会这样做。
(展示下一X幻灯片)学生思考并
回答问题。
学生分小组
进行合作讨
论。
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展
示各小组的
合作讨论成
果。
学生通过教
师的小结,
梳理知识。
学生练习测
量自己的脉
学生通过对
问题的探究
讨论,能够了
解脉搏的概
念、脉搏的形
成原因、脉搏
的测量部位
以及脉搏的
正常值。
通过练习使
学生学会测
仔细观察:猜猜他是谁?他在干什么?(扁鹊)早在2000年前,我国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切脉”诊断疾病。
我国传统医学上,用“望、闻、问、切”来对病情进行诊断。
其中“切”就是指“切脉”。
这里所说的“脉”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脉搏。
(板书:
二、脉搏)
1、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二”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小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小组实验的过程中巡回进行询问、指导。
)
(1)什么是脉搏?
(2)脉搏是如何形成的?
(3)测量脉搏的部位?
(4)脉搏的正常值?
2、4分钟后,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
3、教师小结:(板书)
(1)脉搏: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
(2)脉搏的产生:心脏收缩时,大量血液进入动脉,动脉发生弹性扩X;心脏舒X时,动脉又恢复原状,就搏次数。
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探
究脉搏与运
动的关系。
要求小组分
工合作:有
计时的同
学、有记录
的同学、有
做运动的同
学。
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交
流小组探究
量脉搏,为下
面的探究活
动做准备。
使学生通过
探究脉搏与
运动的关系
的活动(1)
了解脉搏与
运动的关系。
(2)培养学
生小组合作
的意识。
(3)锻炼学
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
(4)体会体
育锻炼对身
体的好处。
形成了脉搏。
(3)脉搏的测量部位:腕部外侧桡动脉处。
(4)脉搏的正常值:与心跳次数一致,为60-100次/分。
4、教师展示下一X幻灯片,使学生知道脉搏的测量部位:腕部外侧桡动脉处。
以及桡动脉的位置。
过渡:如果病人呼呼地从家里跑到医院,医生会马上给他测脉搏吗?(不会)为什么?(学生回答)那么,脉搏和运动有关系吗?
5、教师展示“合作探究二”的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实验我们要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2)你的实验方案中,设立对照实验了吗?
(3)安静状态、运动状态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4)如何正确测量脉搏?
(5)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比较合适?
(6)如果进行运动,只做一次行不行?
6、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要求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1)提出问题:1、脉搏的快慢与运动有关吗?
2、脉搏的快慢与运动的剧烈程度有
关吗?
(2)作出假设:脉搏的快慢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脉搏越快。
(3)制定计划:(附表)
安静状态运动状态(次/分)的情况。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并体会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意义。
(次/分)蹲起半分钟(跳绳
半分钟)蹲起一分钟(跳绳一分钟)
甲
乙
丙
(4)实施计划: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5)得出结论:脉搏的快慢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脉搏越快。
(6)表达交流:
6、教师提出问题:运动时,脉搏为什么会加快?运动时脉搏的变化,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7、教师补充:我们再通过一段资料了解一下运动与脉搏。
(1)学生跑操时的心率应大约为130-150次/分。
(2)观察运动后脉搏在多长时间内恢复正常也十分重要。
健康但缺乏锻炼的人,其脉搏恢复正常需要23分钟;健康又经常锻炼的人,其脉搏恢复正常需要1~1.5分钟。
恢复正常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心脏承受力越强。
巩固练习
8分钟一、填空题:
1、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______产生的______。
通常所
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_____血压,可以在上肢
_______处测得。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
_______,心脏舒X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_______。
学生独立完
成。
通过练习加
强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理
解,同时培养
学生的答题
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
___________、舒X压_________。
2、脉搏是指______的搏动。
把手指并排按压在腕部
_______处,就可以感觉到桡动脉的搏动。
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_____的。
二、选择题:
3、用手按住手腕部分桡骨端内侧,会感到血管的搏动,这根能搏动的血管是( )。
4、脉搏是由于( )产生的。
5、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
“切脉”常见的部位是()。
6、一般来说,血压是指( )。
7、血压通常在( )测得。
8、成年人的收缩压的正常值是( )。
速度和规X,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测试评价完成《生物助学》54-55页的【当堂达标】。
学生独立完
成。
针对不同层
次的学生提
7分钟 出明确的完
成目标。
板书设计: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血压与脉搏
一、血压
1、血压: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2、血压通常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3、血压的测量部位:上肢肱动脉处。
4、血压的表示方法:收缩压/舒X 压
5、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的正常值:12-18.7千帕,舒X 压的正常值:8-12千帕
二、脉搏
1、脉搏: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
2、脉搏产生的原因
3、脉搏的测量部位:腕部外侧桡动脉处。
4、脉搏的正常值:与心跳次数一致,为60-100次/分。
三、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1)提出问题:1、脉搏的快慢与运动有关吗?
2、脉搏的快慢与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吗?
(2)作出假设:脉搏的快慢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脉搏越快。
(3)制定计划:(附表) 安静状态(次/分) 运动状态(次/分)
蹲起半分钟(跳绳半分钟)
蹲起一分钟(跳绳
一分钟) 甲
乙
丙
(4)实施计划: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5)得出结论:脉搏的快慢与运动有关,运动越剧烈,脉搏越快。
(6)表达交流:。